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VB 和IP 双结构传输模式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
广电HFC网络中IPQAM-VOD双向点播相关技术探讨
2 IPQAM-VOD 双向点播 基本原理及流程
STB 和视频服务器间的控制信息 和视频流通过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 STB 的接入认证、EPG 信息浏览等流 程通过双向回传通道交互;视频服务 器收到 STB 的请求后将音视频流以封 包 形 式 输 出 至 IPQAM 设 备,IPQAM 将 音 视 频 流 调 制 为 RF 信 号 后 通 过 HFC 网络传输给 STB,STB 对音视频 流进行解调和解码。在 HFC 的视频点
IPQAM 支持的用户数;双向用户占总 用户的比例;并发率。其中,IPQAM 支持的用户数涉及点播节目的类型和 每组频点的带宽,节目类型分为标清 或高清,因其码率不同,必须放到考 虑的范畴,得出每组频点的带宽 = 单 频点带宽 × 频点数。综合考虑上面 3 个因素,可以依据发展的不同阶段, 将 IPQAM 分为如下 3 个阶段布局。 (1)集中式布局(如图 1 所示)。 媒资及视频服务器、IPQAM 和直调光 发射机等集中布局在中心机房,并将 其放在第一级或者第二级光分路器之 前, 覆盖用户数量较大, 适合发展初期、 VOD 用户数量较少的情况。 (2)分布式布局(如图 2 所示)。 同集中式布局不同的是媒资服务器 仍 放 在 中 心 机 房, 而 视 频 服 务 器、 IPQAM 和直调发射机要下沉至分前端 机房,并将 IPQAM 和直调发射机放到 EDFA 之前,达到直调发射机和 EDFA 为 1:1 的比例,大大降低覆盖用户的 数量。 (3) 终 端 式 布 局。 其 主 要 是 将 IPQAM 和直调发射机下沉至小区机房 的光分路器前,并适当调整光节点前 的分光比,减少 IPQAM 覆盖用户数。
双向点播出现黑屏的原因有如下几 点: (1) 接 入 网 连 接 问 题。 分 支 器 接口做工不规范,连接有问题,导致 QAM 信 号 衰 减 较 大,STB 端 QAM 信 号较低。 (2)IPQAM 覆 盖 用 户 数 过 多。 IPQAM 覆盖用户数量较多,导致高峰 期 IPQAM 负载达到瓶颈,部分用户就 会出现信号正常但点播黑屏的情况。 (3) 管 理 系 统 中 IPQAM 配 置 UDP 端口不一致。IPQAM 中每个频点 对应有其 UDP 端口号,如果管理系统 配 置 的 频 点 UDP 端 口 号 与 IPQAM 中 频点的 UDP 端口号不一致,当用户点 播节目分配至该频点上时,就会出现 点播黑屏故障。 IPQAM-VOD 双 向 点 播 卡 顿 是 指 STB 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影片播放 不流畅,有停顿、马赛克的非正常播 放状态,原因包括:推流服务器负载 较大;媒资视频服务器网卡带宽瓶颈; 主干网016 年第 12 期 总第 324 期
浅谈IPTV与DVB系统的融合
前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IP网络似乎已经准备承载一切了,甚至在DVB的核心—DVB 前端系统中,也出现了IP化的趋势。
但就笔者看来,HFC网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承载视频直播业务的最佳网络平台。
本文探讨如何在HFC网络上承载IPTV直播业务,以期让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DVB和IPTV体系的差异,并为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现成的方案在HFC网络上实现IPTV直播业务,现成的方案就是照搬电信运营商IPTV的整个体系,直接在宽带IP网络上去承载IPTV直播业务。
这种解决方案虽然看似直接利用已有的产品和体系,可以快速的部署,并开展业务,但实际上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一:需要巨大网络带宽来支撑IPTV直播业务电信宽带网络和HFC网络在网络拓扑上的本质不同,导致了相同的组播技术,在两种网络上起到的效果并不相同。
图片:IPTV与DVB1组播复制点以上图为例,在电信宽带网络中,从交换机(或者DSLAM)到终端的线路全部都是点对点的线路,因此交换机(或者DSLAM)设备可以根据终端加入组播组的情况,有选择的将组播发送给相应的终端,每个终端只会接收到自己所在组播组的数据(往往只有一个组播流),从而大大的节约了网络的带宽。
但是在HFC网络中,从CMTS(或者EOC局端设备)到终端的链路是树形结构,信号的复制完全是由无源的分配器完成的,这导致任何一个直播频道只要有一个用户在使用,所有其他的终端都会接收到这个直播频道(如果一个局端下面有10个频道在使用,每个终端都需要处理这10个频道的流量),组播技术在带宽节约上优势只在大部分的用户在收看几个少数频道时才能体现出来。
而且很多用于习惯于用上下键循环遍历所有的频道来寻找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频道都会被播放,所有的流量将到达所有的终端,对网络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假设运营商希望向用户提供40个频道的IPTV业务,每个频道占用2Mbps的网络带宽,这种情况下,要求接入网至少能够提供80Mbps的业务用于IPTV业务(否则在频道遍历的过程中会出现带宽不足的情况),在加上其他业务的带宽需求,现有的技术都很难支撑,或者需要极高的代价。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流媒体技术可以将音频、视频等实时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从而实现实时观看、收听。
在流媒体技术中,组播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组播技术可以将一条数据流同时传输给多个客户端,这样可以节省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目前,应用层组播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组播技术。
应用层组播技术是指在应用层实现组播功能,相对于网络层组播技术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选题的目的是研究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选题意义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传输的数据量越大,传输的效率就越低。
