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教案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雨的形成。
通过对雨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认识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对自然界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水循环的概念。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原因,知道雨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雨的形成科普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热风机、玻璃瓶、冰块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雨的形成科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视频和实验,详细讲解雨的形成过程。
(2)讲解水循环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2)教师提问:“雨水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水资源?”引导幼儿思考。
4. 创作环节(1)教师引导幼儿用水彩颜料在画纸上创作雨的景象。
(2)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
2. 水循环示意图。
3. 雨水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雨的景象,并写一段话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答案示例:今天我画了雨天的景象,天空乌云密布,雨点从云层里落下来。
雨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了水滴,从云层里落下来。
2.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雨水利用例子,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雨后的自然景象,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影响。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自然现象》章节中的“雨的形成”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雨的成因、雨水的作用、雨的分类、雨的预测以及与雨相关的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的作用,认识不同类型的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探究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雨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雨。
重点:雨的成因、雨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窗外或播放雨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雨的形态、声音和感觉。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雨中的经历,讨论雨的趣味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理解雨的成因。
(2)讲解雨水的作用,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3)介绍不同类型的雨,如: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雨的形成过程。
(2)让幼儿观察图片,辨别不同类型的雨。
4. 实验探究(10分钟)(1)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雨形成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雨的形成过程。
(2)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1)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幼儿对雨的认识。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
2. 雨水的作用列表。
3. 不同类型的雨图片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雨水的作用。
(3)画出你最喜欢的雨,并注明类型。
2. 答案:(1)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层。
当云层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云层中落下,形成雨。
(2)雨水的作用:提供水源、滋润植物、调节气温、清洗空气等。
雨的形成教案(最终版)
雨的形成教案(最终版)第一篇:雨的形成教案(最终版)小雨滴活动目标:1.2.3.4.通过实验帮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实验中学习,激发有而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活动重点:雨的形成过程的实验活动难点:由实验引导幼儿理解雨的形成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酒精灯、烧杯、水、夹子、镜子等2.准备相关教学影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雷声)小朋友们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听到打雷的声音啊?(下雨的时候)那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要下雨或者雨是从哪里来的吗?现在老师就要给大家讲解雨是从哪里来的,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听,认真观察哦。
二、实验连接好实验仪器,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给水加热,让小朋友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主要是观察谁在加热过程中有水蒸气产生。
(水加热到沸腾状太就会形成白色的气体,就叫做水蒸气)水蒸气由于自身的重量较轻会向上飞升。
小朋友们在观察镜子上面有什么啊?(小水滴)。
小水滴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幼儿慢慢观察。
告诉小朋友,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冷的镜子,就会停下来,慢慢的水蒸气越积越多就会变成小水滴。
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上面的现象。
过了一会儿,镜子上的小水滴会慢慢的落下来。
小水滴越积越多,就会变成大的水滴,镜子托不住水滴的时候就会慢慢落下来。
三、雨的形成刚才小朋友们都很仔细的观察了老师做的实验,老师现在就告诉小朋友们雨是怎么形的在大自然中,水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也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高空中的冷的空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很多的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变成了云,小水珠变成大水珠,当云托不住大的水珠的时候就会落到地面上,就是我们看到的下雨了。
指导幼儿在自然中太阳就相当于酒精灯,冷空气就相当于镜子。
四、结束小朋友们,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知道大自然的秘密就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啊成为一名科学家。
帮助我们解决不知道的秘密。
第二篇:《雨的形成》教案雨的形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2.能够说出三种形成雨的方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雨是什么,雨是怎样形成的;
2.三种形成雨的方式;
3.看动画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4.小组讨论雨的形成过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游戏活动:和幼儿一起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说出下雨的感觉和声音。
•引入问题: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雨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幼儿思考。
2. 学习(20分钟)
•雨是什么,雨是怎样形成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三种形成雨的方式:学习自然课程、看图片、听老师讲解。
