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及其防范急救措施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抢救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抢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妇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为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产妇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产妇在产后出血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2. 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3.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产后出血抢救小组,由产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抢救工作。

2. 设立抢救小组,包括产科医生、护士、麻醉师、新生儿科医生等。

3. 设立抢救物资管理小组,负责抢救物资的采购、储备和分发。

四、预案内容1. 预警期(1)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大于400毫升为预警线,立即启动一级急救处理。

(2)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给予产妇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3)向医护人员求助交叉配血,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进行处理。

2. 处理期(1)迅速止血: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徒手按摩子宫底、使用缩宫素、结扎血管等。

(2)补充血容量:根据出血量和血压情况,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3. 危重期(1)启动二级、三级急救措施,病因治疗是产后出血最重要的治疗。

(2)求助麻醉科、ICU、血液科医师等协助抢救。

(3)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预案实施步骤1. 产后出血发生后,立即通知产后出血抢救小组。

2. 抢救小组迅速到位,启动应急预案。

3.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4. 抢救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5. 抢救成功后,继续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确保病情稳定。

六、预案总结1. 定期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抢救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检查抢救物资,确保抢救物资的完好和充足。

3. 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过程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过程

一、背景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2. 产后出血原因不明,病情危重;3. 出血量迅速增加,生命体征不稳定;4. 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立即通知医生发现产后出血情况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简要说明出血情况、产妇生命体征及病史。

2. 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产妇吸氧,并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为抢救提供充足的液体支持。

3.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4. 实施止血措施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1)宫缩乏力:加强宫缩,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宫腔填塞。

(2)软产道裂伤:立即进行缝合止血。

(3)胎盘因素:协助医生处理胎盘,如胎盘剥离不全,可行胎盘剥离术。

(4)子宫破裂:协助医生进行子宫修补术。

5. 补充血容量根据失血量,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如输血、血浆、代血浆等。

6. 抗休克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抗休克治疗,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

7.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出血量、宫缩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术前准备若需进行手术,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输血等。

9. 抢救记录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包括用药、输血、手术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0. 病情稳定后,转入病房产妇病情稳定后,遵医嘱转入病房,与当班护士做好病情交接。

四、应急预案总结1. 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迅速、准确地进行各项操作。

2. 早期识别产后出血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 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意识,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产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内膜病变、继发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应该通过收缩来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足,导致血管口无法收缩,就会引发出血。

2.子宫内膜病变:一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脱垂等会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增殖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也是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3.继发性出血: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或产妇产生其他损伤,如阴道或阴道撕裂产生的血管破裂、宫颈撕裂、阴道盆腔积血等,都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4.子宫切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子宫肌瘤过大或其他原因,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子宫,这会导致丧失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量和性质,包括血色、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当出现大量、持续性出血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促进子宫收缩:产后护理中,通过按摩、催产素和催产素类药物等手段,刺激子宫收缩。

按摩方法是在产妇下腹部轻轻按摩子宫,以刺激其收缩。

此外,也可使用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感染:产妇在产后容易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产妇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发炎等症状。

4.配合医生处理原因:根据产妇不同情况,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以及配合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妇产科急救情况,且其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建立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供参考:一、应急预备1.组建应急团队: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麻醉师等医务人员应组成应急团队,负责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2.配备抢救设备:确保产房和产后病房内配备有充足的输血设备、输液设备、手术器械等抢救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产后出血情况。

3.做好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二、应急准备1.产后出血风险评估:对每位孕妇进行产后出血风险评估,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妊娠期并发症等)、分娩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如胎盘异常、产程延长等),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提前准备抢救物资:定期检查抢救设备、消毒器材、输血用品等有效性和质量,确保其能够及时可靠地使用。

3.产房护理操作规范:建立科学规范的产房护理操作流程,包括妇女个体化的产房管理和观察,保证及时发现可能的产后出血风险。

4.妇女知情同意:要求医务人员在孕妇入院前与其签订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产后出血的风险和可能采取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孕妇了解相关情况。

5.医护人员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产科急救技术和团队沟通培训,提高应对产后出血的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应急处置1.及时救治:对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要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包括抢救呼吸和循环功能等基础生命支持。

