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复习配套课件 单元整合《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必修1)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学生因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区分不清楚而误
选C。由“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可以知道这是要扫除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答案为B。 答案:B 警示:对一些抽象的政策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理解。
【例 1】 (2011· 广东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 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 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 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典例 1】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 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 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 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等的自由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 D.确定欧洲的霸主地位
世界格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要表现
“铁幕”演说、杜鲁 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共产党 和工人党情报局、经 互会、华约组织
认识
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 展趋势。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但多极化不可逆转。④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内容 含义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 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 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 关系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过去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 对外关系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汇总
(2)现状: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发生新的分化和组合,其中美国、
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中心力量,对各个地区、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有 重大影响力,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 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 (3)意义: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 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
1
2
3
4
5
3.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1
2
3
4
5
解析:从两组数据看,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和发展中国家比重明显上升,其他地区 和国家变化不大,甚至萎缩,很明显,世界经济重心在向亚洲转移。 答案:C
探究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史料导入
史料一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
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A、C、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答 案为B项。 答案:B
1
2
3
4
5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中国送联合国60华诞的贺礼“世界和谐钟”,钟面雕刻和平鸽、和平树及祥云,下
方镌刻联合国六国文字表达的“和谐”一词,钟体的下口的两个撞击点设计为地球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专题复习课件 岳麓版必修1
国际地位显著 社会主 独立自主、不结 在 联 合 国 的 外 交 提高; 推动国内 义现代 盟,反对霸权主 活动; 在地区性国 现代化建设; 为 化建设 义,维护世界和 际 组 织 中 的 外 交 世 界 和 平 和 人 新时期 平 活动 类进步作出重 大贡献
例 2 1979 年,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 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窗。这是忘记家 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邓小平说:“中美关 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正经历着新的转折。”对材 料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邓小平访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美国完全改变了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C.中国开始追随美国 D.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考查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干中“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 改革”指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表明日本企 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 项正确。 A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B 项中“获 得了”的表述与题干中“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 ”的描述不 符;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 C 项。 【答案】 C
变式训练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 经济、 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 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 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和北约组织是美 国在政治、军事领域对抗苏联的具体措施,显然不符合题意,A、 C 两项错误。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实施的 马歇尔计划,故 B 项正确。D 项明显错误。 【答案】 B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1)
单元学习小结1.“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的含义及关系(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反法西斯盟国在雅尔塔等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
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因此它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2)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瓦解。
3.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原因、含义和根源(1)原因①美苏对峙、称霸,发动地区性战争,使各方力量相对削弱。
苏联政治经济弊端日益严重,国家陷入困境。
②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联合开展反对两霸的斗争。
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股重要力量。
(2)含义:世界经济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现在只是形成了多个力量中心,但还没有真正形成。
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
(3)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和作用(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①特点:“一边倒”。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整合岳麓版必修1 (2)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大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中国外交。
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重大历史线索1.二战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2.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家类型国际舞台组合型选择题【题型解读】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题干文字、备选小项和选项。
该题型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容量较大,不仅可考查多个知识点,而且还能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文综命题考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合型选择题按其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两种:前者要求对备选小项中给出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后者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备选小项是否符合题意要求进行排除,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解题技法】组合型选择题多用排除法和限定语突破法,还要注意组合选择题的类型。
1.对排序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有:一是确定首尾法。
就是说对于要排序的几个小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确定哪一个排在首位或末尾,都可以大大降低这种试题的难度。
第二,确定某两个或几个小项的位置关系,如果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确定某个小项和另外小项的先后关系,即可把不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排除,也可以将试题答案判断出来。
2.对排除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是排除法,即将我们能确定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固定或排除,然后观察选项,往往可以顺利将试题解答出来。
只要排除某一个小项,答案即可“水落石出”,即使我们对小项涉及知识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照样解答对题目。
【典型例题】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2015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返回目录
第12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核心探究 【问题精要】 如何理解“冷战”与“热战”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 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 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 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 的军事行动。 (2)联系:“热战”的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 所以它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
返回目录
第12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如何看待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从援助西欧经济复苏入手,达到了“一石 三鸟”的目的,其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 用。 (1)为美国的剩余资本和商品打开了欧洲市场,促进 美国自身经济的发展。 (2)通过发展西欧经济,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3)欧洲是美苏争夺的关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的重心在欧洲。美国借此控制西欧,把西欧纳入美国“冷 战”的战略轨道。