3. 观看动画片(15分钟)
•观看专门制作的动画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4. 分组讨论(20分钟)
•分组小讨论,一起探讨雨的形成过程,并发表个人观点。
老师可以给予引导,引导幼儿思考。
5.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强调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
本次课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老师实时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如言语表达、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极限、中间和基础水平的分布来给予评估。
五、教学延伸
在本课程的基础上,幼儿可以通过小实验、制作画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雨的形成,同时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天气变化,养成天气意识,提高他们的天气预报技能。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雨的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雨的成因,认识不同类型的降水,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不同类型的降水。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雨的形成动画课件、图片、实验器材。
幼儿准备:画纸、彩笔、水杯、冰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 新课导入:通过动画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降水,如毛毛雨、雷阵雨、暴雨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
5.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雨天场景。
7. 情感教育: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
2. 不同类型的降水。
3. 幼儿雨天场景画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雨天场景。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
2.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雨的形成过程。
答案: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向家长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雨的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气象局,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环节中,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 作业设计中,幼儿向家长讲述雨的形成过程。
3. 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中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中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一、起始活动:1. 激发兴趣:老师带来一个水蒸汽的模型,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们知道水蒸汽是什么吗?2. 集中学生注意力:打开窗户,让学生们听一下外面是否下雨。
然后问学生们知道雨从哪里来吗?3. 引入主题:告诉学生们今天的主题是“雨的形成”,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探索雨是怎样形成的。
二、核心知识讲授:1. 云的形成:向学生们展示云的图片,解释云是由水蒸汽和微小的水滴组成的,并且云是在大气层中形成的。
通过蒸发,水会变成水蒸汽,然后上升到大气层中,当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时,它会变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云。
2. 雨的形成:解释当水蒸汽在云中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云中的水滴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越来越大的水滴。
当这些水滴变得足够重时,它们会从云中下落,形成雨滴。
这些雨滴会下到地面上,让大地变得湿润。
3. 降雨的过程:解释当大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时,水蒸汽会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云。
随着云中的水滴逐渐增多,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雨滴。
当这些雨滴足够大和重时,它们会从云中掉落,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水。
三、实践环节:1. 观察云的形态:带领学生们望着天空,观察不同形态的云朵是什么样子的,并给予简单的命名,例如“卷云”、“洋葱云”等。
向学生们解释不同形态的云朵对应着不同的天气状况。
2. 实验模拟降雨:准备一个透明容器,装满温水(不烫手),然后用一个玻璃板将容器封住。
让学生们观察一会儿,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板上会出现水滴。
解释这是因为容器里温水的水蒸汽遇冷后凝结成水滴的过程,就像云中水滴凝结形成雨滴一样。
3. 制作云瓶:让学生们动手制作云瓶。
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倒入热水,然后盖上盖子。
让学生们摇晃瓶子几次,然后突然放开盖子。
学生们会看到瓶内产生了白色的云状物。
解释这是因为摇晃瓶子时,瓶内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了云。
四、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们完成相关练习,巩固知识内容。
2. 设计绘画活动:要求学生们用画笔和颜色,绘制下雨的场景,包括云朵、雨滴和地面。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教案《雨的形成》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雨的形成过程简介。
导入活动:观察天空和天气预报。
1.3 教学方法: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预报,思考雨的形成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雨的形成过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1.4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天空和天气预报的图片或视频。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画。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预报,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雨的前兆是什么?”2. 让学生思考雨的形成过程,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
3. 展示天空和天气预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雨的形成过程。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学生的观点,解释雨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云的形成2.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2 教学内容:云的形成过程简介。
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
2.3 教学方法: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并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云的形成过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2.4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的图片或视频。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温度计等。
2.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蒸发过程,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水的蒸发会产生什么?”2.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过程。
