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化痰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天南星
16
半夏
天南星科 多年生草 本半夏的 干燥块茎。
药 材 半 夏
干异天
燥叶南 块天星
天
茎南科 星多
南
、年 星
东生
北草
天本
南天
星南
的星
药材天南星
半夏(块茎) 天南星 (块茎)
共性 性味:辛温, 有毒 功用:
1.燥湿化痰 治湿痰、寒痰证。 2.散结消肿 治痈肿,痰核。
毒蛇咬伤 配天南星外用。
37
【用法用量】
内服制用:煎服,3~6g;研末服0.5~1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及孕妇慎用。
关白附
38
不豆
皂荚
育科
果落
实叶
。乔
木皂Biblioteka 荚的干燥
药材皂荚
皂荚
性味:
辛、咸,温。有小毒。
功用:
1.祛顽痰,用治顽痰阻肺咳喘痰多证。 研末,炼蜜为丸,枣汤送服,皂荚丸。
【使用注意】
对皮肤粘膜刺激性较强,易致红肿、发泡, 故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 用量不宜过大。
34
白附子
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独角莲 的干燥块茎。
药 材 白 附 子
白附子
性味:辛、甘,温。有毒 功用:
1.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善祛头面部风痰, 多治中风口眼喎斜及偏头痛等头面诸疾。 如牵正散。 2.解毒散结止痛,用治瘰疬痰核,痈疽肿毒,
痰、饮、涎之鉴别: 痰—“稠浊者为痰”。 饮—“清稀者为饮”。 涎—唾沫、口水。 “垂涎三尺”
2.止咳平喘药——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和 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化痰药:痰证(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所致的病证)
3.润燥滑肠:用于肠燥便秘。
(全)瓜蒌
瓜蒌皮:偏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 瓜蒌仁: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竹茹
天竹黄(天竺黄)
竹茹、竹沥、天竺黄
竹茹
除烦止呕:胃热呕吐,痰火内
扰之心烦失眠。
竹 沥 清热化痰:性热寒滑滑痰利,,定祛惊痰利力窍强,,适善用能于中清 痰热诸证。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
天竺黄
清热化痰之功似竹沥而性缓,兼 能清心定惊,多用于小儿惊风; 也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热病神 昏等。
海藻
昆布
海 藻、昆 布
均性味咸寒,功能消痰软坚、利水 消肿,为治瘿瘤、瘰疬之要药(海藻玉 壶汤),也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
黄药子
黄药子
1.化痰软坚,散结消瘿:主治瘿瘤。 2.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
毒蛇咬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使用注意:本品不良反应较大,用时 宜慎,详见教材。
3. 消痞散结:本品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
心下痞证:配黄连、干姜等(半夏泻心汤)。 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配黄连、瓜蒌(小陷胸汤)。 气滞痰凝的梅核气:配厚朴(半夏厚朴汤)。
4. 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瘰疬痰核,痈疽
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见教材。 使用注意:见教材。
•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 法半夏:温性较弱,长于燥湿。
前胡
前胡
白 前、前 胡
白前 降气化痰止咳: 性微温,内伤寒痰
肺气上逆之咳嗽 咳喘尤宜。
痰多,寒热均可。
前胡 常相须为用。
性微寒,外感、内
伤均可。兼能宣散
风热,外感风热、
肺气失宣者尤宜。
桔梗
桔梗
桔梗
1.宣肺祛痰:本品专归肺经,性升散,长于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凡具有祛除或消除痰浊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痰、咳喘三者,在病机上相互影响。
咳嗽喘息病证每挟有痰涎,痰浊壅盛又能刺激或阻塞气道,引起咳嗽气喘。
而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之功,止咳平喘药亦多有化痰之效。
所以,这两类药合于一章,总称之为化痰止咳药。
化痰药适用于各种痰证。
痰是一种病理性的致病因素,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和津液运行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证。
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之为病,部位广泛,病证复杂,随痰浊停留阻滞的部位不同,症状特点各异。
如痰停脏腑,阻于肺窍,则发为咳喘有痰;阻于胸中则为胸痹;停于脘腹发为痞满证;若痰浊上蒙清窍可引起眩晕、痫证、癫狂;肝风夹痰上犯可致中风、惊风;痰阻经络则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形成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发为阴疽流注等。
