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3 4 并发症 方面 .
从 表 2可见 , 老年组 合并高血 压及糖 尿病者
两组 A I M 患者诱发 因素 、 临床症状 、 并症及并 发症方 面 比 合
较见表 1 表 2 、 。
表 1 两 组 A 患者 诱 发 因素 与 临 床 症 状 比 较 MI
明显高于中青 年组 。原 因与高血压并 发糖尿病 时大动 脉更易发
表 2 两组 A 患者 合 并 症 与 并 发 症 比较 MI
4 2 绝对卧床休 息 , . 这是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 防止 A MI 猝死 的有效的措施 之一。
注 : 表 示 P < 00 .5
4 3 吸氧可改善低氧血症 , . 改善心肌供氧。 4 4 保持大 、 . 小便通畅 。小便 不畅几 乎是所 有老年累、 饮暴食 ) 合 并症 ( 过 暴 、 高血 压 、 糖 尿病 )并发症 ( 、 心力 衰竭 、 缓慢 心律 失 常、 室性 早搏 、 心源 性 休 克) 进行对 比分析。统计分析采用 检验 , <00 P .5有显著性差
异。
2 结 果
献报 道老年 A I , M 时 病后 3~ d易 发生心律 失常、 7 完全 性房室传
3 讨 论
3 1 临床症状方 面 从表 1可见 , . 老年 A I M 首发症状不典型 , 无
痛者多。据文献报道 , 老年 A I M 首发症状不典 型者为 2 .2 ~ 22% 4.9 9 3 %… 。本文 老年 组 不典 型 症 状 为 4 % , 5 与其 相 似。老 年 A 无典型胸 痛 , MI 与多 种 因素 有关 : 1 由于梗 死的心 脏在 尚未 ()
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性硬化有关 , 前者通过斑块破裂促使心脑 血管事件发生 , 而后者通过动脉顺应性减退而成为发病 的重要病 理生理学基础 。高血压 和糖尿病并存尤为重要 , 因其血管疾病 的 危险性协同作用 , 可导致冠心病的危 险性增高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根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患者基本信息、护理评估、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通过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实施和患者反馈,我们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一、患者基本信息1.1 患者背景患者,男性,72岁,冠心病史2年,高血压12年,有轻度肥胖。
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近期症状加重。
1.2 入院情况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入院,入院时自诉剧烈胸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140/90mmHg,心率80次/分钟。
二、护理评估2.1 体征观察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全面的体征观察。
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稳定,但出现ST段抬高、血清心肌酶升高等异常。
2.2 疼痛评估患者表达剧烈胸痛,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结果为8分。
采用镇痛措施缓解疼痛。
三、护理干预3.1 急诊处理患者迅速转入急诊科进行处理。
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操作,如给予氧气、静脉药物等。
减轻病情,确保患者稳定。
3.2 护理措施3.2.1 静息与观察患者在急救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24小时观察。
包括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等。
3.2.2 药物治疗患者立即开始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帮助减少血栓形成。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其他针对性药物治疗。
3.2.3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病情,保持信心。
护士和家属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四、效果评价4.1 病情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持续关注心电图监测、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变化。
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
4.2 护理效果患者在护理后症状明显减轻,疼痛程度降低至4分。
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血清心肌酶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观察和干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急诊处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护理评估是保证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878-02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尤为重要。
2009年~2010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0例,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岁;持续性胸骨后疼痛41例,持续上腹部疼痛6例,牙痛及咽部不适3例;存活47例,死亡3例。
1.2 病因分析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
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这些情况是:1.2.1 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1.2.2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1.2.3 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
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进展
J u n l fQiia e ia l g , 0 0 Vo . 1, .1 o r a qh rM dclCol e 2 1 , 13 No o e
急性 心肌 梗死 的 临床 护理 进展
邓 松 英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 指 心 肌 的 缺 血 性 坏 死 , 在 冠 状 ) 是 应 用 缓 泻 剂 , 量 避 免 灌肠 , 免增 加 心 脏 负 荷 。 尽 以 2 休 息 、 位 与活 动 卧
一
现严 重 心 律 失 常 或 严 重 心 绞 痛 时 , 立 即 停 止 活 动 c 。促 进 应 8 ]
