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的危害

合集下载

高脂血症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问题危害、检查项目、测量时间、重点关注人群及日常食养原则

高脂血症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问题危害、检查项目、测量时间、重点关注人群及日常食养原则

高脂血症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问题危害、检查项目、测量时间、重点关注人群及人群日常食养原则血脂异常问题高脂血症是表现为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脂水平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血脂检查项目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四项指标最易受饮食影响指标是甘油三酯,摄入脂肪超量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血脂测量时间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1次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 24小时内检测血脂。

重点关注血脂人群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血脂检查结果警戒值20-42岁是血脂快速升高的时期,20-42岁是血脂水平快速升高时期,通过控制血脂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关键年龄段。

高甘油三酯血症出现得越早,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越高。

高脂血症人群食养原则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控制能量摄入以减重,每天可减少300-500kcal能量摄入。

高脂血症人群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每周5-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kcal。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20%-25%为宜。

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10%,高胆固醇血症者降低饱和脂肪摄入量,使其低于总能量7%;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300mg,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200mg;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1%,减少或避免含有反式脂肪酸食物;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特别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原创版)目录1.2020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发布背景和重要性2.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危害3.血脂管理的目标和措施4.降脂药物治疗的规范化使用5.血脂管理的未来趋势和挑战正文2020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发布背景和重要性2020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发布,旨在规范和提高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水平。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浓度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估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人数已超过 2 亿,且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及时发布和实施血脂管理指南,对于降低血脂异常的危害,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危害血脂异常通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血脂管理的目标和措施血脂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血脂异常导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主要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节、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降低体重等。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 抑制剂等。

降脂药物治疗的规范化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首选他汀类药物,根据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选择适当剂量;联合应用多种降脂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降脂效果、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进行选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等生化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

血脂管理的未来趋势和挑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血脂管理将越来越重视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血脂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患者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和依从性较低等。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摘要:
1.2020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发布背景
2.血脂异常的危害
3.血脂管理的方法
4.降脂药物治疗及其他措施
5.血脂管理指南的实施建议
正文:
2020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于2020 年发布,旨在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血脂管理的规范和指导。

在当前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血脂异常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血脂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脂异常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血脂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次,高血脂可以诱发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最后,高血脂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如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

因此,对于血脂异常的防治至关重要。

血脂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控制、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对于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治疗则主要采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降脂药物治疗及其他措施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一般
来说,对于轻度血脂异常的患者,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来进行干预;对于血脂水平较高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血脂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2020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广大医疗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该指南,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脂异常ppt课件

血脂异常ppt课件
脏和蛋黄等。 低脂肪。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品(肥
肉、奶油、猪油、牛油、猪肠、牛腩、肉类外皮及全脂奶) 和部分植物性食品(椰子油、椰子、棕榈油)。 低糖。食糖过多可导致肥胖,引发血脂异常。对于血脂异常 患者,应该适当控制糖类摄入,相应减少主食量。 高纤维的食物。如各类水果、豆类、燕麦片(粗加工的更 好)、洋葱、木耳、海带、紫菜、菇类、瓜类、荚豆类及蔬 菜茎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则有助 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
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下 降,处于僵硬的收缩状态。所以,血脂高的 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姊妹 病。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
血脂高的病人常合并糖尿病,部分病人在诊 断糖尿病前已存在血脂升高,糖尿病也可引 起血脂升高。当高血脂与糖尿病同时存在时, 常难以分清谁是因谁是果。所以,近来有人 将糖尿病称为糖脂病。
体重因素
肥胖者血脂可以明显增高。有效降低体重可 以改善血脂异常。肥胖还可引起一系列激素 与代谢紊乱,各种危险因素协同作用,直接 或间接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血脂的 关系
锌、铜、铬、锰缺乏会导致血脂增高。铬存 在于麦胚、麦皮、未精制多糖和酵母中。锰 与铬的缺乏均与长期进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 有关。目前认为对血脂代谢可能有影响的维 生素主要是维生素C和E。
常见误区
“血脂是有害的物质”
血脂异常固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一 定范围内的血脂非但无害,还是我们人体所 必需的基本物质。甘油三脂参与人体能量代 谢,提供机体活动的能量。胆固醇是维持机 体生命正常的必备因素,构成细胞膜的主要 成分,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维生素D和胆酸 的重要原料。因此,不要谈“血脂”而色变。 当然,若已发现高血脂,则要认真对待,咨 询医生、合理治疗,并做到定期复查。

