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一、原文呈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字词解释1. 内集:家庭聚会。

就像是一家人都凑到一块儿啦。

2. 儿女:这里指子侄辈,可不是光说儿子和女儿哦。

3. 文义:文章的义理,就是讲那些学问知识呢。

4. 俄而:不久,一会儿的功夫。

5. 骤:急,就是雪下得很急很大。

6. 欣然:高兴的样子。

7.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差不多;拟,相比。

8. 未若:不如。

三、句子翻译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2.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四、阅读理解1. 这篇短文里,谢太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就像是我们在雪天的时候,突然突发奇想,看着雪就想问个究竟。

2. 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想法很直接,觉得盐撒在空中那种颗粒感和雪有点像。

但是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更妙啦,柳絮在空中飘飘扬扬的,很轻柔,和雪花那种轻盈飞舞的姿态更接近,而且更有美感。

谢太傅大笑乐,说明他对兄女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比喻更有诗意。

3.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古代文人家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下雪天不只是看雪玩雪,还能一起讨论学问,玩这种文字游戏呢。

一、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字词解释1. 期行:相约同行。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核对校正。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級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說明:本練習共有6篇閱讀,滿分100分,60分為合格。

整體の難度偏大,因為部分詞語還沒有積累,但文章の內容上練習較為緊密,可以猜出詞義。

另外,題目與實際の考試題難度相當,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の難易程度。

(一)師曠論學(18分)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

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釋文中加黑の詞。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戲其君乎()③臣聞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の一項是(4分)……………()A、臣聞之B、如日出之光C、驅之別院D、學而時習之3、翻譯文中畫線の句子(6分)4、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4分)(二)歐陽修論作文(16分)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

雲:“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1、解釋文中加黑の字詞。

(4分)①嘗乘間以文字問之()②惟勤讀書而多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の“之”各指代什麼。

(4分)①學而時習之()②嘗乘間以文字問之()③唯勤讀書而多為之()④多作自能見之()3、翻譯文中畫線の句子。

(4分)4、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の訣竅是什麼?(4分)(三)自護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

席上啖菱,並殼入口。

或曰:“啖菱須去殼。

”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

並殼者,欲以清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1、解釋文中加黑の字詞。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須去殼()④欲以清熱也()2、下列句子中加點の“以”作“因為”解釋の一句是(4分)()A、欲以清熱也。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txt>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知识讲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知识讲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恃.而往恃:凭借、依仗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雇C.富者有惭色.色:神色D.西蜀之去.南海去:离开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B.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C.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D.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3.下列对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和尚也有远大的志向,但他过于强调客观条件。

B.富和尚没能到达南海,是因为他不能持之以恒地去追求自己的志向。

C.穷和尚能够达到南海,除了“一瓶一体”,更靠的是恒心和毅力。

D.穷和尚和富和尚最大的不同在于,立定志向后,前者能付诸实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褚公①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②,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

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

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③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

”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

”远近(选自《世说新语》)【注】①褚公:褚衰(chǔ póu),字季野。

②记室参军:官名。

③伧父(cāng f ǔ):骂人的话,意为粗鄙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请他吃饭,在饭菜里加了一点盐。

他觉得这饭菜变得无比鲜美。

这人心里就想啊:“这盐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只加了这么一点,味道就这么好。

”于是他回到家后,就抓了一大把盐直接吃。

结果呢?咸得他直翻白眼,难受得要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呢?就像做事情啊,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你看,盐能让饭菜美味,可吃太多盐就坏事了。

就像我们学习,适当的努力能让我们进步,要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不休息,那也会把自己累垮的呀。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的人。

这竿子可长了,他到了城门口,竖着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拿呢,城门又太窄,还是进不去。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这时候啊,有个老头过来了,说:“我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我有个办法。

你把这竿子锯成两段,不就可以进去了吗?”这人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真的把竿子锯断了。

你说这人傻不傻?其实他就没有多动动脑子想别的办法。

他可以把竿子一头对着城门的一个角,然后慢慢顺着进城嘛。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啊,遇到问题要多思考,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不然就会像这个人一样,做出傻事来。

有个人特别讨厌老鼠,就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只好猫。

这猫看着也很威风,感觉抓老鼠肯定是一把好手。

可是呢,这猫每天就知道吃鸡。

家里的老鼠还是越来越多。

这人很生气,就说:“我花这么多钱买你,你怎么不抓老鼠,光吃鸡呢?”可是他却不想想,他自己就很喜欢猫吃鸡,每天都给猫吃鸡,猫吃惯了鸡,哪里还想去抓老鼠呢?这个故事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有些家长啊,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好,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老是让孩子玩游戏或者做别的事情。

就像那个养猫的人一样,自己没做好,还怪别人。

王戎小时候啊,和小伙伴们出去玩。

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的李子长得满满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伙伴们都高兴极了,纷纷跑过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小伙伴们就问他:“你怎么不来摘呀?这李子看起来可好吃了。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掩耳盗铃范氏①之亡②也,百姓有得钟③者。

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也!(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注释】①范氏: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亡:逃亡。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则:但是。

⑤椎(chuí) 槌子或棒子。

⑥况(kuà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

⑦逮(jù):急速地。

⑧悖:违背道理,错误。

【阅读指津】“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可笑的行为。

他的可笑之处就在于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其实这是徒劳的!文章的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暗示国君,不要畏惧听到别人对自己过错的批判,因为过错是客观存在的。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欲负而走.( ) (2)则钟大不可负( )(3)以.椎毁之( ) (4) 恶.人闻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3.“掩耳盗铃〞的做法可笑在什么地方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二〕呆如木鸡纪渻子①为王养斗鸡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③〞。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④。