健 康 的运 动 或 体 力活 动 应 该 是 适 量 运 动[ , 以患 者 的 体 力 1应 ]
耐受为原则。 3 舒 适 护 理
多 种 因 素可 导 致 AMI 者 舒 适 的 改变 , 生 理 病 理 性 因 患 如 素 的胸 痛 、 热 、 发 心律 失 常 、 心力 衰 竭 、 张 等 ; 有 医 源 性 因 紧 还 素 如治 疗 中 的输 液 、 氧 、 痰 、 置 尿 管 等 。舒 适 的 改 变 是 吸 吸 留 AMI 者 最 常 见 的 护理 问题 r 患 1 。有 研 究 证 明 , 适 护理 能减 舒 轻 AMI 者 的疼 痛 程 度 、 低 住 院 天数 、 院 费用 , 患 降 住 提高 患 者
动脉 病 变 的基 础 上 , 状 动 脉 的 血 流 急剧 减 少 或 中 断 , 相应 冠 使
的心 肌 出 现 严重 而 持 久 的 急性 缺 血 , 终 导 致 心 肌 缺 血 性 坏 最
急 性 期应 卧床 休 息 , 减 轻 心 脏 负 担 , 于 心 肌 恢 复 , 以 利 同 时 使 梗 塞 周 围及 早 形 成 侧枝 循 环 。但 要 注 意 : 期 活 动 对 于 早 远 期 预后 可产 生 有 益 的 影 响 _ , 期 适 当运 动 , 促 进 A 】 早 可 MI 患者 的心 功 能 恢 复 , 善 外 周代 谢 。如 无 并 发症 , 改 一般 第 1 天 绝对 卧床 ; 2 卧床 , 动 活 动 四肢 , ~4次 / l第 3天 抬 第 天 被 3 E;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点
目录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病情观察 患者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理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急救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一片阿司匹林 若患者意识丧失,进行心肺复苏术
患者的病情观 察
患者的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情况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变 化
患者的病情观察
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标本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患者的药物治 疗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 脉 给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 率和血压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梗 死 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抗凝剂或溶栓药 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 理
患者的康复护理
提供患者合适的饮食,低盐低 脂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和锻炼
患者的康复护理
教育患者关于心脏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液指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 常见症状(1)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
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3 对症护理(1)妥善安置患者,做好护理准备:安排患者在监护病房,嘱其绝对卧床,耐心细致全面地介绍监护室的环境;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稳定其情绪,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如经医生确定需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则积极做好急诊开通血管准备,遵医嘱进行抗凝扩血管B治疗。
(2)积极进行止痛治疗,做好用药护理:积极有效的止痛,可防止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和促发心律失常,对无低血压者可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1次/5min,连续数次,或可用消心痛。
吗啡或呱替啶对止痛有明显疗效。
在运用止痛药物时应做好用药护理,在观察患者疼痛症状变化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尽可能减少耗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绝对卧床、稳定情绪、给予止痛等都可以减少耗氧,由于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疼痛等都可使心率加快,此时可遵医嘱给予减慢心率药物,减少心肌耗氧,与此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浓度,缓解心肌缺氧。
(4)采取预见性护理,做好排便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绝对卧床,极易导致肠蠕动减慢而致便秘。
用力排便时,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般认为较正常排便增加5倍,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疼痛加剧,梗死范围扩大,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工作。 2.5 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防止术中、术后发生意外。术前半小 时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0.1g,建立静脉通道,然后由护士护送 病人至介入室。 3 术中护理 3.1 一般护理:①按照手术通知单做好查对。②患者取仰卧位,头 部垫一软枕,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并放挡板,双腿分开平放, 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③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病情监护:术中护士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 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做好严 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3.3 术中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 无菌导管及物品,如动脉鞘组、单弯造影连接管、三通开关、Y 型 阀、导丝、注射器等。 4 术后护理 4.1 休息与卧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后予以沙 袋压迫 8 小时。