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知识构建与梳理'1.七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板块运动(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大地[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张裂挤压高山、岛链'海沟通过知识建构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当堂达标】1、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A.板块的内部B.大河的沿岸地带C.大陆的边缘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2、七大板块中,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A.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非洲板块3、下列地区中, 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B.板块内部C.日本D.中国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A.日本B.俄罗斯C.美国D.加拿大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6.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D , _____________E ,F , ____________G 。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______________ 板块上,中国位于____________ 板块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在其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处在板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

《第二节海陆变迁》教案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在地球上,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

学生阅读课本49页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出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的围海造田说明什么问题?(4)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海陆变迁。

(如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用书本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和东海由陆变海过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

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一、海陆的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可编辑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

教学模式“学教2:1”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讲解法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设计意图巩固学复习七大洲、四大洋,并让学生指出位置,说出名称。

教师展示图片,指导学生复习七大洲、四大洋:温故知新承上启下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现在世界海陆分布是什么状况,难道世界海陆分布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情境导入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成语“沧海桑田”,指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

(现在广泛比喻事物变化之快)现在我们观看一个成语动画短片, 请同学们猜猜描述的是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把学生带入到海陆变迁的意境中,激起学习可编辑的欲望。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陆的变迁》,进一步的了解沧海桑田是如何变化的。

一︑海陆变迁1、学生观看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东海古河流的遗迹、荷兰拦海大堤等认识沧海桑田的海陆变化,并思考原成因2、学生总结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海陆变迁:1、让学生举出陆地变成海洋的例子2、让学生举出海洋变成陆地的例子3、展示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成因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出:地球上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设计意图过渡既然海陆之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今天的海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脚下的大地会移动吗?可编辑二︓大陆漂移假说1、学生根据自己观察,说说自己发现(多找几个)2、根据提纲看书找出相关问题答案3、观看图片展示,探讨未来变化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洲与南北美洲慢慢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目标举例说明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第二节准位置,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的学生记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为什么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呢?引导:说明海陆是变迁的,这节课来学习。

2、明确目标让学生看同步学习读出学习目标3、指导自学让学生看课本做同步学习第26---28页中的填空题,并在课本上画出来。

教师查看自学情况,并辅导不会的学生回答:不知道一学生读出学生看课本独立做题展示交流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陆漂移的内容?看p51图回答,说出过程3、回答p52读图3个问题?投影放出七大板块分布图,各小组讨论4、世界2大山系?5、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1组回答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2组回答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3组回答:指图说出七大板块名称太平洋B A4组指图说出4组指图回答: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学生听,回答,记。

6课本p54活动题指图讲解检测反馈学生独立做同步学习p32--33巩固提升题。

教师讲解2、6、7题课堂小结让学生看板书说出本节主要内容,并填出同步学习p33知识网络中的填空题做完后,学生轮流回答讲解9个选择题,不对的其他学生纠正。

学生记忆,回答,填空。

同位互相提问检查。

找出自己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再看课本。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是一节关于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教学。

本节课通过介绍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现象,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具体过程可能尚不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具体过程。

2.难点:理解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现象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海陆变迁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变迁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海陆变迁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球仪等。

3.教学设计:提前规划教学流程,准备好相关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等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不同地区的海陆变迁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海陆变迁案例,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如填海造陆、气候变化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在“世界板块分布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熟鸡蛋、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导自学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总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脉络,对于比较抽象的板块构造学说,则有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心理准备。

重难点突破板块运动(一)、观察:展示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

讲述:蛋壳就是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同的是地球表层不像蛋壳一样是一个整体。

此时,教师敲碎蛋壳。

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

如果把一个蛋壳有裂纹的鸡蛋放到锅里煮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你遇到过吗?(二)、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学生听讲,思考,想象。

蛋壳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好比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沿着有裂纹的地方挤出很多白白的蛋清,这些裂缝好比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当板块运动时,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

