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教案1

合集下载

雨的形成的教案

雨的形成的教案

雨的形成的教案标题:雨的形成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掌握降水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2. 投影仪或幻灯片3. 大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素材4. 降水测量工具(例如雨量计)5.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降水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雨是如何形成的吗?”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降水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2. 学生使用图表、图片或文字描述他们所选择的降水形成过程。

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强调水循环的概念,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3. 介绍不同类型的降水,如雨、雪、冰雹等,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实践(15分钟)1. 学生小组进行降水测量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雨量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雨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雨的任何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拓展活动:1.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降水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

2. 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一周内的降水情况,并制作降水统计图。

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降水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2. 学生的降水形成过程描述和降水测量实验记录。

3. 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4. 学生完成的拓展活动报告。

备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添加更多的实验或拓展活动。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时间分配。

中班教案雨的形成

中班教案雨的形成

中班教案雨的形成标题:中班教案-雨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雨的形成过程。

2. 水循环的简单图示。

3. 适合中班学生的互动教具,如模型或实验装置。

4. 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在雨天时的观察和经验。

- 提问:你们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会下雨?2. 探究雨的形成(15分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简单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

- 通过互动教具或实验装置,模拟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索。

-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水是如何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的?为什么水蒸气会凝结成云?云是如何变成雨的?3. 分组合作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纸、颜料和画笔。

- 每个小组负责绘制一个简单的水循环图示,包括蒸发、凝结、云和降水。

- 鼓励学生在绘制图示的同时,互相讨论和交流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和理解。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图示,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绘画内容。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回顾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总结和表达他们的学习收获。

-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有趣或有用的地方?-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赞扬其他小组的工作。

拓展活动:1. 观察雨滴:带领学生在雨天外出,观察和收集雨滴,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雨滴的形状和特征。

2. 制作云模型:使用棉花球、水蒸气和喷雾器,让学生亲身体验云的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并通过观察、探索和绘画等方式,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同时,分组合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观察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雨的形成和水循环的理解。

中班《雨的形成》教学教案

中班《雨的形成》教学教案

中班《雨的形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2.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孩子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PPT、云模型实验装置、海绵、玻璃杯、水。

2.材料:黑板、彩色白板笔、绘本《小云要下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创设情境:向孩子们展示一张描绘下雨场景的图片,引发孩子们对雨水形成的好奇。

2.提问引导:教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第二步:观察实验1.展示云模型实验装置,简单介绍云和雨水的关系。

2.通过实验演示云如何形成和产生雨水。

教师用水注入云模型中并让孩子们观察云如何变成雨水的样子。

第三步:讲解知识1.教师简单介绍雨水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从地面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足够大时就会落下成为雨水。

2.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帮助孩子们理解。

第四步:绘本阅读1.教师出示绘本《小云要下雨》,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故事阅读。

2.通过阅读绘本,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

第五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孩子们自由讨论雨水的形成过程,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六步:课堂练习1.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孩子们进行练习。

2.纸上题目:请你描述一下雨水的形成过程。

第七步:课堂总结1.教师组织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雨水形成的关键点。

2.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下雨天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自主学习:提供有关雨水形成过程的绘本和学习卡片,供孩子们自主学习探索。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实验观察和绘本阅读等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对雨水形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知识时,教师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加深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雨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二、教学重点:1. 雨的形成过程。

2. 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雨的形成过程中水蒸气的凝结。

2. 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现象之间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图片。

2. 教学视频:雨的形成过程的视频。

3. 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等。

4. 写作材料:作文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出示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吗?1.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部分。

2. 新课导入:2.1 出示雨的形成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2 播放雨的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雨的形成。

2.3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滴足够多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3. 课堂互动:3.1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雨的形成过程吗?3.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4.1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雨的形成过程。

4.2 写作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描述雨的形成过程和对大自然的感受。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5.2 强调观察大自然、了解天气现象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6.1 观察天气现象,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