2.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保持孕妇呼吸道通畅,及时实施口腔抽吸、头后仰等方法,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

3.停止出血源:迅速找出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不良、胎盘异常、伤口裂开等,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如催产素输注、手动断奶、酒钢吸引术等。

4.药物治疗:依据患者情况,及时输注输液和输血,如新鲜冻干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以纠正产后出血引起的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及演练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引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位居我国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

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提升护理能力,确保临床紧急处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应急预案1. 组织架构- 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医务科、护理部、妇产科、儿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 应急小组:包括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麻醉师、输血科、手术室等相关专业人员。

2. 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如出血量超过500ml。

- 出血原因不明或存在多因素出血。

3. 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出血:助产士发现产妇出血,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并做好保暖及吸氧工作。

(2)启动应急预案: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产后出血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小组成员。

(3)评估出血情况:医生评估出血原因、出血量及产妇生命体征。

(4)紧急救治:医生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按摩子宫、缩宫素注射、宫腔纱条填塞等。

(5)备血输血:输血科做好备血输血准备,确保及时供应。

(6)手术准备: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随时待命。

(7)心理支持:护士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情绪。

(8)家属沟通:医生与家属沟通产妇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4. 应急物资储备- 缩宫素、宫腔纱条、止血带、输血包、抢救药物等。

三、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

- 提升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救治能力。

- 增强科室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演练内容(1)模拟场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后出血,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2)演练流程:发现出血、启动应急预案、评估出血情况、紧急救治、备血输血、手术准备、心理支持、家属沟通。

(3)考核指标: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识别能力、应急救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 演练组织- 演练时间:每月进行一次。

- 演练地点:产科病房、产房、手术室等。

- 参演人员: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麻醉师、输血科、手术室等相关专业人员。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课件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课件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
在分娩后24小时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排出的血液量达到500mL或者产后
2周内出现大出血、休克等情况均称为产后出血。

二、产后出血的原因
1.子宫收缩不良
2.子宫破裂
3.分娩道裂伤
4.妊娠期高血压
5.子宫内膜异位
6.妇科手术并发症等
三、急救措施
1. 仰卧位
患者应平躺在床上,抬高腿部,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平静状态。

2. 加压止血
在生殖道或者会阴处用消毒好的纱布或棉球进入产道,用力按着会阴处或产道,并顺便压迫性器官使血液减少并迅速凝固。

3. 输液
及时给予盐水输液,以补充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等。

4. 单独导管治疗
如子宫收缩不好应及时插入宫腔纱球或吸杯,通过宫颈口上提进行止血。

5. 全身支持
如有休克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全身支持治疗,如给予氧疗和心脏抢救等。

四、注意事项
1.安排好产妇补充床单和衣物,保持她的温暖舒适。

2.在处理急性难治性的产后出血时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急救小组来进行
处理。

3.管理手术、过程中和产后必须严格注意,如发现剖宫产口出血应及时
采取挤压止血,防止大出血发生。

以上是有关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希望对准妈妈们有所帮助。

产后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大家一定要在怀孕期间加强对产后出血的了解,并且咨询专业医生。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子宫收缩不良、滞留胎膜、子宫破裂等。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急诊的常见病之一,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健康,因此急需制定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以保障产妇的安全。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供参考。

一、预案目的二、应急响应流程1.应急响应等级划定产后出血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出血指出血量较少,出血速度较缓慢;中度出血指出血量适中,出血速度中等;重度出血指出血量大、速度快、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

根据不同出血等级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

2.应急报警和汇报产妇家属或产房医护人员发现产后出血应立即向医院急诊科报警,并向产科负责人报告,负责人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3.现场处置(1)首先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立即给予输液、催缩药物;(2)保持产妇呼吸道通畅,避免卧位窒息产生;若产妇状况不稳定,应采取适当的辅助呼吸措施;(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维持产妇氧供;(4)严密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每10分钟测量一次;(5)迅速血样送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6)根据产妇状况,判断是否需要快速输血;(7)根据情况及时转到手术室进行宫颈切开、子宫探查、导管灌注、切宫颈、切宫腹联合手术治疗等措施。