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

用鸡蛋类比地球,用鸡蛋壳类比地壳,想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联系生活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优秀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优秀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地理科学态度。

•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知道大陆漂移说,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重难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老师:仔细理解一下红体字的含义。

过渡与衔接:看一下大屏幕,喜马拉雅山的岩石层中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岩石呢?(海陆变迁)海洋变成陆地(自然变化)陆地变成海洋(自然变化)海洋变成陆地(人类活动)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理解红体字的意义学学习目标,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简单小结:海陆变迁原因(大陆漂移)大陆漂移的证据1、大陆拼合2、生物的相似性生看图片,思考问题学生说一说:海洋变成陆地学生说一加强视觉效果,更容易得出结论观察合作探究3、地层的相似性老师:这样我们能证明大陆原来是在一起的。

演示大陆漂移的模拟图(板块运动)给学生展示并理解板块运动学说:全球大致划分七大板块,各版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运动活跃。

展示图说:陆地变成海洋思考一下二者的不同,讨论海陆变迁一个原因是图片,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归纳观察一下视频板块有两种运动:挤压和X裂挤压解释一下,喜马拉雅山为什么在不段增高?X裂红海为什么在扩大?东非大裂谷在扩大?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展示)(教师归纳小结)一、海陆变迁二、大陆漂移学说三、板块构造学说1. 全球主要由七大板块组成2.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3.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四、两大火山地震带1.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自然变化,另一个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学生动动手拼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当堂达标】1.七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B.非洲板块C.南美板块D.太平洋板块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红海是由两个板块分裂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B.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C.板块X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5.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地理助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承接难占八、、突破那么由‘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化石’可证明世界存在’海陆变迁’。

这也是’海陆变迁’的一个有力例证。

那么什么力量使‘海洋’变为’喜马拉雅山’的呢?让学生阅读课本P49第一段。

教师补充证明’海陆变迁’事例: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树木化石说明什么?地壳运动可以使海陆发生改变,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海陆发生变化。

很久以前为海洋。

学生阅读第一段,回答:地壳运动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地壳运动可以使海陆发生改变,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海陆发生变化。

教师让学生阅读P49 '思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三角洲变化。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所带泥沙冲积而成黄河三角洲第一幅图黄河三角洲第二幅图黄河三角洲第三幅图教师展示荷兰围海造田图片拉雅山学生阅读‘思考’内学生读图。

看黄河三角洲的变化。

学生看图片体会人类活动改变海陆。

将’思考’第1题黄河三角洲变化以图片形式出现让学生更好理解。

学生的知识有限让学生 通过图片更 好理解人类 活动对海陆 改变的影响学生由于条 件限制不能 自己完成,可 由教师提出 学生体会。

通过刚才学习同学知道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在地壳运动、 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是可以相互变化。

因而有些同学可能对我们先前学习的’海陆分布’内容里海陆 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胆推测:在很久之前的地球海陆分布可能不是现在样子。

事 实上以前就有人有这种想法,并得出了一个有关海陆分布的学说。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 P50第二段文字回 答下面冋题: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德国 魏格纳 文字方面内 1大陆漂移说是国 提出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

海陆变迁(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课即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

[设计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思考假设—证明论证。

[教材分析]:“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学情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重难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问题探究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2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2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板块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找到七大板块。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一一合作探究一一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制七大板块图片、敲碎蛋壳的熟鸡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习与导入[练习导入]:一、填空1 •“沧海桑田”一词说的是()A.地球表面形态是永恒不变的 B .山就是山,海就是海,它们是永恒不变的C.通过科技力量,可以在海洋中植桑、养蚕 D .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2.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B .认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海水的浮力C .认为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D.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就是大西洋两岸相似的古生物化石3.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

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A .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B .两个大之间的海洋干涸或大洋结冰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C .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问来回活动二、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通过练习,考察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的掌握情况。

海陆分布1.图上找到七大板块。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衔接与过渡厂"同学们,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

