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地球的绕日运动1

合集下载

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

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

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里程碑,而日心说的提出更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突破。

本文将论述地球绕日运动发现日心说的提出,探索其对科学革命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地球绕日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

在古代,人们发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但对于太阳的运动轨迹及地球自身的位置并不清楚。

直到古希腊时期,一些早期的观测者开始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

二、日心说的提出日心说是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以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在这一理论中,地球成为了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通过自转和公转实现日常与年度的运动。

三、影响和重要性1. 打破地球中心观念: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日心说的提出颠覆了这种观念,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只是一个宇宙中的微小存在。

这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突破,也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推动科学革命的进程:日心说的提出是科学革命的重要一步。

它让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观念,勇敢探索真理。

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不断深入探究宇宙的运行规律,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

3. 深化对宇宙的认识:日心说的提出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和理解宇宙的本质。

通过认识地球绕日运动,我们渐渐领悟到宇宙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系统,太阳系中的行星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不断启迪我们对宇宙的探索。

4. 促进天文学和科学的发展:日心说的提出为天文学和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人们开始借助先进的观测设备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宇宙的奥秘。

这一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

总结: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以及日心说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宇宙运行规律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打破了传统观念,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并在天文学和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球绕日运动的发现和日心说的提出为科学进步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可能性,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目录 (1) (4) (5) (10) (15)一、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

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作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4)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5°)也基本不变。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的定义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高度的特点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是不断变化的。

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

①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②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太阳高度表示昼夜状态①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表示正经历昼夜交替;②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表示白昼;③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表示黑夜。

(6)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初一科学第26讲 地球的绕日运动

初一科学第26讲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二十六讲 地球的绕日运动姓名: 学校: 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正午高度的变化情况,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明确二分二至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2、掌握五带划分的依据及各带的特点。

3、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地图上指出五带的界限和范围【知识要点】一、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公转轨道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5.23,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且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约为365.2422天。

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天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地球绕日一年转︒360,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速度平均每秒钟30千米。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较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如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中心 地轴太阳方 向空间 方向 自西 向东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顺时针周期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2小时约365天北(上)西(左)南(下)东(右)东西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

此时,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杆影最短。

2.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季的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的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

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3.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影子长度不同。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4.太阳回归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 A 、6月22日,夏至日B 、9月23日,秋分日C 、12月22日,冬至日D 、3月21日,春分日5.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3.1地球的绕日运动 导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3.1地球的绕日运动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 编号:0403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4年6月6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下册§4.3.1地球的绕日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的含义、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特点 2、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及原因。

3、识记太阳直射点位置年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及原因。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 1、结合右图完成下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自 转 公 转 春分日 中心 夏至日 周期 秋分日 方向 冬至日姿态/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有个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3、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 ,当碰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其背后留下该物体的影子。

在你经过路灯的全过程中影子长度是怎么变化的?从中可以说明:影子长短的变化跟 有关操场上旗杆的影子,你能说下一天中随太阳的东升西落杆影的位置和长度的变化?4、什么是太阳高度角?你能作图来表示吗?【合作交流】1、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甲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乙图为不同季节杆影的长度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天中旗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发生改变,最短的是什么时候,此时杆影朝什么方向? 一天: 一年:2(2)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朝向北方向。

因此,他处于______半球。

(5)据甲图,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____________,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____。

2、读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A 、B 、C 、D)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颢:(1)图中H 表示__________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4.3.1 地球的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4.3.1 地球的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点拨】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刻,太阳 在正南方,影子在正北方,故某中学四位同学绘制的学 校正午旗杆日影示意图正确的是①。
【答案】A
5.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C )
A.昼夜更替
B.太阳东升西落
C.四季的变化
D.不同的地方产生时差
【点拨】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
6.【中考·成都】我国将2018年秋分日定为首个“农民丰

