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课程设计台风监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台风监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台风监测夏季是台风的多发季节。
从太空往下看,台风就像是一个正在旋转的陀螺,这个虚拟陀螺的尖顶在移动过程中的轨迹,就是台风路径。
综观台风历史,台风路径多种多样,还没出现过路径相同的台风。
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说大气环境是一个大调色盘,刚生成的台风就像一张画布,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大气涂上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路径。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由于海洋的范围大,无法监测到台风的生成及移动,往往要等到台风靠近船舶和陆地后,才发觉它的存在。
20世纪60年代气象卫星投入使用之后,每一个台风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它的移动路径就完全逃不过卫星的眼睛,从那时起,气象部门就没有漏测、漏报过一次台风的消息。
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为台风的观测和预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1980年以来,对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气象部门基本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台风预报。
随着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及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台风的监测预报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台风路径将在人们的掌握之中。
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为了加以区别,必须要有名字。
2000年起,世界台风组织对命名进行了规范,建立了一张热带气旋命名表,由包括中国在内的该组织14个成员国各提供10个名字,并把它们按一定顺序排成5组,总共有140个名字,根据热带气旋出现的先后依次循环使用。
有趣的是,每个国家提出的名字都很有本地区特色。
中国的名字大多与古老传说有关,如“悟空”等;而朝鲜则提出用花鸟虫鱼的名称为台风起名。
此次台风“麦莎”英文名为“Matsa”,就是由老挝命名的,意为“美人鱼”。
而今年5号台风“海棠”,则是根据中国提供的名字命名的。
气象传感器课程设计
5. 小组合作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气象观测实验,共同撰写实验报告。
-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探究学习法:
-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气象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
-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引言:气象传感器简介
- 传感器概念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 气象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在现代气象观测中的重要性。
2. 气象传感器类型与原理
-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 湿度传感器:电容式、电阻式等。
- 风速传感器:热球式、超声波式等。
- 雨量传感器:翻斗式、压力式等。
3. 气象传感器的应用
5. 个性化教学:
- 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提供课后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6. 评估与反馈: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安排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教师优化教学安排。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处理气象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气象传感器设计简单的气象观测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生对气象传感器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 学生认识到气象传感器在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7. 反馈与评价法:
- 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风速检测传感器课程设计
风速检测传感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风速检测传感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风速传感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技巧。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风速传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风速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独立完成风速传感器的操作,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明白风速传感器在环境保护和气象观测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风速传感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
首先,介绍风速传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是如何检测风速的。
然后,讲解风速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以及如何正确读取风速数据。
接下来,教授数据处理技巧,如如何对采集到的风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准确地了解风速变化情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风速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风速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风速数据处理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风速传感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风速检测传感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风速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实验设备,如风速传感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速检测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风速传感器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占总评的30%。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完成稿
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教案完成稿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了解台风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卫星监测台风的基本原理1.2 教学内容:台风的定义和分类台风的生命周期和影响因素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优势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新闻报道或图片展示台风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台风的兴趣介绍台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优势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卫星监测台风很重要?