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数与代数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考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是对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的一次全面检测,考察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为了便于学生们复习备考,现对中考一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理清知识框架,更好地应对考试。

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下面对中考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整数与有理数1. 整数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绝对值等。

2. 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3. 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包括相同符号的有理数比较大小和不同符号的有理数比较大小。

二、代数基础1. 代数字母的应用:包括对代数字母的认识及在公式和方程中的应用。

2. 一元一次方程:包括方程的定义、解方程的方法等。

3. 列式与方程:包括如何根据问题列方程和解方程。

三、几何1. 几何图形的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

2. 平面图形的计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 空间图形的计算:包括空间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等。

2. 计数原理:包括排列组合等计数方法。

3. 统计学: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英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中考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中考英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词汇与语法1. 词汇:包括常用词汇的掌握、词义的理解等。

2. 语法:包括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被动语态、条件句等。

二、阅读理解1. 短文理解:包括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判断正误等。

2. 长文阅读:包括对长文的整体理解和主旨归纳。

三、写作能力1. 书面表达:包括书信、日记、作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表达。

2. 写作技巧:包括段落结构、语言表达准确性等写作要点。

四、听力技巧1. 听力理解:包括听力材料的整体理解以及细节抓取。

2. 对话和短文听写:包括对短对话和短文的听写和填空。

物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旨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对中考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力和压力1. 力的定义:包括力的概念和力的计量单位。

2012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2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2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初中知识点汇总每次课前十分钟记忆、理解,上课抽查!第一篇代数1、(1)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2)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sin60°,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3)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绝对值:a ≥丨a 丨=a ;a ≤丨a 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3、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2.0×210精确到十位,2.0 精确到十分位,有效数字都有两个2,0.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 ×10n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4,0.000043=4.3×10-5.有效数学字往往和科学计数法结合起来考,10435000(保留4个有效数字)710044.1⨯=,10435000(保留2个有效数字)7100.1⨯= ,00000328350.0(保留2个有效数字)5103.3-⨯=,00000300850.0-(保留2个有效数字)5100.3-⨯-=5、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一、数与代数。

1. 有理数。

-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 + b=0。

-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a|=a(a≥0) -a(a<0)。

-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 实数。

-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如√(2)、π等。

- 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顺序为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 代数式。

- 代数式的概念: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与字母的乘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 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中考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一、基本代数运算1. 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代数运算的基本内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在加减乘除的运算中,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等相关概念,以及它们在运算中的应用。

2. 整式的加减乘除整式是由字母和数字及其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整式的加减乘除是中考代数题中的必考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法则,例如同类项相加、互化成法等方法。

3. 代数式的计算在代数式的计算中,学生需要掌握二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乘除法则,以及含有方程式的复合运算等内容。

二、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见的代数问题,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整式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得到等价方程、方程变形、化简、合并同类项、移项、通分、求解等步骤。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求解出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推广,学生需要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以及解法。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包括整式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得到等价不等式、不等式变形、化简、合并同类项、移项、通分、求解等步骤。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关于同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代数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需要用到方程相加消元的方法。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代入法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解法,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方程组进行求解。

五、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多项式的零点集合,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配方法、因式分解、公式法、求判别式、根的关系、三种情况等。

(完整版)数与代数的知识点

(完整版)数与代数的知识点

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定义:像8,16,+1,0.6,+这样的数叫做正数41正数 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加“+”号。

如+8读作:“正八” “+”号一般可以省略不写数 定义:像-1,-10.2,-7.9,-这样的数叫做负数41负数 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号。

如-15读作:“负十五” 数字越大负数反而越小比0小的数是负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自然数 整数 0 数 (小数是特殊的分数)百分数:(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符号“%”来表示,叫做百分号。

知识点一:整数1、读数:从最高位起,一级一级的读。

读万级或亿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级名。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不论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0。

写数:先确定最高位是哪一级的哪个数位,然后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整数部分亿级万级个级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千 百 十 亿亿 亿 亿位 位 位 位千 百 十 万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千 百 十 个位 位 位 位十 百 千......分 分 分计数单位千 百 十 亿亿 亿 亿千 百 十 万万 万 万千 百 十 一 (个).十 百 千......分 分 分......之 之 之......一 一 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2、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为了读写方便,常把较大的数简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如:2365500=236.55万(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如:2365500≈237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如:7.62983≈7.6(保留一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中考数学代数知识点精选全文