【点拨】读图可得,A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C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D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2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 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 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 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 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 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 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 下表:
【答案】D
9.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 测定杆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ABCD 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点拨】根据图可以看出乙位于北半球,甲位于南半球, 根据太阳直射点位于甲乙之间,乙的影子指向北边,甲 的影子指向南边。
【答案】A
10.当地球运动至如图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A )
【点拨】太阳高度越大,竹竿影子越短。从日出到正午, 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所以竹竿影子长度逐渐变短。
【答案】A
18.夏天到了,泰安的同学小明家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
器a角应该( B )
A.适当调大 B.适当调小
C.直立
D.放平
【点拨】夏天,泰安的太阳高度角较大,为了太阳能热 水器吸收到更多的热量,应把a角适当调小,才能使太 阳光线直射太阳能热水器。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轨道偏心率
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约为0.0167,这意味着地球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
轨道倾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倾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公转的周期
01
02
03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 间称为公转周期,也称为 一年。
恒星年
恒星年是地球真正绕太阳 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 天。
自转的方向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地球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 旋转;从地球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非常准确,平均为23小时56分04秒,称为恒星日。然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恒星日 与太阳日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异,太阳日比恒星日大约长3分56秒。
约每24小时会发生一次。
时差的产生
总结词
时差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不同地区正午时刻的不同。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 通过时区制度来调整时间。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地区会依次面向太阳并迎来正午时刻。为了统一时间标准, 人们根据经度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之间的时间相差一小时。当某个地区 迎来正午时刻时,相邻的时区则正好相反。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即为时差。通过调整时间,
回归年
回归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往复运动一 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四季的形成
总结词
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 轨道之间的倾角导致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 之间移动,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照 射的强度和时间不同,进而形成四季变化。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假想的)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西向东(北极—→North→Ni—→逆时针)(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自东向西(南极—→South→Shun—→顺时针)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各地地方时差异(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早晨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黄昏18点。

练习:1.看图回答:⑴图一中ABC线是,其中AB是,BC是,地处在白昼,地处在黑夜。

D地是正午12点时,A地是点,C地是点,E地是点。

⑵图二中段是昏线,段是晨线,E地处在,F地处在。

地是6点,地是18点。

⑶图三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⑷图四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判断ABC线是,AB是,BC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2.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而美国纽约则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替现象③地球仪上有经线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 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3.平时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实际上是的结果;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球既不发光,也不4.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呈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30张PPT)地球的自转(1)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地球的自转12:0024:006:00东西18:00地球的自转N午夜0:00日落18:00正午12:00日出6:00春/秋分日昼夜情况北极俯视图3地球的公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绕日自西向东方向地球的公转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23.5°北极星黄赤交角地轴黄道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于地球是倾斜的,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冬至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23.5°N23.5°S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昼变长昼变短昼变长昼变短思考:6月1日,我国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长变化情况?昼长夜短昼变长直射赤道直射南回归线直射赤道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earth revolution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②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各纬度存在热量差异,形成五带。

范围气候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终年炎热四季变化明显终年寒冷温度带终年寒冷四季变化明显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炎热热带地球的公转气候四季分明温带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寒冷寒带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地球的公转你的家乡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吗?4本节课堂作业本节课堂作业【解题思路】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早看到日出,故倭国时间比中国早,地球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

《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地球公转及地球运动效应,包括地球公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考虑到地球绕日运动比自转更为复杂、宏观和抽象,教材尽可能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即探究抽象的空间原理,如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杆影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杆影的方向和长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也就是通过一个个设置的环节,可以是模拟实验,也可以是直观的动态课件,通过这么多手段,重在让学生能把这么复杂的知识点和原理清晰化、明朗化。

个人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就集中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理上,所以这里需要的是成功的演示和分析,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准备,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探讨、整理、思考的时间和力度!教师在讲解上一定要清晰和到位。

而在昼夜长短变化部分,教材利用图表制度、模型、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相对而言学生容易理解,相对来讲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一些,好好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发挥。

教学目标: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蕴藏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观察五带的特点与动物的分布,体会动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体验到科学实验分析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素养、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具备对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重视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和利用,培养他们对实验科学的极大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和测定;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因为本节课内容多、难的特点,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非常丰富的整体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在家里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最好能在家里把书上的实验模拟几次,多加体验。

在课堂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起点,把生活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来实验、分析、讨论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做非常重要的点拨引导,特别是在语言上要简洁、到位、清晰,还有在教具准备上要很充分、很直观形象、可见度要大。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新版)浙教版

(、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 140 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 6000℃,中心温度高达 1500 万℃。

太阳的直径:约 140 万千米,为地球的 110 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 33 万倍,体积为地球的 130 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

太阳为地 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 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 8.3 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 外可分为 3 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 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 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 11 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 耀斑、 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 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 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 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一、知识讲解1.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是昼夜交替,2、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等。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季节冬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短夜长(2)B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3月20或21,节气是春分日,季节春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3)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1或22日,节气是夏至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4)D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9月22或23,节气是秋分日,季节秋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5)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南半球的节气、季节等均与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绵阳每天正午太阳夏季节升得高些,冬季较低;一年中,绵阳白昼的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