因此,在流媒体传输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组播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省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由于组播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在不断发展,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因此,研究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流媒体传输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对于推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题内容本文选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四、论文结构本文的结构包括以下部分:1. 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介绍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组播协议的发展。
3. 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介绍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不同实现方法的优缺点。
4. 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流媒体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实现方法,以及不同流媒体协议的特点。
DVB高标清电视+IP-VOD点播系统方案32+16
基地混合有线电视接收解决方案2011年7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方案二、概述2.1系统要求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体系频点规范下,可为单位用户提供卫星数字电视节目和自办节目的接入。
实现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中卫星电视、自办节目和地方有线传输节目共同传输的目标,且同时使用高清数字机顶盒自动解码和接收。
2.2节目源组成及接收方式卫星电视接收本项目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共传输约16套节目模转数卫星电视节目:此类节目由数字卫星接收机提供卫星电视节目,输出TS流,直接进入复用器,复用后由数字加密器完成授权加密,加密信号进入QAM数字调制器调制输出,由混合器人HFC有线电视网传输,到终端用户家庭,通过高清数字机顶盒自动解码和接收。
当地有线电视接收接收当地有线电视信号32套,为实现与卫星电视统一的“可控可管”节目播出平台,需要完成当地有线电视节目的解码接收后,通过自建编码、复用、加密和调制传输,入自有有线电视网络中。
前端设备系统与接收终端可通过系统管理软件在机房或远端办公授权控制管理。
基于IP局域网络多媒体点播系统通过前端存储和播出系统,实现基于IP局域网络,统一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音视频点播服务。
用户终端使用高清数字机顶盒实现局域网络点播服务。
接入、浏览WEB互联网络用户终端使用高清数字机顶盒可以接入WEB互联网络,实现Internet网络的浏览。
USB多媒体本地播放用户终端使用高清数字机顶盒,可以接入USB移动存储,实现播放音乐、视频和图片。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方案系统拓扑图如下:三、数字系统概述3.1数字有线系统组成及功能3.1.1 系统组成数字电视系统一般由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用户接收终端、CA\SMS\NMS管理系统等组成。
系统组成示意图如下:图1 数字有线系统组成示意图3.1.2系统功能✧前端系统完成对电视节目的编码、复用、加扰和调制。
✧传输系统将已调制的RF信号送到光发射系统。
基于数据传送带协议的DVB_C数据广播系统设计与实现
P0U1602PIP 和 J0P46,IP 的 **8 消 息 收 集 起 来 就 形
成了逻辑上相对完整独立的数据, 如一个网页文件。 组大 对于双层结构, *)I 为顶层控制消息。组标识、 小等字段包含在 $304FI1Q0I1P/-2.01 结构中。其中组 标 识 字 段 的 值 等 于 相 应 描 述 该 组 的 *II 消 息 的 这样, 就可以通过顶层控制消息 .32152-./01IP 的 值 , 找到 *II 消息。其后的过程同单层结构。
如图 # 所示。单层结构中仅仅包 含 一 个 组 , OP 信 息 或事件信息表( 中的数据 的服务描述表( O)K) 1PK) 广播描述字段 ( 63A3UD<736=34AU654=<?9A7< )指向 )PP 消息利用模块信息字节( /76B:5P8C7 +;A5 I?R 来 描 述组中的 I76B:5 ) , 而 I? 中包 含 了 一 组 循 环 的 描 述 子描述各种信息,如指向 ))+ 消息的指针信息等; 双层结构中, OP 信息的服务描述表 或 事 件 信 息 表 中 的数据广播描述字段 Q63A3UD<736=34AU654=<?9A7<R 指向
#
协议体系
根据本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 并参考相应 )*+
!"
电视技术
!""#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4&5# 67$5 $#!48’9 : !’7$/;&//&8$
和 !"#$%& 的 标 准 , 该 系 统 内 部 对 应 协 议 分 为 ’ 层:物理链路层、 () 层、 *)!%++ ),-./01 层 和 *2.2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电视台IP播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电视台IP播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情况下对播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海阳市融媒体中心新建的IP播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媒体融合; IP播控系统; SDN矩阵引言:传统的电视台播出系统主要是实现电视节目播出及监视工作,满足的电视节目播出需要。
中央提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来,在机构整合、内容生产、客户端建设方面做了诸多工作。
海阳市融媒体中心的播出系统在2021年更新换代,在新的播出系统设计时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主要是结合媒体融合大背景,研究如何使用4G/5G技术快速回传信号,视频会议画面如何接入播出系统,快速高效的完成信号分发传输工作,利用IP技术简化播出系统结构,以视频矩阵为中心的前置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等。