第二章: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2.1 教案目标:了解卫星监测台风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掌握卫星图像的解读方法2.2 教学内容: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设备卫星图像的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活动:讲解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设备展示卫星图像并解读图像中的台风信息学生实践:使用卫星图像分析台风的位置、强度和移动方向第三章:台风路径的预测3.1 教案目标:了解台风路径预测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卫星图像在台风路径预测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台风路径预测的方法和原理卫星图像在台风路径预测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讲解台风路径预测的方法和原理展示卫星图像并分析图像中的台风路径信息学生实践:使用卫星图像预测台风的路径第四章:台风强度变化的分析4.1 教案目标:了解台风强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掌握卫星图像在台风强度变化分析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台风强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卫星图像在台风强度变化分析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讲解台风强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展示卫星图像并分析图像中的台风强度变化信息学生实践:使用卫星图像分析台风的强度变化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案目标:分析实际案例中卫星监测台风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案例中卫星监测台风的应用5.3 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案例,例如台风“玉兔”的监测和预测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案例中卫星监测台风的应用学生汇报: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结论第六章:卫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6.1 教案目标:了解卫星图像的获取方法和处理技术掌握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评估6.2 教学内容:卫星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地面站接收和卫星数据共享平台卫星图像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增强、滤波和边缘检测卫星图像的分辨率:不同卫星传感器的图像分辨率比较卫星图像的质量评估:基于图像清晰度和信息含量6.3 教学活动:讲解卫星图像的获取方法和处理技术展示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并进行比较学生实践: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操作第七章:台风云系的特征分析7.1 教案目标:了解台风云系的特征和变化掌握卫星图像在台风云系分析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台风云系的特点:包括云带、eye结构和云顶形态台风云系的动态变化:不同阶段的云系特征和演变卫星图像在台风云系分析中的应用:识别和追踪云系7.3 教学活动:讲解台风云系的特征和变化展示不期的台风云系卫星图像并进行分析学生实践:使用卫星图像分析给定台风云系的特征和变化第八章:台风风雨分布的卫星监测8.1 教案目标:了解台风风雨分布的卫星监测方法掌握卫星图像在台风风雨分布分析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台风风雨分布的卫星监测方法:包括红外线和可见光图像台风风雨分布的分析:通过卫星图像识别风雨区域卫星图像在台风风雨分布分析中的应用:预测风雨强度和影响范围8.3 教学活动:讲解台风风雨分布的卫星监测方法和分析技术展示台风过境时的卫星图像并分析风雨分布学生实践:使用卫星图像分析给定台风的风雨分布情况第九章: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应用9.1 教案目标:了解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应用领域掌握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和预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教学内容: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台风识别、路径预测、强度变化分析等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与其他监测手段的比较9.3 教学活动:讲解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应用领域讨论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学生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案目标:总结卫星监测台风的重要性和应用成果展望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总结卫星监测台风的重要性和应用成果展望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10.3 教学活动:学生汇报:每个学生总结他们在本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讨论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束语:强调卫星监测台风的重要性和在台风预警和减灾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卫星监测台风的实践操作11.1 教案目标:学习如何使用卫星监测软件进行台风监测掌握卫星数据的和处理流程11.2 教学内容:卫星监测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卫星数据的获取和步骤卫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技巧11.3 教学活动:演示卫星监测软件的基本操作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进行卫星数据的和处理学生独立操作卫星监测软件,进行台风监测实践第十二章:台风监测案例研究12.1 教案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加深对卫星监测台风的理解学会如何分析台风监测数据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台风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卫星监测数据,包括台风路径、强度变化等12.3 教学活动:介绍案例背景和卫星监测数据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解读卫星数据各组分享分析结果,讨论台风监测数据的应用第十三章:卫星监测台风的挑战与对策13.1 教案目标:了解卫星监测台风可能遇到的挑战学习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卫星监测台风的潜在问题,如天气条件限制、数据解读困难等应对挑战的策略,如多卫星数据融合、辅助分析等13.3 教学活动:讨论卫星监测台风可能遇到的挑战介绍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第十四章:卫星监测台风的应用前景14.1 教案目标:了解卫星监测台风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卫星监测台风在台风预警和减灾中的潜力卫星监测台风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卫星监测台风在台风预警和减灾中的潜在应用14.3 教学活动:学生汇报卫星监测台风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讨论卫星监测台风在台风预警和减灾中的潜力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评价15.1 教案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的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的有效性15.2 教学内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评价1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分享学习体会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反馈讨论课程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教案完成稿,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跟踪台风卫星的教案
跟踪台风卫星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了解台风的概念及其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掌握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台风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
