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作物灌溉制度的建立与运用

合集下载

灌溉管理制度建设

灌溉管理制度建设

灌溉管理制度建设一、灌溉管理制度概述灌溉管理制度是指对农田灌溉进行规范、科学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灌溉管理多为基于经验、随意性较大,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的疏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灌溉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水量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科学确定灌溉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频率,确保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 灌溉水质管理:对灌溉用水进行处理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减少农田土壤和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灌溉设施管理: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减少因设施故障导致的灌溉事故。

4. 灌溉制度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责任和管理流程,加强对灌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农田灌溉的正常、高效进行。

二、灌溉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建设灌溉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田水利用效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灌溉水量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

2. 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建设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农田在干旱、旱涝等灾害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降低农田土壤和作物对化学物质的吸收,减少农田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 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灌溉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少农田用水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灌溉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多为单一、僵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对于应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实际需求存在不足。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灌区灌溉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灌区灌溉管理也在不断创新与应用,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1. 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实现对灌区灌溉的精确控制。

通过监测土壤含水量、气象条件等参数,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农作物需水量,并进行定量供水。

智能灌溉系统还可以根据灌溉水质和灌水规模调整水肥配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水源污染。

2. 新型灌溉设备新型灌溉设备的出现为灌区灌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效益。

例如,滴灌技术通过直接将水滴洒在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蒸发和表面径流损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而喷灌技术则通过喷雾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达到灌溉与降温的效果。

这些新型灌溉设备不仅能够减少水的浪费,还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灌区灌溉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采用传感器网络对土壤含水量、作物生长状态、气候变量等参数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灌溉情况,根据需要调整灌溉方案,实现远程自动化灌溉管理。

这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灌溉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二、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应用1. 精准施肥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应用之一是精准施肥。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监测土壤养分含量,精确计算施肥量,并根据作物需求进行施肥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肥料和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

2. 灌溉水质管理灌溉水质管理在灌区灌溉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和评估灌溉水源的水质指标,可以及时调整水的净化处理方式,避免灌溉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水 浇 地 作 物 栽 培

水 浇 地 作 物 栽 培

水浇地作物栽培一、耕作制度我场的水浇地面积少,主要是用来种植马铃薯、油菜和青贮玉米这些灌溉效益高的作物,为了能合理倒茬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立水浇地耕作制度。

1、轮作制度:轮作类型可以有这么几种:主要类型:马铃薯—油菜—小麦或马铃薯—小麦—油菜(三年三熟),这两个类型的确定是要依麦、油田间管理使用的药剂种类变化而确定。

马铃薯是麦、油的优质前茬,小麦油菜茬也很适合种马铃薯,但是小麦、油菜灭草使用的隆类药剂残留对后茬马铃薯有害,所以在选择茬口或确定轮作作物时应注意规避或有选择的使用灭草剂。

其它类型:马铃薯—油菜—青贮玉米或马铃薯—青贮玉米—油菜(三年三熟),因为玉米在我地区产量低,以青贮形式为主所以种植面积不大。

2、耕作方法:(1)传统的翻、耙、耢、压的耕地方法有很大弊端,会造成水土流失,尤其严重的是夏休闲地,所以今后必须取消夏休闲地,提高复种指数,建立起新型的耕作制度。

(2)根据马铃薯、油菜、小麦的轮作规律和生长特点,针对计划种植的作物确定深松、耙茬、免耕播种,即:马铃薯——耙茬种小麦或油菜——免耕种油菜或小麦——深松种马铃薯,使土壤在三年内深松一次、耙茬一次、免耕播种一次。

这样既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又能保护表土避免水土流失。

(3)收获后立即进行土壤耕作,深松浅翻,深松深度40cm浅翻深度20cm。

耙茬用重耙深度15cm,再用轻耙耙平耙碎待来年直接播种不用再耢地。

二、水浇地油菜的栽培技术1、播种方法(1)现在种油菜不论什么类型的地(翻耙过的还是茬子地)都用免耕机播种,行距30cm,播种机带镇压轮复式作业一次完成,形成垄沟状。