3. 展示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云的形成过程。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学生的观点,解释云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水汽凝结3.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汽凝结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2 教学内容:水汽凝结的过程简介。
实验:观察水的凝结过程。
3.3 教学方法: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凝结过程,并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汽凝结的过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科学四年级《雨的形成》教案
《雨的形成》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帮助学生再次感知物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水三态之间循环往复的变化,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过程。
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影响雨的形成,改善干燥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现象,提出现象成因的假设;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并利用这个概念来解释雨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创造条件,理解凝结的概念,使学生尽可能独立的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热水、冷水、铁丝网、三角架、烧瓶、橡胶塞、玻璃管、铁架台、铝盘、冰块、塑料膜、量杯。
(五)教学手段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体验实践出真知的快乐!二、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教师请学生观看视频晶莹的水滴,使学生对荷叶上滚动水滴产生兴趣,从而很快的融入课堂。
(二)、走进生活,感知新知。
提出假设,解释现象。
教师请学生说说与视频相似的生活中的水滴现象。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例子,(出示幻灯片,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水滴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现象,你知道这些神奇的小水滴是怎么来的吗?先让学生猜测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再猜测小水珠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的猜测由随意性趋向科学性。
中班教案雨的形成
中班教案雨的形成标题:中班教案-雨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雨的形成过程。
2. 水循环的简单图示。
3. 适合中班学生的互动教具,如模型或实验装置。
4. 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在雨天时的观察和经验。
- 提问:你们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会下雨?2. 探究雨的形成(15分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简单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
- 通过互动教具或实验装置,模拟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索。
-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水是如何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的?为什么水蒸气会凝结成云?云是如何变成雨的?3. 分组合作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纸、颜料和画笔。
- 每个小组负责绘制一个简单的水循环图示,包括蒸发、凝结、云和降水。
- 鼓励学生在绘制图示的同时,互相讨论和交流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和理解。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图示,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绘画内容。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回顾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总结和表达他们的学习收获。
-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有趣或有用的地方?-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赞扬其他小组的工作。
拓展活动:1. 观察雨滴:带领学生在雨天外出,观察和收集雨滴,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雨滴的形状和特征。
2. 制作云模型:使用棉花球、水蒸气和喷雾器,让学生亲身体验云的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雨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并通过观察、探索和绘画等方式,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同时,分组合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观察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雨的形成和水循环的理解。
中班《雨的形成》教学教案
中班《雨的形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2.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孩子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PPT、云模型实验装置、海绵、玻璃杯、水。
2.材料:黑板、彩色白板笔、绘本《小云要下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创设情境:向孩子们展示一张描绘下雨场景的图片,引发孩子们对雨水形成的好奇。
2.提问引导:教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第二步:观察实验1.展示云模型实验装置,简单介绍云和雨水的关系。
2.通过实验演示云如何形成和产生雨水。
教师用水注入云模型中并让孩子们观察云如何变成雨水的样子。
第三步:讲解知识1.教师简单介绍雨水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从地面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足够大时就会落下成为雨水。
2.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帮助孩子们理解。
第四步:绘本阅读1.教师出示绘本《小云要下雨》,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故事阅读。
2.通过阅读绘本,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
第五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孩子们自由讨论雨水的形成过程,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六步:课堂练习1.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孩子们进行练习。
2.纸上题目:请你描述一下雨水的形成过程。
第七步:课堂总结1.教师组织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雨水形成的关键点。
2.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下雨天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自主学习:提供有关雨水形成过程的绘本和学习卡片,供孩子们自主学习探索。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实验观察和绘本阅读等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对雨水形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知识时,教师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雨水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加深对雨水形成过程的理解。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关于雨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二、教学重点:1. 雨的形成过程。
