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上《练习八》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1)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吸管、手帕、三角尺)(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随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3)找找生活中的角A、老师交代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时间(2分钟)B、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C、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画出角)2、揭示课题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从实物中中抽象出的角)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3、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举起你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5、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课件)7、闭眼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巩固练习: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出示图一)2、考考你的眼里:数角(出示图二)师: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里?每个图形有几个角?(抓住第三个图形这个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一开始,通过请小助手、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练习时,创设了拍照游戏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这节课中,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
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
首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猜一猜环节。
当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三个面之后,让学生猜想,你站在一个位置上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逼近结论方向的猜想。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体验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优秀5篇-最新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优秀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为您带来了5篇《《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一《7、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8页《表内乘法二》例3解决问题,本课例题是运用学生在学习并掌握7、8的乘法口诀后,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
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要求。
因此教材非常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生动的资源。
一、学情分析在学习了7、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其中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地方。
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组织学生用所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不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
2、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运用7、8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逛超市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 练习课(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2)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表内乘法口诀的复习和应用。
2.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3.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第6单元第8课时练习课(2)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文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文案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示性和针对性,相当程度上反应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可采取问答法、暗示法、讨论归纳法等。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文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算一日之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分。
教学重点区分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运算一日之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进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学前准备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二、探究新知1、创设谈话情形。
(1)了解学生外出旅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视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觉了什么?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1)视察情形,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2)说明:火车9:00动身,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量长时间吗?教师:怎样来运算经过的时间呢?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运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运算吗?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运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知道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3)集体交换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教学分析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习,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
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纸、硬纸条、图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现在先一起玩一个摆小棒游戏。
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
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教师巡视)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师:好,现在拿走一根,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先读,然后请学生读一遍。
)二、新授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呢?谁来说说?(让学生自由地讲,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说)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老师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你们说说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一)动手探索师: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许多物体表面的角,好,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画一个角或做一个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硬纸条、图钉、彩色纸、尺子,还有白纸。
如果你对角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二)汇报,小结师:刚才有的同学做角,也有的画角,都很认真,那好,谁来说说你感觉角是怎么样的?(头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用硬纸条做角的同学,你们的角可以活动吗?角是怎么变化的?(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活动的角,角张开得大,角就大,角张开得小,角就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4.练习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4.练习八》教学设计4练习八一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八。
(教材第43~45页)教学目标1.更加熟悉角,能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熟练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画直角。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
教具学具三角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图形家族的新朋友——角,你了解它了吗?【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自主探究1.认识角。
师: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角,然后把你们小组的看法整理好,与大家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2:我知道角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生3:我觉得生活中常见的角是直角,如桌子角是直角,教材封面上的角是直角,门上也有直角,黑板也有直角,等等,总之生活中的直角很多。
生4:我知道三角尺上有直角,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
生5:对,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比较角的大小,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生: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先让角的顶点和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再让角的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重合。
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里面就说明比直角小,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外面就说明比直角大,是钝角。
师:听同学们这样一说,你是不是更明白了?下面来检验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1题图片)师:指一指哪里有角。
学生看图后指出每个物品中的角,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师:你能说出刚才找到的角哪些是直角、锐角,钝角吗?学生按要求分别找角,教师组织学生做评判,判断是否正确。
2.画角。
师:同学们,在刚才识别角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好,那么你们会画角吗?谁来告诉大家怎样画角呢?说说你的小窍门。
生1:画角的时候就是从一个点起,用三角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全单元教学设计
意思?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师: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
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学生活动,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交流方法。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
师:得数有几种可能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2)全班展示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吧!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
预设1:我写出了6个算式,5+7=12,7+5=12,5+9=14,9+7=16,5+9=14,9+5=14,其中得数有3种可能。
预设2:我用画一画的办法连线。
4.回顾与反思,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谁再来为大家说一说?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过程。
5.对比分析,初步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个问题(同时出示)。
观察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6个数,而两数求和时却只有3个和。
师:是啊,都是从5、7、9这3个数中选2个数,怎么一个能组成6个两位数,一个得数却只有3种可能呢?为什么呢?预设1: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预设2: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借鉴例1的活动经验,通过圈一圈、说一说、摆一摆、写一些、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找到例2的组合数,进而通过比较,体会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差别。
]【环节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智慧屋里逛一逛: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猜猜看,再四个人为一小组,三个人握手,一个人记简单的组合教学反思与改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判断和修改游戏的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基本练习
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并完成统计图,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统计的结果和对数据的简单分析;
一、组织回忆: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二、进行练习:
个别说。
独立做。
在教学中还是有少数学生在画条形统计图时出现了细节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练习
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会简要地说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活动交流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学生的知识整理,巩固,提高、延伸。
进一步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内化知识。
形成技能。
计结果的看法。
2、完成书本P82第二题
(1)让学生先仔细看图,说说图中一格表示几吨的用水量,统计图反映的是学校哪天的用水情况。
(2)逐步让学生根据每个游戏规则讨论游戏的公平性;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更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三)、拓展性练习:
