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赏析
《李尔王》书评
《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故事讲的是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吕甘、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科第丽霞被迫离家出走,与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去了法国。
李尔王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
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凄惨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当然,两个坏女儿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活该、是自食其果,话又说回来,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惨的是最善良的女儿又死在了自己的前头。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一个平常人,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
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
李尔王的大女儿吕甘和二女儿贡纳莉更不用说了,是一个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而毁灭自己的家,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
李尔王情节的艺术特色
李尔王情节的艺术特色《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戏剧历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等方面分析《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一、情节《李尔王》主要讲述的是李尔王为了争夺王位而导致家族瓦解和自身的悲惨命运。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发展迅猛,环环相扣,充满着悲剧冲突。
在情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人物为李尔王、老耶鲁、雷根和高奇斯特。
李尔王为争夺王位,分封给两个女儿,结果发现分错了,最终导致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悲惨命运。
整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不可控制性,在情节紧张中同时又体现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冲突和音节的和谐美感,这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人物《李尔王》的人物形象深刻细腻,特别是李尔王、老耶鲁和高奇斯特三位主要人物。
李尔王坚定的信仰、爱与义的观念与他的愚昧和傲慢相互交织,使他成为了人物塑造上的一个标志性形象。
老耶鲁则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开始了剧情反转。
高奇斯特则是一个善恶难辨的人物,她卑鄙、阴险,但也有她的仁慈和关爱。
人物的深刻和细腻塑造,让观众更能感受到故事主题所蕴含的悲剧冲突和人类困境。
三、语言莎士比亚作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语言不仅美丽,而且天马行空,不拘于形式规范。
《李尔王》中的语言使用有些奇诡,但正是这些奇诡的语言构造了这部剧的深度表现力。
例如:整剧的开始就是异变,天空中的乌鸦为剧情做了铺垫;雷根与高奇斯特的对答中,尽是刀刃般的语击和出奇不意的变化。
这些特别的语言表现方式,为故事塑造了更深的内在世界和更强的文化感染力。
四、主题《李尔王》所体现的主题是人性的阴暗面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整个故事中充分体现了人性的无常和自私,以及权力的腐败和失控,表达了人类所面临的内在与外在的困境。
而这样的主题不单是当时的西方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一种全人类的共同命运。
因此,这是《李尔王》至今仍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之一。
综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通过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等方面的精湛展现,成为了不朽的戏剧经典,激发和引领了世界戏剧创作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一、人文主义精神的捍卫者考狄利娅:考狄利娅身上体现着与当时的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品格。
当两位姐姐急于用热切而又虚伪的话来表达对李尔的爱时,她想到的是“考狄利娅应该怎么好呢?默默地爱着吧。
”她不以娓娓动人的口才和违心的话语来取悦于父亲,而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她内心里深爱着父亲却又坦言出嫁后不能全心全意爱着父亲。
她认为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真诚无私的爱、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胜于父亲的国土。
她寄托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作品的悲剧性的突出体现之处就在于考狄利娅之死。
她的死增加了戏剧的艺术震撼效果和感染力,也使得人物形象在读者的惋惜深思中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起来。
同时,考狄利娅的死又带有一定必然性,她善良、诚实,与世俗社会不容,她的城市严谨的话语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她过于完美,接近于神的形象,在伦理败坏的社会里难有立足之地。
考狄利娅之死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为李尔之死做铺垫,李尔的最后的希望,美好的愿景寄予小女儿身上,小女儿的死意味着希望的破灭。
因此,他只能死去,在残酷无爱的世界里多待一刻都是对他的酷刑。