5、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二、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3.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的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4.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关于B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方时为7点B. 正值日落时刻C. 经度为60°ED. 全年昼长夜短5.下列主要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③当烟台的学生早晨去上学时,新疆的学生还没起床④正午物体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节太阳和⽉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球(卫星)2、太阳:本⾝能发热、发光,是⽓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表⾯温度约6000℃,中⼼达1500万℃.(3)太阳⼤⽓层从⾥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球层、⽇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球:地球唯⼀的天然固体卫星,本⾝不发光,灰⾊,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地距离为38.44万千⽶,约为⽇地距离的1/400;(2)⽉球直径约为3476千⽶,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球的表⾯明亮的是⾼原和⼭脉,暗⿊的是⼴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陆和⽉海;(5)⽉球表⾯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是由陨⽯撞击或⽕⼭爆发造成.(6)⽉球没有⼤⽓层,造成⽉球上昼夜温差⼤,不能传声,⽆天⽓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的.(7)⽉球表⾯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次登上⽉球。

第⼆节地球的⾃转1、地球的⾃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2)、⽇⽉星⾠东升西落。

2、地球⾃转的⽅向:⾃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转的周期:约⼀天(约24⼩时)。

4、地球⾃转产⽣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的⼀半,被照亮的⼀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为⿊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第3节地球绕日运动(第2课时课件)

第3节地球绕日运动(第2课时课件)

怎样比较昼与夜哪个长
夜长
昼长
方法
• 1、画出晨昏线与所在纬线。
• 2、找到晨昏线与所在纬线的交点。
• 3、量出所在纬线在黑夜与白昼部分的 长度,比较这两部分的长度大小。
• 4、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 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 地就昼长于夜。反之,则夜长于昼。
如图A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如图B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 与图A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 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线。
夏至日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夏至日北半球中高纬度昼夜长短
夜长
昼长
• 1、比较昼夜长度 哪个长些?这说 明什么?
• 白昼部分长度比 黑夜部分长些。 这说明夏至日北 半球中高纬度地 区昼比夜长。
春分或秋分日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北半球
向南移动
昼变短夜变长, 但昼比夜长
南半球
向南移动
昼变短夜变长, 昼比夜短
冬至到 春分
南半球
向北移动
昼变长夜变短, 但昼短夜长
• 1. 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 最长?什么时候昼夜平分?
• 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自 昼最长的是夏至日,且北极圈及其 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白昼最短的是冬至日。且北极圈及 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2课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纬度与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年变化 2、北半球中高纬度两分两至昼
夜长短的特点
• 说说当地夏季天亮时间大约 是几点,冬天天亮时间大约 是几点。
• 不同季节天亮的时间相同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 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 围绕着太阳公转。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PPT课件(初中科学)
30°N
低纬
30°S 60°S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时 间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赤 道 北回归线 赤 道 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③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在成都,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时候在( A)
A冬至日 B春分日 C 夏至日
D秋分日
2.从我国的“国庆节”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
及移动方向是B(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
昼长夜短,越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长 往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短 往南白昼越长
春分
夏至
秋分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于夜 昼长变化:短→长→短
冬半年,夜长于昼
昼长变化:长→短→长
冬至
昼夜长短变化
1.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1)图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为__6_月_2_2_



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__夏__至_____ S
线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哪个
大?__B____
(3)此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为
__由__北__回__归__线__向__南_北__两__极递减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地球的运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借助地球仪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自转的现象,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其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析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3分钟)2.请同学演示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运动方向是什么样的?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

1.昼夜现象的产生教师:阅读教材,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

学生: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是夜半球,这就产生了昼夜。

2.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教师:B地是不是永远处于黑夜?这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不会,随着地球自转,B地转到有太阳光的一面就是白天。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教师:假如地球停止自转,还存在昼夜现象,但是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产生。

教师:当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还会使得不同经度地区时间产生差异。

对比A地和B地,谁先日出。

学生:A地。

教师总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说来,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早,这就产生了时间差异。

完成教材第23页活动第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北半球是夏季高冬季低) 二、地球的公转
北极星
地 轴 倾 斜
66.50 赤道
地 轴 公转轨道
春分3月21日前后 D
夏至6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A
C
B
秋分9月23日前后
演 稿
示 1

2 3 后 等
, /10008/极品全能学生最新章节 考罔夻
夏天中午
冬天中午


思考2: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关吗?从南面窗 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与冬天比,哪个季节 更深些?

冬天中午


夏天中午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北半球是夏季高冬季低)
B 太 太阳直射点 阳 A 光
地球
C
问:火柴杆的影子何处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何处最大?
第一课时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思考:杆影的长度和什么有关?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 么时候?此时的杆影朝什么方向呢?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正午;正北或正南
杆影变化规律:一天中,太阳高度与 杆影长度刚好相反。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阳 高 度思 都考 是 1 一: 样一 的年 吗中 ?, 同 一 地 点 每 天 正 午 太
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北半球是夏季高冬季低)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 约一年(365.2422天)
3、地球公转的姿态: 呈倾斜状态
4、地球公转的效应:(1)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
季节而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