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1-9
传播学名词解释
主编:范艳丽、于婷婷、白冬雪、王掣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提要一、单选(20×1)二、名词解释(4×5)1.5w模式:答: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的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2.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答:(1)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成为“循环模式”(2)该模式里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接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3)该模式的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3.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答:大众传播是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由于这个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或者叫做信息环境。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4.“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答: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5.意见领袖答: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伊里调查”中发现,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这部分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1%。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经典解读不仅为我们理解传播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我们深入探讨和应用传播学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传播学领域中的十大经典解读。
1. 传播过程模型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探讨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过程模型将传播过程划分为发送者、信息、媒介和受众等要素,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模型包括经典的拉斯韦尔传播模型、舆论领袖模型、多步流模型等。
2. 有效传播有效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概念,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接收者理解和采纳的程度。
有效传播的重要条件包括信息的清晰、准确、有说服力,以及适时的传播渠道。
3. 媒介效应媒介效应是指媒介对信息接收者产生的影响。
经典的媒介效应包括鲍尔斯媒介效应、谴责效应、凝视效应等。
这些效应揭示了媒介对观众态度、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旨在解释个体对媒介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以及个体对新闻报道、广告等传媒产品的反应。
其中包括知觉选择、信息加工、记忆保留等多个关键概念。
5. 主流化与倾向性传播学研究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主流化与倾向性。
主流化指社会上的权威机构对信息的选择和宣传,而倾向性则指传媒报道中潜在的偏见和倾向。
这两个问题不仅会影响信息的真实度和客观性,也会对公众的态度和观点产生影响。
6. 观众研究观众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理解观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与理解过程。
观众研究关注观众的需求、动机、态度、行为等方面,为媒体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提供指导。
7. 新闻报道与公共舆论新闻报道与公共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传播学关注新闻报道对公众持有观点的影响,以及新闻报道在形成公共舆论和社会议程上的作用。
8. 媒介与社会变革媒介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传播学研究了媒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社会变革对媒介的改变,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和社会互动的深远影响。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题型:1.名词解释5*4=20′(第六、十一、十二章、库利、选择性原理、第八章麦克卢汉)2.简答题4*8=32′(都是最后一堂课讲到的重点关注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涵化理论米德、麦克卢汉、库利的研究风格和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3.案例分析题2*14=28′(1.用框架理论分析案例2.至少用三个维度解释一个传播事件)4.论述题1*20=20′重点章节:14章其他:把关人传播流容器人第九章媒介规范理论考一个自由主义理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中非语言传播的某一个概念(姿态)传播学研究的五个要素:①一种观点一种态度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表方法②两个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③三个行为(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科学理论控制理论)④四大奠基人⑤五个阶段一、名词解释1.第六章:群体群体传播群体意识群体感情集合行为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流言和谣言组织组织传播2.第十一章:传播效果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流有限效果论诉诸理性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意见领袖3.第十二章: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框架媒介框架新闻框架知沟数字鸿沟媒介素养第三人效果4.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电视人和容器人(P118)二、简答题1.经验学派/批判学派2.涵化理论3.米德4.麦克卢汉5.库利6.使用与满足理论7.大众传媒的赋予功能背诵内容1.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3.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4.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5.群体暗示:群体暗示是社会影响的主要形式。
个人或群体通过语言、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使群体成员在无批判、不自觉的情况下盲目接受某一意见、观点并产生与之相符的行为。
6.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传播学选择题及答案
1.传播学之父是〔A〕1、传播的信息交流过程是〔A〕A、互动的B、主动的C、被动的D、能动的2、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都是〔B〕A、非随机抽样B、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雪球抽样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属于〔B〕A、群体传播B、大众传播C、组织传播D、人际传播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5.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6.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A〕A制码B编码C译码D释码7.(B)的主要方式是对外出版、对外广播、对外电视传播、信息高速公路A大众传播B国际传播C全球传播D网络传播8.信息表现形式有语言、符号、〔B〕A文字B图像C声音D雕塑9、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10、直接导致“魔弹”被否认的理论是〔A〕1.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D〕?2. 以下哪一种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B〕?3.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特点〔D〕?4.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传播者的责任〔B〕?5. 当今世界,信息侵略—〔B〕—。
