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黄自元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非常漂亮的欧体楷书!25

合集下载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家史简介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清代著名书法家,1836年(道光17年)生于安化县龙塘乡一望族。

左宗棠曾说:“安化之黄,自元以来,多闻人,所居龙潭里,齐木蔚然,为邑巨姓。

”仅晚清时期,龙塘黄氏一门,就出了三位进士——黄德濂、黄自元、黄凤岐。

黄自元的曾祖父黄崇赞,字襄皋。

生前致力于古文辞、经史子集的研究外,还旁通数学、中医、天文、舆地之术,晚年录《春秋》三传24卷,先儒《四书讲义》6卷以课子传家。

祖父黄德濂(1786—1849),字劭怀,号惺溪。

嘉庆十八年(1813)举于乡,二十二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与同乡陶澍过从甚密,俱致力于经世之学。

道光二年(1822)任御史。

后又历任山西朔平府知府,云南开化知府,云南顺宁永昌知府等。

其父黄渥田,道光年间举人,曾任陕西监司等职,精诗文,擅书画。

黄自元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风所影响,好学多思,勤勉上进。

同治六年(1867年)即举于乡,次年,参加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记述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可为。

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他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水利建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百姓谋福祉。

长沙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这样记述道,他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母故。

黄丁忧回籍。

1894年,即光绪二十年春天,朝鲜发生大规模的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李熙请求清廷出兵镇压。

清廷派淮军将领叶志超率领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队赶赴朝鲜,协助政府镇压农民起义。

与此同时,倭国以保护本国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向朝鲜派遣军队达两万多人,占据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战略要地,包围了叶志超的清军。

日军开战了。

光绪对李鸿章下达命令,要其迅速备战。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其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

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

贞观六年四月,刻成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徵所撰,碑文总共有二十四行,每行有四十九个字,碑额是由阳文篆的“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字。

存于陕西麟游。

留于后世的以宋拓为最多,最早的是明朝驸马李琪收藏的北宋拓本,保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晚年做成《九成宫醴泉铭》,全碑在书写过程中浑厚沉劲,意态饱满。

写撇、捺多以圆笔为主,让字看起来体态圆融又存流畅之感 . 写弯钩多以转法为主,曲圆较长,能够有力地将全字支撑起来。

所有这些表现了欧阳询想要把隶书溶于楷书的特点。

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

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

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

唐贞观五年,唐太宗修复隋文帝的仁寿宫,将它改名为九成宫。

第二年,唐太宗到九成宫避暑的时候,在游览到宫中台观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一个清泉在那里。

太宗帝欣喜若狂,随即下令让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

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碑文记载了醴泉是怎样来的。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艺术特点分析(一)风格构成的承前启后《九成宫醴泉铭》在初唐时期是楷书史上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免费的最完美的《九成宫醴泉铭》

免费的最完美的《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魏徵撰,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

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早,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

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

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於楷的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铭文与碑文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以直言谏君而闻名的宰相魏征之手,加之当朝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数以百计帝王中一位较英明的君主,特别是“贞观之治”被公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撰文铭记,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

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

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

唐贞观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

第二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

太宗帝万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

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

碑载:“贞观七年四月唐太宗到此,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

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

”说明了醴泉的由来。

铭末曰:“黄屋非贵,天下为忧。

人玩其华,我取其实。

还淳反本,代文以质。

居高思坠,持满戒溢。

”颂中有劝,是魏徵对太宗的谏语。

现存书法的宋拓本以故宫博物院李褀藏本与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的拓本最为知名。

两件拓本,前者笔墨丰厚,后者风姿瘦劲,可谓同曲异调,各具神彩。

欧阳洵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

历经陈、隋、唐三朝。

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年七十六岁,此铭是书家代表之作。

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

《醴泉铭》高华浑朴,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

九成宫版本选择问题

九成宫版本选择问题

关于楷书——九成宫临摹的版本选择问题《九成宫》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几个较好的版本有:一是商务出版社的《唐拓九成宫醴泉铭》;另一种是文物出版社的《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据说这个本子早于宋拓,再有就是天津书店出版的《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等。

我个人注重选用文物出版社的,给人的感觉饱满厚重,初学者可以找到“厚”的感觉,以后再选用商务本的,用他来找“灵”,然后再借鉴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深入研究,就一定会有收获。