中考数学代数知识点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考数学代数知识点中考考点总结一、数与式:(约18个考点,以概念考察与简单计算为主,大题主要是化简计算题)1、实数: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比较大小、科学计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简单计算、规律题;2、整式:代数式求值、整式基本运算、幂的运算、乘法公式、分解因式;3、分式:概念及性质、化简(并求值);4、二次根式:相关概念及有意义条件、非负性、相关计算a bcd m2的值为______. 典型例题1、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则2m2、|a|>|b|,a>0,b<O,把a、b、-a、-b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为***-*****75人,将这个总人口数(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1.37×109 B、1.37×107 C、1.37×108 D、1.37×10104、计算(-4)的值等于______ 23425、某种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成两个,2.5小时后,这种细菌可分裂为______ 个26、已知代数式3x 4x 6的值为12,则x4x 6的值为()37、先化简,再求值:5x (3x 5x) (4y 7xy),其中x= C 1 y =1 28、分解因式ab 2ab a 9、化简2232222a 516( a 3)2a 6a 3210、若m 3 (n 2) 0,则m 2n的值为______1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2b 1和7 b是同类二次根式,求b 的值。

1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x 1x 113、(π 1) ______=二、方程与不等式(约13个考点,小题题型相对少,且常考大题是它们的解法及应用题)1、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应用题;2、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方程(三种)、应用题、综合题;3、分式方程:增根讨论、解方程、应用题;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讨论及应用、解不等式(数轴表示)、应用题;典型例题21、若方程kx-6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2222、设x1、x2是方程3x+4x-5=0的两根,则1 1 ,.x1+x2=3、解方程1 22会出现的增根是()x 1x 1A.x 1 B.x 1 C. x 1或x 1 D.x 24、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 2)x 10 a的解集是x>3,求a的值5、解方程或不等式x 2y 9 22(1)y 3x 1 (2) 3x-4x-1=0(用公式法)(3) 4x-8x+1=0(用配方法);2x 3 01x2 .(5) 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3 x(4)x 3 3x 7 06、某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共480台.改进生产技术后,计划第二季度生产这两种机器共554 台,其中甲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10 % ,乙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20 % .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7、某商店4月份销售额为50万元,第二季度的总销售额为182万元,若5、6两个月的月增长率相同,求月增长率.8、甲、乙两组工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合作5天后,甲组另有任务,由乙组再单独工作1天就可完成,若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组比甲组多用2天,求甲、乙两组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几三、函数(约17个考点,图像及性质是小题的重点,常考大题是求函数解析式、应用题及图像综合题(也是代数部分的难点)1、坐标系及函数概念: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函数图像;2、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解析式(两点)、应用题、与方程或不等式的关系、综合题;3、反比例函数:图像及性质、k的几何意义(及相关面积问题)、解析式(两点)、应用题、综合题;4、二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解析式(两点)、应用题、综合题;1、点A(―3,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函数y 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 13、3、一天,亮亮发烧了,早晨他烧得厉害,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 中午时亮亮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半夜亮亮才感觉身上不那么烫了. 图中能基本上反映出亮亮这一天(0时~24时)体温的变化情况的是( )4、二次函数y ax2 bx c(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0;②c>0;③ b-4ac>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ABD5、函数y ax2与y ax b(a 0,b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6、已知一次函数物图象经过A(-2,-3),B(1,3)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P(m,4),已知点P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2倍.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

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

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数的认识1,总览:2、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如17075400=1707.54万。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17075400≈1708万。

3、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4、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①整数的大小比较。

②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③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比较分子大小,异分母的先通分再比较,又或者比较。

两个数距离到“1”的大小。

5、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6、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注意不是小数点后)添加或减去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缩小;移动一位扩大(缩小)10倍,两位扩大(缩小)100倍……8、因数和倍数:如果一个数能表示成两个数的乘积,那么这两个数是这个数的因数,这个数是这两个数的倍数。

例:a×b=c a,b是c的因数,c是a,b的倍数。

注:因数和倍数只针对整数来说,不包括小数,1是任何数的因数。

9、求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短除法,求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者最小公倍数都可以用短除法求。