考狄利娅是美好人性的象征,安排这样的人物死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质疑,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迷惘。
肯特:肯特是戏剧中从头至尾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的人,是理性思维和真相的代表。
在戏剧开场时, 刚愎自用的李尔执意要把领土分给两个女儿,并把最孝顺的小女儿赶出国门。
面对这样固执、狂怒的君王肯特毫不畏惧:“你究竟要怎样, 老头? 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 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 干下了愚蠢的事情, 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极谏。
”即使被李尔错误地放逐,他仍然忠心耿耿, 暗中追随君主: “我已经完全隐去我的本来面目, 要是我能够把我的语音也完全改变过来, 那么我的一片苦心,也许可以达到目的。
被放逐的肯特啊, 要是你顶着一身罪名, 还依然能够尽你的忠心, 那么总有一天,对你所爱戴的主人会大有用处的。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多重解读
世界文化 书林无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多重解读文 曾艳兵一种理论或者方法能够适用于任何研究客体或者分析对象,包括对它自身的分析和研究,那么,这种理论就是具有普遍效率的理论;一部作品能够被各种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并且均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发现,那么这部作品便绝非平庸之作,必定是一部深刻、复杂,甚至充满矛盾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多见,这样的理论则几乎难以寻觅,若有这般理论,那就已经不是理论,而是真理了。
理论可以成为真理,但真理不能成为理论,因为一旦变成理论,便不再有真理了。
这里有关理论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论,还是谈谈作品吧。
我以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就是这样一部能够适用于各种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作品。
该剧根据古老的不列颠传说改写而成。
李尔王年事已高,决定根据三个女儿对自己的爱将国土分给她们。
大女儿高纳里尔(Goneril)和二女儿里根(Regan)花言巧语哄骗父亲:高纳里尔:父亲,我对您的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我爱您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的空间和广大的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赋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不曾有一个儿女这样爱过他的父亲,也不曾有一个父亲这样被他的儿女所爱……里根:姐姐的话正是我爱您(李尔)的实际情形,可是还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心理:我厌恶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只有爱您才是我无上的幸福。
于是,大女儿和二女儿平分了李尔王的国土和权力。
小女儿考狄利娅(Cordelia)实话实说:“我爱您(父亲)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尔王听后颇为不悦,便剥夺了原本准备给考狄利娅的那一份国土。
好在法兰西王对考狄利娅一见倾心,喜欢她的诚实:“最美丽的考狄利娅!你因为贫穷,所以是最富有的;你因为被遗弃,所以是最可宝贵的;你因为遭人轻视,所以最蒙我的怜爱。
”于是考狄利娅被远嫁法国。
李尔王在失去国土和权势后,受到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虐待,并被赶出家门,流落野外,在暴风雨中倍受折磨。
探析《李尔王》中的三种人性观
探析《李尔王》中的三种人性观《李尔王》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因其无与伦比的崇高和悲剧美,自20世纪以来被广大莎评家誉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首。
作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李尔王》向来被认为是“只可读不可演”的,也许海涅的一句话最能够体现《李尔王》的价值:“天才飞翔到令人晕眩的高度的悲剧”。
《李尔王》是一部社会画面广阔、理想光辉强烈的悲剧。
这部戏剧取材于古代不列颠的传说,讲述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即李尔的家庭悲剧和葛罗斯特的家庭悲剧,父子相逼、手足相残,作品揭示了恶人作恶的相同动机和目的。
全剧以老迈的李尔王宣布要放弃王位,终老天年,把自己的疆土和财富分给三个女儿开篇,糊涂的是,他按照女儿对自己的敬爱程度来进行分配,更糊涂的是,女儿敬爱父亲的程度,全靠女儿嘴上的说词来判断。
如此感性的决定便是李尔家庭以及葛罗斯特家庭悲剧的开始。
1.纯情感的人性观——“冲动是魔鬼”李尔之所以会做出如此感性的决定是因为他内在的纯情感的人性观。
他完全受支配于那毫无节制的情感,让他的言行背离了常理。
他不是坏人,也不是笨蛋,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控制不住自己强烈的感情冲动,在那汹涌澎湃的情感急流面前,他的理智显得无能为力。
开始李尔对分国计划还有个理智的安排,但被小女儿考迪莉娅一句话激怒后,他便毁弃了原有的安排,冲动之下做出了非理性的决策。
倔强的情感早把李尔的理智抛到九霄云外。
这种冲动言行表明李尔完全是一个激情的奴隶。
与李尔如出一辙的还有葛罗斯特。
当看到埃德蒙拿着那封陷害埃德加的书信时,他不加考虑的怒吼:“可恶的混蛋!不孝的、没有心肝的畜生!禽兽不如的东西!去,把他找来;我要依法惩办他。
可恶的混蛋!”这种无理智的言行使他最后遭受剜眼之灾。
李尔王和葛罗斯特二人的悲剧根源让我想到了一句我们常说的,“冲动是魔鬼!”若他们二人遇事时能够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思考,多一点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那么他们将不会走上最后如此悲惨的悲剧之路。
2.纯理性的人性观——“名利害死人!”有些人为了在物质世界中取得成功,不择手段,把人间的伦理、道德、情义和良知抛于九霄云外。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以英国历史上的国王李尔王为背景,展现了权力、欺诈、背叛和痛苦等主题。
