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课件北师大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专题纵横拓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 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方面 ①经济上,其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 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 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人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专题框架构建
【认读导引】 一大制 度: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先秦家国 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 制度的演变、君主专 制制度的演变、选官 用人制度的演变。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演变过程、趋势、本质
2.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 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 世界奠定了基础。
【解析】 A 题干材料“获得了越过一 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 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故 选A项。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 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议政王大 臣会议,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表述并未体 现地方实力的加强,故D项错误。
学科技能提升
历史素养
素养一 史料实证——史实推理和论证的基石 ■ 理论阐释 史料实证是新课程标准阐述的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之一。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 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任何史实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以可 靠的史料为依据。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 、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而,解读和运用历 史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也是中学生学习历史和应对高考的必备能力之一。主要从史料鉴别、 解读和运用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导与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单元总结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
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 解析:B 材料的含义是新材料的发现推动了新的历史认识的形成,B项正 确。新材料的发现仅仅是还原历史的一种方法,A项中的“只有”表述绝 对,错误。新材料可以对原有的史书记载的不足加以补充或修正,但不会 颠覆其中的可信部分,C项错误;新材料是古史记载中没有的新发现,因而 古史中的记载不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D项错误。
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解析:D 材料强调,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 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说明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故D项正确。“一分 )
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朝 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归宿: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民主政体逐步取代专制政体。
2.中西对比:古代中西文明的比较。 中国 类型 政治 经济 大河文明 中央集权制 农业发达 希腊 海洋文明 直接民主制 工商业发达 根源
(3)巩固: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
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确立并完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5)加强:北宋在中央,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 方,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 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海洋文明
特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
点 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集体民主政治
实 质
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
思 想
专制、自足、保守
竞争、开放、积极
作 进入文明时代,中国、雅典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 用 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均与制度密切相关
-13-
对点训练 3.(2018山东济宁期末,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
关闭
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门阀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物,与秦汉时期这一时间限定不符,故B项错误;集体
宰相制度是指隋唐的三省体制,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完成了大一统,初步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大一统帝国的初创时期,故D项正确。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0-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中央一直加强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而地方则要求充分 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2)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并集权于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多 层次管理,如从秦代的郡、县二级制到汉代的州、郡、县三级制再 到元代的省、路、府(州)、县多级制;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 任免、考核等多渠道管理,如秦代的殿最制、汉代的刺史制度、唐 宋形成的避亲避籍制度等。 (3)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 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战,基本上是因为从上往下的直接治理和从下往上的间接治理能够
相互配合。这表明( ) 关闭
材料A.“官基僚本政上是治因不为断从成上熟往下的直接治理和从下往上的间接治理能够相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方的配合,故C项错误;明清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故D
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一、比较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与西方雅典民主政治
-12-
对点训练
3.(2018山东济宁期末,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
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
方乃至最下层的农民实行有效控制,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并非一
直都有比较完备的赋税政策,故C项错误;公元前到20世纪并非一直都是
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故D项错误。 B
解析-13-
关闭
答案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14-
对点训练
4.(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9)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2-
-3-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 (1)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基础。小 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维护国家的统 一和社会的稳定。 (2)政治方面: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封建 土地私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其封建统治。 (3)思想方面: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各家 学派思想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4)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 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 生产发展的需要。
-4-
2.演变过程、趋势、本质
-5-
3.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 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度 的消极作用突显。具体表现在: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总结课件岳麓版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 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 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 本主义的发展
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高素养
【典型例题】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
(2016·浙江卷,13)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
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周代以降,中国社会动乱,社会经济形态、国家 政权形式多有变迁,但是构成中国社会基石的,始终是以血缘纽带维系着 的宗法性的组织——家族。这种家族制度贯穿于我国封建社会数千年。 家族制度的得以维系,往往仰赖于祠堂、家谱和族田。在西周宗法制下, 族权和政权完全结合。我国封建社会的宋明以后,封建家族制度日趋完善, 族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更加明显。 3.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最为鲜明的结构特征:家是国的缩小, 国是家的放大,家国同构的结构性同一,导致了对于家庭成员和国家子民 品质要求的同一,即“忠 、孝”相通。
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
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
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
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四、古代回避制度 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 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在一千八百余年的吏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 作用,是我国古代一项很有特色的官吏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 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 避,即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 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 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纵向梳理]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原因(1)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2)政治: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3)思想: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
2.发展历程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巩固西汉建立“中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②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
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密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1.(2019·宜宾诊断)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A [“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说明官员的行政职能独立,由皇帝家臣成为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僚,故A项正确.]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1)分割相权。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1)夏商周时期是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①君主专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②中央集权: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权分三司再到督抚制,体现了地方建制的演变,中央集权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③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效整合
察举制
魏晋南 北朝 隋唐宋 元明清
九品中 正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为门第等级 依据儒学经义和才识,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 劣,士族垄断政治特 权,民意无从体现 择优录取,把读书、考 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四、[中外关联]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项目 政体形式 权力中心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 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 对服从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 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 策权,对皇帝负责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 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 治根源 英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 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 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府机构
历史影响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 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 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明朝:废除行省制,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三、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项目 原始社 会后期 夏朝到 春秋 汉朝 选官制度 禅让制 世卿世禄 选官办法 民主推选,传位给贤能 选官主要依靠血缘关 系,按爵位世袭 西汉开始实行,分为察 举和皇帝征召,察举制 以孝廉为主要标准 选官特点 以传贤为宗旨,是“公 天下”的体现 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 “家天下”的体现,官 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从选拔的对象、内容、 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 现出封闭的特征
(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 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及之后实行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 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 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与演练课件