术侧下肢制动 24 小时。严密观察穿刺肢足动脉搏 动情况及下肢温度、颜色和末梢血运情况,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 血及血肿形成。 4.2 病情观察:当患者手术完成返回病房后,每隔 1h 观察生命体 征、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及肢体活动等情况并记录,8h 根据病 情决定观察的时间间隔,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 力下降、癫痫样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 4.3 心电、血压监护:术后应持续心电血压监护 72 小时,密切观察 心率、血压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觉。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 医生处理。 4.4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穿刺部位血肿是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
症,小血肿可以自行吸收,出血量大时可导致远端静脉回流受阻, 应予局部冷敷,6~12h 无效者应行血肿清除术。本组有 1 例在术 中不太配合,伤口局部出现血肿,通过延长加压包扎时间,血肿完 全吸收,没有出现压迫症状。 4.5 注意预防感染:术后要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的敷料干燥、清洁。 24 小时后可拆除绷带,局部消毒,更换敷料。为防止术后感染,常 规应用抗生索 3 天 ,在 58 例病人中无 1 例发生术后感染。 5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提供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患者和家 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
饮食指导: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建议 运动建议:指导适当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教育患者和家属
药物使用:向患者和家属详细 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 专业看护
目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监测病情 保持通气道畅通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和家属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护理概
述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护理目标:减轻症状、恢复心 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护理重点:监测病情、保持通 气道畅通、提供药物治疗、提 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物,缓解胸痛
提供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积极 的心理支持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心电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药物治疗
监测病情
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氧供需 平衡,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保持通气道畅 通
保持通气道畅通
姿势:保持半坐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浓度
保持通气道畅通
咳嗽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 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在开始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后,使相应心肌发生的持久性且严重的缺血情况,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形成。
而对于这一急性病症来讲,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以中老年群体增多,其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人群呈现出程度加重的情况,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差,同时伴有恶心、大汗、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情况。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除了疼痛外,还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讲,我们临床干预的原则主要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预防猝死为主,对患者实施临床干预。
就治疗干预手段来讲,主要以达到医院内的30分钟实施溶栓或者90分钟实施PCI为主,并辅以吸氧、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补液、抗心律失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此期间,护理的流程包括:到达急诊科(0-30分钟)(1)询问患者的病史,尽快完成患者的心电图(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置心电监护,测量其生命体征(4)对患者进行体格以及辅助检查(3)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和PCI治疗的适宜证和禁忌症(5)明确诊断后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急救处理(6)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7)对直接进行PCI的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同意书,再做安全转送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治疗完成后,则需要转送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和常规的治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做到的工作包括: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停止活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处理,包含智能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并实施心电监护等,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此外,还需要遵照医嘱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治疗,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针对 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的心肌缺血 、缺氧等症状 ,可以通过 采取 吸氧治疗 的方法 来缓 解。吸氧时 ,护理人 员应帮助患者正确使 用氧气 器械 ,用鼻导管 持续高流量吸氧 。一般情 况下 ,前3吸 氧流量 应维持 d 在4 / i之间 ,患者病情 缓解后可 间歇性 吸氧 ,吸 氧流量 应维持 ~6Lr n a
