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5.(2015·四川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 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 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 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 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
战,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 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①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 ③1967 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 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 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 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 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 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③“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 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 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④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世界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与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版版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科指导意见]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③西欧各国都无力单独与美国和苏联抗衡。
(2)形成: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发展: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①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国际关系上: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①“冷战”爆发后,美国扶植日本。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因素。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④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2)表现:1956~1972年期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①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各国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①召开: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②内容: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7.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主题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特点及作用
1.图示构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重要史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之小船创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外交政策
和方针
[微点拨]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2.成就
[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4.方法总结——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图文解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岳麓版历史】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七单元 第13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表现 . (1)政治: 1947 年 ,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共 政治: 政治 产主义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产主义对抗 , 标志着 “ 冷战 ” 正式开始 。 苏联和 东欧国家针锋相对, 东欧国家针锋相对, 1947 年成立了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 ___________。
(2)经济: 1948 年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 “ 欧洲复 经济: 年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 经济
点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另一场战争”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 另一场战争 ”
年二战结束, 和“重建世界”的含义。1945 年二战结束, 接下来的 重建世界”的含义 。 战争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 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 , 而斗争的原因无外乎国家利益 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 重建世界”应理解为 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 重建世界” 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 、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解题要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启示 解题要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整体感知
精讲精析
讲主线 本讲内容主要是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战 本讲内容主要是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变化, 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 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 。基本内容 包括: 包括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 ——美、 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及原因; ②两极格局下的 美 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及原因; 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 冷战 ”政策及其表现; ③美苏双方在全球对峙局面 下进行的激烈争夺。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 下进行的激烈争夺。 美国对苏联实施 “冷战” 的经济 和军事措施,以及苏联为此采取的一一对应措施: 和军事措施 ,以及苏联为此采取的一一对应措施:杜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马歇尔计划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北约组织 经互会;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 华约组织。 经互会 华约组织 存在近半个世纪, 存在近半个世纪 ,对二战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影响。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轮复习
考试大纲: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以及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大的外交活动,以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知识脉络:世界格局演变趋势
欧洲为中心
开始:新航路开辟
初步形成:一工
完全形成:二工
削弱:一战后
终结:二战后
包含: 维也纳体系 凡—华体系
两极格局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3)影响:
对西欧:促进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力图推行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
对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不得不调整对欧政策。 对国际: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2007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7个)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①1948年起,美国开始扶植日本,使之成为其争霸亚洲的
(3)影响: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要求改变战后初期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
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
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苏 两极格局。 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运动背景: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在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
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6.(09安徽文综卷,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
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
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
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A. 区域合作B. “另起炉灶”C. 反对霸权主义D. “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项正确区域合作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反对霸权主义明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B. 日本追随美国C. 朝鲜问题D. “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影响中日邦交的因素与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无关故排除A朝鲜问题出现时中日邦交就已经处于不正常状态故排除C“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国内问题与中日邦交无关故排除D故选B3.下列所示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可知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是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故B正确AC具有片面性故AC错误D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4.“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 “另起炉灶”的方针C. “一边倒”的方针D. “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D【解析】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有权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外来的干涉这与选项中“求同存异”相一致故D正确 ABC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不符合题意5.有专家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格局这是美国一直凭借其“超强”的地位而谋求的二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多极化格局对其最准确的解读是()A. 世界格局朝“一超独霸”发展B.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C.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政治多极化D. 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答案】B【解析】对材料关键信息“单极格局”“多极化格局”分析可知“最准确的解读”必须体现这两个信息故B正确“一超独霸”是美国谋求的单极格局与材料信息和史实不符故A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政治多极化”只能体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希望并不能反映美国谋求的单极格局故D错误故选B6.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 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 (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A. 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B. 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C. 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 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信息“70年代”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可知“一条线”主要是指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是新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7.英国议会于2017年3月13日投票通过“脱欧”法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已签署“脱欧”法案并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对这一事件分析错误的是()A. 英国作为欧盟创始国缺乏大国担当B. 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曲折而漫长C. 英国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D. 