血脂异常防治

血脂异常防治
双桨并用 双管齐下
+ 降压
调脂
降压+降脂=效果更明显
血压
+
总胆固醇
=
减少10%
减少10%
冠心病事件
减少45病

高血压
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
危害
具有相同的可预 防性危害因素
血脂异常的 防治
心脑血管病是中国人死亡排 名第一位
3
血脂异常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TC
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HDL-C
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
什么是血脂异常
TG
LDL-C

HDL-C
TC
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异常的危害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偏瘫 猝死
血脂异常的危害
冠心病
高血压
脂肪肝
脑中风
动脉粥样 硬化
肾功能 衰竭
下肢坏死
视力下降 失明
2
血脂异常相关疾病
冠心病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限制富含脂肪的食物
动物油
建议多摄入的食物
生活方式改变时调脂治疗的基础
药物治疗
• 他汀类(他汀之父-远藤章)
•…
• 中成药 • 新药
中国人血脂异常特点—边缘升高为主
中国人血胆固醇水平偏低
东方人群和西方人群在日常膳食、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等 存在较大差异,且东方人群的血脂基线水平低于西方人群, 因此,大多数人不需要大剂量用药,因为大剂量药物增加 不良反应,对于中国人应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剂量。
谢谢
没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10年内 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和冠心病患者相同
糖尿病=冠心病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血脂与脂蛋白:(1)CM:(2)VLDL:(3)IDL:(4)LDL:(5)HDL:(6)Lp(a):2.载脂蛋白(Apo):3.脂蛋白受体:(二)脂蛋白与ASCVD1. CM:2. VLDL:3. IDL:4. LDL:5. HDL:6. Lp(a):二、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简称为高脂血症。

(一)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二)临床分类目前临床诊断多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主,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的值进行分类。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相信不少网友听说过“高血脂”,但是较少人知道血脂异常。

其实,高血脂属于血脂异常的一种。

那么,究竟什么是血脂异常?小编详细解释给你听。

血脂异常就是人体内血脂代谢异常,实际上是脂蛋白的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化验,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那么,血脂又是什么呢?血脂主要指血浆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故备受公众关注。

高血脂症在我国已不少见,据调查成人中血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升高者约占10%至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者血脂升高,而且高血脂症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

从原因上分,一类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另一类则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

后一类占大多数。

主要由四方面因素造成:1、生活方式,包括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精神应力、情绪变化、烟酒嗜好等;2、药物作用,诸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3、内分泌代谢障碍,主要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 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主要指血浆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虽仅占全身脂类的极小部分,但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故备受公众关注。

血脂异常会对身体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当血浆总胆固醇>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时,即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然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0.91mmol/L)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与“高脂血症”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有研究指出,尽管很多人都听说过高脂血症,但在血脂异常者中能坚持治疗,并治疗达标者仅占10%;特别是冠心病人中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更低,只有5%。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

血脂异常及其对策目前血脂异常问题以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

本篇文献综述在此主要以血脂异常及其对策的为主题,讨论它的现状、危害、分型、危险因子、运动干预,以及对策。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上述情况的不同组合。

(一)关于血脂问题的现状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目前全国约有1.65亿血脂异常患者,但其控制状况却远没有达到要求,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6.5%,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