6.2 思考: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作用?6.3 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拓展:6.1 出示其他天气现象的图片,如风、雾、霾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与雨的关系。

6.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 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 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19、《雨的形成》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明白“雨是怎样形成的”。

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并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并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

2、能与其他同学愉快地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

教学准备: 热水、冰块、酒精灯、烧杯、烧瓶、蒸发皿、保鲜膜、塑料袋、火柴、石棉网、三角铁架、铁架台、导管、软木塞、水槽、试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一块儿研究探讨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小水珠,谁还记得我们都讨论了哪里出现的小水珠?学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等。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物体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共同探究一种特殊的小水珠,它们从天而降,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雨。

教师:好,大家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出示下雨的幻灯片)。

看到雨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师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1、猜想教师:那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一猜吧!学生思考、交流、汇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师相机板书。

2、设计实验教师:我们不能像孙悟空那样飞到天上去观看,那我们在实验室设计一个实验模拟一场小雨,怎么样?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1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雨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1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 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 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设想。

(三)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2、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凝结的概念、了解雨的形式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数码相机、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烧瓶、试管、玻璃片、水、冰、木夹子、火柴《下雨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师: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探索科学知识,听说四一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这节课我就要来验证一下,大家有没有信心证明自己?2、今天早上,我在学校经销店买了两瓶饮料,请同学们帮我看看,这两瓶饮料的瓶壁上现在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观察出冷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3、这是什么原因呢?(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4、课件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水滴现象?由此引入课题:《下雨啦》(用湿抹布板书课题“下雨了”)二、探究雨的成因1、关于雨,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为什么会下雨?雨为什么要落下来?雨是从哪里来的?天上的雨为什么总下不完?等2、刚才大家的思维活跃,再一次证明了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那么,想要解决大家提到的这些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两个问题入手:3、课件出示: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是怎样变成雨从天上落下来的?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组讨论后认为,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光照射蒸发变成水蒸气,到高空遇冷凝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是云,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就会落下来变成雨。

师:讲得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雨的成因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这样的知识是书上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雨的形成过程。

雨的形成教案

雨的形成教案

雨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2. 知道雨的形成与水循环的关系。

3. 掌握一些与雨有关的常识。

二、教学内容:
1. 雨的定义及特征。

2. 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

3. 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入水循环的概念,让学生回忆水循环的过程,引发学生对雨的形成的思考。

2. 讲解(15分钟)
讲解雨的定义及特征,解释雨是水蒸气凝结后形成的液态水下落到地面的现象。

解释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包括蒸发、腾发、凝结和降水等环节。

3. 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取一个杯子和一块透明塑料薄膜,将杯子中的水蒸气加热,然后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在杯口上方,等待一会儿后观察杯内的水滴,解释雨的形成过程。

4. 活动(1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雨的形成与水循环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雨的形成过程及与水循环的关系,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雨的形成过程,并写出实验方案。

五、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降水现象,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雨的形成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雨的形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雨的形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雨的形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主题:雨的形成目标:1. 学习天气变化和降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育察看本领、逻辑思维和实践动手本领。

3. 认得风的形成和作用。

4.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5. 加强团队协作和社交本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小蚂蚁找雨》动画片,引导幼儿们探究雨的形成和下雨的原因。

2. 学习:老师给幼儿讲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和降雨的原理。

同时,演示水汽形成、水滴形成和降雨过程。

3. 体验:老师给幼儿供应几个试验项目,如模拟云层、模拟降雨过程等,以便幼儿们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变化和降雨的原理。

4. 创作:幼儿们分组制作彩虹。

通过手工制作,运用剪贴、拼图、拼音等技能,磨练动手本领,加强数学认得和语言表达本领。

5. 总结:老师总结地球的水循环过程。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问答互动,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模拟云层、水汽形成、水滴形成和降雨过程等试验,帮忙幼儿们了解天气变化和降雨的原理,提高他们察看本领和逻辑思维本领。