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被削弱【答案】A【解析】英国“脱欧”说明英国注重维护国家利益但并不能说明英国缺乏大国担当且英国不是欧共体的创始国故A分析错误符合题意故A正确英国“脱欧”说明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故B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英国“脱欧” 失去了欧盟的支持可能错失了借助欧盟发展的时机故C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使欧盟力量削弱降低了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故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8.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9.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范例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此外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 遏制了苏联全球扩张步伐B. 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C. 在史学界未形成历史定论D. 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答案】C【解析】A项中“遏制了”说法绝对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材料中“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不符故排除B依据材料“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范例”“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不少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崛起的联系并不密切”“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可以得出马歇尔计划在史学界未形成历史定论 C项符合题意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只符合“有欧洲社会主义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理解片面排除D故选C10. 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11.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 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 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 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 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戴高乐主张欧洲应独立与苏联进行接触、交流这体现了欧洲在经济复兴后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 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是“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 B项错误法国是战后初期冷战政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 D项错误故选A12.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主张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 这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的提出表明()A. 法国反对欧洲体化B. 法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C. 法国与美国矛盾重重D. 欧洲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答案】D【解析】1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 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C.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4.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了中英两国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协议随后在英方邀请下中国还组织代表团对英进行了贸易访问这一活动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方针()A. 由一边倒转向多边领域B.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 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D. 跳出了意识形态的范畴【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坚持一边倒政策的前提下又同英国建立了半外交关系体现了外交方针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中英两国的外交活动没有体现多边外交领域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英两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过程没有涉及谈判的具体内容体现不出平等互利的基本准则 C项错误“半外交关系”说明还没有完全跳出意识形态的范畴 D项错误故选B15.据统计 1960年中国粮食净出口265.4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苏联、东欧 1961年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445.5万吨这一转变体现了我国()A. 产业结构的优化B. 外交政策的剧变C. 经济体制的转型D. 发展战略的调整【答案】B【解析】“1960年中国粮食净出口265.4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苏联、东欧 1961年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445.5万吨”主要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故B正确ACD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6.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经济互助委员会D. 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和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 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在马歇尔计划作用下欧洲经济慢慢复苏由此可知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指马歇尔计划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17.(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论证该观点并分析美苏关系起伏变化的根本原因17.(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17.(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表现出更加负责的特质”的含义并分析世界可能构筑起相对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条件【答案】(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原因美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洲、欧洲角度各举两例即可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美苏两国在不同时期综合国力的变化【答案】(2)态度由孤立主义到支持欧洲一体化原因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遏制苏联和防止德国的复仇主义的危险实现战后大国霸权的需要美国自建国以来的救世主情结和自信所致减轻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帮手为达到解放“东欧” 增强资本主义阵营实力的目的【解析】(2)从“长期以来美国的孤立主义盛行”与“二战后不久……积极支持欧洲联合”可知态度从孤立主义到支持欧洲一体化原因从“二战后苏联的实力与日俱增”“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实现大国霸权采取‘借力’的方式”“美国人自认为肩负着由上帝安排的拯救全人类的使命”“以达到‘解放’东欧的目的”等材料中分析作答【答案】(3)含义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条件各国在处理分歧时应求大同、存小异实现利益共享各国领导人均衡政治理念的增强国际和平与民主势力的壮大各国、特别是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均衡增长【解析】(3)通过“政治均衡与政治失衡都以新的形式出现”可知是多极化趋势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18.(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18.(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 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可知原因为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答案】(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可以得出变化为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现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振兴)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答案】(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可知影响为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为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一、图二、图三提取其中任意两项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信息1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改革开放后通过招商引资、加人世贸组织等行为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与合作信息2 中国由融入世界市场到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初期的改革与调整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不仅加强了与世贸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而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图片中描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找出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国内外环境进行解读20.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图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婢毗长母图三: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行图四:联合国安理会6个常住理事国百脑会唔请回答:(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答案】(3)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影响:中美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6分)(4)①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③)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影响;第二问主要考查了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三问主要考查了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2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具体表现21.(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答案】政策一边倒成就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答案】特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开展全方位外交合作共赢表现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答案】当代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22.(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至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时期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2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答案】(1)变化提出时主要强调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逐步推广到处理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适用于处理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试图缓和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美国企图利用相关原则限制和谴责苏联霸权的扩张【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时更多强调的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就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处理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适应于处理世界上一切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分析变化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社会背景可知尼克松时期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美国试图缓和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美国企图利用相关原则限制和谴责苏联霸权的扩张【答案】(2)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承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问学案”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苏联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的相关史实,了解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形势及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基本史实,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情境导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二战后的两极对峙格局到六、七十年代的西欧和日本崛起再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都给世界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本单元要复习的内容。
