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强化练(五)含解析人教版最新版.doc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强化练(七)含解析人教版

2019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强化练(七)含解析人教版

经济掠夺。 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 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
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 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 日本对华经济掠
织洋布,定易销售 ” 没有体现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只是觉得市场前景好,故
B 项错误;
“仿织洋布, 定易销售 ” 到 “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说明国人逐渐意识到工业品的市
场前景好,故 C 项正确; “《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
” 没有提
及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故 D 项错误。
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
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D .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 解析: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
并不是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
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 学者和官员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 ” 可能与日本入侵有关系,
但是培养卫生习惯、 雷厉风行、 信守诺言、 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与日本
科技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1.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
1934 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
卫生习惯、 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
督促去研读 19 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
()
A .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
国对外贸易的顺逆差问题,故 C 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无权干涉关税主权,故
D项
错误。
答案: B
4.“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2019-2020版历史新教材新学案设计人教必修上册练习:第五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版历史新教材新学案设计人教必修上册练习:第五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推知义律代表的官员在寻找开战借口,故选B项;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英贸易争端,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后的贸易,是英国等西方国家希望将中国变成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故D项错误。

2.它开创了一种用条约的形式,把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和奴役加以“合法化”的罪恶先例。

“它”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开创了一种用条约的形式”“对中国人民的疯狂掠夺和奴役加以‘合法化’”“罪恶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晚于A项,排除。

3.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

“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

”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C.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D.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说明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指鸦片战争各地战事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林则徐,没有涉及外交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失败,对两国实力对比认识不清,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五单元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五单元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检测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6义乌适应性测试]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 .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并非是诋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获取中国的原料和市场,题目中的“一些民众”并非代表中英贸易,故B 项错误;反封建是指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题目中并未提到地主阶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民的少数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但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真正觉醒是在辛亥革命后,故D项正确。

2.[2017阳泉模拟]林则徐在其《奏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同“码”)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

”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A .政治制度的先进B.对外通商的愿望C .殖民扩张的意图D .军事力量的强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以及对英国新政体的赞溢,故A项错误;对外通商的愿望与材料“辄起吞并之心”不符,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殖民的意图,故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辄起吞并之心”不能判断英国军事实力的强大,故D项错误。

3.[2017成都模拟]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5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5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提升[知讯纵横]【纵向贯通: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 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 天才的设想。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 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 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示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 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 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 来, 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 个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 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 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宝践 邮二肚肚界人战后比界政治郴局的槪变■故共休耀立幟,r-«■/局直「一趣峯强」的上蕭欧剧变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考题例证1] (2018滨州模拟)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一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

上述材料表明()A .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B .十月革命形成的社会制度基本普及C.巴黎公社提出的基本原则得到落实D .资本主义不公正引起社会广泛不满解析:材料中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等主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仍有重大意义,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建立,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得到提倡但并未落实,故C项错误;国际社会左派不满资本主义不公正,故D项错误。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五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五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能力提升(五)一、选择题1.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解析:选A “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选A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错误。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C 项错误。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D项错误。

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

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解析:选C 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形态,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选C项。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奇幻巨制大片《捉妖记》,运用最新国际特效技术,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

该片在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屡创票房新高。

《捉妖记》的成功原因在于( )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解析:选A 《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①②正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立足实践,③错误;科学技术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错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五单元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五单元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和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的不同1.()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马地臣也坦言称“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由此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历史学家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C.英国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D.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易错点2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掌握不准3.()中国近代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

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

”这项规定()A.无视中国人的生命权B.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C.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D.破坏了中国的文明遗产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

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易错点3对中国人民的探索认识不清5.()太平天国建立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圣库制度,按此要求,农民要把自己除去口粮之外的劳动所得统统上缴圣库,再由国家统一分配。

这一做法()A.有利于激发农民革命的积极性B.推动人人平等的社会的建立C.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2019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强化练(十)含解析人教版

2019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强化练(十)含解析人教版

单元提升强化练(十)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 项正确。

答案:B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各家分别强调“仁”“同”“心定”“令”,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统成为大家的共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看法,道家、法家不能体现民本,故D项错误。