在这部戏剧中,李尔王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角色,他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具有多面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尔王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揭示其人物特点。
首先,李尔王是一个具有威严和正直品质的君主。
在第一幕中,他决定将王国分割给自己的三个女儿。
他要求女儿们用言辞来表示爱意,以决定每个女儿得到的领土。
然而,长女甘燕和次女雷根明显是虚伪的,只有最小的女儿科康利不愿迎合父亲的要求,她坚持说自己是“由愿望只做声为准,而不做体作为”,这让李尔王大怒。
这一幕展示了李尔王对权力的错误认识,以及他对伪善的嗤之以鼻。
他期望女儿们的爱意是真实而深切的,但最终他却被伪善的表象蒙蔽。
其次,李尔王在过程中逐渐醒悟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随着他失去权力和地位,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行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在流浪的时候,李尔王经历了痛苦的考验,见证了人性的丑恶和虚伪。
他发现真实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他后悔当初拒绝了科康利的表白,而对甘燕和雷根虚伪的言辞深感懊悔。
这一过程使李尔王逐渐变得谦卑,他内心的傲慢和自负被击碎,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
此外,李尔王的精神状态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疯狂,背离了现实。
他剥去了王位和权力的外衣,成为一名流浪汉,但他却开始感到无助和绝望。
他的精神崩溃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爱过科康利,他深陷内疚和自责之中。
他失去了对现实的认知,开始相信只有他所经历的痛苦才是真实的,而其他人都是虚假的。
这一过程凸显了李尔王内心的混乱和挣扎。
最后,在剧末李尔王死前的场景中,他在与科康利的对话中体现出自己的悔过和智慧。
虽然他承认自己犯下了错误,并后悔当初如何对待科康利,但他也明确表示他并不是一个完全受害者。
他认识到自己在过去的行为中也存在着错误,因为他没有预见到女儿们的背叛。
李尔王分析
在悲剧开始时,李尔王是作为一个专制的独裁帝王的形象出现的。
处于七、八十年的至尊地位,使他不仅刚愎自用,而且性情暴躁了。
他要求儿女们象他几十年统治下的臣民一样绝对地服从他;他幻想把领土、王权全都放弃,照享权力和尊荣。
正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性情暴躁,使之惑于虚夸、谄媚,容忍不了小女儿直言的真实和顶撞,发展成践踏天伦挚爱和君臣关系的专横暴戾;小女儿应得的家产和土地被他命令她的两个姊姊平分,进忠言的侍臣肯特伯爵被驱赶出境;而用无耻的谎言与奉承谄媚他的大、二女儿却把其权力和土地一起骗到了手。
接着,李尔就开始自食其果。
他在高纳里尔处居住不久,这个大女儿就虎起脸要删减他的“有恃无恐”的随从,以掌权者的威严逼他让步,使他在自己让出权力、地位、土地,下位伊始的时刻就碰壁。
但他受到了大女儿的冷落后,还想着里根,幻想“我还有一个女儿哩”。
小女儿更有甚者的言论和行动在敲击着他。
她的丈夫康华尔把他的仆人枷了起来。
她和大女儿此唱彼和地向他进攻,说他的随从“依我看来,一个也不需要”,“他的那帮跟随的人,我可一个也不能容纳”。
随着两个女儿的傲慢相待,他的臣仆也对他轻视起来。
现实的实际关系的变化,极为沉痛地刺激着李尔的心灵。
以致他全部生活的信念都破灭了,他对于自己以及他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一种认识。
他不得不抛弃关于自己地位特殊的概念,感觉到了他也是同别人一样的人。
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财富、没有了地位的话,那么他尽管过去是令人尊敬的国王,现在也不过变成了“一个可怜的、赤条条的两足动物”而已。
“两个不孝的妖妇”终于使他睁开了眼睛。
李尔的思想感情随着现实的惩罚、处境的突变,对人与人之间冷酷关系的强烈感受而有了极大的变化。
女儿们的忘恩负义和忍心害理给他留下了永久的斫伤;他透过她们的极端自私和凶残冷酷看到了种种罪恶与不义。
李尔从开始的谅解、呼吁、不肯让步,慢慢转向痛心、妥协和暴怒。
他被激疯了,他奔向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他呼叫霹雳与大风雨,他“在跟暴怒的大自然竞争”“在他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
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
莎士比亚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是我读过的最经典的莎士比亚作品之一。
作品以四条子女围绕着权利、爱情、背叛和忠诚的斗争展开。
作为一个真正的莎士比亚爱好者,我对他的作品有极高的评价。
《李尔王》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冲突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同时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
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戏剧性强,情节跌宕起伏,既不失朴素真实,也不失艺术的风格。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学到了爱,忠诚和背叛的含义,同时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内心的混乱与挣扎。
在读这篇作品之前,我从未真正了解到莎士比亚那超过眼界的艺术才华,以及他在深入描写人性上的镜头。
今天,我能感受到他的杰作的珍贵之处。
在我的看来,《李尔王》不仅是娱乐,更是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这部作品启发了我对人类困境的思考,同时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宽广的认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真正领略到莎士比亚的文学贡献和人生智慧。
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莎士比亚《李尔王》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李尔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创作的悲剧。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艺术特色