另外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当代名家临摹的《九成宫》参照来学习。

当下学欧的很多,尤其被青少年初学者作为初学的入门经典,但大多数初学者在临摹时,由于选择版本不慎,直接影响了学习的起点不高、甚至对欧体从认识上出现偏差,形成错误的观念,所以选择版本一定要慎重,切勿草率。

欧阳询九成宫碑拓本与出版杂说九成宫,全称《九成宫醴泉铭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立于贞观六年四月(公元632年)。

记太宗于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

此碑首身相连,首有六龙缠绕,额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侧有宋明题字,碑座已损,今断为五石,仍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乃欧阳询七十五岁所写,用笔方整,结构严谨,尽显欧书结构布置精严、圆润中见秀劲之特点,全碑无一笔松懈,更无一处紊乱,乃欧阳询登峰之作,明赵涵于《石墨镌华》评此碑为“正书第一”。

或赞曰:楷法极则。

亦不为过。

此碑为后世学书者奉为圭臬,椎拓极多,又加风化,碑断字损,又有逐利者剜凿,好事者挖补,久而久之,几乎无一笔不凿,无一字未补,至明清时,笔画瘦弱,锋芒全失,本意俱失。

是故,旧拓虽多,而善本极少。

今日,我辈幸甚,良工旧拓,又有影印,多可展观,然虽有善本,而选本、照相、制版、用纸、印刷、装帧缺一不可,是为杂说。

1.北宋拓本北宋拓本的依据:第五行“重译来王”的“重”字未损。

现存的北宋拓本极稀,大多深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广为人知的李祺本,不为人知的库装本以及北京图书馆的吕伯威本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写技巧分享!初学者可以借鉴!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写技巧分享!初学者可以借鉴!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写技巧分享!初学者可以借鉴!《九成宫醴泉铭》临习工具选择一、字帖的选择《九成宫醴泉铭》字帖近年出版较多,质量良莠不齐,较好的版本有文物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几家大型出版社出的本子,对初学者来说最实用的是华夏出版社的版本,且附有释文。

二、笔的选择临习该帖宜用加健羊毫笔或弹性不大的狼毫笔,锋颖要尖锐,不宜用太软或太硬的且锋颖已秃的笔。

三、纸的选择最好是半生半熟纸,不宜用吸墨太强的生宣或不吸墨的熟宣。

四、墨的选择不要用太差的普通墨,要用专用的书画墨,墨色宜浓不宜淡,焦墨或过夜墨也不要用。

如有条件可买高档的油烟墨和质量好的砚磨墨书写。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起笔规律分析:首先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

后面带笔和转笔步骤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

图1 横起笔角度图2 竖起笔角度一是起笔折法,这种方法是把折看作上一笔收笔和下一笔起笔的相连,上笔收笔反弹转换和轻挑完成后紧接着下一笔起笔的点、带、转,巧妙地完成折的过程。

二是三角折法,这种方法除了写折便于操作之外,最宜写钩。

当然写时不宜夸张做作,把三角形画得很空,然后慢慢去填。

要轻松自然,一气呵成《九成宫》特色笔画及字例《九成宫》一般笔画及字例笔画组合系列一虚接法字例分类临习《九成宫》接笔以虚为主,实接不多。

这是很多学欧朋友没有悟出的重要规律。

如实接太多,字必闷塞,缺少空灵,无法产生美感。

如单人旁里撇和竖的接笔,卧人头里撇和横的接笔以及卜字旁里竖和反捺的接笔等等,都要用搭尖法(在此即下一笔起笔露出的笔锋与上笔边缘搭尖),这样写出的字就有空灵的感觉;还有一种虚接是上一笔收锋与下一笔边缘搭尖,如字例中的“为”字,如全用实接(即下一笔起笔全部隐没在上一笔中或上一笔收笔全部隐没在下一笔中),写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笔画组合系列二主笔长横字例分类临习长横在字中作主笔,分三种情况:一、长横作天覆,放开写长,除了覆盖下面的部分;还要注意右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

欧阳询的碑帖

欧阳询的碑帖

欧阳询的碑帖
欧阳询的碑帖有《大唐宗圣观记碑》、《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碑》、《皇甫诞碑》等。

