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浅震实习报告材料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实习增强了自我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 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工区位置(燕郊)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 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 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 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 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
(图1-1)。
图1-1. 燕郊行政图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 ,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
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
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 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 万。
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 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
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 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
一是西部潮白河沿岸(河北境内部分)的旅游度假区; 二是东、北部沿迎宾路、燕昌路两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区; 三是中部102 国道和行宫大街周围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金融商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 四是在北部高楼镇辖区沿迎宾路两侧规划建立仓储物流区; 五是在南部规划建设燕郊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燕郊开发区提出了“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借势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实现城市功能分异与整体功能优化。
地震认识实习报告
地震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地震作为自然界中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现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参加了地震认识实习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观了地震台站,了解了地震监测预警、地震台站的工作原理以及地震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地震预警和应急处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台站参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郫县地震台。
郫县地震台是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个专业台站,位于成都市郫县新胜镇的走石山,是国家级综合台站。
该台现有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观测手段。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地震台站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对地震监测有了直观的认识。
2. 地震监测预警在地震台站,我们学习了地震监测预警的方法。
地震监测主要是通过地震仪来实现的。
地震仪可以记录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从而判断地震的基本参数。
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判断地震的大小、震中位置,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3. 地震台站工作原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地震台站的工作原理。
地震台站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震活动,收集地震资料,提供地震研究的基础数据。
地震台站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如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实时监测地球内部的动态变化。
此外,地震台站还会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地震预警和地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 地震应急处理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震应急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地震速报、灾情收集、灾情评估、救援队伍调度、物资供应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的重要性。
三、实习感悟通过地震认识实习,我对地震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地震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挑战。
在地震面前,人类并非无能为力。
通过地震台站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我们可以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前言………………………………………………..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化…………………………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2.1数据采集………………………………………2.2数据处理………………………………………2.3结果解释………………………………………三反射波法地震勘探………………………………..3.1数据采集………………………………………3.2数据处理………………………………………3.3结果解释……………………………………….四实习总结……………………………………………一 前 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所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安排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
同时能够熟悉并掌握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实践了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了两种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步骤,其具体流程如下:(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流程图)场地测量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仪器调试数据采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处理 数据成图图件分析与解释数据不合理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划1.3.1工区概况黄岛区是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3. 通过实验,提高对浅层地质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采集地震波数据,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现象,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反射波法,即通过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的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震仪:用于采集地震波数据;(2)震源:用于激发地震波;(3)接收器:用于接收地震波;(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5)实验场地:用于进行地震波数据采集。
2. 实验步骤(1)实验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场地平坦、开阔,便于地震波传播。
(2)地震波数据采集:按照设计好的测线,布置震源和接收器,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
采集过程中,注意控制震源和接收器的间距、排列方向等参数。
(3)地震资料处理:将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去噪、叠加等操作。