1、深入刻画人物形象:
莎士比亚在其文学创作中十分擅长塑造人物形象,在《李尔王》中更是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结构布局并行交错:
《李尔王》在结构上呈现出并行交错的特点。
李尔王的二女儿里根与大女儿高纳里尔,通过花言巧语逐渐获得了年迈的李尔王的信任,但当她们获得权力与国土之后,就对李尔王步步紧逼,迫使其逊位。
且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将他驱逐出宫,导致李尔王在绝望中奔向风雨交加的荒野。
3、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在创作《李尔王》时,莎士比亚采用了民间文学的创作手法,这就为整部戏剧赢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使其更加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
4、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
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大量使用民调、比喻、谚语、双关语、谐语和成语,极大地增强了戏剧语言的生动性。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在文学的长河中,爱的拯救主题始终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从古老童话到 荒诞寓言,这种主题反复出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在这些故事中,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则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诠释了爱的拯救主题。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探讨这一主题在古老童话和荒诞寓言中的呈现,以及莎士比亚如何 赋予《李尔王》新的生命力。
爱的拯救从古老童话到荒诞寓言莎 士比亚《李尔王》解读
基本内容
在文学的海洋中,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无疑是一座矗立着的丰碑。这部创 作于1608年的戏剧,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沉的主题,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读 者的目光。它既是英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
《李尔王》是一部以悲剧收尾的文学作品,但它的内核却充满了爱的拯救。 从古老的童话故事到荒诞的寓言,莎士比亚用他的笔,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各种 面向。在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爱和尊严的人如何在 生命的暮年发现自我和爱的真谛。
总的来说,《李尔王》是一部深刻诠释了爱的拯救主题的伟大作品。通过对 比古老童话和荒诞寓言,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在诠释这一主题时所 展现出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从情感表达、人物塑造还是故事结构上,莎士比亚都 让观众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李尔王》中的爱不仅仅是单纯的亲情或爱情,而是一种博爱,它涵盖了人 性的所有美好面。正如剧中所呈现的那样,爱能够化解仇恨、抚平伤痛,让迷失 的人找到方向。爱的力量无法被财富、权力所衡量,却可以在最黑暗的时刻为人 们带来光明。
《李尔王》中的爱与拯救,也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或者道德的说教。 它更是一种对生活意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生 活的压力和困境下,如何坚持对爱的信念和对尊严的追求。这种坚持并非一种固 执己见,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李尔王》赏析
《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因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却流浪荒野,最后饮恨而死。
得知情况的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
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
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剧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
莎士比亚通过时空、环境及条件的前后对比,衬出鲜明的反差,使得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描述与表现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对李尔的人物塑造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尔远是一国君王,代表最高权力。
他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内,习惯于群臣的顶礼膜拜、阿谀奉献之中,这种环境使李尔认为,神权至高无上,而他则代表神权,他是宇宙中心,他的意志即是主宰宇宙的法律。
但是无情的现实将李尔从宇宙中心,扔至现实的尘埃中,被女儿抛弃在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
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
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段话真实地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流落异乡、饥寒交迫的惨状。
《李尔王》美文赏析
《李尔王》美文赏析赏析《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因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却流浪荒野,最后饮恨而死。