其中,《大唐宗圣观记碑》全名为《大唐宗圣观记碑》,是欧阳询在楼观撰文并书写,此碑造成了轰动效应,据说唐代宗李世民在当时的长安看到此碑后,大为赞赏,并为之流连忘返。

其实欧阳询写隶书很正常,楷书毕竟是从隶书中过渡来的,我们很容易发现欧阳询的楷书,依然保留着隶书的痕迹,如钩画,隶书的笔法十分明显。

《九成宫碑》全名为《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征撰文。

是欧阳询7种精品书法的精品,号称为“天下第一楷”!点画精细,结构严谨,竟然达到了“一画不可移”的境界!同一种笔画,极具变化,在端庄凝重中表现出生动的变化。

《化度寺碑》全称为《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碑》,由李伯药撰文。

为中楷杰作。

此碑遭遇战乱,命运坎坷,以至原石碑破碎。

此碑在艺术成就上,不亚于“天下第一楷”的《九成宫碑》。

《皇甫诞碑》亦称之为《皇甫君碑》,由唐代于志宁撰文。

帖学风范凝练之美——黄自元楷书七言联

帖学风范凝练之美——黄自元楷书七言联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何谓书法?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汉代扬雄说:“书,心画也。

”唐代张怀瑾《六体书论》说:“书者,法象也。

”元代郝经《论书》说:“书法即心法也。

”自然界中并没有纯粹的线条,线条本身是抽象的。

因此,以线条造型的书法艺术也就带有抽象的特征。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它涵盖面大,能够超越一般的形式区别,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

观者通过书法作品的汉字书写和线条节奏,能触摸到书者的感情脉搏和超然境界,从而激发想象,启动灵思,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在恬淡安宁的氛围中领略无穷的乐趣。

汉字、情感意象和书写包含了书法的全部内涵,中国古代书法家正是通过笔墨的枯湿浓淡、轻重快慢的变化,来追求点画的筋骨血肉,表现自然万物的生命意态。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虽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自殷商甲骨文起,便经历了殷商自西汉的书法艺术发展期、东汉到南北朝的书法艺术成熟期以及隋唐以后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

其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中国书法素有帖学传统,学书者多以“二王”“颜柳欧赵”等大家为追慕对象,千余年来,传承有序。

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名家辈出,至清代,又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中兴时期,流派纷呈,一片兴盛。

黄自元就是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一位,以楷书名重一时。

黄自元是晚清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实业家。

字敬舆,号澹叟,出身湖南名门望族,家学深厚,且天资颖慧,勤勉上进,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倾心于书法。

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跟随其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以此锻炼臂力,深受其祖辈和父辈的影响。

其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以欧阳询为追慕对象,深得欧体精髓。

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格调端庄,气韵清正,作品多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幅黄自元楷书七言联,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楷书大家的帖学风范。

此联纵130厘米,横30厘米。

唐·欧阳询《九成宫》楷书临习技法

唐·欧阳询《九成宫》楷书临习技法

唐·欧阳询《九成宫》楷书临习技法九成宫楷书是一种拥有悠久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其特色在于上下视觉层次清晰,结构简洁,非常适合做为临习字体。

九成宫楷书的字体构成在其它汉字书写法中比较特殊,有其独特的美学视觉效果,成为一种拥有深远文化价值的民族书写艺术。

[九成宫楷书元素]九成宫楷书由横竖折、上方疏、下方声、笔画组成,横竖折是九成宫楷书中极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横竖折表示字形转折,由上到下改变方向,使每个字形更加突出,更容易辨认。

上方疏是指将横竖折后连接的空隙填满,让字体更加精致美观。

下方声是指在笔画和字体的转折处添加一条交叉线,使字形摆放紧凑,视觉效果也更加协调一致,从而形成了九成宫楷书特有的特色。

[临习技巧]九成宫楷书临习技法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熟悉竖折点位、掌握笔画方向、把握字形转折、填满上方疏空、画出下方声线。

1.熟悉竖折点位。

在九成宫楷书中,每个字有它自己的竖折点,在这些竖折点处,字形需要转折,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每个字的竖折点位。