2. 活动法:通过制作彩虹等实践活动,帮忙幼儿们加强动手本领、提高数学认知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3. 讨论法:通过问答互动,促进幼儿相互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合作本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对天气变化和降雨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他们能模拟云层、水汽形成、水滴形成和降雨过程等试验,磨练了他们的察看本领和实践动手本领。

同时,还利用制作彩虹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本领和语言表达本领。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年龄较小,有时候难以集中注意力和参加活动。

对此,老师应当更加快捷和动脑筋,重视互动和引导,同时视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促进幼儿的积极参加和发挥潜能。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2. 理解环境中的蒸发、凝结和降水循环。

3. 掌握用文字和图示描述雨水形成的步骤。

教学准备:1. 讲义或教材2. 黑板或白板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4. 图示或图片,例如气候循环图、蒸发、凝结和降水示意图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问题或故事的方式引入雨水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例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你是否曾经被一场大雨淋湿过?你是否想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步骤二:讲解雨水的形成过程(1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讲义,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雨水的形成过程。

重点解释以下几个环节:1. 蒸发:当太阳照射到水面上,水分子会经过蒸发转化成水蒸气。

2. 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形成云。

3. 凝结:在高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颗粒物,会凝结成为小水滴或冰晶。

4. 降水: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足够大时,它们会落下来,形成雨、雪或冰雹。

步骤三:图示和解释(15分钟)教师使用图示或图片,结合讲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蒸发、凝结和降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图,或者使用幻灯片进行演示。

步骤四: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创作一张简单的图示,描述雨水形成的过程。

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绘图工具和素材,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意。

每个小组可以在给定的时间里,完成绘图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文字描述,然后轮流展示并讲解给其他小组。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雨水形成的过程,并帮助学生回顾并反思本课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观察窗户上的雨滴,讨论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 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状况,并从中找出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迹象。

3. 进入户外进行观察实践,让学生记录和描述环境中的蒸发和降水现象。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图示的创作和描述的准确性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内容聚焦于第二章第三节“雨的形成”。

通过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孩子们将了解雨是如何从水蒸气到云,再从云到水滴凝结,降临人间的过程。

教学目标1. 孩子们将学习雨的形成过程,增长知识。

2.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的形成步骤。

难点:水蒸气转化为云的过程,以及水滴如何凝结。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雨滴装饰、云朵贴纸。

学具:每位孩子准备一张白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雨天场景,让孩子们回忆雨天经历,引出主题。

2. 知识讲解:使用简单语言介绍雨的形成,配合装饰和贴纸,直观展示过程。

3. 实践活动:孩子们动手制作雨的形成过程,画云朵、剪贴、绘画雨滴。

4.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描述雨的形成,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分为雨的形成步骤和简图两部分,步骤简洁,图示直观。

作业设计1. 画一幅雨的形成过程画,可以是自己的制作或临摹教材图片。

2. 写一篇关于雨的形成过程小作文,用文字描述或讲述。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了解了雨的形成,实践活动提升了动手能力。

但需加强讲解水蒸气到云的转化和水滴凝结过程。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雨的形成。

通过阅读科学故事书,全面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 语境融合:文本逻辑更加顺畅,过渡自然,避免了生硬的机器语言。

3. 情感着色:根据情境加入了主观情感,如赞赏、疑惑等,使得文本更具情感色彩。

4. 非规则化调整:调整了过于规整的句子和段落,增加了非正式语体和口语表达,符合日常交流习惯。

5. 个性化细节:融入了作者见解、生活经验或特定背景知识,使得内容更贴近真实人物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

6. 段落重构与逻辑梳理:对原文本段落布局进行了灵活调整,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合理,强化了叙事连贯性和观点的层次递进。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雨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雨的形成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雨的来源。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雨的形成过程。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引发对雨的兴趣。

观看雨的形成过程的视频资料。

第二章:云的形成2.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云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云的形成过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云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云的形成原理。

2.4 教学活动:进行云的形成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云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云的形成情况。

第三章:水循环3.1 教学目标: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水循环的过程。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的过程,分析各个环节的作用。