(4)地震资料分析: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反射波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地震波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地质结构信息:(1)地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断为沉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2)地下存在一个倾斜的断层,推断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3)地下存在一些小型的地质构造,如溶洞、地裂缝等。
2. 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地质结构,为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实验参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精度。
(3)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严重,地震勘探工作对于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技能,增强地震灾害防范能力,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地震勘探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技术。
以下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过程:1.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学习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了解了地震波的类型、特点以及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
2. 地震仪器使用:学习了地震仪器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地震仪器的现场布设、调试和数据采集技巧。
3. 地震数据采集: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实践,学会了使用地震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了解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
4. 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资料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地震图的编制等,掌握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5. 实习实践:参观了地震观测站,实地考察了地震勘探现场,了解了地震勘探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3. 认识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地震勘探工作对于防震减灾、资源勘探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更加明白了地震勘探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地震勘探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我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实习时间:实习时间较短,部分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勘探过程,验证地震勘探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了解不同地震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今后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背景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目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测井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1)地震波源:模拟地震波发生器,产生频率、振幅可调的地震波。
(2)检波器:模拟地震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
(4)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地震波源频率、振幅、地震波传播速度等参数。
(2)激发地震波:启动地震波源,产生模拟地震波。
(3)采集地震数据:将检波器放置在地表,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4)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时处理。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偏移、解释等处理,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3. 实验结果(1)反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可以识别出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2)折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波速和密度。
(3)地震测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层位的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四、实验分析1. 反射波法: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2)可以识别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3)数据处理方法较为简单。
2. 折射波法:折射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适用范围有限,要求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
(2)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
3. 地震测井:地震测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浅层地震报告1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一.前言浅层地震实习是勘查卓越班在学习了《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后新增加的实习项目。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面波发、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二.实习目的:1、掌握浅层地震已使用方法;2、学会相应方法:资料处理;3、学会解析地质目标。
三、实习任务(内容):用三种方法(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法、浅层折射地震勘探法、浅层面波地震勘探法)进行勘探。
每种方法一条剖面,剖面为同一测线。
并对采集后的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
四、工作安排:设计观测系统;选定所要测量的工区;按照设计的观测系统在工区布线,采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并做相应的地质解释。
五、正文(一)、浅层反射地震勘探1、基本原理:反射波是地震勘探中利用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波。
通过利用不同炮检距的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的不同振动情况,得到地震的初始数据后,进行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偏移归位,等处理,得到的叠加剖面就是地下地质体真实情况的一种反映,从而综合分析解释,解决地质问题。
2、工作区及观测系统: 工作区:观测系统参数:N=24,X1=1m ,ΔX=2m ,n=6,d=2施工过程采用的是48道接受每一炮的信号,并且检波器位置不变,这样覆盖次数不能计算出来,即覆盖次数中间最多并向两边递减,最边上的两个点覆盖次数为1,最中间的覆盖次数是25.也为后面数据处理带来了麻烦。
4、 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数据采集:根据设计好的观测系统布置好测线,24道采集地震记录,仪器摆在测线中间;接上炮线;检波器按一定道间距接到大线上,检查检波器与地面的耦合程度;将大线接到仪器上;接上电源,红线接正极,黑线接负极。
启动仪器,。
野外试验时,根据实际设计的观测系统,对应设置好仪器采集软件参数,采用锤击震源激发地震波,触发仪器就可以采集到地震数据以供分析。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目录1. 实习目的和任务 (1)2. 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特征 (1)3. 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 (1)4. 方法原理与工作难点 (2)5. 野外数据采集 (3)6. 地震数据处理 (6)7. 资料分析与解释方法 (8)8. 地震剖面分析 (9)9. 浅层地震勘探结果 (10)10.个人总结体会 (10)1实习目的与任务生产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为毕业后的胜任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探测工程场地是否存在断裂,以及展布及其属性,具体包括(1)使用娇鹏公司SE2404EI地震仪,通过野外现场试验,正确选取生产中使用的各项参数,完成浅层地震勘探剖面2条,共计0.6 km,生产激发点40个,接收点120个。