4.术后护理产妇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如恶心、呕吐、腹痛、体温升高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出血情况以及尿量等,及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5.事后总结和记录三、人员配置与职责2.急诊医生:负责对产后出血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指导相关人员执行。

3.手术室护士:负责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室操作,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支持。

4.产房护士:负责对产妇进行初步处理和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5.实验室人员:负责快速检测产妇的血型、凝血功能等,提供及时的检验结果。

四、设备与药品配置1.输液设备: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头等。

产科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科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一、背景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产妇生命危险。

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2. 确保产后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降低产后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三、预案内容1. 预警期(1)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ml,为预警线。

(2)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量等。

(3)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2. 处理期(1)医师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评估,判断出血原因。

(2)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3)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4)遵医嘱静脉给予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

(5)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a. 子宫收缩乏力:应用宫缩剂,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

b. 软产道裂伤:及时缝合止血。

c. 子宫破裂: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迅速转诊至手术室。

3. 危重期(1)出血量持续增加,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

(2)遵医嘱开放静脉输液,作腔静脉插管。

(3)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器械,如止血药物、输血器材等。

(4)请求麻醉科、ICU、血液科医师等协助抢救。

(5)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4. 抢救过程(1)启动抢救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2)安抚产妇,与家属沟通病情。

(3)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前准备。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做好抢救记录,包括时间、用药、病情变化等。

四、预案实施1. 产科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产后出血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2. 加强对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完善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定期修订和完善。

4. 加强与各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五、预案总结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产后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产后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一、背景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为提高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流程。

二、组织机构1. 急诊科:负责接收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初步救治。

2. 妇产科:负责产后出血患者的进一步救治和手术处理。

3. 麻醉科:负责为产后出血患者提供麻醉服务。

4. 血液科:负责为产后出血患者提供血液制品。

5. ICU:负责对危重产后出血患者进行重症监护。

6. 护理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救治工作。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初步救治(1)急诊科接收产后出血患者后,立即通知妇产科、麻醉科、血液科等相关科室。

(2)对产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3)建立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输液和输血。

(4)给予产妇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

(5)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新鲜血液或血浆等。

2. 进一步救治(1)妇产科医生接诊后,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出血原因。

(2)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按摩子宫、宫腔填塞、缝合止血等。

(3)若病情严重,需进行手术处理,如子宫切除、宫腔镜手术等。

(4)麻醉科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服务。

(5)血液科为患者提供血液制品,确保输血安全。

3. 重症监护(1)将危重产后出血患者转入ICU进行重症监护。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凝血功能等指标。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抢救记录(1)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包括病情变化、用药情况、手术操作等。

(2)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取得家属配合。

四、应急响应1. 当产后出血患者数量超过科室救治能力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护理部协调各部门,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 向院领导报告,启动院内抢救小组,多科室协同抢救。

4. 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抢救记录。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流程旨在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各部门应加强协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简述产后出血急救时的止血措施。

简述产后出血急救时的止血措施。

简述产后出血急救时的止血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内膜脱落,引起大量出血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急诊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产妇及其家属应及时呼叫急救车辆,并在等待急救车辆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以下是产后出血急救时的止血措施:1. 增加产妇的体位:将产妇的下肢抬高,背部稍微垫高,可以帮助减少骨盆和子宫内的压力,减少出血。

此外,也可以通过左侧卧位来减少下腔静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回流。

2. 进行子宫按压:家属或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子宫按压。

将一只手放在产妇的下腹部,用力向上按压子宫,可以帮助减少出血。

按压时应注意力度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以免引起子宫破裂或损伤。

3. 给予输液:产妇出血后,体内往往会失去大量的血液,导致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

因此,急救时应立即给予输液,补充体液和血容量。

输液可以使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

4. 使用止血药物:在急救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止血药物来帮助止血。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妇科止血药、升压药等。

但是使用止血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适应症,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

5. 心理安慰和支持:产后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对产妇来说可能是一次非常恐怖和痛苦的经历。

在急救过程中,产妇需要得到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她们保持镇定和放松,减少痛苦和恐惧感。