10、质数,合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教合数。

注: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

11、质因数:既是因数同时也是质数的。

1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是奇数。

所有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0是偶数。

13、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结尾是0、2、4、6、8的数。

14、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是3的倍数的数。

15、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结尾是0或者5的数。

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数的运算1、四则运算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

2、小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运算方法类似,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运用整数乘除法计算出来。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汇总数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既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又涉及到抽象的代数概念。

数与代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与代数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交织的。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

一、整数与有理数1. 整数的概念与性质整数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构成,整数在数轴上有明确的大小和顺序关系,通过绝对值可以取得整数的大小。

2. 整数的运算整数的加法与减法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同号相减取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减取绝对值相减。

整数的乘法同样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有理点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关系记号表示。

4.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整数的运算规律一致。

乘法运算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除法运算可以通过乘法的逆运算得到。

5. 有理数的比较和化简有理数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和化简,可以用比大小的法则来比较。

对于分数,可以通过找到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化简。

二、代数与方程式1. 代数式与方程式代数式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可以化简运算。

方程式是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是未知数的等式。

2. 线性方程式线性方程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式,线性方程式可以通过加减消元和代入法进行求解。

3. 二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方程式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式,可以通过代入法、消元法和变量相减法等求解。

4. 一元二次方程式一元二次方程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式,可以通过配方法、因式分解、求根公式等求解。

5. 负数指数和零指数负数指数和零指数的概念和性质,负数指数是代表分之一,零指数是代表1。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一个自变量只能对应一个因变量,可以用函数符号表示。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代数运算总结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代数运算总结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代数运算总结代数运算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中考数学中常考的知识点。

掌握好代数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必备的代数运算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整数运算、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多项式运算等内容。

一、整数运算1. 整数概念整数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表示为Z。

正整数用正号"+"表示,负整数用负号"-"表示。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2. 四则运算规则四则运算规则是指整数之间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的基本法则。

(1)整数加法:有正负数相加时,要按照正负号的规则进行运算。

(2)整数减法: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这个整数的相反数。

(3)整数乘法: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

(4)整数除法:两个非零整数相除,结果具有以下特点:除数与被除数同号,商为正;除数与被除数异号,商为负。

二、有理数运算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表示为Q。

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它们可以用分数形式或小数形式表示。

2.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以下规则:(1)同号相加减,取绝对值相加减,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2)异号相加减,取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一致。

3.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遵循以下规则:(1)同号相乘或相除,结果为正。

(2)异号相乘或相除,结果为负。

三、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其中a、b为已知数,a≠0)的方程,其中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1)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移项,将含有x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3)化简,得到形如x = a(其中a为已知数)的解。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 + b > 0(或<、≤、≥、≠)的不等式,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点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点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点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数与数的关系、算术运算及其性质。

在中考中,代数知识点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的代数知识点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代数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

一、代数表达式的理解与计算代数表达式是由数、字母及运算符号组成的表示数与数量关系的式子。

在复习初中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点时,首先要理解代数表达式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例如,给定代数表达式:3x + 2y - 4其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值,并且可以通过给定数值来计算整个表达式的结果。

在计算代数表达式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逐步进行。

首先计算乘法和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给定代数表达式在x=2,y=3时的结果:3x + 2y - 4 = 3*2 + 2*3 - 4 = 6 + 6 - 4 = 8二、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包含一个变量的一次方程,其形式通常为ax + b = 0。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求解方程中x的值。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是运用逆运算原则,将方程中的未知数x的系数移到等式的另一侧,并进行运算得到解。

例如,解方程2x + 3 = 7:首先,将3移动到等式的右侧,变为2x = 7 - 3;然后,将系数2移到等式的右侧,变为x = (7-3)/2;最后,计算得到x = 2。

三、因式分解与多项式运算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因式之乘积的过程。

例如,因式分解多项式2x² + 4x:首先,找到公因式2x,得到2x(x + 2)。

多项式运算主要涉及加法和乘法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和运算法则。

例如,计算多项式的乘法运算(2x + 3)(x - 1):按照分配律展开,得到2x² + x - 3。

四、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合理的运算,将方程组化简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2012年中考数学--各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2012年中考数学--各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各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有理数1.有理数 (1) 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注:正数——比0大的数,负数——比0小的数。

(2)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②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一般取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要统一、恰当); (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即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实数来表示,反过来,每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它的点。

