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原则。

2. 掌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内容。

3. 理解行政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中的作用。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1 行政法的定义1.2 行政法的特征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行政合法性原则2.2 行政合理性原则2.3 行政公开原则3. 行政行为3.1 行政行为的分类3.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3.3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4. 行政主体4.1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分类4.2 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4.3 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5. 行政诉讼5.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5.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制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件,引导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法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法庭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2. 考试成绩:期末笔试,测试学生对行政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评价:法庭模拟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行政法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 法庭模拟器材:法庭模拟活动所需器材。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原则。

2.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内容。

3. 行政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和无效、撤销的条件。

3. 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的界定。

七、教学安排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一、教案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第一章:行政法基本概念与原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调整对象。

2. 让学生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 让学生了解行政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 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引发学生对行政法的兴趣。

2. 讲解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阐述行政法的定义,解释行政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

3. 讲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依法行政、行政公开、行政公正等。

4. 讲解行政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分析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行政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定期进行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行政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行政法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行政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行政法知识。

八、教学时间:本章内容计划授课时间为2学时。

九、教学难点:1. 行政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十、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行政法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收集典型的行政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制作教学课件,展示行政法知识和案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教案
3、行政确认的概念,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分类
4、行政处罚的概念,行政处罚的与行政处分、刑罚的区别,行政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形式、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行政处罚的程序
5、行政强制的概念,执行罚与代履行的概念和要件
6、行政给付的内容和形式
授课题目:
第八章 行政程序法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序
第6次课
讨论、作业和思考:
1、行政行为的涵义与特征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
3、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授课题目:
第四章 抽象行政行为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序
第4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抽象行政行为的性质与法律地位,重点理解如何监控、制约抽象行政行为,了解抽象行政行为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教学难点:行政行为与相邻行为的区别,行政立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涵义与特征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四节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第五节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讨论、作业和思考:
1、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及作用
2、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授课题目: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序
第7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行政违法、行政不当的概念及行政违法的特征、行政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责任的例外、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资格与范围、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熟悉行政责任的追究、行政责任的承担、行政赔偿的程序、行政追偿的程序、行政追偿的概念、要件及追偿人与被追偿人、我国国家赔偿方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原则和制度,掌握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法律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涵盖了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程序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

二、授课目标1、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2、理解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和职责;3、掌握行政行为的基本类型、法律效力及其监督机制;4、熟悉行政诉讼程序及其实践应用;5、能够分析和解决典型的行政法问题。

三、授课内容及方法1、行政法基本理论:介绍行政法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制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采用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2、行政机关:详细介绍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职责履行等方面。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证案例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3、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类型、法律效力及其监督机制是本部分重点。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行政行为的相关知识点。

4、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各环节的法律要求以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学重点。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重演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行政诉讼程序的实际应用。

5、典型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法案例,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证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案例分析的深度,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论文或报告,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程序等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教材与参考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作为参考书目。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调整对象。

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理解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公开原则、效率原则)行政法的作用与地位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调整对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定义和调整对象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典型案例,评估学生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掌握。

第二章:行政组织法2.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组织的种类和设置原则。

理解行政组织法律关系和行政组织行为。

熟悉我国行政组织法的相关规定。

行政组织的种类与设置原则行政组织法律关系(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之间的关系)行政组织行为(行政决策、行政决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我国行政组织法的相关规定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组织的种类、设置原则和我国行政组织法的相关规定。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组织法律关系和行政组织行为。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组织种类和设置原则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典型案例,评估学生对行政组织法律关系和行政组织行为的掌握。