得知情况的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
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
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剧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
莎士比亚通过时空、环境及条件的前后对比,衬出鲜明的反差,使得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描述与表现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对李尔的人物塑造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尔远是一国君王,代表最高权力。
他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内,习惯于群臣的顶礼膜拜、阿谀奉献之中,这种环境使李尔认为,神权至高无上,而他则代表神权,他是宇宙中心,他的意志即是主宰宇宙的法律。
但是无情的现实将李尔从宇宙中心,扔至现实的尘埃中,被女儿抛弃在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
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
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段话真实地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流落异乡、饥寒交迫的惨状。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伟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国王李尔想要退位,安享晚年,决定根据女儿们对他的爱来决定分配给他们的国土的份额,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花言巧语的谄媚讨好李尔而分别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表达对父亲的爱而被驱逐出国,与法兰西国王回到法兰西。
李尔自己仅保留了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打算轮流住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两个女儿得到财产后却原形毕露,不仅不好好照顾父亲,反而将李尔赶出家门,使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最后还是由小女儿考狄利娅出兵替父亲讨伐两个姐姐,但是不幸失败,最后缢死。
老王也抱着小女儿的尸体悲痛的死去。
当然两个怀女儿也必定没有好下场,由于嫉妒和猜疑而死去。
李尔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他作为一个国家长期的统治者,听惯了人们无尽的赞美,甜言蜜语等。
对于他这样一位一直生活在浮华的谎言世界里,虚荣心很强的国王来讲,当他的小女儿没有说出他所设想中的华丽赞美之词,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父爱,只是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时,他不习惯了,他也不喜欢小女儿的这种朴实的真实,所以他恼羞成怒了,不再给小女儿任何嫁妆并把小女儿赶了出去。
由此看出,李尔只相信用华丽语言拼凑出来的情感,却不接受埋于心底的难以表达的深情,也正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导致他看不清真实的人性,自食恶果,李尔的不幸可以说是他自己编织的一种苦难生活,是他自己为自己筑造了一座充满悲凉和苦难的宫殿。
刚开始,李尔是想通过提早分国,避免自己死后出现子女争权夺利,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
由此看出,其实李尔在本质上并非邪恶之人,他所追求的也是人性善的一面。
他想通过分割王国来得到女儿们的爱戴、关心。
李尔梦想的是一种田园诗般闲适的生活,分国后,他将享有国王的所有特权却不必承担国王的责任。
他可以不理朝政,却受到女儿们的爱戴与无尽的感恩。
《李尔王》分析 ppt课件
《李尔王》分析
在《李尔王》中,已经是有夫之 妇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对爱德蒙的争夺 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伦理观的一种扭 曲,这一点在爱德蒙的父亲说他是自 己年轻时一次激情的产物时也有所反 应,在这样的家庭伦理之下我们又如 何能奢求真正的亲情的存在呢?
《李尔王》分析
在《李尔王》中对两个大女儿来说 对,不管是对国王还是父亲,她们的 义务是臣服,而臣服的目的是为了使 利益最大化。因而当李尔交出王位与 国土,她们得到了想要的权利和财产 时,李尔无论是作为国王还是作为父 亲都已毫无价值,于是她们便要抛弃 甚至报复李尔。
《李尔王》分析
1.面对金钱、权力不可迷失自我 2.大学生亲情教育
《李尔王》分析
李尔的悲剧从本质上来看是金钱、权 势和财富的牺牲品,从她两个女儿面 对财富时露出的谄媚而虚伪的丑态中 我们应当学到用平常心对待财富权势, 不能为了获得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放 弃对精神家园的耕耘。所谓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李尔王》开幕,老国王李尔在分 割国土时要求三个女儿表白对他的爱 并作为分割土地的标准,这个开头是 典型的童话故事,整个改编保留了童 话所具有的哲理性结构和抽象性演绎 的套路。这场戏表明:爱只能发自内 心,不可强求而得,也不可以以物换 取。对于这一传奇式的场面,我们要 当做一个预言来看。
神话思维也带来戏剧情节的诸多不合理
《李尔王》分析
《李尔王》的悲剧启示读者,人性 的贪婪、极端的利己主义常常会造成 亲情的遗失。大学生和父母之间应当 建立以人为本的亲情观,鼓励大学生 多和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亲情意识和 感恩意识,这样才能使得《李尔王》 中给我们展示的亲情悲剧不再重演。
《李尔王》分析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就曾经说过:“ 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其悲剧效果的强弱主要依赖情节的产 生和发展。”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 中对《诗学》的情节论进行了运用和 发展,使得这部戏剧具有了独特的艺 术魅力。
李尔王的悲剧
