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基础训练动作与规定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的基础训练动作与规定情境
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离开动作就谈不上什么表演。舞台、银幕上的人物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动作之中,演员是通过鲜明、准确的动作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动作,包含着心理动作和形体。动作(当然,还有语言动作),两者是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前面说过,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一定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形体动作是在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产生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也总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思想的动作和没有动作的思想都是不存在的。有的演员一提到动作就单纯认为是外在的形体动作,岂不知思想活动也是动作——-内心动作,或是把内心活动与形体动作隔裂开,彼此孤立起来,都是不对的。
舞台、银幕上人物的动作需要准确、鲜明、恰当,符合特定的人物性格,符合剧本情节的要求。演员怎样寻找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正确地行动呢?这还得从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行动的规律着手。生活里的动作和行动,归纳起来离不开三个环节,即: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我们把这三个环节称为动作的三要素。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怎么做,是动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什么做,则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动作三要素是演员掌握人物动作的钥匙。所谓"任务"即是:此时此刻你做什么。生活中人们的动作总是在一定任务的推动下产生。今天要接待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这是"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就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打扫干净屋子,换上新买的炕席,糊上新窗户纸,到菜园割些新鲜韭菜,合面、剁馅、包饺子……等等。
表演同样如此,演员首先要弄清楚人物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也就是要抓住人物的任务。任务明确了,知道现在要做什么,才能在任务的推动下产生相应的动作。"任务",是人物动作的依据,也是激发演员积极行动的动力。
诸如:抗旱、抢险、巡逻、搜查、寻找、侦察、救人、灭火、炸掉敌人碉堡、甩掉追击的敌人、排除机器故障……等等,这些任务能促使演员(人物)积极地去行动,产生一系列具体的动作。同样:等待、安慰、试探、掩饰、表白、激怒对方、求得对方谅解、判断敌情、思考对策、鼓舞战友斗志、坚定同伴信心……等等,这类侧重于内心活动和情感活动的任务,一样具有很强的动作性。
演员要善于准确地抓住剧本提供的任务,这是正确表演、正确行动的前提。电影《红色娘子军》里洪常青让琼花看地图一段戏,洪常青让琼花找找海南岛在哪儿,琼花找不到,常青指给她看了,琼花很惊奇:"这么小啊!"常青又让她找椰林寨,地图上根本没有……。这段戏里洪常青的任务是什么呢?是教琼花学会看地图吗?显然不是,如果我们只从人物台词的表面意思去理解人物的任务,那就大错特错了。常青的任务是"启发琼花的阶级觉悟".如果理解为:"教育琼花",也不准确,因为常青并不是在"教育"她,而是让琼花自己从简单、形象的感觉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要注意,这不是扣词句,在文字概念上做文章。人物的任务有时明显,容易抓住,有时则曲隐,不易抓准。任务找准确与否十分重要,即使只是分寸上有所偏差,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物行动的偏差。
再说,把"教育"做为任务也过于泛泛,难以激起演员的行动欲望。注意:寻找任务时,一定要挖掘出任务本身包含的动作性,找到推动人物积极行动的任务。知道了要"做什么",
接之而来的是"怎么做". "怎么做"是为完成任务所采取的具体动作内容。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小冬子同宋大爹在敌人严密封山的情况下给游击队送盐巴。他们此时此刻的任务很清楚,"把盐带过关卡",关键就是在怎样带过去了。观众为他们担心,捏着一把汗,同时更感兴趣地看他们将"怎么做".小冬子见胡汉三亲来山口检查,还抓住了一位送米上山的老乡,他便悄悄转到山坡后面,一会儿出来了,手里提着装盐巴水的竹筒,满不在乎地走到关卡前。白匪兵恶狠狠地夺过竹筒,摔在地上用枪托砸开,竹筒里盛着清水,匪兵用手指沾点水,放在嘴里尝尝,没味,把头一摆让他们过去。宋大爹赶快要走,小冬子却不答应,吵着让匪丁赔竹筒,宋大爹伯惹出事,急忙拉着冬子走了……。观众纳闷了,怎么回事?盐呢?难道小冬子把苦心积攒下来的盐巴都倒掉了?等小冬子解开腰带,露出浸透了盐巴水的湿棉袄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开心地笑了。这段戏对人物"怎么做"表现的十分巧妙有趣,既造成吸引人的"悬念",又突出刻画了小冬子的机智、勇敢。
如果让几个演员做同一个练习,譬如:"掩护被敌人追击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的任务——"做什么"是一样的,但是怎样掩护却会各有不同,每个人能以种种不同的行为、动作完成这同样的任务,其中有的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做的很细致、生动,也会有人做的平谈一般,甚至还不大合理。因此,准确地抓住了"任务",还需要精心构思符合任务要求的具体动作,在"怎么做"上下功夫。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指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恩格斯精辟阐明了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规律,即: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体现出来的。这里,恩格斯特别强调了表现人物具体动作内容与方式的怎样做".因为"做什么"固然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但人物特定的个性,却更鲜明地体现在他怎样做上。例如《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思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宝玉、黛玉、宝钗奉元奴之命做诗。长于题咏诗只表现了宝、黛、钗等贵族子女的身份教养,这是他们性格上共同的一面;而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绘了他们各自怎样做诗的种种倩状,就鲜明生动的展现出了三个人物不同的个性:黛玉逞才好强、宝钗曲心迎上、宝玉则在这种官样场合只有穷于应付。
《水浒》里不少刻划人物性格的精采文字也多是着力于描述人物"怎样做"的。试举一段:"只说那鲁智深双手把山门尽力一推,扑地颠将入来,吃了一交,扒将起来,把头摸一摸,直奔僧堂来。到得选佛场中,禅和子正打坐间,看见智深揭起帘子,钻将入来,都吃了一惊,尽低了头,智深到得禅床边,喉咙里咯咯地响,看着地下便吐。众僧都闻不得那臭,个个道:"善哉2"齐掩住了口鼻。智深吐了一回,扒上禅床,解下绦,把直掇带子都咇咇剥剥扯断了,脱下那条狗腿来。智深道:"好好,正肚肌哩!扯来便吃。众僧看见,使把袖子遮了脸,上下肩两个禅和子远远地躲开。智深见他躲开,便扯一块狗肉,看着上首的道:'你也到口'.上首的那和尚,把两只袖子死掩了脸。智深道:'你不吃'.把肉望下首的禅和子嘴边塞将去,那和尚躲不迭,却待下禅床,智深把他劈耳朵揪住,将肉便塞。对床四五个禅和子跳过来劝时,智深撇了狗肉,提起拳头,去那光脑袋上咇咇剥剥只顾凿,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衣钵要走。此乱唤做'卷堂大散'.这一跌、一吐、一啃、一塞、一揪、一打,把个花和尚蔑视禅规,鲁莽不鞯的性格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掌握动作基本要领,对人物性格、形象不能过多要求,但是应该了解表演中"做什么"和"怎样做"不能离开特定的人物性格,演员需要熟悉、了解他所扮演的人物,从深入生活和研究人物出发,找到符合人物性格的动作。这个问题在塑造人物形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