6.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C〕。
7. 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A〕。
8. —〔A〕—是指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的手段自由采访新闻的权力。
A. 采访权B. 报道权C. 批评权D. 安全保护权9. 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媒介组织内部,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C〕—两个阶段。
A. 新闻剪辑B. 新闻美化C. 新闻加工D. 新闻删选10. 如果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于个人特点过分强调或是对于传播模式无原则无休止争论的话,真正受到伤害的将是—〔A〕—。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各专业参考书
一、中国传媒大学1.新闻学(050301)【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新媒体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广播电视概论》吴玉玲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8)《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9)《新闻编辑学》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何志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3)公众号:新传考研猫2.传播学(050302)【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段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传媒政治》李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传媒经济学教程》周鸿铎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8)《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文化研究读本》罗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媒介文化通论》陈龙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11)《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2)《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3 大题,7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
)1.以下传播模式中,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A.电话B.报纸C.班会D.QQ2.研究媒介环境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是()。
A.《媒介环境学初探:研究人类传播系统的一体化概念范式》B.《机器的神话之一:技术与人类发展》C.《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D.《帝国与传播》3.约书亚·梅罗维茨借用的拟剧理论来自于哪位学者?()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欧文·戈夫曼D.雷蒙·威廉斯4.“媒介环境学”第一次在出版物里出现是哪一本书?()A.《美国的语言:关于语义环境退化的报告》B.《电视和英语教学》C.《改革后的英语课程设置》D.《语言学:教学革命》5.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最完善的口语文化里的信息传播理论?()A.马歇尔·麦克卢汉B.保罗·莱文森C.沃尔特·翁D.詹姆斯·凯瑞6.麦克卢汉认为,西方拼音文字导致的线性思维方式的最高结晶是()。
A.地图B.钟表C.报纸D.蒸汽机7.下列哪种媒介的出现,使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重新回到了黄金时代?()A.口语媒介B.拼音文字C.印刷媒介D.电子媒介8.下列哪项不属于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提出的三个技术时代?()A.工具使用时代B.技术发明时代C.技术统治时代D.技术垄断时代9.当美国传播研究后继乏力时,詹姆斯凯瑞将传播重新定位成()。
A.技术B.文化C.政治D.社会10.“网络社会”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丹尼尔·贝尔D.曼纽尔·卡斯特11.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媒介可分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雅克·埃吕尔D.雷蒙·威廉斯12.下列哪位不是威廉·昆斯所说的“后工业时代的先知”?()A.诺伯特·维纳B.丹尼尔·贝尔C.西格弗里德·吉迪恩D.马歇尔·麦克卢汉13.下列哪项是詹姆斯·凯瑞的观点?()A.传播的权力观B.传播的控制观C.传播的撒播观D.传播的仪式观14.下列哪项不是麦克卢汉的著作?()A.《理解媒介》B.《媒介定律》C.《机器新娘》D.《传播的偏向》15.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核心概念是()。
传播学第三章 人类传播结构与模式(一)(1)
汉语意义 气愤,悔恨
英语意义 不耐烦 为自己鼓掌,不 谦虚 不礼貌
表演者或讲话人 感谢,表友好 回应观众的掌声 目不转睛地看 好奇,惊讶
嘘声
拍别人脑袋
反对,责骂
疼爱,侮辱人
要求安静
安慰,鼓励
意义相同,动作有异
意义 过来
中国的态势语
美国的态势语
手心向下手指弯曲 手心向上食指弯 曲
拦车
手心向下,手掌上 握拳,伸出拇指 下挥动
如果受传者决定
要接受某些讯息, 必须把握其语法 信息,将符码还 原成具体的信息 内容,重建其意 义。
嵩县旅游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嵩县县长李大伟在白云山调研时即兴赋诗畅抒游感》
刊发时间:2009年7月27日
7月25日上午,嵩县
新任县长李大伟在白 云山小黄山调研时, 为白云山美景所叹服, 当即赋诗一首盛赞白 云山,抒发了心中的 无限感慨。
文中还附上了县长的诗作:身登白云山,了
烦自成仙;五毒随风去,清白云间。
受众的解码过程受到了来自文本的约束力 和影响力,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
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
(preferred reading)
妥协式解读
食指指向自己鼻尖 拇指指向自己胸 口
自己
时空语言符号
• 也称位置语言,指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方 式。
• 交流的距离划分为:
– 亲密距离(45厘米) – 个人距离(45--120厘米)
– 社交距离(120--360厘米)
– 公众距离(360厘米以上) ——霍尔《沉默的语言》
LOGO
信 息 的 分 类
性
质
社会信息 自然信息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课后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课后题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课后题
传播学课后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7、什么是“传播隔阂”?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6、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7、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8、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9、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10、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11、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性?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12、简述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
13、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2、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3、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
