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与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范式
西方哲学史 奥古斯丁
著作: 《忏悔录》、《上帝之城》、 《论三位一体》
奥古斯丁的哲学体系
认识论
基督教 是真正 的哲学
社会历 史观
真 理 的 来 源
光 照 说
时 间 说 恶
神正论
上帝之城
自由意志
“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皈依基督教不是宗教与哲学的区别,而是“真正 的哲学”和“现世的哲学”的区别。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 学。总之,奥古斯丁的特点在于不区分哲学与神学。
对怀疑论的反驳——我存在、我活着、我理解
怀疑论者认为,感觉并不提供判断真假的标准
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
人的理性所拥有的真理 理性 内感觉 外感觉 认识 过程
的来源是什么?
理性 之下 理性 之上 理性 之中
最高的、外在于人类知识的 真理就是 上帝
有形事物
人类知识的获得——光照说
涵义: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奥古斯丁
目录
基督教哲学 人物简介
奥古斯丁的哲学体系
影响
基督教哲学
产生:早期基督教向希腊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融基督教思想和希腊哲学 于一体的神学、哲学理论 定义:泛指基督教中以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圣经》为基础的各种哲学学 说。
发展: 教父哲学(奥古斯丁) 经院哲学 新经院哲学
简介
浪子回头的典范 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
3/1/2016
上帝之城——精神与信仰之城
背景
俗史 上帝 之城 圣城 圣史 俗城 地上 之城
区别:同一国家中人们的 不同精神生活和命运概念
对现世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著作流传到西方,成为公教会和16世纪之 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
一、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
1、奥古斯丁信奉基督教。
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就是罪恶的,需要赎罪。
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
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利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
2、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
认为,对“心”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
3、奥古斯丁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
灵魂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
他的身心二元论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论的混合产物。
4、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1)自觉的记忆,(2)理智,(3)意志。
二、经院哲学的高峰:阿奎那
1、阿奎那认为社会上的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则必须服从教会。
他说,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
一切世俗的君主都要象诸侯一样服从他。
教会的宗教权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就象神高于人,灵魂比肉体完善一样。
2、阿奎那尽量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当它与基督教义冲突时,他就抛弃了它。
三、第十三、四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
1、罗杰尔•培根反对罗马教会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束缚人的思想。
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他的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
2、司各脱援引上帝意志绝对自由来反对神学。
3、威廉•奥卡姆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
奥古斯丁PPT课件
伦理学
总结词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思想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对 上帝的爱和敬畏。
详细描述
奥古斯丁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应该是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他认为,只有 出于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人们才会做出真正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也强调了自由 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奥古斯丁ppt课件
• 奥古斯丁简介 •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 奥古斯丁与现代思想 •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目录
01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背景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 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
加斯特村。
教育经历
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学习修辞学 ,后赴罗马学习哲学,最终在 米兰成为一名修辞学教师。
05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 观点。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古斯丁强调个体经验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等产 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03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上帝存在的证明
证明方法
奥古斯丁提出了多种证明上帝存 在的方法,包括本体论证明和宇
宙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
根据上帝的无限完美性,奥古斯丁 认为上帝作为一切存在和真理的源 泉,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
宇宙论证明
奥古斯丁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和 秩序都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 有上帝才能创造和维持整个宇宙。
著名作家圣奥古斯丁(古罗马)人物简介
• 他对时间、空间和存在的看法具有哲学深度 • 他的道德观和人类观具有独创性 • 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圣奥古斯丁与基督教的发展
圣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贡献与影响
圣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神学和哲学方面
• 他的神学观点为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他的哲学观点为基督教信仰提供了哲学基础
方面
02
• 他的神学观点为教会教义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圣奥古斯丁的文化影响与遗产
圣奥古斯丁对西方文 化的贡献
• 圣奥古斯丁对西方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神学和文学方面 • 他的哲学和神学观点对西方哲学和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著作和教义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作 品及其影响
•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 《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文学作品 •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上帝之城》是一部神学著作 • 对后世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在当代艺术与文化 中的体现
• 圣奥古斯丁在当代艺术和文化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哲学、神学和 文学方面
• 他的神学观点是在与异教徒和阿里安派等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 • 他的神学观点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 他的神学观点对后世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与观点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受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他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有助于解释基督教信仰 • 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 • 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 受教于安布罗斯 • 在米兰担任牧师 • 开始传播基督教教义
02
论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形上起点
论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形上起点奥古斯丁,这位拉丁基督教哲学的巨匠,以其卓越的思辨和深邃的神学思想,为西方哲学界和神学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尤其在形上哲学方面,他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宇宙、神与人的关系的独特视角。
本文将探讨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形上起点,以期为我们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奥古斯丁的神哲学思想中,宇宙的存在和意义是他的重点。
他主张,宇宙的存在源于神的创造,而这种创造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持续不断的。
神不仅创造了宇宙,而且通过圣言“Let there be light”,赋予了宇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思想为我们理解宇宙和人类在神的世界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奥古斯丁的形上哲学中,时间的本质也是他的重要点。
他认为,时间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是人类对变化的主观感受。
这种观点将时间与人的意识起来,揭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同时,奥古斯丁强调,只有在神的永恒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永恒和不变。
对于人类的存在和意义,奥古斯丁认为,人类是神的形象和荣耀。
他强调,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可以做出选择和决定。
然而,这种自由意志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神的引导下行使的。
人类可以通过行善来荣耀神,也可以通过行恶来羞辱神。
这种观点为我们理解人类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在总结奥古斯丁的形上哲学思想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体系是围绕宇宙、时间和人类的存在和意义展开的。
他强调神的主导地位,同时又赋予人类充分的自由意志和价值。
这种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宇宙、神与人的关系的宝贵视角,也对我们思考人类的本质、责任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可以从奥古斯丁的神哲学思想中汲取智慧。
例如,面对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我们可以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借鉴奥古斯丁的思想,我们可能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奥古斯丁的神哲学思想是一个富有启示的智慧宝库。
中世纪修辞学-奥古斯丁.ppt
• 意义和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论基督教教义》标志着基督教修 辞学的滥觞. 他在修辞的名义下将布道、圣经诠释、符号解读 以及通过阅读和沉思进行精神修养等相互关联的宗教兴趣融为 一体, 从而在修辞领域引进了一个神学视角或者说开创了一个 神学传统.