制作水循环的流程图,展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

第四章:降水过程4.1 教学目标:了解降水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介绍降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降水的过程。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降水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原理。

4.4 教学活动:进行降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降水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降水的形成情况。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方法:学生个人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4 教学活动:第六章:降水类型及影响因素6.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降水及其特征。

分析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6.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降水类型(如雨、雪、冰雹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自然现象》章节中的“雨的形成”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雨的成因、雨水的作用、雨的分类、雨的预测以及与雨相关的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的作用,认识不同类型的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探究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雨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雨。

重点:雨的成因、雨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窗外或播放雨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雨的形态、声音和感觉。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雨中的经历,讨论雨的趣味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理解雨的成因。

(2)讲解雨水的作用,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3)介绍不同类型的雨,如: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雨的形成过程。

(2)让幼儿观察图片,辨别不同类型的雨。

4. 实验探究(10分钟)(1)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雨形成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雨的形成过程。

(2)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1)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幼儿对雨的认识。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

2. 雨水的作用列表。

3. 不同类型的雨图片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雨水的作用。

(3)画出你最喜欢的雨,并注明类型。

2. 答案:(1)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层。

当云层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云层中落下,形成雨。

(2)雨水的作用:提供水源、滋润植物、调节气温、清洗空气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雨的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雨的成因、种类及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雨的种类及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的形成过程、雨的种类及作用。

难点:雨的形成原理、不同类型雨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热水、冰块、玻璃瓶、透明塑料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雨的形态,讨论雨的成因。

2.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利用图片、实验演示,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理。

3. 例题讲解:介绍不同类型的雨(如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雨的类型。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层云层增厚降水形成2. 雨的种类及作用锋面雨:冷暖空气交汇,带来大量降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形雨:空气上升遇到山脉,降水明显,形成地形雨。

对流雨:热空气上升,遇冷凝结,形成对流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画出一滴雨滴,描述其形状、颜色。

画出雨后的景象,如地面湿润、花草树木更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雨的形成、种类及作用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后的自然景象,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关于雨的实验,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小班科学《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

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3、原来会变。

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

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

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

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

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雨是怎么形成的》教案2一、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的两态之间的变化。

二、活动准备:1、幼儿有过看雨的经验。

2、一个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三、活动过程:1、猜谜。

教师出示谜面: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水里就不见。

请幼儿猜出谜底:雨。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教师向幼儿展示小实验:雨的形成。

教师将装了水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2.能够说出三种形成雨的方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雨是什么,雨是怎样形成的;
2.三种形成雨的方式;
3.看动画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雨的形成过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游戏活动:和幼儿一起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说出下雨的感觉和声音。

•引入问题: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雨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幼儿思考。

2. 学习(20分钟)
•雨是什么,雨是怎样形成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三种形成雨的方式:学习自然课程、看图片、听老师讲解。

3. 观看动画片(15分钟)
•观看专门制作的动画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4. 分组讨论(20分钟)
•分组小讨论,一起探讨雨的形成过程,并发表个人观点。

老师可以给予引导,引导幼儿思考。

5.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强调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
本次课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老师实时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如言语表达、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极限、中间和基础水平的分布来给予评估。

五、教学延伸
在本课程的基础上,幼儿可以通过小实验、制作画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雨的形成,同时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天气变化,养成天气意识,提高他们的天气预报技能。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雨是怎样形成的》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雨是怎样形成的》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雨是怎样形成的》教案目标:1. 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2. 掌握雨水形成的原理;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雨水的形成过程;4. 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雨水形成的原理;2. 雨水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雨水的形成过程;2. 进行观察和实验,加深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具准备:1. 水瓶、喷壶;2. 烧杯、植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事先播放一段关于雨水形成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雨水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15分钟)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并用简单的语言解说。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并理解这个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图片、动画等辅助材料来进行讲解。

Step 3:实验演示(15分钟)老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1. 将水瓶中装满水,然后用喷壶喷射到瓶口上方约15cm的地方;2. 观察瓶口上方的水滴会逐渐增多,并最终滴落下来形成雨水。