(2)播深:根据土壤墒情和地面土质的疏松程度调整,以播下的种子距垄沟底地面3cm左右为准。

(3)播种质量要求:播种量误差不超过2%、行距误差不超过1%、往复行距误差不超过5%、行直百米曲度不超过10cm。

(4)播种期:大油菜和杂交品种可在5月5日—15日期间播种,蒙4油菜或早熟品种可在5月10日—20日期间播种。

精准灌溉在精准智能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精准灌溉在精准智能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精准灌溉在精准智能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精准灌溉精准灌溉(Precision Irrigation PI)是精准农业的重要支持系统。

从广义上说,精准灌溉技术指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水投入量,以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高科技灌溉技术。

按照作物生长过程的要求,通过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作物的每一个生长发育状态过程以及环境要素的现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控,采用最精确的灌溉设施对作物进行严格有效地施肥灌水,以确保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需要,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节水的农业灌溉设施。

国外精准灌溉的发展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声誉。

其滴灌技术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以色列,从20世纪60年代他们就开始采用和推广滴灌技术,在70年代发展迅速,其国家早在1999年时就已经80%的农田应用了滴灌技术。

根据作物各类和土壤类型设置的滴灌控制系统,使田间用水效率显著提高,达到每立方米增产2.32 公斤。

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农业产出却翻5番。

由于管道和滴灌技术的成功,全国灌溉面积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22亿〜25亿平方米,耕地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44亿平方米。

据称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六代。

我国精准灌溉的发展我国目前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急需大力推广此项研究。

精准灌溉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达80%〜90%)(目前我国平均为40%),提高水对农业的增产率20%〜40%,而且可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因此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中鼓励应用精准灌溉技术,“提倡适时适量灌溉,加强农作物水分生理特性和需水规律研究;积极研究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空气湿度、大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以色列灌溉技术对我国的借鉴以色列之所以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创建起世界上一流的灌溉农业体系,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因为其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更主要的是以色列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灌区灌溉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灌区灌溉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灌区灌溉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灌区灌溉管理是指对灌区内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以实现高效的灌溉供水,并保护和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

在中国,灌区灌溉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农业生产能够持续发展。

一、政策法规1. 水资源管理法水资源管理法是中国政府制定的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最高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灌溉管理的相关内容。

根据这个法律法规,灌区灌溉管理需要遵循合理节约用水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并鼓励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2. 农田水利条例农田水利条例是对农田水利管理的具体规范,其中包括了对灌区灌溉管理的要求。

根据这个条例,灌区灌溉管理需要根据农田的需水量和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水量,同时加强对灌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3. 农田排水条例农田排水条例是对农田排水工作进行管理的法规,其中也包括了对灌区灌溉管理的相关规定。

根据这个条例,灌区灌溉管理需要确保农田排水畅通,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水浸、涝灾情况的发生,保证农田的正常生产。

二、制度建设1. 灌区管理机构建设为了有效管理灌区的灌溉工作,可以建立专门的灌区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可以负责灌区的日常管理、控制和监测工作,制定灌区的灌溉计划和管理规定,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 灌区水量监测与调度制度为了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可以建立水量监测与调度制度。

这个制度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卫星监测等,对灌区内的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实际降雨情况进行合理调度,确保灌溉水量的科学分配。

3. 灌区灌溉设施维护和管理制度灌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是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设施巡查和维护计划,及时修复设施故障,确保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

4. 农民参与与培训制度为了提高农民的灌溉管理水平,可以建立农民参与与培训制度。

通过培训农民掌握灌溉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民对灌溉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灌区灌溉管理的良性发展。

农田灌溉管理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

农田灌溉管理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

农田灌溉管理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农田灌溉管理技术创新成为了农业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