2. 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雨的形成过程中水蒸气的凝结。
2. 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现象之间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图片。
2. 教学视频:雨的形成过程的视频。
3. 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等。
4. 写作材料:作文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出示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吗?1.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部分。
2. 新课导入:2.1 出示雨的形成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2 播放雨的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雨的形成。
2.3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滴足够多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3. 课堂互动:3.1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雨的形成过程吗?3.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4.1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雨的形成过程。
4.2 写作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描述雨的形成过程和对大自然的感受。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5.2 强调观察大自然、了解天气现象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6.1 观察天气现象,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
6.2 思考: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作用?6.3 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拓展:6.1 出示其他天气现象的图片,如风、雾、霾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与雨的关系。
6.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 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19、《雨的形成》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明白“雨是怎样形成的”。
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并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并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
2、能与其他同学愉快地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
教学准备: 热水、冰块、酒精灯、烧杯、烧瓶、蒸发皿、保鲜膜、塑料袋、火柴、石棉网、三角铁架、铁架台、导管、软木塞、水槽、试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一块儿研究探讨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小水珠,谁还记得我们都讨论了哪里出现的小水珠?学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等。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物体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共同探究一种特殊的小水珠,它们从天而降,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雨。
教师:好,大家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出示下雨的幻灯片)。
看到雨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师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1、猜想教师:那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一猜吧!学生思考、交流、汇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师相机板书。
2、设计实验教师:我们不能像孙悟空那样飞到天上去观看,那我们在实验室设计一个实验模拟一场小雨,怎么样?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024年7月2024年7月《雨的形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模板范文示例模板范文示例
《雨的形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引言1.1 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激发幼儿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1.2 雨与生活:讨论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雨具的使用、雨天活动的变化等,使幼儿对雨有初步的认识。
1.3 引入主题:通过观察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思考雨是从哪里来的,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雨的形成》。
二、教学目的2.1 知识与理解: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是由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然后落到地面的。
2.2 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能够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雨的形成过程,包括水蒸气的凝结、水滴的形成和雨的降落。
3.2 教学难点: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以及雨的降落过程。
四、教学设想4.1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2 教学步骤:1)观察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思考雨是从哪里来的。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3)讨论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3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描述能力,评价幼儿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1 观察与讨论1.1.1 观察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注意雨的形态和下落方式。
1.1.2 讨论幼儿对雨的观察结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2 实验探究1.2.1 准备实验材料,如热水、冷盘、玻璃杯等。
1.2.2 演示实验步骤,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将冷盘放在杯口上方。
1.2.3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水蒸气在冷盘上凝结成水滴的现象。
1.3.2 引导幼儿反思实验过程,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1.3.3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2.1 回顾与引入2.1.1 回顾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巩固对雨的形成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内容聚焦于第二章第三节“雨的形成”。
通过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孩子们将了解雨是如何从水蒸气到云,再从云到水滴凝结,降临人间的过程。
教学目标1. 孩子们将学习雨的形成过程,增长知识。