(2)查明工程场地近地表是否存在断裂,以及断层的走向、产状、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及其空间展布特征。
(3)广泛收集有关地质、物探、钻孔资料,深化认识,为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提供参考。
2.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特征德源华通小区项目位于廊坊市建国道以北,盛通投资集团东侧,王寨小区西侧,南邻圣泰新苑小区。
地理坐标:北纬39°31´13.4″,东经116°43´36″。
拟建场地位于太行山东麓冲洪积平原区,地貌单一,场地地势平坦。
根据区域地层资料,沉积物以砂、粘土为主,组成若干个正韵律层。
(1)全新统(Q4):河湖相沉积厚67m左右。
(2)上更新统(Q3):本统隐伏于全新统之下,底板埋深在153m 左右。
(3)中更新统(Q2):本统以河湖相沉积,底板埋深360m左右。
(4)下更新统(Q1):本统隐伏于中更新统之下,底板埋深420m。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 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2、使用Geogiga 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三、实验原理3.1 地球物理条件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
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
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
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XXXXXXX 学校实验报告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
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
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的成因、机制和预测方法,提高自己在地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地震局。
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监测和研究本地区地震活动的机构,拥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在地震监测部门工作,参与了地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工作。
同时,还跟随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了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情况和周边的地质环境。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技术学习实习初期,我学习了各种地震监测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强震仪、GPS 测量仪等。
了解了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以及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
2、数据分析与处理在掌握了监测技术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
每天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地震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本地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3、地震台站考察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地震监测工作,我跟随工作人员对一些地震台站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台站,我们检查了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
同时,还对台站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4、地震科普宣传除了专业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我还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避险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震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概念,而在实习中,我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监测数据和现象相结合,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奥秘。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自身在地震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层地震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2. 掌握地震勘探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习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4. 了解浅层地震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记录等。
同时,了解了地震波的速度、振幅、频率等参数对地震勘探的影响。
2.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地震勘探现场,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实际操作流程。
实地考察内容包括:(1)地震勘探仪器设备:地震勘探仪器包括地震记录仪、地震检波器、地震道头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仪器的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
(2)地震观测系统:地震观测系统包括地震台站、地震道、地震观测点等。
我们了解了地震观测系统的布局、布设原则和观测数据采集方法。
(3)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
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流程,包括地震震源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数据记录等。
3. 数据处理与解释在实习后期,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1)地震数据预处理:包括地震数据滤波、去噪、时间校正等。
(2)地震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数据叠加、偏移、反演等。
(3)地震解释:根据地震数据特征,分析地下结构、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信息。
4. 实际工程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实际工程应用案例,了解了浅层地震在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1)地质勘探:通过地震勘探,可以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2)工程地质勘察: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对地基土层、岩层进行评估,为地基处理、边坡稳定性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持。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第1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论 .3§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3 §2 测区的自然地理、交通与经济条件.....4 §3物探工作完成情况 ..6第二章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仪器简介...8§1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8 §2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简介 .9第三章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 (13)§1试验工作13 §2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14 §3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资料整理和解释 ........16 §4浅层折射波资料的定量解释....17 第四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21)§1 干扰波的调查及最正确接收窗口的选择..21 §2 屡次覆盖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21 第五章三维地震反射波资料的解释 (24)§1 资料概述24 §2 垂直时间剖面的比照与解释25 §3 等T0 构造图的绘制..27 §4 三维资料成果分析^p 和解释.....28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30§1 获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30 §2 对今后实习安排建议 .31附主要【参考文献】:^p 附图第一章绪论§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1.1.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稳固和加深学生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学会纯熟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初步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展野外消费各工种工作技术的根本训练。