李尔王的悲剧《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作品,以李尔王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伟大的国王在年老失去判断力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事件。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弱点,也反映了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崩溃。
本文将从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腐败以及道德的崩溃三个方面,探讨《李尔王》这部经典作品所揭示的悲剧。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在《李尔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尔王是一个年长的君主,他的所有决策都是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
他一开始的错误决策,主要源自他儿女中的两位,冷酷无情的雷根和高傲狡诈的甘纳尔。
雷根和甘纳尔虚情假意地奉承父亲,但实际上是为了争夺王位。
李尔王的另一位女儿科康利亚则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但是她的沉默被李尔王错误地理解为不忠。
人性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正是因为李尔王的错误判断和女儿们的做法,让整个王国陷入混乱之中。
其次,权力的腐败也是《李尔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剧中,权力掌握在李尔王这样一个年长的君主手中,然而,他并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反而让其狡猾的两个女儿利用。
雷根和甘纳尔通过虚假的奉承和陷害科康利亚,成功地夺取了王位。
他们为了追求权力,不择手段地操纵李尔王的情感和思维,进一步导致国家的混乱和动荡。
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这种腐败是由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驱使,展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作用。
最后,道德的崩溃也是《李尔王》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王权的崩溃导致了道德的崩溃。
在本剧中,雷根和甘纳尔两姊妹背叛了父亲,而科康利亚则是忠诚和正直的化身。
道德的崩溃体现在李尔王疯狂之后,他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普世道德的原则。
在终战中,雷根和甘纳尔被对父亲不忠的爱情欺骗,并死于非命。
整个剧作将道德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展示了权力腐败和个人道德败坏的必然结果。
总之,《李尔王》这部经典悲剧作品以李尔王为中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权力的腐败和道德的崩溃。
人性的复杂性体现在李尔王和他的女儿们的纷争中,权力的腐败则体现在李尔王与雷根、甘纳尔之间的矛盾,而道德的崩溃则由于权力的腐败而带来。
《李尔王》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李尔王》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李尔王》是英格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重要的长叙史诗,由英国
诗人托马斯·摩尔(Thomas Mallory)撰写。
该诗描写了古代英国国王
阿瑟·二世(Arthur II)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首先,《李尔王》强调仁慈和忠诚。
伍斯特曼(Wuzzeman)说,“通
过对对物质财富的渴望,使人们极其贪婪。
”这是李尔王出于忠贞而拒
绝伍斯特曼进入北方城塞,以及国王对政权正义的承诺(King's faithfulness to essential justice)的典型体现。
此外,《李尔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在温柔和同情心的心态上。
当然,在统治中,阿瑟二世也会大权独行。
然而,当他登基后,他变
得亲和而对属下宽容,而不是祭出武力镇压。
他曾说过:“我拒绝武力,所以大家必须依照我的申斥。
”
最后,《李尔王》强调行善积德。
国王阿瑟二世曾说:“每一件好事都
是神圣的,并且所有好事都是有价值的。
”这表明,他强调行善积德和
热爱他人。
他还说:“我们对人们的正义应该得到维护,以保护村民免
受害害。
”
总之,英格兰文艺复兴时期的《李尔王》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是
仁慈和忠诚、温柔和同情心、行善积德和热爱他人。
大学生《李尔王》收获满分
大学生《李尔王》收获满分
作为一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肯定有很多值得大学生们探讨和学习的地方,也会给他们带来丰富的收获。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着重谈谈大学生《李尔王》收获满分的体验。
首先,这部小说为人物角色塑造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李尔王这个角色是一个十分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物,他对待自己的家庭、朋友及下属都非常慷慨、宽容和有爱心,这些人物特点都深深印在了每个大学生的心中。
他与其它人物的关系也很值得分析。
他与自己兄长战争的经历以及最终因为兄长的死而承担国家统治的责任,也是对每个大学生的警醒。
其次,小说的结构与表达风格也非常值得大学生们学习。
通过小说中王国被丧失的叙述手法,加上不同视角的切换,使得读者能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李尔王和其它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
同时,小说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如描绘了一些神秘、神奇的场景和象征性的人物形象,这些表达形式都给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会。
第三,还有一些更广泛、更深入的主题和议题,不仅可以引起大学生的思考,还能够给他们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比如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世界和真理等等。