例如,无理数2在数轴上的表示,我们可以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作一个正方形,然后以原点为圆心,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P 就是表示无理数2,如下图所示:类似的,还可以在数轴上中找到表示,7,5,3……的点。

(3)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边的越大; (4)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一般地。

a 与a -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3)数轴上与原点等距且在原点两旁 (4)0=+b a ⇔a 与b 是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2) ⎪⎩⎪⎨⎧<-=>=)0()0(0)0(时时时a a a a a a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即: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ba ab = 即: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乘法结合律:)()(bc a c ab = 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5)乘法分配律:ac ab c b a +=+)( 即: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数与代数知识点大全

数与代数知识点大全

数与代数知识点大全1.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的概念和性质;-整数的概念和性质;-自然数和整数的相互转换。

2.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实际应用。

3.实数:-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实数的运算规律;-实数的实际应用。

4.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应用。

5.多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和性质;-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多项式的应用。

6.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求解方法;-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8.指数与对数:-指数的概念和性质;-指数与幂的运算规律;-对数的概念和性质;-对数与指数的互换运算;-指数和对数的应用。

9.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规律;-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应用。

10.集合:-集合的概念和性质;-集合的常用运算;-集合的应用。

11.几何与代数的关系:-几何图形与代数关系的建立;-几何图形与代数关系的求解。

12.概率与统计:-概率的概念和性质;-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的概念和方法;-统计图表的应用。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数与代数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数与代数
的学习过程 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 用.