〔3〕学习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正确窗口的选择。
〔4〕学会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5〕熟悉屡次覆盖反射波勘探的测网布置与野外作业。
〔6〕掌握三维反射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对地质勘探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理解,我们于某地质勘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某地质勘探公司2. 实习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3. 实习内容:(1)浅层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研究地下结构、岩性及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适用于探测深度在数百米以内的地层结构、断层、岩溶、滑坡等地质问题。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器的组装、调试、布设等。
然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震源和接收器,进行了地震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置、记录数据的处理等技能。
(3)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是浅层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解释、成像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去噪、静校正、速度分析、偏移成像等数据处理方法。
(4)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是浅层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剖面的分析、地质构造的推断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剖面解释、断层识别、岩性划分等技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们深刻理解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沟通交流:实习期间,我们与公司员工、导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勘探实践经历我在大学期间有幸参加了一次浅层地震勘探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是在我国某地质勘探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的,旨在让我们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震勘探的知识,并亲身体验了地震勘探的整个过程。
以下是我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首先,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接受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培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地震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地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一个位于郊区的地震勘探现场。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地震勘探的设备,了解了地震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学习了如何布置测线、如何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如何记录地震数据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艰辛和复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
这种勘探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下的断层、溶洞等地质结构。
我们使用了可控震源和地震仪器来激发和接收地震波。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地震波及其反射波,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震源干扰波的干扰,这使得地震数据质量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去噪技术,提高了数据信噪比。
其次是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导致地震波传播路径多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地震勘探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地震勘探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次浅层地震勘探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更好地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工程地震_实习报告_防灾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国积极开展工程地震研究工作,以期为地震预警和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此背景下,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工程地震实习,深入了解了工程地震防灾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应用。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基本知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等。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判断地震大小和影响范围的方法,为后续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2. 工程地震研究方法实习的第二周,我了解了工程地震的研究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地震监测、地震预警和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我还学习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地震波资料进行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3. 地震灾害与防灾措施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地震灾害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抗震设计和灾害评估。
此外,我还了解了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包括地震应急预案、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保险等。
4. 实地考察与实践实习的最后一周,我参加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地震监测台站、地震预警中心等地。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工程地震防灾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还参与了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工程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对地震防灾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1. 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实习使我认识到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进一步提高了我防灾减灾的意识。
2. 掌握了工程地震基本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地震波传播、地震地质构造分析等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学会了抗震设计和灾害评估。
