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公正意识和诚信的重要性,认识货币的属性和作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相互转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活动、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借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究、思维活跃、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相互转化方法。
2.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货币数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规律性和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2.练习法: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4.思维导图法: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1. 单位换算1.概念: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计数单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2.基本换算关系:1 元 = 10角 1 角 = 10分 1 元 = 100分3.练习:1.12元3角7分等于多少分?2.520分等于多少元几角几分?3.16元2分等于多少角几分?4.5元8分等于多少分?5.356分等于多少元几角几分?2. 诚信和社会公正意识1.概念: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我们在交往、学习、工作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正意识是指对待社会资源、公平竞争等问题的态度和观念。
2.内容:1.守信用: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承诺要有诚信。
2.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
3.公平竞争:不采取欺骗、打击竞争对手的不正当手段、认真工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十五篇
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十五篇【篇1】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活动目标1、懂得吃饭时尽量不掉米粒于桌、地面上,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吃饭时注意力集中,不动张西望。
3、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不做漏嘴巴活动过程1、倾听故事、组织讨论:故事里的孩子,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漏嘴巴漏嘴巴和小朋友长得一样高吗为什么漏嘴巴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他是怎么想的3、操作实践、强化巩固:幼儿模拟吃饭。
师生小结:只要吃饭时专心,眼睛看着碗里的饭和菜,一手拿勺子,一手拿碗,不把饭粒和菜掉在地上和桌上,就不是漏嘴巴了。
在活动之后,大部分幼儿都能不洒饭,都知道爱惜粮食了,但还有个别孩子需要老师的提醒。
小百科:嘴巴,这里指人的器官,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讲话和进食也包括呼吸。
【篇2】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2、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1、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2、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3、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篇3】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计划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计划范文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了解到中国的人口数,以及世界人口数,适当补充土地资源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有限,人口超负荷增长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
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一帮一”手拉手活动。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实施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只事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素材、美育因素、哲学思想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数学知识的传授,智谋地渗透德育内容,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挥教材的思想性。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显示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引导学生处理商场中的打折问题——“有两家商场卖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商品,标价和打折方法都不同。
如果你去买这样的商品,你会选择哪一家?又如:你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
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使存两年期的,年利率使2.70%;一种是先存一年的,年利率使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一年。
选择哪种方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这都是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或经历到的事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明确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思想教育在九年义务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具有形象、直观讲解知识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与德育的关系,明确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其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数学与德育的关系;2.数学中的道德规范及其培养;3.运用数学解决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道德观念;2.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中的道德规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的定义和作用,探讨数学与道德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德育渗透数学教学的思考。
2.教学内容:2.1数学与道德规范通过讨论数学中的公平原则、合作原则、诚实原则等道德规范,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中的道德要求,并探讨这些道德规范是如何贯穿于数学教育中的。
2.2数学中的道德培养通过数学解题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道德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问题处理能力、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等。
2.3运用数学解决社会问题通过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明确数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3.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
3.3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教学资源教学PPT、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和表达能力;2.设计数学情景解决社会问题的作业任务,评估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3.布置学生写一篇小论文,阐述数学与德育的关系,评估学生对数学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拓展延伸:1.在数学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2.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3.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数学渗透德育教案
数学渗透德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德育的关系,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德育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数学与德育的关系,举例说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章:数学与德育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德育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德育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数学与德育的关系,举例说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第四章:合作意识的培养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数学与德育关系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数学与德育关系的理解。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案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案如何渗透德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正直诚实的品质;2. 提高学生的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精神;3.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素质。
【教学重点】: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教学准备】:数学课件、教材、笔记、德育教育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以小组形式讨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性;2. 展示数学与道德修养的联系,启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1. 讲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2. 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1. 设计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2. 引导学生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在学习中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1. 提出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创新,积极尝试解决问题;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拓展思维、勇于创新的品质。
五、总结经验,展示成果1.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展示自己的成果;2.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后作业】:1. 思考并记录数学学习中的感悟和收获;2. 撰写一篇关于数学与品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正确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教师应不断探索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1. 背景介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档旨在提出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目标设定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素养:- 遵守规则意识:通过数学的规则与公式,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律能力。
- 合作意识:通过数学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责任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责任感和积极态度。
- 创新精神:通过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渗透策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渗透策略:3.1 课程内容设计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涉及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例如,通过探讨公平分配、资源共享等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公平、分享的重视。
3.2 研究活动组织组织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数学游戏、数学建模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乐趣。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等价值观。
3.3 品德教育引导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正直、诚信、尊重他人、团队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并及时表扬和奖励学生的优秀行为。
3.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或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4. 评估与反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表现和德育素养发展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5. 实施时间安排本计划拟于六年级学期中开始实施,每周安排数学德育渗透专题课程,并结合数学常规课程实施相关渗透策略。
(完整)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完整)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凤阳小学陈璐娟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为了在数学中很好地渗透德育,特制定计划如下:一、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有着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采取措施: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教学圆周率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