有效的灌溉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农田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高产高效的农田生产。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灌溉设施的改进上。

传统的农田灌溉主要依靠人工开沟灌溉或者简易地下管道灌溉,这种方式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灌溉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通过水泵、管道、喷灌头等设备的组合,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在内蒙古一家大型农场,引进了先进的滴灌设备,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的创新还包括了灌溉调度和决策的优化。

传统的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农民的经验和感觉,往往存在浪费和不足。

而现代化的农田灌溉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因素,预测农田需水量,进行智能化的灌溉调度。

比如,在江苏省某农业示范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不同作物的智能灌溉管理,有效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的创新还包括了水肥一体化的实践。

传统的灌溉管理往往只考虑了灌溉的问题,而忽视了肥料的施用。

然而,水肥一体化不仅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达到节约资源,增加产量的效果。

比如,在广西的一家种植基地,引进了滴灌设备并配合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压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积累,相信农田灌溉管理技术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生产农田灌溉管理制度范本

农业生产农田灌溉管理制度范本

农业生产农田灌溉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灌溉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田灌溉管理制度的范本进行详细论述。

二、农田灌溉管理制度的制定1. 目的农田灌溉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确保农田灌溉工作高效、科学、可持续。

2. 内容(1)灌溉计划制定: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特点,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灌溉计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确保灌溉用水的供应。

(3)灌溉设施管理:对灌溉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良好状态,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灌溉技术指导: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推广科学的灌溉方法。

三、农田灌溉管理制度的执行1. 组织机构(1)建立灌溉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做好农田灌溉管理工作。

(2)成立灌溉技术指导队伍:为农民提供灌溉技术指导和培训。

2. 灌溉工作流程(1)灌溉计划制定:根据灌溉计划,确定作物的灌溉时间和水量。

(2)水资源调度:根据实际水情,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资源。

(3)设施维护: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施故障。

(4)技术指导: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

四、农田灌溉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1)建立灌溉工作考核制度:对灌溉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激励和约束工作人员。

(2)建立投诉反馈渠道:对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

2. 评估标准(1)灌溉效率评估:评估灌溉工作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水资源利用评估:评估灌溉工作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农田灌溉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1. 不断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灌溉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2.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农田灌溉管理相关技术研究,为灌溉管理制度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概览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概览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概览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是为了保障灌区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而制定的,旨在提高灌溉效率、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概述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以便您对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灌区灌溉管理政策1. 农业水资源管理政策农业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用水资源,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对灌区的农业水资源利用、供需平衡和水资源优先配置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以确保农业灌溉的正常运行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 水资源配额制度灌区灌溉管理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行水资源配额制度。

该制度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情况和农作物的需水量,将水资源配给各个农户或农业生产单位,以确保每个农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水资源配额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灌区管理机构和责任灌区灌溉管理政策规定了灌区的管理机构和责任分工。

灌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灌区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监督和管理灌区的灌溉活动,并负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调查处理。

各个农户或农业生产单位也需遵守灌区管理机构的规定和指示,配合灌区的灌溉管理工作。

二、灌区灌溉管理法规1.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在灌区灌溉管理中,水土保持法对灌区农业用水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2. 农田水利管理条例农田水利管理条例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和水利管理需求制定的法规。

该条例对灌区灌溉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做了明确规定,保障了灌区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是为了防治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而制定的。

灌区灌溉管理中,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对灌区农业的农药和肥料使用、农业废水的处理和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以保障农田的水环境质量。

总结: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及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灌溉制度

作物灌溉制度

作物灌溉制度作物灌溉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农田作物生长需要,合理安排和控制水资源的供应和利用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种管理制度。

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作物灌溉制度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典型的作物灌溉制度。

首先,该制度基于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通过调查和监测水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壤的水分含量、作物的需水量等多方面数据,建立了全面高效的作物灌溉计划。

根据不同的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周期和灌溉量,确保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能够获得适宜的水分供应。