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台风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台风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学生观看台风袭击沿海地区的视频资料,增强对台风危害的认识。
第二章:卫星遥感技术简介2.1 教案目标:了解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掌握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读方法。
2.2 教学内容: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读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教授学生解读方法。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学生观看卫星遥感图像,学习解读方法。
第三章:台风卫星监测方法3.1 教案目标:掌握台风卫星监测的方法及其在台风预警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台风卫星监测的方法及其在台风预警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台风卫星监测的方法及其在台风预警中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台风卫星监测的方法及其在台风预警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台风卫星监测在台风预警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台风卫星监测实践操作4.1 教案目标:学会使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台风,并提出预警措施。
4.2 教学内容: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读方法。
台风卫星监测实践操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授学生解读卫星遥感图像的方法。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台风监测实践操作。
4.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读,识别台风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台风卫星监测实践操作,并提出预警措施。
5.1 教案目标:展望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领域的未来发展。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教案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教案第一章:台风概述1.1 台风的定义与分类1.2 台风的形成原因1.3 台风的生命周期1.4 台风的影响及危害第二章:卫星遥感技术介绍2.1 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2.2 卫星遥感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2.3 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读与分析2.4 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第三章:台风卫星监测与跟踪3.1 台风卫星监测的原理与方法3.2 台风卫星跟踪的流程与技巧3.3 台风卫星图像的解读与分析3.4 台风卫星监测的案例解析第四章:台风路径与强度预测4.1 台风路径预测的原理与方法4.2 台风强度预测的原理与方法4.3 卫星遥感在台风路径与强度预测中的应用4.4 台风路径与强度预测的案例解析第五章:台风卫星监测与预警5.1 台风预警的级别与标准5.2 卫星遥感在台风预警中的应用5.3 台风卫星监测预警的流程与技巧5.4 台风卫星监测预警的案例解析第六章:卫星遥感在其他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6.1 地震监测与评估6.2 洪水监测与预警6.3 火山喷发监测6.4 森林火灾监测与控制第七章: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7.1 激光雷达技术在遥感中的应用7.2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技术7.3 多角度遥感技术7.4 深度学习在遥感图像解析中的应用第八章: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与分析8.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技术8.2 遥感图像的增强与复原8.3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目标检测8.4 遥感图像的时序分析与应用第九章:国际合作与卫星遥感数据共享9.1 卫星遥感国际合作的意义与现状9.2 主要国际合作卫星遥感项目介绍9.3 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9.4 我国卫星遥感数据共享政策的现状与展望第十章:卫星遥感在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10.1 卫星遥感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10.2 卫星遥感在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10.3 卫星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10.4 卫星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台风概述难点解析:对台风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解释台风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互动学习台风预警——卫星跟踪课堂教案
互动学习台风预警——卫星跟踪课堂教案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天气一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台风季节,台风可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认识和掌握台风预警系统成为我们必须学习的知识。
而互动学习台风预警——卫星跟踪课堂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内容。
我将分四个方面介绍这个教案的内容。
一、知识点分析1.台风概念和台风形成原理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分为发展中的热带低压、已具有闭合低压环流的热带风暴、成熟的台风和衰亡的热带气旋四个阶段。
台风形成原理主要有三点:1.海水温度高;2.热带气旋的起源;3.地球自转力(科里奥利力)。
2. 台风分类和预警台风分类主要是根据台风强度划分的,一般分为热带低压(≤17m/s)、热带风暴(17~32.6m/s)、强热带风暴(32.7~41.4m/s)、台风(41.5~50.9m/s)、强台风(51.0~61.1m/s)和超强台风(≥61.2m/s)。
而针对不同的台风等级,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的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
3.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得锐利、全面、准确的地面信息,以便分析和判断信息。
在气象领域,卫星遥感技术是我们获得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实现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特别是对于台风的路径、强度和速度的实时监测。
4. 地图阅读技巧在阅读卫星地图时,我们需要掌握地图阅读技巧,这包括了地图比例尺、地图图例、地名注记和地形等相关知识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阅读地图,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台风路径等信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台风的概念、原理和分类,掌握相关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
-了解卫星遥感技术对于气象领域的重要意义,掌握相关技术知识。
-学习地图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地阅读卫星地图。
-提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教学素材1)卫星地图2)历史台风路径和强度分布图3)气象预报4)讲解PPT5)互动教学工具2.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参与抗击台风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学习台风概念与卫星遥感课程的必要性。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
