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中国古代史教案(先秦)
(5)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必修2P7- 8)
①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根本原 因),大量私田被开垦 ②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随着土地私 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 剥削量,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以秦国商鞅变法最有代表性。 井田制逐步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形成土地私 有制的三种形式(哪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是哪一 种?)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时间断限从距今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秦 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 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特征主要表 现为奠定中华文明的初步。 基础:政治方面,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 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影响深远。经济方面表现为原始农业的出现。 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文化方 面表现为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
知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全景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中 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界至 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 来,至今仍发挥 巨大效益,
(4)自耕农经济产生(必修2
原始
商周
木、石、骨质耒(lěi)耜(sì)等
木、石、骨、蚌 为主,
青铜农具出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青铜农 具
铁犁头、铁镰刀
犁壁
耕作方式的变化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高职:第 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五节)教案
样。
2.离骚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 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在文学史上,还常 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 《楚辞》。《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 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 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 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高职 中国历史 学科教案
教师: 顿新波 班级: 14级高职影视动画、影视表演/主持、空乘1--
----5班 间:第 7周
课时:2课时 时
课 题 第 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五节)
1.诗经;2.屈原和离骚;3.先秦青铜雕塑、绘画和音乐;4. 教学目标 尚书、春秋和左传。
教学重点 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 诗经和离骚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2节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五节 文学、艺术和史学 1、 诗经
1.《诗经》概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 《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 即有目无辞,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 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 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 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 汉流域。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 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跨越了大约600年。 2.《诗经》的分类:
4.《魏风 伐檀》:即: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 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 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 声。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 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 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 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 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 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 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 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
先秦时代的社会概况
绪论第一节先秦时代的社会概况所谓先秦时代是指远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早期。
我国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据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显示,距今约17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我们土地上。
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知用火,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知人工取火。
出土器物除石器、骨器外,还有石珠和兽牙等装饰品,表明原始人类美的意识的萌生。
约一万年以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人类处于蒙昧野蛮阶段,新石器文化与人类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
山东大汶口文化(前6500-前4300)的陶器上已有类似文字的符号,这算是文字的雏形阶段,还不能表达连贯的意义,不能组句。
所以至今难以识别。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于中国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
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
原始社会的生产状态是集体劳动,共同享受,没有剥削。
人们的主要矛盾是与大自然的斗争,原始社会末期才有部落矛盾。
今天看到的神话和传说都反映了这样的内容。
(《女娲补天》,《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之战》)。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传说夏禹创建了夏朝。
关于夏代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夏王朝的存在,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我们只能说它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
古书上记载的鲧、禹治水也是传说。
据说禹治水有功继承舜的部落首领地位,禹死后传位伯益,(伯益作井),禹的儿子启杀了伯益,夺去帝位,即“夏传启,家天下”,表明我国私有制开始。
夏的最后一代皇帝夏桀十分暴虐,《尚书·汤誓》中有夏代歌谣:“时喝丧?予及汝皆亡。
”表明人们对暴桀统治的不满。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部落乘机推翻了夏,建立了商王朝,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汉字在商代已经基本定型,每个单一符号含有形、音、义三要素的特点也已形成。
文字为书面文字提供了基本条件,也在某些方面决定了文学的特点,譬如中国文学重骈偶的现象,就与汉字一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有关。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XX
小无名 DOCS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0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分
期
先秦时期的定义与历史范围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 起始于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 结束于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
• 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
•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市场交易活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市场管理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及特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犁耕、灌溉技术等
• 铁器制造、冶炼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手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铸造技术、陶瓷技术、丝
等伦理道德
• 学术思想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及其影响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影响
• 有青铜器、陶器、丝织品等艺术品
• 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有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
• 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陶器等考古发现
• 考古发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的考古发现意义
• 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对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秦时期的历史遗迹与旅游开发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刘护生
山顶洞人
河姆渡文化时代
良渚文化时代 红山文化时期
半坡文化时期
掌握了穿孔 技术;已经 有了审美观 念。
距今约7000年
玉璜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先民艺术感提 升
、
距今约4~5000年
玉璧
玉琮
组 合 项 链
半坡文化时期
距今约5~6000年
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鱼纹盆
半坡彩陶文化发展
红山文化陶塑艺术高超
春秋战国
战国七雄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匈
奴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楚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秦始皇
思考?