2.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的形成步骤。
难点:水蒸气转化为云的过程,以及水滴如何凝结。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雨滴装饰、云朵贴纸。
学具:每位孩子准备一张白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雨天场景,让孩子们回忆雨天经历,引出主题。
2. 知识讲解:使用简单语言介绍雨的形成,配合装饰和贴纸,直观展示过程。
3. 实践活动:孩子们动手制作雨的形成过程,画云朵、剪贴、绘画雨滴。
4.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描述雨的形成,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分为雨的形成步骤和简图两部分,步骤简洁,图示直观。
作业设计1. 画一幅雨的形成过程画,可以是自己的制作或临摹教材图片。
2. 写一篇关于雨的形成过程小作文,用文字描述或讲述。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了解了雨的形成,实践活动提升了动手能力。
但需加强讲解水蒸气到云的转化和水滴凝结过程。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雨的形成。
通过阅读科学故事书,全面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 语境融合:文本逻辑更加顺畅,过渡自然,避免了生硬的机器语言。
3. 情感着色:根据情境加入了主观情感,如赞赏、疑惑等,使得文本更具情感色彩。
4. 非规则化调整:调整了过于规整的句子和段落,增加了非正式语体和口语表达,符合日常交流习惯。
5. 个性化细节:融入了作者见解、生活经验或特定背景知识,使得内容更贴近真实人物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
6. 段落重构与逻辑梳理:对原文本段落布局进行了灵活调整,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合理,强化了叙事连贯性和观点的层次递进。
雨的形成中班科学教案
雨的形成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雨的形成是由蒸发、凝华和降水三个过程组成的。
2. 能够解释雨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简单说明其中的科学原理。
3.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笔、纸、透明杯、热水、冷水、塑料薄膜。
2. 环境:幼儿园室内或室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图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雨”是什么,以及它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幼儿思考,有没有亲眼见过雨,雨是从哪儿来的等问题。
2. 教学展示a. 阐述雨的形成过程并进行示范。
教师向幼儿讲解蒸发、凝华和降水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这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
b. 展示蒸发过程:i.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杯热水。
ii. 老师提问:你们觉得热水里面的水分会发生什么变化?iii. 引导幼儿观察热水表面的现象,解释热水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
iv. 老师将杯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然后将杯子倒扣在冷水上。
c. 展示凝华过程:i. 老师提问:你们觉得倒扣的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ii.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杯子上的现象,解释水蒸气冷却后会凝华成小水滴,因而出现了水滴在杯壁上。
d. 展示降水过程:i. 老师问:你们觉得水滴从哪里来?ii. 引导幼儿思考,解释水滴从云中形成,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雨水。
iii. 提问:为什么水滴从云会变得越来越大?iv. 引导幼儿思考,解释水滴会因为气温的变化而融合为大雨滴。
3. 小组活动a.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5人。
b. 每组给一杯装满温水的透明杯,并让他们在杯口覆盖塑料薄膜。
c. 寻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放置杯子。
d. 观察一段时间后,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杯子和塑料薄膜上的变化。
e. 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并与之前的展示内容进行联系。
4. 游戏活动a. 接龙游戏:教师依次说出“蒸发”、“凝华”、“降水”,幼儿反复重复。
b. 模仿游戏:老师示范,用身体动作模仿蒸发、凝华和降水的过程,让幼儿模仿跟随。
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教案标题: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是水蒸气凝结和形成云后降落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水循环。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欲望,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探索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 展示材料:云朵、太阳、山峰、河流、湖泊、大海、树木、雨滴等模型或图片。
2. 教具/实验用具:透明玻璃杯、吹风机、冷水、盐、蓝色颜料、粘土、透明塑料袋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引起兴趣):- 利用展示材料引起幼儿对雨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雨是如何形成的吗?”2. 探究雨的形成过程:a. 云朵的形成:- 展示云朵模型或图片,解释云朵是由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可以通过吹风机吹在冷水杯上展示水蒸气凝结成云朵的过程。
b. 雨滴的形成:- 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解释雨滴是云朵中的水蒸气凝结后形成的小水滴。
可借助粘土制作雨滴,并让幼儿用手指将粘土滴入透明塑料袋中来模拟雨滴形成的过程。
c. 雨的下落:- 引导幼儿思考雨是怎样从云朵掉落下来的,解释雨滴掉落是因为重力作用将雨滴从云朵上凝聚的过程。
可进行但幅简单的实验,如将蓝色颜料滴在透明玻璃杯底部,让孩子观察颜料如何下落。
3. 操作实践:- 分发实验用具和材料,并引导幼儿模仿上述实验,亲自参与雨滴的形成过程。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并进行交流。
4. 总结:- 对于幼儿的观察和实践结果进行总结解释,并重申雨的形成过程,强调水蒸气、云朵、雨滴和雨的重要性。
5. 温故知新:- 利用图片或模型复习所学的内容,问答复习雨的形成过程。
6. 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分享课堂经验和体会,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参与。
教学延伸:- 让幼儿观察各种天气现象,如阴天、晴天、多云天气,并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探索不同天气的形成原因。
可以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式进行延伸活动。
大班《雨的形成》教案
大班《雨的形成》教案大班《雨的形成》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
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3、原来会变。
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
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
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
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
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雨的形成》教案2活动目标: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雨的形成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
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幼儿园教案 雨的形成
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教案标题:幼儿园教案-雨的形成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1. 雨的形成过程。
