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化中大山崇拜心理之探讨

合集下载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1. 引言1.1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傩戏,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如同一颗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宝石,闪烁着远古的光芒。

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传统习俗,被视为连接人与神灵之间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傩戏的表演场景往往设在深山密林之中,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才会得以展现。

演员身穿古装,戴上面具,化身为神灵的使者,引领着观众进入神秘的仪式世界。

他们舞蹈起来,歌唱起来,仿佛是古代祭司在向神祇祈祷的场景再现。

2. 正文2.1 神秘的傩戏起源神秘的傩戏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传说是由古代巫师为了祈祷丰收和驱除恶鬼而发展起来的。

据史料记载,傩戏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山深处,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祭祀仪式的民间艺术形式。

传说中,傩戏表演者被认为是受神灵附体的特殊存在,他们可以借助傩戏表演来与神灵沟通和传递祈福之意。

傩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由于其神秘和神圣色彩,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传统仪式和娱乐性质的表演形式。

傩戏的表演内容多是围绕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展开,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和歌舞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具有仪式感的氛围。

2.2 傩戏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的过程中,傩戏逐渐融合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表演方式。

不同地区的傩戏在表演内容、服饰和舞蹈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傩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傩戏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一些文化爱好者和专家学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傩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演出、展览和研讨会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傩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2.3 傩戏表演的特色和意义傩戏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傩戏承载着丰富的祭祀文化和民间信仰,是人们表达敬畏和崇拜之情的一种方式。

傩戏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山崇拜理念下的峨眉山与昆仑山角色关联性探析

大山崇拜理念下的峨眉山与昆仑山角色关联性探析

古希腊 的众神都 居住 在奥林匹斯 山上 , 宙斯是众神 之 父 。在我 国的神话传说 中, 昆仑山的地位 可与奥林 匹斯 山
相侔 , 它是人类 得睹神灵 之所在 , 也是众神居 住的万神殿 ,
“ 则是众神之主 。 帝” ( ) 山海经》 昆仑神 山的首次系统描述 一 《 对
据专家考证 , 甲骨文 中就 出现有 多处关于大 山崇拜 和
10 2
我 国古代 最著名 的人文神话 地理专 著《 山海经 》 一书
是华夏先 民大山崇拜理念 的理论总结和集 中表现 。该书 中 有多处关于昆仑山原型—— 昆仑丘( 的描述 。如 , 山海 虚) 《 经 ・ 山经》 : 西南 四百 里 , 西 云 “ 曰昆仑 之丘 , 实惟帝 之下 是
宗教信 仰必须有 圣物 、 圣迹 才能增强其公 信力一 样 , 山 大 崇拜理 念也 必然催生 出具体 而客观 的崇拜 客体—— 昆仑
神 山。
史学界常 用最具代 表性 的生产 工具 来代表 人类历史 上 的某个 时期 , 如石器时代 、 青铜 时代等 , 如果用这种思维
模式 来观照人类 的童年 ——石器 时代 ,我们显 然可 以看 出: 石头在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 的石器 时代有着十分重要 的地 位 , 是原始人类 生产生活 中最重要 的劳 动工具 , 在人 类社会的产生 、 形成和发展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 山崇拜理念 ; 大 昆仑神 山; 峨眉山 ; 佛教
中图分类号 : 9 8 K2.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86 (0 0 0 — 1 0 0 A 10 — 6 62 1 )7 0 2 — 3
中国是 一个多 山的国家 , 中华 文 明是大 山 、 大河文 明

我国古诗中“山”的精神意蕴

我国古诗中“山”的精神意蕴

我国古诗中“山”的精神意蕴作者:陈世发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4期摘要:坚固的山寄托坚定的情怀,山是遁世者“屏蔽”外界生活的工具,山是隐者寄托旷达心理的载体,山可寄托离别之时的复杂情感,山还可寄托时易事移的特殊感情,山体现了道心诗歌的神秘,山体现了佛心诗歌的空灵。

关键词:古诗“山” 精神意蕴汉字是世界上著名的象形文字之一,它对很多自然物的形象或抽象的概括反映了我国先民令人羡慕的早期智慧。

“山”的象形文字,精神挺拔,连绵幽深,端庄稳重,给人以不尽的遐想。

人类的祖先(也是人类的童年)则生活在大山中,是山给他们以生活,是山给他们以灵性,是山给他们以智慧。

他们在那里不知生活了多少万年。

当他们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更圆更亮的太阳。

但当灼热的太阳炙烤着他们时,他们又会时时想念曾经嬉戏过、生活过的大山。

人们说这是返祖现象的心理。

当这种“心理”投射到诗人心里时,一种独特的精神意蕴就慢慢产生了。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从孔子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儒家对山充满了人文关怀。