• 奥古斯丁在书中用心讨论的是常规的布道, 也就是在洗礼、礼 拜等场合向那些要么无知, 要么缺乏宗教热情、要么因为思想 活跃而可能受异端思想影响的会众宣讲《圣经》. 他并没有刻 意将基督教修辞和其他修辞传统加以区分, 对他来说, 使前一类 修辞带上独特基督教色彩的是它与众不同的内容和价值观, 以 及由此而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话题. 圣奥古斯丁将这些独特话题 归结为 “爱上帝, 爱邻居” 这一总标题. 仁爱是使基督教修辞 获得统一性的主题。
• 从这一前提出发, 圣奥古斯丁在头三卷阐述了与《圣经》解读 和宣讲有关的各个问题, 提出了一个独特、 “另类”的修辞发 明理论, 跳出了以支撑公共话语体系为中心目的、以演说为范 例、以文本生产为基本方向的古典修辞框架, 转而以支撑宗教 话语为根本目的、以解道 / 传道为范例、以文本的接受和生产 为基本方向构筑起一个新的修辞模式. 在这一新发明观的基础 上, 他遵循古典修辞理论探讨的常规程序, 在卷四讨论了风格问 题.
• 前言部分, 圣奥古斯丁宣布他拟在书中讨论的是解读和传播 《圣经》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 强调这些规则对神学学生 特别有用。他事先估计到有三类人会对这些规则不以为然: 那 些读了他的书却还是不理解这些规则的, 那些理解却不懂得如 何应用这些规则的, 尤其是那些认为对教义的领会应该完全依 赖上帝的启示及其赋予信徒的灵感, 人类自己总结出来的技巧 和解读规则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读者。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内容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内容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上帝是至善的,恶的存在只是由于缺乏善。
恶并非实体,而是实体在肉身中的缺失,对善乃是偶然发生的事。
同样,心灵中的罪恶,也无非是缺乏天然之善。
2. 任何劣于有美德心灵的东西都不能导致它失去其美德。
劣等的东西也就是更弱的东西,它不能导致有美德的心灵失去其美德,要令心灵失去其美德,它至少得和心灵一样强大。
3. 有美德的心灵外面的东西,没有一个是能使其失去其美德的。
所以,想必是某种内在于心灵之中的东西——意志——导致了其美德的丧失。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内容,建议查阅奥古斯丁的著作《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自由意志》等。
对于上帝存在的四种证明及点评
对于上帝存在的四种证明及点评对于上帝存在的四种证明及点评基督教哲学家试图从哲学上证明上帝存在,具有代表性的证明有这么⼏种:1、奥古斯汀(354-530年)的知识论证明证明的第⼀步:⼈的理性拥有真理奥古斯汀把知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关系:外物→外感觉→内感觉→理性,逐层递增。
也就是说,在这个序列⾥,理性是最⾼级的,它可以认识所有的⼀切,包括其⾃⾝。
因此他说,“理性拥有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即确定的真理。
证明的第⼆步:真理来源与⼈的理性的关系1)真理的来源不可能低于理性。
2)真理的来源不可能在理性之中。
由此可以推知:真理的来源⾼于理性。
⾼于⼈的理性⽽能使⼈认识真理的就是上帝。
点评:奥古斯汀证明的不是上帝的存在,⽽是向⼈们表明在追寻真理来源的问题上假设⼀个上帝的必要性。
上帝不会是经过这种证明⽽真的存在,⽽是通过这种证明⽽获得⼀个虚设的活法性席位。
2、安瑟尔谟(1033-1109年)的本性论证明前提:因为上帝是⼀个被设想为⽆与伦⽐的东西,还因为被设想为⽆与伦⽐的东西不仅仅存在于思想之中,⽽且也会实际上存在。
结论:上帝实际上存在。
点评:在安瑟尔谟看来,能被设想的必定是存在的,不存在的是不能被设想的。
上帝具有这样的两个不可分离的特征:被设想的(⾮⼀般的设想),⽆与伦⽐(⾄善的)。
由其证明可以使⼈这样认为:凡是有什么的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事物实际存在。
同理可证,孙悟空实际存在,阎王实际存在,⼩龙⼥实际存在,等等。
3托马斯(1224-1274)的经验证明托马斯脑⽠超灵活,在⼀堂课时间⾥给出了五种证明⽅法:1)运动有第⼀推动者表明上帝存在。
2)事物的终级动⼒因表明上帝存在。
3)有必然存在的事物表明上帝存在。
4)具体事物之上必有最完善的东西赋予事物以完善性,该赋予者即上帝。
5)⾃然的⽬的性表明有预谋者存在,该预谋者即上帝。
点评:运动是否需要有第⼀推动者,这本⾝需要证明,仅凭经验不可推知;事物的⽣灭及其它⽇常活动是否都有动⼒所驱,这是个不能想当然的问题;事物存在是否有其必然性,这是关键的⼀环,存在的并不⼀定就是必然存在,只是当然存在,或者是或然存在;事物真的都有完善性吗?事物为什么不能说是不完善的存在?如果⾃然没有⽬的性,那预谋者则⽆。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因此奥古斯丁将人贪念引起的直接原因归于
人的自由意志。正当的爱就是遵循好意志,爱其所当爱,行其所当行,从
而过有福的生活。
然而人的灵魂总会发生偏离的情形,无福的人往往是滥用了自由
意志,使意志变坏,在爱上帝和自私自爱间选择了后者,丧失了永恒的
追求。可见,灵魂向下运动的倾向,完全是人自由意志的结果,作恶靠的
是自由意志,它给我们犯罪的能力。当人行善,则是实现了上帝给人自由意志的目的,为恶则是错用了上帝给人的能力。人的犯罪行为是由
他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因此他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犯
罪而接受罚。
至于惩罚的目的,他认为惩罚是促使犯罪者改正错误,对别人也
基督教的攻击,编写了《上帝之城》、《教义手册》等书籍。奥古斯丁
的观点和功绩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基督教
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殊荣。
一、法律是维护和平与秩序的一种手段
奥古斯丁认为,热键世界之外有一个天国存在,他说天国是永久
和平的。他认为,与天国对立的是地国,或者说是世俗的国家。凡是
不能升到天国而在人间受罪的人,只能生活在地国,即使将来有可能
进入天国的人,也要先在人间接受锻炼和考验。奥古斯丁从教义出发,
认为人类祖先犯了罪,留在人间生活是接受上帝的惩罚。他认为要维