完成书本P83的思考题
(1)让学生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来找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3)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一找一共会出现几种情况;
(2)让学生分别回答题中的问题。
(3)让学生再提出些其他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二)、综合性练习
1、完成完成书本P83第三题
(1)让学生独立分类整理,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努⼒让学⽣在亲⾝初中中进⾏⾃主探索。
课堂教学中,组织了⼀系列活动,如找⾓、画⾓、折⾓、剪⾓、评⾓、应⽤⾓、创造⾓等,使学⽣对锐⾓和钝⾓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是经历了⼀个亲⾝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促使学⽣真正理解和掌握锐⾓和钝⾓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
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的⽅法去学习,去感悟。
如让学⽣给⾓进⾏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动⼿分类,再经过⼩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到后来的亲⾃动⼿实践量⼀量的活动中更进⼀步的让学⽣动⼿去操作去验证,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主要任教⼆年级的数学⼯作,坚持以学⽣为本的宗旨,关⼼爱护学⽣,努⼒学习数学专业知识,认真反思本学期的教学⼯作,收获不少,感受很多。
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引领之下,在与学⽣⼀起相处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的巨⼤潜⼒,也促使我不断地反思⾃⼰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法。
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作情况做出反思,找出不⾜,以促进数学教学⼯作再更上⼀层楼。
⼀、课堂教学 本学期初,根据本班数学教学的现状,我⼤胆提出了“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当堂过关、单元过关”这⼀新理念。
努⼒去学习、实践着、摸索着,并逐步看到了⾃⼰学⽣的⼀些欣喜的变化,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的轻松和愉悦。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5篇)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5篇)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1《8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反思整节课的过程,特点如下:一、注重结合教材。
我利用教材书上的情景图,通过观察小青蛙一次接一次的跳远,学生说出了小青蛙从0点开始,每次都是跳8格,利用这个数学信息,我提出了“一次跳8格,也就是一个8,列出算式?”学生列出了关于8的乘法算式,接着我又提出了“怎样把这些算式计算得又对又快呢?”从而引出课题,这一环节中,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学生试编8的乘法口诀前和后都安排了学生小组、同桌的交流,又鼓励学生上讲台交流,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中掌握8的乘法口诀。
通过让学生交流想法、对口令、游戏等多种活动,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使我感觉到在素质教育下,我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2《8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该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该课的学习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所以教材并没有呈现完整的8的乘法口诀,意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一、教学设计: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8篇)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8篇)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篇1学生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7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节课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编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白雪公主带着七个小矮人一起来到游乐场。
每张门票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呢?白雪公主在取钱时,却遇到了困难,请同学们帮帮她,行吗?在新课的导入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忙”是低段学生最乐意做的事,因为帮忙最能体现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老师请学生帮帮白雪公主的忙,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多种形式练习,促进对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
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如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说一说螃蟹儿歌。
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而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
由于在学习了1到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完全有能力编写口诀的。
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挑战,从扶到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八得八和二八十六以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口诀的编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难点: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教学过程: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重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直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详细地为您呈现我在教授《直角的认识》这一课时的大致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引入,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直角的概念和特点。
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直角的定义,并能够识别直角。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直角的概念,学会如何识别直角,并能够运用直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直角的定义和识别方法,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直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式,来认识直角。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将直角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五、教学过程2. 概念讲解:通过学生的实践,我会引入直角的概念,讲解直角的定义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角是直角。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拿出练习册,做一些有关直角的练习题。
5. 作业布置:我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直角,并画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我会以直角为主题,用一个大的直角图形,将直角的定义和特点包含在内。
七、作业设计1. 找出生活中的直角,并画下来。
2. 解释直角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直角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直角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直角。
同时,我还会思考如何将直角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直角的重要性。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会考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直角,并尝试解释直角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认为实践情景引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的概念至关重要。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本节课中也出现了较多不足之处。
学生是在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后学习八的乘法口诀。
在编写口诀中有一定的经验,完全可以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独立的探索中,运用前面学习的经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此可以起到帮助和辅导的作用。
本节课中,我在放手学生独立思考这部分做得不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过分的牵制了学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另外,在练习中,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外,还应该多关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扩大练习巩固面积,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而且有些练习的设计对《8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的学生学情而言不适合,这些都是在备课时想的不够周到。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8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2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对“乘法口诀的结构”和“口诀与口诀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过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学指导的形式。
首先通过主题图的展示,让学生完成表格,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分析表格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交流时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灵活地在总结、评价中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且评价语言丰富,富有启发性,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使课堂鲜活起来。
在学生分析完表格之后,我将口诀编写的部分交给学生完成,学生能很快的.将口诀编写出来,并尝试着背诵。
本节课,我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交流得到结论,并能很好地阐述出来,同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整堂课,教学的气氛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后在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乘法口诀时经常会把两位数中的“十”字写掉,在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反复的多读几遍口诀,导致他们记忆不深刻,出现漏写现象,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练习八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教材第43~45页)
教学目标
1.更加熟悉角,能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熟练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画直角。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图形家族的新朋友——角,你了解它了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合作探究
1.认识角。
师: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角,然后把你们小组的看法整理好,与大家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2:我知道角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生3:我觉得生活中常见的角是直角,如桌子角是直角,教材封面上的角是直角,门上也有直角,黑板也有直角,等等,总之生活中的直角很多。
生4:我知道三角尺上有直角,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
生5:对,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比较角的大小,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
生: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先让角的顶点和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再让角的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重合。
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里面就说明比直角小,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外面就说明比直角大,是钝角。
师:听同学们这样一说,你是不是更明白了?下面来检验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1题图片)
师:指一指哪里有角。
学生看图后指出每个物品中的角,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师:你能说出刚才找到的角哪些是直角、锐角,钝角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找角,教师组织学生做评判,判断是否正确。
2.画角。
师:同学们,在刚才识别角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好,那么你们会画角吗?谁来告诉大家怎样画角呢?说说你的小窍门。
生1:画角的时候就是从一个点起,用三角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2:如果要画直角,应该让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与这一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我们所画的线重合,最后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好角的另一边,这样就画出了直角。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11题)现在就请同桌两个人各自画一个角,然后互相说一说画的是什么角。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交流。
在活动中梳理知识,在交流与探究中总结提高】
三、课堂总结
师:经过这节课的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之后进行阶段性复习,经历“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