第三章:行政处罚法3.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原则。

理解行政处罚的程序和适用条件。

熟悉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3.2 教学内容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原则行政处罚的程序(立案、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证、作出处罚决定等)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讲授法:讲解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原则和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处罚的程序和适用条件。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处罚种类和设定原则的理解。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法的概念阐述行政法的主体、客体及内容分析行政法的基本特征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解释各个原则的含义及应用1.3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概述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行政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二章:行政行为2.1 行政行为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行为的含义列举行政行为的种类,如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2.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阐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等2.3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分析行政行为无效与撤销的条件和后果讨论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定程序和途径第三章: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3.1 行政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组织的概念列举我国行政组织的种类,如国务院、地方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3.2 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职能阐述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行使的职能3.3 行政人员介绍行政人员的概念、资格与职责分析行政人员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第四章: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4.1 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许可的概念阐述行政许可的性质、特征和适用范围4.2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分析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程序和期限讨论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监督与法律责任4.3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适用列举行政处罚的种类,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阐述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救济途径第五章:行政诉讼概述5.1 行政诉讼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诉讼的概念阐述行政诉讼的性质、特征和目的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讨论行政诉讼排除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等5.3 行政诉讼的诉讼参加人介绍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及第三人的概念与资格分析各个诉讼参加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第六章: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6.1 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解释起诉的条件与程序阐述受理行政诉讼的法院及其管辖权6.2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分析开庭审理、证据交换、法庭辩论等环节讨论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律适用与裁判结果6.3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介绍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与程序阐述第二审法院的审理范围与裁判规则第七章:行政诉讼的裁判与执行7.1 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与效力列举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如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等阐述各类裁判的效力与执行前提7.2 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解释执行行政诉讼裁判的程序与主体分析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7.3 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介绍非诉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类型阐述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程序与法律后果第八章:行政复议8.1 行政复议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复议的概念阐述行政复议的性质、特征和目的8.2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讨论行政复议排除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等8.3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介绍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与程序阐述受理行政复议的机关及其职责第九章:行政赔偿9.1 行政赔偿的定义与归责原则解释行政赔偿的概念阐述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如违法原则、过错原则等9.2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标准列举行政赔偿的项目,如赔偿金、赔偿物品等阐述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与赔偿方式9.3 行政赔偿的请求与处理介绍行政赔偿请求的条件与程序阐述行政赔偿的处理方式与赔偿决定的上诉途径第十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适用与发展10.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适用问题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讨论解决适用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0.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概述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实的影响10.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强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法学教育与研究中的重要性探讨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的途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难点解析:行政法主体范围的确定,行政法客体的识别,行政法特征的深入理解。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强制、行政诉讼等基本制度。

3. 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行政组织及其职能3. 行政行为及其分类4. 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5.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与程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制度和程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提高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法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行政法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行政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让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础知识。

2. 第二课时:讲解行政组织及其职能,让学生掌握行政主体的基本情况。

3. 第三课时:讲解行政行为及其分类,让学生了解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

4. 第四课时:介绍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让学生了解行政强制的法律适用。

5. 第五课时:讲解行政诉讼的基本原理与程序,让学生熟悉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行政法基本概念与特征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通过对比民事法、刑事法等其他法律体系,帮助学生理清行政法的特点。

2. 行政组织及其职能: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生动展示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职能划分。

3. 行政行为分类: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和适用情况。

4. 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导引:本教案旨在全面介绍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点(400字)1.1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以国家的行政活动为对象,规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法律规则体系。

它是公法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立性和特殊性。

1.2 行政法的特点行政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法制性:行政法规范行政行为,体现法治原则,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b) 授权性:行政法以行政机关的授权为基础,行政行为只有在法定权限范围内才具有合法性。

c) 强制性:行政法具有强制性质,行政行为对公民和法人有约束力。

d) 监督性:行政法设立专门监督机构,确保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符合法律规定。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600字)2.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治原则体现了行政法的规范性和约束性。

2.2 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合规,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将会被视为非法的。

2.3 公正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公正、公平,不得歧视,不得滥用职权,以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2.4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的工作应当公开透明,便于公民监督。

行政机关应及时向公众公布重要信息和决策,接受公众的建议和意见。

三、行政诉讼法的概念与特点(400字)3.1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争议解决方式的法律规则体系,旨在保障公民和法人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权益进行救济。

3.2 行政诉讼法的特点行政诉讼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条件性:行政争议必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b) 双重性:行政诉讼法既保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也确保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c) 追索性:行政诉讼旨在追求权利的保护和救济,维护合法权益。

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案例分析(400字)4.1 行政法案例分析例如,某市政府发布一项政策,规定所有住宅小区内禁止养宠物。

【图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2020

【图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2020

例1:下列情况,能够引起国家赔偿责任的有?下列情况,能够引起国家赔偿责任的有?某市政府违反国家政策, A.某市政府违反国家政策,发布规定取消给予该市出租车司机每月 100 元的燃油补贴某县政府为了防治风沙, B.某县政府为了防治风沙,下令要求本县某乡 520 户牧民停止放牧,止放牧,将其饲养羊群全部宰杀 C.民警陈某在将一依法扣押的车辆开回单位途中,发现交通民警陈某在将一依法扣押的车辆开回单位途中,事故将车撞毁 D.某市火车站派出所将数名惯偷头像张贴于火车站候车大厅以提醒旅客戒备 10日的处罚例2:王某因赌博被当地公安局处以拘留10日的处罚,后被拘:王某因赌博被当地公安局处以拘留10日的处罚,留11日后放出。