《李尔王》渗透出的主题、经验和智慧,都能够给大学生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上提供很好的借鉴。
总体上,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李尔王》不仅仅是一个深刻、娱乐、教育性很强的故事,更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文化和艺术产物。
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和发展、结构和表达方式、主题和议题等多个层面上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的机会。
这些学习和收获,定会对大学生们未来的人生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影响。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
《李尔王》作于十七世纪初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但当时封建势力尚未清除,萌芽的资本主义已经显露出罪恶的端倪。
封建社会被奉为神圣的纲纪伦常受到冲击,各种私欲开始膨胀,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丑恶现象。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人和人性问题有着异常的关注和敏感。
莎士比亚痛感于社会的黑暗与混沌,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冷酷,传统价值和美好信念的颠覆,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呼唤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而完成的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揭露封建王权的腐朽和人伦社会的黑暗,并且在戏剧中将其放大和突出,增加了戏剧的冲突,形成了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而《李尔王》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国王李尔和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一、被自私和虚荣淹没的李尔王李尔王的一出场就是给三个女儿分配国土的场景,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相信了口蜜腹剑言不由衷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对正直纯洁、不愿阿谀奉承的小女儿考迪利娅大发雷霆,没有分给她一寸土地和嫁妆,就把她远嫁到了法兰西。
然而,后来李尔王的命运却是急转直下,与曾经的尊贵奢华竟是天壤之别。
他失去土地后,被两个女儿轮番的羞辱虐待,最后被赶出去,流落荒郊野外,没有栖身之所。
然而,最终一直深爱着他,为他发兵夺回王权的却是当初那个被他抛弃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最后,考狄利娅被杀害了,李尔怀抱着女儿,深深的忏悔,并跟随心爱的女儿悲痛的死去了。
结局是那样的令人悲伤和惋惜,而这个自食苦果的结局完全是拜李尔自己所赐,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人人阿谀奉承,致使他的虚荣心日益膨胀,再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从不考虑女儿们真正的想法,只是自私的要求所谓的“孝顺”,来满足自己那可笑又可悲的虚荣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糟糕的是,当人们在使用权力缓解自卑感的同时,并不能真
03 正赋予权力者以精神的力量,于是内心上更为实在而根本的空虚导致
PROFESSIONAL GENERATION POWERPOINT 了人类权力的滥用和意志的绝对不满足。只有在面对贪婪时,意志才 是自由的。 而现代社会解决矛盾的方法的逻辑则是这样的一既然个人对权
在李尔王的意识里,作为君王,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尔王的分封是合理的,其中不包含任何不正义的 行为。而柯苔莉亚以道德的名义不赞成李尔所要求的花言巧语,虽然 其中没有任何欺诈和抢劫的意愿,但是,在李尔看来,反对一方的柯 苔莉亚的"真话。对他的权威构成了不可饶恕的挑战,她不但得不到 她所应该得到的一份应有的财产(国土),而且被李尔视为是"非正义"、 "非道德"的举动,在李尔一方借助了君王的伦理,同时,在柯苔莉亚 一方也借助了道德伦理的力星,而最后,大多读者是倾向于后者的。
头上那顶王冠的光芒的笼罩下,任性成为李尔性格的主要特征。
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显得不中用,或者说他
的任性不再被任何人所包容和接受,而且这一切都产生一种后坐力,
使他成为必然的猎物。正如格兰威尔所言:"李尔在戏剧与精神上的进
程,是他的自我意识的消逝的进程……和丧失自我、变成疯狂的过程。
他相信他还拥有高纳里尔的爱,被高纳里尔逐出城堡后他在暴风雨的
荒原上无所顾忌煌诅咒呼啸,他相信他还拥有呼唤自然的威力来报复
这无情世间的力量。但是,当他终于意识到他已经一无所有的时模,
那种支撑他精神和心灵的柱子便袭然倒塌,疯癫也成为李尔无可逃脱
的宿命。对这一点,奈茨曾做出评论;"李尔执拗地认为他还拿着自己
《李尔王》讲述了一个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 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 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的故事。
Part Two
内容梗概
02 内容梗概 PROFESSIONAL GENERATION POWERPOINT
《李尔王》作于1605年,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以气魄雄 浑而著称。年迈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 个女儿。在分封的时候,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 以她们对他爱戴的程度给她们分配国土。大女儿高纳里尔和 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 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但因为她的诚实得到 了法国国王的欢心,去法国做了王后。
03 PROFESSIONAL GENERATION POWERPOINT