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为媒体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传统播出系统在媒体融合新环境下的困扰第一、海阳融媒体中心原有的播出系统是传统的基带信号处理系统,系统使用多年,功能固化,很难进行调整。
基带信号系统中需要设置信号同步,用来进行信号同步,避免信号出现抖动的情况发生。
但是近年来上级部门要求除了进行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外,还要对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进行转播,并配置主、备两路信号。
原先系统设计的四路外来信号全部被中央一套及省级卫视频道占用,如果新增加外来信号输入通道就需要对线路及系统进行大范围的改动,需增加帧同步设备,视频分配设备,同步信号等设备,改动起来非常麻烦。
基带信号播出系统发展多年,技术成熟稳定,但是系统功能固化,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如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就非常麻烦。
第二、原先系统为了实现重要会议的直播提前铺设了光缆,但光缆传输线路经常被破坏。
使用光端机进行信号回传虽然稳定可靠,但是不使用时线路资源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且只能在少数几个区域提前铺设,使用维护成本较高。
现在使用的几条光缆资源大多是在广电体制改革前铺设,后期有新的点位需要铺设光缆时,因为成本较高无法推进。
DVB系统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系统以图标0即PN序列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序列为信 号源。该码序列经图标1采样器将数据速率变为每位有一 个采样点,以便经行后续的编码等处理。采样后的比特流 经过比特到符号的转换器图标4将每8位转换为一个符号, 即完成比特流到字节流的转换。图标5为编码器 ,由图标 8卷积交织器完成 。内交织和符号到星座图的映射是由图 标2级DVB调制器完成的。 • 为简便起见,系统中省略了从发射机到接收机间信号 传输部分的仿真。由DVB解调器图标3开始,经卷积解码 器图标9等直到观察窗图标21是对解调部分的仿真。解调 完全是调制的逆运算。经过参数设置与正向DVB调制器图 标2完全相同的DVB解调器图标3,之后,由卷积解码器图 标9对解调器的输出进行编码率R=1/2的卷积码解码。卷积 解码后为了进行解(符号)交织,先经过比特到符号的转 换图标11完成比特流到字节流的转换。为了转换正确,也 就是说,原来属于同一个字节的比特转换为一个字节,在 转换前加了延迟器图标12。比特流正确转换为字节流后, 经图标10完成解交织的功能。于外编码对应的解码由解码 器图标13完成。经图标14完成数据速率恢复后,由图标 14完成字节到比特的转换以恢复最初的信息比特流。 •
结果分析
• 可以看到经过调制,基带信号(信源)转变为一 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代通信号,这 样就可以通过改变高频载波随信号幅度的变化而 改变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运行系 统后,误码计算的输出为0。即系统在经过按照 EST 300 744标准规定编码、交织以及相对应的 解码、解交织后,完全恢复了原来的信号。因为 为了保持两路信号的同步,原信息信号经过了适 当的延迟。输出与输入原始信号波形相比较,除 延迟外,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基本一致(如观察 窗20和21输出波形)。
DVB系统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DVB系统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IP多播视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2 RealSystem中使用的通道和协议在Real公司的Server端使用两种通道与客户端软件Realplayer通信:一种是控制通道,用来传输诸如“暂停”、“向前”等命令,使用TCP协议;另一个是数据通道,用来传输实际的媒体数据,使用UDP协议。,在RealSystem中,通信过程可分为如下两部分。
目前支持流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有RealNet works公司的RealSystem,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Technology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
2 多播技术
从底层传输模式看,实时流式传输支持单播、广播和多播。所谓多播是指数据源将IP数据包“尽力而为”地发送到共享相同IP地址的一个主机组中,然后利用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复制和分发,只有属于该组的成员才能接收到该数据包。显然,对于网上视频直播来说,因为大部分用户接收的数据都是相同的,使用多播传输模式比点对点的数据包传输方式——单播和一点对所有主机的数据包传输方式——广播,在节约网络带宽、减轻服务器负载和分布式网络应用更容易实现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3.2 网络支持为了可以在不同VLAN间转发多播数据包。因此,必须把交换机配置成IGMP查询路由器,并在相应的端口启用PIM-DM多播路由协议,具体配置命令如下:全局模式:ipmulticast—mutingruterpim在每个端口(interface)配置模式:ippim接下来,为了降低多播流量使其只转发收到组成员报告的IP多播组,需要开启IGMPSnooping。具体配置命令如下:全局模式:ip igmpsnoping vlanmrouterinterface其中:vlan—id为交换机所包含的虚网号,为上联到多播路由器或交换机的端口。
IP与DVB融合播出方案研究
文献引用格式:马蕤.MA R.Analysis of IP and DVB Hybrid - Broadcasting Solution[中图分类号:TN919.7摘要:在三网融合发展趋势下,出方案的必要性、关键词:IP;DVBN》第44卷第10期(总第539期) | 投稿网址http: //www. videoe. cn对DVB/IP 是前端系统升级,端软件要求。
3 3.1 EGP 的认证鉴权方案来满足混播的需要。
目前,DVB 于要实现放的频道需要通过前端新建的认证鉴权系统与机顶盒CA 将需要IP 推流播放网络下发给终端,然后终端解析以便在切台时正确选择DVB 或IP 播放方式。
信息下发方式须灵活可配置,以便于根据播放的频道。
开发混播的终端软件系统在TVOS 系统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
传统机顶盒直播采用纯DVB 而新方案中直播信号将根据前端下发的混播的方式,因此需要改造TVOS 系统的终端所示。