王某被释放的当天,恰逢天降暴雨,道路上能见度 11日后放出。

王某被释放的当天,恰逢天降暴雨,日后放出极低,王某所乘车辆在回家途中发生车祸,极低,王某所乘车辆在回家途中发生车祸,王某被撞伤后送至医院不治身亡。

王某有一个姐姐在当地企业工作,院不治身亡。

王某有一个姐姐在当地企业工作,王某父母在乡下务则下列处理哪些是错误的:农,则下列处理哪些是错误的: A.王某父母可就拘留 11 日和死亡要求赔偿 B.王某父母可以就死亡要求赔偿 C.王某父母和姐姐可以就拘留 1 日要求赔偿返回 D.王某的父母可以就拘留 1 日要求赔偿。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1

普通行政: 普通行政:
国家行政的特征: 国家行政的特征:
特征 区别 对象 公共性 私行为、 私行为、 私行政 国家职权性 自治管理活动 执行性 狭义立法活动 积极性 管理性
侦查活动、 狭义司法 侦查活动、 政治活动 活动
注意:这五个特性并不是并列关系, 注意:这五个特性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层递进关系
(二)执行:
1、执行与行政是一个词。Executive。 、执行与行政是一个词。 。 国务院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执行机关) (国务院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执行机关) 2、执行什么?执行立法机关的法律。 、执行什么?执行立法机关的法律。 《立法法》第五十六条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立法法》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都根植于宪法之中,概言之,即必须建立有限政府。 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都根植于宪法之中,概言之,即必须建立有限政府。 这一精神表现为两个宪政原则: 这一精神表现为两个宪政原则: 一是公共权力是人们通过宪法授予的, 一是公共权力是人们通过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 使的权力; 使的权力; 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是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有义务保障公 民权利的实现。 民权利的实现。
综上所述,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综上所述,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有着特 定的含义。对此,可作如下概括: 定的含义。对此,可作如下概括: 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与国家以外的其他社会组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 织的活动相对,公共行政受特殊的法律规则支配。 织的活动相对,公共行政受特殊的法律规则支配。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公共行政。宪政基础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公共行政。 赋予了公共行政以特定的含义, 赋予了公共行政以特定的含义,只有具有宪政特征的行政才使行政 法的产生成为可能。 法的产生成为可能。 3.行政法上的行政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活动,即形 .行政法上的行政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活动, 式意义上的行政,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式意义上的行政,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某些实质意义上的行 政也受行政法规则的支配。 政也受行政法规则的支配。 4.由于现代行政的复杂性,行政法并不以国家公共行政为限, .由于现代行政的复杂性,行政法并不以国家公共行政为限, 行政机关以外的公共组织所为的公共行政活动也在行政法的调整范 围之内。 围之内。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理解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的关系1.2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与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法案例,理解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的关系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定义与特征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法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行政组织与行政行为2.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组织的类型与特征了解行政行为的种类与效力理解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行政组织的类型与特征行政行为的种类与效力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组织的类型、特征与行政行为的种类、效力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行为案例,理解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组织类型与特征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行为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章:行政诉讼制度3.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诉讼的定义与特征掌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理解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3.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的定义与特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的定义、特征与受案范围、管辖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案例,理解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定义与特征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4.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原告与被告的身份与权利了解第三人的地位与作用理解代理人制度4.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原告与被告的身份与权利第三人的地位与作用代理人制度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原告、被告的身份、权利与第三人、代理人的地位、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案例,理解原告、被告、第三人与代理人在案件中的角色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原告、被告身份与权利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案例中第三人与代理人角色的分析能力第五章:行政诉讼的证据与证明掌握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与特点了解行政诉讼证明的标准与程序理解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提供与质证5.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与特点行政诉讼证明的标准与程序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提供与质证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特点与证明的标准、程序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案例,理解证据收集、提供与质证的重要性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证据种类与特点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案例中证据收集、提供与质证的分析能力第六章: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6.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与期限了解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的特殊规定理解第一审程序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6.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与期限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的特殊规定第一审程序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期限与特殊规定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第一审案例,理解当事人在程序中的权利与义务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步骤与期限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第一审案例中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分析能力第七章: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7.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与期限了解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审理范围与方式理解第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7.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与期限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审理范围与方式第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期限与审理范围、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第二审案例,理解当事人在程序中的权利与义务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启动条件与期限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第二审案例中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分析能力第八章:行政诉讼的裁判与执行8.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与效力了解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程序与方式理解行政诉讼裁判执行中的特殊问题8.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与效力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程序与方式行政诉讼裁判执行中的特殊问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效力与执行程序、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裁判与执行案例,理解特殊问题的重要性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裁判种类与效力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裁判与执行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九章: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9.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标准与范围了解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程序与方法理解行政诉讼司法审查对行政行为的影响9.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标准与范围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程序与方法行政诉讼司法审查对行政行为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标准、范围与程序、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案例,理解其对行政行为的影响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标准与范围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章: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10.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规定了解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具体案例理解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意义10.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规定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具体案例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意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排除事项的规定与案例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排除事项的案例,理解其意义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与排除事项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排除事项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一章: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与适用11.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种类与效力了解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理解行政诉讼法解释与适用对案件审理的影响11.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种类与效力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行政诉讼法解释与适用对案件审理的影响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种类、效力以及适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法解释与适用的案例,理解其对案件审理的影响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法解释种类与效力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法解释与适用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二章:行政诉讼法的改革与发展12.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了解行政诉讼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果理解行政诉讼法发展的重要性与趋势12.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行政诉讼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果行政诉讼法发展的重要性与趋势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法改革与发展的案例,理解其重要性与趋势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法历史发展与现状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法改革与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三章:行政诉讼法的国际经验13.1 教学目标掌握国外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了解国外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与启示理解行政诉讼法国际经验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13.2 教学内容国外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国外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与启示行政诉讼法国际经验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外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以及主要特点与启示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外行政诉讼法案例,理解其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外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制度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国外行政诉讼法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四章:行政诉讼法的实践应用14.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法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与操作了解行政诉讼法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理解行政诉讼法实践应用对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14.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法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与操作行政诉讼法实践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行政诉讼法实践应用对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法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操作以及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法实践应用的案例,理解其对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法实践应用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法实践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第十五章:行政诉讼法的未来展望15.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法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了解行政诉讼法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理解行政诉讼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贡献15.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法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行政诉讼法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行政诉讼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贡献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法发展趋势、未来展望以及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法改革与发展案例,理解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贡献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法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法改革与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教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1.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定义1.1.1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及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1.1.2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律。