跟踪台风的卫星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台风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台风的定义与分类1.2.2 台风的形成原因及条件1.2.3 台风的生命周期与强度变化1.2.4 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危害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讲解台风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卫星遥感技术概述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2.2.1 遥感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2.2.2 卫星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式2.2.3 卫星遥感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2.2.4 卫星遥感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图片,直观地讲解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第三章:台风卫星遥感监测方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台风卫星遥感监测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3.2 教学内容3.2.1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的原理与方法3.2.2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参数与指标3.2.3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台风卫星遥感监测的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章:台风卫星遥感监测实践操作4.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台风监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卫星遥感监测软件的操作与使用4.2.2 台风卫星遥感数据的与预处理4.2.3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解读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卫星遥感监测软件,进行台风监测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
第五章:台风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应用5.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台风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5.2.1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5.2.2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5.2.3 台风卫星遥感监测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台风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跟踪台风的卫星观测一、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观测台风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跟踪台风卫星图像的解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跟踪台风的卫星图像。
3.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2.通过展示一些台风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卫星观测的原理和方法(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卫星观测台风的原理和方法。
2.解释卫星是如何使用红外观测来检测云层的温度变化以及台风的形态。
3.介绍如何利用卫星图像来推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Step 3:分析台风卫星图像(30分钟)1.呈现一张最新的台风卫星图像。
2.指导学生从图像中观察和分析台风的形态(如云团的分布和大小)、云层的温度等信息。
3.引导学生探讨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变化。
Step 4:小组活动(30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2-3人,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历史的台风卫星图像。
2.要求小组成员使用卫星图像,结合教学资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台风的路径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
3.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Step 5:总结和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结果,并总结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观测对于预测台风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经典的台风案例,并分析其路径和强度的变化规律。
2.鼓励学生实践,自己去观察台风卫星图像,通过比对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检验卫星观测的准确性。
五、教学评估:1.针对小组活动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看学生能否准确分析台风卫星图像和推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2.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情况,评估其对卫星观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及反思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卫星监测台风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台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方法3. 台风路径预测及应对措施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气象学》、《卫星遥感原理》等。
2.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卫星云图、台风路径图等。
3. 网络资源:气象局官方网站、卫星遥感数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新闻报道或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台风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台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讲解台风的形成原因,如热带气旋、海水温度等;介绍台风的特点,如风速、降水量、影响范围等。
3. 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方法:讲解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如遥感技术、卫星云图等;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卫星云图判断台风强度和路径。
4. 台风路径预测及应对措施:介绍台风路径预测的方法,如气象模型、卫星数据等;讲解应对台风的措施,如预警、疏散、防范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利用卫星云图和气象数据,预测台风路径,并提出应对措施。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台风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卫星监测台风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出的台风路径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合理性。
4.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5. 学生对台风防范意识的提高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台风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卫星监测台风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预测台风路径和提出应对措施的合理性。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局,深入了解台风监测和预警的实际情况。