他们认为山的静穆、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为核心的。

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独尊,文人(诗人也是文人)对山的推崇心理又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思想文化的长期积淀,人们(特别是诗人)对山的再认识就更深刻了,对他们的“祖籍”——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山”也就成了许多诗人很多时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归宿。

一、山的自然风光吸引诗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有六十四篇与山有关的诗。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的诗句,就表明了房屋修在山脚下。

从整首诗来看,哥哥弟弟认为这幽远静穆的南山是非常惬意的。

再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则表明了对山岳的仰视与敬意。

应该说,我国早期的诗歌里就表现了诗人对山的好感。

五岳与中国的山岳信仰

五岳与中国的山岳信仰

五岳与中国的山岳信仰五岳是指中国古代认为最高、最神圣的五座山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这些山峰在中国的山岳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神灵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朝拜和修行的圣地。

中国的山岳信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巫教和儒教。

在巫教中,山被视为神灵的所在,人们会在山上祭祀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

而在儒教中,山则被视为修身养性的地方,许多儒家学者选择在山中隐居修行,以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五岳作为中国山岳信仰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泰山作为东岳,被视为帝王的象征,历代帝王都会前往泰山祭拜,以示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国家的祈福。

华山作为西岳,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许多武术家和侠客会前往华山修炼武艺,以追求武德和武功的提升。

衡山作为南岳,被视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文人会前往衡山寻找灵感和修炼自己的文学才华。

恒山作为北岳,被视为修道者的圣地,许多道士会前往恒山修行,以追求长生不老和通神悟道的境界。

嵩山作为中岳,被视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许多儒家学者会前往嵩山学习经典和进行思考,以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除了五岳,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山岳,如黄山、庐山、雁荡山等,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也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地方。

中国的山岳信仰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道德、智慧和武德的追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山岳信仰逐渐式微。

人们对山岳的崇拜和朝拜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科技的崇尚。

然而,山岳信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追求心灵寄托和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山岳信仰,我们应该加强对山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通过开展山岳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山岳信仰,从而增强对山岳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加强对山岳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保护山岳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够在山岳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中国古文化中的大山崇拜心理——昆仑山与五岳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古文化中的大山崇拜心理——昆仑山与五岳的关联性研究
中图分 类 号 : 3 B9 3 文献标 识码 : A 另一方面 , 山林 中 丰 富 的物 产 是 人 类 赖 以生存

中国是 一个 多 山的 国家 , 中华文 明是 大 山 、 河 大 文 明 的代表 形 态 。在 “ 地 天 通 ” 绝 的炎 黄 时 代 , 民 地 与 天神 相通 之道 ( 天梯 ) 绝 , 夏 先 民就 已经 开 始 断 华
第3 2卷 第 4期
Vo _ 2 l3 No 4 .




学 报
21 0 0年 7月
J1 u. 2 0 0l
J u n lo z i e s y o r a fHe e Un v r i t
文章编 号:63— 13f0 0)4— 0 3— 17 2 0 2 1 0 0 9 0 4
… 山, 产也 。 言产 生 万物 0 ( ’ ”【 啪 ]
《 文解 字 注》 释 山 ” : 说 “ 云 “ , 山 宣也 。谓 能 宣郁 气 , 万 物 也 。 有石 而 高 生
象 形 ” 4( 3 C]P7 4)
岳封禅文化。千百年来 , 大山崇拜心理绵延不绝 , 塑 造 了国人平 和 沉稳 、 坚韧 尚实 、 具凝 聚力和 向 心力 极 的民族 心理 特质 。但是 , 长期 以来 , 山崇拜 心理 对 大
华 夏先 民 的 大 山崇 拜 心 理 发 源 于 “ 地 天 通 ” 绝
的炎黄 时代 。一方 面 , 地 和大 山 紧密相 连 , 山上 土 高 摩 云天 , 山本 身 具 有 高 大 雄 伟 的 自然 性 和 接 近 天 界 的神秘 性 , 上 古 “ 梯 ” 是 天 之所 在 。在 “ 地 天通 ” 绝 的 中央集权 语 境下 , 之 生 产 力 的极 为低 下 和 对 土 地 加 的高度 依赖 , 华 夏 先 民很 容 易对 高 山产 生 膜 拜 心 使

中国山岳崇拜信仰

中国山岳崇拜信仰

中国山岳崇拜信仰作者:段晓明来源:《艺海》2012年第02期费尔巴哈说:“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

”([德]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人类在科学知识匮乏,社会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面对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的大自然,往往感到无助与恐惧。

人们无法控制自然的力量,在浩渺的自然界面前感到软弱无力,对自然产生无尽幻想,认为人和一切自然物(包括宇宙本身)都具有看不到的灵魂,具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它赋予了世间万物以生命。

