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三角形-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3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3

45°=
23,
∴C=60°或 C=120°.
当 C=60°时,B=75°,
b=cssiinnCB= s6isnin607°5°= 3+1; 当 C=120°时,B=15°, b=cssiinnCB= s6insi1n2105°°= 3-1. ∴b= 3+1,B=75°,C=60°或 b= 3 -1,B=15°,C=120°.
代入已知式子得
cos ksin
AA=kcsoisn
BB=kcsoisn
CC.
∴csoins
AA=csoins
BB=csoins
C C.
∴tan A=tan B=tan C.
又∵A、B、C∈(0,π),
∴A=B=C.∴△ABC 为等边三角形.
法二:化边为角
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sinc C.
提示:sina A=sinb B=sinc C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
比相等,即 (2)解三角形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A,B,C 和它 们的对边 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 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 解三角形.
[问题思考] (1)在△ABC 中 sin A=sin B,则 A=B 成立 吗? (2)在△ABC 中,sin A∶sin B∶sin C=a∶b∶c 成立吗? (3)在△ABC 中,若 A>B,是否有 sin A>sin B? 反之,是否成立?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应用,难点是正
弦定理的推导.
2.本节课要牢记正弦定理及其常见变形:
(1)sina A=sinb B=sinc C=2R(其中 R 为△ABC 外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12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 =2R. 证明
13
类型二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20,A=30°,C= 45°. 解答 ∵A=30°,C=45°,∴B=180°-(A+C)=105°, 由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20ssiinn3100°5°=40sin(45°+60°)=10( 6+ 2), c=assiinnAC=20sisnin3405°°=20 2, ∴B=105°,b=10( 6+ 2),c=20 2.
A.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由sin A=sin C,知a=c,∴△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247
3.在△ABC中,已知BC= 5 ,sin C=2sin A,则AB=_2__5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ssiinn CABC=2BC=2 5.
18
命题角度2 运算求解问题
例4
在△ABC中,A=
π 3
,BC=3,求△ABC的周长的最大值.
解答
19
反思与感悟
利用sina A=sinb B=sinc C=2R 或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a=ksin A,b= ksin B,c=ksin C(k>0)能够使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相互转化.
22
跟 踪 训 练 3 在 △ABC 中 ,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分 别 是 a 、 b 、 c , 若 A∶B∶C=1∶2∶3,求a∶b∶c的值. 解答
23
当堂训练
25
1. 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答案 解析

第5讲 三角函数、解三解形

第5讲 三角函数、解三解形
2
1 cos 2 2
2 1 与升幂公式: cos 2 2 cos ,1
1 cos 2 , 2
cos 2 2 sin 2 ).
10.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 sin x b cos x a
(其中 角所在的角限由a,b的 a 2 b 2 sin( x ) 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 tan b 确定)在求最值、
5 36
线上) = +k (k∈Z). (3)终边与 终边关于x轴对称 =- +2k (k∈Z).
(4) 终边与 终边关于y轴对称= - +2k
(k∈Z).
(5) 终边与 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 + +2k (k∈Z). (6) 终边在x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k ,k∈Z; 终边 在y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k , k∈Z; 终边在 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2. 与
2
2
坐标向左( >0)或向右( <0)平移||个单位得
y=sin(x+ )的图象;②函数y=sin(x+ )图象的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sin( x+ )的图象;③图象y=sin( x+ )图象 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到函数 y=sin ( x+ )的图象;④函数y=Asin( x+ ) 图象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向上(k>0)或向下(k < 0) 平移|k|个单位得到y=Asin( x+ )+k的图象.要 特别注意,若由y=sin x得到y=sin( x+ )的图 象,则应向左或向右平移 y=sin x的图象?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二课时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二课时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3 ,则∠BDC= π 或 2π .
62
33
3
又由 DA=DC,则 A= π 或 π . 63
(2)若△BCD的面积为 1 ,求边AB的长.
6
解:(2)由于 B= π ,BC=1,△BCD 的面积为 1 ,
4
6
则 1 BC·BD·sin π = 1 ,解得 BD= 2 .
2
46
3
由余弦定理得 CD2=BC2+BD2-2BC·BD·cos π =1+ 2 -2× 2 × 2 = 5 ,故 CD= 5 .
2
2
2
关系,又由正弦值还可求出余弦值,这就可以与余弦定理建立关系,另外面积公式中有两边
的乘积,在余弦定理中也有,所以面积公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可以相互变换,关键是
根据题中的条件选择正确的变换方向.
即时训练 1-1:在△ABC 中,已知 AB=2,AC=2 2 ,cos B= 1 . 3
(1)求sin C的值;
3
3
3
所以 sin(B+C)= 2 10 + 2 , 99
所以 sin A= 2 10 + 2 , 99
因为 AB=2,AC=2 2 ,
因为 S= 1 AB·AC·sin A,所以 S= 8 5 4 2 .
2
9
题型二 平面图形中线段长度的计算
【例2】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D=1,CD=2,AC= 7 . (1)求cos∠CAD的值;
49
3 29
3
又 AB=AD+BD=CD+BD= 5 + 2 = 2 5 ,
33
3
故边 AB 的长为 2 5 . 3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PPT课件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PPT课件
2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有 两解 或 一解 或 无解。
-
9
谢谢!
-
10
-
1
正弦定理的应用
主讲老师:孟亚飞
-
2
(一)思考一下
例1、在△ABC 中,已知c = 10,A = 45。,C = 30。求 b(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

