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合集下载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达标课件)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达标课件)

日本 衰落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主义阵营
领域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对抗
政治 经济 军事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主义阵营
领域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对抗
政治 经济 军事
杜鲁门主义 (1947)
共产党与工人党 情报局(1947)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1949) (1948) 北约(1949) 华约 (1955)
【和平之吻】 1945年8月15日
一名美国水兵听到 二战结束的消息,欣喜 若狂,情不自禁地拥抱 亲吻身边一位陌生的姑 娘。
柏林墙总长169.5公里,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 东德和西德,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极对峙和冷战的重 要标志性建筑。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 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后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 塔楼上设置警卫及机枪阵。1970年,东德政府又把柏林墙加高到 3米。
28年的情绪在1989年11月9日这天爆发
柏林墙拆除20年后,由于长达几十年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加之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东西德人们之间存有很重的心结。双方互相瞧不起, 西部人对东部人的优越感加剧了东部人的自卑心理。西部人认为,东部人邋 遢,不修边幅,他们宁肯与外国人结婚也不愿意与东部同胞成家。东部人也 少有人与西部人结婚。
目的: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③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何 异同? 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 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
解读词:1989年11月9日,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 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 林围墙倒塌”。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的多极化趋势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建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的外交成就了解中美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知识体系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冷战”的原因(即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1)美国凭借世界最强的经济、军事实力,确立了的全球战略;(2)美国把苏联作为其称霸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加以抵制;(国家利益的冲突)(3)美苏在与的对立(东欧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4)美苏在军事实力上的势均力敌。

2.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的开始和两极对峙局面的开始..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的共同点是以的方式遏制社会主义。

重点在(地区)。

4.影响:(1)美苏的“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的局面——国际关系不平等;(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是世界处于毁灭性的的威胁之下;(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他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4)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大战。

5.“冷战”中的“热战”(1)“热战”主要集中在(地区),是“冷战”的结果;(2)“热战”的表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扩大到;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共体的形成原因:(1)国际环境:是美苏“冷战”的主战场(2)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各国联系加强(条件成熟),(3)西欧历史上的矛盾冲突,损害了经济发展,地位下降(教训)目的:寻求安全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建立:1967年、、和和并为欧共体。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世界格局演化趋势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以欧洲为中心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多极化格局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 的形成
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 直至最终的瓦解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 六七十年
标三世界兴 起④中国成为政治
•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新时期我国积极发展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 参与联合国的行动
• B. 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 C.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不是倒向 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 一边。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 期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材料二
(2)材料二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 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请分 别指出促成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建 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2)材料二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 建交的高峰。请分别指出促成20世纪70年代 和90年代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60、70年代出现 90年代后加强 一超多强
• 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 课题的是
• A. 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 B. “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 C. “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 D. 越南战争形势图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 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
认识: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是以本国的 综合国力为基础, 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外交的本质是通过适应国内外 形势的变化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 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 事务的局面; 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 2)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的瓦解: 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影响: 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 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平衡,导致国际关 系中的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 3)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2)影响:
①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 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 足鼎立局面; ③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概况: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宗旨: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重要任务: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2、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
2、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③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④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 越来越高。
2)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 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 爆发; 4)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1

5.(2016·全国卷Ⅰ)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 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 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 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启示:(1)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2)制定外交政策应根据国际国内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3)和平 共处的外交方针是我国的基本政策。
[高考典题感悟] 1.(2018·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 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 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 量。
(2)过程 ①出现: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已初露端倪。 ②明朗: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③加强: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冷战”格局结束后。
④特点:和平过渡: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在竞争中 过渡;五个中心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长期过渡:新格局 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 加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新格局不会 在短期内形成。
6.(2016·全国卷Ⅱ)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 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 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D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 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 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 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 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 D 项正确。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素材复习提纲兴起原因:盟友变敌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形成标志:杜鲁门主义两极对峙“冷战”两极对峙:柏林危机;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格局的形成评价:形成全面对峙;破坏世界和平;没有爆发大战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欧洲共同背景:①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②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复体的形成标志:1967年欧洲煤钢、经济、原子能三大共同体组成杂影响:①政治经济一体化增强;②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多崛起原因:①战后美国扶植;②民主化改革;③经济放在首位;样④重视科技和教育;⑤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日本成为世界标志: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当经济大国影响:①由“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代世界多极②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世化趋势背景: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界不结盟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运动兴起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强权政治受到挑战20世纪50年代外交新成就:①和平五项原则提出;②日内瓦会议;③万隆会议新中国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缓和;③中日关系改善外交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①加强国际合作(WTO、APEC、加强与东盟合作);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跨世纪的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和发展是主流;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不断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一极多强”:影响:有利于抑制霸权、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发展。