于是,人类的祖先就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视为灵异,对自然顶礼膜拜、讴歌祝颂,希望用祭献甚至符咒来左右主宰自然界的神灵,求其嘉惠和庇佑。

“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代。

”这种对天地山川、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崇拜,可统称为自然崇拜。

山岳崇拜是先民对于山岳幻想下的产物,它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作为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最初的宗教意识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自然崇拜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依靠大山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山岳自然,并进行探索与斗争。

山岳高大峻极,自然气候变幻无穷,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雷雨交加。

面对大自然的威力,先民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感到自身的渺小,对山岳产生幻觉和恐惧心理,认为这一切都是由未知的神秘力量支配的,于是产生了拔地通天的山岳及其神灵是万物主宰的观念。

因此,在原始先民对自然崇拜的认识中,山岳是上天给予人类的恩赐,它与天地同构,与日月同辉,居住在山岳中的神灵拥有无限大的威力,掌控者阴晴雨雪、灾荒祸福,山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人类早期崇拜的对象。

从考古发掘的甲骨文和人类生活遗迹看,山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

早期文献也记录华夏民族早已出现了普遍的山岳崇拜现象。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中的《山经》就集中反映了先民对于山川的崇拜意识。

《山经》可以看作是中国第一部山岳地理专著,它以山为纲,纵横经纬天下地理形势,记载了26个山区,477座山。

山与中国文化

山与中国文化

山与中国文化社会学家余光远说:"旅游(休闲)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

" 瑞典哲学家皮普尔说:"休闲是一种文化基础"。

休闲学者马惠娣说: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所以,在阐释山地休闲之前,有必要谈谈山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山与中国文化信手翻阅一下中国的文化艺术文本,或回眸一下中华历史长廊,你会发现,中国的文化历来与山有着不解之缘。

古代中国人对于山有着近乎宗教一般的崇拜与敬畏,自夏商时代始,历代帝王都有登山封禅和祭祀山帝的传统。

春秋之前,朝廷设有掌管大山的官吏被称为"岳"。

尧在位时,晚年选择继承人,命四岳"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四岳推荐了舜。

因此,山又称为"岳"。

五岳之首泰山可谓中国的文化山,儒教创始人孔子感慨"登泰山而小鲁",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据考,早期只有东西南北"四岳",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词汇中,有五行、五谷、五音、五味之说,因此,添加了中岳嵩山,始有五岳之说,以求对应和平衡。

中国的山岳多因是道教、佛教的发祥、壮大之地而声誉鹊起,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五岳是中国道教孕育传播的地方,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与五台山列为四大佛教圣地。

中国古代众多的神话传说都发生在名山大川之中,像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孙悟空与花果山、五台山等,《西游记》、《聊斋志异》提到的魑魅魍魉神仙鬼魅的出没藏身之地则不是山洞就是山头。

而武当山、嵩山与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中华武林文化有着深厚渊源。

山居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可窥见一斑;王维《山居秋暝》对山中美景一咏三叹,唯美之至;黄公望晚年隐居富春山,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白居易筑草堂于北香炉峰,其《庐山草堂记》开头便是:"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为庐山奠定了很高的声望。

论中国古文化中的大山崇拜——以峨眉山为个案分析

论中国古文化中的大山崇拜——以峨眉山为个案分析

在华夏文 明传统 中 , 山被视为万物之源 。《 说文解 字》 山部” “ , “ 云,山 宣也 , 谓能 宣郁气 , 生万 物也 , 有石
而高象形 。” 说文解 字》 十《 ( 《 卷 山部 》 释名》 释山” ) 《 “ 云,
“ , 山 产也 , 言产生万物 。”《 (释名》 卷一《 山》《 释 )韩诗外
秦汉以降大山崇拜心?逐渐催生出五岳封禅文化以一种新的模式传承着神道设教的?念而峨眉山得以被附会为现实中的神山亦得益于此?念的深层推动即在现实层面为民众树立起一座可望且可及的神山以拉近人神两界的距离使民众获得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所
第2 5卷第 2期
21 0 0年 4月
四 川理 工 学 院 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u a fScu n U ie i fSine & E gn e n (oi c ne dt n o r lo i a nvr t o c c n h sy e n ier g ScM S i csE io ) i e i
V0 . 5 No2 1 . 2
Ap .01 r 2 0
论 中 国古 文化 中的大 山崇 拜
以峨眉 山为个 案 分析
韩 坤
( 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学与社会学系 , 河南 商丘 4 60 ) 70 0

要 : 山 崇 拜 源 于 上 古 时代 的灵 石 崇 拜 。 中 国 古文 化 中 有 着 深 厚 的 大 山 崇 拜 心 理 , 种 心 理 最 终 催 生 出 大 这
化 , 源在 于 华夏 先 民对 价 值 对 象 的客 观 实 效性 追 求 。 渊
关键 词 : 山 崇拜 ; 仑 山 ; 眉 山 大 昆 峨
中 图分 类号 :2 7 K0