一般说来,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证。
若痰流于经络,肌肤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或痰浊蒙蔽心窍引起的癫痫惊厥、中风等证,因病机上与痰有密切的关系,故亦可用化痰药治疗。
止咳平喘药,具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引起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痰、咳、喘是病之标,非病之本,故临床须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张介宾倡导“见痰休治痰”,即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
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否则有促使出血之虞。
19 化痰药
三、祛风杀虫——皮癣 。以陈醋浸泡后外用。
皂角刺:又名天丁。 功效消肿排脓,祛风杀虫。
19
旋覆花
苦辛咸 微温 头状花序
20
旋覆花 苦辛微温肺胃 一、降气化痰止咳——喘咳痰多。 二、降逆止呕——嗳气,呕吐。
只降不宣,降气作用强,降肺气、降胃气。主治痰浊阻 肺、肺气上逆之咳喘;痰浊阻胃、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 。
功似天南星,温燥毒烈之性更强,尤多用于头面部之风痰诸证。
二、解毒散结止痛——瘰疬痰核。
白附子 禹白附:为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毒性小,为 白附子的正品,广泛使用。 关白附:为毛茛科黄花乌头的块根,毒性大,现 已少用,古代本草记载的白附子均为关白附。
14
天南星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消肿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尚可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煅用制酸止痛,用于胃痛泛酸。
蛤粉宜包煎 生用清热化痰效佳,煅用制酸收敛力胜。
51
海浮石 咸寒肺肾
善治老痰结块
52
瓦楞子 咸平肺胃肝
魁蚶
毛蚶
泥蚶
煅用制酸止痛,用于胃痛吐酸,疗效好,临床多用。
53
礞石
善治玩痰、老痰。
54
化痰药学习要点
1.掌握化痰药的含义、功效、分类和主治。 2.常规配伍:化痰药+健脾药;化痰药+行气药。 3.特点:湿痰(半夏、陈皮、天南星);寒痰(芥 子、半夏、天南星);热痰(川贝母、浙贝母、瓜 蒌、竹茹、竹沥、天竹黄、前胡、海蛤壳);燥痰 (川贝母、瓜蒌);风痰(天南星:全身风痰,风 痰要药;禹白附:头面风痰;白芥子:经络风痰)。 4.功效比较:半夏陈皮;半夏天南星;白前前胡; 前胡柴胡;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川贝母;天南星禹 白附。
42
胖大海 甘寒肺大肠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
★半夏 [(善治湿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外用)▲天南星燥湿化痰 [(善治风痰)消肿止痛(外用)
祛风解痉
禹白附 [ 止痛,解毒散结(有毒,生品不内服)
旋覆花 [ 降逆止呕(包煎)
白前降气化痰 [(性微温,无论寒热、内伤外感均可用)
前胡 [ 宣散风热(性凉)
白芥子 [(温肺)(善治皮里膜外之痰),利气散结(祛经络之痰)
(皮肤过敏慎用)
★桔梗化痰 [(宣肺)(性平,专入肺经)利咽,排脓(过量易致恶心)皂荚 [(祛顽痰)通闭开窍,祛风杀虫
★川贝母 [ 润肺止咳(偏甘润)
散结消肿
★浙贝母 [(开郁)(偏苦泄,象贝母)
★瓜蒌清热化痰 [ 宽胸散结(胸痹、结胸),润肠通便
▲竹茹 [ 除烦止呕(竹二青)
竹沥 [(豁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 [ 清心定惊(3-6g研末,0.6-1g)
海藻
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
黄药子 [ 散结(瘿瘤),清热解毒(有毒,不宜过量)
二.止咳平喘药
★杏仁 [(有小毒,慎用)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 [ 降气化痰
★百部 [(新久、肺痨咳嗽)杀虫
▲紫菀润肺止咳 [(长于化痰)
化痰
▲款冬花 [(长于止咳)
▲马兜铃 [ 平喘(清大肠热,治痔疮)(注意用量)
清肺化痰止咳
▲枇杷叶 [ 降逆止呕(胃热呕吐)
★桑白皮 [(泻肺中之火)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泻肺中水饮)▲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川贝母与浙贝母。
什么是化痰药 化痰药主要有哪些
什么是化痰药化痰药主要有哪些中医中的化痰药很多,有不少的种类都是中医治疗中的常用药。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化痰药,以及化痰药主要有哪些。
一、什么是化痰药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药物叫做化痰药。
当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咳嗽、咳痰两种症状时就应该选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或中成药来进行治疗。
中医上咳嗽有痰常分为寒痰和热痰。
二、化痰药主要有哪些1、半夏:性温,味辛。
有毒。
燥湿化痰,健脾胃,和中降逆而止呕吐。
姜半夏偏用于治呕吐;清半夏、法半夏偏用于化痰燥湿健脾胃;半夏曲化痰兼能助消化。
2、天南星:性温,味苦、辛。