b sinB
c sinC
B 18 (0A C)10 5
∴ b = c sin B = 10sin105 19
sin C
sin30
应用一、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
3
(二)再次思考:
例题1: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精确到10,边精 确到1)
(1)b=11,a=20,B=300 (2)a=28,b=20,A=450
-
4
(1)b=11,a=20,B=300
解: ∵ 根据正弦定理
sinBiblioteka Aasin B20sin300
b
11
0.9091
∵ a>b,B<900
为什么?
-
6
由(1)(2) 可知:
应用二.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两
解 或 一解 或 无解

-
7
小试牛刀
例. 已知△ABC中,b= 4 ,3 c=2,C=300 那么解此三角形可得
A 一解 C 无解
B 两解 D 解的个数不确定
(c)
-
8
课堂小结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这类问题三角形 唯一 ,解 唯一 。
A有两解,
A1650,A21150
当 A1650时 ,C122 当 A21150时 ,C 213

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 1.2.1

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 1.2.1

Z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题型一 题型二
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例 2】 如图,隔河看到两个目标 A,B,但均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 相距 3 km 的������, ������两点, 并测得∠ACB=75°,∠BCD=45°,∠ADC= 30°,∠ADB=45°(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个目标 A,B 之间的距 离.
反思如图,不可到达的A,B是地面上两点,要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 离,步骤是:
(1)取基线CD; (2)测量CD,∠ACB,∠BCD,∠ADC,∠BDA; (3)在△ACD中,解三角形得AC;在△BCD中,解三角形得BC; (4)在△ABC中,利用余弦定理得 AB= ������������2 + ������������2-2������������·������������·cos∠������������������ .
且∠
ADB=30°,∠BDC=30°,∠DCA=60°,∠ACB=45°,如图所示,求蓝方这
两支精锐部队之间的距离.
解法一∵∠ADC=∠ADB+∠CDB=60°,
又∠ACD=60°,∴∠DAC=60°.
∴AD=CD=AC=
3 2
������.
在△BCD 中,∠DBC=180°-30°-105°=45°.
题型一 题型二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D 典例透析 IANLITOUXI
反思如图,设A(可到达),B(不可到达)是地面上两点,要测量A,B两 点之间的距离,步骤是:
(1)取基线AC(尽量长),且使AB,AC不共线;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外接圆法
A
BOb CFra bibliotekB`B a
c
O
C
b
A
C′
A
ObC B` B
A O bC
B
一.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
的比相等,即
注意:
(1)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的正弦 之间的一个关系式.由正弦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可知, 正弦定理非常好地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 量关系.
2.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o, 边长精确到1cm): (1) a=20cm,b=11cm,B=30o; (2) c=54cm,b=39cm,C=115o.
3.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
(1)b=11, a=20, B=30o 两解
(2)c=54, b=39, C=120o 一解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 弦定理的特例.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他角.
例1 在△ABC中,已知b=60 cm,c=34 cm,A=41° ,解三 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m). 解:方法一: 根据余弦定理,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
A
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
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C
B
.