其次,该制度采取了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例如,通过灌溉设施的改造和升级,采用滴灌、喷灌等精细化灌溉方式,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的利用率。

此外,利用无人机、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遥测遥控,实现精确调控,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灌溉效率。

再次,该制度注重循环利用水资源。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鼓励采用积极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废水、秸秆等资源利用起来,提高灌溉水的品质。

同时,建立相应的排水系统,将农田积水和雨水收集起来,用于下一次灌溉或农田的灌溉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该制度注重农民参与和教育。

通过开展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农民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同时,建立有奖惩机制,激励农民主动遵守作物灌溉制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这种作物灌溉制度的实施,既兼顾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它能够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

其次,它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降低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减轻了水资源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物灌溉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自然环境、作物的需水量、农民的水资源管理能力等因素,建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作物灌溉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发挥最大的效益。

灌区灌溉管理的现有政策与措施

灌区灌溉管理的现有政策与措施

灌区灌溉管理的现有政策与措施灌区灌溉管理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维护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管理和监测灌区灌溉工作,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一、完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灌区灌溉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许多国家建立了灌区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灌区的运营和管理。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灌区灌溉计划、管理灌区灌溉设施、监测水量和水质、协调灌区内农民的用水需求等。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灌区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其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二、优化灌溉技术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用水量和浪费,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其中包括推广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如滴灌、喷灌、微灌等。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在精确的位置提供适量的水量,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合理排水和蓄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制定灌区灌溉管理政策为了保护水资源,并确保公平合理地分配灌溉用水,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灌溉管理政策。

其中,包括:1.灌区用水权的划分和分配:制定使用灌溉用水的许可制度,按照不同的农田用地面积、灌水计划等因素,合理划分和分配灌溉用水权。

2.灌溉费用的收取:针对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的机制,激励农民节约用水,并用收取的费用维护和改善灌区灌溉设施。

3.灌区水资源保护:加强对灌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限制非法开挖、占用灌区水源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4.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制定水资源调度机制,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农作物需求,合理安排和调度灌溉用水,确保农作物的需水量。

四、普及宣传与培训为了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灌区灌溉管理的政策和技术,各国加强了宣传与培训工作。

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向农民介绍灌溉技术和管理政策,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能力。

同时,政府也通过宣传手册、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普及灌溉管理的知识和信息。

五、监测和评估为了监测和评估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各国建立了灌溉管理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怎样实现水稻高产高效就
需要采用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第一步:优化田面(水)旱涝害修复。

应根据北方水稻生长期内的降雨量,及时抢灌、补灌,防止集中降雨造成的涝害。


田间平整整理上,采取合理的田间排水措施;在排除浅层地下水无法排出情况下,通过引
入短干灌排系统,通过塘桥、分区分块灌溉、南北平均灌溉、低水位引水、弃用池塘改建
水库等方式,改变北方水稻田的库容水位和水土保持性。

第二步:选用适当的节水施肥措施。

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利用绿色安全肥料,施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优质水稻、适应
性强的品种,控制农药施用量,提高水稻单产。

第三步:建立灌溉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水稻灌溉管理制度,对灌溉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部位实行多项划分,期望
可实现以下目标:合理调整灌水计量标准;灌溉频次电算化;协调运用蓄水池的梯级蓄水、集中配水、缓冲调度等方式,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灌水操作;定期检测水稻土壤含水率和
水分变化情况,把握灌溉要素变化,各阶段实现灌溉量和作物水分需要量匹配。

第四步:加强辅导服务,保障稻农收益。

为全面提高北方稻农节水灌溉水平,建立完善节水灌溉农技服务体系,培养一批专业
技术人才上门指导,采取轮训、夜间教育、有偿咨询等方式,发放水稻栽培技术资料,积
极开展水稻育种、机械化、节本工作推广等活动,为稻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同时,为实
现水稻节水灌溉的可持续性发展,对辅导服务考核工作加强,严格保障稻农收益。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通过喷洒水雾到作物上,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喷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是喷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面将从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灌的灌溉制度1. 灌溉制度的概念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间、次数、水量等安排。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灌溉制度的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2)考虑土壤特性。