答案:B3.《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项正确;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4.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目的是神化君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解释“王”的来源,没有直接解释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材料从源头对君主进行神化,没有涉及君主行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对君主来源的神化来愚弄民众,神化君权,而不是教化民众,故D项错误。

2019年人教版历史高考复习精练题解析卷五

2019年人教版历史高考复习精练题解析卷五

2019年人教版历史高考复习精练题解析卷五一、选择题1、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B 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2、《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

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

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

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

’疏入,即改批如制。

”下列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3、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说明官营手工业由政府掌控,而到了战国晚期,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说明民营手工业兴起,“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无法体现注重保证质量,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中产品上刻有的记录来看,官营手工业更显规范,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发生变化,没有体现经营范围,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就不会……更不会……”可知,其强调了市场需求对工业革命的推动,故选D项。

2.研读下表,该表反映出()A.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B.工业革命是从冶金业开始的C.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D.蒸汽机发明促使工厂制建立,由材料看不出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属于棉纺织业,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发明者都是手工工场中的工人或匠人,故可以说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故选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3.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攀升,1700年,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这一现象的出现()A.缩小了贫富差距B.维护了人民的权益C.缓解了阶级矛盾D.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的人数增加,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剩余,1800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剩余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工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故D项正确;材料与缩小贫富差距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剩余农业劳动力流向工厂并不能维护人民的权益,故B项错误;劳动力流向工厂并不能缓解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

4.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B.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体现出进口的产品由奢侈品向工业原料转变,这反映了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机器生产导致工业原料进口大增,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单元综合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中外关系史上,某条约是中国由天朝时代转入条约体制时代的界碑。

这个条约应是( )A.《某某条约》B.《某某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A 《某某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由天朝时代转入条约体制时代的界碑。

2.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

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解析:选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了大量文物,并火烧圆明园。

3.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 D.三某某义解析:选B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出台《资政新篇》,这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4.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其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B.“求强”“求富”C.顺应世界潮流D.实现中国近代化解析:选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求强”“求富”。

5.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某某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它是( ) A.“致远”舰B.“定远”舰C.“靖远”舰D.“经远”舰解析:选A 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定远”舰由管带X步蟾代为指挥,故B项错误;“靖远”舰管带是叶祖珪,故C项错误;“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故D项错误。

6.1898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五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五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五解析卷(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考点角度题号明清时期的政治明代加强皇权消除官员结党1明代加强对六部监察的措施2清代加强司法审判公正的措施3明清时期的经济明清手工业的发展4明代货币政策调整5经济发展对知识需求的影响6明清时期金融业从商业中分离的趋势7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心学的影响8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根源9对理学思想的批判10清代科技发展缺乏市场动力11戏剧的表演特性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朝的《大明律》曾经颁布多项禁令,如: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

这些规定旨在()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B.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解析:B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没有从全局考虑,单纯依据禁令中的一条“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而得出片面的结论。

结合题意可知此题侧重考查禁令颁布的目的。

朝中所有官员都服务于皇权,因此限制官员的交往和行为,实际上就是加强专制皇权,B项正确。

材料内容涉及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排除;规定中并未涉及腐败问题,排除D项。

2.(2017·湖北华中名校金卷)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解析:D明太祖时内阁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限制内府和六部集权于皇帝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故B项错误。

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相互牵制,才滋生了矛盾,并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从限制内府,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可知,明太祖意在加强对六部的监察,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强化方式1.过程(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五单元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五单元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单元优化提升一、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运动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区马丁·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蔑视权威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提出“先定论”;《圣经》权威至高无上简化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生活节俭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忠英王基本保留天主教原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英国[对应训练]1.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

④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

二、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传统的绝对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教权高于王权。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

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对应训练]2.(2019·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

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这表明()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解析:选B。

“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表明不是教皇的要求,而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故A项错误;据“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因信称义”原则的体现,故B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反映的不是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五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提升五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提升(五)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史料二一般说来,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