A

,
C
B
,
.
一、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
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注:利用余弦定理,可以从已知的两边及其夹角求出三角 形的第三条边.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必修5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必修5
第一章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二)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 2.会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3.能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恒等式化简、 证明及形状判断等问题.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思考2
△ABC中,sin 2A=sin 2B.则A,B一定相等吗?
答案
∵A,B∈(0,π),∴2A,2B∈(0,2π), ∴2A=2B或2A=π-2B, 即 A=B 或 A+B=2π.
梳理
判断三角形形状,首先看最大角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其次看是否 有相等的边(或角).在转化条件时要注意等价.
知识点三 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3)当A为锐角时,如图,以点C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圆,
三角形解的个数取决于a与CD和b的大小关系: ①当a<CD时,无解; ②当a=CD时,一解; ③当CD<a<b时,则圆与射线AB有两个交点,此时B为锐角或钝角,此 时B的值有两个. ④当a≥b时,一解. (4)如果a>b,则有A>B,所以B为锐角,此时B的值唯一.
引申探究 将本例中的条件(a+b+c)(b+c-a)=3bc改为(b2+c2-a2)2=b3c+c3b- a2bc,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答
反思与感悟
(1)判断三角形形状,往往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边、角关系相互转化, 经过化简变形,充分暴露边、角关系,继而作出判断. (2)在余弦定理中,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如:b2+c2-a2 =2bccos A,b2+ c2=(b+c)2-2bc等等.
思考
前面我们用正弦定理化简过acos B=bcos A,当时是把边化 成了角;现在我们学了余弦定理,你能不能用余弦定理把角 化成边?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课件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课件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11节的“解三角形”。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能够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用三角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 讲解正弦定理:通过PPT展示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含义。

4. 讲解余弦定理:同样通过PPT展示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含义。

5.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2)分析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解答。

2. 答案:(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计算问题,答案见教材。

(2)实际问题的解答,答案见PPT。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三角形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2高度角度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2高度角度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3.如图,位于 A 处的海面观测站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
40 海里的 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并在原地等待营救.在 A 处南
偏西 30°且相距 20 海里的 C 处有一艘救援船,该船接到观测站
通知后立即前往 B 处救助,则 sin∠ACB=
21
7
.
解析:在△ABC 中,AB=40,AC=20,∠BAC=120°.由余
解:如图所示,设预报时台风中心为 B,开始影响基地时台 风中心为 C,基地刚好不受影响时台风中心为 D,则 B,C,D 在一直线上,且 AD=20,AC=20.
由题意 AB=20( 3+1),DC=20 2,BC=( 3+1)×10 2.
在△ADC 中,∵DC2=AD2+AC2,
∴∠DAC=90°,∠ADC=45°.
2.如图,D,C,B 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100 m, 从 C,D 两点测得 A 点仰角分别是 60°,30°,则 A 点离地面的 高度 AB 等于( A )
A.50 3 m C.50 m
B.100 3 m D.100 m
解析:因为∠DAC=∠ACB-∠D=60°-30°=30°, 所以△ADC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AC=DC=100 m, 在 Rt△ABC 中,AB=ACsin60°=50 3 m.
对于顶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我们可以选择另一 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 俯角等构成的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求解即 可.
[变式训练 2] 如图,线段 AB,CD 分别表示甲、乙两楼, AB⊥BD,CD⊥BD,从甲楼顶部 A 处测得乙楼顶部 C 的仰角 α =30°,测得乙楼底部 D 的俯角 β=60°,已知甲楼高 AB=24 米, 则乙楼高 CD= 32 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ppt课件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ppt课件

证明几何定理
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可以通过面积公式进行证明
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利用面积公式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面积公式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1 2
计算物体的受力面积
在物理学中,经常需要计算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 投影面积或受力面积,可以通过面积公式进行计 算
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02 余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 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 倍。
0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1/2ab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两边夹 角。
02
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的推导与证明
推导过程
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和正弦函数的定义,推导出正弦定理的表达式。
一些几何性质。
最值问题
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求解一 些与三角形相关的最值问题,如最 大面积、最小周长等。
存在性问题
在数学竞赛中,有时需要判断满足 某些条件的三角形是否存在,这可 以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来实现。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计算其 各个面的面积,进而求出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解决光学问题
在光学中,经常需要计算光线通过某个形状的面 积或光斑的大小,可以通过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05
解三角形综合应用举例
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举例
已知两边求角度
通过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
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问题
利用正弦定理求出三角形中的未知边长。
正弦定理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力学问题
在力学中,正弦定理可用于解决 涉及三角形的问题,如力的合成 与分解等。