图1 TVOS 系统软件架构直播业务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对直播频道的选择播放频道下的节目,包含频道播放、切台、频EPG 信息等功能。
直播应用需要提供频道和节目列表界面供用户进行浏览选择。
当用户选定某一个节目时,直播应用对当前频道节目进行当用户切换到需要采用IP 播放的频道时,前端服务器推流采用RTSP 或HTTP 实时流协议对机顶将机顶盒请求的播放地址同步到频道信息终端与前端交互,从而获取IP 数据源进行播放。
终端应用在请求视频播放时,需进行登录(登录操作可在开机阶段完成)与鉴权操作。
鉴权后,允许终端机顶盒用户观看此直播节目,流,服务器响应,终端下载直播流,利用机顶盒的视频解码和播放功能来呈现直播流。
具体交互过程 如图2所示。
3.3 现有功能兼容方案除了实现DVB/IP 的混播外,播放的频道,还需要兼容目前大网中的常用功能,以满足用户常用的收看需求,如频道时移和回看。
混播改造方案需要和现有其他增强业务相融合,障大网业务的正常运营。
IPTV流媒体点播与直播系统设计
IPTV流媒体点播与直播系统设计饶敏,郑斌,张治中【摘要】【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高速的进步,流媒体数据如何在网络上更好地传输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首先介绍了流式媒体的研究意义,对流媒体的编码技术、协议等加以说明,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初步设计了基于Linux平台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包含了直播,点播,时移服务等,最后给出了总结与结论。
【期刊名称】电视技术【年(卷),期】2011(035)022【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IPTV;流媒体;编码技术;时移直播1 流媒体技术介绍流媒体传输技术是IPTV的核心技术。
在流式技术中,主要有3个核心技术:流媒体的编解码[1-2],传输以及数字流媒体的版权技术。
如何通过IP网络来传输流媒体数据便是IPTV的技术基础,IPTV的广泛应用也是依靠流式技术的不断前进而获得的。
结合目前我国的IPTV业务部署,一般IPTV系统框架可划分为系统支持层、承载网络层、流媒体传输层和业务服务层,如图1所示。
IPTV视频点播,是IPTV业务中最具特色的一项,简单说就是利用现有的IP网络,把用户家中的机顶盒作为接收器,PC或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的电视系统,从而实现用户随意观看电视节目。
直播电视这类服务业务有点类似于现在看的卫星电视或者传统的有线电视,IPTV通过自身单播或者组播的传递方法,根据不同情况从而完成电视的播放,这种播放方式的音视频信号也是通过IP网络来传输的。
2 点播系统的设计2.1 软件设计目前来说,所设计的点播服务器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核心模块、配置模块、Web模块。
核心模块:参照apache提供的脚本[3],根据自身的需要修改成符合需求的代码,其中扩展了对http protocol的解析,替换了用户的authentic module 接口函数,采用自己设计的认证模块;更改了整个请求记录,并且生成日志的功能,以此作为用户点播的记录;更改了apache的record功能,作为记录用户是否在线、用户信息查询的接口;精简模块、简化流程、修改读取模式以及读取效率。
基于DVB系统的数字有线广电网络系统设计
基于DVB-C的数据广播系统西安通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2003/10/14一.系统概述在基于DVB传输协议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结构可以构建成一套数据广播系统。
该系统同时具备本地播出及卫星数据转发功能。
本地播出包含文件播出及流媒体播出,卫星数据转发允许PID过滤和节目过滤。
客户端的PC 机使用DVB-C接收卡接收各类文件及流媒体数据。
系统结构框图如下:二.系统组成1、播出端基本单元: 文件播出机、流媒体播出机、DVB/IP封装器、TS3110 QAM调制器、鑫诺卫星天线及LNB。
2、接收端基本单元: PC机、DVB-C接收卡及应用软件。
3、播出信源: 选择转发鑫诺卫星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各类节目及本地节目(文件、流媒体)。
4、文件播出机,用户自备电脑,用于播出IP文件。
5、流媒体播出机,用户自备电脑,用于播出流媒体。
6、DVB IP封装器,将以太网上的IP数据包,封装成DVB方式的TS数据流。
7、TS3110多功能QAM调制器,由DVB-S接收模块、节目过滤模块、复用模块、QAM调制器模块及上变频模块组成。
将输入的本地节目及卫星节目调制到为射频信号。
8、加密与用户管理,用户自备电脑,用于IP文件及流媒体的加密及管理。
9、鑫诺卫星接收天线及LNB,用户自备,用来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
10、D VB-C接收卡插入用户计算机,用来接收数据。
三.报价设备或软件名称说明单价(人民币元) TS 3110 QAM调制器 1.固定频道射频输出2.支持QAM16、QAM32、QAM64及QAM1283.输出符号速率可调4.支持DVB-S卫星输入5.支持ASI和SPI数据输入6.可将DVB-S卫星输入的数据和一路数据端口输入的数据复用(PID不冲突)7.支持PID过滤¥20,000DVB IP封包器 1.支持ETSI EN301 。
2.支持UDP/IP Unicast 和Multicast。
3.处理能力在30Mbps4.支持远程管理¥18,000文件播出软件1.最多支持10路节目同时播出2.最大播出速率10 Mbps3.输出为多播UDP/IP数据包到以太网¥10,000加密与用户管理软件1.使用Microsoft SQL 2000 数据库2.最大用户数100,0003.基于IP包的数据加密4.用户端使用USB接口的软件狗¥15,000系统集成费用 1.安装调试2.培训¥10,000 系统总报价不含电脑及操作系统¥73,000 播出端维护费用:第二年起每年10,000 元设备或软件名称说明单价(人民币元) DVB-C接收卡含驱动软件、应用软件最小订货量500套¥USB解密狗及解密软件含解密软件、USB解密狗最小订货量500套¥。
DVB系统中基于MPEG―2传输流的多节目复用的软件实现
DVB系统中基于MPEG―2传输流的多节目复用的软件实现一、MPEG-2传输流的结构在MPEG-2 标准中,13818-1 定义了四种类型的码流:基本流(Elementary Stream,ES)、基本封包流(Packetizer Elementary Stream,PES)、节目流(Program Stream,PS)、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
其中,PES 是复用过程中的逻辑结构,不用于存储和传输;PS、TS 是针对不同的应用而设计的码流结构;ES 是分别遵循ISO/IEC-13818-2、ISO/IEC-13818-3 标准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其它辅助数据经编码压缩后生成的。