除了以上的急救措施外,产后出血的治疗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在到达医院后,医务人员会继续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行输血、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产妇需要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产后出血是一种危及产妇生命的紧急情况。

在急救过程中,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增加体位、进行子宫按压、给予输液、使用止血药物等。

同时,也需要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和支持。

在到达医院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确保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产后出血的抢救流程

产后出血的抢救流程

产后出血的抢救流程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正确的抢救流程对于挽救产妇的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抢救流程。

1. 立即停止出血。

产后出血时,首先要立即停止出血。

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压迫子宫下段,以手掌或拳头压迫子宫下段,帮助止血;利用宫缩药物,如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紧急行子宫按摩,通过按摩子宫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 寻找出血原因。

在停止出血的同时,需要寻找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壁撕裂、胎盘残留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3. 输血。

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内血液丢失过多,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及时输血,帮助产妇恢复血液量,维持身体功能。

4. 密切观察。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手术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产后出血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挽救产妇的生命。

6. 术后护理。

产后出血抢救成功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产妇的恢复情况、预防感染、保持子宫清洁等。

总之,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

正确的抢救流程能够有效地挽救产妇的生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或产后48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娩出的妇女在产后阴道分娩过程中大量血液的破损引起的。

此情况属于急诊医学范畴,需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

一、应急预案建立:1. 目标:减少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妇女死亡率,降低产后出血带来的严重后果。

2. 组织机构:建立产后出血应急小组,包括妇产科医生、产科护士、麻醉科医生、输血科医生等。

3. 资源准备:确保有足够的输血产品、药物、设备等急救资源。

4. 预案培训: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对能力。

5. 管理与评估: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预案。

二、应急流程:1. 早期阶段(产后30分钟内):- 识别患者:产后立即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发现大量出血,立即报警。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

- 创伤评估:立即进行创伤评估,确定是产后出血引起,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继续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

- 快速治疗:立即开启快速血管通路,开始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恢复有效循环容量。

- 关键诊断:尽快进行关键诊断,确定出血的来源。

可以通过超声、宫颈穿刺、子宫探查等方式进行。

2. 急诊阶段(产后30分钟-2小时内):- 输血支持:确定出血的原因后,开始注射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子等输血产品。

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指标调整输血速度和剂量。

- 药物治疗:静脉给予奥曲肽、前列地尔等止血药物,促进血管收缩和凝血功能恢复。

- 停止出血:如患者出血源在宫颈或子宫上段,可以使用缝合或加压止血。

如出血源在子宫下段或阴道,需要立即进行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3. 并发症处理:- 休克处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等,纠正休克状态。

- 凝血功能障碍:继续输注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等,同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基础疾病。

-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防止感染、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一、概述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确保产妇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流程。

二、应急预案流程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在产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出血量等,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迹象。

(2)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经产妇、疤痕子宫、急产、血小板减少、胎盘早剥等)进行重点监护。

2. 抢救措施(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留置针或大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2)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4)根据病因处理:a. 子宫收缩乏力: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等。

b. 软产道裂伤:及时缝合止血。

c. 胎盘因素:清除胎盘组织,必要时进行宫腔填塞或剖宫产。

d. 凝血功能障碍:使用凝血因子、血小板等。

3. 休克纠正(1)针对失血性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确保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稳定。

4. 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 病情观察与记录(1)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记录出血量。

(2)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病情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6. 转诊与交接(1)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送回病房。

(2)与当班护士做好病情交接,确保信息传递准确。

三、应急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总结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旨在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成功率,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产妇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应急预案产后出血

应急预案产后出血

一、背景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

产后出血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产后出血应急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应急小组下设抢救组、护理组、物资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

三、应急预案1. 抢救组(1)发现产后出血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启动应急预案。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产妇吸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

(3)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

(4)如发生失血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快速补液、升压、抗感染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稳定,及时报告上级医生。

2. 护理组(1)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出血量、宫缩情况等。

(2)做好心理护理,安慰产妇,缓解其紧张情绪。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4)做好护理记录,详细记录产妇的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