大山的灵气,大山的馈赠

大山的灵气,大山的馈赠

大山的灵气,大山的馈赠大山是自然界的杰作,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也赋予了人类无穷的智慧和灵感。

大山有着不同的风貌,有着不同的气质,有着不同的馈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大山的灵气和馈赠,分别是:大山的美景,大山的物产,大山的文化,大山的保护。

大山的美景大山是美丽的画卷,是诗人的梦境,是旅人的向往。

大山有着四季分明的变化,有着千姿百态的景色。

在春天,大山披上了嫩绿的新装,万物复苏,百花争艳。

在夏天,大山沐浴在阳光和雨露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在秋天,大山换上了金黄和火红的外衣,层林尽染,如火如荼。

在冬天,大山裹上了银白的棉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

大山有着各种各样的地貌和地质,有着各种各样的奇观和风光。

有高耸入云的雪峰,有深邃幽静的峡谷,有奇峰异石的丹霞,有飞瀑流泉的瀑布,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有蜿蜒曲折的河流。

每一处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每一处都是令人叹为观止之景。

大山的物产大山是丰饶的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大山孕育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其中不乏珍稀濒危和特有种类。

大山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和土壤,滋养了农作物和牧草。

大山培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产品和民俗风味,满足了人们口舌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在云南这片神奇而多姿多彩的土地上,每年夏天雨季来临时,就会迎来一场野生菌盛宴。

野生菌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无私馈赠。

它们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云南盛产各种各样的野生菌,如牛肝菌、鸡枞菌、干巴菌、松露、松茸等。

这些野生菌不仅可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如传统鸡枞油、独特的野生菌过桥米线、让人垂涎的菌子火锅、中西合璧的野生菌披萨、奢华的菌子宴等,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摘野生菌的山民可以增加收入,保护野生菌的环保人士可以提高意识,研究野生菌的科学家可以发现新知识。

大山的文化大山是灵动的生命,是人类文明和精神的源泉。

大山孕育了多元多样的民族和文化,其中不乏古老传统和独特风俗。

大山激发了人类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和崇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仰和祭祀。

中国古代的“山岳崇拜”及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山岳崇拜”及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开 始 在 生 活 中逐 步 将 这 种 山 岳 崇 拜 观 念 变 为 日常 可 见 的 实 神 仙 之属 ” 。
西 汉 时高 台建 筑 仍 然流 行 ,汉武 帝 上林 苑 中 曾建有 高 大 的神 明台 ,柏 梁台 ,但 此 时已 出现 “仙 人好 楼居 ”的观 点 。于是武 帝在建 章 宫 “ 立神 明台、井 干楼 ,高五十 丈 ,

个较 长的发展 阶段的 ,不仅 包括在 中国国 内的 演变 ,由最
初 的夯土台 ,发展 到坛 ,到楼 阁 ,以及对 陵墓建筑和城 市规
划 也 都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影 响 。
的 “ 井干式 ” ,重在表现致 密厚 ,因此楼在西汉兴起 B R侧 I] ,I - 重于对 上古以来 的高 台建筑 的模 仿 ,但东汉 以后高台建筑衰 落 ,楼 阁空 前繁兴 起来 。 “从 住 宅、坞堡 到仓糜 、禽舍 ,
二. “ 山岳 崇 拜 ”观 念 的 形 成 及 其 演 变 1. 山神 崇 拜 是 “ 山岳 崇拜 ” 的 具体 表 现 形 式 。
成 了对 山岳 的模 仿 。 殷 商 时 期 的 郑 州 商 城 和 湖 北 的 盘 龙 城 均
有 许多台基遗 迹发现 。周代台榭建筑 更是不胜枚举 。比较典 型 的有 周穆 王 的 重璧 台 、周灵 王 的 昆昭台 、齐 景公 的路 台 等 ,都是著 名的台式建筑 。这些台式建筑 主要 用于祭祀 ,还 用于战争 、天 文观测和娱 乐 ,多数是 由简洁的直线和斜 线组 成 ,以厚重和高 大来表现 山的迥立 、孤直 、险峻和 巍峨 ,直 接地表 现 出统治 者对 巨大权 力的亲 自 占有 和对世 间一切 生灵
石 坛 ,为 皇 帝 冬 至 祭 天 的 地 方 坛 周 长 5 4 ,坛 高 52 ,分 3米 .米

我国古代先祖为啥要崇拜山川、山岳?

我国古代先祖为啥要崇拜山川、山岳?