自学内容:课本24、25、27课要求:通读一遍课文,标出知识点,要看的全、看的细,大字、小字、图全覆盖。
自学、互学1.两极对峙格局(冷战形成)的背景2.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1)冷战:表现、影响(2)热战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推动因素有哪些?(或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5点)4.欧共体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5.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影响6.战后西欧、日本兴起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共同影响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宗旨、含义8.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9.苏联解体的原因10.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缓和的原因?紧张、动荡的原因11.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表现、影响12、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特点、发展历程,尚未形成新格局的原因要求:把以上问题结合提纲找到答案、熟练准确的掌握下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岳麓版
③主要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
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2)发展:到1996年,成员已达113个国家(地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史料导入 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 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 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 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互动探究(1)你如何理解“新的力量在萌动”促使“世界两极开始 消失”? (2)结合史料,探究20世纪50—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提示:(1)理解: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2)趋势: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外交 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其 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 格局。 (4)中国的振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 对衰落。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史料二 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 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 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 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7-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课标展示 考纲要求 考点聚焦 ①美苏“冷战”的 背景②美苏“冷战 ”的表现③美苏“ 冷战”的影响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 展③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④中国的发展 振兴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东欧剧变
(1)从1989年开始,东欧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共 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1990年,以________合并到________的方式,德 国实现了统一。 (3)1991年,________和________组织相继解散。苏 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
备竞赛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时间:1950~1953年。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2) 影 响 : 使 中 美 关 系 彻 底 破 裂 , 美 国 采 取
____________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1)时间:1961~1973年。 (2)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 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________在军事实力上大体 赶上了美国。 参考答案: 1.遏制中国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点复习
世界当代史期末考点复习名词解释1.秘密报告2.公平施政3.东京审判4.欧共体5.“塔夫脱——哈特莱”法案6.“布莱德利效应”7.美国白人种族主义与“逆向歧视”8.分权思想与美国政治实践简答题1.对斯大林的评价2.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3.欧洲共同体的产生的原因4.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6.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论述题1.麦卡锡主义的兴起的原因2.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认识名词解释: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会议期间,赫鲁晓夫主持召开内部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即“秘密报告”。
该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要内容:(1)集体领导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斯大林破坏了这一原则。
(2)个人崇拜的最大危害是破坏革命法制,使许许多多过去维护党的路线的无辜的人们吃了苦头。
(3)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二是使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4)个人崇拜的危害之三是阻碍了苏维埃社会的发展。
(5)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是斯大林的个人不良品质。
评价:首先,反对个人崇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其次,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错误的批判,起到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作用,为苏联后来逐步展开的经济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在国际共运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各国党大胆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2.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49年1月5日正式提出,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战后第一个关于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是在继承了美国历史上进步主义改革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新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是:1946年2月20日签署《1946年就业法》,规定政府有保证人民有工作的责任;扩大社保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建立一系列廉租住房;扶植农业等。
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专项排查练: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专项排查练(五)1.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美苏“冷战”的范畴。
(×)点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苏没有直接交战,因此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
3.当前的世界格局是多极格局。
(×)点拨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多极化国际格局的形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4.中国在万隆会议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拨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中印会谈中,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次成功运用。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背景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点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不可能成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
6.中国当前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
(√)7.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体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点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一个政治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不是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区分不清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对二战后促成欧洲联合的因素掌握不准确;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认识不准确;混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
1.“‘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
”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推波助澜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对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看到“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20世纪50年代,西欧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3)西欧任何一国都无法与美苏相比,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2.形成(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措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1)经济上,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背景(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
(2)战后的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原因(1)美国对日本减免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2)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3)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4)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3.表现: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4.影响(1)外交政策:日本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2)这些国家在国际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内容: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3课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1)多极化趋势出 现并曲折发展 (2)当今世界格局 呈现“一超多强” 的局面;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 存,但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13课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纲要求】 【课标提示】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
“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 霸权地位 相对衰落,军 _________ 事实力被苏联赶上,调整 对华关系
(1)判断:美苏冷战以美苏的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在欧洲以
“冷战”为主,在亚洲出现“热战”。 (√ ) (B) A.具有军事援助性质 (2)选择:“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温习通史背景
学通史
补断裂
通史线索 (1)二战后,西欧普遍衰 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 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 两极格局的 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 形成和发展 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 (二战后~ 裂,出现了“冷战”局面 20世纪70年 (2)“杜鲁门主义”、“马 代) 歇尔计划”相继出笼, 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 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 形成并相互对峙
础。
要点2Leabharlann 简述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提示: (1) 过程:雅尔塔体系 —— 奠定基础;两大阵营的出
现 ——初步形成; “ 杜鲁门主义 ” 出台 ——“ 冷战 ” 正式开
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 特点: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 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