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之一【新闻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词汇英汉对照II. 报纸版面各部分名称1.报耳(ear)2.报头(flag/masterhead/nameplate)3.标题(headline)4.版口(head margin)5.当日新闻提要(index)6.插图(cut)7.图片说明(cutline)8.标题之一行(deck)9.署名(by-line)10.新闻导言(lead)11.引题(kicker)12.头版(frontpage)III 报纸常见栏目名称一、常见新闻栏目1.City / Local / City Edition/ City Page/ Region 城市2.National/ Around The Nation/ Domestic/ Home News 国内新闻3.International / Global 国际新闻4.Brief / In Brief / Briefing / Bulletin 摘要5.Recap 简明新闻6.Pony Report 每日新闻摘要7.Newsline 新闻经纬8.Events And Trends 事件/ 动向9.Exclusive 独家报道10.Expose 新闻曝光11.Issue In The News/ Focus/ Hot News 新闻热点12.Update / Latest News 最新报道13.Feature / News Features / General Features 特写(可囊括除新闻以外的一切报道)mentary / Editorial / Opinion / Column / Letters To The Editors 评论15.Advertisement: Display Advertising / Classified Advertising--- (Jobs/Auto/Real Estate/ For Sale/ Help Wanted) 广告二、常见其他栏目名称1.agony column 答读者问专栏2.anecdote 趣闻轶事3.candid camera 抓拍镜头4.caricature漫画、讽刺画5.cartoon漫画6.chitchat column 闲话栏ic strip 连环漫画8.continued story 连载故事9.correspondence column 读者来信栏10.critique 评论11.crossword 猜字游戏/纵横填字字谜12.digest 文摘13.document 文件摘要14.editor’s note 编者按15.essay杂文、随笔、小品文16.going out guide 旅游指南17.gossip 社会新闻18.how-to-stories 常识指导19.interview 访谈录20.leader社论21.light literature 通俗文学22.mini-torial 短评23.note 随笔24.notice 启事25.obit 讣告26.pegging 新闻背景27.personal / personal column 私人广告/ 人事要闻28.profile 人物专访29.readers’forum 读者论坛30.review 评论31.round-up综合报道/综述32.running story/ serials 连载故事33.shirttail 社论栏/ 附注34.side story / sidebar / sidelight 花絮新闻/趣闻35.situations vacant / situations wanted 招聘广告36.sponsored section特约专版37.squib小品文/随笔38.strip cartoon / strip 连环漫画/连环画39.Supplement 增刊40.Think piece 时事短评41.Titbit 花絮42.Travelogue/ travels游记43.What’s on 影视指南44.Wise saying 至理名言IV. 常见报纸类型1.daily 日报2.morning edition 晨报3.evening edition 晚报4.quality paper 高级报纸5.popular paper 大众报纸6.evening paper 晚报ernment organ 官报8.part organ 党报9.trade paper 商界报纸10.Chinese paper 中文报纸11.English newspaper 英文报纸12.vernacular paper 本国文报纸13.political news 政治报纸14.Newspaper Week 新闻周刊V. 各类记者名称accredited journalist n. 特派记者publisher 发行人proprieter 社长bureau chief, copy chief 总编辑editor-in-chief 总主笔editor 编辑, 主笔newsman, newspaperman, journalist 新闻记者cub reporter 初任记者reporter 采访记者war correspondent, campaign badge 随军记者columnist 专栏记者star reporter 一流通讯员correspondent 通讯员special correspondent 特派员contributor 投稿家VI 其他bulldog edition 晨版article 记事banner headline 头号大标题big news 头条新闻hot news 最新新闻feature 特写,花絮criticism 评论editorial 社论review, comment 时评book review 书评topicality 时事问题city news 社会新闻general news column 一般消息栏public notice 公告calssified ad 分类广告flash-news 大新闻extra 号外the sports page 运动栏literary criticism 文艺评论Sunday features 周日特刊newsbeat 记者采访地区news blackout 新闻管制press ban 禁止刊行yellow sheet 低俗新闻tabloid 图片版新闻"Braille" edition 点字版newspaper office 报社news source 新闻来源informed sources 消息来源attribution n. 消息出处,消息来源newspaper campaign 新闻战free-lancer writer 自由招待会press box 记者席news conference,press conference 记者招待会International Press Association 国际新闻协会distribution 发行circulation 发行份数newsstand, kiosk 报摊newspaper agency 报纸代售处newsboy 报童subscription (rate) 报费newsprint 新闻用纸Fleet Street 舰队街advance n.预发消息;预写消息affair n.桃色新闻;绯闻assignment n.采写任务back alley news n. 小道消息backgrounding n.新闻背景Bad news travels quickly. 坏事传千里。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研究人类如何创造、传播和接受信息的学科。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立的传播学还是在20世纪初。
传播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传播暗示阶段(20世纪初),传播双方协商阶段(20世纪中叶),传播行为与效果研究阶段(20世纪后期至今)。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包括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等。
4.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和传播研究方法等。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如传播模型、传播过程和传播影响等;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态度变化、行为转变和社会变革等;传播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播研究,如调查、实验和观察等。
5.传播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传播学涵盖了多个分支学科,如传媒学、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等。
传媒学主要研究传媒行业和传媒产品,如新闻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和广告效果,如广告创意、媒体选择和目标受众等;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关活动和公关效果,如形象管理、舆情应对和社会责任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和新闻报道方式等。
6.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如政治传播、企业传播、社会传播和健康传播等。
政治传播主要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如选举宣传、政府宣传和政策解读等;企业传播主要指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管理,如品牌建设、危机公关和员工沟通等;社会传播主要指社会问题的传播和解决,如环境保护、扶贫宣传和性别平等等;健康传播主要指健康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如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7.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传播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演变和发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四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传播制度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的方式(见表9-1)表9-1 媒介控制的方式控制主体主要内容考点二: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2)表9-2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3)表9-3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2)社会责任理论(见表9-4)表9-4 社会责任理论(3)民主参与理论(见表9-5)表9-5 民主参与理论要点具体内容3.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6)表9-6 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媒介规范理论9.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