Step 4: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自己的话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

同时,每个小组还可以进行亲身体验,比如喷水、观察植物水珠的形成等,来进一步巩固对雨水形成的理解。

Step 5:展示与讨论(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和讨论的过程。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补充。

Step 6:概括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雨水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并提醒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和体验更多关于雨水形成的现象。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雨水形成现象,并写出观察报告。

Step 8:课堂结束(1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补充说明:1.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雨水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雨的形成幼儿园教案社会

雨的形成幼儿园教案社会

雨的形成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彩色笔、白纸;2. 水杯、水壶;3. 模型或图片展示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幼儿对雨的兴趣,如:“大家有没有看到过雨呢?雨从哪里来的呢?”2. 引导探究(15分钟)*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雨的形成过程,例如:“雨是由水变成的,我们知道水会变成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些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3. 实践操作(2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水杯装满水,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杯子的外表和水面。

* 教师使用水壶加热水杯底部,让幼儿观察杯子的变化。

* 引导幼儿描述杯子变化的过程,并与之前所学的雨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4. 整理总结(10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雨的形成过程,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顾实验,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5. 温故知新(15分钟)* 让幼儿用彩色笔和白纸画出雨的形成过程,鼓励他们尽量多用线条和颜色来描绘。

6. 结束语(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于观察和思考。

四、板书设计- 雨的形成过程:1. 蒸气2. 冷空气3. 凝结4. 小水滴聚集5. 形成雨五、教学延伸* 教师可在课后给幼儿带来一些雨水的样品,并组织幼儿对雨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同时,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天气,增强幼儿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引导探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绘画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引导幼儿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部分幼儿还没有完全理解雨的形成过程,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并提供更多的实例讲解。

同时,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课后延伸活动,能够加深幼儿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雨的形成幼儿园教案

雨的形成幼儿园教案

雨的形成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2.能够形象描述雨水的产生和下落;3.激发幼儿探究天气现象的兴趣。

教学准备1.大型幻灯片或白板;2.尺子、水杯、水、盐和温度计。

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与孩子们交流,询问天气预报,如果是下雨天,可先引领孩子们通过听声辨雨,听雨声描述雨水的形状和大小。

如果是晴天,可以约定晴天后下雨的规律,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2. 引入主题通过大型幻灯片,展示不同季节的气象图,引导孩子注意图中雨的分布规律,提问“为什么有些地方下雨,有些地方不下雨?”然后给出答案:降雨与气候,经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有关。

3. 展示实验现象老师现场演示一项实验,以课桌上的尺子和水杯为工具,在一个充满空气的杯中加入盐,加少量的水。

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悬浮在水中盐粒的温度。

随着杯子里的水变得越来越多,可以观察到盐粒慢慢消失的过程,借此引导孩子思考、探究雨水的形成原理。

4. 形象描述雨水形成过程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雨后地面上的水迹,想象天上的水滴落在地面的情景,然后老师可以形象地描述雨水形成的过程,即水蒸气升华成为云,而云因为新气流的运动变得更冷,因此水蒸气就开始凝结成为小水滴,最终形成云中的“云雾”。

当云中的小水滴变得越来越大,它们就会落回地面,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雨水。

5. 操作游戏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操作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模拟云、水滴和雨的形成过程,更形象地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6. 总结回顾通过讲解、实验和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加深对雨水形成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天气变化的规律。

总结雨水的形成过程虽然很复杂,但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和独特的操作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深入地理解雨水形成的规律和过程,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天气和自然物质的兴趣。

雨从哪里来教案

雨从哪里来教案

雨从哪里来教案雨从哪里来教案引言:雨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是生命的源泉。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雨从哪里来。

一、雨水的形成过程1. 云的形成云是由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而成的。

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了解云的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同时,结合实际情境,如洗澡后镜子上的水汽凝结成雾气,引导学生思考云是如何形成的。