护人间的国家的和平,需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不良欲望:“一个没有
理性的人,需要别人用命令来控制他的各种欲望。”柏拉图曾经这样
标不治本”。
由于上述原因,必须要呼唤更有理性且万世不易的法律,这就是永
恒法。
在奥古斯丁看来,法律产生于上帝,是正义的体现,是上帝统治人类的工具。这个法等同于上帝的意志和智慧,正是上帝的意志和智慧
圣.奥古斯丁的神学自然法的追述
圣.奥古斯丁的神学自然法的追述[摘要]圣·奥古斯丁是一个由非基督教徒皈依基督教的学者,其思想的建立是曲折的历程。
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变动对他的思想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使他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了“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并且由此阐释了自己的“上帝之城”的观点,以及他的自然法三分法理论,即永恒法、自然法、实在法。
奥古斯丁的理论为当时战败后罗马帝国的命运和人们的信仰找到了支持,并且为当时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发展和社会统治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原罪说;上帝之城;永恒法;自然法;实在法一、作为理论来源的背景材料一个人的思想形成与他所处的整个社会背景是离不开的。
在追述圣·奥古斯丁的基本理论之前,先对他所生活的整个生活与社会背景作一简洁的介绍。
(一)个人生平简介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的一个小镇上。
他的父亲帕特里西斯是一个异教徒,从他的身上奥古斯丁遗传了敏锐的感受力和强烈的激情。
奥古斯丁并非一出生就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
他的母亲莫尼卡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是母亲对上帝的渴慕和虔敬并没有对早期的奥古斯丁产生多大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奥古斯丁一方面陷在肉体的情欲之中,放浪形骸,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不断地寻求。
从摩尼教,到学院的怀疑主义,再到柏拉图主义,奥古斯丁走过了不少曲折的道路,直到三十三岁那年,他才皈依了基督教。
十九岁时,奥古斯丁读到西塞罗的著作《荷尔顿西乌斯》这本书使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他第一次被哲学所吸引。
哲学在他心中激发一股强烈的热情使他想脱离尘世去寻求真正的智慧。
后来,他又读到了一些柏拉图主义者的著作,这些著作使他越发鄙弃流变的感觉世界,把目光转向永恒不变的超感觉世界。
奥古斯丁早期的思想深受柏拉图主义的影响。
那时,他并不认为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信仰有什么冲突。
谈到柏拉图时,他以赞赏的口吻说:“他不怀疑从事哲学探索就是爱神。
”当然,哲学本身并不必然把人带到基督的面前。
奥古斯丁之所以能够认识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乃是神的恩典。
奥古斯丁对神的认识的例子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家,他的著作《论神学》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中,他强调了人类对神的认识是通过信仰和启示实现的。
他认为,人类的灵魂在出生时就带着对神的渴望和敬畏,这种渴望和敬畏是人类的自然倾向。
然而,人类的这种自然倾向受到物质世界的干扰,导致人类无法直接认识神。
因此,人类需要通过信仰和启示来恢复与神的联系。
例如,奥古斯丁认为,通过信仰,人类可以认识到神是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主宰。
通过启示,人类可以认识到神是仁慈的、爱世人的,是对人类最好的。
总之,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只有通过信仰和启示才能认识神的真实面貌,从而与神建立联系。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摘要】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都对基督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西方神学在三位一体观念上存在一些异同,但都强调上帝的三位一体性。
三位一体神学的启示与影响在历史上被广泛接受并传承至今,在现代基督教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三位一体神学也面临着价值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三位一体神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基督教、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东方、西方、发展、异同、启示、影响、现代、地位、信仰、价值、挑战、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观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之一,而三位一体神学则是基督教上帝观中的重要理论。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父、子、圣灵是同一实体的三个位格。
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与西方基督教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在理解和阐释三位一体神学上有着一些不同。
东方基督教对三位一体的强调更多地集中在神的本质和神圣的奥秘上,强调神的超然和圣洁性质。
而西方基督教则更加注重三位一体各位格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强调父、子、圣灵之间的关系和义务。