社会制度是一个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3 大题,7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
)1.以下传播模式中,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A.电话B.报纸C.班会D.QQ2.研究媒介环境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是()。
A.《媒介环境学初探:研究人类传播系统的一体化概念范式》B.《机器的神话之一:技术与人类发展》C.《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D.《帝国与传播》3.约书亚·梅罗维茨借用的拟剧理论来自于哪位学者?()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欧文·戈夫曼D.雷蒙·威廉斯4.“媒介环境学”第一次在出版物里出现是哪一本书?()A.《美国的语言:关于语义环境退化的报告》B.《电视和英语教学》C.《改革后的英语课程设置》D.《语言学:教学革命》5.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最完善的口语文化里的信息传播理论?()A.马歇尔·麦克卢汉B.保罗·莱文森C.沃尔特·翁D.詹姆斯·凯瑞6.麦克卢汉认为,西方拼音文字导致的线性思维方式的最高结晶是()。
A.地图B.钟表C.报纸D.蒸汽机7.下列哪种媒介的出现,使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重新回到了黄金时代?()A.口语媒介B.拼音文字C.印刷媒介D.电子媒介8.下列哪项不属于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提出的三个技术时代?()A.工具使用时代B.技术发明时代C.技术统治时代D.技术垄断时代9.当美国传播研究后继乏力时,詹姆斯凯瑞将传播重新定位成()。
A.技术B.文化C.政治D.社会10.“网络社会”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丹尼尔·贝尔D.曼纽尔·卡斯特11.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媒介可分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雅克·埃吕尔D.雷蒙·威廉斯12.下列哪位不是威廉·昆斯所说的“后工业时代的先知”?()A.诺伯特·维纳B.丹尼尔·贝尔C.西格弗里德·吉迪恩D.马歇尔·麦克卢汉13.下列哪项是詹姆斯·凯瑞的观点?()A.传播的权力观B.传播的控制观C.传播的撒播观D.传播的仪式观14.下列哪项不是麦克卢汉的著作?()A.《理解媒介》B.《媒介定律》C.《机器新娘》D.《传播的偏向》15.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核心概念是()。
传播学概论教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使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及实践紧密结合。
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 (5)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6)第二节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 (6)第三节如何学好传播学 (6)思考题及练习: (6)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及发展 (6)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7)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7)第三节信息社会及信息传播 (7)思考题及练习: (7)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及意义 (8)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8)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8)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9)思考题及练习: (9)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系统结构 (9)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9)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10)思考题及练习: (10)第五章人内传播及人际传播 (10)第一节人内传播 (10)第二节人际传播 (11)思考题及练习: (11)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11)第一节群体传播 (12)第二节组织传播 (12)思考题及练习: (12)第七章大众传播 (12)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及社会功能 (13)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3)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影响 (13)思考题及练习: (14)第八章传播制度及媒介规范 (14)第一节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14)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5)思考题及练习: (15)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15)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15)第二节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16)思考题及练习: (16)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7)第一节“大众”及大众社会理论 (17)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7)第三节“使用及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17)思考题及练习: (17)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18)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及课题 (18)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及发展 (18)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及制约因素 (18)思考题及练习: (19)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19)第一节大众传播及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9)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及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19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20)第四节大众传播及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20思考题及练习: (20)第十三章国际传播及全球传播 (20)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21)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21)第三节国际传播及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21)思考题及练习: (21)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1)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及发展 (22)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22)思考题及练习: (22)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22)第一节传播学及调查研究 (22)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23)第三节内容分析法 (23)第四节控制实验法 (23)思考题及练习: (23)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传播学概论历年真题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2.和新闻学相比,传播学更加重视()。