血脂异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我国每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每年死亡的人数中,心血管疾病占1/3,目前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控制率及达标率仍较低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上在逐年升高。

据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比80年代的人群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尤其在北方大城市,估计约有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超过边缘性标准的血脂代谢异常即高血脂。

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和控制高血脂势在必行(二)血脂的分型血脂异常可以根据脂质电泳不同脂蛋白升高来分类。

分型[1]:·I型-乳糜颗粒升高,与脂蛋白酯酶缺失和载脂蛋白apoC-II 缺失有关·IIa型-LDL升高,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有关·IIb型- LDL及VLDL升高,升高,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有关III型-中间密度脂蛋白升高,与脂蛋白不良血症有关IV型-VLDL升高,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及糖尿病有关·V型-乳糜颗粒及VLDL升高,与糖尿病有关更为简便及实际的分类为[2]:·单传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LDL胆固醇升高·混合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或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仅有甘油三酯升高·低HDL胆固醇血症:单纯低HDL胆固醇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

ctcae分级标准5.0 甘油三酯高

ctcae分级标准5.0 甘油三酯高

CTCAE分级标准5.0 甘油三酯高甘油三酯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肪类物质,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然而,如果甘油三酯浓度过高,就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

对于甘油三酯高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而CTCAE分级标准5.0,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评估标准,对于评估患者甘油三酯高的程度和进行风险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甘油三酯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会使血液变得粘稠,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胰腺炎: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增加胰腺炎的患病风险,严重时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3)脑血管疾病:过高的甘油三酯会导致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2. CTCAE分级标准5.0CTCAE是“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评定标准”。

该标准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用于评估和报告临床试验中的不良事件。

CTCAE分级标准5.0是该标准的最新版本,对于不同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限制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3. CTCAE分级标准5.0对甘油三酯高的评定根据CTCAE分级标准5.0,甘油三酯高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五个等级:(1)0级:无甘油三酯升高。

(2)1级:甘油三酯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无需特殊处理。

(3)2级:甘油三酯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但无症状,可通过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进行控制。

(4)3级:甘油三酯升高,出现轻度症状,需要药物干预。

(5)4级:甘油三酯升高,出现中度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需紧急治疗。

(6)5级:甘油三酯升高,严重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处理。

4. 甘油三酯高的治疗针对不同程度的甘油三酯高,治疗方法也各有差异:(1)对于1级及2级的甘油三酯高,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调节,如减少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等。

血脂高危害多,有大豆磷脂软胶囊来帮助

血脂高危害多,有大豆磷脂软胶囊来帮助

血脂异常被称作“最隐蔽的杀手”,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血脂高指的是人体血液当中的脂肪含量过多,这种现象容易造成血液黏稠,进而沉积在血管壁上,长此以往,会增加血管的压力,降低血液循环的动力,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体内的血脂升高,身体容易出现以下3种异常表现:1、气色萎靡体内血脂升高,容易导致人气血不足,这会使得一些营养物质无法及时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人体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若长期如此的话,就容易导致人肌肤发黄,暗沉粗糙,气色日渐萎靡。

2、手部出现麻木感高血脂不仅会导致局部的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血液循环流通的速度和速率大大降低,使得一些末稍组织和器官出现频繁性麻木的状态,人的手部可能会频繁出现麻木感。

3、走路费力、步态不稳在血脂升高过程中,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会下降,在下半身肢体供血不足的情况下,人在日常行走时会觉得比较费力,行走速度会变慢,有时还会出现步态不稳的现象。

面对血脂高这一不良症状,日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通过一些正确的方法来降低血脂。

有助降低血脂的几种方法:1、饮食需注意荤素搭配的出现高血脂现象的人,在日常饮食方面需多加注意,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猪油、肥肉、油炸食物等。

日常饮食建议多注意荤素搭配,日常烹饪食物时,最好是采用蒸、煮、炖等方式,肉类食物建议尽量选择鱼虾、禽类肉,鸡蛋的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日常只能适量食用。