不同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等特性不同,应根据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3)结合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灌溉影响较大,应根据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制定灌溉计划。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灌溉制度的制定(1)收集资料。

收集作物种类、生长周期、需水规律、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资料。

(2)计算灌溉需求。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计算农田的灌溉需求。

(3)确定灌溉时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生长周期,确定灌溉时间。

(4)计算灌溉水量。

根据农田面积、土壤类型、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计算灌溉水量。

(5)制定灌溉计划。

根据灌溉需求和灌溉水量,制定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次数、水量等。

二、喷灌的工作制度1. 工作制度的概念工作制度是指喷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

2. 工作制度的原则(1)操作简便。

喷灌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方便,便于农民掌握。

(2)安全可靠。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易于维护。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4)高效节能。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田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田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田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田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则是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田间灌溉方式主要是以喷洒、滴灌和微喷灌为主。

这些技术的缺点在于灌溉效率低、用水量大、易出现蒸发蒸散、淋溶透滤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近年来,一些新的灌溉技术如精密灌溉、地下滴灌和节水灌溉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其灌溉效率和节水效果都远胜于传统方式。

以下是对这些新技术的介绍和分析。

精密灌溉是一种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它基于土壤信息、气象资料和作物生长指标等多种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和控制系统调整实现精准的施水。

相比于传统灌溉方式,其节水效果可以达到50%以上。

精密灌溉具有精确控制、质量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而且,由于它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和植物需求实现施水量的小范围调整,还可以有效避免和缓解土壤盐渍化、碱化等问题。

地下滴灌是一种将输水管埋在地下,通过滴头向植物根部滴送水肥的灌溉方式。

由于滴头距离植株近,且滴水速度、滴水量都可控制,因此可以实现准确的水肥配比,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同时大幅降低水肥的蒸发损失和流失。

地下滴灌技术在荒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果树种植、蔬菜生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地下滴灌也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和农药化肥的污染程度。

节水灌溉是一种较全面、较系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渠道端灌溉、旱作滴灌、滴灌育苗等多种方式。

它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灌溉效率、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节水化、科技化的目标。

节水灌溉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四川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这种技术。

在相对缺水的地区,它也是稳定农业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田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缓解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当然,应用这些新技术需要根据不同地域、作物和土壤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效益。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我们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周期和自然环境,制度相应的灌溉制度,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一、作物需水量(一)植株蒸腾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

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

所以,作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二)棵间蒸发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

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

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

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

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

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及应用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及应用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及应用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保证作物生长、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灌区灌溉管理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实现高效灌溉的关键。

一、水文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灌区灌溉的关键是掌握土壤水分状况,以确保水分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水文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来有效管理灌溉。

例如,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遥感技术进行土壤水分、作物蒸腾、降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结合数据模型和算法对灌溉进行优化调控,实现精确计量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智能灌溉系统的创新与应用智能灌溉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灌溉管理方式。

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

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人工巡视和干预,提高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自动调控,调整灌溉量和频次,以适应作物需求,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三、滴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通过设置滴灌头,在根区域滴漏适量的水分,以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滴灌技术具有节水、保持土壤湿度均匀、减少水分蒸发和降低土壤侵蚀的优点。

近年来,滴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滴灌器设计、水肥一体化、滴灌对土壤环境的调控等方面。

例如,通过研发新型滴灌器,提高滴灌设备的滴漏均匀性和耐久性;将水肥一体化技术与滴灌相结合,实现肥水一体的灌溉管理;利用滴灌技术调控土壤盐碱化和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太阳能灌溉系统的创新与应用太阳能灌溉系统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驱动灌溉设备。

它具有环保、低成本和可持续的特点,对于无电网地区或电力不稳定地区的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在太阳能灌溉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能储存设备储存,并驱动水泵进行灌溉。