A.历史探索B.业务探讨C.案例分析D.理论研究3.传播活动是一种( )。
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4.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
A.区别很大B.完全相同C.各不相同D.有重合之处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6.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
A.人际传播B.自我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7.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 )。
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社会传播8.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
A.网络传播B.跨文化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9.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 )。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10.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11.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B.人际传播学C.组织传播学D.大众传播学12.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13.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
A.自我传播B.亲身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14.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卢因D.施拉姆二、多项选择题1.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理论D.模式E.研究方法2.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3.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是( )。
A.重视理论探索B.重视业务探讨C.关注广播电视研究D.采用定性分析方法E.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三、填空题1.传播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全集版本一、填空题1、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念、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分别是进化论、和批判学派。
4、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W模式”。
6、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续的桥梁和。
7、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8、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9、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有过程的方法和的方法。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1.赖特的“四功能说”2. 内向传播3.?媒介——人体的延伸4、传播效果5、传媒接近权6.模式7. 人内传播8.?郭庆光的大众传播定义9、媒介即讯息三、判断题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2、传播技巧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3、“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4、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5、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着性和直达性的特点。
()6、传播学的三个学派是: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交往传播的帕络阿尔托学派。
()7、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的集合体。
()8、《报刊的四种理论》由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合着,是研究传播体制的代表性着作。
()9、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四、简答题 10分×3=30分1、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体现在哪些方面2、集合行为中(紧急事态下)流言的特点3、组织传播及其功能有哪些4、模式的功能有哪些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都是哪些6、人际传播的动机(意义)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题15分)1、请你结合实例理解分析“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论观点2、结合实例分析“作为市场的受众”的观点,并且评价其优势和劣势(局限性)3、请结合实例分析阐释“子弹论”(又名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的理论内容并评价其优缺点。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传播学院课程的类型与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分:3总学时:54理论授课学时:48实验实训学时:6参考教材:[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版.[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版。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1、作业2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传播类型、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媒介素养,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常见的文化传播现象以及运用一般传播理论指导具体的文化传播实践的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时数:31.本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传播的基本界定及其历史.2。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传播、传播的类型及分类标准。
理解: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及其规律。
掌握:传播的含义、类型;人类传播演进的进程及规律.3.本章教学重点:什么是传播、传播的类型、人类传播演进的六大进程、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4.本章教学难点:什么是传播、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5.本章实验(训)项目统计:无6.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二)传播的类型第二节人类传播的演进(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学时数:31。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播的材料(即信息)及载体(即符号)。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符号的类型。
掌握:信息的定义、特征及实质;符号的定义、特征及实质;3.本章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符号的定义及其实质;符号的特征;符号的类型。
第9章 受众理论 传播学
3、受众的社会关系论 社会关系论是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 和卡茨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个 人差异论和社会分类论都忽视了受众之 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而这种社会关 系对于受众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受众的 社会关系对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受 众的媒介接触中,社会关系经常既能加 强也能削弱媒介的影响。
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际网络、群体规 范和意见领袖等,具体到受众的社会 关系则主要有他们所处的工作单位、 社会组织以及各种非正式的群体等。 社会关系论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提 供了一个结合点,而结合的媒介就是 社会关系。