_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2应用举例4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2应用举例4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命题方向2 正、余弦定理在生产、生活中不易到达点测距 中的应用
要测量河对岸两地 A、B 之间的距离,在岸边选取相距 100 3 m 的 C、D 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 ∠ADC=30°,∠ADB=45°(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 A、 B 两地的距离.
[分析] 此题是测量计算河对岸两点间的距离,给出的角度较 多,涉及几个三角形,重点应注意依次解哪几个三角形才较为 简便.
跟踪练习
如图所示,a是海面上一条南北方向的海防警戒线,在a上点A 处有一个水声监测点,另两个监测点B、C分别在A的正东方20 km处和54 km处.某时刻,监测点B收到发自静止目标P的一个 声波,8 s后监测点A、20 s后监测点C相继收到这一信号.在当 时的气象条件下,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 km/s.
[解析] (1)依题意,PA-PB=1.5×8=12(km),PC-PB= 1.5×20=30(km).
∴PB=(x-12)km,PC=(18+x)km. 在△PAB 中,AB=20 km, cos∠PAB=PA2+2PAAB·A2-B PB2=x2+2022-x·20x-122=3x+5x32. 同理,cos∠PAC=723-x x. 由于 cos∠PAB=cos∠PAC, 即3x+5x32=723-x x,解得 x=1372(km).
∴cosC=-cos(A+B)=-cosAcosB+sinAsinB
=-45×
22+
22×35=-
2 10 .
(2)由(1)知 cosC=-102,∴sinC=7102, 由正弦定理,得sAinBC=sBinCA, ∴AB=10×27102=14.
2 ∴BD=7.
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 解三角形1.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 解三角形1.1.2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问题3] 你会利用向量求边AC吗? [提示] 会.|B→A|=3,|B→C|=2,〈B→A,B→C〉=60°. A→C2=(B→C-B→A)2 =B→C2-2B→C·B→A+B→A2 =22-2×2×3×cos 60°+32 =7. ∴|A→C|= 7,即边AC为 7.
数学 必修5
1.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步骤: (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余―弦――定→理 另一边 余―正 弦―弦 定――定 理―理 推→论 另两角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注意事项: (1)余弦定理的每个等式中包含四个不同的量,它们分别是 三角形的三边和一个角,要充分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 (2)已知三边及一角求另两角时,可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也 可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解运算较复杂, 但较直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比较方便,但需注意角的范围, 这时可结合“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法则或图形帮助判 断,尽可能减少出错的机会.
6- 2
2,
故A=60°时,C=75°,c=
6+ 2
2或A=120°时,
C=15°,c=
6- 2
2 .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解三角形的方法及注意 事项
(1)解三角形时往往同时用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此时要 根据题目条件优先选择使用哪个定理.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 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2课时高、角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1]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2课时高、角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1]
sin∠BDC sin∠CBD
CDsin ∠BDC s·sin β
所以 BC=