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地震灾害评估,为今后工程地震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4.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我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地震实习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震是一种极其复杂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这次地震实习,旨在深入了解地震的原理、监测手段、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响应机制,提高自身在地震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应对地震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本次实习单位为_____地震局。
地震局作为负责监测和研究地震活动的专业机构,拥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科研人员。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地震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协助专业人员对地震台站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判断,同时也参与了一些地震科普宣传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三、实习内容1、地震监测技术学习在实习初期,通过地震局专家的讲解和实地参观,我对地震监测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地震监测主要依靠地震台网,包括测震台、强震台、前兆台等多种类型的台站。
这些台站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实时收集地震波的信息、地壳形变、地下水位变化等数据。
我学习了如何读取和分析这些监测数据,了解了不同类型数据所反映的地震特征。
例如,通过测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到达时间和振幅,可以计算出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而前兆台监测到的地壳形变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异常现象,则可能为地震的预测提供线索。
2、地震数据分析实践在掌握了基本的监测技术和数据读取方法后,我开始参与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
每天需要对各个台站上传的数据进行检查和筛选,去除掉噪声和干扰信号,提取出有效的地震信息。
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对地震特征的误判。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 SeisComP 和 GMT 等,通过这些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异常信号的变化趋势。
3、地震科普宣传活动除了技术层面的工作,我还参与了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这包括制作宣传海报、编写科普文章、组织社区讲座等。
通过与公众的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地下结构的研究和探测需求日益增长。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掌握,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学习。
学习了地震波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方法、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地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
实习地点选在华北某城市,该城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适合进行浅层地震勘探。
(1)现场布置首先,我们进行了现场布置。
在实习地点选取了多个观测点,并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地震检波器、震源等设备。
在布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完成现场布置后,我们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震反射波法,利用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通过检波器接收反射波信号。
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调整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以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完成后,我们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静校正等预处理,然后进行偏移成像、解释等工作。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介质结构、断层分布等信息。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本次浅层地震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贡献力量。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技术水平,拓宽地质找矿视野,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与解释,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相关软件,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设计浅层地震野外观测系统。
主要包括地震仪器的选型、布局,观测线的布置,炮点、检波点的设置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根据地质任务和地形地貌条件,合理设计观测系统,以提高地震数据质量。
3. 资料整理与解释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如何对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和解释。
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编辑、地震剖面的绘制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地震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资料解释的能力。
4. 实习成果汇报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完成了实习成果的汇报。
我们分别从野外工作、资料整理、成果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通过实习成果汇报,我们检验了实习效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和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刻苦求实的工作作风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在野外实地操作,感受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施工设计 (2)第三章数据采集 (13)第四章数据处理 (26)第五章总结与建议 (26)第六章结束语 (28)第一章:前言《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是面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设的实践课程之一,是在地震勘探理论和工程物探等课程之后的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对浅层地震仪器的认识和操作,以及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阶段工作,其任务是为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第一手资料。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要有高质量的地震仪器外,还与测线及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技术和地震波的接受仪器有关。
地震测线的布设必须考虑地质任务、干扰波与有效波的特点、地表施工条件登诸多因素。
具体来讲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测线应为直线,保证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二是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
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地震测线的布置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1.区域概查阶段测线的布置依据是从地质测量或重·磁·电·物探资料中了解到区域构造的初步资料,如构造线的方向,区域构造单元的预测围等;2.面积普查阶段通常以二维地震勘探的方式将测线布设为“丰”字型;3.面积详查阶段要求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二维地震勘探的测网稍密,线距为2km-3km,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在地震勘探中,资料解释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