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

——马克思《英中条约》史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解读史料一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其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史料二说明近代中国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外国的商品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史料三从近代化的角度,肯定了鸦片战争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百科全书式的《海国图志》史料近岁,邵阳魏源字默深,得林尚书所译欧罗巴人《四洲志》,更以旧闻异域之书十余种,遍加考证,作《海国图志》六十卷,通中外之异言,订地名之沿革,诸国崇奉佛教、回教、天主教之异同源流,大山巨泽之原委分合,五天竺、俄罗斯、英吉利、佛兰西、弥利坚、利未亚各域内区分之部落、贸易,攻战之所长,金银货贝之所出,无不详哉!言之如指诸掌,皆有据依,非凭臆说。

余数十年之所欲言、所欲究者,得默深此书,可以释然无憾矣!——姚莹《康纪行》解读《海国图志》是在林则徐《四洲志》以往的记载及外国传来的一些书的考证的基础上形成的。

《海国图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位置及地貌的演变。

《海国图志》所载内容有依有据,真实可信。

姚莹对此书评价很高,“可以释然无憾矣”。

因为魏源所说的和所做的,正是他想说和想做的。

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史料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提升强化练(五)一、选择题1.《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

《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

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

”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解析:“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的季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没有说明其本质,故B项错误;《氾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的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服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

答案:C2.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在《中国地理基础》一书中说:“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的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的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的。

”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B.地理之手推动民族迁徙C.民族冲突不可避免D.文明演进呼唤社会和谐解析:“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可知材料是灾难推动了民族的迁徙,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促使中国人口的迁徙,故B 项正确;《中国地理基础》的内容没有涉及民族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描述了因为环境变化不得不向好的环境迁徙,没有涉及社会和谐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B3.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夏商周到宋元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中国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租佃制的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并未体现夏商周、宋元的称谓,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赋役制度指的是赋税和徭役的征派,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农民的称谓的变化体现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未体现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A4.西周时期。

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

这反映出该制度( )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B.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D.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解析:在西周“工商食官”制度之下的官商而非私营工商业,故A项错误;官商的经营目的是为国家和王室服务,其确保的是奴隶制国家物质生活而非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商业的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可知,“工商食官”政策之下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故D项正确。

答案:D5.《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

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

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

”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当时制车过程中的行业内部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冶铁技术进步的关系,故C 项错误;材料中制车有着严格的尺寸,采用标准化生产,“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故D项正确。

答案:D6.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赋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体现了政府的专卖政策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的做法不能削弱封国,因而也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盐铁专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的做法与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的做法,与私商争利,压缩了商人的经营空间,因而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7.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纥衣装回纥马”的景象。

这说明唐代中后期( )A.社会生活开放多元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C.民族融合出现高潮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解析:根据材料“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纥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回纥衣装回纥马”,唐代中后期思想开放,受少数民族和境外影响,生活趋向多元,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服饰衣料的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A8.《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

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

不然,则徒劳罔功矣。

”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解析:材料反映出景德镇工匠在烧制瓷器时的精心,不能反映出景德镇瓷器的烧制经常“徒劳罔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景德镇烧制瓷器的艰难,不是赞美瓷器的精美,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烧制瓷器的技术难以操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烧制瓷器艰难,工匠需要十分精心,才能烧制成功,故D项正确。

答案:D9.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答案:D10.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

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解析:“内卷化”理论是学者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从隋唐时期开始,在宋代完成,其重要表现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转型指的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也不属于“没有发展的增长”,故B项错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于江南地区的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如丝织业),力量弱小,发展极其缓慢,符合“没有发展的增长”,故C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不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故D 项错误。

答案:C11.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

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

这说明明朝前期(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解析:材料“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反而说明政府对市镇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故A项错误;由于市镇分布过于稠密导致市镇的衰退,而不是由商帮排他性导致的,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市镇分布过于稠密导致市镇的衰退,而不是政策,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可知,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12.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道:“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

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

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

”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 )A.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C.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D.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解析:材料不涉及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说明明代“海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官府蒙蔽公法,而且从情理认为通商是“生理之常”,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自来不绝……相沿数十百年”,说明海禁并未实际阻止中外的经济交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可知,官府与商贩私下达成某种默契,并未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

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

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

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

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

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

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