消失。
3 认识受众的视角: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总是隶属于某一社会群体。其群体背景可以分为 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意义上的,如性别、年龄、 学历、职业、民族等;二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如家 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归属阶层、宗教信仰的归属 阶层等。
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表明: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 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1944 年,他对一个名为“专家知识竞赛”的广播 节目 11 位爱好者进行了访谈。认为有三种心理需 求使得人们喜爱的知识竞赛节目:
(1)竞争心理学需求 (2)获得新知的需求 (3)自我评价的需求。
(6)监督权: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的一项权利。它是指 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有查看并监督 的权利,以免其产生不良后果。
(7)隐私权:又叫免知权。它是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 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 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对此,合法 权益受到损害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道歉和 赔偿。
例如IPP(既有政治倾向指数)分析,提出了既有政治 倾向假说。
自考“传播学概论”归纳总结(9)
第三节⼤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1.主流化:格伯纳等⼈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的作⽤,它可以超载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泛“培养”⼈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2.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
格伯纳等⼈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的“象征性现实”对⼈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的影响。
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们在⼼⽬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着很⼤的偏离。
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们的现实观。
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将这⼀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3.培养分析理论的外围研究有哪三⽅⾯:①制度分析。
②讯息系统分析。
③培养分析。
1培养理论认为媒介在培养社会共识中起了什么样的作⽤? 答:培养分析⼀⽅⾯肯定“共识”是社会作为⼀个统⼀整体存在的前提,强调⼤众传播中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作⽤;另⼀⽅⾯⼜指出⼤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
2 培养分析的核⼼观点? 答: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1.知识沟: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得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者通常能⽐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的趋势。
2.上限效果: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
观点是:⼈上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境的,达到某⼀“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停⽌下来。
社会经济地位⾼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传播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
4《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5《传播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传播学概论》,周庆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E.M 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9《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美)沃纳²赛弗林、小詹姆斯²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0《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英)丹尼斯²麦奎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1《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杂志刊登的有关传播学的文章。
第一章绪论一、传播的内涵1、传播概念的演变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概念:传、播、布、流、宣、扬关于传播定义的代表性观点:A共享”说亚历山大²戈德的定义: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威尔伯²施拉姆的定义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B“影响”说: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的定义为:传播是指“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奥斯古德等人认为:“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
沃伦²韦弗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反应”说: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理兹的看法是:“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不管是语文或非语文、记号或符号)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
C“互动”说C.格伯纳: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瓦茨罗维克等人也认为:“在互动的情境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活动都是传播”。
E“过程”说希伯特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
传播不是一个被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止的实体。
传播是一个恒动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
”彼德等人:“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向许多人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
”。
2、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4、传播的类型传播的类型非人类传播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社会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也被称为自我传播、人内传播、内在传播,是个人内在的信息活动,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内向传播的特点①隐蔽性②内动性③短途性①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由以下几方面要素构成: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e、判断f、推理②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人的自我并不是孤立和封闭的,相反,它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形成的,自我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a、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研究表明:自我可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客我”。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自己找工作时也是“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结果主——有意义——客的我——象征符——我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b、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c 、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P80(2)人际传播——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①定义:一般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
