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县级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县级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梳理县级财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挑战,探索推动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本文还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以期为我国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级财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旨在全面把握县级财政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脉络二是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分析,旨在深入剖析制约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是推动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旨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四是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借鉴与启示,旨在为我国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县级财政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我国县级财政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我国县级财政现状分析县级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而地方税收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限制。

县级财政在土地出让收入方面的依赖度较高,但随着土地政策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这一收入来源也面临不确定性。

县级财政支出压力巨大。

在保障民生、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需求日益增长,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却难以匹配。

这导致县级财政在平衡收支方面面临巨大压力,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财税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县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财税政策的体系结构,对于指导和促进各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政策县域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三个方面。

财政支出政策是经济政策中较重要的一项,政府通过实施支出政策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和发展产业,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在县域经济中,可以通过支出政策提高县域经济的产业品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财政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调整税制结构,调整税率,调整税种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征收特别税收,例如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财政赤字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借贷来提高领域内资金投入,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政府债务的方式,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引导企业在本地区投资创业,提高县域地区的资金市场构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惠税收对于县域经济薄弱的地区,可以通过适当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来吸引企业对该地区进行投资,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在特定产业和特定情况下给予优惠税收政策,例如生产环保型产品、节能型产品或者是在困难地区投资开展生产活动等。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

对于农村地区的企业,可以采取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村企业发展,例如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减免。

(三)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仍然存在 单一、低级等问题,缺乏高技术 产业支撑。
资金和人才短缺
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和人才支 持,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 政策研究
xx年xx日
目录
• 引言 •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类型 •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优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 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财政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效果。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有限
由于相关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样本数量 相对较少,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 的影响。
要点二
未充分考虑政策实施 成本
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需要 充分考虑实施成本。
要点三
对不同地区县域经济 发展缺乏针对性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县域经济稳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税政策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三个方面对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下的财税政策体系进行分析。

税收政策是财税政策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来说,税收政策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调控。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方式,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税收政策还可以通过创新税收种类和模式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推出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如发展特色产业的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向县域经济集聚。

财政政策是财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财政政策需要通过调控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来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可以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调控力度,提高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是财税政策体系的根本性保障。

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下,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需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府财税收入和支出的分配制度。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中央对县级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财力相对较弱的县域经济有足够的财政支持。

需要加强县级财政管理和监管能力的建设。

可以通过加强对县级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还需要加强县级财税政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财税政策的实施能够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财税政策体系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财税政策体系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一、财税政策体系的意义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受限于自身资源条件和国家政策,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在此背景下,财税政策体系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

首先,财税政策为县域经济增加了必要的投资。

通过向有潜力的县域提供奖励基金、特殊项目资金等方式,扶持这些地区发展壮大,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以效益更高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

其次,税收政策可以引导和鼓励县域经济的合理发展。

通过调节地方税制,优化税收结构,力争实现税负降低、税制简化、税务管理改革等措施,以提高县域市场竞争力、增强区域增长潜力。

最后,财税政策体系可以促进县域商品、服务的流通和良性竞争。

通过搭建县域产业链和货物流通网络,引导投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县域经济的增长水平和质量。

(一)财政政策1、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推进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投资额的加大和增加2、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支持县域发展重点领域,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3、加强县域投资体系建设,完善审批、监管、统计等方面的工作,在县域投资环境和规模上持续优化。

(二)税收政策1、加快税收体系的改革,推进全国性税制改革对地方的影响,实现县域税制对市场机制的适应。

2、通过减税和降费的方式,提高县域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3、以优化税收负担为手段,引导县域企业形成良性竞争和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财税政策联合实施1、通过完善财税政策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由“粗放型”到“高质量型”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2、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财税政策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在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方面要深入推进政策保障机制的建设,提高财税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保障。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摘要】本文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财税政策体系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首先探讨了财税政策的框架,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然后介绍了财税政策的协调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建议,并探讨了财税政策的优化方向。

最后展望未来,指出了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的协调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县域经济、财税政策、稳定发展、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协调机制、优化方向、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县域经济是指地方政府在行政区域内开展经济活动,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总体经济状况。

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政府可以引导资源流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深入研究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探讨其框架和协调机制,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通过对财税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和优化方向。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财税政策对其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完善和优化我国的财税政策体系,还能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研究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讨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揭示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效益提出可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视角下,财税政策体系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下的财税政策体系进行分析。

一、财税政策的基本原则1.1 国家政策的引导性原则国家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国家应根据县域的发展阶段和条件,结合国家整体经济政策,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引导县域经济稳定发展。