2. 水蒸气的形成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变成气体的形式。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并帮助他们理解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变得更快而形成的。

3. 水蒸气的上升水蒸气轻于空气,所以会向上升起。

通过制作简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水蒸气上升的原理。

4. 云的凝结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到冷空气会迅速冷却,形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感受云的凝结过程。

5. 雨水的形成当云中的水滴变得足够大时,它们就会下落为雨水。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云中的水滴如何变大并最终落下成为雨水。

二、雨水的作用1. 维持生态平衡雨水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讲解雨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雨水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2. 补充水资源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通过讲解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式,让学生明白雨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3. 清洗空气雨水中的水滴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雨水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保护环境,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一、引入主题:认识雨的形成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教具:透明玻璃杯、热水、盐。

引入方式:1.观察室内外的天气,询问孩子们今天的天气如何?2.提问:为什么这个季节常有雨?3.通过讨论来导入今天的主题:雨的形成。

二、新知和实验1. 雨的形成雨是从云层里面落下来的,那么,云又是怎么形成的呢?1.当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热量时,水会转化成水汽,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层。

2.云层中的水蒸气因为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而变成小水滴,这些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云朵。

3.当云层中水滴足够大时,它们就会从云层中掉落下来,形成了雨。

2. 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雨是怎么形成的。

材料:透明玻璃杯、热水、盐。

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中倒入一些热水,让孩子们看看里面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2.接下来,我们向透明玻璃杯中加入一些盐,搅拌均匀后,再让孩子们看看白色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3.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水滴聚集在一起,最后就会形成水滴沿玻璃杯壁滑落。

3. 学习活动通过上述实验,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雨水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了解到自然界的规律和美妙。

三、总结和拓展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到雨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孩子们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注意安全。

拓展:1.带领孩子们观察日出、日落、彩虹和石头变红等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

2.制作云朵、雨滴、风车等手工制作,加强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授常见诗歌、童谣等相关绘本,让孩子们在悠扬的歌声中体验到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四、反思和建议通过这次教学我们了解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拓展视野、引导引导思路和发掘潜力的过程。

同时也发现,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认真听讲、不集中注意等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在下次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加强互动交流,营造更加和谐的教育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验记录表、开水、冰块、塑料袋、火柴、保鲜膜;量筒;烧杯、三角铁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今天来跟老师合作上这堂课的同学们都是我的新朋友,我请大家喝饮料好吗?出示两瓶饮料(惊讶的:啊,怎么漏出来了?是哪里裂开了?好像没有啊)反复寻找,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

漏了吗?瓶子外面布满了什么?手摸瓶子感觉怎样?
师:原来这个瓶子没有裂呀,那我就放心了。

那么,为什么冰过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呢?
生交流: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饮料瓶子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师:在平时你看见过这样相类似似的现象吗,谁与大家说说?
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冬天刚进暖屋子,我的眼镜片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小水珠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出示课件)P31页的四幅图。

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从天而降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生交流:滴滴嗒嗒下雨的景象;沙沙沙下雨的景象;……
师:课件展示下雨的画面,同学们想象得真好。

看到下雨,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天空为什么有时晴朗有时下雨呢?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雨的形成》。

(板书课题:雨的形成)
二、引导探究:
1、猜想
师:这些从天而降的水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猜看吧!
生思考交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设计实验
师:这位小科学家得猜想既有根据又合理,我们不能像孙悟空一样飞到天上去看究竟,我们就在实验室模拟一场雨怎么样?
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那要得到水珠先得有什么呢?(水蒸气)水蒸气要怎样才能凝结成水珠?(遇冷)那好,我们要制造降雨得模拟试验,重点得考虑两个问题:(1)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得水蒸气?(2)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
生思考交流:(1)把水装在烧杯或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或直接在烧杯或量筒里加开水;(2)在水蒸气上方放置冰块。

太聪明了,你们的智慧真让我自愧不如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这个制造降雨得模拟试验。