虽然东西方基督教在对三位一体神学的理解上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是他们都将三位一体视为上帝的显现和行动。
三位一体神学启示了上帝的无限性和神性,给予人类对神的认识与敬畏。
三位一体神学也对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塑造了基督教的信仰和实践。
在现代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神学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奉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石之一。
三位一体神学的探讨和发展持续推动着基督教神学的进步和完善。
2. 正文2.1 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的发展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的发展始于早期基督教历史。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东方基督教会的神学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会有些许不同,这也反映在对三位一体观念的理解上。
东方教会强调三位一体的一致性和共融性,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神。
奥古斯丁:三位一体
奥古斯丁:三位⼀体奥古斯丁:三位⼀体由于护教者、教⽗的⾝份,奥古斯丁绝对地坚持圣经的教义,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
他在《教义⼿册》中强调:“什么东西也不会发⽣,除⾮万能的上帝的意志愿意它发⽣,或者是愿意它发⽣,或者是允许它发⽣,或者是实际上使它发⽣。
”[1]作为神话故事,神造世界的传说是温馨⽽充满魅⼒的,以⾄可以说是浪漫的。
但⾃柏拉图在其《蒂迈欧篇》中开始讲述神创世界的具体⽅式与过程,以后延续⾄斐洛、普罗提诺再到奥古斯丁,他们的神不再是纯粹神话的⼈格神,神在⼀定意义上成了抽象概念,例如“太⼀”之类,创世的过程变成了从抽象的“太⼀”经⼏个中间环节向物质世界的“流溢”(实即降低、退化)的过程。
理性哲学对神话的改造,结果既失去了神话的亲切温馨,⼜使理性陷⼊悖谬与荒唐。
这正如有的⾷品各⾃单独⾷⽤均是美味,合在⼀起竟成了毒品。
奥古斯丁关于神创世界的具体机制似乎讲得不很多,也不很典型,于此再不作专门分析。
普罗提诺就曾讲述过太⼀、⼼智、灵魂的三⼀原理,到了奥古斯丁,则发展为直接为基督教神学作论证的三位⼀体学说。
奥⽒三位⼀体的三位是圣⽗(上帝)、圣⼦(耶稣)和圣灵,圣灵的灵是指的是上帝、耶稣的⼼灵,即如中国古时迷信所说某神、某死亡祖先“显灵”之灵。
奥⽒论证这圣⽗、圣⼦、圣灵三个位格实际上只是⼀个东西。
不必看他的论证过程,只看他的基本观点就可知这些论证的荒唐。
⽽这个“三位⼀体”后来的影响却极⼤。
奥古斯丁也有⼀些纯哲学的东西,例如关于时间的研究。
他强调的是时间的主观性,认为时间是我们意识中关于时间的感觉。
以前有的哲学家则强调时间是依赖物体的运动变化来度量的,在没有物体的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则⽆所谓时间。
可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合理之处。
于此还应指出,西⽅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其中⼀个⽅⾯就是时间、空间之类;这些东西可看作⼀个具体事物,⼜可看作⼀个抽象概念。
对这⼀类问题作适量的思考,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奥⽒强调神创造了世界,神也⼀并创造了时间,便是⽆聊的神学了。
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
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是黑人谈起形成西方神学的大神学家奥古斯丁(A.D.354-430),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是白人。
奥古斯丁354年11月13日出生于的北非塔加斯特(Tagaste)。
如果知道他是由北非出生的努米迪亚(族名)的黑人的话,很多人会感到惊讶的。
正确地说,考古学证明他的脸是黑褐色(Dark Brown)。
基督教两千年历史中最大的神学家--不仅在著述上,在思想的深度上,竟然是黑人,是值得惊讶的。
实际上形成初期西欧神学(与东方教会神学区别的西方教会神学)的拉丁神学教父们大部分都是北非出身的黑人。
正如,他的满有灵性忏悔的《忏悔录》(De Confession)所表现一样,他是一位经历过非常深刻的、真实的灵性矛盾和对"存在(生存)"冥思苦想过的人。
他继承母亲摩尼卡的敬虔品德,而寻求真理,渴求灵性之时沉迷于摩尼教(Manicheism),并成为了修辞学和新柏拉图哲学(Neo-Platonism)的著名教授。
另一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世俗品性,沉迷于放荡的生活,甚至生了个私生子阿得奥达多斯(adeodatus)。
终于,母亲摩尼卡三十年流泪代祷得到应许。
有一天,正当奥古斯丁在米兰的一个花园里慨叹思索时,听到孩子们的童谣声音,“拿起来”(tole!),"读吧"(lege!)。
他环顾四周,发现一本圣经,顺手翻开圣经,偶然翻到了罗马书13:11-14的内容。
经上写着,"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
行事为人要端正,好象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从这一刻起,他革新换面成为另外一个新人。
所有的绝望,挫败之阴暗消失了,真光开始照耀他的心。
他在《忏悔录》中倾吐心声说“神啊,我的灵魂在您的怀中之前,决没平安可言”。
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思想
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思想浅谈St.Augustine的圣三论思想前言三位一体(Trinitas)的道理是教会信仰最核心的教义,也是所有信理中最深奥难懂的。
当代伟大的神学家卡尔-拉纳说:“假如天主教信仰有什么绝对奥秘的话,三位一体的奥秘便是最根本的奥秘。
”虽然在《圣经》里并没有直接出现这一称呼或词语,但它确实是道成人身的天主子耶稣亲自启示给我们的道理和教义。