我国古代先祖为啥要崇拜山川、山岳?人类社会,自有群体面目出现以来,对大自然中的大山、名山,就敬礼膜拜,崇拜有加!进而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崇山文化理念和习俗。

自然而然地被统治者和绝大多数的被统治者,认可和接受!并且,延绵不断,持续发酵、发力。

祭拜大山的形式,分为官方和民间2种。

官方(即:封建社会的朝廷),以国家的名义,场地、规模、形制,很为大气而隆重。

民间,古代各地劳动人民,在各地的名山或普通的大山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山神庙”,(最为多见),用以祈求平安吉祥!为啥会这样?道家学说长久的深刻影响力远在炎、皇帝时代,中华民族中智慧的先贤们,就探索人类认识世界、认识事物和改造世界、改变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以此推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早在5000多年的皇帝时代,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初级哲学思想,日渐形成。

《皇帝四经》、《皇帝铭》、《太公》、《管子》等著作,用朴素的辩证观,认识事物,改造物质世界,日益显现。

道家学说思想的形成,与诸多先哲人物有关的有:伏羲、女娲、神农、轩辕黄帝、伊伊、论由、姜太公、列子、庄子、鬼谷子、周公等历史文化人物。

历史的车轮,到了诸子百家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出现,才得以使中华本土成长的“道家学派学说”完善成型!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春秋时期楚国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被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为“太上老君”!得到道教信徒的世代莫拜、供奉、敬仰。

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学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修身养性方面,要求“性命双修”。

这些哲学智慧和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

老子,集古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之精华,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理论。

以老子的5000言——《道德经》问世为标志,标志着道家学派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咱中国人啊,从古至今对山岳那可是有着特别的感情。

你想想,那高山峻岭,直直地耸立在天地之间,多壮观啊!那可不只是一堆石头和土,那是有着神奇魅力的存在呢!古人对山岳那真的是崇拜得很呐!为啥呢?你看啊,山那么高,好像都能碰到天了,那是不是就觉着山上住着神仙啊?是不是觉得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就好像你看到一个特别厉害的人,你就会忍不住崇拜他一样。

在古代,人们会去山上祭祀,祈求平安、丰收啥的。

他们觉得山能给他们带来好运,能保佑他们。

这就跟咱现在有些人会去寺庙烧香拜佛一个道理,都是求个心安,求个希望。

而且啊,山可不是好征服的。

你得费劲巴拉地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

可古人就喜欢这样,他们觉得能爬上一座高山,那是特别了不起的事儿。

这就好像你挑战一个很难的游戏,最后通关了,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爽了!你再想想那些武侠小说里,高手不都是在深山里修炼吗?为啥不在平地上呢?因为山有灵气啊!在山里修炼,好像就能吸收天地精华,变得更厉害。

这虽然是小说里写的,但也能看出古人对山岳的那种特殊情感。

咱中国有那么多名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这五岳那可是大名鼎鼎啊!每一座山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就说泰山吧,那可是五岳之首啊!自古以来,多少帝王都去泰山封禅,这是多大的荣耀啊!登上泰山,俯瞰大地,那感觉,是不是特别豪迈?就好像自己成了天下的主宰一样。

还有华山,那山势险峻,让人看了就心里发怵。

可就是有人喜欢挑战,非要去爬一爬。

等爬上了山顶,那心情,肯定是又兴奋又自豪。

古人对山岳的崇拜,还体现在诗词歌赋里呢。

你看那些诗人,写了多少赞美山的诗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写得多霸气啊!这就是站在山顶上的那种豪迈感。

咱现在虽然不像古人那样对山岳那么崇拜了,但山依然是我们喜欢去的地方。

古代名山大川的文化意义

古代名山大川的文化意义

古代名山大川的文化意义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崇拜山水,选择在山水相映的地方建造宫殿、寺庙、城池,甚至刻意将自己的住所移往险峻之地。

这种崇拜展现出古人对自然、文化、精神、心灵的一种敬畏和向往。

当谈到古代名山大川的文化意义时,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以深入了解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山水为人类提供了灵感和启迪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进离不开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是世界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一种重要的绘画类型,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在早期的山水画中,山水环境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非物质的自然气息,山、水、云、雾等自然界的物质元素被视作影响人的自然力量。

山水画因此成为表达中国文化的独特形式。

对于文学,山水也是一种灵感和启迪。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曾在二十岁时游终南山,写下了《登凤凰台》一篇文章,为唐代文学创作带来了许多灵感和启迪。

他也在文章中展现了自己对终南山的景色及其传说的感触和认知。

此外,许多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都描写了古代名山大川的风景。

二、山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化强调人性、精神和道德的培养,这种思想体系在自然界中寻找启示和灵感。