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 )。
• A.齐桓公
• C.晋文公
B.宋襄公
D.楚庄王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 化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大家回忆一下,身边有 什么事物与宗法制有关?
族谱、祭祀等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
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 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 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
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
原始乐器——吹土成乐
我国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行书
楷书
草书
Hale Waihona Puke 隶书黄帝 人文初祖
教人们盖房子,打水井,舟,车,马,弓箭
等(教人们生活) 嫘祖(养蚕,制作衣服) 仓颉(文字) 伶伦(创造音乐)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三公九卿制
师:中央王朝“日理万机”,只靠皇帝一人,自然难以处理全部繁复的政务,必须选拔一些人才来辅助他。
哪么他都设立了哪些官员来辅助自己呢?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板书: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根据以前秦的官制,经过调整、改进和扩充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完备且颇有工作效率的官僚机构。
(结构图)重点讲三公的职能。
地方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海内为郡县)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PPT上的材料回答:这三段文字,分别出自王绾、李斯、秦始皇。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最后争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秦始皇最后选择了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
1.基本内容(结构示意图)【用PPT展示】 2.特点:①郡县等地方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
三、汉承秦制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
西汉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发展,具体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地方行政制度上由郡县制转向实行郡国并行制。
2、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设置监察机构,加强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改革选官制度。
第二节科学技术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请学生阅读课文和有关图片,找出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陶器、龟甲、青铜器、竹木简或帛。
2.请学生阅读课文和有关图片,了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3.请学生结合书上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制作我国造纸术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哈生元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概况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文学史著作应该立足于文学本位,应该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
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文学发展是不平衡的,俗与雅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也促进了文学演进。
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复古与革新两者的互动,都是中国文学演进的途径。
先秦文学概况(一)社会概况原始社会,即原始群居、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公社四个阶段。
奴隶社会,即夏、商、西周;东周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时期。
封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地主经济逐渐发展,向封建社会转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
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我国封建制度走向巩固。
(二)文学概况原始歌谣和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主要文学样式,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属于口头文学,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不断充实提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内容丰富,成就卓越,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我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历史散文《尚书·周书》记言,记古帝王诏令、言辞和官方文告,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春秋》记事,孔丘根据鲁国史料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氏春秋传》)从春秋开始按年记,描写战争,长于记事,记人有一定成就,是我国第一部详尽的编年史。
《国语》偏重记言,更多地做人物个性描写,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战国策》偏重记言,记战国时期纵横家策士们的言论、主张,西汉刘向校正。
诸子散文《论语》语录体散文。
《墨子》对话题著作,逻辑性强,确立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孟子》《庄子》,记言体,篇幅加长,具有论战性和浪漫主义精神。
《孟子》基本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发展;《庄子》从对话体向专题论文过渡。
《荀子》《韩非子》政论散文,治国安邦之理。
“楚辞”:它是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
小学历史教案: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2)
小学历史教案: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一、先秦时期的背景与特点先秦时期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战国末年的历史时期,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和萌芽期。
这个时期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该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1.1 社会背景在先秦时期,中国社会处于部落联盟阶段,形成了以王族为核心的封建制度,并逐渐形成世袭制度。
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有些地区已开始冶铸工艺的发展。
进入商周时代后,权力逐渐从神权向王权转移,形成了以领主分封制度为特征的社会。
1.2 文化特点先秦时期文化思想繁荣兴盛,涌现出众多重要人物和思想家。
诗经问世打开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宝库;《礼记》编撰整理传承周朝礼仪制度;《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道德经》等道家经典简洁而深刻;《法家集要》体现了法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再加上墨家、名家等诸多流派。
这些文化成果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3 政治特点先秦时期政治以诸侯分封制度为主,王权逐渐削弱,而封建王族不断崛起。
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互相争霸,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国家大多由贵族组成,政治斗争激烈且频繁。
同时,先秦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型政治组织形式,如公羊学派提出的郡县制度、齐桓公实行的分封制度等。
二、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2.1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先秦时期的文化是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例如,《礼记》中规范了君臣之间、父子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秩序稳定。
《法家集要》的提出,对于社会治理和政治权力配置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家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活动,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向各国统治者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孔子是一个重要的例子,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并提出“仁爱”作为最高道德标准,试图通过改变君主统治者的行为来改善社会。
2.2 政治对文化的影响政治因素也对先秦时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中历史先秦教案