源-于-网-络-收-集。

高一历史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PPT优秀课件

高一历史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PPT优秀课件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份参加,
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
要因素是
A.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B.与美日关系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
9.关于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高度重视教育 B.在经济发展中杜绝政府干预 C.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 D.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10.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与美国建立平等的 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西欧、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D.西欧、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5.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哪一年?
A.1971 B.1972
C.1978
D.1979
16.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的赔偿要求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17.美国从50年代孤立中国到处70年代主动改善与 中国关系,其原因是 A.侵越战争的失败 B.美苏开始争霸世界 C.调整对外战略,联华制苏 D.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A.复兴欧洲经济 B.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C.遏制共产主义 D.对苏东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4.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5.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 A.排挤法国在越南的势力 B.在亚洲遏制社会主义 C.建立在东南亚的霸权 D.分裂越南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知识结构: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7课 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7 1955
两极格局 的形成
1991
两极格局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时代 直至最终的瓦解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发展及终结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 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提出 内容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 周恩来 中印谈判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实践及 195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提高了国际声誉 1955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坚持“求同存异” 影响
促进了团结合作
意义
如何理解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 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 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 之“多变”。 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 国家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 方面面的关系。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重点:欧共体形成、日本崛起、不结盟 运动兴起。 教学难点:欧共体形成、日本崛起、不结盟 运动兴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知识框架
两 极 对 峙 格 局 下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美
西欧崛起

日本复兴

中国振兴
社 第三世界兴起
一、资本主义阵营的多极化趋势
(一)西欧崛起——欧共体形成 1、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有力的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签署《日联合声明》,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3
改革开放以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东盟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4
15
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 1、3K党的创建 2、猫王的舞蹈 3、肯尼迪总统及小肯尼迪遇刺 4、黑人入学 5、越南战争 6、尼克松水门事件 7、创建著名的巴布·甘虾业公司 8、参股苹果公司 9、跑步时激发了一位T恤销售者设计 出后来广泛使用的黄色娃娃脸图形 10、跑完全美 11、中美乒乓外交 12、全美明星橄榄队受到总统接1见6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
1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冷战 杜鲁门主义
1、经济: 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PK 经济互助委员会 2、政治: 柏林危机:西德 PK 东德 3、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PK 华沙条约组织
热战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3
4
《阿甘正传》见证 越南战争
5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6
一、三足鼎立 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日本、
美国 二、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961年:不结盟运动
7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原因: 内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外因:美苏争霸的影响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 ②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③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 ④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内因: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如重视科技、教育) 外因:美国的大力扶植和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 三、影响 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 三足鼎立的局面
关键词: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宣告结束。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动荡。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doc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doc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2019--19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导学[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34567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题名称: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新独立的国家, 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 府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3)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 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苏联解体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 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 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特点: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 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3)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
(2)过程 ①出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 ②明朗: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③加强: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格局结束后。 ④特点:和平过渡: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在竞争中 过渡;五个中心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长期过渡:新格局 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 加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新格局不会 在短期内形成。
①国家利益和 意识形态的冲 突是两极格局 形成的主要原 因。②世界多 极化趋势的根 源在于世界经 济力量结构的 多极化发展趋 势。③新的国 际格局的形成 需要一个长期 复杂的过程, 但多极化不可 逆转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1.多极化趋势 (1)原因 ①根源——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②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及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间的关系;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 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③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如中苏关系破裂、苏东矛盾 等)

高一历史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doc

高一历史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1.doc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案24、25、27课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六七十年以来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47年------------1955年------------------1991年一、“冷战”的含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冷战兴起的背景(p110)①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②美苏战后力量的增强,都想称霸全球,都势均力敌。