②人际传播的特点A渠道多,方法灵活;B信息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复杂;C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D与组织传播相比,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人际传播的主要功能:A 传递信息B 协调传播各方人际关系C 促进人们之间相互交换知识、借鉴经验D 调节情绪,形成积极心理氛围(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指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5)大众传播大众传媒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信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三个阶段:二、信息①最先认识的东西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物质②物质具有能量;③信息也是世界的一大构成要素。
客观世界三大构成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所谓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1)信息研究的纵向扫描①技术信息论②语义信息论③效用信息论三、传播的历史三、传播的历史1、口语传播时代(1)口语传播的特点①简便快捷。
②亲切性。
③生动性。
④易于控制。
⑤保存性差。
⑥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播2、文字传播时代(1)功能:文字传播显著功能(传播角度):①信息在空间上之广远②信息在时间上之久远(2)起源:文字起源于绘画(3)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①文字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积累储存不再单纯依靠人脑的有限记忆力;(时间上)②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空间上)③文字使人类文化传承有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3、印刷传播时代(1)技术层面印刷媒介包括两层含义,即印刷术和印刷品。
印刷术发明的直接意义: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2)社会层面①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
②报刊业和出版业的繁荣③教育文化事业的普及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含义所谓电子传播时代并非电子媒介一手遮天的时代,它不过是在既有的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和印刷媒介上面又叠加了一个电子媒介而已。
电子媒介又广狭之分。
广义是指一切依靠电源传播信息的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而狭义的电子媒介,则专指公共性的媒介,传播学通常指狭义。
(2)电子媒介的发展历程:① 20世纪初的广播② 20世纪中的电视③ 20世纪末的网络第二章传播学的源流及发展一、三大来源其一,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其二,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即俗称“三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其三,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
1、行为科学人类知识的三个门类:其一,关于精神价值的人文科学,如哲学、宗教、文学、史学等其二,涉及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如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其三,有关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行为科学的含义:所谓行为科学,就是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却是实际可见的。
”2、信息科学传播学的第二大来源是俗称“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信息科学,“三论”相继出现在20世纪中叶。
(1)信息论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
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主要研究以计算机处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评议、文字的处理、图像识别、学习理论及其各种应用。
(2)控制论创立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科学家维纳: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香农的老师)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
1950年又发表《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对控制论作了更广泛通俗的阐述。
对传播学来说,控制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反馈这个概念。
反馈——系统输出信息返回输入端,经处处理,再对系统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
(3)系统论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
①整体性原则,体现在三方面:整体的性质不是要素具备的。
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
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
②结构功能原则:要素不变时,结构决定功能。
结构、要素都不同则可以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
③目的性原则④最优化原则3、新闻学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曾经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传播学的交叉性。
新闻学是传播学重要来源之一。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内容上看,新闻学重新闻事业本身的职能和业务技巧的研究;传播学主要研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媒介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尤其注重对“人”即受众的研究。
(4)从研究方法上看,新闻学较单调,传播学则全面系统。
新闻学是站在微观的角度,采用“直观的分析法”也就是“经验研究”;传播学往往站在宏观的角度,显示出多角度研究的特征,在方法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经验与实证相结合。
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27年,出版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35年,与人合写《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
1946年,和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和舆论》。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他关于政治传播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5W传播模式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5W模式对应的5种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2.心理学家卢因库尔特²卢因是守门理论创立者,代表作《解决社会矛盾》。
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
1947年,发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