这可从圣经经文和耶稣的生活中看出。
在以犹太教(一神教)为背景下天主教会刚出现之时,当时的宗徒们也没有直接去宣讲三位一体的道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信仰宣认或书信,清楚的看出他们继承了耶稣基督对有关天主圣三的启示。
然而,三位一体信仰的真正确定和词汇的出现,却是在后期诸多教父的反省与努力下达成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圣犹斯定、圣依肋内、戴尔都良、奥力振、圣亚大纳削、圣巴西略、圣额我略-纳祥、圣额我略-尼撒、圣奥斯定(St.Augustine)等。
其中,St.Augustine的圣三论思想具有集大成和里程碑的作用。
本文愿意从四个方面:St.Augustine的生平(一)、圣三论的特点(二)、圣三论中的两个类比(三)、圣神的生发(四),去阐述和分析St.Augustine的圣三论思想。
一、St.Augustine的生平St.Augustine(354—430年)生于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小镇上(现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
家庭体面但不富有,父亲是外教人,母亲Monica却是极为热心的教友。
他在罗马教育制度下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家乡马德拉城的文法学校和迦太基的修辞学校学习文学、语法、修辞、逻辑和哲学。
年轻的Augustine好学、任性、狂热、沉迷于享乐,并成为摩尼教热诚的追随者,前后长达九年。
在他母亲Monica不断的祈祷之下,天主亲自干预了他的生活。
一天,当他在花园散步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他急忙翻开身边的圣经,只见圣保禄宗徒的训诲,“行动要端庄,好像在白天一样,不可狂宴豪饮,不可淫乱放荡,不可争斗嫉妒;但该穿上主耶稣基督;不应只挂念肉性的事,以满足私欲。
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
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第一篇: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摘要:基督教作为中世纪的代表,其神学思想是当时思想的根源。
作为统治思想,它在很多方面都对世俗社会做出了规定。
在基督教的不断发展中,为保其思想的统治性,出现了教父哲学,其代表人物就是圣·奥古斯丁。
之后诞生了经院哲学,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本文将重点对这两个人物的神学思想做一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基督教;神学思想;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引言:中世纪作为欧洲的封建时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声称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必须通过赎罪才能进入天国,这种思想符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完善基督教教义、压制异教思想的延续,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也不断发展变化着。
一:圣·奥古斯丁的文艺观(一):上帝意志主宰世界奥古斯丁作为神学大师,他的神学思想不仅对教会,而且对整个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文化思想影响很大,成为中世纪欧洲统治的思想。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从歌颂天主出发,肯定善的普遍性,从而充满乐观向上精神。
他说天主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但又无从执持,不变而变化一切,无新无故而更新一切。
”奥古斯丁把天主视为创造人间一切的主宰。
说“天主,万有的创造者”。
奥古斯丁眼光开阔,把天主不是看成为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所独有,而是看成为全人类的主宰,世界万物的创造者。
奥古斯丁认为由上帝创世开始的人类历史过程,不过是上帝的神圣计划的实现过程,人只是实现上帝的神圣计划的手段和工具,历史是上帝的作品。
在奥古斯丁那里,只有上帝才是历史的主人。
在《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再次阐述上帝至高无上,创造一切。
这种以神学为基础,以上帝为中心的社会历史观,把上帝奉为崇高的形象,是创造万物的主宰,上帝具有永恒性和本体的绝对不变性,上帝的意志与本体同在。
法律与信仰奥古斯丁
vs 理性
2、信仰上帝: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3、信仰法律:中世纪的法治传统
教父哲学
(1-10世纪)
德尔图良 奥古斯丁
信仰至上 以信仰贬低理性
经院哲学
(11-16世纪)
阿奎那 司各脱
理性复归 以理性论证信仰
354年,生于罗马北非行省塔加斯特
如果意志要想具有法的权能,他就必须在理性发号施 令时受理性的节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理解 所谓君主的意志具有法的力量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在其 他意义上,君主的意志成为一种祸害而不是法。 就法律的拘束力而言,一个君主的地位是超过法律的 。这是因为谁也不能为其自身所约束,并且法律的拘束 力只能起源于君主的权力。但是,就法律的支配力来说 ,一个君主的自愿服从法律,是与规定想合乎的。
冲突
1075年教皇改革
教俗二元
对立 相互性 可撤回性
(格里高利七世 vs 亨利四世)
1122年《沃尔姆斯协定》
承认法律高于教权与王权
共同受制于封建法 封臣穷尽救济可撤回效忠
封建契约
国王二体
政治身体
自然身体
永远服从公共利益
违背公益导致与政治身体的分离