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台风监测和预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完成稿
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教案完成稿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台风的基本概念,以及卫星在跟踪台风方面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台风的定义和特点卫星的种类和功能卫星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台风和卫星的基本概念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卫星跟踪台风的实际应用1.4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台风和卫星的图片和视频素材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台风过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台风总是来去自如,而我们却无法准确预测它的路径呢?”1.5.2 新课导入介绍台风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台风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5.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卫星监测台风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卫星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1.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卫星技术更好地跟踪台风,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1.5.5 总结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在台风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卫星的基本概念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卫星的基本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在地球观测和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卫星的定义和分类卫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地球观测卫星和天气预报卫星的区别和联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卫星的基本概念和种类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卫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2.4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卫星的图片和视频素材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卫星发射和运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卫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5.2 新课导入介绍卫星的定义和分类,解释不同种类卫星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2.5.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地球观测卫星和天气预报卫星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2.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卫星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2.5.5 总结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在地球观测和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跟踪台风的卫星》公开课教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卫星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2. 了解卫星跟踪台风的原理及过程;3. 学习如何解读卫星图像,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教学内容:1. 卫星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2. 卫星跟踪台风的原理及过程;3. 如何解读卫星图像,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台风的图像,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观测和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卫星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如卫星气象图、卫星监测等。
3. 介绍:教师详细介绍卫星跟踪台风的原理及过程,包括卫星传感器、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环节。
4. 演示:教师展示一段卫星跟踪台风的视频,并解读视频中的图像和数据。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利用提供的卫星图像,尝试解读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给出预测结果。
6. 讨论:学生讨论各自的解读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比较,并由教师带领进行集体讨论。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卫星跟踪台风在气象研究和预测中的重要性。
8.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卫星跟踪台风的知识,如卫星传感器的原理、数据处理方法等。
9. 小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10.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卫星图像预测一场即将来临的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写出预测报告。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课题。
2. 引入:通过简短的讲解、举例等方式引入新的知识点。
3. 介绍:通过讲解、展示教学材料等方式详细介绍知识点。
4. 演示:通过实际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展示示范内容。
5.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图像解读等方式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6. 讨论:通过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7.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8. 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传感器课程设计-风速风向测试仪报告书
风速风向测试仪报告书姓 名学 号 院、系、部电气系 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08级 传感器课程设计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2 概述 (3)2.1 风速风向仪简介 (3)2.2风速风向仪原理及特性 (3)3光电传感器 (5)3.1 光电传感器简介 (5)3.2 光电传感器原理及特性 (6)3.3 光电式传感器的选型 (7)3.4 信号处理模块分析 (7)4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8)4.1电路的设计 (8)5风速风向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8)5.1 风速测量程序设计 (8)5.2 风向测量程序设计 (9)5.3 C语言程序 (11)总结与展望 (17)参考文献 (17)1 课程设计任务书风速风向测量是气象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量风速风向对人类更好地研究及利用风能和改善生活生产有积极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设计制作风速风向测试仪:1.风速传感器的感应元件是三杯风速组件,由三个碳纤维风杯和杯架组成。
转换器为多齿转杯和狭缝光耦。
当风杯受水平风力作用而旋转时,通过轴转杯在狭缝光耦中的转动,输出频率的信号。
2.风向传感器的变换器为码盘和光电组件。
当风标随风向变化而转动时,通过轴带动码盘在光电组件缝隙中的转动。
产生的光电信号对应当时风向的格雷码输出。