.
sin∠CBD sin (α+β)
s·tanθ sin β
在 Rt△ABC 中,AB=BCtan∠ACB=
.
sin (α+β)
第二十七页,共51页。
类型 3 角度问题 [典例 3] 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上的一点 A 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顶端 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15°,向山 顶前进了 100 米后到达 B 点,又从 B 点测得建筑物顶端 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45°,已知建筑物的高度为 50 m,求 此山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θ 大小(精确到 1°).
故山的高度为 15(1+ 3)(米).
第二十页,共51页。
类型 2 用正弦定理求空间中高度问题 [典例 2] 如下图所示,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 上向正东行驶,到 A 处时测得公路南侧远处一山脚 C 在 东偏南 15°的方向上,行驶 5 km 后到达 B 处,测得此山 脚在东偏南 30°的方向上,且山顶 D 的仰角为 8°,求此 山的高度 CD(精确到 1 m,参考数据:tan 8°≈0.140 5).
C.d1>20 m
D.d2<20 m
解析:仰角大说明距离小,仰角小说明距离大,即 d1<d2.
答案:B
第九页,共51页。
4.某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 在坡角为 15°的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 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 60°和 30°,第 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 10 6 米(如图所示),旗杆底部 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若国歌长度约为 50 秒钟,则 升旗手匀速升旗的速度为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课件
解析: (1)由正弦定理得sin C=c·sinb B=8sin430°=1.
∵30°<C<150°,∴C=90°,
从而A=180°-(B+C)=60°,
a= c2-b2=4 3.
(2)∵A+B+C=180°, ∴A=180°-(B+C) =180°-(75°+45°)=60°. 又∵sina A=sinb B, ∴a=bssiinn AB=2×ssiinn 6405°°= 6, 同理,c=ssiinn CBb=ssiinn 7455°°×2= 3+1.
4.已知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先判断 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
(1)a=7,b=8,A=105°; (2)a=10,b=20,A=80°; (3)b=10,c=5 6,C=60°.
解析: (1)∵a=7,b=8,∴a<b, 又∵A=105°>90°,∴本题无解. (2)a=10,b=20,a<b,A=80°<90°, ∵bsin A=20·sin 80°>20·sin 60°=10 3, ∴a<b·sin A,∴本题无解.
【正解】 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得
sin
B=bsian
A=6sin 2
30°= 3
2+ 4 2
6 =4(
3+1).
2
∴A=45°,b=4 6,c=4( 3+1).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已知△ABC中,a=2 3 ,b=6,A=30°,求B,C 及c.
• [思路点拨] 由题目已知条件,选用正弦定理 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然后求解其他边、角.
[规范解答] a=2 3,b=6,a<b,A=30°<90°.
[提示] ∠C=90°,∠B=30°,a=2 3,b=2.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第2页
1.与传统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用两边及其夹角 正弦值之积的一半求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优势?
第3页
答:主要优势是不必计算三角形的高,只要知道三角形的 “基本量”就可以求其面积.
第4页
2.求三角形面积的常用公式. 答:(1)S=21aha(a 为 BC 的边长,ha 为 BC 边上的高). (2)S=a4bR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3)S=2R2sinAsinBsin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第8页
【解析】 ∵tanB=12,∴0<B<π2 .
∴sinB=
55,cosB=2 5
5 .
又∵tanC=-2,∴π2 <C<π.
∴sinC=2
5 5,cosC=-
5 5.
第9页
则 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 55×(- 55)+255×255=35.
∵sinaA=sibnB,∴a=bssiinnBA=
∴S=12absinC=2
3 3.
第15页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与方程思想 例 2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AB= 14,∠BDA=60°,∠BCD=135°,求 BC 的长.
第16页
【思路分析】 欲求 BC,在△BCD 中,已知∠BCD,∠BDC 可求,故需再知一条边;而已知∠BDA 和 AB,AD,故可在△ABD 中,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得 BD.这样在△BCD 中,由正弦定 理可求 BC.
第31页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8,底边为 2,则底角的余弦值等于
()
2 A. 4
B.2 2
1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2.1.1 正弦定理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2.1.1 正弦定理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本题有一解.
∵sin B=
sin

=
10sin60 °
5 6
=
2
2
, ∴ = 45°,
∴A=180°-(B+C)=75°.
∴a=
sin
sin
=
10sin75 °
sin45 °
=
10×
6+ 2
4
2
2
= 5( 3 + 1).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 2】 在△ABC 中,若 lg a-lg c=lg sin B=-lg 2, 且为锐角,
sin
∴C=60°或 C=120°.

当 C=60°时,A=90°,
1
∴S△ABC = ·AC·sin A=2 3.
2
当 C=120°时,A=30°,
1
∴S△ABC = ·AC·sin A= 3.
2
故三角形的面积是 2 3或 3.
=
3
2
.
1
2
3
4
5
1在△ABC中,若b=2asin B,则A的值是(
BC=
.
解析:c=AB=3,B=75°,C=60°,则 A=45°.


由正弦定理,得
=
,
所以 a=BC=
答案: 6
sin
sin
sin
3sin45 °
sin
sin60 °
=
= 6.
π
【做一做 3-2】 在△ABC 中,若 a=3,b= 3, = ,
3
.
则的大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亲爱的同学,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数学5必修)第一章:解三角形[基础训练A 组]一、选择题1.在△ABC 中,若00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A .1B .1-C .32D .32-2.若A 为△ABC 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A sin B .A cos C .A tan D .Atan 1 3.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060,则底边长为( )A .2B .23 C .3 D .32 5.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A .006030或B .006045或C .0060120或D .0015030或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150二、填空题1.在Rt △ABC 中,090C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22_________。

3.在△ABC 中,若====a C B b 则,135,30,200_________。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7∶8∶13,则C =_____________。

5.在△ABC 中,,26-=AB 030C =,则AC B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 在△ABC 中,若,cos cos cos C c B b A a =+则△ABC 的形状是什么?2.在△ABC 中,求证:)cos cos (aA bB c a b b a -=-3.在锐角△ABC 中,求证: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4.在△ABC 中,设,3,2π=-=+C A b c a 求B sin 的值。