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 准 ( 实验稿 ) 》( 以下 简称
( 4 ) 凸显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 ,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与
《 标准 ( 实验稿) 》 )和 《 义务教育数 学课 程标准 ( 2 0 1 1 年 版) 》 能力.目前 ,数学课程十分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强调在 ( 以下简称 《 标准 ( 2 0 1 1 年版) 》 )中 ,“ 数与代数 ”都 是义务教 真实的背景下学 习数学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 的理解.方程 与函
准 (2 0 1 1 年 版) 》 ,关 于数 与代数部分 ,除少数 内容和要求有所 注 重对基础 知识和基 本技能 的考查 ,又 关注对 学生 分析 问题 、 调整外 ,更多的 内容和要求 都没有变化.总地看来 《 标准 ( 实 解决 问题能力 的考查 .2 0 1 2年试题 在继 承 以往 特点 的前提 下 , 验稿) 》 和 准 ( 2 0 1 1 年版) 》 都突出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以新的视角创设 问题情境 ,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识 点,而且在试 题 的表述 上 ,以神舟九 号飞船 的发 射为现 实背
景 与当今社会 的热点话题结合起来.
答案 :2 4 .
【 评析】 解答此题 ,首先 ,需要学 生理解什 么是 “ 可连数” ,
“ 可连数” 的概 念 ,在 2 0 0以内寻找 “ 可连数 ” ,这 一过程 可以
( 一) 数 与 式 、
( 1 ) 强调 基础知识 和基 本技能 ,为其他 内容 的学 习奠 定基 础.数与代数部 分中涉及 到 了有理数及其运 算 、求解方程 ( 组)
亮点 1 :在具有时代特征的背景下考查基础知识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201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1有理数小结1 概述知识要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内容,其课标要求是: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灵活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结2 学习重难点重点是:有理数的意义及运算;难点是:负数概念的建立以及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并且能够掌握好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及符号的确定.小结3 本章学法点津1.注重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要克服学习小学数学时的思维局限性,考虑问题时不能忽略负数的可能性.2.注重学习方法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学习中要多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探究反思、归纳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3.注重数学思想的运用.掌握数形结合、分类、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知识网络结构图重点题型总结及应用题型一绝对值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及性质是难点,由于|a|表示的是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因此|a|≥0.可运用|a|的非负性进行求解或判断某些字母的取值.例1 如果a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a +2|等于( )A.5 B.1 C.-1 D.-5解析:a与3互为相反数,则a=-3,所以|a+2|=|-3+2|=|-1|=1.答案:B例2 若(a-1)2+|b+2|=0,则a+ b=.解析:由于(a-1)2≥0,|b+2|≥0,又(a-1)2与|b+2|互为相反数,因此(a-1)2=0且|b+2|=0,则a=1,b=-2,所以a +b=-1.答案:-1规律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分别为0.题型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及乘方,是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要熟记法则,灵活运算,进行混合运算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的应用.例3 (-1)2 011的相反数是( )A .1B .-1C .2 011D .-2 011解析:由于指数2 011为奇数,所以(-1)2 011=-1,其相反数为1.答案:A例4 计算:(1)2⎛⎫⎛⎫⎛⎫-⨯+⨯÷ ⎪ ⎪ ⎪⎝⎭⎝⎭⎝⎭1211(-8)-9-1452; (2)⎡⎤⎛⎫⎡⎤--⨯⨯ ⎪⎢⎥⎣⎦⎝⎭⎣⎦21110.52-(-3)3. 解:(1)2⎛⎫⎛⎫⎛⎫-⨯+⨯÷ ⎪ ⎪ ⎪⎝⎭⎝⎭⎝⎭1211(-8)-9-1452 =4-9×49=4-4=0. (2)⎡⎤⎛⎫⎡⎤--⨯⨯ ⎪⎢⎥⎣⎦⎝⎭⎣⎦21110.52-(-3)3 =⎡⎤⎛⎫--⨯ ⎪⎢⎥⎝⎭⎣⎦111(2-9)6 =⎛⎫⨯ ⎪⎝⎭51-(-7)6 =.⨯17(-7)=-66题型三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把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数(如正数、负数、分数中的分母具有倍数关系、相反数等)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可以简化运算过程.例5 计算下列各题.(1)21-49.5+10.2-2-3.5+19; (2)⎛⎫⎛⎫---++-- ⎪ ⎪⎝⎭⎝⎭1137222323483; (3)2⎛⎫⎛⎫⎛⎫÷-++-⨯ ⎪ ⎪ ⎪⎝⎭⎝⎭⎝⎭311113*********-42434(-0.2); (4)32323⎛⎫⎛⎫⎛⎫⎛⎫⎛⎫-⨯--⨯⨯-+⨯- ⎪ ⎪ ⎪ ⎪ ⎪⎝⎭⎝⎭⎝⎭⎝⎭⎝⎭3351914321251943252. 分析:混合运算,应按法则进行,同时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解:(1)原式=[(21+19)+10.2]+[(-49.5-3.5)-2]=50.2-55=-4.8;(2)原式⎛⎫⎛⎫=-++--=-+-+- ⎪ ⎪⎝⎭⎝⎭11372137122232232348324833;=-=311118324; (3)原式3⎛⎫⎛⎫=⨯-++-⨯- ⎪ ⎪⎝⎭⎝⎭⎛⎫ ⎪⎝⎭12457551241654341-5 =-+++113927056-330+125=-121=120404040; (4)原式=322⎡⎤⎛⎫⎛⎫⎛⎫-⨯-⨯+⎢⎥ ⎪ ⎪ ⎪⎝⎭⎝⎭⎝⎭⎢⎥⎣⎦335194-22519435 =⎛⎫-⨯-⨯+=-⨯= ⎪⎝⎭2794319162700.8251943258点拨(1)正、负数分别结合相加;(2)分数中,同分母或分母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3)除法转化为乘法,正向应用乘法分配律;(4)逆向应用分配律a (b +c )=ab +ac ,即ab +ac =a (b +c ).题型四利用特殊规律解有关分数的计算题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将算式变形,对不同算式采取运算顺序重新组合、因数分解、裂项等不同的方法,达到优化解题过程、简化计算、解决问题的目的.例6 计算下列各题. (1)--+-5231591736342; (2)⎛⎫⎛⎫--⨯-+⎪ ⎪⎝⎭⎝⎭3173155959595212777; (3)++++++++1111111112612203042567290(4)+++++++1111111…248165121 024 2 048. 分析:(1)带分数相加,可将带分数中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相加.(2)本题若按常规计算方法比较麻烦,但若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3)由于==-==-==-⨯⨯⨯111111111111, , ,212262323123434 ==-⨯1111204545,==-⨯1111305656,==-⨯1111426767,==-⨯1111567878,==-⨯1111728989,==-⨯111190910910,所以将原算式变形裂项后,再进行计算. (4)算式中,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可在算式中加上最后一个分数12 048,再减去12 048,加上的12 048与前一个分数运算,所得的和再与前一个分数运算,依次向前进行,最终求得运算结果.解:(1)原式=-5---++--523191736342⎛⎫=+--+-==- ⎪⎝⎭523111(-5-9+17-3)0-11634244; (2)⎛⎫⎛⎫--⨯-+ ⎪ ⎪⎝⎭⎝⎭3173155959595212777 =⨯⨯⨯31760-60-60=36-30-35=-295212. (3)原式=++++++++⨯⨯⨯⨯⨯⨯⨯⨯⨯1111111111223344556677889910(4)原式=++++=-+++++++16181412120481204812048110241...161814121 (2048)15121...161814121204811024110241-+++++=-++ 点拨利用规律特点,灵活解分数计算题,需要认真观察,注意经常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题型五有理数运算的应用用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用较多.