2 ・临床护理 ・ 9 8
者 ,头部 放水袋 ,并将头下垫 两层毛 巾,避 免局部冻伤 。给予2%葡 5 萄糖 2rg 0 加地 米2 m 静推 ,3mi再测体 温 ,以观察 降温效果 。对 a 0g 0 n
Ap i2 1 , 1 0 N 1 r 0 2 Vo. 。 o。2 l 1 后 ,咳嗽痰 多 , 清理呼吸道 ,病室每 日通风2 ,协助患者翻身 ,同 要 次 时给患者拍背 , 使痰易于咳出,鼓励患者进食后适量饮水 ,降低分泌物
理体 会报道如 下 。
病床上 翻身 ,并适度坐起活动 四肢 。第4 周患者视 身体状况 ,可 以 ~5
在 室内进 行简单的活动 ,并在 不引起心脏不适 的前提 下 ,适当 的逐步 增加 活动量 。 1_ _3疼痛护理 2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之一 ,由于发生突然 ,并常伴有压 榨 、窒息或烧灼感 ,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及休克。护 理 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性质 、时间及部位 ,并根据 患者的病情 , 遵医嘱使用适宜的止痛及镇静药物 ,及时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并观察患 者用药后有无不适症状 ,发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医师处理 。
于肢体触觉消失者,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削,每2 ' 4 时一
次协 助翻身 。用 5%酒精按摩骨 突处 。以免 发生褥疮 。给患者定时做 0 皮肤 检查 ,并教 会患者及家属检查 皮肤方法 ,并告 知局 部长期收呀产 生 的后果 。指导 家属给患者做肢体 按摩和被动活 动,进食 自理缺陷 与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
2 护理体 会 2 .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凡 起病在2 h 4 以内 ,患儿 一般情 况 良好 ,无脱水 、发热 、腹胀 ,
包块扪及 清楚 ,血便量 少 ,无休 克及 中毒症状 者 ,可在x 线透 视下行
2 .4 抽血查血钾、血钠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并配血备用 。 .2 2.
2 . 5高热者 应先降温 ,物理 或药 物降温 。 .2 2 . 2 .6做 好术前皮肤 的护理 。 .2 2 . 2 l 后护理 . 3术 2
18I临床 护理 1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年 1 00 1月第 8 V1 , o 1 卷 1 ud o h Mein N vm e2 1,o. N . ef n ce 8 3
2 .2放置鼻 胃管进行 胃肠减压 ,以解 除呕吐与肠胀,同时可避免手 .2 2. 术麻醉期间发生呕吐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
空气或钦剂灌肠复位。
211复 位前 ,遵 医嘱肌 内注 射解痉镇静 剂 ,如 阿托品 、苯 巴 比妥 、 ..
异丙嗪等 。
2 .. .31手术 回病房后 ,平卧位 ,头偏向一 侧,并用小棉垫或布袋垫高 2 患儿肩背部 ,以防呕吐物误 吸窒息及发生舌后坠,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22 . 预防腹胀发生 ,留置 胃肠 减压 ,保持其通畅 ,每2 冲管1 , .3 .2 h 次 观 察吸力情 况 ,有无 血丝 ,抽 出 胃液 的颜色 、性 质和量 ,每 I 次 I E I : 2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
李 卉 【 摘要 】 目的 主要 探讨 对 急性 心肌梗 死 惠者的 临床护 理和康 复指 导 。方 法 对 中南大 学湘雅 二 医院老年 心血 管 内科 5 例 急性 心肌梗 死 患者 2
在住 院期 间进 行 ,床 护理 与康 复指 导 。结果 通 过 医护人 员的康 复护 理 ,5 例 患者 均康 复 出院 ,生活 能够 自理 。结论 对 于急性 心肌梗 死 1 缶 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摘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安全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38-0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表现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2 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2 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ami为内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1.1 严密观察血压。
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无合并症每隔1~2h测1次。
3.1.2 进行心电监护。
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3.1.3 心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情况,注意观察患者颜面、四肢水肿情况,为患者输液时控制滴速及液体量,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在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防止低血钾发生。
3.1.4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心源性休克 : 可发生 在起病后 的数小 时至 l 内 , 周 主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 、 肤 皮 湿冷 、 呼吸加 快 , 脉搏 细而 快 、 汗淋 漓 、 大
烦 躁 不 安 、 量 减 少 , 峻 者 可 出现 昏迷 。 尿 严 心 力 衰 竭 : 发 生 在 起 病 的最 初几 天 多
高治愈率 , 少并发症 , 减 降低死亡率 。
关键词
06. 49 】
急性心肌梗死
护 理
分钟 内。因此 , 采取 加 强腹部 按摩 , 要 保
持 1 2天解 大便 1次 , 便 秘者可 作低 ~ 对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6 /.s . 07 s 1x 2 1.