2. 雨水的来源。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雨的形成过程。
2. 模拟实验所需材料:水、锅、玻璃碗、冰块。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是否见过雨,并询问他们对雨的了解。
2. 准备一张描绘雨的图片或图片卡片,并向幼儿展示,引发他们的兴趣。
探究:1. 让幼儿观察图片或图片卡片,引导他们描述雨的形状和特点。
2. 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3. 通过展示图片或图片卡片,向幼儿介绍雨的形成过程,包括水蒸气上升、冷却凝结、云和雨的形成。
4. 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将水倒入锅中加热,然后将玻璃碗倒置在锅上方,再加入冰块。
观察幼儿对实验的反应,并引导他们发现锅上方的玻璃碗上会出现水滴,类比雨的形成过程。
总结:1. 回顾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2. 引导幼儿思考雨水的来源,如海洋、湖泊、河流等。
拓展活动:1. 观察天气预报,带幼儿了解不同天气状况下是否会有雨。
2. 与幼儿一起制作云和雨的手工制品,加深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问答、绘画或练习等形式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带幼儿观察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并与他们讨论不同季节的降雨原因。
2. 通过实地参观或观察视频,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培养他们的地理常识。
教案撰写时要注意:1. 教案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幼儿理解。
2. 教案中的活动和教学资源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匹配,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理解。
3. 教案中的活动要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
科学作业教案《雨的形成》
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雨的形成原因。
云和雨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了解雨的形成。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形成过程。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形成。
1.4.2 讲解:讲解雨的形成原因和云与雨的关系。
1.4.3 观察: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形成过程。
1.4.5 总结:总结雨的形成过程和云与雨的关系。
第二章:云的形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云。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了解云的形成。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云的形成。
2.4.2 讲解:讲解云的形成原因和不同类型的云。
2.4.3 观察: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了解云的形成过程。
2.4.4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
2.4.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云的形成过程。
2.4.6 总结:总结云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的云。
第三章:水蒸气的凝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凝结过程的描述。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图解法:通过图解展示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3.4.2 讲解:讲解水蒸气凝结的原因和凝结过程的描述。
3.4.3 观察:让学生观察天空和天气变化,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3.4.4 图解展示:通过图解展示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3.4.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形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雨的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雨的成因、种类及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雨的种类及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雨的形成过程、雨的种类及作用。
难点:雨的形成原理、不同类型雨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热水、冰块、玻璃瓶、透明塑料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雨的形态,讨论雨的成因。
2.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利用图片、实验演示,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理。
3. 例题讲解:介绍不同类型的雨(如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雨的类型。
六、板书设计1. 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层云层增厚降水形成2. 雨的种类及作用锋面雨:冷暖空气交汇,带来大量降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形雨:空气上升遇到山脉,降水明显,形成地形雨。
对流雨:热空气上升,遇冷凝结,形成对流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画出一滴雨滴,描述其形状、颜色。
画出雨后的景象,如地面湿润、花草树木更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雨的形成、种类及作用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后的自然景象,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关于雨的实验,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验记录表、开水、冰块、塑料袋、火柴、保鲜膜;量筒;烧杯、三角铁架、石棉网、酒精灯;皿盘、烧杯、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今天来跟老师合作上这堂课的同学们都是我的新朋友,我请大家喝饮料好吗?出示两瓶饮料(惊讶的:啊,怎么漏出来了?是哪里裂开了?好像没有啊)反复寻找,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
漏了吗?瓶子外面布满了什么?手摸瓶子感觉怎样?
师:原来这个瓶子没有裂呀,那我就放心了。
那么,为什么冰过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呢?
生交流: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饮料瓶子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师:在平时你看见过这样相类似的现象吗,谁与大家说说?
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冬天刚进暖屋子,我的眼镜片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小水珠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出示课件)P31页的四幅图。
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从天而降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生交流:滴滴嗒嗒下雨的景象;沙沙沙下雨的景象;……
师:课件展示下雨的画面,同学们想象得真好。
看到下雨,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天空为什么有时晴朗有时下雨呢?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雨的形成》。
(板书课题:雨的形成)
二、引导探究:
1、猜想
师:这些从天而降的水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猜看吧!
生思考交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设计实验
师:这位小科学家得猜想既有根据又合理,我们不能像孙悟空一样飞到天上去看究竟,我们就在实验室模拟一场雨怎么样?