古人认为山高水长、翠色清新的山水环境是修炼身心、加强自我认知、培养人文精神的理想场所。

许多名山大川也成为佛教和道教的圣地,成为人文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例如洛阳白马寺、泰山五岳宫、峨眉山华藏寺、嵩山少林寺等名山大川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的代表。

三、名山大川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信息名山大川不仅在中国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也是传递文化、军事、经济信息的重要中转站。

古代城池多建在山水之间,以山为城障,以水为天险,某些城市还从名山大川获得了灵感和名称。

例如北京有“长城险峰”之称的八达岭秦皇岛;洛阳有名为“金陵山宝”的市内山,这些名山大川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此外,名山大川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它们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进。

古代登山文化的探讨

古代登山文化的探讨

古代登山文化的探讨介绍登山是一种古老的运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进行登山运动,并将其视作一种锻炼身体和精神的方式。

在中国,登山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山岳文明独具魅力,揭示了中国古代人类先了解、探索、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与精髓。

起源和发展最早登山可能是由人们在移居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培养起来的。

古代人类对山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神秘和崇拜色彩,在祭祀之时,通常会选取高山之巅进行。

由于寻找水源、观测天象、传递消息等不同目的的需要,登山逐渐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户外运动。

在古代,很多山峰和山脉被视为神圣之地,人们往往会在其中建立庙宇、修建佛寺、定立坛位等。

在山顶处,往往会设置告示牌、碑文等,用以纪念登山者、记述历史、标示海拔等。

《武功山记》、《三峰秀色赋》等古代文化遗产的出现,也标志着古代登山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文化内涵古代登山文化具有很多的内涵,如体育、信仰、艺术、知识等。

古人在拼搏身体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自我,增长知识。

登山的历程蕴含着人们对于自然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有时也给人们一种追寻自我的感觉。

登山同时也是一种修炼身心的一种文化习惯,可以将身心修炼融为一体,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

登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勇气、宽容、坚韧、智慧、自由的品质。

登山文化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和思想。

登山已经成为一道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和启示登山文化的传承,不但有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同时也有着积极的现代意义。

登山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户外运动,在追求体育健身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登山在许多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登山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锻炼、心理得到调节、人际关系得到增进、自信得到提升。

登山文化还教会我们一些人生哲理,从登山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人生就像登山一样,有起有伏,有顺有波折。

在登山中,我们可能要面对狭窄陡峭、天气恶劣、急流翻涌等等难以预料的情况,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山脉的文学意义

山脉的文学意义

山脉的文学意义
山脉作为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山脉象征着人类的内心世界,是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心理经历和思想变化的重要视觉元素。

比如,鲁迅的《山海经》中,山脉被描绘成一种超越人类的存在,代表着人类心灵深处的思想和梦想。

其次,山脉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和符号。

在中国文化中,山脉代表着壮阔、崇高、高贵的精神品质。

《山海经》、《诗经》等经典文献中,山脉被描绘成一种神圣而高贵的存在,象征着人类追求真理、美好和人生价值的精神追求。

最后,山脉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环境元素。

它的巨大体量、多变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和背景。

比如,张爱玲的《红楼梦》中,山脉被描绘成一个富有神秘感和恐怖感的环境,与人物的心理冲突和情感纠葛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氛围和魅力。

综上所述,山脉的文学意义非常丰富,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视觉、符号和环境元素。

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山脉的描绘和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使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 1 -。

人们尊敬山神的习俗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人们尊敬山神的习俗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人们尊敬山神的习俗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1. 文化传承
尊敬山神的习俯源自古代中国的山神崇拜文化。

在古代,人们认为山
神是掌管山脉的神灵,是保护人类免受山灾的守护神。

他们相信山神
能给予他们平安和福祉,因此尊敬山神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传承。

2. 习俗传承
尊敬山神的习俗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祭祀、建庙、举行庙会等。

每当春节或重要节日来临时,村民们会携带供品登山祭拜山神,祈求
来年平安顺遂。

一些地区还有专门负责祭祀山神的祭司负责进行祭祀
仪式。

3. 善行与信仰
尊敬山神的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信仰和善行。

通过尊
敬山神,人们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善良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信仰和善行也在社会层面上得到了重视和传承。

4. 现代传承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尊敬山神的习俗依然在一些地
区保持着传承。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以
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举办山神庙会、文化节等活动,让
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尊敬山神的习俗中来。

5. 未来发展
尊敬山神的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受到挑战,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
重视和热爱,尊敬山神的习俗依然有望传承下去。

未来,可以通过现
代科技手段和文化推广活动,将尊敬山神的习俗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对山崇拜的三个层次

古人对山崇拜的三个层次

古人对山崇拜的三个层次
古人对山崇拜的三个层次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 自然景观的崇拜:古人认为山峦巍峨壮丽、山水秀美如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他们欣赏山的雄伟壮丽、奇特险峻的形态,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同时,古人也常常将山看作是大地之中的支撑,是自然界的顶点,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