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完整)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德育工作计划凤阳小学陈璐娟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为了在数学中很好地渗透德育,特制定计划如下:一、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有着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采取措施: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教学圆周率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
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3]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 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 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 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a、按底面b、按侧面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 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 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 让学生分组讨论:(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 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让学生观看了有关环境污染的影片, 也可以说一说实际生活中可能见过的类似场景, 有一个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 再根据教材内容给出相应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是一个延续性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法制建设的作用。
(法制教育)七、练习设计P4习题八、板书设计1.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例3.例4(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九、教学后记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一、课题§2.3绝对值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与表示方法;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 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下列各数中:+7, -2, , -83, 0, +001, - , 1 ,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2.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绝对值概念例1 两辆汽车, 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 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 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 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这样, 利用有理数就可以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我们知道, 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 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 不需要考虑方向当不考虑方向时, 两辆汽车行驶的距离就可以记为5千米和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这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 4叫做-4的绝对值例2 两位徒工分别用卷尺测量一段1米长的钢管, 由于测量工具使用不当或读数不准确, 甲测得的结果是101米, 乙侧得的结果是098米甲测量的差额即多出的数记作+001米, 乙测量的差额即减少的数记作-002米如果不计测量结果是多出或减少, 只考虑测量误差, 则他们测量的误差分别是001和002这里所说的测量误差也就是测量结果所多出来或减少了的数+001和-002和7-002的绝对值如果请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测量, 结果恰好是1米, 我们用有理数来表示测量的误差, 这个数就是0(也可以记作+0或-0), 自然这个差额0的绝以值是0现在我们撇开例题的实际意义来研究有理数的绝对值, 则, 有+5的绝对值是5, 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4的绝对值是4, 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001的绝对值是001, 在数轴上表示+001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001;-0 02的绝对值是002, 在数轴上表示-0 02的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02;0的绝对值是0, 表明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一般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了方便, 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约定在一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来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如+5的绝对值记作+5, 显然有+5=5;-002的绝对值记作-002, 显然有-002=002;0的绝对值记作0, 也就是0=0a的绝对值记作a, (提醒学生a可以是正数, 也可以是负数或0)例3 利用数轴求5, 32, 7, -2, -71, -05的绝对值由例3学生自己归纳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也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数学符号语言如何表达把文字叙述语言变换成数学符号语言,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步1.用a表示一个数, 如何表示a是正数, a是负数, a是0由有理数大小比较可以知道:a是正数: a>0;a是负数:a<0;a是0:a=02.怎样表示a的本身,a的相反数a的本身是自然数还是a.a的相反数为-a.现在可以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表示成如果a>0, 则 =a;如果a<0, 则 =-a;如果a=0, 则 =0由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了(三)、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进一步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在观察四川省近几年来直观形象的火灾重大事故的画面中,在认识与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利用想象、猜测、操作、讨论等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在自主的开放氛围中大胆想象, 细心观察, 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德育目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其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自律能力;2. 培养学生爱劳动、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品质;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实践活动:比如数学拼图、数学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数学的魅力;2. 数学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3. 数学故事:利用数学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2. 实践环节: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神奇;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更广阔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四、教学评价:1. 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不同,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2.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3.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五、任务安排:1.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2. 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3. 家长: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品德素养。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植入德育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培养更多有品德、有才华的未来人才而努力!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第一章:数学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4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解决问题的精神。
第二章:数学与科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意识。
2.2 教学内容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观看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讨论。
开展数学模型建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
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4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三章:数学与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数学在音乐艺术中的应用。
数学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数学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欣赏数学在艺术中的实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开展数学艺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进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4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四章:数学与大自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自然规律的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篇一: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
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
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
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
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
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1、组织学生合作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
最新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模板
最新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模板注意设计好课堂的导入语。
教学导入语(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注意课堂中每个环节过渡性语言的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如,让整个课堂显得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没有跳跃感。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案模板1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
现在让我们做了实验感受一下吧!请大家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品,让它动一动,看看你发现了什么?1、点动成线如果把这个小球看成是一点,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曲线)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吗?板书: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如果把这枝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面)概括起来就是: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如果把这本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旋转)板书。
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体,也就是说:面动成体。
大家能举出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小结: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课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
二、新课1、以前我们学习过那么平面图形?(学生回答老师贴图)2、这些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并和同桌说一说。
3、大家刚才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做。
每组的黑袋子里有一些平面图形,请大家选择好以哪条线动轴旋转后贴在圆棒的双面胶处,然后旋转,最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汇报单上。
4、小组活动,操作记录5、同学们,我们就做到这,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老师贴图。
哪个小组还有补充?根据刚才这些同学的汇报,你又想说些什么 ?A、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
B、不同的平面图形,也能旋转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和半圆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C、同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不用的边为轴,旋转出的立体图形也是不一样的。
(完整)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的最简单形式,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种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并学会运用“抽屉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情分析】(1)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367人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等这类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所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