返回目录
第12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命题一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历史主干知识或历史概念的理解认识 典题例证1 [2013•广东卷]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 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 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 “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返回目录
第12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表现 杜鲁门主义 (1)政治:1947年3月,美国提出“____________”, 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苏联则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2)经济:1947年美国提出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 划”;1949年,苏联领导东欧国家成立了 ________________ 经济互助委员会 。 (3)军事:1949年,美国领导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________ 1955 年,苏联领导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 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提升(七)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提升(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西欧的关系【典例】(2016·江苏单科)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
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
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
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
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得出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的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角度得出原因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总结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总结[本章知识网络][知识方法归纳]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1.多极化趋势(1)原因①根源——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②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及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间的关系;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③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如中苏关系破裂、苏东矛盾等)④第三世界的崛起。
(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
(2)过程①出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
②明朗: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③加强: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格局结束后。
④特点:和平过渡: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在竞争中过渡;五个中心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长期过渡: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加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新格局不会在短期内形成。
2.“冷战”后国际形势特点(1)紧张与缓和并存: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2)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泛滥。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控一度有所进展,但近年来,却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三、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作用和从中得到的启示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版必修1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yù yǎn yBù.li南è)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解析:选 D。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等问题是美国霸权
主义、强权政治的结果,反映了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第十五页,共15页。
2.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rùshǒu);生产关系层面的
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rùshǒu);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
入手(rùshǒu);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rùshǒu);一切历史事
件存在3和.发主展要的原根因:本包原括因引从发内事因件入的手主(r观ùs、hǒ客u观);等相各同方属面性重事要物因存在和发
(2)外部原因:
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gǎig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 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第六页,共15页。
②西方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对东欧 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yuánzhù),支持东欧国 家内部的反对势力等。
3.认识(rèn shi):
(1)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它需
局最终形成。
第二页,共15页。
(2)动摇:20 世纪 50 年代(niándài)后期至 80 年代(niándài),两极格局 是多种力量(lì liɑng)作用的结果。
①美苏争霸(zhēnɡ bà),双方实力相对削弱。 ②20 世纪 60 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资本主义阵营
中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两大阵营重新分化组合。
展素。的一根般本(原yīb因ān从)指历在史诸规多律原入因手中(r占ùs支h配ǒu地)。位的,起主导、决定作用的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30 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 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 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思考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二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 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1)随着欧洲国家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较快的 速度崛起。 (2)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 国展开激烈的竞争。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其对欧政策。
1960
答案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历史叙述
1.兴起的背景 (1)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 独立国家。 (2)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使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它们积 极谋求维护自身 独立 、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答案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 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 自主、不结盟和 非集团 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2)主张和宗旨: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主张用和平共处 代替“冷战”,实行全面裁军,销毁核武器。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1)标志着 第三世界 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开始改变了由 超级大国 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深化探究
探究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 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 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答案
误区警示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 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2019/7/10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2019/7/10Biblioteka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13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建国 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阵营形成;亚非国家 独立;美国敌视、孤 立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 针,确定了“一边 倒”等外交政策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 国家建交;提出和平 处五项原则;参加日 瓦、万隆会议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第三世界的崛 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史学前沿﹞
中国史学界对于“冷战”的起源的认识
• 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和争论 重要问题。苏联解体后,随着苏联部分档案的解密和新材料的不 发现,我国史学界又重新掀起一股空前的“冷战史学”热,出版 一批相关著作。
• 冷战结束前,中国史学界认为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美苏之间爆发“冷战”是战争后期两国在 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的利害冲突的逻辑延伸。战后美国实力雄厚 处处盛气凌人,成为“冷战”的发起者,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 有争议的是如何评价苏联对外政策在“冷战”起源上的作用:一 观点认为“冷战”完全是美国发起的,苏联没有任何责任。还有 种观点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共同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认为苏联 后初期的对外政策也有错误,存在霸权主义的因素。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主要表现为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冷战,以及局部热战。
★一、冷战(课本107页)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之间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1、背景:(1)西欧中心地位丧失,美苏战后力量壮大;(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3)美苏失去合作基础;(4)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