初中历史先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2. 掌握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大禹治水、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3. 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礼仪乐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兴盛和灭亡。
2. 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礼仪乐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及其原因。
2.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引出先秦时期的话题。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兴盛和灭亡。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夏朝:教师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介绍夏朝的建立、兴盛和灭亡。
2. 商朝:教师讲解商汤灭夏的故事,介绍商朝的建立、兴盛和灭亡。
3. 周朝:教师讲解周武王灭商的故事,介绍周朝的建立、兴盛和灭亡。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出本课时的内容。
二、课堂讲解(25分钟)1. 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教师讲解先秦时期的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等。
2. 先秦时期的礼仪乐制:教师讲解先秦时期的礼仪、乐制特点。
3.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教师讲解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学说、文化艺术等特点。
三、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礼仪乐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社会制度、礼仪乐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同时,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使学生掌握先秦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如哲学、文学、艺术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制等。
2. 先秦时期的经济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
3.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4. 先秦时期的文学艺术:诗歌、散文、楚辞、书法、绘画等。
5. 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科学技术、教育、宗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文化成就。
2. 教学难点: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先秦时期的典型文化现象和人物。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价值。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先秦时期的好奇心。
2. 讲解政治制度:阐述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制等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讲解经济基础:分析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特点和发展。
4. 讲解哲学思想: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流派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5. 讲解文学艺术:阐述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楚辞、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成就。
6. 讲解文化成就:介绍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贡献。
7. 案例分析:选取先秦时期的典型文化现象和人物,进行分析讨论。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先秦时期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先秦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2. 探讨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
高职:第 一章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四节)教案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高职中国历史学科教案教师: 顿新波班级: 14级高职影视动画、影视表演/主持、空乘1------5班课时:2课时时间:第5周课题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四节)教学目标第三节:1.我国早期历法和天文、数学成就;2.医药学的发展;3.金属冶炼技术和工艺。
第四节:1.周易;2.老子;3.孔子;4.百家争鸣;5.军事家孙武和孙膑。
教学重点 1.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2.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1.专门的科学知识;2. 诸子思想理论尤其是哲学观点。
课时安排2节教学内容与过程备注第三节科学技术一、我国早期历法和天文、数学成就1.历法:夏历和阴历历法: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历法,其中多数的历法是想把朔望月或者回归年分为编号的日数。
按其侧重点不同,历法大体可以分二类:一类叫阳历,如公历、儒略历等;一类叫阴历,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另一类叫阴阳历,如我国现在还有采用的农历、藏历等。
我国诞生于夏代的纪年法“夏历”是世界上三大历法中历史最悠久,天体定标点最多的历法。
据说我们的袓先夏代(公元前十七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来计年,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
2.天文:天象观测和天文著作彗星(英文名:Comet),俗称扫把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
当它与太阳足够接近时,便会展示出彗发(稀薄、糢糊的临时性大气层),有时也会有彗尾。
这些现象是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共同对彗核作用造成的。
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
俗象其形而名之曰扫把星。
”人们往把战争、瘟疫等灾难归罪于彗星的出现,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1994年7月16日,彗星木星相撞,形成了彗星撞木星的天文奇观。
截至2011年1月已经有4185颗已知的彗星,其中大约有1500颗是克鲁兹族彗星和大约484颗短周期彗星,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稳定的增加中。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 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 品《鹳鱼石斧图》,绘 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 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 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 纯、质朴,构图稳定。 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 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 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 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 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 就。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使用比例不大
农
仍以石、木、骨器为主(耒耜)
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业
生产方式: 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商周时期:奴隶的集体劳作、简单协作
大令众人曰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评价
积 极: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诸上侯 导独致立了性春强秋,战削国弱的了纷周争天。子权威,事实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实质: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马桥文化石锄
距今7、8千年,耒耜的出现
3、原始社会时期的政治
禅让制
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 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 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 水平低下的产物
4、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
文字的源头: 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绘画的起源: 远古时代的原始图画(质朴、粗犷)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1.1 先秦时期的概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从原始社会、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强调先秦时期的重要性和对中国历史的奠定作用。