做题时,要认真分析,列出算式,并准确计算.例7有8箱橘子,以每箱15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现记录如下(单位:千克):1.2,-0.8,2.3,1.7,-1.5,-2.7,2,-0.2,则这8箱橘子的总重量是多少?分析:本题运用有理数的加法、乘法解决问题.先求出总增减量,再求出8箱橘子的总标准重量,两者之和便为这8箱橘子的实际总重量.解析:1.2+(-0.8)+2.3+1.7+(-1.5)+(-2.7)+2+(-0.2)=1.2-0.8+2.3+1.7-1.5-2.7+2-0.2=(2.3+1.7+2)+(-0.8-2.7-1.5)+(1.2-0.2)=6-5+1=2.则15×8+2=122(千克).答案:这8箱橘子的总重量是122千克.例8 一货车为一家摩托车配件批发部送货,先向南走了8千米,到达“华能”修理部,又向北走了3.5千米,到达“捷达”修理部,继续向北走了7.5千米,到达“志远”修理部,最后又回到批发部.(1)以批发部为原点,以向南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你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华能”“捷达”“志远”三家修理部的位置吗?(2)“志远”修理部距“捷达”修理部多远?(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解:(1)能.如图1-6-1所示.(2)由数轴可知“志远”修理部距“捷达”修理部4.5-(-3)=4.5+3=7.5(千米).(3)货车共行驶了|8|+|-3.5|+|-7.5|+|3|=8+3.5+7.5+3=22(千米).题型六探索数字规律找数字规律的题目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这类题目灵活多变.解题时要认真观察、分析思考,找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9 某种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成两个,2.5小时后,这种细菌可分裂为( )A .8个B .16个C .32个D . 64个解析:本题数字的规律是1→2→4→8…,每半小时细菌个数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经过2.5小时,细菌个数应变为原来的25倍,即32个.答案:C( ) 例10 观察图1-6-2,寻找规律,在“?”处应填上的数字是A.128 B.136C.162 D.188解析:观察图个数字特点可发现:8=4+2+2;14=8+4+2;26=14+8+4;….所以“?”=88+48+26=162.答案:C思想方法归纳本章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1.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中,自始至终利用数轴来定义或描述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数轴成为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要工具.这种把数与形(图形或数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2.分类讨论思想:a与-a哪个大呢?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在本章中,我们都是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讨论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来处理,这是数学中处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不重复、不遗漏是对分类讨论提出的基本要求.例如,我们常把有理数分成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三类,如果遗漏了零,只考虑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两种情况,就会犯错误.3.转化思想:有理数的加法是通过符号法则转化为绝对值(小学所学的数)的加减法进行的;有理数的减法是通过转化为加法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是通过转化为乘法,或者说有理数的乘除法是通过符号法则转化为绝对值的乘除法进行的.1.数形结合思想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涉及含字母或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借助数轴往往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例1 |a|>|b|,a>0,b<O,把a、b、-a、-b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析:将a、b、-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找出来,就可以比较大小了.解:由a>0,b<0可知,a为正数,b为负数,a、b所对应的点分别在数轴上原点的右边和左边. 由于|a|>|b|,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表示数a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比表示数b的点离原点的距离远,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即|a|=|-a|,|b|=|-b|,于是a、b、-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6-3所示.故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a<b<-b<a.提示比较数的大小,可在数轴上把这些对应点表示出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确定后,就能写出这些数的大小关系.从本例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到-a<b<0<-b<a.例2 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l-6-4所示,则必有( )A.a+ b>0 B.a-b<oC.a b>0 D. ab<0解析:由数轴可知0<a<1,b<-l<0且|b|>|a|,因此有a+b<0 a-b>0,ab<0,ab<0.故选D.答案:D点拨本题要注意读懂图形(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性质,还要注意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分类讨论思想例3 比较2 a与-2 a的大小.分析:由于a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和0,所以应分a>0,a<0,a=0三种情况讨论.解:当a>0时,2 a>-2 a;当a<0时,2 a<-2 a;当a=0时,2 a=-2 a.规律解此类题时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完成.3.转化思想例4 计算:l3+23+33+43+…+993+1003的值.分析:直接求解,当然不行,必须探索规律,将运算进行转化.解:∵l3=1,13+23=9=32=(1+2)2,13+23+33=36=62=(1+2+3)2,13+23+33+43=100=(1+2+3+4)2,…,由此可知13+23+33+43+…+993+1003=(1+2+3+4+…+99+100)2=2⨯⎡⎤⎢⎥⎣⎦(1+100)1002=5 0502=25 502 500.点拨利用转化思想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知识解决.本题中把“立方”运算转化为“平方”运算,把“求和”运算转化为“乘方”的运算.4.用“赋值法”解题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问题的结论如果运用法则、定义等推导,有些题容易,而有些题很复杂,对于那些推导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可采取“赋值法”,这样就能又快又准地得出结论.例5 m-n的相反数是( )A.-( m + n) B.m+ nC.m-nD.-( m-n)解析:可设m=2,n=1,则m-n=1.又-( m + n)=-3,m+ n=3,m-n=1,-( m-n)=-1.故选D.答案:D点拨赋值时取值要符合题意,但又不能特殊,本题中m,n不能取0,得出结论后再用其他值试一试,如:m=3,n=-2等.例6 如果a>0,b<0,|a|>| b|,那么a+ b0,a-b0.(填“>”或“<”)解析:由前提条件设a=3,b=-1,则a+b=2,a-b=4.答案:>>例7 若x yx y+-中的x,y都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x yx y+-的值( )A.缩小,B.不变C. 扩大到原来的5倍D.缩小到原来的1 5解析:取x=3,y=2,32532x yx y++==--,5x=15,5 y=10,15+1015-10=5.答案:B点拨(1)“赋值法”只能在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上并且用其他方法不易解出时使用,一般不提倡使用,但可以作为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