MPEG-2 的结构分为两层:内部的压缩层和外部的系统层。
其中ES 属于压缩层;PES、PS、TS 属于系统层。
按照TS 所含节目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单节目传输流(Single Program Transport Stream,SPTS)、另一类为多节目传输流(Multiplex Program Transport Stream,MPTS)。
基本流ES 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视频基本流(Video Elementary Stream,VES)、音频基本流(Audio Elementary Stream,AES)、数据基本流(Data Elementary Stream,DES),其中VES、AES 是由一系列编码后的视、音频帧的存取单元(Access Unit,AU)组成。
每个AU 由头部和编码数据两部分组成,它实际是编码数据流的显示单元,一个视频AU 相当于解码的一幅视频图像,一个音频AU 相当于一个音频帧的取样。
基本流ES 是连续的不分段的码流,那么把ES 分割成段,并加上相应的头文件,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包,就构成了具有某种特定格式的基本封包流PES,它是用来传递基本流ES 的逻辑数据结构。
DVB系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实现方法
DVB系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实现方法
于治楼;王永军;张娴静
【期刊名称】《电视技术》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提出了一种在DVB系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并给出了PID分配原则、多媒体数据组织结构及实现算法.该方法实现了在MPEG-2传送流中同时传输多媒体数据与数字视频.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于治楼;王永军;张娴静
【作者单位】浪潮集团,山东,济南,250014;浪潮集团,山东,济南,250014;浪潮集团,
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
【相关文献】
1.基于DVB和IP双结构传输模式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黄新强;朱珍民
2.MPEG-2&DVB传输流分析系统的软件实现 [J], 潘其涛;方向忠;余松煜
3.基于PCI总线的DVB流合成及传输系统实现 [J], 张登福;蒋大宗;毕笃严;毛柏鑫
4.多媒体数据网络实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李欣欣;李为民;梁济仁
5.DVB传输流捕获系统的实现 [J], 牟旭东;卢振陶;陈平;江潮;苏祥芳;王延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DVB的卫星宽带网络
基于DVB的卫星宽带网络基于DVB的卫星宽带网络随着Internet业务的迅速增长,商业网络逐渐向基于TCP/IP因特网协议的分组交换型网络发展,如何利用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大容量数据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卫星、电缆和地面等传输媒介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规范。
它采用MPEG2-TS传输流小包作为“数据容器”,不但可传送压缩的图像、声音,还提供了对数据传输的良好支持,可以在数字电视广播信道上传输数据业务。
利用基于DVB的卫星宽带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系统用户端接收机价格较低,且能够实现数据业务和电视业务集成,相比其它卫星数据传输系统更具有吸引力。
目前,全球已经普遍采用DVB-S作为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
单向卫星广播系统早期的卫星DVB系统只支持DVB-S单向广播业务。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用户终端、地面主站和卫星组成,为了支持用户请求等信息的传送,在用户和主站之间可以采用地面通信线路(如电话线路)建立回传通路。
主站中通过网关负责经过卫星链路的业务和来自用户反向链路数据的选路,并完成数据链路控制、数据封装、信道分配等功能。
IP分组经网关封装后,经过加扰、复用以及调制,发送到卫星信道。
用户终端装置则由接收天线、机顶盒、PC机等组成,执行解调、解扰、解复用、IP 分组重组及内部寻路等操作。
系统协议栈见图2,上行链路采用PPP协议,下行链路采用DVB多协议封装(MPE),由网关完成协议转换。
如果传输层采用TCP用于可靠的数据传输,会遇到标准TCP协议在GEO卫星信道中的“长肥管道”问题,为提高链路带宽利用率,需要对TCP协议进行改进,如窗口扩大、选择性确认等。
在从业务提供商到用户的前向链路,是采用多协议封装(MPE)方式把IP分组封装成一系列MPEG2-TS小包。
图3是传输层采用UDP的IP分组的封装过程。
基于IP的DVB实时复用器中时序处理算法
基于IP的DVB实时复用器中时序处理算法刁鸣;张帅;邹旭杰【摘要】DVB实时复用器在复用过程中需要对MPEG-2传输流(TS)中的时序关系进行处理,传统的处理算法只对MPEG-2时序中的PCR值进行了处理,所以在处理基于IP的DVB复用器中的时序关系时,传统算法存在着局限性.为了突破传统算法的局限,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原始流中时序关系的校正算法,并且在对PCR进行校正的同时,按照视频缓冲检验器(VBV)的工作方式对DTS和PTS也进行了校正,使复用输出的TS流符合MPEG-2标准.最后,通过硬件平台和实验环境对所提出的时序处理算法进行了实际测试,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期刊名称】《应用科技》【年(卷),期】2010(037)005【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IP复用器;PCR校正;DTS更新;PTS更新;DVB over IP【作者】刁鸣;张帅;邹旭杰【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49.197随着数字电视在我国的不断发展,DVB多路节目复用器已经成为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1].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复用器产品,如Philips、BARCO以及数码视讯和算通科技等公司.但市场上的复用器大多都是在复用节目路数、输出码率和软件控制上寻求提高与突破,并没有从本质上拓宽复用器的应用范围[2].