梗死面积继续扩大 , 诱发心 律失常及 其他
严重并发症。 心理护理 : 急性 心肌 梗死 发病 突然 , 疼 痛剧烈 , 有濒死感 , 极度恐惧和焦虑 , 尤
其 是 老 年 人 , 死 亡 的恐 惧 更 为 明 显 。 因 对
病 6小 时 以上 3 9例 , 心源性 休 克 1 , 3例 合并上消化道 出血 6例 , 心律失常 2 l例 ,
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理
般 护理 : 人 置 心脏 重 症 监 护 病 病
室, 专人护理 , 监测 生命 体征 , 绝对 卧床休
资料与方法
一
心肌梗 死 临床 观察. 国现 代 医生 ,09: 中 20
1 0.
息 1 以上 , 免搬 动 , 供一 切 生活 护 周 避 提 理, 保持环境安静 , 减少探视 , 无并发症者 第 2周允许在床上活动 , 然后逐渐加大 活 动量 , 离床站 立 、 内步行 等。给予 持续 室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
表3 2 组患者 对不 同治疗 依从 性程度 的比较 [ 例 ( %)]
导致 咳嗽 ,并严密 观察患儿反应 、面色、心律 、呼吸等情况 。从 小剂
量开 始调节雾化最 ,每次雾化 吸人时 间不超 过2 0 m i n 。密切观察 患儿 的体 征 ,如 出现哭 闹烦躁 、呛 咳、呕吐 、面色 发绀、呼吸急促 、心率
1 . 1心理护理
理 ,就可 以减少梗死范 围和并发症的发 生,这是降低病死 率的关键 。 由于生 活方 式及饮食 习惯 的不合理 ,工 作压 力增强等 因素的影响 ,心
大 部分患者存在 不同程度 的恐惧和焦虑 ,护士要 以周 到的服务 、
和蔼 的态 度 、亲切 的言语 和精 湛 的技术 ,使患 者产 生安 全感和 信赖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5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5 — 0 2 2 8 — 0 2
急性心 肌梗死为 内科 常见急症 ,是指在冠状动 脉病变 的基础 上 , 发生冠状动脉 血供 急剧减少或 中断 ,以致相 应心肌发生持久而 严重的 心肌缺血 ,引起部分 心肌缺血 性坏死…。临 床上常表 现为严重 而持久
两样本率或构成 比的比较采用酬金 验, P <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杂志, 2 0 0 9 , 8 ( 1 ) : 2 8 — 2 9 .