太阳能灌溉系统的创新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研发高效低功耗的水泵和储能设备等方面。

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的灌溉制度作物的灌溉制度是进行作物合理灌溉、计算灌溉用水量、编制和执行灌区甩水计划的基本依据,也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区域水利规划的基本资料。

合理的灌溉制度对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1.灌漑制度的内容灌概制度是指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髙产及节约用水面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是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时间是指各次灌水的具体日期;灌水次觳是指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灌水的总次数。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等作物因素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灌水技术、土地平整等人为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因此,必须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全面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灌溉制度,2.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生产实践中常用以下三种方法制定灌概制度:(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灌溉用水经验。

他们提出的“三看”(看天、看地、看庄稼)、“三情”(雨情、墒情、苗情)诊断法,把天气、土壤和作物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灌水,具有切合实际、直观可靠、简便易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总结这些经验,对制定灌溉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小型灌区也可直接拿来应用。

但是,群众经验是在小面积上、某一具体条件下得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定量不大准确,水文年份不够明确。

(2)运用灌溉试验资料我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许多灌溉试验站,积累了大量的灌溉制度试验资料,分析研究这些资料,从中找出些规律,获得一些数据,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但要注意试验条件,不能肓目搬用。

(3)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班分析计算这种方法是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需水要求,并参照群众丰产灌水经验和灌概试验资料,逐时段地进行农田水量平衡计算,拟定出作物灌溉制度。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农业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手段之一。

在我国农业灌溉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以保障农业灌溉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我国农业灌溉的现状,探讨农业灌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农业灌溉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 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机构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

各级政府、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灌溉社等都在管理农业灌溉,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机制,导致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

2. 资金管理不透明农业灌溉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农民自筹和水资源收费等多个渠道,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透明度,存在浪费、滥用等问题。

部分地区还存在农田水利建设费违规征收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农业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3.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由于灌溉水资源的供给方式单一、管理较为粗放,导致灌排效率低、水资源浪费较严重。

此外,由于灌溉机械设备陈旧、运行不畅,也导致了灌溉效率低,进一步浪费了水资源。

4. 灌溉制度不健全农业灌溉制度涉及农田水管理、灌溉用水权、水资源分配等方面。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制度存在不完善、不规范、不健全的情况,导致农业灌溉存在水权争夺、水资源浪费、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等问题。

三、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完善的路径1.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农业灌溉管理体制,建立灌溉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促进各方合作,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明确灌溉管理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灌溉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2.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农业灌溉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费征收和使用的监管,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

建立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3. 提高灌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灌溉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

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

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一、前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农田灌溉,确保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制定并执行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二、灌溉水资源管理1. 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1)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情况和农田灌溉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计划。

(2)确保灌溉用水量与农田实际需水量相匹配,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含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2. 灌溉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1)加强农田灌溉工程设施的建设,确保供水系统的完善。

(2)定期进行设施巡查与维护,确保农田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土壤水分管理1. 地表排水与土壤保墒(1)定期清理排水渠道,确保地表排水的畅通。

(2)采取覆盖物、耕整土壤等措施保持土壤墒情。

2. 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的合理安排(1)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确定合适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

(2)加强土壤水分监测,实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

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1. 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1)推广滴灌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2)提供滴灌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滴灌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2. 雨水收集与利用(1)开展雨水收集与利用工作,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

(2)推广使用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

五、农田灌溉管理与监测1. 农田灌溉监测(1)建立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对灌溉水资源进行监控。

(2)及时掌握农田灌溉的水量、水质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管理与评估(1)建立农田灌溉管理机构,负责灌溉工作的组织管理。

(2)定期进行农田灌溉管理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六、处罚与奖励1. 处罚制度(1)对于违反农田灌溉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2)依据违规情节的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 奖励制度(1)对在农田灌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或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