经过处理得到的时间剖面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点,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要运用地震波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
同时还要把时间剖面转化深度剖面,绘出空间地层构造图。
构造解释即为为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落实构造圈闭。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地震波运动学原理,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和速度等信息,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狗啊哦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
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圈闭的油气藏。
本次实习的目的:• 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实际应用和勘探任务的介绍,仪器的操作练习,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2. 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计与论证,包括激发点距、接收点距、接收道数、记录时长、覆盖次数分析等;• 3. 地震数据的现场采集,摆放接收排列,连接记录仪器,设置各项参数,进行地震波的激发0与接收,对每一次接收的道集数据进行现场分析确认质量,保证取得合格的原始数据;• 4. 原始数据的数字处理,通过在处理软件中建立观测系统、数据回放、滤波去噪、抽道集、速度分析、多道叠加、偏移成像等处理,得到可用于地质解释的成果数据;• 5. 浅震成果数据的分析解释,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施工设计1.实习设计一.场区介绍周围地质环境简介:黄岛区是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
其北部6街道与王台镇(含经济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均位于黄岛区。
黄岛区属鲁东丘陵区,呈西高东低之势,境山岭起伏,沟壑纵横。
有海拔100-400米的山峰45座,西部主要有小珠山山脉,陡峻挺拔,分别向东南绵延数十里,为西部的天然屏障。
主峰海拔24.9米。
黄岛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风速平均5.4M/S,年平均瞬时风力大于8级天数为71天。
本次实习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将实习安排在学校实习,以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为主。
由于场区较小,测线较短,我们基本上可以排除大环境下的区域地质的影响。
实习场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医院北面的操场(北纬35.942度;东经120.169度)。
由于操场形状近似长方形,所以我们平行于操场长边的直线为测线。
浅层反射波法是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在浅层工程领域的应用扩展,借鉴了反射波法的所有技术成果,为适应浅层地质任务的特点而采用小排列、小道距、小能量震源、高采样率等。
2)仪器的介绍本次我们实习所用的是SE2404NTE分布式地震勘探系统1.SE2404NT 系列地震勘探系统简介SE2404NT 系列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一款便携式有线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是在原有SE2404 系列地震勘探系统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分布式地震数据实时采集及实时显示功能的。
该系统主要由SE2404NT 主控单元、采集站(RSU)、交叉站(CSU)、数传复合电缆以及遥爆译码器组成,可广泛应用于工程、煤田、地矿、水利电力等领域的二维及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工作。
系统的主要特点:1、系统采用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使得系统的最大带载能力可达2048 个采集站;2、主控单元设计有两个数据流端口,同时置有遥控爆炸编码器和GPS 授时系统;3、数据实时显示、存储以及回放;4、采集站采用真24 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以及无址技术,具有动态围大、功耗低、使用方便等特点;5、采集站单站12 道,采用铸铝外壳,防水设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易于维护等特点;6、交叉站具有10Mbps 的传输速率和256 站的最大带载站数,并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易于维护等特点;7、遥控编码器、译码器之间无线遥控距离在平原地区可达十公里以上,该系统采用协议式安全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有两个高精度辅助通道;8、系统在Windows 下开发,野外操作简单快捷,可利用计算机的丰富资源。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了石油地震勘探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同时也兼顾工程地震勘探的特点,使其更具有通用性和较高的性价比。
1、仪器主要技术指标主控单元:主控系统有两种型号,一种是主控单元与计算机合在一起的一体机,另一种是主控单元与计算机分开的分体式,下述为SE2404NTE 一体机的技术指标,如果您够买了分体机,计算机部分参数以实际配置为准。
主机配置:Windows2000\XP 操作系统Pentium1GHz256M RAM20GB HD14.1TFT数据流端口: 1 个(10Mbps)置遥爆编码器:225-233MHz / 7W / 16 信道置授时GPS(选配):15 米定位精度,0.5 微秒授时精度置铺助通道:TB 道和井口道打印机及磁带机(选配):PC 兼容USB 打印机及磁带机管理软件:观测系统设计、系统控制地震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实时噪音监控、数据显示存储采集站A/D 转换器:Δ∑24bit 寻址方式:自动寻址数字滤波:线性滤波通道数:12 道采样间隔0.025~8ms 最大长度:32K 字节/ 道频响围:1-1500Hz 道间抑制比:<-100dB 动态围:120dB 谐波失真:-114 dB 最大输入信号: 1.6 Vrms 噪声水平:<1 μVrms 功耗: 2.5瓦/ 站工作温度:- 40℃~+80℃储藏温度:- 40℃~+70℃重量: 1.6Kg 体积:200×90×180 mm电源:置锂电池充满电可连续工作18 小时交叉站传输速率:4Mbps 最大带载能力:256 站体积(长×宽×高):250×100×200mm重量: 2.0Kg 电源:置锂电池充满电可连续工作18 小时遥控爆炸解码器遥控距离:5~7km(开阔地)频率围:225~233MHz / 10W / 16 信道授时GPS(选配):15 米定位精度,0.5 微秒授时精度起爆电压:500 伏起爆间隔:20 秒触发误差:<100 微秒触发误差校验:井口道和TB道待机工作时间:36 小时工作温度:- 40℃~+80℃储藏温度:- 40℃~+70℃数传复合电缆电缆芯数:16芯最大道数:12道传输速率:4Mbps 线径:7mm重量:5Kg / 100m接头:16 芯,防水快速接头2、仪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SE2404NTE 系统采用外壳为铸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
在使用过程中您注意以下几点,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①仪器的使用温度为-40℃~+80℃,相对湿度95%,应该避免在剧烈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使用,以免仪器部反霜,造成电器元件短路而损坏仪器;②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剧烈振动,以免造成部螺丝的松动和计算机硬盘的损坏;③仪器在关闭系统电源后,应该等待30 秒后再打开电源,以免造成仪器部电器元件的损坏;④仪器长期放置不使用时,应该每隔一个月左右开机一次,以防仪器部元器件老化和防潮;⑤不要在仪器置的计算机使用一些盗版软件,以免系统感染上病毒而影响您的使用;⑥在野外使用过程中,应该有防护装置,避免由于放炮产生的飞石砸坏仪器屏幕;⑦不要自行拆卸仪器,若仪器出现故障,请尽快与厂家联系;⑧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硬物,以免造成仪器外壳喷塑层的脱落而影响仪器的外观。
二、认识仪器1、系统组成SE2404NT 系列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由SE2404NT 主控单元、采集站(RSU)、交叉站(CSU)、数传复合电缆以及遥爆译码器等几部分组成。
根据主控单元不同可分为一体式、分体式以及便携式三种类型。
2、仪器面板介绍一体式主机面板SE2404NT 系列遥测地震勘探系统主控单元面板介绍:(此图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后侧面板介绍(1)直流电源插座(POWER)12 伏特电源供电端口,在野外工作时可采用12 伏特直流电瓶直接供电。
该端口设置有电源保护装置,以防止由于电源极性接反而损坏仪器,但是保护时间较短,因此在野外工作时请慎。
注意:电瓶的供电电压不得超过16伏特,否则会损坏主机。
(2)触发插座(TRIGGER)采集数据的记时信号输入端口。
触发电平0.1-5 伏可调,触发方式可采用惯性开关、压电开关等。
(3)触发灵敏度调节旋钮(TRIG SENS)利用该旋钮可以调节触发电平的高低,从而实现对灵敏度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