中考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的关系总结

中考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的关系总结

中考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的关系总结数与代数是中学数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中考数学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掌握数与代数的关系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拓宽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中数与代数的关系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1. 数的概念:数是用于计量和计数的基本概念。

它可以表示事物的多少、大小和顺序等属性。

数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与运算规律。

2. 代数的概念:代数是数的一种扩充和推广,它利用字母和符号等代表未知数或数的关系,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和变换规律。

代数包括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概念,通过代数化简、方程求解和函数建模等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与代数的联系与区别1. 数与代数的联系:数是代数的基础,代数则是对数进行运算和变换的工具。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将问题中的数用字母表示,建立代数模型,通过代数运算求解方程或不等式,最终得到问题的解。

2. 数与代数的区别:数是具体的,代数是抽象的。

数直观地表示了具体的数值,而代数则是运用符号和字母等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数的运算是确定性的,而代数运算中常常含有未知数,需要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得到具体值。

三、数与代数的联系在中考数学中的应用1. 代数式的应用:在中考数学中,常常通过建立代数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代数式求解几何问题中的未知长度、角度等;通过代数式求解函数问题中的未知函数值、函数的零点等。

2. 方程的应用:方程是数与代数联系紧密的一种数学关系形式。

在中考数学中,我们经常通过解方程来求解实际问题,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两行人走完全程相遇”的问题,或通过二次方程解决“抛物线轨迹问题”。

3. 函数的应用:函数是数与代数关系的重要形式,也是中考数学中频繁出现的概念。

通过函数的表示、变换和求值等操作,可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如函数图像、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函数的增减性等。

四、数与代数的关系在中考数学中的思维拓展1.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学习代数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中考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梳理

中考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梳理

中考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梳理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的中考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有理数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③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②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根并运用。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运用。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⑤了解近似数,并进行近似计算。