(数学5必修)第一章:解三角形[综合训练B 组]一、选择题1.在△ABC 中,::1:2:3A B C =,则::a b c 等于( )A .1:2:3B .3:2:1C .2D .22.在△ABC 中,若角B 为钝角,则sin sin B A -的值( )A .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不能确定3.在△ABC 中,若B A 2=,则a 等于( )A .A b sin 2B .A b cos 2C .B b sin 2D .B b cos 24.在△ABC 中,若2lg sin lg cos lg sin lg =--C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不能确定D .等腰三角形5.在△ABC 中,若,3))((bc a c b c b a =-+++则A = ( )A .090B .060C .0135D .01506.在△ABC 中,若1413cos ,8,7===C b a ,则最大角的余弦是( ) A .51- B .61- C .71- D .81- 7.在△ABC 中,若tan 2A B a b a b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若在△ABC 中,060,1,ABC A b S ∆∠===则CB A c b a sin sin sin ++++=_______。

2.若,A B 是锐角三角形的两内角,则B A tan tan _____1(填>或<)。

3.在△ABC 中,若=+=C B C B A tan tan ,cos cos 2sin 则_________。

4.在△ABC 中,若,12,10,9===c b a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

5.在△ABC 中,若=+===A c b a 则226,2,3_________。

6.在锐角△ABC 中,若2,3a b ==,则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1. 在△ABC 中,0120,,ABC A c b a S =>==V ,求c b ,。

2. 在锐角△ABC 中,求证:1tan tan tan >⋅⋅C B A 。

3. 在△ABC 中,求证:2cos 2cos 2cos4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4. 在△ABC 中,若0120=+B A ,则求证:1=+++ca b c b a 。

5.在△ABC 中,若223cos cos 222C A b a c +=,则求证:2a c b +=(数学5必修)第一章:解三角形[提高训练C 组]一、选择题1.A 为△ABC 的内角,则A A cos sin +的取值范围是( )A .)2,2(B .)2,2(-C .]2,1(-D .]2,2[-2.在△ABC 中,若,900=C 则三边的比cb a +等于( ) A .2cos 2B A + B .2cos 2B A - C .2sin 2B A + D .2sin 2B A - 3.在△ABC 中,若8,3,7===c b a ,则其面积等于( )A .12B .221C .28D .36 4.在△ABC 中,090C ∠=,00450<<A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sin cos A A >B .sin cos B A >C .sin cos A B >D .sin cos B B >5.在△ABC 中,若)())((c b b c a c a +=-+,则A ∠=( )A .090B .060C .0120D .0150 6.在△ABC 中,若22tan tan b a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C .不能确定 D .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1.在△ABC 中,若,sin sin B A >则A 一定大于B ,对吗?填_________(对或错)2.在△ABC 中,若,1cos cos cos 222=++C B A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

3.在△ABC 中,∠C 是钝角,设,cos cos ,sin sin ,sin B A z B A y C x +=+==则z y x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BC 中,若b c a 2=+,则=+-+C A C A C A sin sin 31cos cos cos cos ______。