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可以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县域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扶贫;而在经济发展中后期,国家可以适当提升税负,引导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政策的引导性原则使得财税政策与县域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1.2 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县域经济稳定发展需要一定的财政资源支持,因此在制定财税政策时,公平和效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公平原则要求财税政策要公平地分配收入和负担,确保各个县域在经济发展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效率原则要求财税政策能够提高县域经济的生产效率,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1.3 鼓励和激励的原则财税政策的制定应该注重鼓励和激励县域经济发展。

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奖励资金等方式,鼓励县域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县域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创新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鼓励和激励,财税政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朝着稳定发展的方向加速前进。

二、财税政策的具体内容2.1 税收政策2.2 资金支持政策资金支持政策是财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提升。

国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向县域提供经费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

还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县域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贷款机会。

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可以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压力,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财税政策作为经济运行的调控工具,对于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视角的角度对财税政策体系进行分析。

一、财税政策的概念及功能财税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出入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其主要功能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等方面。

二、财税政策体系的构成财税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个组成部分。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其包括货币政策、投资政策、财政预算等方面。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运行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货币政策可以适度放松或收紧,以促进资金的流动和经济的活跃。

(2)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指国家对投资行为进行的引导和管理。

在县域经济中,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支持政策等手段,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投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3)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对国家财政收支的计划和安排。

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在财政预算中可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税收政策的基础,包括税种、税率、税收征管等方面。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制度,降低税负,鼓励企业投资和创业,促进经济增长。

三、财税政策体系对县域经济的作用财税政策体系对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政策体系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等方面的分配,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县域经济中,一些财政支出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提高县域的整体经济水平。

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到了县域经济这一层面。

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全局。

而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 财政资金的调配及使用财政资金的调配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财政投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财政资金的合理调配和使用会直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2. 税收政策对县域企业的影响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到县域企业的发展。

税收政策的调整和优惠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那么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直接影响。

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合理运用财政资金,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间接影响:1. 优化税收结构、减轻税收负担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优化税收结构和减轻税收负担,间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适当降低对农业生产和农村企业的税收负担,可以有效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2. 统筹规划财政支出,促进县域产业发展财税政策可以通过统筹规划财政支出,促进县域产业发展。

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和引导农村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提高县域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间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县域经济稳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财税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财税政策体系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县域经济是指县级地区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包括县级以上政府所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及城市各自的经济活动。

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缓慢。

一些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支出能力有限。

一些地方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如何通过财税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来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财税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财政和税收的政策,包括财政预算、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等。

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财税政策具有以下作用:1. 调控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可以对县域经济进行适度的调控,防止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通过税收政策的优化,可以鼓励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收入水平。

2.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依托财政和税收政策,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3.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可以鼓励和支持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

4. 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率。

财税政策的优化可以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效率,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监管和支持,为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三、财税政策体系的优化和改革为了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对财税政策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革。

经济发展的使用财政政策研究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经济发展的使用财政政策研究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经济发展的使用财政政策研究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效果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1.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目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以调节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为手段,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调控经济周期波动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政府经济政策。

其核心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物价稳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调整收入分配和促进社会公平。

2.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而多方面的作用,主要从宏观经济调控、投资引导和民生保障等方面产生影响。

2.1 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等手段,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物价水平等经济指标进行调控。

例如,在经济增速低迷时,财政部门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复苏和增长;而在通胀压力较大时,财政部门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控制物价上涨。

2.2 投资引导财政政策通过调控财政支出结构和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对经济组成进行引导,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的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提高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3 民生保障财政政策通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实施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估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其效果的评估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业率、财政收支平衡等。

3.1 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

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需要参考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

若财政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增速并达到预期目标,则说明其效果良好。

3.2 物价水平财政政策的另一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财税政策是影响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财税政策体系。

一、加强产业扶持政策针对不同县域的产业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县域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鼓励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进驻,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二、加强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对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采取差异化的资金分配机制,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印花税、营业税等,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建立县域共建共享的财政体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县域内政府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推动县域共建共享。

政府可以推动建立跨县域的合作机制,共同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共享财政体系,实现财政利益的互惠共赢。

五、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土地资源是农村县域的重要资源,政府应通过制定合适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政府可以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政策,加强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财税政策体系,促进县域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的调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产业扶持政策范围,促进县域内政府之间协作共建,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县域经济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应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导向功能和作用。

一、坚持城乡一体化的财税政策导向,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1、彻底改变“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恢复农民的国民待遇。

废除分配政策的城市倾向和国有工业倾向,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在农村的教育、卫生、电力、公路、水利和邮电通讯等方面实行城乡同等待遇,一体化管理。