2、导火索:丘吉尔“铁幕演说”3、表现:(1)美国:①政治上:1947年3月,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经济上:1947年6月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只援助西欧,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军事上:③军事:1949年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2)苏联的应对政策:①政治上: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上:1949年1月,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③军事上:1955年5月,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即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热战1、朝鲜战争1950-1953: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54-1973:耗费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三、影响:(1)积极: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两极格局下,亚非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③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①使世界一分为二,西欧靠美、东欧靠苏;②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第25、27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一、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三足鼎立之一1、原因:(1)经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2)政治:美苏冷战严重威胁欧洲各国安全,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3)思想文化: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欧洲人对二战的反思;(4)关键:法德的和解。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节《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参考学案2 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重点难点突破】一、怎样看待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1.“极”的含义:一“极”政治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2.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试图建立,积极推行②、、、、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单独主宰世界。
3.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的,试图建立,积极推行(2)、、、、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单独主宰世界。
4.现状(特别提醒):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
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影响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
二、二战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1.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2.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3.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华约”、“经互会”解散,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4.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课堂探究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时并不难保持团结,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彼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破裂。
——斯大林关于雅尔塔材料二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案新人教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2.英国人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3.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4A.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5.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表明西欧( )A.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力图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C.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D.企图摆脱北约的约束6.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表达了日本欲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B.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C.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D.日本改变对美政策7.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高三历史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本基础知识梳理1、冷战兴起的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②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战后力量的增强,势均力敌。
③美苏的根本对立。
2、冷战形成的具体表现:(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着的正式开始1947年9月,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标志两极对峙的出现)。
(2)经济:1948年“”(通过缓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经互会,政治政策在经济的运用。
(3)军事: 1949年成立(为是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5年,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积极:①在半个世纪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2)消极:①导致世界被人为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军事和政治集团(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4、冷战中的“热战”:(1)表现: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美某某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由欧洲扩大到亚洲),1961年发动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力财力的消耗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力大体赶上美国);不得不改变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
▲深化:“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岳麓版必修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习目标: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重点:二战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国家兴起和发展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难点:归纳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
教材整理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于是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2.形成3.发展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1)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课内思考] 阅读教材P111方框的内容:想一想,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西欧在外交方面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反映出西欧同美国的矛盾加剧,展开了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
原因: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教材整理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1)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减免战争赔偿,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2)战后初期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因素。
(3)重视科技与教育。
(4)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2.成就1956—1972年呈现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3.影响(1)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误区警示]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扶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2 .两极格局的特点 表现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抗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政治上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 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 热战”;在意识形态上表现 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总体而言, 两极对峙的基本状态 是“冷战”,即“不战不和”或“非战非和”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两极格局的演变
1 .三个阶段 (1)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划 分了新的势力范围。随着 1949 年北约成立和 1955 年华约成立,标志着 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也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正 式形成。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 ,西欧国家对外奉行独立自 主的政策;20 世纪 80 年代末 ,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1971 年中 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 邦交正常化。 1978 年底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在国际上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1961 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国 际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3)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和 1991 年苏联解体,华约解体 ,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解体。20 世纪 90 年代, 随着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欧 元正式启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冷战”结束后, 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 ,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采取一系列措 施,开始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在国 际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