湖北油菜灌溉制度

湖北油菜灌溉制度

湖北油菜灌溉制度一、灌溉方式选择在湖北地区,油菜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灌溉方式的选择对于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油菜灌溉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喷灌:喷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灌溉方式,它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空气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油菜田上。

喷灌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均匀地灌溉整个田地,且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

2. 滴灌:滴灌是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它通过管道将水缓慢地输送到油菜根部,使得水分能够被充分吸收利用。

滴灌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减少浪费,但需要铺设大量的管道,成本较高。

3. 沟灌:沟灌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它通过在油菜田中开挖沟渠,将水引入其中,然后通过渗透和流淌的方式滋润油菜根部。

沟灌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土壤充分吸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但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投入。

根据湖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地形和成本的灌溉方式。

例如,在平原地区可以采用喷灌或滴灌,而在山区则更适合采用沟灌。

二、灌溉时间确定确定合适的灌溉时间是保证油菜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灌溉时间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1. 气候条件:湖北地区的气候属于湿润型气候,春季雨水较多,但是冬季往往比较干燥。

因此,在冬季和早春季节需要重点关注油菜田的湿度情况,适时进行灌溉。

2.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保水能力和透水性不同,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来确定灌溉时间。

例如,沙质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差,需要勤浇水,而粘质土壤则可以相对减少浇水次数。

3. 油菜生长阶段:油菜的生长阶段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在油菜的苗期和花期需要的水分相对较少,而在油菜的角果期则需要较多的水分。

因此,需要根据油菜的生长阶段来确定灌溉时间。

4. 病虫害发生情况: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与湿度有关,如霜霉病等。

因此,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来确定灌溉时间,控制湿度,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三、灌溉量控制控制灌溉量是保证油菜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灌区灌溉管理制度是针对农业灌溉领域的制度,旨在保障灌溉系统的合理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益,同时防止过度开采水资源、避免环境恶化等问题。

以下是对灌区灌溉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灌溉制度的重要性灌溉制度是农业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解决农民饮水、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水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在全球水资源供应持续紧张的形势下,建立一套合理的、可持续利用的灌溉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二、灌溉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灌溉制度管理机构:设立灌区灌溉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维护灌溉系统设施、安排灌溉用水计划等,在此基础上保证农民农作物灌溉需求,并查询、收集灌溉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数据。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本地水资源状况,建立合理的用水计划,逐步实现节水用水,保证灌溉用水不过度开采,使水资源得到尽可能的保护和维护。

3、设定价格政策:制定水价政策以确保灌溉系统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的维护,同时满足农民的需求,保证灌溉用水收益能大致平衡。

4、环境保护:在灌区内严禁乱倒废水、乱扔垃圾等行为,保证水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确保环境健康与生产安全。

5、科学技术的应用:研发新的灌溉技术与机械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同时用科技协助进行相关环境调控监测。

6、管理的公开性:定期公开灌区的灌溉计划、用水计划与相关数据,同时建立和完善灌溉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向农民开展信息服务,方便农民及时规避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以提高灌溉水平和作物生产效益。

三、总结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灌溉制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整的灌溉管理制度,能够可以保证生产效益的提升,水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卫生与优化,防止农业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因此,我们不能缺乏对农业灌溉制度的建议与改进,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作物灌溉制度的建立与运用
临床医学论文发表摘要: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自然气候和农业技术条件下,使农作物获取优质高产稳产的产量所需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全生育期所需的总灌水量,即灌溉定额。

灌溉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既可使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又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和灌区内大面积农业获取高产[1]。

灌溉制度。

的合理制定与正确执行,对于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作物;灌溉制度
1灌溉制度分类
传统灌溉理论认为,作物灌溉就是把作物和土壤“喝足吃饱”。

然而随着灌溉理论深入研究和灌溉实践,节水灌溉新理论认为灌溉是“适时适量灌”、“精细灌水”、“灌作物而不是灌地”[2]。

灌溉制度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充分(或称为充足)灌溉,其是以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节水灌溉3种制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