(2)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抽屉原理”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具准备】铅笔、文具盒、投影仪。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1、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一个“抢凳子游戏”的情景图,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2、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学德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数学德育的定义和意义。
2. 数学德育的目标和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入数学德育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德育的重要性,例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讨论数学德育的目标和原则,让学生明白数学德育的追求和实施方法。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数学德育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数学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数学德育的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德育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2. 数学德育原则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介绍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合作交流、勇于尝试等。
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德育原则的应用,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诚实面对困难,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经历。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数学德育原则。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数学德育原则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运用数学德育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数学德育的目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确数学德育的目标。
2. 培养学生追求数学德育目标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数学德育的具体目标。
2. 数学德育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阐述数学德育的具体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德育目标的重要性,例如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追求数学德育目标,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努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数学德育目标的认知和理解。
2.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追求德育目标的表现。
第四章:数学德育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德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德育的常用方法。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数学德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数学德育的定义和意义。
数学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向学生介绍数学德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德育的重要性。
1.3.2 讲解:详细讲解数学德育的定义和意义,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1.3.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数学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1.3.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学德育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数学德育的兴趣。
第二章: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德育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数学德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2.3.2 讲解:详细讲解数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2.3.3 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数学德育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2.3.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学德育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德育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
数学德育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
3.3.2 讲解:详细讲解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3.3.3 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数学德育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3.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学德育实施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数学德育的评价方法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德育的评价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德育评价方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能力。
比例尺渗透德育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能力目标:掌握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关系。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二、德育渗透:通过看地图、平面图,渗透爱祖国、爱学校教育。
三、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区的平面图。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两组图: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图片,再依次拿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师:请同学们说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意义,你对国旗有什么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是鲜血,意义是鲜血换来的和平中间的大星代表中央`四个小星代表全国人民每个小星有一个角向着大星`代表全国人民爱戴。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
][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比例尺)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1、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
”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生:有!]2、师:好!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3)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的最简单形式,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种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并学会运用“抽屉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情分析】
(1)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367人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等这类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所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
(2)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抽屉原理”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具准备】
铅笔、文具盒、投影仪。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一个“抢凳子游戏”的情景图,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2、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抽屉原理”是一个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它广泛地存在在日常生活中。
因此,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体验到我们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课设计,教师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
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1)把6张凳子围成一圈,请出7个同学,绕着凳子转圈,音乐停时,所有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
教师背对着玩游戏的同学播放音乐,过一会儿暂停音乐。
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至少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张凳子上。
老师说得对吗?
(2) 加一张凳子、一个同学,继续玩游戏。
结果发现:还是至少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张凳子上。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在任意的13个人中,至少有几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367人当中,至少有几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
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根据,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这类问题的感性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投影仪展示课本70页例1的问题。
1、观察猜测
7个人6张凳子,不管怎么做,总有一张凳子至少要两个人。
那么,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呢?
2、动手操作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有序号的文具盒,看看有几种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
3、小组汇报(并展示结果。
)
(1)枚举法:(4,0,0)、(3,1,0)、(2,2,0)、(1,2,1)。
(2)图表法:
(用图表法表示时,物体可以用三角形或其他符合代表。
)
小结:从刚才的操作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
(3)假设法:
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一支铅笔,结果将会怎样?
学生小组讨论,各派一个代表发言。
(把4支铅笔平均分到3个文具盒里,剩下的一支铅笔,按要求也必须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
因此,总有一个文具盒放有2支铅笔。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渗透“平均分”思想。
)
三、比较优化,课堂归纳
1、优化方法:
如果把5支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如果把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前面讲的三种方法:“枚举法”、“图表法”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假设法”有什么优点?
2、归纳总结:
把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呢?
把10支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呢?
把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例至少要放进两支铅笔。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进一步比较优化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通过有趣的类推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
这样就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数学思维。
)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课本7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小组交流,说说理由。
2、解决导入的问题:
(1)在任意的13个人中,至少有几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2)367人当中,至少有几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应用应具有灵活性。
本练习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后,再进一步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五、质疑问难,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
【板书设计】
抽屉问题(一)
(1)枚举法:(4,0,0)、(3,1,0)、(2,2,0)、(1,2,1)。
(2)图表法:
(3)假设法:
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反思】
作为奥数知识的“抽屉问题”,有人认为它深奥难懂,但其实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游戏来导入,使学生找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意识到人人都在学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1、彰显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分数的分类方法时,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最优化理论。
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得到增强。
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欣赏学生的想法,体现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关注。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