正是有了这一发现,才使人类开始关注海陆的变迁,并最终揭开了海陆变迁的神秘面纱,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读图与回答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展示敲碎蛋壳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板块运动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
2.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中找到七大板块。

(重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教材分析】
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直接对应“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一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紧紧围绕这一课程而展开。

同时又是对上一节“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的解释与深化。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了“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展开的。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不是能由学生总结出来的内容,学生首先应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再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七大板块,两大山系、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观察思考、归纳结论,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叠置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演示观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5.全球有哪两大山系,分布在哪?
6.读图分析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
7.读课本图3-2-9,看近几年世界发生的危害较大的地震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试用板块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1)

海陆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的图片。

质疑: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会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学生观看、思考、交流:几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抬升,才形成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生研1.追问: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2.. 补充:海陆变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等一、海陆变迁1.阅读课本P49内容,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

2.下面是海陆变迁的两个实例,你能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讨与学习外力:流水、风力、海浪和人类活动等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吗?(1)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长”,平均每年以1.5~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2)荷兰作为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约1∕5的国土来自围海造田。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衔接与过渡从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海陆是变迁的。

那么我们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陆漂移说。

师生研讨与学习师生研讨3.补充、展示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提出:4.引导学生结合“大陆漂移示意”图,认识学习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5.引导学生结合下图,寻找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二、大陆漂移3.读课本P50内容,填空:(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

(2)大陆漂移说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某某某某6月19日电:近日,嘉荫县一农民采山时发现一块鱼化石(见下图)。

“石头”里面嵌着一条“鱼”,鱼头、脊柱、尾巴、鱼刺清晰可见。

据专业人士介绍,这是一块鱼化石,目前,保存这样完整、清晰的鱼化石不多见。

两年前,距离发现这块鱼化石不远处的一座山上,也曾发现过类似的鱼化石。

问:山上哪来的鱼化石呢?点拨:鱼被掩埋进泥土中,后来由于压力等原因,泥土和鱼都变成了石头。

鱼化石非常珍贵,它们对研究地壳运动、地质变迁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节课来了解海陆变迁。

学生观看、思考、交流:说明这里原来可能是海洋,后来成为高山,鱼在漫长年代中变成了化石。

通过了解化石发现的报道,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研讨学习廓进行拼合,看看哪些大洲轮廓能够吻合,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介绍假说:①哪国的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②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证明假说:对于第②种观点,要求学生找出证据证实自己的观点正确。

6、证实假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造卫星测量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着,平均每年移动1—2cm。

一些大洲能基本吻合,如南美洲和非洲,它们可能原来相连。

4、学生读课本第50页文字和大陆漂移示意图。

)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是:大约2亿年前,大陆只有一块;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至今,还在及其缓慢地进行着。

5.学生读课本第51页内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寻找证据。

各个小组回答后,在老师帮助下整理出来论据: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同类的;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地理科学态度。

3、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模式】精彩互动
【教学方法】讲述、举例说明、读图分析
【教具准备】地图册、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1、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魏格纳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方面提出的学说是()
A、板块构造学说
B、还得扩张学说
C、升降学说
D、大陆漂移假说
2、以下不属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的是()
A、相似的古生物化石
B、基本吻合的大陆轮廓线
C、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黑种人分布
3、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4、下列地区中地震活动不明显的是()
A、环太平洋沿岸山脉
B、亚欧大陆南部
C、非洲西北部的山脉
D、南极洲内部
5、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
B ,
C ,
D ,
E ,
F 。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上,中国位于板块上。

(3)、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板块是板块,在其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处在板块的地带。

(4)、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处在板块和板块、板块的挤压处。

(5)、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推测:太平洋的面积将(扩大或缩小),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或缩小)。

【教学反思】
本章节理论抽象,板块的运动人类感觉不到,所以对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但通过这节课,使学生理解了“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会用这些观点,解释一些现象,本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体会到地理课给他们带来别样的快乐。

不足之处: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注意分层设问,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