1.1.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法律体系。

1.2 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重要性1.2.1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2.2 规范行政行为,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1.2.3 促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3 教学方法与要求1.3.1 采用案例分析、讲座、讨论等教学方法。

1.3.2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1.3.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行政法基本原则2.1.1 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1.2 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当符合理性,公正、公平。

2.1.3 公开原则:行政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透明。

2.2 行政行为2.2.1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2.2.2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行政制裁。

2.2.3 行政强制: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采取强制措施。

2.3 行政诉讼程序2.3.1 起诉与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2 审理与判决: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作出判决。

2.3.3 执行与上诉: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三、教学内容3.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3.1.1 介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

3.1.2 讲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1.3 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3.2 行政行为及其法律依据3.2.1 讲解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和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3.理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3.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5.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讲解行政法的定义、对象、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行政法的基本认识。

3.讲解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15分钟)讲解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当程序原则等,帮助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定义、对象、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行政诉讼法的基本认识。

5.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15分钟)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如诉讼主体、诉讼程序、诉讼程序等,帮助学生理解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6.讲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10分钟)讲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帮助学生理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重要性。

7.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概括,引导学生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批改: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17
例6 案例分析:某区工商局干部任某下班路经集贸市场,从个 体摊贩汪某处买了1箱苹果,回到家中发现有几个苹果是烂的。则 返回市场找到汪某要求换,汪某以苹果是降价出售为由不给换,两 个人吵了起来。这时,任某向汪某表明自己是工商局干部,如果不 给换,以后就别想再在此卖东西,汪某对任某的话未加理睬,仍然 大吵。任某恼怒,上前与汪某撕打起来。汪某用拳猛击任某的头部、 脸部,致使任某腮颊明显青肿,嘴角流血。此事件被闻讯赶来的公 安人员制止。事后经医院诊断,任某属轻微脑震荡。对此事件,区 公安局认为,汪某属于妨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第19条的规定,作出拘留10天的处罚决定,并责令汪某 赔偿任某的全部医药费200元。汪某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 公安局经查认为,汪某的行为性质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根据 《治案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的规定,仍然处以汪某10天的拘留, 赔偿任某200元的医药费。汪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是否适宜由基层法院审理以及是否社会影响重大等, 一般由中院判断。
3
级别管辖(表-42)
中级法院
①被告为中央专利或商标部门、各级海关、省部级单位、证交所; ②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且基层法院不宜管辖;③重大共同诉讼集团 诉讼;④重大涉外案件⑤涉港澳台案件;⑥国际贸易与部分反倾销 反补贴案件。
①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A.西城区人民法院
B.南城区人民法院
C.西城区或者南城区人民法院 D.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案C
15
(3)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 结果的。
结果的改变,着是最明显的改变,比如原机关罚款 200元,复议机关改为罚款50元或者直接撤销原机关的 罚款决定。
例5:甲地刘某被乙地铁路公安分局作出拘留15天 的行政处罚,刘某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将拘 留15天的处罚改为拘留5天。刘某仍不服,决定提起行政 诉讼。下列哪些法院对此案享有管辖权?(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设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设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行政法及其基本原则•掌握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行政许可的种类和程序,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序以及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程序•了解行政行为的撤销、变更、确认、执行等内容•了解行政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以及行政诉讼的基本内容和程序1.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行政问题•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在行政争议解决过程中,合理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二、教学内容2.1 行政法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体系•行政法与其它相关法律关系2.2 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行政行为的定义•行政行为的成立条件•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不作为的应对措施2.3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基本概念•行政许可的种类和程序•行政许可的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2.4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基本概念•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序•行政处罚的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2.5 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基本概念•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程序•行政强制措施的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2.6 行政行为的撤销、变更、确认和执行•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变更•行政行为的确认•行政行为的执行2.7 行政争议解决和行政诉讼•行政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行政诉讼的基本内容和程序•行政诉讼实体要件和形式要件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教学内容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述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问题。