有毒。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眩晕,中风,癫痫及破伤风。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可分为制南星和胆南星。
3、白芥子:性温,味辛。
利气豁痰,消肿散结,通络止痛。
用于寒痰壅肺,亦可用于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关节肿痛,阴疽流注。
4、旋复花:性微温,味苦、辛、咸。
下气化痰,止呕降逆。
用于咳嗽痰多,痰饮气促,胸胁痞满,噫气呕吐。
5、白前:性微温,性辛、苦。
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用于咳嗽痰多,肺气壅塞,胸胁逆满,上气喘促,喉中痰呜。
6、前胡:性微寒,味苦,辛。
疏风清热;下气化痰。
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烦热胸痞。
7、桔梗:性平,味苦、辛。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用于外邪犯肺,肺气失宣之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及肺痈胸痛。
8、川贝:性微寒,味甘、苦。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用于肺热、肺燥及阴虚咳嗽,还可用于瘰疬、乳痈、肺痈及疮痈等。
9、浙贝:性寒,味苦。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用于治疗咳嗽、瘰疬痰核等证。
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寒清泄,以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见长。
治风热、燥热,痰热郁肺之咳嗽。
10、瓜蒌:性寒,味甘、微苦。
清热化痰,宽胸降气,润肠通便。
能涤荡胸中的郁热,消除肺经的痰结,清上焦之火,并能治乳痈(包括急性乳腺炎在内)。
11、竹茹:性微寒,味甘。
清热除烦,化痰止呕。
用于治疗咳喘、呕逆等证。
12、海蛤壳:性微寒,味苦、咸。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录自《医方考》)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录自《医
方考》)
一、组成
瓜蒌仁去油、陈皮去白、黄芩酒炒、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茯苓各一两(各30克)、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克)。
二、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
三、歌括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四、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五、主治
痰热内结。
咳嗽痰黄,咯之不爽,胸膈痞满,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膩,脉滑数。
六、方解
本方所治之热痰,以痰稠色黄脉滑数为主要特征。
其病缘于火邪灼津,痰气内结,故咳嗽痰黄,粘稠难咯;痰阻气机,肺失肃降,故胸膈痞满,甚则气逆于上,发为气急呕恶。
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汪昂云:“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方中以胆南星为君,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实痰实火之壅闭。
以黄芩、瓜蒌仁为臣,降
肺火,化热痰,以助胆星之力;治当须理气,故又以枳实、陈皮下气开痞,消痰散结。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半夏燥湿化痰。
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效。
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证自解。
七、文献摘录(方论)
汪昂:“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
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菱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
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
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医方集解》)。
化痰药课件
2.用于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斜及破伤风等。本 应用 品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
3.用于痈疽肿痛,毒蛇咬伤等。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
4.此外,近年来以生南星内服或局部应用治癌肿有一定效果, 尤以子宫颈癌更为多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治疗重症妊娠恶阻:半夏30g,山药30g,先用文火煎半夏约45分钟,然后去渣调入山药 末,再煎三、四沸后调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江苏中医杂志》1987;(3):16)
治疗食管、贲门癌性梗阻:鲜半夏剥去外皮,捣成糊状制成丸,每日2g,分3~4次, 置于舌根部咽下,一般不超过30日。(《新中医》1988;(1):34) 3.