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那要得到水珠先得有什么呢?(水蒸气)水蒸气要怎样才能凝结成水珠?(遇冷)那好,我们要制造降雨的模拟试验,重点得考虑两个问题:(1)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水蒸气?(2)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
生思考交流:(1)把水装在烧杯或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或直接在烧杯或量筒里加开水,以缩短试验时间;(2)在水蒸气上方放置冰块。
太聪明了,你们的智慧真让我自愧不如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这个制造降雨的模拟试验。
请记录员从试验桌里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实验研究计划》简要地记录你们所需要的试验材料和商量出来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有困难大屏幕会帮助你们(大屏幕展示器材及装置图)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生交流填写
师:那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实验设计告诉大家?(提醒同学们,当同学汇报时,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想一想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可行)
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
我们想用酒精灯、烧杯、火柴、热水、三角铁架、石棉网、皿盘等仪器。
我们的方法是(写或画出来):(1)把杯子里倒上热水,放在三角铁架上。
(2)在皿盘里加入冰水,放在烧杯口的上方。
(3)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第二组:
我们想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橡皮塞、导管、皿
盘、水槽。
我们的方法是(写或画出来):(1)向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热水。
(2)在皿盘中加入冰水。
(3)用带导管的橡皮塞盖在烧瓶的瓶口,导管的另一投伸到皿盘的底部。
(4)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
第三组:
我们想用烧杯、皿盘、热水、冰水。
我们的方法是:(1)在烧杯中倒入热水,(2)在皿盘中加入冰水,将皿盘该在烧杯口上。
第四组:
我们想用量筒、开水、保鲜膜、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
我们的方法是(写或画出来):(1)向量筒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住筒口。
(2)将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放在量筒上方。
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操作开始之前,我们先阅读老师的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实验仪器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和烫伤。
(2)、点燃酒精灯后燃过的火柴梗请放入废物盘中。
(3)、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员记录好实验现象和结论。
(4)、实验结束后,必须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他仪器暂时不动。
学生齐读
3、试验操作
师:老师希望你们注意安全,认真试验,请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
师给每组发放冰块,倒热水。
(为避免意外烫伤)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都发生了哪些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填入实验记录单。
学生实验,老师随机指导
4、汇报总结
师:我们的试验到此为止,其他仪器不要动,请操作员轻轻移出酒精灯并盖灭,谁来汇报你们组观察到的试验现象和得到的结论。
生交流汇报(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形成许多白气,然后凝结成小水滴,水滴越来越大,最后掉了下来。
我们的结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刚才我们成功地模拟了雨的形成,那现在请同学们推想一下,自然界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怎样来的?(地球表面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酒精灯在给他们加热吗?不是,是太阳)在实验室我们用冰块使水蒸气受冷,天上真有一个大冰块吗?那水蒸气是怎样受冷的呢?据老师了解每往空中升100米,气温就降低0.6摄氏度,那么几万米的高空气温怎样?(非常低)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增大到一定程度,当上升气流在也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同学们的推想和科学家的无数次验证基本一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雨的形成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
播放雨的形成动画片
三、拓展延伸
师:雨是一种常见得自然现象,它可以造福人类,春雨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夏雨暴虐而豪爽;秋雨是那么缠绵;充满金色,冬雨是雪使者,雨夹着雪,雪带着雨,纷纷扬扬。
但是,雨也可以成为自然灾害,洪水泛滥,危害人类,有时久旱不雨,使农民颗粒不收。
正如我国西南五省正遭受的严重旱情,我们了解了雨得形成过程,就可以运用科学知识,人工控制雨,把雨变成及时雨,我们先来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
播放《人工降雨》动画。
师:可是我们目前缺少的不是飞机和干冰等催化剂而是西南五省地面无水,空气中没有足够多的水蒸气和云,人工降雨只能在少数有厚云层的地方实施,灾区的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
所以我们能做得是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我们人类人为破坏而造成的气象灾害。
让我们共唱这节水环保歌:
课件出示:
人人护水,保护环境。
人人节水,共抗缺水。
生命之源,应须节约。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四、作业设计
师:最后,老师准备了一组连环画送给同学们,课件展示“小水滴的旅行记”。
师:欣赏了连环画《小水滴旅行记》,了解了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创设一些合理的情景和故事情节,编写一篇科学合理、生动形象的童话或短文,请你用上冷、热、凝结等一些科学术语。
比一比,谁的作品更吸引人。
六、板书设计
九雨的形成
遇冷增大
水蒸气———→小水珠———→大到一定程度时
热雨
地球表面的水
试验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增大到一定程度落下来就行成雨。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和步骤(写或画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