(1)“ 冷战 ” :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
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 包括战争。 (2)“ 热战 ” :是针对 “ 冷战 ” 中的 “ 不包括战争 ” 而言 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活动,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6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7年12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前夕,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下列各项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不结盟B.开展多边外交C.“一边倒”D.改善中日关系,即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故选C项。
2.(2016年7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进一步缓解亚洲和世界的紧X局势,有关国家在瑞士举行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
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某某合作组织峰会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A项。
3.(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D.中美发表《中美某某公报》,故选C项。
4.(2016某某冬季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10月25日晚上(时间26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终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
这是人们在欢庆(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会议大厅”等可知,这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的情景,故选C项。
5.(2017年1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右图(跨洋握手)记录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
该事件表明(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美国彻底改变了遏制中国的立场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C项。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
D
●(四)“冷战”的兴起 对立 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 以苏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表现 阵营 冷战 “开始”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经济 军事
●(四)“冷战”的兴起 (1)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 1947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①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 耳其” ②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影响: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 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形成, 由此出现两极对峙。 实质: 干涉别国内政。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 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 子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 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①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资本主义) ②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
美苏关系变化:由同盟到对峙。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2)美苏关系的变化:(合作—对峙)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对峙? 失去战时同盟基础;
国家强大实力相当
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社会制度差异对立
根本原因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 间关系的原则吗?
"二战"期间美、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 其主要原因是 A、称霸世界 B、意识形态矛盾 C、国家利益 D、分裂德国
什么战争?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 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 谁和谁的战争? 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 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 开始。” • 为什么凯南说“战争才刚开始”,这说明美 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因为二战虽然结束了,但美苏之间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课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必修1
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
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 (2) 不结盟政策: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独立自主的外 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不结盟战略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 式外交战略,它强调不与美、苏两个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
盟,也反对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盟友。
(3)影响: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和平与动荡共存: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 (1)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和平 与 发展 成为时 代的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①缓和:两极格局瓦解, 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a.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 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 (2)原因 ②动荡 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 b.出现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2) 表现: 1956 ~ 1972 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国民生 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
济大国。
①外交政策: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 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 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3)影响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 呈现出美、日和西欧 三足鼎立 的局面, 冲击了两极格局。
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 (1)原因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①东欧剧变:在苏联的影响下, 东欧大多数国家纷纷实行多党政治, 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 时间内丧失了政权,东欧新政权向西方靠拢。 1990年, 德国 实现了统一, (2)表现 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苏联在欧洲的体系崩溃。 19事件” ②苏联解体:1991年,“8· 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1991年12月, 独立国家联合体 成立,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案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单元归纳:1.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3.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2)苏联则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美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2.经过:(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杜鲁门主义的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3)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1949年苏联则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与之对抗。
(二)“冷战”进一步发展1.柏林危机:美国利用危机加快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使德国不可逆转的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
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1949年北约建立(目的: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5年华约建立(目的:对抗北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历史影响: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受到核战争的威胁;③两者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
• (1)二战后初期,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 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 家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 全与发展。 • (2)由战后初期的控制西欧到20世纪70年 代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西欧一体化进 程增强了西欧的实力,西欧奉行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 (3)美国控制西欧,形成不平等的伙伴关 系到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马歇尔计划 经济 (1948) 对外关系 扶植西德
经互会( 1949) 扶植东德
成立华约( 1955)
“杜鲁门主义”在经 济上的一次大规模运 用 柏林危机是美苏“冷 战”的第一次高潮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 格局正式形成
军事
成立北约( 1949)
图一
图二
美国和苏联起主导作用。 思考:1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 英国、法国处于从属地位。 后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国家控制的?图 原因:从国家实力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中英法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 根据书本P108 样的局面? 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角度 2)这样的世界格局对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 进行分析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课标,明考向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 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 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 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
• 第一阶段:二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格局的 形成。 •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使两极 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趋势加强。
第一阶段: 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 对峙格局的形成
B
课堂练习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 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宗
教
纠
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林圣地 阿里· 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冲突已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
2001年美军轰炸机在阿富汗上空投掷炸弹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凌晨,美英 对伊拉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巴格达市 区发生爆炸后起火。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发动对美国的恐 怖袭击,制造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课堂练习
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 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 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 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7.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 势是?世界局势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 加强的意义?