2. 精神境界的追求:古人认为山具有与天地相通的能力,是修身养性、修炼内功的理想之地。

他们通过攀登山峰、修行禅定等方式,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古人将山视为修身养性的场所,认为山中的幽静和清净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的纷扰,达到超脱的境界。

3. 神灵信仰的寄托:古人相信山中有神灵居住,山是神灵的象征和居所。

他们常常在山上建立神庙、祭坛,供奉山神或其他神灵,以祈求保佑和祷告。

古人认为山神能够保护人们免受灾祸,赐予丰收和幸福。

因此,他们对山的崇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神灵的虔诚信仰和神圣仪式的参与。

远古社会——自然崇拜:山川

远古社会——自然崇拜:山川

远古社会——自然崇拜:山川山川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给居住在山地的原始人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来源,同时,许多现象又使原始人感到奇怪,为之害怕,因而产生了对山川的神秘感,为了制驭它并祈求为人们降福,便出现了对山川的崇拜。

对山川的神化与崇拜,从古籍中可以找到一些记载,《山海经》中就记述有许多关于从事山神崇拜的宗教活动。

《山海经·南山经》:"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其神状皆鸟首而龙身"。

"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

其中还记载着祭祀这些山灵时所必备的供品和祭法。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华山,是众山的宗主,祭祀它的典礼,要用猪、羊、牛三牲。

羭(yú)山,是神灵显应的山,祭祀它要用烛,斋戒一百天,并把一百只毛色纯正的牲畜和一块瑜埋在地里,对其它的山神即用全羊祭祀。

从《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中,关于祭礼诸山山神的记载,多达数10条,所展示的全是巫师所从事的宗教活动。

在《五臧山经》的每一小节后面,都记载着对某系列山神的不同祭典。

又如诸山山神,有马身人面者,有彘身八足蛇尾者,有鸟身龙首者,有豕身人面者,有人面三首者等等。

这些奇形异状,多是动物形象的拼凑,又是半人半兽的组合。

这些描述,充分显现了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特色。

古人对山川的崇拜,多是对名山大川加以神化,或把一些山峰加进许多神秘化的成份。

如《山海经·中次十二经》中说,有一座山叫夫夫山,神于儿住在这里,形状是人的身子,两手操蛇,常在江水渊潭里游玩,出进时都会发出闪光。

《淮南子·地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由于古人对山川的神秘感,也自然会引起一些幻想,这就是说,山神是古人将山岳加以神化而崇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大山崇拜 ; 昆仑 山; 五岳 封禅 中图分 类号 : 12 G 2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 10 — 10( 00 0 — 02 0 A 05 7 1 2 1 ) 2 02— 7
远 古 时 期 , 夏 先 民就 已形 成 了有别 于西 方 华
海 洋 崇拜 的 大 山崇拜 心理 , 作 为 民族 性 格 特 征 并
中国古文化中的大山崇拜心理是以昆仑神山崇拜为基点的秦汉以后逐渐演变并定型为五岳封禅文化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绵延不绝深刻影响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国人平和沉稳坚韧尚实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心理特质
东方论坛
2 1年第2 00 期
中国古 文化 中大 山崇拜心 理 之探 讨

( 商丘 师范 学院 历 史 学与社会 学 系 , 南 商丘 4 60 ) 河 700
成 书于 西汉 的 《 南子 》 一 步发 挥 了 《 淮 进 山海
经》 的说 法 , 昆仑 山 的 “ 梯 ”功 能 进 行 了详 细 对 天
“ 内 昆仑 之虚 , 西 北 , 之下 都 。 昆仑 之 虚 , 海 在 帝 方 八 百 里 , 万仞 。… …面有 九 门 , 高 门有 开 明兽 守之 , 百 神之 所 在 。 …… 开 明 兽 身 大 类 虎 而 九 首 , 皆人
( )的描述 。如 《 虚 山海经 ・ 山经 》云 : 西南 四百 西 “ 里 , 昆仑 之 丘 , 实 惟 帝 之 下 都 , 陆 吾 司之 。 日 是 神 其 神 状 虎 身 而九 尾 , 面而 虎 爪 ; 神 也 , 天 之 人 是 司 九部 及 帝之 囿时 。 E (7 山海 经 ・ 内西经 》云 : ”4 P)《 ]4 海