另外,国家应该从主要来自工业税收的财政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弥补工农业交换中给农民造成的潜在损失。

2、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

我们认为应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理顺农村的租、税、费和集资的相互关系,使之分流归位。

按此思路应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专门对农民设置的税制体系,使农民作为纳税人取得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纳税地位,逐步统一城乡税制。

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从本省实际出发,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原则,坚持地区差异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与统一市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达到“一体化”。

为此,一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要积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要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可以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三要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

二、统筹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利用财政投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本省山区欠发达地区大多交通通讯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由于县域经济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发展常常面临一些瓶颈和困难。

在此背景下,财税政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财税政策体系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基本单位的地区经济。

在我国,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农业、乡村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的深入,县域经济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约束较大,面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乡村人口外流等多重挑战;县域经济也有着丰富的资源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等优势,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来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1. 财政资金的调度财政资金的调度作为财税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财政资金调度,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2. 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是财税政策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落实可以有效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3. 财政投入的重点支持财政投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政投入,可以支持县域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当前财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的不同,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财政支出相对不足,导致财政资金的分配不均衡,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能够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本文将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财税政策体系进行分析。

财税政策应注重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面临着人口流失、资源匮乏、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财税政策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可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县域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财税政策应注重优化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比较依赖传统的农业和资源类产业,这种结构不够合理,容易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财税政策可以在产业政策方面发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财税政策应注重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财税政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可以给予技术创新型企业、出口型企业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还可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财税政策应注重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

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是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等方式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

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财税政策是指国家在财政和税收领域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用于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微观经济平衡。

对于县域经济来说,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视角,对财税政策体系进行分析。

财税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影响县域经济的运行。

在稳定发展的角度考虑,财政支出应该合理规划,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税收政策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市场活力,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税政策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结构调整方面,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财政支出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区域协调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互惠合作。

在区域协调方面,财税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优惠税收等方式,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和协作发展。

对于经济相对滞后的县域,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企业投资和就业机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域,可以通过财政调控等方式,引导企业扩大投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税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果。

财税政策应与产业政策、就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相互衔接,形成协同效应。

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财税政策能够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应该从促进经济运行、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和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财税政策是指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采取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合理的财税政策体系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下的财税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支政策、财政投资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等。

在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中,财政收支政策应以合理调控县域经济总量为目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财政收支过大或过小造成的不稳定性。

财政投资政策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财政补贴政策应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税收政策对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税收政策包括税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调节政策等。

税率政策应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确定合理税率水平,避免税负过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给予税收优惠,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县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税收调节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负情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税政策调控机制来保障县域经济稳定发展。

财税政策应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避免政策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

财税政策的实施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修正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还需要加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城市政策等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政策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财税政策体系是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调控财政和税收,实施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可以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促进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促进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促进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尤其是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发展压力较大的县市得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发展助力。

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其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尤为突出。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创新,促进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将以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财政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财政政策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情况。

2. 分析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包括财政资金的使用、税收政策、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

3. 微观实证分析山东省部分县市财政政策的效果,探究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债务管理、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和税收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为:1. 收集和整理山东省和全国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

2.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微观数据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

3. 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相关县市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的实践情况和经验,获得对本研究的深入了解和支持。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山东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具体分析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有助于山东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优化财政政策,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

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的财税政策体系分析【摘要】本文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视角出发,分析了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首先介绍了财税政策的基本原理,然后探讨了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以及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接着阐述了财税政策的协调性,提出了优化财税政策体系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呼吁加强财税政策的创新与完善,强调了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这些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财税政策对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县域经济、财税政策、稳定发展、视角、体系分析、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协调性、优化、促进作用、创新、完善、重要性1. 引言1.1 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县域经济是指县级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县域经济发展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的重要阵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大部分的乡村都处于县域范围之内,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县域经济也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承担着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民就业等重要功能。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对于实现农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2 财税政策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在县域经济中,财税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税政策是国家对财政收支进行调节的手段,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县域经济中,财税政策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财政支出的引导和税收政策的调节,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提升县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优化资源配置:财税政策可以通过税收的调节和支出的引导,来优化资源的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调整财政职能,制定有利于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是一个上下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报告以山东、新疆、重庆和湖北为例,从描述我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5年以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入手,进而评介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得失,探讨21世纪初期中央、省、市州县(市)级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一、引言郡县治,天下安。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县域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视。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这是中央党政文件第一次使用县域经济这一概念。