5.在△ABC 中,若,tan lg tan lg tan lg 2C A B +=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6.在△ABC 中,若ac b =2,则B B C A 2cos cos )cos(++-的值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1.在△ABC 中,若)sin()()sin()(2222B A b a B A b a +-=-+,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 如果△ABC 内接于半径为R 的圆,且,sin )2()sin (sin 222B b a C A R -=-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3. 已知△ABC 的三边c b a >>且2,2π=-=+C A b c a ,求::a b c4. 在△ABC 中,若()()3a b c a b c ac ++-+=,且tan tan 3A C +=,AB 边上的高为求角,,A B C 的大小与边,,a b c 的长(数学5必修)第一章 [基础训练A 组]一、选择题1.C 00tan 30,tan 302b b a c b c b a=====-= 2.A 0,sin 0A A π<<>3.C cos sin()sin ,,22A A B A B ππ=->-都是锐角,则,,222A B A B C πππ->+<> 4.D 作出图形5.D 012sin ,sin 2sin sin ,sin ,302b a B B A B A A ====或0150 6.B 设中间角为θ,则22200005871cos ,60,180601202582θθ+-===-=⨯⨯为所求 二、填空题 1.12 11sin sin sin cos sin 222A B A A A ==≤ 2.0120 22201cos ,12022b c a A A bc +-==-=3.26- 00sin 15,,4sin 4sin154sin sin sin a b b A A a A A B B ======4. 0120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7∶8∶13,令7,8,13a k b k c k === 22201cos ,12022a b c C C ab +-==-= 5. 4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C BC AB AC BC AB B A C B A C+===+AC BC +sin )cos 22A B A B A B +-=+= max 4cos 4,()42A B AC BC -=≤+= 三、解答题1. 解:cos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sin 2sin 2sin 2,2sin()cos()2sin cos A B C A B A B C C +=+-=cos()cos(),2cos cos 0A B A B A B -=-+=cos 0A =或cos 0B =,得2A π=或2B π=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证明:将ac b c a B 2cos 222-+=,bca cb A 2cos 222-+=代入右边 得右边2222222222()222a c b b c a a b c abc abc ab+-+--=-= 22a b a b ab b a-==-=左边,∴)cos cos (aA bB c a b b a -=- 3.证明:∵△ABC 是锐角三角形,∴,2A B π+>即022A B ππ>>-> ∴sin sin()2A B π>-,即sin cos A B >;同理sin cos B C >;sin cos C A >∴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4.解:∵2,a c b +=∴sin sin 2sin A C B +=,即2sin cos 4sin cos 2222A C A CB B +-=,∴1sin cos 222B A C -==,而0,22B π<<∴cos 2B =,∴sin 2sin cos 22244B B B ==⨯⨯=839 参考答案(数学5必修)第一章 [综合训练B 组]一、选择题1.C12,,,::sin :sin :sin 1:263222A B C a b c A B C πππ====== 2.A ,A B A B ππ+<<-,且,A B π-都是锐角,sin sin()sin A B B π<-=3.D sin sin 22sin cos ,2cos A B B B a b B ===4.D sin sin lg lg 2,2,sin 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A A A B C B C B C=== sin()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0,B C B C B C B C +=-=sin()0,B C B C -==,等腰三角形 5.B 22()()3,()3,a b c b c a bc b c a bc +++-=+-= 222222013,cos ,6022b c a b c a bc A A bc +-+-==== 6.C 2222cos 9,3c a b ab C c =+-==,B 为最大角,1cos 7B =- 7.D 2cossin sin sin 22tan 2sin sin 2sin cos 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a b A B +----===+-++, tan 2tan ,tan 022tan 2A B A B A B A B ---==+,或tan 12A B += 所以A B =或2A B π+= 二、填空题 1.3392211sin 4,13,22ABC S bc A c c a a ∆======sin sin sin sin3a b c aA B C A++===++2.>,22A B A Bππ+>>-,即sin()2tan tan()2cos()2BA BBπππ->-=-cos1sin tanBB B==,1tan,tan tan1tanA A BB>>3.2sin sintan tancos cosB CB CB C+=+sin cos cos sin sin()2sin1cos cos sinsin2B C B C B C AB C AA+++===4.锐角三角形C为最大角,cos0,C C>为锐角5. 060222231cos22b c aAbc+-+-====6.222222222222213,49,594a b c ca cbc c cc b a c⎧⎧+>>⎪⎪+>+><<<⎨⎨⎪⎪+>+>⎩⎩三、解答题1.解:1sin4,2ABCS bc A bc∆===2222cos,5a b c bc A b c=+-+=,而c b>所以4,1==cb2. 证明:∵△ABC是锐角三角形,∴,2A Bπ+>即022A Bππ>>->∴sin sin()2A Bπ>-,即sin cosA B>;同理sin cosB C>;sin cosC A>∴sin sin sinsin sin sin cos cos cos,1cos cos cosA B CA B C A B CA B C>>∴1tantantan>⋅⋅CBA3. 证明:∵sin sin sin2sin cos sin()22A B A BA B C A B+-++=++2sin cos2sin cos2222A B A B A B A B+-++=+2sin(cos cos)222A B A B A B+-+=+2cos2cos cos222C A B=⋅4cos cos cos 222A B C = ∴2cos 2cos 2cos4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4.证明:要证1=+++ca b c b a ,只要证2221a ac b bc ab bc ac c +++=+++, 即222a b c ab +-=而∵0120,A B +=∴060C = 2222220cos ,2cos 602a b c C a b c ab ab ab+-=+-== ∴原式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