③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根本原因P113页解析与探究(思考)积极:1、在半个世纪里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消极:1、导致世界被人为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军事和政治集团(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3、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五、冷战中的“热战”1、表现: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 1954年发动越南战争2、美苏在欧洲的“冷战”和在亚洲的“热战”对美国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冷战:美国实现了两大目标:1、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热战:朝鲜战争部分目的达到;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力财力的消耗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力大体赶上美国);不得不改变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二、世界多极化趋势60、70年代--------1991年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1)欧洲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根本原因(2)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2、形成经过 1951欧洲媒钢共同体 1958 欧洲经济共同体 &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 欧洲共同体3、举措 建立关税同盟、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加强科技合作4、影响 经济上,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调整了对欧政策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内因:①民主化改革,铲除残存的封建因素②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③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外因: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日本成为美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②美国的扶植政策(远东反共的需要)2、表现 ①1956-1972年间,呈现高速发展;②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GDP)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③1985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3、影响 ①外交上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为全方位外交②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三、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不结盟的含义 不结盟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与不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结盟与不结盟都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班级:姓名:学号:面批:1.(2017·安徽合肥三模·35)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

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材料旨在强调( )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2.(2017·江苏如皋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18)下图漫画选自《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题为《马歇尔计划已经把法国经济提到“最高度”了》,以下有关这一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讽刺马歇尔计划壮大了资本主义阵营B.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恢复C.具有浓厚的“冷战”色彩D.客观评价了马歇尔计划3.(2017·福建厦门一模·3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

可见他认为联合国的设立( )A.未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B.旨在维持战后美苏均势C.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4.(2017·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16)“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

”这场“危机”( )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5.(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四模·35)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

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美苏冷战的新形式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D.苏联科技上的优势6.(2017·北京高考·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7.(2017·山东日照三模·34)以下为某一时期美国军费开支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长%)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军费支出B.70年代美国政府的战略调整使增长率走低C.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居高不下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由激烈到缓和再到紧张8.(2017·天津部分区一模·9)1973年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

”这是著名的“一条线一外交战略,其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A.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B.中美已抛弃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9.(2017·福建三明二模·34)1947 年7—8 月,苏联为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助东欧经济发展,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史称“莫洛托夫计划”。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的产生背景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B.它割裂了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呈现半球化C.它主要目的是反击美国为首的“关贸总协定”D.它一定程度防止了美国、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10.(2017·山东日照二模·34)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决定:“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

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 ) 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1.(2017·福建龙岩二模·34)新中国建立后,许多东南亚和香港的靑年学生赴大陆接受高等教育。

1954年亚洲基金会成立,经费以美国政府和私人捐助为主,旨在“向亚洲正致力于贏得和平、独立、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的个人或团体提供来自美国的私人支持。

”并以选择资助方式推动某些香港书院走向联合,于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学。

亚洲基金会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立( )A.反映了新中国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B.说明亚洲高校的创办需要外部支持C.证明当时港英政府支持亚洲基金会D.体现了美国在亚洲的文化冷战政策12.(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35)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

这一现象( )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C.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应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13.(2017·山西孝义三模·35)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

这说明( )A.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美苏争霸削弱了美苏的实力D.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成效显著14.(2017·江苏盐城三模·19)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

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

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A.对历史战争问逝缺乏诚恳态度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15.(2017·湖南常德二模·35)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16.(2017·福建泉州二模·35)1948年5月,欧洲统一支持者在海牙举行第一次聚会,会议代表包括西欧各国议会、官员、教授、作家、工会代表共近800人,美国、加拿大也派观察员列席。

大会指出必须合并各国的部分主权,在一个联合欧洲的范围内解决德国问题。

这次大会( )A.正式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为后来德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C.表明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野心D.体现上下联动推动欧洲一体化17.(2017·宁夏银川一中三模·31)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

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

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

11月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逐出境。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 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8.(2017·湖南长沙高考猜题卷·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强调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外交原则的提出( )A.大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健康发展C.说明了“一边倒”的外交结束D.体现了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19.(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31)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

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20.(2017·广西桂林中学高三5月全程模拟·30)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

这些外交行动( )A.说明中国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B.有助于我国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C.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D.说明中国放弃了不结盟政策21.(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六·31)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

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当时( )A.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B.中美关系异常紧张C.中美文化存在严重冲突D.美国敌视中国22.(2017·江苏苏州三模·10)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

)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这表明当时( )A.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 D.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23.(2017·全国Ⅰ卷高考模拟一·35)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

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

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第四波开始于日本的强劲崛起。

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这说明( )A.美国衰落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条件B.反对霸权主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C.美苏冷战和军备竞赛加速了美国的衰落D.战后美国霸主地位一直受到各方挑战24.(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35)2016年7月29日,有文章发表评论认为,北约东扩的终极目标是延伸到亚太地区,将美国的欧洲盟友与亚太盟友集群连为一体,进而形成横跨欧亚两洲,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东露两个方向,对中俄两国同时进行打压、封锁的网络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