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社会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县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0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除外),其中:市辖区830个,县级市381个,县1478个,自治县116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6多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93%.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9.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6%;全国县域经济的GDP达5.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4.5%.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县域经济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县域经济上与国家和省城经济相联,下与乡村经济相接,处于城乡结合点,承上启下的地位十分明显。

再次,我国的改革发轫于县域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县域经济中的农经济、乡镇企业率先进行了改革,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许多有益经验。

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这种观点认为: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县域经济》工作部:中国县域经济网)。

[!--empirenews.page--] 第二种观点认为,县域经济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经济的总和。

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对应,一般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为主体,是由一、二、三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复合系统。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中界性特征(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发展司:《加快发展努力壮大县域经济》。

《中国经贸导刊》2004.4)。

第三种观点认为,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要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本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和乡镇企业为支柱的行政区域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是极化型区域经济。

从地域总体和经济整体看,县域经济既有城市(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两类区域经济的特点,又具有与城市(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两类区域经济不同的特点(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2001)。

第四种观点与第三种观点在定义上相似,但是在特征上则认为县域经济是典型体现中国转轨经济的三元结构(城市、乡镇、农村)、典型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矛盾、其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闫恩虎: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思路探索。

中国县域经济网,2004)。

本课题研究后认为,对县域经济内涵的界定第一种观点更具合理性。

县域经济社会是在县域经济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县域经济社会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因此,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人均GDP、财政收入水平等传统的经济指标的提高,更要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与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社会指标的提高。

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超越传统的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勿须讳言,由于国情限制,建国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长期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被有意无意忽视了,县域经济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一次革命。

(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与评价标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与协作原则和商品经济发展规律,以统筹城乡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城乡生产要素,以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济构成工业化、社会载体城镇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综合发展持续化、人口生育计划化、科技教育普及化、管理运行法制化、土地资源利用科学化、社会保险普遍化以及消费方向绿色化。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方面的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

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主要有GDP、人均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河南省调整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南方农村报2004.8.10),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均GDP指数、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指数和人均财政支出指数。

[!--empirenews.page--] 县域社会发展指标主要有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是人类发展成就的总括衡量。

它衡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

(1)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来表示。

(2)知识或教育,用成人识字率(占2/3的权重)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综合毛入学率(占1/3的权重)来表示。

(3)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GDP(PPP美元)来表示(图1)。

基本指标综合指标(一)体面的生活水平 1. 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指数(二)知识或教育 1. 成人识字率成人识字率指数 2. 综合毛入学率综合毛入学率指数教育指数(三)健康长寿的生活 1. 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预期寿命指数图 1 衡量城乡发展差别的指标体系资料来源:参照《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P.246. 本课题采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

为便于分析,仅选择其中人均纯收[1][2][3][4][5][6]下一页入,即收入指数作为研究重点。

(三)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途径与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

直接手段包括直接投资办企业、上项目来发展县域经济,间接手段是指运用经济杠杆等来调控县域经济,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积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培育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各类市场主体,为它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课题认为,在研究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中,要特别注重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要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中央对县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转移支付办法,调整和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二是在统一税政前提下,研究落实赋予县域适当的税政管理权。

三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省级以下财政体制。

在合理划分省级以下各级政府支出和收入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县域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一)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基本经验由于改革前计划经济体制和几千年来自然经济体制传统的影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十分缓慢,主要表现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县域经济由男耕女织型小农经济集合体转变为集体合作农业组织、乡镇企业和地方国营及大集体工业三部分组成的特殊区域经济结构,可称为老三块结构。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主导下,为服从服务于重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的五小工业(大都是地方国营工业及一部分大集体工业)成为老三块结构的主体和领头羊。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前期,即短缺市场尚未转向相对过剩经济以前,通过家庭经营改造的广大的新型双层经营农业单位,与适应短缺市场并填补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滞后所留下空间的乡镇企业,成为老三块结构中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主体。

尤其是乡镇工业几乎是无工不富,是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挥聚集诸种资源要素,生产力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由于千千万万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农户与广大乡镇企业这些新型市场主体的发育、成长,县域经济一时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基本细胞或基本单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由长期的短缺经济开始转变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后,支撑县域经济的上述两类市场主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乡镇工业企业失去了大部分原有的市场空间,已由过去的无工不富变为90年代的无工不亏,连异军突起代表的苏南模式也受到挑战,更不用说一部分以双层经营农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陷入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困境。

[!--empirenews.page--] 回顾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基本经验,不管是在全国极具代表性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还是具有本地特色的山东、重庆、新疆和湖北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抢抓机遇,迅速发展壮大;二是依据本地特色(资源、地域及人文等)发展壮大;三是积极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四是主动争取上级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