二、基本要求1. 实现基本功能2.完成3000字设计报告3. 发挥部分,设计信号采集显示部分,完成信号传输。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测量范围 0~70m/s 0~360°精度±(0.3+0.03V)m/s ±6°(± 3°)最大回转半径 90 m m 365 m m分辨率0.1 m/s 5.6°( 2.8°)起动风速≤0.5m/s ≤0.5m/s输出形式方波 6位(7位)码(或电压)工作电压 5V~12V 5V~12V工作电流 10mA 20mA (或2~3mA)工作环境温度-60℃~50℃湿度≤100%RH 温度-60℃~50℃湿度≤100%RH2 概述2.1 风速风向仪简介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瞬时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
风速传感器的课程设计
风速传感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风速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和转换方法,了解其与气象学的关系。
3. 学生了解风速传感器在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风速传感器的组装和调试,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风速传感器进行简单的气象数据收集,具备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风速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风速传感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验课,结合物理、气象学等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需提供明确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风速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风速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 章节参考:《物理》六年级下册,第十章《简单电路》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
2. 风速传感器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进行风速传感器的组装、调试及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 教学安排:2课时。
3. 风速数据采集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利用风速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 教学安排:3课时。
4. 风速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介绍风速传感器在气象、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现实意义。
- 章节参考:《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十五章“气象与我们”,第三节“气象观测”。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5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5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2.掌握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的基本方法。
3.了解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源和处理软件。
4.能够使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
教学内容1.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2.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源和处理软件。
3.结合气象观测数据,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15分钟)1.卫星遥感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优势。
2.卫星遥感数据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3.卫星遥感数据在台风路径预测中的作用。
第二步:介绍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源和处理软件(30分钟)1.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源,例如NOAA和JMA。
2.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例如Envi和IDL。
3.如何获取卫星遥感数据。
第三步: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45分钟)1.教师介绍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的步骤。
2.学生使用Envi或IDL软件进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
3.学生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
教学评估1.学生提交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台风路径预测的结果和报告。
2.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计算机教室和软件(Envi或IDL)。
2.卫星遥感数据源。
拓展教学1.学生自主搜索卫星遥感数据源和处理软件,并撰写报告。
2.学生自行制作台风路径预测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参考文献very, J. E., & Walsh, K. J. E. (2000). A methodology for objective cyclone-tracking using satellite imagery.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28(11), 3554-3565.2.Cooley, D., & Bremer, M. (2009). Unsupervised change detection for natural disasters: flooding and tornado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0(1), 7-15.。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完成稿
跟踪台风的卫星优秀教案完成稿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台风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前预警台风,减少损失,科学家们利用卫星技术对台风进行跟踪监测。
本课程将通过学习卫星监测台风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科技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 了解台风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2. 掌握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第二章:台风的基本概念2.1 台风的定义2.2 台风的等级根据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大小,台风分为六个等级: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2.3 台风的影响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三章: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3.1 卫星监测台风的原理卫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监测台风的、发展、移动等过程。
卫星监测台风主要利用红外线、微波等探测手段。
3.2 卫星监测台风的方法1) 红外线监测:通过红外线图像,可以观察到台风云系的温度变化,判断台风的强度和发展态势。
2) 微波监测: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台风内部的湿度、风场等信息,分析台风的结构和变化。
第四章:卫星监测台风的应用4.1 卫星监测台风在预警方面的应用通过对台风的实时监测,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登陆时间等信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4.2 卫星监测台风在科研方面的应用卫星监测数据为台风的机制、演变规律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助于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