3. 物资保障组(1)储备充足的抢救药物、输血、止血用品等物资。

(2)确保急救设备完好,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等。

(3)定期检查、维护急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信息联络组(1)及时向上级医生和相关部门报告产后出血情况。

(2)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和抢救措施。

(3)做好信息记录,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

四、应急处理流程1. 产妇分娩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宫缩情况等。

2. 如发现产后出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抢救组迅速进行抢救,护理组做好护理工作。

4. 物资保障组确保物资供应,信息联络组做好信息沟通。

5. 如病情稳定,及时报告上级医生。

6. 如病情恶化,立即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五、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急救知识培训。

2. 定期组织产后出血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母婴安全。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一)立即通知医师,吸氧,补充血容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

如患者继续出血,出血量>1000ml,心率>120min,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已出现失血性休克,应尽快开放静脉输液,作腔静脉插管。

(三)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器械,如为子宫收缩乏力,及时应用宫缩剂,如为软产道裂伤,及时配合缝合止血。

(四)若发生子宫破裂,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五)当班者应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六)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送回病房,与当班护士病情交接并做记录。

【程序】立即通知医生→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班→记录抢救过程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有高危因素汇报主任 产前评估与产前检查确定分娩方式(经阴道或剖宫产)按摩宫底,观察宫缩,判断出血量开放静脉,输液,监测血压,备血备好血源至少1.5-3单位检验中心汇报上级医师与科主任,15分钟内或出血量在750ml 内到场发现不凝血≥200ml≥500ml发现面苍、全身出冷汗血压迅速下降术中出血大于500且有上升趋势立即通知检验科配血产后观察妇产科注:1 启动输血绿色通道时机,由妇产科决定、签字并负责事后补办相关手续(输血费、保证金等)。

2 科室每次抢救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任抢救小组组长,负责安排整个抢救流程和细节,包括谈话、签字、汇报、转运、记录、拿血拿化验单、催费等。

3 为保证输血安全每次输血必须开申请单、注明时间。

4 检验科原则上保证30分钟内完成输血前准备工作,以接到申请单和标本为准,并注明接到时间和发报告时间。

配血过程中如有溶血、标本检验单不符合等特殊情况检验科及时联系妇产科。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后出血方面的急救护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产后大出血抢救的护理措施(1)一旦病人出现产后大出血,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

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采取双鼻导管流量4~6L/min.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

(4)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肢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5)迅速协助医生抢救,边查原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边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关准备。

(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诊断与处理一、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病因及诊断要点(一)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血窦、血栓形成障碍而出血1.临床表现1)胎盘娩出后阴道出血阵发性增多,子宫轮廓不清、软,按压宫底有大量血块排出;2)有时阴道出血不多,但血块大量积存于宫腔内,当产妇出现休克时已为时过晚。

2.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1)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2)产程延长、滞产致孕妇衰竭;3)产程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4)全身急慢性疾病;5)严重贫血、妊高征、子宫胎盘卒中;6)子宫发育不良、感染、畸形、肌瘤;7)膀胱过度充盈;(二)胎盘因素1.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30分钟,已剥离的胎盘尚未娩出者(宫缩乏力、膀胱过度充盈);2.胎盘嵌顿:宫腔操作或宫缩剂使用不当,子宫局部形成狭窄环或宫颈口收缩,剥离的胎盘不能娩出;3.胎盘剥离不全:由于宫缩乏力、或胎儿娩出后过早过度挤压子宫、粗暴牵拉脐带;4.胎盘部分粘连:胎盘部分已剥离,部分粘连于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出血。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500ml或产后24小时后出血量达到200ml/小时。

虽然产后出血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就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

1. 急救前的准备对于产后出血,采取急救措施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迅速掌握产妇的相关情况,如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临产情况等。

其次,评估产妇情况,包括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变化、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最后,保持冷静,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前来处理。

2. 采取急救措施2.1 停止流血停止流血是急救中的首要步骤。

处理产后出血,首先要保持产妇平卧位,及时抬高下肢。

另外,摸清主要动脉,可以用手压迫在阴道下方动脉、肛门下动脉和外阴动脉,也可以在阴道内按压宫颈。

此外,可利用吸引器或夹子控制产妇易流血的部位,如破裂的阴道、外阴或子宫穿孔处等。

2.2 补液因为产后出血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所以需要及时给产妇输液,补充失血的体液。