2020/11/4
5
陈皮 干姜、细辛
生姜 黄连、瓜蒌 黄连、竹茹
人参 紫苏梗、砂仁
山药 贝母、昆布
秫米 瓜蒌、薤白
天麻 益母草
2020/11/4
半夏:常用配伍 应用
各种痰湿症及呕吐 寒痰咳嗽
胃气上逆呕吐 胸脘痞满,咳痰黄稠,属热痰者
心烦,失眠属于痰热者 胃虚呕吐 妊娠呕吐 重症呕吐 甲状腺肿
虚烦不眠,胃不和 寒痰阻遏,胸阳不振之胸痹
白芥子 *皂荚
*白附子
旋复花
2020/11/4
3
半夏 Ban Xia 温 有毒
药性说明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2020/11/4
本品辛温性燥,主入脾胃肺经,长于燥湿健脾以消痰,和胃降逆 以止呕,凡脾湿痰盛咳喘及胃失和降呕逆等证,半夏均为要药。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 于湿痰,寒痰证。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 善治脏腑之湿痰。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念: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1.温化寒痰湿痰药。
主要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证;以及痰湿阻关于经络所致的肢节酸痛、肢体麻木、眩晕、呕恶、阴疽流注,瘰疬等证。
2.清化热痰燥痰药。
主要适用于热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质稠或痰稠难咯,或伴唇舌干燥,舌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数或滑数。
亦可用于因痰热所致的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证。
3.止咳平喘药。
适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病证。
(1)温化寒痰湿痰药#1.半夏辛,温。
有毒。
①燥湿化痰②降逆止呕③消痞散结。
用法: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
生半夏外用。
2.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①燥湿化痰②祛风止痉③散结消肿用法: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3.白附子①燥湿化痰,息风止痉:中风痰壅,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
②解毒散结:毒蛇咬伤,瘰疬痰核等。
4.芥子*1①温肺化痰:辛散利气豁痰,性温而化寒痰。
②利气散结:搜剔内外痰结。
③通络止痛:通行甚锐,可除关节、经络之痰。
5.旋覆花①消痰行水: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寒痰咳喘。
②降气止呕: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等。
用法:包煎。
6.白前与前胡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同能降气祛痰止咳,治疗咳喘痰多气逆证。
不同点:前胡兼疏散风热,风热咳嗽痰多。
(2)清化热痰燥痰药1. 瓜蒌①清肺润燥化痰:稀释痰液。
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②利气宽胸:胸痹、结胸。
③消肿散结:肺痈、肠痈、乳痈。
④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2.川贝母①淸热化痰,润肺止咳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②开郁散结: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3.浙贝母①清热化痰: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②散结消肿: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4.竹茹①清热化痰:用于肺热痰黄咳嗽。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
《中药学》学习笔录:化痰止咳药之概括凡拥有消除或除去痰浊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遏止或减少咳嗽和喘气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痰、咳喘三者,在病机上互相影响。
咳嗽喘气病证每挟有痰涎,痰浊壅盛又能刺激或堵塞气道,惹起咳嗽气喘。
而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之功,止咳平喘药亦多有化痰之效。
因此,这两类药合于一章,总称之为化痰止咳药。
化痰药合用于各样痰证。
痰是一种病理性的致病要素,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和津液运转阻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要素惹起多种病证。
它“随气起落,无处不到”,故痰之为病,部位宽泛,病证复杂,随痰浊逗留阻滞的部位不一样,症状特色各异。
如痰停脏腑,阻于肺窍,则发为咳喘有痰;阻于胸中则为胸痹;停于脘腹发为痞满证;若痰浊上蒙清窍可惹起眩晕、痫证、癫狂;肝风夹痰上犯可致中风、惊风;痰阻经络则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倾斜;痰火互结形成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发为阴疽流注等。
一般说来,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证。
若痰流于经络,肌肤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或痰浊蒙蔽心窍惹起的癫痫惊厥、中风等证,因病机上与痰有亲密的关系,故亦可用化痰药治疗。
止咳平喘药,拥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惹起的各样咳嗽和喘气。
应用本章药物,除应依据病证不一样,针对性地选择不一样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痰、咳、喘是病之标,非病之本,故临床须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张介宾倡议“见痰休治痰”,即应依据痰、咳、喘的不一样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备。
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
别的,如癫痫、惊厥,眩晕、昏倒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某些温燥之性激烈的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偏向者,宜慎用,不然有促进出血之虞。
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
半夏
• 【用法用量】 • 煎服,3~9g。外用生品;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多用于呕吐反胃;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 咳嗽,燥痰应慎用。 妊娠期慎用。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如川乌、草乌、 附子同用。
半夏
• 张锡纯技高折“洋人”
• 清朝末年,一位英国医生患呕吐证,“屡屡吐, 绝食者久矣”,邀请了日本医生和美国医生共同 为之治疗,其结果是“协力治疗之,呕吐卒不止”。 当时已认为患者是不起之人,遂求盐山名医张锡 纯“一决其生死”。经过详细诊视之后,张氏说: “余有一策,姑试行之。”即用张氏自制的半夏 加茯苓生姜,“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回复 原有之康健。”张锡纯技高一筹,善用半夏立起 沉疴,使得三位“东西洋大夫”赞叹不已,敬佩 至极。