2、保持日常运动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循环和代谢,将多余的脂肪和脂质排出体外,这样有助于降低血脂,对于血脂高的人而言,日常运动量是不可少的,日常应尽量避免久坐、久躺等行为,建议日常坚持适度的运动,每天在空闲的时间,不妨适当进行户外有氧运动。

3、适当进食大豆磷脂软胶囊血脂高的人日常也可以适当进食大豆磷脂软胶囊,这样有助辅助降血脂。

磷脂是一种含有磷酸根的类脂化合物,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和生物膜中,这种物质对生物膜的生物活性、机体的正常代谢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防治知识讲座血脂异常措施

防治知识讲座血脂异常措施

VS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 稠度,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非药物治疗
01 02
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 入量,保持适当的体重。
控制饮酒
饮酒过量会升高血脂水平,因此患者应限制饮酒或者戒酒。
详细描述
选择健康食品,如低脂、低糖、高纤维的 食品,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鱼 类等,可以控制热量摄入,降低脂肪和胆 固醇的摄入量,改善血脂水平。同时,适 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坚果 、鱼油等,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水平。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总结词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改善血脂水平。
血脂异常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胆固醇等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 卒中等。
02
血脂异常的预防
合理饮食
饮食结构合理
01
保持饮食结构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
的观念。
误区二:饮食无节制
错误
饮食是影响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摄入过多的饱 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然而,一 些人可能认为只要服用药物,饮食就可以不节制,这 是不正确的。饮食治疗是控制血脂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误区三:忽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错误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人可能 认为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就可以控制血脂水平,而不需 要服用药物。这是错误的观念。对于严重血脂异常或饮 食治疗无法控制的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

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

血脂异常少数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多数是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

血脂异常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

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患病人数1.6亿。

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

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

各类脂蛋白上述4种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因而其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表8-4-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与脂质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的功能而命名。

已发现有20多种Apo。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原创版】
目录
1.血脂管理指南的重要性
2.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更新内容
3.血脂异常的危害
4.血脂管理的方法
5.饮食对血脂的影响
6.结论
正文
血脂管理指南对于我国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 ASCVD 的主要风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血脂研究的深入,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2023 年版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在血脂常规检测项目、筛查频率、检查的重点人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改变,并首次提出了“超高危”的概念。

血脂异常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血脂升高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还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及时进行血脂管理至关重要。

血脂管理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等。

生活方式干预则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

其中,饮食对血脂的影响尤为重要。

饮食中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影响血脂水平。

饱和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油脂、动物肥肉、棕榈油等食物,应严格控制。

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人为制造的烘烤食品和煎炸食品,如炸薯条、甜甜圈、人造黄油
等,也应严格限制。

在饮食方面,应坚持健康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控制血脂升高。

总之,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发布,为公众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血脂管理指导。

血脂异常是“无声杀手”的帮凶吗

血脂异常是“无声杀手”的帮凶吗

《《解疑释惑rA TIO N D O U B T ifliB I异常是“无声杀孚”的帮凶吗编辑同志:前段时间,我的血脂异常,胆固醇高出常人两倍,因为没症状,所以也没有在意,.,最近一次训练后发现我没脉 了,及时送医院疏通血管后才恢复脉搏_,医生告诉我,血 脂异常是“无声杀手”帮凶.,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某部干部:小黄小黄读者:血脂异常是高脂血症的别称,高血脂患者在我国普 遍存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 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快速增加,目前血脂异常的患者己 超过1亿人。

据调查,成人中血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 (TG)升高者占10%至20%,其至在儿童群体中也有近10%的血脂升高,且高血脂症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趋势。