世俗国家的观念自始就蕴含于教皇革命之中。这种观 念就是法律统治的国家或法治国家的观念。 首先,这意味着每一个教会团体和世俗团体都应当发 展自己的法律体系,即应当经常制定法律,建立司法制度 ,并实行普遍的依法而治(rule by law)。 其次,它意味着每一个教会团体和世俗团体各自的首 脑都应当受到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虽然他们可以 合法地改变法律,但在法律改变前他们必须服从法律—— 他们必须在法律之下统治(rule under law)。 第三,如果教会具有各种不可侵犯的法律权利,那么 国家就必须把这些权利作为对它自己的最高权力的一种合 法限制来接受。同样,国家的各种权利也构成了对教会最 高权力的一种合法限制。因为在中世纪,这两种权力只有 通过对法治(rule of law)的共同承认,承认法律高于它 们两者,才能和平共处。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奥古斯丁三位一体
奥古斯丁三位⼀体第九卷:对话录主题:⼼智形象第⼀草案1章1.问:在上⼀卷中,我们已经从⼈的情感部分:爱的⾓度谈论了三⼀真理。
你还记得吗?答:是的,我仍记得2.问:就让我们来稍微复习⼀下第8卷的内容:“当我去爱某物时”,就会有哪三个事物?答:我⾃⼰,我爱之物和爱的本⾝这三个事物。
3.问:那么,若是我爱的对象是我⾃⼰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答:若是这样,爱者和被爱者就不是两物,乃是⼀回事了。
4.问:同样的论点:若是我不爱我⾃⼰时,也就没有爱本⾝的存在了。
是因为我爱我⾃⼰才有爱的存在。
也是因为有爱才将我与我爱的⾃⼰两者连为⼀。
是吗?答:是的,也就是说被爱者与爱本⾝就关系来说乃是两物,就着存在来看乃是⼀回事了。
这样我们就看出爱的三位⼀体了。
5.问:在第9卷⾥我们将继续从⼈的形象⾥追寻三位⼀体的真理。
你承认⼈有灵魂的存在吗?那么他是如何存在?答:是的,我承认⼈有灵魂。
灵魂是⾮物质的存在。
6.问:当我们的⼼灵(灵魂)去爱⾃⼰时,我们就发现哪两个事物?答:我们的⼼灵和⼼灵的爱7.问:你会爱你从来都不认识(陌⽣)的⼈吗?答:不会的8.问:那么当⼼灵爱⾃⼰的时候,如果⼼灵不认识⾃⼰怎能去爱⾃⼰呢?除⾮⼼灵认识⾃⼰根本⽆法爱⾃⼰的。
你认同吗?答:我认同,看来⼼灵爱⾃⼰与⼼灵认识⾃⼰是有密切关系的。
9. 问:我们通常都是⽤眼睛得见物体,或是透过照镜⼦来认识⾃⼰⾯部的模样。
那么⼼灵是如何认识⾃⼰的呢?答:我想应该是透过⾝体的感官和⼼灵的感官来认识10. 问:就着质量和数量⽽⾔:倘若⼼灵对⾃⼰认识的不充分,那么就不能完整的认识⾃⼰的⼼灵,⼼灵对⾃⼰的爱也就不完全。
若是⼼灵骄傲⾃⼤,看⾃⼰超过当看的,⼼灵对⾃⼰的爱就超过爱上帝了,使⾃⼰落⼊罪恶当中。
如此说来,⼼灵对⾃⼰的爱在对⾃⼰的认识中;对⾃⼰的认识在⾃⼰的⼼灵中;三者之间平等合⼀。
你不觉得上帝创造的奇妙吗?答:是很奇妙的11. 问:以此类推,若是⼼灵完全的⾃⼰的认识时,⼼灵的知识与⼼灵⾃⾝是相等的。
新柏拉图主义
一、认信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特质,然而三一神学不是其发展始初就已完备的基本教义。
经过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中间历经极为复杂的挑战、辩论和规范过程,东西方教父始在公元325年确立了尼西亚信经(NiceneCreed),并经过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CouncilofConstantinople)的某些增删,最终确立了三一神学的正统表达,史称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Niceno-ConstantinopolitanCreed),几近历经400年。
此后,奥古斯丁(Augustine)在拉丁基督教神学中重新表述这一信经,表面看只是重复了信经的立场,然而他关于“圣灵乃是从圣父和圣子而出”即“和子”(filioque)的表述,成为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即天主教和东正教之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基督教所历经的这千年,如以三一神学与基督信仰之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公教会在多元中寻求合一的艰苦努力,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确立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了早期基督教信仰之于大公性的卓越追求。
1)然而,基督教的多元性一直内在于合一性寻求之中,表现出基督信仰神学视野的极大张力。
这是第二阶段基督信仰演变的主要特征。
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之后,先是以弗所会议(CouncilofEphesus公元431年)和迦克墩会议(CouncilofChalcedon公元451年)关于基督一性说(Monophysitism)的争论,建立了“圣子”位格的神人两性论,埃及(Egypt)和叙利亚(Syria)教会却因为支持基督一性说从大公教会中分离了出去。
虽然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553年)试图挽回这样的分裂,然而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680年)表明这种裂痕已是无可弥补的了。
如果说由基督论解释上的差别引起大公教会局部分裂的话,那么稍后展开并导致更大争论的“和子句争辩”(filioquecontroversy),最终成为导致东方教会从大公教会中分离出去的重要诱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丁与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范式◎蒋鹏[摘要]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理论大师,他的思想奠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格调和范式。
本文从认识论范式、伦理学范式、历史神学范式三个方面对奥古斯丁的思想进行概括,清理出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且指明了其思想内容对后世基督教思想家的影响。
[关键词]光照说;恶;恩典;预定论;上帝国[作者简介]蒋鹏,男,中山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广东广州,510275。