主旨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
B.察举制和世官制
C.刺史制和科举制
D.内阁制和行省制
解析 “强化权力监督、倡导社会公平公正”,是材料隐含的核心
主旨,完善监察、推行科举考试选官的举措与此相对应,刺史制
是古代监察制度,科举制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公正,比较备选项,
C项内容与题干主旨最接近。故选C项。
答案 C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解析 题干中“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显示人们对血缘亲
情的重视,此观念显然是深受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视角二 主流历史意识——维护国家统一 [精要点拨]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梦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亦是高 考命题的长效热点。
201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视角五 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历史上的制度传承与创新 [精要点拨] 制度建设与创新对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有着重 要意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诸多制度创新体现了中 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演练5] 史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 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 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 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 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视角三 主流价值观——共圆公平正义梦 [精要点拨] 制度建设对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与稳定有着重 要意义,民主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演练3] 2016年高考鼓励性加分正式取消,指静脉验证和作弊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升华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热点考向一 二、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其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 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学神化君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 变革中央和地方
六部制度;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明代废丞相设内 政府机构
阁;清代设军机处等
热点考向一
注重选拔官吏 和任免官吏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 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 途径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唐朝、元朝的御史 加强监察机制
台;宋代设提点刑狱司;明朝设都察院
热点考向一
本课内容结束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版版必修1
1、(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一一夏2、我国的早期政治起源于:夏3、分封制的目的: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分圭寸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国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侯国内进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的独立性。
楚王问鼎的用意:向王权挑战,企图夺取王位,反映了诸侯国对分封制的挑战。
4、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长子与庶子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最终以保正王权的稳定。
(目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形成森严的等级。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分封制。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的称号起源于:秦始皇皇帝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的主要原因:神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巩固统治。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秦朝中央最高官职:(1)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折,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3)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3、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时建立县制;秦朝时在全国推_______4、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6、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湘水和离水。
___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起用布衣为相、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汉武帝: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2、三省体制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3、三省体制的分工与影响:(1)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2)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3)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知
识
网 略
单
单元高效整合
元 过
关
训
知
练
识
整 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与演变趋势 1.主要措施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 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 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 [考题体验]
• 1.(2016·玉林)《明史·陈循传》载:“(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 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磁半之。比下 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上述材料表明( )
• 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B决策机构
• B.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
• 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 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 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 治有一定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 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 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 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 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 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 程度的开明统治。
•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根据“票拟则经过批 而成为行政命令”可知内阁的票拟权要由皇帝的批红权来决定, 以不能说明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故A项错;材料未体现内阁牵
朝中大臣,故B项错;明代内阁是封建专制加强的产物,与近代 阁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内阁如不同意, 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可以看出内阁对 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智慧测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高效整合名师课件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 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 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 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 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 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很多考生没有注意试题的整体设问逻辑,没有注意到问题之间的递 进关系,造成解答完第一问后,后面的问题无话可说的窘境。这是考生匆忙 答题,审题不足造成的。比如,例题的设计,体现了“制度→问题→解决” 的思路,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从命题者的角度发现试题内部的逻辑关系,科 学分配答案。
3.不能有效地借助试题提供的解题信息,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很多高 考试题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给出了考生解答问题的角度,但是由于审题不 充分,造成考生没有发现这些信息。
二、横向链接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欧历史的不同走向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
科技
中国
西欧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
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 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实施海禁,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 文字狱;出现早期民主启 蒙思想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 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 (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唯物史观要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辩证地分析和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审视,对古代监察制度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 看待。 (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 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 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单元高效整合
栏目 导航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 学科思维︱研史识 悟史法 史论探究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认读导引】 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二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运用点拨] 1.以唯物史观把握制度创新,助推中国梦实现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凸显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制度创新是一 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周分封宗法制、秦朝封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文明的历次辉煌恰好就建立在这 些革命性的制度改革基础之上。当今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只有加快体制 转轨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梦才能真正实 现。
5.宗法关系的参与严重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透到国家 政治制度中。 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比较项
中国
英国
政体形式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
(2)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实际中的监察工作往往因君主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影响 监察效果,监察官员只对君主负责而忽视民意、君主难以直接统驭地方官员而 监察不力等因素,导致其监察作用非常有限。 3.(对接高考)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积极探索解 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史学观点的养成。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只有具 备史学观点,才能关注现实。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对史观的考查已 经渗透到学科素养的考查之中,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对史观的培养。以唯 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直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主要理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 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 国家政权。(4)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 二、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源流分明,脉络清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间断。
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 以神权服务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服从上级,全国依附君 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 内容都是在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 3.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 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
(对应学生用书第 16 页) 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观应用] [理论阐释]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 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 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 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019/7/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21
最新中小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 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 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权力中心
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 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
政府机构 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 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帝负责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
历史影响
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