第五章:科技创新与台风监测5.1 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卫星技术的进步,新型卫星传感器、遥感平台等不断投入使用,提高了台风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2 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技术在台风识别、路径预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台风监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5.3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卫星监测台风技术将更加成熟,、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在台风监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台风监测目录前言 (3)1设计思路 (4)2传感器选择: (4)3模具制作: (8)3.1 材料 (8)3.2设计模板 (8)4程序设计: (10)4.1设计思路 (10)4.2主程序(STC89C52) (11)4.1.1程序框图: (11)4.2.2主程序原代码 (11)4.3中断程序 (13)4.3.1中断程序流程图 (13)4.3.2中断程序源代码 (13)4.4 LCD1602程序 (14)4.4.1 LCD1602硬件原理 (14)4.4.2显示流程图 (17)4.4.3显示驱动程序 (17)5.设计硬件 (24)5.1时钟电路 (24)5.2 复位电路 (24)5.3 LCD1602电路 (25)5.4整体硬件原理图: (26)5.5 PCB原理图 (26)6.总结 (27)基于AT89C52的台风风速测量——模具制作与软件程序设计前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高影响台风事件频发,灾害影响Et趋严重。
在我国,以登陆台风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呈明显增多的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明显增强、强台风数量明显增多,台风登陆时间更加集中、登陆季节明显缩短。
随着近年来高大建筑物的增多,对于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其影响的问题逐渐显现,抗风减灾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从而需要专门针对高大建筑物的监测系统来实现安全监测任务。
风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而风这一定义的出现以及开始进行测量则是有很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初期,我国的人们就开始进行简单的测量以及判断,只是那个时候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旗帜来判断的,一旗帜飘扬的方向以及平率来进行判断风向风速,这种方法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而在东汉的进一步发展将风向风速的测量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依旧是只能进行判断,而无法得出准确的值,但是现在使用传感器来进行测量就能够了解到某一时刻的准确的风向风速,同时还能进行计算某一段的风向风速的平均值。
目前,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工厂的自动流水生产线,全自动加工设备,都大量地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它们在合理化地进行生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避免有害的作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军事国防领域,各种侦测设备,红外夜视探测,雷达跟踪、武器的精确制导,没有传感器是难以实现的。
在航空航天领域,空中管制、导航、飞机的飞行管理和自动驾驶,仪表着陆盲降系统,都需要传感器。
人造卫星的遥感遥测都与传感器紧密相关。
没有传感器,要实现这样的功能那是不可能的。
国内外使用的传感器及其部件大多以机械的为主,此类传感器一般是体积大,测量精度不高,响应时间长,灵敏度低,价格昂贵。
而且,它们的电路复杂,占用面积大。
为了使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较高,同时避免繁琐的机械传动,传感器的研究方向已经向着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设计思路本文针对风杯的转速进行测量,以单片机为核心对光电开关产生的数字信号进行运算,从而测得的转速,然后用1602LCD 液晶显示屏把转动频率显示出来。
即通过光电开关将转动的频率转换成0,1的数字量,只要转轴每旋转一周,产生一个或固定的多个脉冲,并将脉冲送入单片机中进行计数和计算,就可获得转速的信息,从而计算风速的大小。
风杯式风速计:它是最常见的一种风速计。
转杯式风速计最早由英国 J.T.R.鲁宾孙发明(1846),当时是四杯,后来改用三杯。
三个互成120 度固定在架上的抛物形或半球形的空杯都顺一面,整个架子连同风杯装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轴上。
在风力的作用下风杯绕轴旋转,其转速正比于风速。
转速可以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或光电计数器等记录。
当风杯转动时,通过主轴带动多齿转盘旋转,使下面光敏三极管接收上面发光二极管照射下来的光线,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形成与风杯转速成正比的频率信号,通过计数器计数,换算后得到实际风速值。
结构框图:2传感器选择:这种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将砷化镓红外发光管和硅光敏三极管装在中间带槽的支架上,当槽内无物体是,砷化镓发光管发出的光直接照在硅光敏三极管的窗口上,从而产生大的电流输出,当有物体经过槽内则挡住光线,光敏管无输出,这样可以识别物体的有无。
本设计用的槽式光电开关传感器红线是接电源,与蓝线之间接一个上拉电阻来驱动三极管集电极,集电极输出级黄线,二极管正相接电源导通,二极管负相和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就是黑线。
传感器内部电路示意图风力输出波形外部尺寸3模具制作:3.1 材料硬纸板(风杯的主干与风杯主材料)、电机(转轴)、木条(固定风杯与传感器)3.2设计模板风杯测风速是一种较常见的测风速方式,输入部分一般由3~4个半球形或抛物锥形的空心杯壳组成,杯壳固定在互成120度角的三叉星形支架上或互成90度角的十字星之家的登场旋臂上。
杯的凹面顺着同一方向排列,整个横架则固定在能旋转的垂直轴上。
由于凹面和凸面所受的风的压力不相等,风杯在受到扭力作用时开始旋转,它的转速与风速呈一定关系。
当风杯转动时,通过转盘下面的光电传感器测出转速,从而能测出风速。
本次课程设计前期我们买了一个FY-FS风速传感器,就是一个三杯式传感器,内置有光电传感器,但预验收时被要求改,所以我们用硬卡纸和电机转轴做了了一个风杯的模型。
风杯参数:风杯的半径3.5cm,风杯到转轴的距离为7cm,底部刻度盘的半径为3.5cm,有16个齿。
上图为主干与风杯的设计,风杆加入木条固定。
码盘4程序设计:4.1设计思路因选用槽型透射式光电开关式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所以采集到的信号为数字量,从而可直接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与计数器对数据进行收集之后再处理,再通过显示模块进行结果显示。
这里设置T1为定时器,T0为计数器。
定时器1选用工作方式2,计数器采用工作方式1。
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作方式2为自动再装入8位计数器,定时时间为T=(256-初值)*机器周期。
本设计采用12M的无源晶振,所以机器周期为1us,设初值为56,则定时器定时时间为0.2ms。
工作方式1为16位计数器最高可计到65536。
所以在程序设计时为防止风速过快导致溢出则应该先在0.1s时对于计数的数据做一个判断,这里设置分界点为6000。
若小于6000则可累积到1s保持精确度,若大于6000则为防止溢出直接对此数据进行处理及显示,不过需要转换数量级。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中断在中断程序中要完成对时间的累积、数据的判断、处理及显示。
4.2主程序(STC89C52)4.1.1程序框图:4.2.2主程序原代码#include <lcd1602.h>/*************************************************** 定时器为T1方式2,计数器为T0, P3^4;输入方波***************************************************///为什么精度变为10HZ//因为一开始把5000写成了500,时间变为0.1s,以致个位丢失#define uint8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16 unsigned intuint16 count,add,last;void timer_init(){TMOD = 0X25; // 定时器1,计数器0TH0 = 0;TL0 = 0;TH1 = 56; //设定为0.2msTL1 = 56;ET1 = 1;EA = 1;TR0 = 1;TR1 = 1;}uint16 read_sum(){uint8 num1,num2,num3 ;uint16 val;do{num1 = TH0;num2 = TL0;num3 = TH0;}while(num1 != num3); //防止进位时读漏 val = num1*256 +num2;return val;}void main(){inint_lcd1602();show_char();timer_init();while(1){count = read_sum();}}4.3中断程序4.3.1中断程序流程图4.3.2中断程序源代码void T1_INIT() interrupt 3{add++;if(add >= 500) //积累到0.1秒 {if(count <=6000){if(add >= 5000) //积累到一秒{show_dat(count);TH0 = 0;TL0 = 0;add = 0;}}if(count >6000){show_dat_h(count); //*显示驱动的子函数*/ TH0 = 0;TL0 = 0;add = 0;}}}4.4 LCD1602程序4.4.1 LCD1602硬件原理模块尺寸:引脚定义: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VL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第6脚: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第15脚:背光源正极。