[中图分类号]B979.9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562(2008)01-0074-04“希波的圣奥古斯丁”,被公教会尊为“伟大的导师”、“上帝的圣徒”、“教会的博士”,同时,也是宗教改革先驱路德和加尔文的重要精神导师。
他把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共冶一炉,奠定了古今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范式。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在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府正行省的一个名叫塔加斯特的小镇上。
早年,奥古斯丁曾于迦太基学习修辞学和哲学,当地新柏拉图主义与斯多亚学派的学说甚为流行,学术氛围异常活跃。
奥古斯丁首次接触到的哲学著作是西塞罗的《腾修斯》(现已佚失),该书启发了他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等问题的思考,激起了他追求真理的渴望。
奥古斯丁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人为什么会作恶,恶的根源是什么?”通过研究西塞罗的哲学著作和《圣经》,奥古斯丁都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
由于后来接触到波斯传来的摩尼教,他认为只有摩尼教才能回答上述问题,他随即皈依了它。
再后来,奥古斯丁对摩尼教善恶对立的二元论提出了质疑,并最终抛弃了摩尼教的学说,转向学院派怀疑主义的学说,然而,后者也同样让他失望。
最终,他于386年皈依基督教。
到430年去世以前,奥古斯丁历经多次重大神学论战,以《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等著作成为拉丁教父思想的代表与集大成者。
认识论范式:从差等的认知到光照说奥古斯丁的认识沦是围绕神学问题展开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信仰。
为确定人们的日常知识本身就具有确定性,奥古斯丁对当时风靡一时的学园派怀疑论进行激烈的批判。
怀疑论者认为,一切知识都不可靠,感觉和理性都不能给人们提供正确的认识。
对这种怀疑论基调,奥古斯丁进行了有力的攻击--只有相信自己存在的人才害怕出错,进而,他才会进行怀疑,这是无庸置疑的真理,此即有名的主体性存在的命题:“我出错,故我存在。
”他进一步推论:“既然你确实存在,那么,你只有活着才能知道这一点,因此,你也确实活着,你明白这两件事是绝对真实的。
”因而,人的存在,人的生命和理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存在,我活着,我理解是三件确信不疑的事情。
“我”对自身所进行的各项活动都有确定的意识,因而,“我”是自明的。
奥古斯丁的思考方式,如同思想的灯塔,成为笛卡尔等人的路标。
笛卡尔认为,我们现有的所有知识都是真假难辨的。
为了寻找到清楚、明晰、不容怀疑的知识,以便将其作为科学的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唯一可以采取的妥当方法就是,来一次最为普遍、彻底的怀疑,将一切稍有疑问的意见、“知识”清除出去。
他依次怀疑了感觉、身体以及自己最心爱的数学、几何知识。
然而,当进行怀疑一切的活动时,怀疑活动本身却表明了一条确凿无疑的真理,即“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庸置疑的。
我可以怀疑一切,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
对“我在怀疑”的怀疑本身还可进行怀疑,而这恰恰证明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怀疑是一种思想。
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这必然有个在怀疑这种“思想”的主体“我”’的存在。
换言之,思维也同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ZHOUINSTITUTEOFSOCIALISM2008年第1期(总第20期)No.12008(SerialNo.20)74样有个思维着的主体。
因此,“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是确实可靠、不容怀疑的真理,它可以作为形而上学的基础、第一原理。
对此,大哲黑格尔赞赏到:“他(笛卡尔)是一个彻底从头做起、带头重建哲学基础的英雄人物,哲学在奔波了一千年之后,现在才回到这个基础上。
”[6][p63]尽管笛卡尔为近代哲学找到了新起点、新基础。
然而,这种问学方式并不新鲜,早在一千多年前,奥古斯丁就开创了向主体纵深追问、寻找根基的运思路径。
无庸置疑,奥古斯丁对笛卡尔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
显然,人类拥有确切的知识。
但是,这些确切的知识源自何处呢?奥古斯丁依照柏拉图的知识等级观念为基础,将人的认知能力分为感觉和理性两种;并且,他又将感觉又分为外感觉和内感觉,外感觉依赖于身体的感受,内感觉是更高层次的,它以心灵为基础,统摄外感觉。
理性比感觉更高级,它处于更高的层次,统摄着外感觉和内感觉,并且还会作出真伪、是非、美丑、善恶等判断。
因而,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等级。
在这一等级序列中,高级者能统领和控制低级者。
此外,理性作出的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判断就是真理,真理具有确定不变、永恒、绝对的性质。
因而,奥古斯丁继续追问真理与理性的关系。
奥古斯丁分别对真理是否低于理性,或在理性之中,或在理性之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通过论证,他否定了真理低于或等于理性,真理必然高于理性,优越于理性。
正因如此,在他的认识序列中,就形成了由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理性、真理构成的等级体系,真理居于最高位置,是最高的存在。
另外,奥古斯丁的真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层面上的真理指的是确定知识所表达的对象,它们类似于柏拉图学说事物的“理念”或“原型”:它们是知识的最高对象和来源,并且相当于柏拉图的最高理念———善,奥古斯丁将这一层面的真理比作“光”。
第二层面的真理等同于上帝(God)。
这样,奥古斯丁提出了著名的“光照说”。