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实操方法。

3.3 角色扮演法指导学生在模拟情况下,学习和掌握行政争议解决和行政诉讼的实操技能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本课程培养的能力和目标对自己进行评价。

4.2 课堂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单选、填空和解释题的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3 行政法的主体与客体1.4 行政行为的分类与效力第二章: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2.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程序2.2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适用2.3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2.4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适用第三章:行政诉讼法的概述3.1 行政诉讼法的定义与特征3.2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3.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3.4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期限第四章:行政诉讼的被告与原告4.1 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4.2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4.3 共同诉讼人与第三人4.4 代理人与证人第五章:行政诉讼的证据与证明5.1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与效力5.2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与保全5.3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5.4 行政诉讼中的鉴定与勘验第六章:行政诉讼的审理与判决6.1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6.2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6.3 行政诉讼的再审程序6.4 行政诉讼判决的种类与效力第七章:行政诉讼中的特殊问题7.1 行政诉讼中的期间与送达7.2 行政诉讼的中止与终结7.3 行政诉讼的调解与和解7.4 行政诉讼的司法建议第八章: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监督8.1 行政诉讼判决的执行程序8.2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8.3 行政诉讼的监督与检查8.4 违反行政诉讼法的法律责任第九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9.1 行政赔偿的概念与范围9.2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与责任形式9.3 行政赔偿的请求与受理9.4 行政补偿的原则与方式第十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热点问题探讨10.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研究10.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10.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国内外的影响力10.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行政合同与行政协议11.1 行政合同的定义与特点11.2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范例11.3 行政合同的签订、履行与变更11.4 行政合同的争议解决与法律责任第十二章:digital administration law and litigation 12.1 digital administration law的概念与特征12.2 digital administration litigation的受案范围与程序12.3 electronic evidence在行政诉讼中的运用12.4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在行政法中的规定第十三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3.1 教育行政法与教育行政诉讼13.2 环境保护行政法与环境保护行政诉讼13.3 公共卫生行政法与公共卫生行政诉讼13.4 城市规划行政法与城市规划行政诉讼第十四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14.1 典型案例解析:行政许可争议案14.2 典型案例解析:行政处罚争议案14.3 典型案例解析:行政强制措施争议案14.4 典型案例解析:行政赔偿争议案第十五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方法15.1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15.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15.3 学术动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5.4 学术资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学术期刊与数据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展开,涵盖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主体与客体、行政行为及其分类、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受案范围、程序、证据、证明等多个方面,也包括了行政诉讼中的特殊问题、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监督、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以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热点问题探讨等内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明确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行政法的法源、分类和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以及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学习内容提要重点掌握内容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特点:第一,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第二,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第三,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第四,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第五,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五行政法的法源和特点(一)法源: 1 宪法 2 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 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6 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六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仅次于宪法,与刑法、民法并列的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