• 化痰类抗癌中药天南星善治肺癌、脑癌、肝癌、 宫颈癌、各种癌症之脑转移、各种痰浊阻滞而致 之癌症。主治:用于痰湿壅滞、瘀血凝结的消化 道肿瘤、肺癌、子宫颈癌。肺癌胸水咳吐痰涎, 肺癌咳血,阴道癌、宫颈癌带下恶臭等。用于痰 湿凝聚的颅脑肿瘤或其他肿瘤脑转移,淋巴结转 移,淋巴癌颈淋巴结肿大。用于化疗后出现消化 道反应者。此外中风痰壅,风痰眩晕,脑癌半身 不遂,瘰疠结核等证。同时可治疗各种癌症引起 的胸膈胀满。
天南星
• 药理:对S180、肝癌实体型、U14以及Hela细胞有 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肝癌、艾氏腹水癌 等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对体外培养人胃 癌、肺癌、肝癌的癌细胞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半夏 天南星
• 半夏与天南星 • 【共性】性味均为辛、温,有毒。 • 1.燥湿化痰,用于痰湿证,寒痰证等 • 2.散结消肿,外敷治痈疽痰核肿痛 • 【个性】 • 半夏:温燥性,毒性比天南星小而力缓。 • 1.善脾胃而燥脾湿,长于治湿痰证 • 2.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 3.消痰散结,用于脘腹痞闷,梅核气及瘿瘤痰核
20种化痰药与13种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33种化痰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彩图1化痰药半夏半夏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2化痰药天南星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分布区域1、天南星分布河北,河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2、异叶天南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讧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3、东北天南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为植物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3化痰药制白附子制白附子分布区域分布于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的炮制品4化痰药芥子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分布区域1、芥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油芥菜:原产关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十字花科植物芥菜及油芥莱的种子。
5化痰药瓜蒌乐清、老鸦瓜分布区域1、栝楼: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2、中华栝楼: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
道地产区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江苏等地。
葫芦科属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
6化痰药川贝母虻、黄虻、莔、贝母、勤母、药实分布区域1、川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暗紫贝母:分布于四川、青海。
3、棱砂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
4、甘肃贝母: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7化痰药浙贝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分布区域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和湖南。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道地产区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
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
执业药师化痰药试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化痰药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化痰药的适应症?A. 咳嗽痰多B. 咽喉肿痛C. 胸闷气短D. 痰中带血答案:B2. 以下化痰药中,属于清热化痰药的是?A. 川贝母B. 半夏C. 桔梗D. 杏仁答案:A3. 化痰药在中医中的作用机制是?A. 利水渗湿B. 活血化瘀C. 清热解表D. 润燥化痰答案:D4. 化痰药的使用禁忌是什么?A. 孕妇慎用B. 儿童禁用C. 老人慎用D. 以上都是答案:D5. 下列药物中,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的是?A. 丹参B. 黄连C. 柴胡D. 枇杷膏答案:D6. 化痰药在中医中通常与哪些药物配伍使用?A. 清热解毒药B. 补气药C. 活血化瘀药D. 以上都是答案:D7. 化痰药的使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根据痰的性质选择药物B. 根据痰的颜色选择药物C. 根据痰的量选择药物D. 根据痰的来源选择药物答案:D8. 化痰药在使用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痰多时使用B. 痰少时使用C. 痰稠时使用D. 痰稀时使用答案:C9. 化痰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促进痰液分泌B. 增加气管纤毛运动C. 抑制炎症反应D. 扩张支气管答案:C10. 以下药物中,不属于化痰药的是?A. 陈皮B. 茯苓C. 桑白皮D. 桂枝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药物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A. 川贝母B. 桔梗C. 甘草D. 薄荷答案:AB2. 化痰药在中医中的作用包括哪些?A. 清热化痰B. 润燥化痰C. 温化痰饮D. 活血化痰答案:ABC3. 化痰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哪些?A. 孕妇慎用B.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C. 高血压患者慎用D. 糖尿病患者慎用答案:ABC4. 以下哪些药物可以与化痰药配伍使用?A. 清热解毒药B. 补气药C. 活血化瘀药D. 利水渗湿药答案:ABCD5. 化痰药的药理作用包括哪些?A. 促进痰液分泌B. 增加气管纤毛运动C. 抑制炎症反应D. 扩张支气管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化痰药只能用于咳嗽痰多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白附子 《中药志》
【用法用量】 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宜炮
制后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燥烈,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 风者、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芥子 《名医别录》
【用法用量】 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白附子 《中药志》
[来源]为 天南星科 多年生草 本植物独
Typhoniu m giganteu
m Engl.的 块茎。