从拥有到失落、被剥夺,到最终的放弃,李尔完成了他由一个
至尊的王者沦落为绝望的贸者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是因为他
相信自己还有"拥有"的可能和希望,他无情剥夺了考狄利亚的缓承权,
他相信他还拥有其他两个女儿的忠诚和爱戴;他毅然离开里樱的塌地,
《李尔王》的故事来源于英国的古代传说,以此为题材的 诗歌和散文甚多,莎士比亚在故事蓝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悲剧结 局、李尔王的发疯等原创内容。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时, 正值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 透彻,更关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 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 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
最终,小女儿的军队大败,她和李尔王都被抓起来了, 埃德蒙发布秘密处以他们绞刑的命令,直到他死前才揭露这 个密令,但已太晚,虽然李尔王杀死了想暗杀小女儿的凶手, 她还是死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并且与他决斗,最后埃德 加杀死了埃德蒙。而在李尔王抱着她去寻找大伙时,高纳里 尔与里根也已经死去。
李尔王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
02 内容梗概 PROFESSIONAL GENERATION POWERPOINT
李尔王对圣徒说了自己对考狄利娅犯下的错误,并懊 悔地表达了自己的绝望:他觉得考狄利娅再不会原谅他了。但 圣徒却说,考狄利娅一直爱着她的父亲。原来,这个圣徒就 是考狄利娅。她在法国得知李尔王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 一支军队,秘密在英国登陆,因为放心不下李尔王,所以特 地在开战前,来探望李尔王。与此同时,高纳里尔与里根都 爱上了为了得到王位陷害父亲与哥哥的埃德蒙。
力的欲望不可能消灭并且一方压迫另一方的局面不可避免,那么干脆 以整个教会或者国家主体作为剥削者对每个个人进行奴役--无论社会 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在这个意义之下人类才有可能是平等的。权力是 看似邪恶,但确实为生命的本质而不可消灭,任何入对其权力的剥夺 都不可避免地沦为李尔王的"彻底的空虚",所以权力的"温和转化"比 权力的消灭来得更加实际。而这-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便是权力在概 念上驯化为"权利"(温和的政治权力)与"金钱"(可量化操作的财产权力)。 翻开现代文明史,权力与疯癫的矛盾随处可见,就连极力鼓吹权力意 志的尼采也最终滑入疯癫的泥潭。于是;同样关注权力的福构格探究 的目光投向权力规训下的人,他明确提出,人应该回归自我。而回归 自我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忍耐和节制"正像-般斯多葛主义者所提倡的 那样.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世界的最佳状态,国王与平民对 自然而言同等重要。所以,人只有彻底承认人类自己的不自由性, 放下自我的先入为主与情感的固执,彻底的顺应自然而不仅仅地顺 其自然,才有可能冷静地看到人生的真伤,避免老李尔王的悲剧。 而反过来说,如果人类无法看见自己的不自由性,无疑便会在自由 意志的重重迷雾下四处碰壁,永远也无法达至真正的自由。
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的两个女儿经过 商量以后决定让李尔撤掉他当初的100个随从,不然就不让 李尔王住在她们的宫廷。被两个不孝的女儿赶出家门,悲痛 的李尔王与他的随从格罗斯特在风雨中碰到了可怜的汤姆, 也就是格罗斯特中了埃德蒙诡计而下令驱逐的儿子埃德加。 李尔王认为这是自己误解小女儿,理应受到两个女儿的惩罚。 后来与格罗斯特和可怜的汤姆分开以后,就在他自怨自艾的 时候,来了一个圣徒安慰他。
Part Third
03 PROFESSIONAL GENERATION POWERPOINT
从权力角度考察《李尔王》中的伦理思想,对李尔王分封国土 的举动也不能给予彻底的否定。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认为李尔王分 封国土的情节不可信,但是却忽略了中外历代统治者尤其重视继承权 问题。在家天下的思想支配下,李尔王在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的情况下, 考虑自己百年以后的权力继承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亲情的角度 考虑,准备将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也是他的唯一选择。在家天下 的君主政权统治下,这样的分封是无可指责的,也是君王企求自己家 族的统治千秋万代的唯一最佳选探,即通过父权与王权的双重作用, 保证统治者继承权的延续。
o4.第四幕 第一场 荒野 第二场 奥本尼公爵府前
第三场 多佛附近法军营地
第四场 同前、帐幕
第五场 葛罗斯特城堡中一室 第六场 多佛附近的乡间
o5.第五幕
第一场 多佛附近英军营地 第二场 两军营地之间的原野 第三场 多佛附近英军营地
Part One
创作背景
01 创作背景
PROFESSIONAL GENERATION POWERPOINT
李 制
作
尔 人
: 王 泳
王 钿
o1.第一幕 第一场 李尔王宫中大厅
第二场 葛罗斯特伯爵城堡中的厅堂
o2.第二幕 第一场 葛罗斯特伯爵城堡庭院
第二场 葛罗斯特城堡之前 第三场 荒野的一部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3.第三幕 第一场 荒野 第二场 荒野的另一部分
第三场 葛罗斯特城堡中的一室
第四场 荒野、茅屋之前 第五场 葛罗斯特城堡中一室 contents 第六场 邻接城堡的农舍一室 第七场 葛罗斯特城堡中一室
Report is completed 第三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根本不能行使的权力,但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只好大发脾气,痛哭
流涕……他仍在臆想已经给了人的东西……。"
可以说,李尔王疯癫的根本原因是曾经"拥有权力"这现实以及
由此带来的虚荣和欲望。他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个权力使他被
奉承和谄媚所包围.而这种气氛中人往往趋向于"不受自己的秘密性质
的控制,而成为世界表象一切诱惑肉体和灵魂的事物的牺牲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