〞十日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注释】①纪渻子:人名。

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

②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娱乐。

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

③响影(yǐng):响,声响。

影,影子。

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④疾视而盛气:气概汹汹地看着对方。

【阅读指津】“呆如木鸡〞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呆发呆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呆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掩耳盗铃范氏①之亡②也,百姓有得钟③者。

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也!(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①范氏: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亡:逃亡。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则:但是。

⑤椎(chuí) 槌子或棒子。

⑥况(kuà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

⑦逮(jù):急速地。

⑧悖:违背道理,错误。

【阅读指津】“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可笑的行为。

他的可笑之处就在于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其实这是徒劳的!文章的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暗示国君,不要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过错的批评,因为过错是客观存在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欲负而走.( ) (2)则钟大不可负( )(3)以.椎毁之( ) (4) 恶.人闻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3.“掩耳盗铃”的做法可笑在什么地方?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二)呆如木鸡纪渻子①为王养斗鸡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③”。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④。

”十日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注释】①纪渻子:人名。

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

②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娱乐。

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

③响影(yǐng):响,声响。

影,影子。

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④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阅读指津】“呆如木鸡”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呆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

庄子这则寓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人误解为胆怯。

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鸡已.乎( ) (2) 犹.应响影( )(3) 已.无变矣( ) (4) 望之似.木鸡矣(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2)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 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事为什么?4 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那么这里的“德”应包括哪些内容?(三)伤①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②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③焉,借旁近④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⑤父母、收族⑥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⑦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⑧皆有可观者。

邑人⑨奇之,稍稍⑩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⑪也,日扳⑫仲永环谒⑬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⑭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⑮众人矣。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①伤:哀伤,叹息。

②隶:属于。

③异:对……感到诧异。

④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⑤养:奉养,赡养。

⑥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⑦自是:从这以后。

自,从。

是,这。

⑧文理:文采道理。

⑨邑人:同(乡)县的人。

⑩稍稍:渐渐。

⑪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⑫扳:通“攀”,牵,引。

⑬谒:拜访。

⑭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⑮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阅读指津】本文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赚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语。

(1)借旁近与.之(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邑人奇.之( ) (4) 从.先人还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句回答)4.作者为什么要“伤仲永”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四)田子方赎老马田子方①见老马于道,喟然②有志焉。

以问其御③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④公家畜也。

老罢⑤而不为用,出而鬻⑥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束帛⑦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⑧矣。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田子方:战国时魏国贤人。

②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

③御:驾驶车马的人。

④故:原来的,老的,旧的。

⑤罢(pí):通“疲”,疲劳乏力。

⑥鬻(yù):卖。

⑦束帛:帛五匹一束。

⑧归心:心向(心向往的意思)归,向往。

【阅读指津】这则寓言里,老臣罢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

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卸磨杀驴”的做法是令人寒心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老罢而不为.用( ) (2)仁者弗.为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2)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3.从文中看,那匹马被牵出来卖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刘颇偿瓮直渑池①道中,有车载瓦瓮②,塞于隘路③。

属④天寒,冰雪峻⑤滑,进退不得。

日向⑥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⑦数千,罗拥⑧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⑨,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⑩,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⑪而前。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渑(miǎn)池:地名。

②瓦瓮(wèng):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

③隘(ài)路:险要的路段。

隘,险要的地方。

④属:适逢。

⑤峻:高而陡峭。

⑥向:临近。

⑦铃铎(duó):指车马。

⑧罗拥:罗列簇拥。

⑨缣(jiān):细绢。

此处指货币。

⑩络:缠绕,缠裹。

⑪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

【阅读指津】故事中瓮车塞于隘路,刘颇独辟蹊径,用自己的钱赔偿了车主的损失,尔后将阻塞道路的瓦瓮推下悬崖,使这一矛盾迎刃而解。

这个故事更多的启示还在于:人生常常会遭遇困境,进退维艰,此时,常规方法往往难解困局,需要人们另谋出路,才可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车中瓮直.几钱( ) (2) 立.偿之( )(3)悉.推瓮于崖下( ) (4) 群噪而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2)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3.刘颇命人把瓮“悉推于崖下”的原因是什么?4.你怎样看待故事中刘颇的为人?(六)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①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②。

尝谒告③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④南山⑤,外皆严装⑥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⑦,故中辍⑧耳。

”上尝得佳鹞⑨,自臂⑩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⑪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②霁(jì)威:息怒。

霁,收敛。

③谒告:请假。

④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⑤南山:终南山。

⑥严装:装备整齐。

⑦嗔(ch ēn):生气。

⑧中辍:中止。

辍,停止。

⑨鹞(yào):猛禽。

⑩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⑪固:通“故”,故意。

【阅读指津】魏征,字玄成,唐朝政治家。

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魏征对唐太宗常常是面折廷争,有时弄得他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

但他毕竟认识到魏征是忠心奉国,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魏征死后,太宗思念不已,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联常宝比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征状貌不逾.中人( ) (2)善回.人主意( )(3)外皆严装已毕.( ) (4)鹞竟.死怀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3.魏征“奏事固久不已”的原因是什么?4.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出魏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七)田子为相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④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⑤亲也,尽力致诚⑥,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⑦。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⑧”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⑨还金,退请就狱⑩。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樱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

一镒合二十两。

④奉:给。

⑤事:侍奉。

⑥致诚:做到十分诚实。

致使达到。

⑦馆:房舍,这里指“家”。

⑧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

⑨造朝:上朝。

造,去。

⑩就狱:接受处分。

就,靠近。

【阅读指津】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田子母的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田子为相回家,带回来一百镒黄金给母亲,被其母追问。

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子走。

第三层,田子愧惭走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安.得此金( ) (2)王贤.其母( )(3)说.其义( ) (4)即舍.田子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2)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