⑥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法那么,并进行四那么运算。

(3)代数式①能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③会求代数式的值。

(4)整式与分式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并进行运算。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a b)(a-b)=a2-b2,(a±b)2=a2±2abb2,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④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⑤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1)方程与方程组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②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③掌握等式的根本性质.④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⑤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⑥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根之间是否相等.⑧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①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根本性质.②会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函数①通过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②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④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2)一次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②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③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 b(k≠0)探索并理解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④理解正比例函数.⑤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⑥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反比例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y=(k≠0)探索并理解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4)二次函数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③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h)2 k(a≠0)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1-10课时 数与代数(一)考点整理: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即有有理数点,又有无理数点。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注:2x =的解为2±=x ;而22=-,但少部分同学写成 22±=-.5.实数比大小:(1)利用数轴: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利用绝对值:正数>0>负数,正数>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平方法:先平方再作差(6)倒数法{}⎧⎧⎧⎫⎪⎪⎪⎪⎨⎪⎪⎪⎪⎨⎬⎩⎪⎪⎪⎪⎨⎪⎪⎪⎭⎩⎪⎧⎪⎨⎪⎩⎩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正分数实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3)作差比较法:设、是两个任意实数,则41,11m m m m n m n m n n n n >⇔>=⇔=<⇔<()作商比较法:设m 、n 是两个正实数,则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 a 1也可表示为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 =-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或(a -b)n =-(b -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 -b)n =(b -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1)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写成±a×10n 其中1≤a <10, n =整数位数-1。

(2)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写成±a×10n -,其中1≤a <10,,n =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含小数点左边的那个零).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30是2个有效数字(3,0)精确到千分位;3.14³105是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3.14万是3个有效数字(3,1,4)精确到百位.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开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如5÷51³5. 19.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 ≥0时,a 才有算术平方根。

20.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根等于a ,即x 2=a ,那么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21.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1),(2)(3)a a ===222222222333333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464,5125,6216,7343,8512,9729,=============== 22.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1)二次根式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O .双重非负性:0a ≥0≥(2)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3)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23.二次根式的性质 ).0;0();0;0();0(),0(||);0()(22>≥=≥≥⋅=⎩⎨⎧<-≥==≥=b a b a b a b a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24.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次根式相乘,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25.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采用放缩法。

26.代数式的有关概念.(1)代数式: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3)代数式的分类27.整式的有关概念(1)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在单项式中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对于给出的单项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系数是什么,含有哪些字母,各个字母的指数分别是什么。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对于给出的多项式,要注意分析它是几次几项式,各项是什么,对各项再像分析单项式那样来分析(3)多项式的降幂排列与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列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把—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给出一个多项式,要会根据要求对它进行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要会判断给出的项是否同类项,知道同类项可以合并.即x b a bx ax )(+=+28.整式的运算(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i)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ii)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整式的乘除:单项式相乘(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除),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商)的一个因式,相同字母相乘(除)要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0(),(是整数是整数n m a a a a n m a a a n m n m n m n m ≠=÷=⋅-+多项式乘(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积(商)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遇到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还可以直接运用乘法公式算:.))((,2)(,))((,)())((332222222b a b ab a b a b ab a b a b a b a b a ab x b a x b x a x ±=+±+±=±-=-++++=++(3)整式的乘方:单项式乘方,把系数乘方,作为结果的系数,再把乘方的次数与字母的指数分别相乘所得的幂作为结果的因式。

单项式的乘方要用到幂的乘方性质与积的乘方性质:)()(),,()(是整数是整数n b a ab n m a a n n n m n n m == 多项式的乘方只涉及.222)(,2)(2222222ca bc ab c b a c b a b ab a b a +++++=+++±=±29.因式分解: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1)提公因式法 如多项式),(c b a m cm bm am ++=++其中m 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m 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2)运用公式法,即用下面的公式直接写出结果.))((,)(2),)((223322222b ab a b a b a b a b ab a b a b a b a +±=±±=+±-+=-(3)十字相乘法:对于二次项系数为l 的二次三项式,2q px x ++ 寻找满足ab=q ,a+b=p的a ,b ,如有,则);)((2b x a x q px x ++=++对于一般的二次三项式),0(2≠++a c bx ax 寻找满足 a 1a 2=a ,c 1c 2=c,a 1c 2+a 2c 1=b 的a 1,a 2,c 1,c 2,如有,则).)((22112c x a c x a c bx ax ++=++(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5)求根公式法:如果),0(02≠=++a c bx ax 有两个根X 1,X 2,那么).)((212x x x x a c bx ax --=++(6)拆项、裂项法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①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中字母,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30.(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