2.掌握笔画方向。

九成宫楷书的每个笔画都有明确的方向,我们需要熟悉每条笔画的起始位置,并根据每个字的特殊形状,确定笔画的处理方法。

3.把握字形转折。

在九成宫楷书中,每个字有它自己的特殊形状,所以我们需要把握字形转折的方式,避免出现造字错误。

4.填满上方疏空。

在九成宫楷书中,上方疏是一种美化字体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使用笔法,填满横竖折后的空隙,以达成九成宫楷书的精致美观。

5.画出下方声线。

在九成宫楷书中,下方声的字体特征更加突出,所以我们需要在转折处添加一条交叉线,让字形摆放紧凑,书写效果更加协调一致。

[抄写书法礼仪]抄写书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还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才能够抄写完美的书法作品。

1.要把握篇幅,抄写的字体大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抄写的书法大小要适中,以求得清晰的效果。

2.要根据字形把握书写法,字形一定要精准,抄写的笔画要控制好,字形处理要准确,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欧阳询的3种书体、7种碑帖,你更喜欢哪个?喜欢就收藏哦!

欧阳询的3种书体、7种碑帖,你更喜欢哪个?喜欢就收藏哦!

欧阳询的3种书体、7种碑帖,你更喜欢哪个?喜欢就收藏哦!说到欧阳询,脑子里自然会浮现出这样的印象:九成宫、天下第一楷、唐代楷书男神!然而,在欧阳询的所有作品中,远不止一个九成宫,也远不止一种楷书!其实,欧阳询楷书、隶书和行书,无不擅长,只是楷书的名气大些罢了!欧阳询雕像欧阳询的书法碑帖,多达数十种,流传下来的也有一、二十种。

现整理欧阳询最有影响力的7种书法碑帖,分享给朋友们,希望大家喜欢!一、宗圣观记碑宗圣观记碑《宗圣观记碑》的全名为《大唐宗圣观记碑》,是欧阳询在楼观撰文并书写,此碑造成了轰动效应,据说唐代宗李世民在当时的长安看到此碑后,大为赞赏,并为之流连忘返。

日本对欧阳询的书法极为推崇,无论是唐代,还是现代,欧阳询的书法,在日本的书法热有增无减,日本最有权威的报刊《朝日新闻》的报头,最初就采用了欧阳询《宗圣观记碑》的书体,一时传为佳话。

更有意思的是,《宗圣观记碑》是用隶书写成,这又颠覆了人们对欧阳询只写楷书的认知。

其实欧阳询写隶书很正常,楷书毕竟是从隶书中过渡来的,我们很容易发现欧阳询的楷书,依然保留着隶书的痕迹,如钩画,隶书的笔法十分明显。

二、九成宫碑九成宫碑《九成宫碑》的全名为《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征撰文。

是欧阳询7种精品书法的精品,号称为“天下第一楷”!历代书家对《九成宫碑》的评价及学习乐此不疲。

此碑的特点是:于平正中见险绝!点画精细,结构严谨,竟然达到了“一画不可移”的境界!同一种笔画,极具变化,在端庄凝重中表现出生动的变化。

主笔则继承了隶书的书写特点。

《九成宫碑》的“天下第一楷”的美誉,是说明它的楷法精准,毫微处见规矩,细小处见匠心。

以险劲的结构在端庄中写出绮丽的外貌,以润泽的笔法在瘦硬中写出生动的风神!三、化度寺碑化度寺碑《化度寺碑》全称为《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碑》,由李伯药撰文。

为中楷杰作。

此碑遭遇战乱,命运坎坷,以至原石碑破碎。

此碑在艺术成就上,不亚于“天下第一楷”的《九成宫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自元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非常漂亮的欧体楷书! 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家里不仅有良田万顷,更藏得四壁图书。

他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黄自元自六岁始,从祖父德濂习字。

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

为锻炼臂力,求得其笔下的精气神,他一直悬腕书写,常年坚持,每日一练几个时辰。

其字学谁像谁,学一家成一家。

少小就名满乡里。

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为其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

遗憾的是,虽其书法屡有变更,却不能独辟蹊径,难得当代书林见赏。

黄自元的欧体功底很深。

对于学习欧体有很好的参考性。

喜欢欧体的书友,建议以学习九成宫原帖为主
我也有学过黄自元的帖,受益匪浅。

本文作者:焱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