在输液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确保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3 注射药物产后出血时,还可以通过注射药物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急救中,可以使用氧氟沙星、甲苯磺丝钠和卡巴胶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

2.4 紧急手术如果采取以上措施不能控制出血,那么需要尽快地进行手术止血。

这种情况下,应选择高级别医院进行手术处理。

3. 急救后的护理急救结束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首先,要保持产妇正常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

其次,要对产妇进行输液和输血,以及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最后,严格控制出血部位的感染,定期更换伤口包扎,加强病人的观察和监测。

4. 结语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急救前,要充分了解产妇的情况,判断出血状况,制定恰当的救治方案。

在急救中,需要及时停止出血,进行输液、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急救后,要做好病人的护理和观察,防止病情恶化。

晚期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晚期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一、背景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至产褥期内(通常为产后42天)发生的子宫出血。

这种出血情况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可能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保障产妇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晚期产后出血应急小组,由产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产科医师、助产士、护士、手术室人员、检验科人员、输血科人员等。

三、预警与评估1. 预警: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每日巡视,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情况、恶露量及颜色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2. 评估:根据出血量、血压、心率、神志等指标,对出血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四、应急预案1. 轻度出血:- 观察生命体征,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下肢,减少活动。

- 密切观察出血量及宫缩情况,必要时进行宫缩剂治疗。

- 如出血量增多或出现休克症状,立即升级为中度出血处理。

2. 中度出血:- 立即通知医师,准备抢救物品,包括止血剂、宫缩剂、输血等。

-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宫缩剂、输血等治疗。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宫缩情况,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3. 重度出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抢救。

-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大量输血、止血剂、宫缩剂等治疗。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宫缩情况,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 如发生失血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五、抢救流程1. 立即通知医师,启动应急预案。

2. 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3.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宫缩剂、输血等治疗。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宫缩情况。

5. 如需手术治疗,立即进行术前准备。

6. 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送回病房,与当班护士病情交接并做记录。

六、总结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引起高度重视。

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晚期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

产后出血的应急总结引领总结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子宫内膜剥脱引起的阴道大出血。

这是妇产科急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识别与预防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警惕,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阴道大出血,或者出血量超过产后应有的范围;产后出血时间持续延长,超过30分钟;产后出血伴随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产后出血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觉。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医务人员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等,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产后出血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阻止出血并保护产妇的生命。

首先,要及时呼叫急救车或将产妇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急救车赶到或到达医院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紧急处理措施:1. 控制出血部位:可以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或者用纱布、干净的布料等进行包扎,以阻止出血。

同时,要让产妇保持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

2. 输液补充:可以给产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维持血压稳定,以防止产妇因大量出血而出现休克的情况。

3. 给予输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输血治疗,以补充失血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4.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产妇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催缩子宫的药物、止血药物等。

5. 心理支持:紧急处理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等情绪,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稳定产妇的情绪。

三、后续处理和预防产后出血得到控制后,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预防。

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产妇的子宫情况,确保子宫已经收缩良好。

同时,医生还会给产妇进行阴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因。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再次发生,产妇和家属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产后护理:产妇在产后需要休息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原因及其防范急救措施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出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1例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7.5%;6例为胎盘因素,占15.0%;3例为软产道损伤,占7.5%。

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问题,均痊愈出院。

结论: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

通过相应的防范和急救措施,能预防和减少发生产后出血,让产妇得到更好的救治。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of mater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sum up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thu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s.Method:The data of 40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from author’s hospital was analysed.Result:31 cases were uterine contraction weak factor,accounting for 77.5%,6 cases were the placenta factor,accounting for 15.0%,3 cases were soft birth canal injury factor,accounting for 7.5%.Patients without bloo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all patients were recovered.Conclusion:The main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ere the placenta factor,uterine contraction weak and soft birth canal injury.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and emergency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postpartum hemorrhage occurs,let women get better treatment.[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Prevention;First aid產后出血在妇产科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发生在产后24 h内,特别是产后2 h及第三产程超过15 min的产妇中,这会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要想真正预防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就得对产后出血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给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此外,还需在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方面做好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产后出血带来的危害[1-3]。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4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简单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住院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36例于本院分娩,其他4例患者从外院转入的,年龄20~38岁,平均28岁,剖宫产18例,顺产22例。