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源泉和依据,它又是一切存在物的理念或原型,存在于万物之中。
一切真理都源自上帝,并且也在上帝之中。
如果没有先天的规则和条件,人仅凭自己的那种潜在性的认识能力,是不可能认识真理的。
那指导理性进行认识活动的规则是上帝的道,是照亮一切世人心智的真光。
上帝的道以光的形式照耀出来,理性只有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才能认识真理。
“光照”是人们认识真理的终极原因和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上帝的恩典。
伦理学范式:从原罪说到预定论“恶”是奥古斯丁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若有一位全能、全知、全善的神,那么为什么存在着如此之多的恶呢?奥古斯丁对恶的问题主要依据其世界观或宇宙论而展开解释。
针对自己早年所笃信的摩尼教对恶的问题的解释方案,奥古斯丁提出了激烈的批判。
首先,他认为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存在,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根据神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神的意志是一切有形物、无形物的最初原因和依据。
其次,他坚持,上帝从“无”中自由地创造世界,上帝分两步创造世界———第一步,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无形式的、但又不是虚无的、类似于混沌的物质;第二步,上帝根据这种未具形式的物质再创造出具体的事物。
此外,依据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奥古斯丁认为,上帝不仅从无中创造了世界万物,而且还将它们安排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因而,世界就成为一个有层次的、次序井然的“有机体”。
上帝利用善性的不同程度去安排这个世界,即按照事物的完善程度去安排世界并使之井然有序。
存在的存在,或者说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或根据,或者一个存在物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形式,而一切善皆来自上帝。
进而,奥古斯丁对善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善德之类属于上等之善,灵魂的能力属于中等之善,物质的美属于下等之善。
奥古斯丁反对摩尼教的这种观点,即认为“恶”是一个实体性存在的问题,他依据善的等级程度来解释恶。
他认为,恶是善的缺乏,上帝乃众善之源,万物依照善的不同程度而有等级地排列着。
只有上帝才是至善,万物只能不同程度地拥有善;换言之,万物都在某种不同的程度上缺乏善。
这种善德的缺乏即恶,惟善是真正的存在和真实的实体。
奥古斯丁还认为,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将认识能力赋予了人。
认识能力、理性以及自由意志,这三者都源于上帝,但是,它们只拥有中等之善,这就意味着人有误用它们的可能性。
当自由意志指向、追求较高之善,或者靠近上帝时,那就是在行善;当它指向、追求较低之善,或者远离上帝时,即在为恶(犯罪--伦理上的恶)。
幸福也就是自由意志朝向、追求永恒之善的结果;而罪就是意志背离永恒的善,转而朝向低级的、私己之善。
伦理上75的罪都是自由意志作出选择而招致的结果。
自由意志,可以称为是自由选择和自由决定,它本质上是自由的。
伦理上的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它在于自由意志作出错误的选择。
那么,上帝为什么要将自由意志赐给人呢?奥古斯丁以为,自由意志本身是善的,上帝把它赐给人是为了让人正当地行事,过有德性的生活。
如果要追究犯罪的责任,那么我们只能追究那些滥用自由意志的人。
但是,我们还可以问,上帝既然是全知全能的,那么,他一定能够预知到,人一旦拥有了自由意志,他们可能利用它犯罪,对此,为什么上帝不加干涉呢?或者,为什么上帝不赐给人只会行善而永不犯罪的意志呢?对于这些疑问,奥古斯丁反驳到:上帝虽然预知到了一切,但“知道”并不是“决定”,预知犯罪与导致犯罪之间并不存在因果联系。
如果上帝只赐必然行善的意志给人,那么,这意味着,上帝在代替人而作出选择。
然而,对人来说,在这样的意志支配下产生的行为却完全失去了伦理的规定意义。
上帝把选择的自由完全交给人,让人自己作出选择,因而,这一切是为了让人必然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根据奥古斯丁的理论,人类的始祖亚当,在被创造的时候就处于纯洁的状态,他拥有自己意志去行善,并且,这种自由意志拥有永不犯罪和永生的可能性。
这时候,亚当的肉体完全服从灵魂的支配,并且,他的灵魂愉悦地顺从上帝,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伊甸园之中。
但是,这只是一种相对完善的状态,上帝所赐予的自由意志既有行善的能力,也有犯罪、作恶的能力。
如果亚当利用自由意志选择正确的道路或方式,那么他本可以达到幸福,达到最高的善。
然而,遗憾的事是,在恶魔的引诱下,亚当滥用了自由意志,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因而,他犯上沉重不堪的罪行,并且遭到上帝的惩罚,被驱逐出伊甸园。
亚当的行为不仅牵涉到自己,而且也祸及子孙后代,他使自己的子孙处于堕落的状态之中。
亚当的罪主要是经过人的性行为遗留给后代,这就是原罪理论,罪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由意志的滥用,而罪的本质不在于人吃禁果,而在于人的骄傲和对上帝命令的违抗。
根据奥古斯丁的原罪说,人由于罪而丧失了自由意志,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
为罪所奴役的自由意志已没有向善的可能性,因而,它只有选择犯罪的自由。
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惟有依靠上帝的恩典才能改变人内在的精神价值意向,恢复被扭曲得面目全非的意志,只有如此。
人才能有获得赦免的可能性。
因此,恩典是上帝改变人价值意向的一种权能,是人获救的先决条件。
恩典能消除人与上帝之间交往的障碍,使人在新的条件下,有可能与上帝相遇,重新回到上帝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