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丘为王维唐诗及注释
唐诗赏析-孟浩然《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
孟浩然《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长安失意后创作的赠别王维之诗作。
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译文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寂寂:落寞。
竟何待:要等什么。
空自:独自。
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
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违:分离。
当路:当权者。
假:提携。
扉:门扇。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
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
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
“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
“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
“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
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
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
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
《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
《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⑴,朝朝空自归⑵。
欲寻芳草去⑶,惜与故人违⑷。
当路谁相假⑸,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⑹。
【注释】⑴寂寂:落寞。
竟何待:要等什么。
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去寻找理想。
芳草:理想⑷违:分离。
⑸当路:当权者。
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⑹扉:门扇。
【白话译文】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自己的理想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提携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创作背景】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
”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
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
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
“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
唐诗之《留别王维》鉴赏
唐诗三百首之《留别王维》鉴赏《留别》是唐代诗人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
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1、违:分离。
2、当路:当权者;3、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译文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
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花卉,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
赏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
首联直接说出自归。
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留别王维》鉴赏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阳”。
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
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
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
“芳草”一词,来自《》,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
“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
“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
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留别王维》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
1、违:分离。
2、当路:当权者;
3、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韵译】:
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
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
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
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
【评析】:
“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留别丘为王维唐诗及注释
【作品介绍】
【原文】
留别丘为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
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
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注释】
②外:犹“内中〞。
③缭绕:回环旋转。
④簪组:指官服或着官服者。
簪,冠簪;组,冠带。
⑤莺花:莺啼花开之意。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 留别王维的意思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留别王维的意思孟浩然在长安落第后,滞留在长安无所为而打算回襄阳,临行前给在朝中内阁任职的至交好友王维留赠此诗。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唐代: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1、寂寂:冷落索漠的样子。
2、寻芳草:指寻找隐居的去处。
3、故人:老友,这里指王维4、当路:当权者5、守寂寞:即守默处常,清静无为。
6、扉:门【赏析】诗人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
开篇两句就有一种空茫不知何去何从的况味,说自己在京城等待什么呢,天天空自来回无功。
“寂寂”两字既表现了门庭冷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茫然的心情。
“朝朝”奔波,可见诗人求仕心切,一个“空”字则表明知音既少,朝廷又不能用,也就没必要在长安流连了。
想通了自身的处境之后,诗人意识到自己将要还乡归隐与芳草为伴,而这也意味着要与故人分离了,一个“惜”字,表明了他去意已决,故更见得对故人王维深深地依恋不舍之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是千古名句,承接上文说明了自己打算归去的原因。
这是诗人对世态炎凉,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的切身体会,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愤之情、辛酸之泪。
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具有一种强烈的愤懑感情。
只有这样的认识后,诗人才觉得自己“只应”甘守寂寞,返回故园。
“只应”表明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的道路,其中的含义耐人寻味。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画面,语言极为平淡,对偶也不求工整,但却将诗人落第后欲去不忍,最后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和极复杂的情感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是个中人说给个中人的个中语,细嚼余味无穷。
孟浩然《留别王维》简析
孟浩然《留别王维》简析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①,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
①寂寂:求仕没有音信,心中苦闷。
②“欲寻”二句:言要去山林隐居,又不舍与友人分离。
③当路:指当权者,居要位者。
相假:借助、援引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仕途不达的诗作。
诗中抒发了求仕碰壁后苦闷怨愤的感情。
前二句直写诗人失意的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
三四句写和友人惆怅地告别。
“知音世所稀”句,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在于无人援引,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
孟浩然《留别王维》赏析
孟浩然《留别王维》赏析
孟浩然《留别王》赏析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①。
当路②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①违:分离。
②当路:当权者;
③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评:
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留别王维》原诗以及鉴赏
《留别王维》原诗以及鉴赏《留别王维》原诗以及鉴赏【《留别王维》原诗】作者:孟浩然寂寂①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
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
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重点字词解析】①寂寂:落寞。
②空自:独自。
③寻芳草:比喻追求理想境界。
④违;分离。
⑤当路;当权者。
@假:宽容。
【《留别王维》赏析鉴赏】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
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
“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
“欲寻芳草去一,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
“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
一个“欲”字,一个“惜”宇,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