1.2 出血量测量方法出血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容积法和容积法+称量法这两种。

容积法是指在胎儿分娩后马上在产妇臀下放置聚血盘,2 h后取出。

容积法+称量法是指在胎儿分娩后马上在产妇臀下放置聚血盘,待接生完毕给产妇垫上产妇垫,24 h后取出称重,与垫前相比[4]。

2 结果29例出血量为500~800 ml,8例出血量为800~1600 ml,3例出血量超过1600 ml。

出血原因:31例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7.5%;6例为胎盘因素,占15.0%;3例为软产道损伤,占7.5%。

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均痊愈出院。

3 讨论3.1 出血原因分析(1)精神紧张过度:由于部分产妇在分娩时精神紧张过度,以至于子宫收缩能力较差,这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胎盘在从子宫蜕膜层剥离的过程中,剥离面通常会血窦开放,会有些出血,而当胎盘完全剥离且从子宫排出后,流血立马变少。

假如产妇精神过分紧张或其他原因,容易导致子宫收缩差,血管闭合不了,因而出现大出血。

产妇太过紧张,产程太长,麻醉太深,用镇静药过多,都会导致胎盘收缩变差,发生大出血[5-6]。

(2)胎儿过大、羊水太多或多胎妊娠:因为子宫会过度的膨胀,拉伸子宫纤维,因而产后无法较好收复;又譬如生育太过频繁,导致子宫纤维发生退行性变,肌纤维变少,结缔组织变多,从而导致子宫收缩无力。

(3)凝血功能障碍:譬如产妇患有重症肝炎、血液病,危害非常大,必须引起注意。

分娩时应该选择条件允许的医院,避免意外发生。

(4)胎盘因素:胎盘仅部分剥离或是剥离后宫缩乏力导致大出血;胎盘部分或全部粘连在子宫壁上,无法剥离导致出血;胎盘滞留,过早揉挤子宫、牵拉脐带造成出血[7]。

(5)软产道裂伤:会阴保护不当、助产手术操作失误造成会阴裂伤;产程进展太快、子宫收缩太强、胎儿太大导致产道裂伤;会阴切口太小,胎儿分娩导致会阴裂伤严重,或太早侧切会阴导致切口大量流血;宫颈裂伤容易造成子宫收缩差,从而出血量增加[8-9]。

因此,产妇必须按时产前检查,对于有出血倾向疾病的,譬如肝炎、血液病,有产后出血史,甚至有过多次刮宫流产史的产妇,必须提前准备住院,备足血,避免在分娩时发生意外。

产后出血很难预料,具有突发性,因此要注意保健:假如由于子宫收缩无力引发出血,需要立刻进行子宫按摩,促进子宫较快收缩,或者压迫腹主动脉,尽可能地减小出血量。

3.2 急救措施(1)如果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必须立马通知抢救人员,在抢救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其他人员各自分工,严格按照产后出血的正常流程进行,让抢救工作井井有条。

(2)为产妇营造安静的环境氛围,同时让产妇保持中凹正确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便于下肢静脉的回流,增大心排出量;还应做好保暖措施,尽量不移动产妇,避免引发并发症。

(3)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及时吸入有效的阳气,由于失血造成全身脏器的血液灌流量变少,组织缺氧缺血,必须采用流量为4~6 L/min的面罩或爽鼻导管吸氧,并仔细观察唇周、面色、指甲有无变红润、休克现象有缓解、呼吸有无变通畅、机体缺氧现象有无改善[10]。

(4)切记及时补充有效的血容量。

迅速搭建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假如穿刺有难度,可以考虑是否需要进行静脉切开,同时还要做好交叉配血和各类检查方面的准备,采用心电监护,实时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神志、尿量、宫缩以及呼吸等情况,准确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以便尽早发现是否有休克的征兆,向医生报告。