要: 中国古文化 中有 着深厚 的 大山崇拜 心理 。 昆仑神 山是 大 山崇拜心 理的原初 形 态和终极 代表 。 汉 以降 , 秦
五岳被 异化 成 为现世 中的 昆仑神 山 , 并继承 了神 山的职能 角 色。五 岳封禅 文化是 大 山崇拜 心理 的 必然产 物 , 也是 其
典型形 态和成 熟模 式。
料的来源, 所以, 在万物有灵的时代 , 山被赋予了极 高的地位 , 郁郁苍苍的高山被视为万物之源。 尔 《
收稿 日期 :2 1— 1 2 00 0— 1
作者简介 :韩坤 ( 90 18 一),男 ,河南项城人 ,商丘师范学院历 史学与社会学 系助教 ,主要从事 中国文化研 究。
2 2
( ) 山海经》 一 《 中昆仑山的早期面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 心 理特 质 。长 期 以来 , 仑 山神 话 传 说 及 五 昆 岳 封禅 文 化 的关 联 性 研 究并 未 得 到 足 够重 视 , 研 究成 果 较 少 。本 文 拟 对此 作 以探 讨 , 恳请 方家 批
评指正 。

的广大祟高 , 故能蕴生万物。在先 民看来 , 山石作 为创生本原和生命 始基 , 具有天人之间神格与人 格 叠 合 的寓 意 , 也正 是 大 山崇 拜 心理 的表 现 , 这 同 时也是 天人合 一理念 的渊源 。
骨文 中就 出现有 多处关 于大 山崇 拜和祭祀 的记 载 ,
b 辞中涉及 山神的也很多 , 并且 出现 了数 山合祭 的现 象 , 见 , 国古 代 先 民大 山崇拜 的起源 最迟 可 我
不 会 晚于距 今 六 千年 的仰 韶 文化 时 代 。 同 时, 山林 中丰富的物产 也是人类 赖 以生存 的生 活资
传承至今。中国古文化中的大山崇拜心理是 以昆 仑 神 山崇 拜 为基 点 的 , 汉 以后 逐 渐 演 变并 定 型 秦
为 五 岳封 禅 文 化 , 在 两 千 多 年 的时 间 里绵 延 不 并 绝 , 刻影 响 了 中央集权 制 的形 成和 发展 , 造 了 深 塑
国人平 和沉 稳 、 坚韧 尚实 、 极具 凝 聚力 和 向心力 的
山本 身 具有 高 大雄伟 的 自然 性 和接近 天界 的神 秘 性, 在生 产力 极 为低 下 的时代 , 民很 容易 对高 山 先 产生 膜拜 心 理 , 以企 近神灵 , 种 大 山崇拜 心理 承 这 载者着 先 民对 天 国景象 的 向往 和期 盼。如此 以来 , 大 山崇 拜 的原初 形 态 和终极 代 表—— 神话 中的 昆
雅注 疏 》“ 山”云 : 释 …山 , 也 。 言产生万 物 。 产 ’ ” _ 2 ] ‘ 啪 《 文 解 字 注 》“ 山”云 : 山 , 也 。谓 能 说 释 “ 宣 宣 郁气 , 万物也 。有石而 高象形 。 [ 4 生 ”3 1  ̄ 山是 积 土而成 ,有 石 而 高象形 ”正表 示 出 山 “ ,
《 山海经 》中有 多 处关 于 昆仑 山原 型一 昆仑 丘
都有关于各 山祠礼 的记载 , 并且存在着一种祭祀
等 级 和 内在 秩 序 , 而 形 成 了一 种 以 昆 仑 山 为代 从 表 的有 区别 、 有层 次 的大 山崇拜 体 系 。
( ) 二 汉晋 时期 昆仑 山形 象 的逐 渐 丰满
仑 山应运 而生

大 山崇拜 的原初形 态和终 极代表— — 昆仑
神 山
中国是 一个 多 山 的 国家 , 中华文 明是 大 山 、 大
河文 明的代表 形 态 , “ 物 有灵 论”的 原始 神话 受 万 思维和上古 巫觋风 气影 响 , 华夏先 民很早就 形成 了
以大 山崇拜 为 中心 的 自然崇拜 文化 。据考证 , 甲 在
另 外 , 国古代 最 著 名 的人 文 神话 地 理 专 著 我
《 山海经 》 一书是华夏先 民大山崇拜心理的理论总 结和集 中表现 , 中描绘 了很 多功能各 异的 “ 其 神 山” 。该 书 《 大荒 东经 》中记 载 了七 座 日月所 出之 山 , 大荒 西经 》中则 对 称记 载 了七 座 日月 所人 之 《 山 , 升 西 落 , 且 大 都 采用 “ 山 , …… , 东 并 有 名 日月 所 出( ) 也 ” 一 句式 , 人 者 这 明确地 视 “ 具 有 维 山” 系日 月运行 、 主宰昼夜变化的功能, 无疑鲜明的传 达 出了先 民的大 山崇拜情 结 。 高 山峻 极 于 天 , 所 谓 高 山仰 止 、 行 行 止 。 正 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