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
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更表明了他们友情的珍贵。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
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
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译文及赏析
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译文及赏析《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是由王维所创作的,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
作此诗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唐代: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译文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注释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
落第:考试落榜。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
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
《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
”此指科举落第。
况复:何况,况且。
《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为客:作客他乡。
黄金尽:用苏秦典故。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
还家:回家。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
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宅:一作“地”。
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此处借指丘为。
一作“尔”。
为:一作“称”。
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
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赏析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
留别王维
孟浩然唐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①违:分离。
②当路:当权者。
③扉:门。
【译文】:
静静地生活还等待什么呢?每天都空手而归。
想要寻找幽静的山林归隐,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能容纳我?世上知音毕竟是稀少的。
只应该守住寂寞的日子,回乡关上故园的`门。
【赏析】:
孟浩然因为《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得罪了皇帝唐玄宗,因此不想在长安多呆一天。
王维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千里迢迢来应试,皇上又非常赏识你的才能,你就不能吟诵一首别的诗,偏偏念这首诗,惹得皇帝不高兴,不赐你一死就算万幸了。
”晚上,孟浩然想起白天的事情,思绪万千,仕途失意,惆怅与怨恨溢于言表。
他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
《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留别王维》孟浩然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⑴,朝朝空自归⑵。
欲寻芳草去⑶,惜与故人违⑷。
当路谁相假⑸,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⑹。
【注释】⑴寂寂:落寞。
竟何待:要等什么。
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去寻找理想。
芳草:理想⑷违:分离。
⑸当路:当权者。
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⑹扉:门扇。
【白话译文】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自己的理想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提携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创作背景】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
”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
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
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原文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二、《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三、《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维》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流浪地球》高考作文素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
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一、吴京,为什么总是吴京?事实上小破球的导演是郭帆,吴京只是友情客串,后期又6000万带资入组。
吴京的粉丝很多,黑粉也不少。
但无可否认,在满屏胶原蛋白耳钉眼线的环境下,他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所在。
遍体鳞伤还初衷不改,不迎合不媚俗,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而出演流浪地球,又有几分江湖救急的味道,饰演的刘培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让人为之动容,决绝而果敢。
留别王维唐孟浩然
留别王维唐孟浩然
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如下: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自己的理想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提携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唐·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释⑴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
落第:考试落榜。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
⑴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
《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
”此指科举落第。
⑴况复:何况,况且。
《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⑴为客:作客他乡。
黄金尽:用苏秦典故。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
⑴还家:回家。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
”⑴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
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宅:一作“地”。
⑴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此处借指丘为。
一作“尔”。
⑴为:一作“称”。
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
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翻译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赏析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
“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
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战国策·秦策》)。
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
【原文】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⑴
怜君不得意⑵,况复柳条春⑶。
为客黄金尽⑷,还家白发新⑸。
五湖三亩宅⑹,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⑺,羞为献纳臣⑻。
【注释】
⑴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
落第:考试落榜。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
⑵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
《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
意致伐。
”此指科举落第。
⑶况复:何况,况且。
《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
⑷为客:作客他乡。
黄金尽:用苏秦典故。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
⑸还家:回家。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
”
⑹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
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
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宅:一作“地”。
⑺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此处借指丘为。
一作“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别丘为王维唐诗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留别丘为》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84首。
【原文】
留别丘为
作者:唐·王维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
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
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注释】
①此诗当为丘为所作。
宋蜀本、静嘉堂本、元刊本等俱列此诗于《送丘为往唐州》后,静嘉堂本且以“留别”为诗题,“丘为”为作者姓名,则此诗乃丘为答王维赠别之作,与前篇同为本人集中附载他人同咏之什因而致误者。
②外:犹“内中”。
③缭绕:回环旋转。
④簪组:指官服或着官服者。
簪,冠簪;组,冠带。
⑤莺花:莺啼花开之意。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