1.2 春秋战国的地理环境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强调地理环境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2.1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介绍春秋时期的五霸和战国时期的七雄。
分析他们的政治实力和影响。
2.2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探讨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统一趋势。
强调战争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3.1 农业的发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
强调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3.2 商业的兴起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的兴盛和市场的发展。
强调商业对经济繁荣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4.1 诸子百家的兴起介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和理论。
强调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4.2 文学艺术的发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创作。
强调文学艺术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5.1 社会结构的变动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和阶层分化。
强调社会变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5.2 礼崩乐坏的时代的特点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象和特点。
强调这一时代对后世社会制度的影响。
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6.1 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详细介绍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分析儒家思想对后世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影响。
6.2 道家思想的特点与影响探讨老子和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的思想理念。
分析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及哲学的深远影响。
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7.1 天文学与数学的进展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和数学的重要成就。
强调这些进展对后世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用。
7.2 医学与农学的进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和农学的发展和贡献。
分析这些进步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考历史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课件
炎黄部落的繁衍
部落联盟形成
特点:男性主导;贫富
分化; 阶级产生
2、原始社会时期的经济
多个中心:黄河、长江流域 农业:生产工具:
耕作式:
手工业:
商业:
所有制:
农业起源地——最早培植水稻与粟的国家
半坡 河姆渡
江西省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一万年前稻种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 址出土)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实质: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结。
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耕产作工方具式::商例周不时大期仍青以铜 石农 、具 木出 、现 骨器但使为用主比 生产方式:(耒耜)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前221年
宋元 明清
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鼎盛 封建社会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发展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
经营模式:尊(精)、三星堆青铜礼器
商业:
所有制: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1.33米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世 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出商代青铜 冶铸业具有极高 水平。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与文化第三节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妇好觚 ( gū ) 【饮酒器】商
用途——酒器
偶方彝yí【 盛酒器】商
兽面纹斝(jiǎ) 【温酒器】商中期
兽面纹龙流盉 (hé) 【调酒器】春秋中期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用途——乐器
牛角兽面纹立鸟青铜镈bó 【打击乐器】 商
勾连雷纹铜编钟 战国
青铜句鑃 diào【打击乐器】春秋 勾连雷纹铙【打击乐器】商
宽0.78米
后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后母戊
•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
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
是中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
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
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
超的铸造水平。
金属冶炼技术和工艺
•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之一。大约 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就已经 进入青铜时代。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A
B
C
D
E
F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 1、什么是青铜器? •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
功能
• 《周礼》记载,贵族在使用青铜礼器的 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所用鼎簋 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 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 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长1.10米
高 1. 33 米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史
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 载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课时二节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课题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型新授课 2012-9-18 时间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第3-4节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对周朝巩固政权设定的各项制度的理解;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讲授新课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我国的原始社会问: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我们说说什么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元谋人) 原始社会我国境内主要的人群,元谋人(一百七八十万年前、最早的远古居民)、北京人(70-20万年前、最为世界闻名、头盖骨、原始石器、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使用火、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山顶洞人(三万年前、体型、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母系氏族(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物业、手工业;固定的房屋;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神话和传说——黄帝、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夏、商、周奴隶王朝禹建夏(公元前2070年、—汤灭夏)商(汤 BC1600年—BC1046年迁都武王伐纣)周(西周、东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初税亩;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水利事业:都江堰、郑国渠各国的变法——重点商鞅变法战国七雄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1(山顶洞人的装饰艺术 2、陶器艺术和玉器艺术3、陶塑艺术 4、图腾崇拜我国的文字的起源1(文字的起源 2、甲骨文 3、金文;黄帝的传说与中华文明三、总结本课知识重点: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四、巩固知识整理笔记、诵读和复述重要的史实概况;五、布置作业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2、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先秦时期的概况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