临床统 计表明,近年来心梗病死率激增154%,其中77%是因血脂 异常造成的。

血脂异常症平常没有什么症状,悄无声息,但危害非常大。

它殃及全身血管,诱发或加重脏器病变,最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发生。

所以,有人称血脂异常是“无声杀手”的帮凶。

你在检查中发现血脂中 胆固醇水平偏高,是正常人的两倍,这说明血脂异常的隐 患一直在你体内存在着,血管堵塞正是这个原因。

若不是 这次“脉没了”,你恐怕还不知道血脂异常危害之大。

血 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正常生命细胞的 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对人体有重要功能,但不能过多,否则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积成小斑块,导致动脉粥样 硬化。

这些斑块增多增大,会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甚至 停滞,引起血管病变等“临床血管综合征”。

血脂异常对 人体健康损害是缓慢渐进、悄无声息的。

有血脂异常家族 病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长期 吸烟酗酒者、习惯静坐者、生活无规律者以及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血脂异常高发人群,平时除了避免 高脂高热高胆固醇饮食并积极运动外,还应保持一年两次 血脂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诊断、筛查并送医院进行千预 治疗。

别拿血脂异常不当回事

别拿血脂异常不当回事

别拿血脂异常不当回事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10期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陈明霞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体力活动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脂”俘虏。

一旦被高血脂纠缠上,其“狐朋狗友”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也都有极大兴趣想和你亲近。

所以,别把高脂血症不当回事。

血脂如泥沙,阻碍血液通行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主要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胆固醇又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 L D L - C )等。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将体内胆固醇转运至体外,被称为“ 保护性胆固醇” ,而其他绝大部分血脂成分高于正常(血清中的总胆固醇>5.17mmol/L;LDL-C>3.1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HDL-C<1.04mmol/L),在临床上就被称作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病症,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一起,被称为“现代都市人的死亡四重奏”。

因为血液中的血脂就像水中的泥沙,如果血脂过高,随血液流动时,一部分血脂会沉积到血管壁上,管壁上的血脂积聚多了,就会凝成像粥一样的斑块。

斑块被血流冲脱后,容易被血小板围成一个血疙瘩,这就是血栓。

血栓如果出现在冠状动脉,挡住血液通行,就会导致心脏缺血,引发猝死。

因此,血脂异常不仅是血脂高一点,其严重性绝对不能忽视。

没有症状也要管血脂异常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每天都在人体内悄悄作恶,让你血管壁的脂质越积越厚,日积月累形成大大小小的斑块,慢慢把它的“狐朋狗友”都招过来,等你发现它的危害时,病情常常已经变得比较严重了。

所以,对于血脂异常,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一经发现,就要积极采取措施——饮食调理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及早发现尽早到专科治疗效果更佳。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就交给医生,我们下面来着重说说患者自己能做些什么。

1.饮食调理。

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1.血脂异常的定义: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的异常增高或异常降低。

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

2.血脂异常的危害:长期存在的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3.营养管理的重要性:饮食是影响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血脂异常,减少相关疾病的风险。

4.健康的饮食原则:健康的饮食应包括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膳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5.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高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减少食用动物油脂、高脂肪乳制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6.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植物油等,可以预防和改善血脂异常。

7.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高胆固醇的饮食也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应避免过多摄入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

8.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

9.适量摄入植物固醇:适量摄入植物固醇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如大豆、豆制品等。

10.个体化营养管理:饮食管理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例如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基础血脂水平等。

11.物理活动的重要性: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

12.联合干预的效果:饮食管理与药物治疗可以互相协同作用,以获得更好的血脂调节效果。

13.定期随访和评估: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营养管理方面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提供了全面的饮食管理指导,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血脂异常,并最终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遵循营养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方式,以维护血脂的平衡。

血脂异常的趋势

血脂异常的趋势

血脂异常的趋势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异常,包括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的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血脂异常的定义、人群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血脂异常的定义是指血液中的某一或几种脂类成分超过了正常范围。

根据我国的诊断标准,成人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大于5.18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于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即可被诊断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

这可能与年龄增长、不良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此外,遗传因素也是造成血脂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往往会将血脂异常归咎于家族史。