[ 3 】 郑 志英 , 郭 晓翠 , 林梅芳. 个性 化 护 理 干预 对 患 儿雾 化 吸 入依 从
性 的影 响[ J ] . 齐鲁 护理 杂 志, 2 0 1 2 , 1 8 ( 1 3 ) : 7 9 — 8 0 . [ 4 ] 邵 建英 _ f 1 诊 患 儿雾 化吸 入依 从性 的研 究及 护理 对 策 [ J ] . 实用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症状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关键词】老年人;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5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症状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笔者对40
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救治与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5-81周岁,平均年龄73.5岁。
结果24例临床痊愈,15例明显好转,1例死亡。
(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
)
2一般护理
2.1给予氧气吸入:即使无并发症的ami患者,部分病人病初就有轻中度缺氧,当合并有心力衰竭时常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后者可使心肌更加缺氧,并易并发心律失常。
急性期如无特殊情况应尽早给氧,给氧应根据胸闷、胸痛的程度而定,一般以4-6l为宜。
2.2卧床休息:告知患者卧床休息,洗漱、喂饭、翻身、大小便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避免情绪激动。
2.3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患者入院后迅速给予连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护士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好相应处理。
2.4缓解疼痛: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使用止痛药,镇静止痛的用药时间一般为4-6h。
护士要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因剧烈的疼痛可诱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可予吗啡静注,但对于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应谨慎给予吗啡。
2.5饮食护理:发病后4-12h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逐渐过渡到高维生素、适量膳食纤维、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多食水果,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6保持二便通畅:由于胃肠蠕动减慢、不习惯床上排便及进食减少等原因,患者易发生便秘。
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甚至发生猝死。
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腹部按摩,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2.7心理护理:因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加上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心理护理是战胜病魔的重要环节。
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讲明任何病情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患者不安全感。
将监护仪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按医嘱予地西泮镇静。
3特殊护理
3.1疼痛的护理:按医嘱使用止痛药,止痛的用药时间一般为
4-6h。
护士要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因剧烈的疼痛可诱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可予吗啡静注,但对于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应谨慎给予吗啡。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予硝酸酯类药物时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
3.2溶栓的护理:
3.2.1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以取得信任和配合,并完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检查。
3.2.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使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
3.2.3病情观察: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主诉,溶栓后了解胸痛的缓解程度,冠脉再通的情况,以了解溶栓的效果。
4并发症的护理
4.1心律失常:ami患者在最初的几天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24h内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多元性室早、短阵室速、ront现象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
护士应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停搏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如低钾血症时易并发心律失常。
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仪、起搏器等。
4.2心力衰竭: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感染、心律失常、输液或输血度过快、过多是诱发心力衰竭的诱因,因此护士要避免这些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适时进行心理疏导,预防性的运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
4.3心源性休克:临床上表现为低血压和肺淤血,特点是心排出量显著降低,收缩压<80mmhg,脉搏细弱,尿量<20ml/h,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监测。
(上接第58页)顿都可导致产后出血,本组有胎盘嵌顿1例。
2.4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症肝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均影响凝血功能或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产后出血。
3护理措施
3.1产前预防: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对每个
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提高孕期保健意识。
产前检查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如多次人工流产、疤痕子宫、头盆不称、妊高症、低置胎盘等,做到重点监护,定期随访并监护。
3.2心里护理[6]: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具有恐惧心理,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做好解释工作。
对患者耐心、细心、热情,以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
更好的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抢救。
3.3急救护理(1)迅速组织人力,分工合作,及时进行抢救;(2)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及尿量;(3)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正确掌握输液量和速度,防止输液过多过快而导致急性肺水肿;(4)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5)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6)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7)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8)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3.4 产后护理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产后2h 产房常规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子宫收缩,检查子宫高度并及时挤出宫腔和阴道内的积血块[7],了解阴道出血情况,正确计算出血量。
前半小时15min检查一次,后一个半小时30min检查一次。
观察会阴伤口情况及有无肛门坠胀感、同时注意了解产妇全身状况,认真倾听产妇主诉。
协助产妇2~4小时内排空膀胱,鼓励指导产妇和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可帮助产妇增强子宫收缩,能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
总之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8]。
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护士的作用不容忽视,
护士良好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可以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医生的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马志松.妇产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32.
[2]张云.57例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8(1):1.
[3]王米昌.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86.
[4]何穗贞,周小玲.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11):2191—2192.
[5]李珍,熊丽华,李先娜.产妇的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年1月第18卷第ib期:38—39. [6]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3:57—75
[7]杨梦庚.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9(5):197
[8]威廉姆斯产科学[m].段涛,丰有吉,狄文,主译.第21版.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