掌握最佳的输液速度,避免输液太快、太急引起肺水肿。

(5)通常产后出血现象出现得猛、快,因此救护人员要在抢救的同时,还需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查出出血原因,以便及时止血。

护理人员在通过分析出血的时间、特点,再加上各项检查找出出血原因和部位,如果由于子宫收缩不好导致的出血,可以采用子宫按摩、宫缩剂、结扎子宫动脉或者骼内动脉、填塞宫腔、子宫次全切术等方法来加强宫缩;如果是软产道操作引起的出血,需及时进行缝合和修补;如果是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则要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11]。

(6)如果经过各种急救措施,仍无法止血,在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时,那么必须考虑尽快采取子宫切除术,保证产妇的生命。

子宫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抢救出血严重的产妇,降低产妇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目前为了既能保证产妇的生命,又能保住子宫以及生育能力,多采用操作简单、损伤小、有效、快速、安全的子宫压迫缝合术。

3.3 防范措施(1)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健康教育,尽量提高住院的分娩率,同时要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没必要的引产、流产等手术,保证产科的管理质量,还要提高产科医生的助产技能以及急救水平[12-13]。

(2)产前防范:加强孕妇健康安全教育,需定时进行产检,筛查高危因素,做好高危管理,重点监护高危孕产妇,分娩前对产妇的总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譬如护理体检、询问病史、详细翻阅病历,以便清楚产妇孕期与产时的具体情况,对可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做个详细评估。

同时还需做好人力物力、开放静脉等各项准备工作。

(3)产妇心理护理:由于产妇常常会因为害怕分娩疼痛、操心宝宝健康,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或因家庭有重男轻女观念,担心生女孩,出现悲观失望等情绪。

这些情绪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子宫收缩。

因此,要密切注意产妇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做个准确的评估,同时针对产妇不同的心理实施具体的护理,避免情绪变化带来的影响。

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语言一定要亲切,还应掌握较好的治疗性身体触摸等技巧。

这样既能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缓解产妇紧张的精神,还能有助于治疗与护理操纵的进行[14]。

(4)产程处理:在第一产程,产妇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疲劳,饮食要以高能量为主,定时查肛,做好心理护理,绘制出产程图,对产程进展情况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与处理产程的滞产与延长,使用镇静剂一定要合理。

在第二产程,要严格采用无菌技术,产妇要在指导下正确利用腹压。

助产士在胎儿分娩时要保护好产妇的会阴,让抬头、胎肩慢慢娩出,以防撕裂软产道。

助产士还得准确把握好会阴切开的时机和指佂,在进行阴道手术时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动作要轻柔,切忌过早,必须在抬头露出时切开,密切关注切口出血,当胎肩娩出后立刻静脉滴注或肌注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避免出血。

在第三产程,准确测量出血量及处理胎盘娩出,在胎盘剥离之前,千万不能太早挤压、按摩子宫或牵拉脐带,当出现胎盘剥离征兆时,要迅速帮助胎盘娩出,同时详细检查胎膜、胎盘的完整性[15]。

对于出血较多的产妇,需及时找出原因,针对出血具体情况,给予抢救。

(5)观察护理:在产后2 h内要严密观察产妇,主要观察产妇出血的情况,避免出现宫缩乏力的现象。

参考文献[1]戴清.浅谈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急救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2):399-400.[2]崔洪巍.9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6):6851.[3]顾德芬.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7):2684-2685.[4]张成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4(3):152.[5]马凤莲,毛月兰.76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69-170.[6]周正银,陈菊兰.151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14-3715.[7]袁晓敏.产后出血172例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医学,2013,19(1):89.[8]朱经严.10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06.[9]丁光勤.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9(14):116-117.[10]程霞.452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1-242.[11]任列平,苏志卿.174例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83.[12]刘洋,梁宏,王秀君.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821-1822.[13]彭翠云.产科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131-132.[14]袁晓敏.产后出血172例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医学,2013,19(1):89.[15]王凤玲.如何进行产后出血的正确预防及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05-106.(編辑:陈春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