第16脚:背光源负极。
指令:4.4.2显示流程图4.4.3显示驱动程序#ifndef _LCD1602_H_#define _LCD1602_H_#include <reg52.h>#define uint8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16 unsigned int/* 接口定义 */sbit lcd1602_RS = P0^7; // 命令控制端口sbit lcd1602_RW = P0^6; // 读写控制端口sbit lcd1602_EN = P0^5; // 使能端口sbit lcd1602_BUSY = P2^7; // 繁忙标志#define lcd1602_data P2 //数据接收/* 函数申明 */void delay(uint8 t);void lcd1602_busy();void lcd1602_write_cmd(uint8 cmd);void lcd1602_write_dat(uint8 dat);void inint_lcd1602();void show_char();void show_dat(uint16 hz);void show_dat_h(uint16 hz);void lcd_display0(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p);#endif#include <lcd1602.h>unsigned char Value[]={" "};float WS=0;unsigned int WS1=0;//***********************底层函数**************** void delay(uint8 t){uint8 i;for(i = 0;i < 5;i++)while(t--);}void lcd1602_busy(){do{lcd1602_RS = 1;lcd1602_RW = 1;lcd1602_EN = 0;lcd1602_EN = 1;}while(lcd1602_BUSY);lcd1602_EN = 0;}void lcd1602_write_cmd(uint8 cmd){lcd1602_busy();lcd1602_RS = 0;lcd1602_RW = 0;lcd1602_EN = 1;lcd1602_data = cmd;delay(1) ;lcd1602_EN = 0;}void lcd1602_write_dat(uint8 dat){lcd1602_busy();lcd1602_RS = 1;lcd1602_RW = 0;lcd1602_EN = 1;lcd1602_data = dat;delay(1) ;lcd1602_EN = 0;}void inint_lcd1602(){lcd1602_write_cmd(0x38);lcd1602_write_cmd(0x0c); // 光标开及设置lcd1602_write_cmd(0x06); // 光标移动设置lcd1602_write_cmd(0x01); // 清零}//******************** LCD显示 *************** void lcd_display(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p) {unsigned int NUM;lcd1602_write_cmd(x);for(NUM=0;NUM<14;NUM++){lcd1602_write_dat(p[NUM]);}}void show_char(uint16 fre){unsigned int j=0;if(fre==0){WS=0;}else{WS=(float)(fre/16*0.07);}WS1=(int)WS;Value[0]=WS1/100+'0';Value[1]=WS1/10%10+'0';Value[2]=WS1%10+'0';Value[3]='.';Value[4]=(int)((WS-WS1)*10)+'0'; for(j=0;j<5;j++){lcd1602_write_cmd(0xc0+0x06+j);lcd1602_write_dat(Value[j]); }lcd1602_write_cmd(0xc0+11);lcd1602_write_dat(' ');}void show_dat(uint16 hz){uint8 flag[8],i;lcd1602_write_cmd(0x80);lcd1602_write_dat('f');lcd1602_write_cmd(0x81);lcd1602_write_dat('=');if(hz < 1000){flag[0] = hz/100;flag[1] = hz/10%10;flag[2] = hz%10;for(i = 0;i <= 2;i++){lcd1602_write_cmd(0x82+i);lcd1602_write_dat(flag[i]+'0');}lcd1602_write_cmd(0x85);lcd1602_write_dat('H');lcd1602_write_cmd(0x86);lcd1602_write_cmd(0x87);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8);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9);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0+11);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0+12);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0+13);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0+14);lcd1602_write_dat(' ');lcd1602_write_cmd(0x80+15);lcd1602_write_dat(' ');show_char(hz);}if(hz >= 1000&&hz <100000){flag[0] = hz/10000+2;flag[1] = hz/1000%10+2;flag[2] = 0;flag[3] = hz/100%10+2;flag[4] = hz/10%10+2;for(i = 0;i <= 4;i++){lcd1602_write_cmd(0x82+i);lcd1602_write_dat(flag[i]+'.');}lcd1602_write_cmd(0x87);lcd1602_write_dat('K');lcd1602_write_cmd(0x88);lcd1602_write_dat('H');lcd1602_write_cmd(0x89);}if(hz >= 100000 && hz <= 499000) {flag[0] = hz/100000+2;flag[1] = hz/10000%10+2;flag[2] = hz/1000%10+2;flag[3] = 0;flag[4] = hz/100%10+2;for(i = 0;i <= 4;i++){lcd1602_write_cmd(0x82+i);lcd1602_write_dat(flag[i]+'.');}lcd1602_write_cmd(0x87);lcd1602_write_dat('K');lcd1602_write_cmd(0x88);lcd1602_write_dat('H');lcd1602_write_cmd(0x89);lcd1602_write_dat('z');}void show_dat_h(uint16 hz){uint8 flag[8],i;lcd1602_write_cmd(0x80);lcd1602_write_dat('f');lcd1602_write_cmd(0x81);lcd1602_write_dat('=');if(hz >= 100&&hz <10000){flag[0] = hz/1000+2;flag[1] = hz/100%10+2;flag[2] = 0;flag[3] = hz/10%10+2;flag[4] = hz%10+2;for(i = 0;i <= 4;i++){lcd1602_write_dat(flag[i]+'.');}lcd1602_write_cmd(0x87);lcd1602_write_dat('K');lcd1602_write_cmd(0x88);lcd1602_write_dat('H');lcd1602_write_cmd(0x89);lcd1602_write_dat('z');}if(hz >= 10000 && hz <= 49900){flag[0] = hz/10000+2;flag[1] = hz/1000%10+2;flag[2] = hz/100%10+2;flag[3] = 0;flag[4] = hz/10%10+2;for(i = 0;i <= 4;i++){lcd1602_write_cmd(0x82+i);lcd1602_write_dat(flag[i]+'.');}lcd1602_write_cmd(0x87);lcd1602_write_dat('K');lcd1602_write_cmd(0x88);lcd1602_write_dat('H');lcd1602_write_cmd(0x89);lcd1602_write_dat('z');}}5.设计硬件如下图所示,X1为12MHz的晶振,9口为复位接口,通过开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