白附子 《中药志》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燥湿化痰,息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 【应用】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 痰之证。
【教学内容】
1.温化寒痰药 掌握:半夏 熟悉:天南星、芥子、旋覆花 了解:白附子、皂荚、白前
半 夏 《本经》
半 夏 《本经》
[来源]为天南星科多年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块茎。主产于 四川、湖北、江苏等 地。夏秋二季茎叶茂 盛时采挖。除去外皮 及须根,晒干,为生 半夏。一般用姜汁、 明矾炮制后入药。
概述
4.“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 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 标本兼顾。
5.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 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 之功。
概述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2.证候禁忌 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 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阴亏 气虚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概述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 三、性能特点
1.药性 2.药味 3.归经
概述
四、配伍应用 1.根据病情的不同、药物的不同功效,选 择相应的药物。 2.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 止咳、平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 标本兼顾:
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 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 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 虚劳者,配补虚药。 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 开窍、安神药; 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 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来源]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l.或芫花叶白前C. glaucescens (Decne.) Hand.-Mazz.的根茎及根。
白 前 《名医别录》
【性味】 苦、辛,微温。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序
药性特点:多辛苦温燥,主归肺、脾、肝经, 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物外用 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应证:寒痰、湿痰证。 (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 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 流注,以及疮痈肿毒。)
配伍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达到温化 寒痰、湿痰的目的。
半夏 《本经》
【药性】 辛,温。有毒。 归肺、脾、胃经。
【功效】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半夏 《本经》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 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 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 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第十九章 化痰药
概述
一、含义 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
以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化痰药。 分类: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概述
二、功效主治
1.共有功效——化痰,主治——痰证。 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它“随气升降, 无处不到”,所以痰的病证甚多:
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眩晕; 痰扰心神——睡眠不安;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瘰疬、瘿瘤; 痰凝肌肉,流注骨节等——阴疽流注。
天南星 《本经》
天南星 《本经》
[来源]为天南星 科植物异叶天 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 的块茎。
天南星 《本经》
【药性】 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功效】 燥湿化痰, 息风止痉; 外用散结消肿止痛。
天南星 《本经》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或芥 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的成熟种子。
芥子 《名医别录》
【性能】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止痛。
【应用】 1.寒痰壅肺喘咳。 2.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半 夏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
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 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 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 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 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白芥子 《名医别录》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 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 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旋覆花 《本经》
[来源]
Thunb.
Inula japonica
I. britannica L.的头状花序。
【应用】 咳嗽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旋覆花 《本经》
【性味】 苦、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止呕。
【应用】 1.喘咳痰多。 2.嗳气,呕吐。
旋覆花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包煎。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
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 布包入煎。
白 前 《名医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