随着Internet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成为了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一种趋势[3],因此这种传统的DVB复用器显然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基于IP的DVB实时复用器是北京科腾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三网融合”产品,它不仅可以对输入为ASI接口的TS流进行复用,而且还可以复用通过IP网络传输的DVB数据流,实现了对复用器的功能扩展.文中所要解决的是此IP复用器的时序处理问题.由于IP输入流的特殊性,传统的时序处理算法已经失效,文中提出一种新的算法来正确处理输出流的时序关系,使复用流符合MPEG-2标准.1 复用器中时序处理的重要性MPEG-2标准规定编码器输出的所有数字化图像和音频数据,必须经过一个恒定不变的端到端延时后,才能在解码器的输出端分别进行显示.所以在时序关系上,MPEG-2标准对复用器生成的复用流有很严格的限制[4]:1)复用流中,每一路节目的PCR容忍度要在±500 ns之内,其中PCR容忍度是指由多路复用引起的PCR的最大允许误差值;2)复用流中,每一路节目连续2个PCR字段出现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100 ms; 3)复用流中,每一路节目的原始视频流或原始音频流都必须在700 ms内,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显示时间戳PTS字段.只有当复用流符合这些限制时,终端解码器才能正常的解码和显示.否则如果复用流中的时序关系不正确,会直接导致系统端到端的总延时不恒定,从而使解码缓冲器出现上溢或下溢,使解码器输出的图像或声音有停顿或其他异常现象出现.文中所研究的IP复用器在复用处理过程中,不仅会对IP流中的TS包进行并串转换和空包过滤,而且还会按照标准周期性地填入重构后的PSI/SI信息.所有这些操作都将会破坏源节目流的时序关系,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的话,将直接导致终端解码不正常.因此在复用过程中必须加入对时序的处理操作,才能保证每一路节目的端到端总延时恒定不变.2 传统时序处理的局限性DVB组织成立的IP Infrastructure工作组针对TSOver IP、IPOver DVB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个成果草案 RFC2250[5],并推荐了一种 MPEG-1、MPEG-2用UDP或RTP传输实现DVB Over IP的打包方案,该方案规定每个IP包封装1~7个TS包.由于IP流的特殊封装结构,所以IP复用器接收到一个IP包就意味着同时接收了1~7个TS包,使得输入流中PCR提前或滞后到达的情况非常严重,并且输入码率也不够稳定.实时复用器中传统的时序处理算法只针对PCR进行了校正,并且该算法是在原数据流的PCR基础上叠加了相应的延时作为时间修正项,同时还必须减去一个固定延时才能保证PCR的精度和PCR与DTS/PTS之间严格的定时关系[6],所以这种算法只适用于以ASI为接口且码率恒定的输入流.因此在对IP流进行复用处理时,由于IP流中PCR的到达和码率的不均匀,使得传统算法中的时间修正项精度不够,也就失去了校正的意义.3 时序处理算法分析文中在以输出码率为基础校正PCR的同时,对DTS和PTS也进行了更新,保证了PCR与DTS/PTS之间正确的定时关系.因此文中所提出的算法是基于MPEG-2时序关系的一整套时序处理算法,研究范围是以恒定码率编码的IP音视频数据流.3.1 PCR校正算法PCR表示了包含PCR域的TS分组中最后一个比特离开编码器时,编码器27 MHz系统时钟的采样值,因此输出流中每2个TS包之间理论的PCR间隔值Inv 可由式(1)确定,式中Obr为输出总码率.在实际应用中,Inv的值往往是浮点小数,而PCR却是由42 bit组成的无符号整数,因此实际的PCR间距△PCR由Inv的向下取整值和小数修正项共同构成,如式(2)所示.式中△i=0为Inv的小数修正项,在TS包传输过程中,当Inv小数部分的累加值小于1时△i=0;当累加值大于1时△i=1且累加值保留其小数部分.系统根据复用输出流中每一路节目的PCR初始值和输出TS包的PCR间距值△PCR,可以精确的计算出复用流中每个TS包所对应的校正后的PCR值,其中PCR初值的选取是任意的.每一路节目的PCR校正公式如下.式中:PCRlast代表该路节目上一个校正后的PCR值,PCRnew代表当前校正的PCR值,累加的范围是输出流中该路节目的上一个PCR帧与当前PCR帧之间所有输出TS包的间距值△PCRi.综上所述,PCR的校正算法为:1)系统每输出一个TS包,就根据式(2)计算出间距值△PCR,并判断该TS包是否含有PCR字段.若含有PCR则执行2),否则继续执行1).2)判断此PCR是否为输出流中某一路节目的第一个PCR值,若是则执行3),若不是,则执行4).3)为该PCR值赋初始值,并开始累加操作,返回执行1).4)按式(3)计算得到PCRnew,然后将其写到原流的PCR字段中,进行PCRlast更新和重新累加操作,返回执行1).3.2 DTS更新算法对解码器而言,DTS不仅表示了一帧视频的解码时刻,还表示了这一帧视频被移出解码缓冲区的时刻,而PCR值则代表了这一帧视频进入解码缓冲器的时刻.所以DTS与PCR之间的差值则表示了这一帧视频数据将停留在解码缓冲区的时间,因此根据视频码率和缓冲区数据量的大小,可以得到DTS与PCR之间的定时关系为式中:DTS表示该视频帧的DTS值,PCR表示该视频帧的第一个TS分组中所代表的PCR时刻值,Vbr表示视频码率,Buffer表示在这一帧视频将要被移出解码缓冲区时,缓冲区所存有的数据量.根据MPEG-2对VBV的定义,可知只要保证VBV-Buffer不发生上溢或下溢,即可保证解码缓冲器无异常发生.因此更新算法中DTS的初始值:式中:VBVsize表示VBV缓冲区的最小尺寸,由于解码缓存中要保留1/6裕量,所以用5/6·VBVsize来控制DTS的初值,而PCRbase为PCR值的1/300的值.由于我国电视系统采用的是PAL扫描制式,因此在一秒内有25帧视频图像被解码,所以2个视频帧的解码时刻相差40 ms.由于DTS值为90 kHz采样,所以每2帧视频之间的DTS差值固定为3 600.综上所述,DTS的更新算法为:1)接收每一路节目的原始数据包,若TS包中含有DTS信息则执行2).2)判断是否需要给DTS赋初值,若需要赋初值则执行3);若不需要则执行4).判断的条件为:输入的每一路节目流中,第一帧视频的DTS需要赋初值;由监督方程判断是否需要赋初值.3)按照式(5)计算DTS的初始值,并用计算后的结果对原始流中的DTS值进行更新,将该TS包放入输出缓存中,返回执行1).5)将上一帧的DTS值加3 600作为这一帧的DTS值对原始流进行更新,返回执行1).3.3 PTS更新算法3.3.1 视频PTS更新视频的PTS值代表了一帧视频的显示时刻,由于MPEG-2视频采用了帧间预测编码技术,因此当视频码流中存在通过双向预测而得到的B帧时,需要进行帧重排处理,才能得到正确的图像显示顺序.由于B帧的DTS与PTS一致,所以帧重排时要以B帧为基准来安排I帧和P帧的显示顺序,帧重排示例如图1所示.图1中用I、B、P3个字母代表3种不同的视频帧.DTS为解码顺序,PTS为显示顺序.90 kHz采样值代表了时间轴,轴上的刻度是每帧视频解码或显示的时刻值,由于视频帧之间解码或显示的时间差为40 ms,因此刻度间距 interval固定为 3 600(90 kHz采样).temporal-(时间基准)表示了这一帧视频在GOP中的显示序号.