一般掌握内容一行政的涵义二行政法的分类一般行政法与特殊行政法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明确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了解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掌握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学习内容提要重点掌握内容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二)特点:普遍性基础性特殊性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三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一般掌握内容自由裁量权的含义第三章行政主体的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明确行政主体的概念;了解行政主体的范围;掌握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法律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3 行政法的主体与客体1.4 行政行为的分类与效力第二章:行政机关的组织与职权2.1 行政机关的设立与性质2.2 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与职能2.3 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行使方式2.4 行政机关的决策程序与听证制度第三章: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3.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3.2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程序3.3 行政许可的申请、审查与决定3.4 行政确认的形式与效力第四章: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4.1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4.2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与执行4.3 行政强制的种类与实施4.4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与条件第五章:行政诉讼概述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5.3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与代理人5.4 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与判决类型第六章: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与管辖6.1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6.2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6.3 行政诉讼的专属管辖与共同管辖6.4 行政诉讼的转移管辖与指定管辖第七章: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7.1 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7.2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7.3 行政诉讼的受理程序与受理机关7.4 行政诉讼的起诉状与答辩状第八章:行政诉讼的证据与证明8.1 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与分类8.2 行政诉讼的证据收集与提供8.3 行政诉讼的证据审核与质证8.4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第九章: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9.1 行政诉讼的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9.2 行政诉讼的庭审准备与庭审调查9.4 行政诉讼的判决与裁定第十章: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监督10.1 行政诉讼判决的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10.2 行政诉讼判决的执行障碍与解决方式10.3 行政诉讼的监督机构与监督程序10.4 行政诉讼的司法建议与司法解释第十一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11.1 行政赔偿的概念与归责原则11.2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计算标准11.3 行政赔偿的请求与受理11.4 行政补偿的种类与条件第十二章:行政诉讼中的特殊问题12.1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资格问题12.2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问题12.3 行政诉讼中的期限问题12.4 行政诉讼中的中止与终结第十三章:行政诉讼的裁判文书13.1 行政诉讼判决书的概念与结构13.2 行政诉讼判决书的制作要求与规范13.3 行政诉讼裁定书与决定书的制作13.4 行政诉讼裁判文书的送达与公告第十四章:行政诉讼的改革与发展14.1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与发展14.2 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14.3 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完善与建议14.4 行政诉讼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索第十五章:行政诉讼案例分析15.1 行政诉讼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方法15.2 经典行政诉讼案例解析15.3 行政诉讼案例的启示与借鉴15.4 行政诉讼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行为分类: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等,以及行政行为的分类,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是学习行政法的基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23.ppt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23.ppt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
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有: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第五,判决和执行方式不同。在行政诉讼中,法院 审理的重点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有权对 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维持、撤销、变更、履行等判决,但 通常不对当事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作出直接判决。 故行政诉讼的判决形式较单一。而民事诉讼审理的是民 事争议,法院有权作出确认判决、给付判决和变更判决, 此类判决可以直接决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此外, 行政诉讼判决的执行措施也不同于民事诉讼。法律对原 被告规定了不同的执行措施,且被告行政机关依法享有 对部分判决的直接强制执行手段。民事诉讼判决裁定的 强制执行,则全部要由法院进行,而且强制执行措施普 遍适用于民事诉讼原被告。
四、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一)联系
第一,行政诉讼解决的相当一部分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 交织在一起,解决行政争议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 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处理行政争议时,有可能也有必要一并 解决与此相关的民事争议,这就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第二,当事人因不服行政违法侵权行为提起的赔偿诉讼 既有行政诉讼的特点,也兼具民事诉讼的特点。
(3)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体现了司法权对行 政权的控制,隐含着两种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4)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具有恒 定性。