请记录员从试验桌里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实验研究计划》简要地记录你们所需要得试验材料和商量出来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有困难大屏幕会帮助你们(大屏幕展示器材及装置图)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生交流填写
师:那组同学愿意你们组的实验设计告诉大家?(提醒同学们,当同学汇报时,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想一想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可行)
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
我们想用酒精灯、烧杯、火柴、热水、三角铁架、石棉网、皿盘等仪器。

我们的方法是(写或画出来):(1)把杯子里倒上热水,放在三角铁架上。

(2)在皿盘里加入冰水,放在烧杯口的上方。

(3)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第二组:
我们想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橡皮塞、导管、皿
盘、水槽。

我们的方法是(写或画出来):(1)向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热水。

(2)在皿盘中加入冰水。

(3)用带导管的橡皮塞盖在烧瓶的瓶口,导管的另一投伸到皿盘的底部。

(4)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

第三组:
我们想用烧杯、皿盘、热水、冰水。

我们的方法是:(1)在烧杯中倒入热水,(2)在皿盘中加入冰水,将皿盘该在烧杯口上。

第四组:
我们想用量筒、开水、保鲜膜、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

我们的方法是(写或画出来):(1)向量筒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住筒口。

(2)将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放在量筒上方。

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操作开始之前,我们先阅读老师的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实验仪器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和烫伤。

(2)、点燃酒精灯后燃过得火柴梗请放入废物盘中。

(3)、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员记录好实验现象和结论。

(4)、实验结束后,必须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他仪器暂时不动。

学生齐读
3、试验操作
师:老师希望你们注意安全,认真试验,请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

师给每组发放冰块,倒热水。

(为避免意外烫伤)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都发生了哪些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填入实验记录单。

学生实验,老师随机指导
4、汇报总结
师:我们的试验到此为止,其他仪器不要动,请操作员盖灭酒精灯,谁来汇报你们组观察到得试验现象和得到得结论。

生交流汇报(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形成许多白气,然后凝结成小水滴,水滴越来越大,最后掉了下来。

我们的结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刚才我们成功地模拟了雨的形成,那现在请同学们推想一下,自然界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怎样来的?是酒精灯在给他们加热吗?在实
验室我们用冰块使水蒸气受冷,天上真有一个大冰块吗?那水蒸气是怎样受冷得呢?据老师了解每往空中升100米,气温就降低0.6摄氏度,那么几万米的高空气温怎样?
同学们得推想和科学家得无数次验证基本一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雨的形成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
播放雨的形成动画片
三、拓展延伸
师:雨是一种常见得自然现象,它可以造福人类,春雨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夏雨暴虐而豪爽;秋雨是那么缠绵;充满金色,冬雨是雪使者,雨夹着雪,雪带着雨,纷纷扬扬。

但是,雨也可以成为
自然灾害,洪水泛滥,危害人类,有时久旱不雨,使农民颗粒不收。

正如我国西南五省正遭受的严重旱情,我们了解了雨得形成过程,就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人工控制雨,把雨变成及时雨,我们先来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

播放《人工降雨》动画。

师:可是我们目前缺少的不是飞机和干冰等催化剂而是西南五省地面无水,空气中没有足够多的水蒸气和云,所以人工降雨只能在少数有厚云层的地方实施,灾区的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

所以我们能做得是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我们人类人为破坏而造成的气象灾害。

让我们共唱这节水环保歌:
课件出示:
人人护水,保护环境。

人人节水,共抗缺水。

生命之源,应须节约。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四、作业设计
师:最后,老师准备了一组连环画送给同学们,课件演示“小水滴的旅行记”。

师:欣赏了连环画《小水滴旅行记》,了解了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创设一些合理的情景和故事情节,编写一篇科学合理、生动形象的童话或短文,请你用上冷、热、凝结等一些科学术语。

比一比,谁的作品更吸引人。

六、板书设计
九雨的形成
遇冷增大
水蒸气———→小水珠———→大到一定程度时
热雨
地球表面的水
试验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我的假设: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和步骤(写或画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