由图1可知,I帧PTS与DTS的差值由该帧的temporal-值决定,因此I帧PTS更新公式如式(6)所示,式中referemce的值由t_r来表示.同样P帧的PTS与DTS的差值由GOP中连续的B帧数决定.因此P帧PTS的更新公式如式(7)所示,其中B_C表示连续的B帧数.3.3.2 音频PTS更新由于解码后的音频帧不需要重排,而且一帧音频所持续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所以音频PTS的更新如式(8)所示,式中△PTS为音频PTS的固定差值.但对音频PTS赋初值时,必须要考虑音视频的同步问题.所以赋初值时要保证原节目流中这一帧音频与前一帧视频的PTS差值不变,因此初始值为.图1 帧重排示意图式中:n PTS A为音频PTS更新后的初值,PTS A为原节目流中音频的PTS值,n PTS V和PTS V分别代表了在这一帧音频前的最近一帧视频的PTS更新值和PTS原值.综上所述,所有PTS的更新算法为:1)接收每一路节目的原始数据包,若TS包中含有PTS信息则执行2);2)判断PID,如果该PTS值属于视频,则执行3);如果属于音频则执行4);3)判断视频帧类型,如果为I帧,则用式(6)更新PTS;如果为P帧,则用式(7)更新PTS;如果为B帧,则直接用DTS值更新PTS,返回执行1);4)判断该帧音频是否为系统复用输出该路节目的第一帧音频,若是,则用式(9)给该PTS赋初值;若否,则用式(8)更新PTS,返回执行1).3.4 监督方程由于UDP报文只提供不可靠的交付,所以当传输网络出现问题时,IP实时复用器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收不到或收到错误的数据.一旦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包的话,会直接影响到DTS和PTS更新的准确性.因此在更新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判断机制,来判断此时更新的DTS和PTS值是否正确.由3.3节可知,PTS是以DTS为基础推导得来的,因此只需要在对DTS更新时进行判断即可.利用式(4),对连续2帧视频的PTSbase作差可得式中:△PTSbase为连续2帧视频的第一个TS分组中所代表的PTSbase的差值.△Buffer表示解码缓冲区保有数据量的浮动值.由于每次缓冲数据的时间差为40 ms,因此如果在40ms内只有视频数据进入解码缓冲区而没有数据被移出,则△Buffer将达到它的上限;如果视频数据只出不进,则△Buffer将达到它的下限,由于对DTS赋初值时要求缓存数据不能超过VBV缓冲区的最小尺寸,所以△Buffer的下限值将不会超过-VBVsize.因此△Buffer的取值范围为将式(11)代入到式(10)中,可得监督方程:当输入的IP流传输正常时,2个连续视频帧之间的PCRbase差值将不会超出式(12)的范围,而一旦△PCRbase超出了此范围,则表示输入的IP流中有数据包丢失或数据中断发生,因此在对DTS更新时需要对其重新赋初值.类似的算法在文献[7]和文献[8]的第四章中都有提出,但在进行PCR校正时,两篇文献都将包间距按整数来处理,而忽略了其小数部分,因此会引入新的误差,使PCR校正值不够精确.4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对提出的时序处理算法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平台为科腾(北京)公司生产的基于CPCI结构的IP_MUX1.1硬件平台,时序处理算法在平台搭载的TMS320C6455(DSP)上实现.测试时IP复用器总的输出码率设置为22 Mb/s,IP复用器的输入源为3种不同设备实时输出的符合RFC2250协议的DVB Over IP数字视频流,其中3路IP输入源分别为:1)由EGT公司生产的编码器EGT Encoder实时编码并以IP模式输出的一路SPTS视频组播数据,输出视频码率设置为5.5 Mb/s;2)由科腾公司生产的DVB Over IP产品CATON TRM-1001以IP点对点模式实时输出的一路SPTS视频数据,其中视频码率为4.5 Mb/s;3)由PC机用VLC软件的串流输出模式实时发送的一路MPTS组播数据,此MPTS中包含两套节目,每套节目的视频码率为3.5 Mb/s和4 Mb/s.4.1 系统整体测试系统整体测试采用的是实验室模拟DVB-S[6]方法,在IP复用器的输出端连接QPSK调制器,复用流经过QPSK调制后,在调制器输出端接一个20 dB的衰减器,来模拟实际信号传输的衰减,以保证在接收端的信号强度在-45~-60 dBm 之间,接收终端采用ADI公司生产的解码器MXISINGLECHANNEL IRQ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视频的解码,最后用电视来监看每一路节目的质量.按照文中所述算法对3路IP输入流进行时序处理后,通过电视监看,图像清晰、连续,无失真、无马赛克出现.4.2 PCR误差对比测试PCR误差分析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测试.测试1:IP复用器对3路输入流只进行统计复用处理,而不进行任何时序处理,在复用输出端用科腾公司生产的码流实时监测仪CATON CORP-301分析复用流的PCR精度,并以任意时刻为起点,连续监测2 750ms,得到没有进行时序校正的PCR误差图,如图2所示.图2 没进行调整的PCR误差图由图2可知在进行复用处理过程中,如果不对输入流的时序进行调整,而直接复用输出的话,PCR精度的误差将远远大于MPEG-2标准要求的500 ns,误差最大时甚至达到了±3 000μs.将此时的复用流输出到解码器进行解码和显示,再利用电视进行监看,发现彩色的图像经常会变成黑白图像,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复用处理过程中,如果不对PCR进行校正的话,会严重影响PCR的精度,使解码器不能准确地恢复出编码器的系统时钟.测试2:IP复用器按照文中所述算法加入了对3路输入流的时序处理,在复用输出端同样用CATON CORP-301分析复用流的PCR精度,并以任意时刻为起点,连续监测3 000 ms,得到经过时序校正后的PCR误差图,如图3所示.图3 调整后的PCR误差图由图3可知在复用过程中加入了对时序的处理后,PCR精度的误差在±37~±74 ns范围内,即MPEG-2系统时钟(27 MHz)的1个或2个计数值之间,符合MPEG-2对PCR误差的要求.将此时的复用流输出到解码器进行解码和显示,并通过电视监看,图像清晰、连续,无异常出现.因此文中所述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PCR的精度,使原本超出标准的PCR误差值又重新回到了标准的允许范围内. 4.3 VBV缓冲区对比测试VBV缓冲区分析同样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测试.测试1:IP复用器在进行时序处理时只利用文中所述的PCR校正算法对PCR进行校正,而不对DTS和PTS进行更新.在复用输出端用CATON CORP-301来监测其中Service ID=0×20的这路节目的VBV缓冲区数据的保有量,并以任意时刻为起点,连续检测205帧图像,从而得到没有更新DTS和PTS时VBV缓冲区的缓存数据曲线,如图4所示.