二、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行政诉讼法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性质不同; (2)受理机关不同; (3)受案范围不同; (4)审查范围不同; (5)审理程序不同。
第一节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一、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2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24
一干警为派出所所 长的决定有失公正而向法院起诉 B.个体户李某对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决定不服起诉 C.革命烈士家属未能取得抚恤金而诉至法院 D. 私营企业主许某对县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指导行 为不服起诉
答案:BC 答案: 行政诉讼法》 11、12条 见《行政诉讼法》第11、12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3、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 下列哪种行为人民法院 可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可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 A. 甲某对药品管理部门没收伪劣药品的处罚决定 不服 B. 某市居民乙对市政府发布的征收绿化费的规定 不服 C. 某村民丙对县土地局决定强行拆除其房屋的行 为不服 D.丁对海关的扣留不服
万斤, 题-:何某受某厂指派在本县范围内收购茶叶 1 万斤,收购 -:何某受某厂指派在本县范围内收购茶叶 后未向税务机关纳税。 后未向税务机关纳税。县税务局知悉后决定何某需缴纳增值税 余元。何某不服,认为其税款应当由厂方缴纳, 5000 余元。何某不服,认为其税款应当由厂方缴纳,县税务局未 采纳何某的意见,坚持要求何某缴纳,并将何某收购的茶叶强行扣 采纳何某的意见,坚持要求何某缴纳, 则何某应当如何寻求救济? 押。则何某应当如何寻求救济? 就税务局要求其纳税的行为, A.就税务局要求其纳税的行为,何某可以直接起诉 就税务局要求其纳税的行为, B.就税务局要求其纳税的行为,何某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才 能提起诉讼 C.就税务局扣押其茶叶的行为,何某可以直接起诉 就税务局扣押其茶叶的行为, 就税务局扣押其茶叶的行为, D.就税务局扣押其茶叶的行为,何某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才 能提起诉讼
排 除
①国家行为案件②抽象行政行为③内部行政行为④法 国家行为案件②抽象行政行为③内部行政行为④ 定行政终局裁决⑤刑事侦查行为⑥调解仲裁行为⑦ 定行政终局裁决⑤刑事侦查行为⑥调解仲裁行为⑦行 政指导行为⑧重复处理行为⑨ 政指导行为⑧重复处理行为⑨对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 影响的行为⑩ 影响的行为⑩劳动监察指令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学科。 2。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行政法现象的产生
和发展的规律,行政法现象的形式,内容和 本质,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和功能,与其他 法现象,社会现象的关系等。 3。学科体系: 总论,分论
二 行政法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与宪法学的关系 (二)与政治学的关系 (三)与行政学的关系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定义: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行政法上
的行政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 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公民 (国家公务人员,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 人和其他组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 织)。 (二)行政主体: 1。定义: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 名义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机关 或组织。
1)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的变化。 2)是主体和内容的变化,没有客体的变化。 3)只能是内容的变化,无主体和客体的变
化。 4)只能是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没有内容的
变化。 5 法律关系变更的时间段:行政法律关系发
生之后到行政法律关系消灭之前。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不再存在,包括主体, 客体和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其核心是主体双方原有权利义务的 消灭。
三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一)调整对象:行政权。具体指以下三种关系:
1 行政权配置过程中的社会关系。 2 权力运行中的社会关系即行政关系。 3 对行政权监督过程中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权 1 对行政权的三个认识:强制性(机关必须
有履行职责的权力);服务性(维护公共利 益);必要性(规范监督权力)
三 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 1 含义:法定事实出现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实际产生的
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 分类: 1)应有联系 2)实有联系 3 关系产生的条件: 1)行政法已设定了权利义务的规则,即行政法是关系产生的
根据。 2)适用该权利义务规定的法律事实出现。 4 区别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
共事务的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违法的行政行为无效,任 何违法行政的主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内容有: 1 行政主体的组织机构必须依法成立,行政职权必须依法取得。 2 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循行政法律规范。 3 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应当无效或被撤销。 4 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5 主体的行政行为必须受到监督。
一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一)概念:反映一个国家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整个
国家行政法制体系的基本精神和指导其全部行政法制运行过程 的基本准则。 (二)基本原则的特征: 1 抽象性 2 指导性 3 稳定性 4 特殊性 5 法律性 6 客观性
二 基本原则的价值
三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定义: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 承担的义务。
(二) 行政主体之间和行政主体与公务人员之 间的权利义务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与 义务
(四)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一 行政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一)条件: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行政法
2 特征: 1)公益性;
2)优先性; 3)先定性 ; 4)不可自由处置性 。 四 行政法的分类 (一)行政组织法,活动法和监督行政法。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 (三)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一 行政法的成文法源 1 宪法 2 法律 3 行政法规 4 地方性法规 5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 规章 7 国际条约和协定 8 国家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2 主体必须符合的条件:
3 具体范围: 1)(职权性行政主体)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 2)授权性行政主体 (三)行政相对人 1。定义: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行政法律关系中的
一方当事人。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 织,国家公务人员,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特征:
二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政关系调整之后。 3 表现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 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
(一)内部性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性行政法律关系 1 划分的依据:行政权力作用的对象 2 内部: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内而产生的在
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行政法律 关系。 3 外部:行政权力作用于社会公共事物而产生的在 行政主体于行政系统外部行政相对人之间所形成的 行政法律关系。 4 二者的区别 5 内外形成复合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1 主体的变化:主体发生了不影响原权利义 务的某种变化。
1)主要指以下情况: a.主体数量上的变化。 b.主体在接替上的变化。 2)排除以下情况:若主体的变化会带来权
利义务的变化则认为是消灭原行政法律关系 而建立新的关系。
2 客体的变化:客体发生了不影响原权利义务的某种变 化。
律事实的出现。 (二)原因: 1 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
的法律依据和前提条件。 2 行政法律事实的出现是行政法律关系得以
形成的事实更根据和具体条件。
二 行政法律事实
(一)涵义:为行政法律规范所规范的,能 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 实根据和具体条件。
(二)行政法律事实的种类 1 法律事件 2 法律行为
和例外 3)有独立于普通法院之外的专门行政法院,两者
并列。
2 法国行政法的历史
(三)两大模式的区别: 1 大陆:存在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与普通
法院并列;存在公法和私法之分,行政法是 公法;审判以适用行政法规则为主。 2 普通法:重视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不存 在独立的行政法院,由普通法院管辖;没有 公私法之分;适用上以普通法为原则。
(二)实体性法律关系与程序性法律关系
1 划分的依据: 法律规范本身的属性。 2 行政实体性法律关系:由实体性行政法律
规范所调整而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 3 行政程序性法律关系:由程序性行政法律
规范所调整而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
三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主体角色的恒定性 (二)主体资格的受限性 (三)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预设性 (四)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重合性 (五)主体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性
二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法的概念 1 行政法概念的核心问题 2 观点一 3 观点 1 形式上的特征: 1)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典。 2)由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 2 内容上的特征: 1)内容广泛。 2)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无严格界分。 3)富有变动性。实体易变,程序稳定。
四 中国行政法的发展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二)遭受摧残阶段(1957-1978) (三)重建与发展阶段(1978-1989) (四)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1989-
2000)
第五节 行政法学
一 行政法的研究对象 1 行政法学是以研究行政法为对象的一门独
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概述
一 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 (一)概念:基于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规范的行
政关系中,在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三层含义: 1 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所以行
政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之一。 2 形成在行政法律规范对行政权力行使所产生的行
第四节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一 行政法产生的基础 1 两种观点 2 产生的基础: 1)自然权利 2)三权分立 3)法治理论 4)宪政体制
二 行政法的产生
(一)法国 (二)美国 三 外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一)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二)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1 特征 1)大陆法系行政法属于公法 2)适用以行政法规为原则,适用一般法规为补充
(三)合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 1 良法行政 2 职权法定 3 法律保留 4 法律优先 5 依法行政
二 合理行政原则
(一)概述: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要客观,公正,适度,符合 人类的理性要求,违法合理导致不当行政(违反合法行政是违 法行政),其产生的前提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即行政主 体在行政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的自行决定权。理 就是理性,规律,道德规范,基本理念,方针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
一 行政的涵义 (一)对行政的不同定义 (二)行政的几种分类 1 形式意义的行政与实质意义的行政 2 公共行政与私行政(一般行政)
(三)对行政的界定
以宪政为背景的国家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或 受委托的享有行政权的机关,组织或团体 (非行政机关,实质意义上的),在国家机 关职能分工的基础(行政的独立性)上依法 进行的通过决策,组织,管理,协调等手段 来实现的履行国家职能(不单指行政行为, 同时包含立法司法行为,形式意义上的)的 公共行政行为(不含私行政),为社会或某 些方面提供管理和服务。
(一)定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 对象或标的,是联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 的纽带和媒介。
(二)物:现实存在的,能够为人们控制和支配的 物质财富,包括实物和货币。
(三)行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作出的有目的有意 识的活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四)智力成果: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非物质财 富。 (五)人身权:主体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割的不 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二 行政法的非正文法源
1 习惯法 2 行政先例 3 行政判例 4 法律解释
第三节 行政法的作用
一 依法治国与行政法 二 行政法的作用 1 保障公民自由与权利的实现。 2 合理设定行政权,保障行政的统一和高效。 3 规范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5 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民主与法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