1.1充分灌溉制度
根据动态平衡原理可知,随作物某时段的蒸腾作用,必然使土壤、作物体失水(土壤水分蒸发,作物蒸腾);平衡失水,否则作物生长受影响;及时补充水量(灌水、降雨或地下水补给)以满足水分供给。

充分灌溉制度,是一种完全满足作物需用水的灌溉制度。

由于充分无节制的供水与田间灌溉,产生了田间水量深层渗漏,导致水量田间大量消耗和浪费,从灌溉原理上讲是正确的,但从灌溉实践看,却是不够合理地用水,是一种传统不够经济合理的灌溉制度。

1.2非充分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制度指在灌溉水资源不足或由于工程性缺水不能满足作物充足用水供应和及时调节水量的情况下,允许作物某一阶段或某一生育时期水分亏缺(或者说作物一定程度受旱)灌溉。

这是一种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灌溉用水的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是由于灌溉水供给相对紧缺使得土壤水分不足,因而不能完全充分地供给作物用水灌溉。

综合我国一些试验情况,在作物关键用水时期因灌水不充分,致使作物减产情况大致是:玉米减产10%~40%;苜蓿减产20%~30%;棉花减产15%~25%;谷物减产20%~25%。

因此,灌溉水资源缺水灌区,合理配置灌溉水量显得十分重要。

非充分灌溉制度实施的核心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和需求,把有限灌溉水量用到对作物产量贡献最大的阶段,从而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增加单方水产出量,使全灌区总体收益达到最大。

1.3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在满足作物需水量要求和适时适量灌溉前提下,实施的一种先进灌溉工程技术、农艺技术、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和用水管理制度,以实现灌溉农业的低耗高效目标。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发展,多种先进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实践和推广,如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滴灌等制度[3]。

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与节水灌溉方法和措施有关,节水灌溉措施有多种分类方法。

这里将其分为工程类和管理类措施两大类。

其中工程类措施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渠系输水节水、田间灌溉节水措施;管理类节水可划分为工程管理节水、用水管理节水、政策与法规节水、管理体制改革型节水[4]。

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需要有关部门单位、科技管理人员和受益区用水者的通力合作。

实践和经验表明,先进技术或管理措施能否有效应用和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领导是关键,部门协调是保障;示范推广应用是基础;灌区用水者认同是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应用的试金石。

2灌溉制度制定
灌溉制度是灌区用水管理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依据。

合理的灌溉制度还是指导农田灌溉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关系着灌区水土资源充分利用与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5]。

需要明确一个理念,这就是供水与用水之间是一个服务协作的双赢关系,服务质量好,双方的效益就会自然显现出来。

确定作物灌溉制度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一是总结当地群众灌溉经验。

群众积累了当地灌溉生产经验,对这些生产经验加以调查分析总结,可以得到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实用意义的灌溉制度。

二是根据灌溉试验制定灌溉制度。

开展田间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积累一定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溉效益等技术资料,可作为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确定灌溉制度时,需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可生搬硬套。

三是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确定。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计算方法较多,比如彭曼公式。

为使制定灌溉制度符合实际利于运用,还需要参考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或灌溉试验成果联系方式:4006587789。

根据我国北方灌区灌溉制度研究应用的基本经验,主要灌区综合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大致有以下情况:西部主要灌区综合作物需水量充足灌溉定额4 125~4 500 m3/hm2,灌水定额一般为750~900 m3/hm2,作物生长发育期灌水次数一般为4~6次;综合作物非充分灌溉次数3~4次,灌水定额600~750 m3/hm2;主要作物滴灌次数为10~15次,灌水定额225~450 m3/hm2,灌溉定额为3 000~6 750 m3/hm2。

作物灌溉制度是实施农田灌溉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从充分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和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这3个方面介绍了农作物灌溉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对3种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灌溉管理的指导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