图4 没更新DTS/PTS时VBV缓冲区曲线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时序处理过程中如果只对PCR进行处理而不对DTS和PTS 进行校正的话,VBV缓冲区会一直保持在高位并且还会超出VBV缓冲区的上限,MPEG-2规定 MP@ML级别下的VBV_Buffer 大小为 1 835 008 bit[4].将此时的复用流输出到解码器并进行显示,发现图像伴有停顿且画面不连续.因此在文中所述的算法中如果不对DTS/PTS进行更新的话,会严重影响PCR与DTS和PTS之间的定时关系,从而导致解码缓存溢出.测试2:测试条件与测试1相同,但是在时序处理中加入了对DTS和PTS的更新,同样用CATON CORP-301对复用流中Service ID=0×20的这路节目进行检测,得到更新DTS和PTS后VBV缓冲区的缓存数据曲线,如图5所示.图5 更新DTS/PTS后VBV缓冲区曲线由图5可知,更新DTS和PTS后,VBV缓冲区中的数据量一直保持在VBV-Buffer的1/2~5/6之间,能够保证解码缓存中保留1/6的裕量,而且图6中的曲线与MPEG-2标准中提到的VBV缓冲区占有量曲线相一致.因此基于VBV的DTS/PTS更新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PCR与DTS/PTS之间的时序关系,使图像能够正常解码.5 结束语与传统的时序处理算法相比,所提出的这套算法不依赖于原始输入流中的时序关系,所以在复用处理过程中的算法不仅适用于IP输入流,而且还适用于时序出现错误的TS流.文中所述的几个算法虽然在处理上相互独立,但在整个MPEG-2时序系统中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必须同时结合文中所述的各个算法,才能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时序处理算法,使输出的复用流符合MPEG-2标准.但是,由于系统要执行的算法比较多,使得时序处理过程比较繁琐,因此下一阶段所要研究的重点便是在不影响时序处理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整套算法的复杂度.参考文献:[1]EN 300 421.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Framing structure,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11/12 GHz satellite services[S].[2]张健.基于DVB协议的数字电视复用器分析与设计[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2,44-50.[3]贺伟进.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三网融合”[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6(8):22-26.[4]ISO/IEC 13818.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Part3 Video[S].[5]RFC2250.RTPPayload Format for MPEG-1/MPEG-2 Video[S].[6]刘永志,王芙蓉,黄本雄.MPEG-2系统复用中的PCR处理[J].中国有线电视,2001,7(11):33-36.[7]沈智鹏,刘剑,王金忠,等.DVB系统中TS流的软件复用关键技术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8,32(4):8-10.[8]张佳德.MPEG2传输流实时复用和无缝拼接的软件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3:25-31.。
IPv6 over DVB系统中地址解析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IPv6 over DVB系统中地址解析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数据的传输量和传输速度不断增加,IPv4地址资源已经逐渐枯竭,IPv6协议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的首选。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以确保IPv6能够成功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中。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EUTELSAT公司提供的卫星传输服务,它支持数字电视服务、网络访问和互联网接入等功能,IPv6 over DVB网络可以提供更广阔的网络接入,因此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DVB网络是基于多播类型的协议,这就要求IPv6 over DVB需要一种特殊的地址解析协议,才能实现地址的正确解析和分配。
因此,研究IPv6 over DVB系统中地址解析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IPv6 over DVB系统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原理的研究;2. IPv6 over DVB系统中地址解析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 对IPv6 over DVB系统中地址解析协议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对IPv6 over DVB系统和地址解析协议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2. 系统设计:根据IPv6 over DVB系统中特殊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原理,设计适用于该系统的地址解析协议;3. 实现测试:通过实验和仿真对IPv6 over DVB系统中的地址解析协议进行测试和评估,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验证。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IPv6 over DVB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IPv6在多媒体网络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2. 针对IPv6 over DVB在地址解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3. 对地址解析协议的性能测试和评估,提供更加全面、可靠、有效的数据支持,为IPv6 over DVB的实际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