欧共体
日本
美国
中国
不结 盟运动
世 界 棋 盘
多极化趋势加强 请思考:1.当今世界格局就如一个棋盘,图中 “世界棋盘”体现了世界格局未来怎样的发展趋 三个有利于 势。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 (4)材料二、三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2)日本和欧共体崛起,在世界市场上和美国 展开激烈的争夺并占据了有利地位,以美国 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 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削弱 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也冲击 了两极格局。 (4)日本和欧共体经济实力扩大,在政治上力 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控 制。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 根源。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 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 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 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 经 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 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持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 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 议上宣布,“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 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美国不得不承 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 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 的重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西欧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归纳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的演变。
C
课堂练习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同美国建立平 等的伙伴关系,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急需提高自己的和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日本 西欧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意义: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 图一:资本主 图二:不结盟 图三:中国恢 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复在联合国合 运动的标志 义世界经济格 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法席位 。 局示意图 根据图片分析,20世纪60-70年代导致世界多 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多极化趋势的发 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第二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 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3.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欧洲联合的过 程?欧洲联合的影响? 4.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的原因?影响?
5.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不结盟运动的形 成标志?宗旨?作用?
思考:1. 1946年美 1.(2008年江苏卷)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 国为什么能够把政 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 策强加给西欧? 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 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 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欧洲伙伴的意见。”美 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思考:2.1972年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美国为什么要倾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听欧洲伙伴的意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见?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的原因 是什么?
2.二战后美苏对抗开始的标志?对抗 的主要表现?影响?
1947年3月12日
“杜鲁门主义”出台
美国总统
它的出台,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 同苏联合作的政策, 标志着“冷战”的 正式开始。
杜鲁门
美国
苏联
(附注)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947)
欧洲共产党和 标志着“冷战 工人党情报局 ”正式开始 (1947)
A
材料一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中规定: 受援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和经济计划,都必须由美国的经济合同 署同意;必须用美国贷款的一部分资金,生产美国所需要的战 略物资;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 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二 从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的贸易顺差1978 年为101.25亿美元,1988年为521.亿美元。在世界市场上, 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 453.4亿美 元。1965——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85%,而美 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 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 材料三 从70年代起,日本在美日同盟的前提下开展“多边 自主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发言权。60年代,法国 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撤 出“北约”,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 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 方政策”,英国逐渐不再依赖美国。
D
2.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 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 材料变式训练:图中的小人 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 代表欧洲的德法两国,为了 共识是 生存他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他们的做法对图中所示的世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答:措施:法德倡导欧洲联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合,欧共体成立。 影响:冲击了两极对峙格局, 推动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 展
2.这样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积极作用?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书本P121
(1)特点: 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 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A、两大集团对峙结束,大国间军备竞赛减弱, 地区冲突得到缓和,维持和平的因素增长。 B、两极格局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 衡,“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 矛盾暴露出来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 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时有发生; D、恐怖主义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