血脂异常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水平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狭窄、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血脂异常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那么,血脂异常是如何形成的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高脂高糖的饮食、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血脂的合成和沉积。

此外,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动、肥胖等因素也会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此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也会导致血脂异常。

面对血脂异常,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控制呢?首先,我们要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脂质代谢,减少脂肪沉积;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鱼类等。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异常的危害
众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心脏和大血管AS的重要脂类危险因素。

血清TC与CHD发病呈正相关的结论已被国内外许多研究所证实。

美国两组前瞻性的研究资料的多因素干预试验(MRFIT),对356222名年龄为35-57岁男性访6.5年的结果,提出如果血浆TC为200mg/dl时早发CH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1.0,则TC为150mg/dl、250mg/dl、
300mg/dl时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2.0、4.0。

北京首钢一组平均年龄为45岁的男工5298人累积随访42909人年的结果,用COX回归线分析影响CHD发病的因素表明,控制年龄和收缩压后,血清TC≥240mg/dl 和200-239mg/dl两组CHD发病率分别为TC<200mg/dl组的3.2倍和1.9倍。

由此可见,血浆TC浓度与CHD发病呈显著的正相关。

血清中67%-80%的胆固醇存在于LDL中,血清TC升高必导致其LDL-C升高。

一组研究将4086名观察对象的血浆LDL-C按<135mg/dl、135-154mg/dl、155-195mg/dl,>195mg/dl分为四组,CHD发病率分别为1.6%、3.1%、5.4%和12%,表明CHD发病与血浆LDL-C也呈正相关,升高的幅度为每组后者为前者的2倍。

血清中的HDL结合周围组织包括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到胆脏进行分解代谢,它可以保护动脉不发生粥样硬化。

一组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将HDL-C按<35mg/dl、
35-55mg/dl、>55mg/dl分组,其CHD发病率分别为1.8%、0.5%、0.26%,可见血清HDL-C浓度与CHD发病呈负相关。

血清TG水平的升高与
CHD发病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关系,而是通过血清TG升高所致CM和VLDL残余颗粒增加、小的致密的LDL颗粒生成及HDL-C水平降低等一系列脂蛋白代谢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体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可造成AS和使CHD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有些研究发现LDL-C/HDL-C比值<5和>5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和16.5%,若此值>5时的血清TG水平中等的和明显的升高更增加了CHD发生的危险性。

脂蛋白(a)[LP(a)是80年代提出与CHD 发病有关的一种脂蛋白,它由LDL和Apo(a)两部分组成,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之间具有高度的结构同源性。

有几组研究表明LP(a)是CHD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LP(a)浓度与早发CHD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若LP(a)升高伴LDL升高,则早发CHD的相对发病危险性可增至6倍,LP(a)浓度对CHD预后的预报也很有价值,有报告再发心肌梗塞的LP(a)浓度比初发者明显升高,另有报道LP(a)≥480mg/dl 组因CHd 死亡者是<480mg/dl组的2.6倍,最近发现LP(a)较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低或梗塞面积较大及死亡率高;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清LP(a)浓度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截脂蛋白与AS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Apo-Ai 和Apo-A II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减少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加速其在肝脏的分解代
谢而对防止AS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Apo-B主要存在于LDL中,它的升高在AS行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报道血清Apo-AI/Apo-B比值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凝、纤溶、血小板、前列环素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日渐受到重视。

血注解中一些凝血因子活性的增加亦与血清TC、TG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G、TC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呈正相关,TG升高者纤溶酶活性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增加。

血脂代谢异常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到影响,内皮细胞作为机体内一个广泛而主要的组织器官,它的功能异常可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清TC升高使内皮细胞中前列环素合成减少,也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良作用。

此外,严重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可引发腹痛和胰腺炎的反复发作、肥胖、肝脾肿大和皮肤黄色瘤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