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1-16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为
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
地理区域。
1.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这个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多样
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2.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包括甘肃、宁夏、
青海、陕西和新疆。
这里的地貌以高原、沙漠和戈壁为主,还有壮
丽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 北方平原:北方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新疆伊犁河谷。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拥
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4.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包
括湖北、湖南和河南,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著
名。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
5.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是中国
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与港澳地区有密
切的经济联系。
6. 西南诸岛:中国的西南诸岛包括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
这
些岛屿拥有优美的海滩、珊瑚礁和热带气候,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这只是中国地理划分的一个简单概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和资源。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
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16课时 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自然灾害
返回目录
主要分布区 西北内陆
① 长江 、② 黄河 、珠江、
最终流入海洋
外流河
黑龙江、松花江、③雅鲁藏布
的河流
江、怒江、④额尔齐斯河
东部
返回目录
2.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项目 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水量
丰富
不太大,黑龙江及其支流水 量较为丰富
外 汛期
长
短
流
含沙量 结冰期
小 无
大 有
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 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降水少,径流量小;而珠江流 经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 河只能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丨重难点拨丨 河段发生凌汛的条件
返回目录
(1)河流有结冰期。 (2)河流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上游段比下游 段气温高。
江西 、安徽、江苏、
上海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湘江、 主要支流
汉江、赣江
分界点
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 宜昌 ,中游和下游的 分界点是 湖口
返回目录
2.长江的开发
(1)“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
1/3,主要集中上游在
河段,建成了世界最三大峡的
水利枢纽。
3.长江的忧患与治理
展。
3.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返回目录
河段 存在问题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草地退化 河道迂回曲折,流经青藏高原和
上游 、 荒漠化 严 气候 干旱 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重
修建水坝、砍伐森林等
中游 水土流失严 重
下游 水患严重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大全一、中国概述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三、气候特征中国跨越多个气候带,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等。
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南方地区多雨,北方地区相对干燥。
四、河流湖泊中国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是中国三大河流。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而鄱阳湖则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五、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元素生产国之一。
六、行政区划中国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省级行政区下设市、县、乡等基层行政单位。
七、人口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八、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
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九、文化遗产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
此外,中国的书法、绘画、陶瓷等艺术也享有盛誉。
十、地理意义中国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桥梁。
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使其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此外,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中国地理(全)
二、疆域
1、面积:
陆地面积有960万km2 (300万km2管辖的海域)。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范围是 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 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 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 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 海底电缆、管道等)。
120° 140° 160° 180° 160°
东 半 球 西 半 球
既跨日界线两侧, 又跨东西半球,还跨南北两半球。 其经纬度位置使洲内各地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日期、两个相 反的季节。
2. 海陆位置 亚洲 非洲 印度洋 大洋洲 南极洲 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太 平 洋 南 美 洲 北 美 洲
四 大 高 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 地势平坦开阔,多 草原、荒漠。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 最深、最广的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地 表形态“沟壑纵 横”。
鸸鹋
针鼹
针鼹
桉树可能起源于白垩纪末。在已 知的七百多种桉树中,原产地绝 大多数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 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 亚,以及菲律宾群岛。19世纪引 种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个国家 或地区有栽培。 桉树,常绿植 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 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 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 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 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 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 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 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 脏形或阔披针形。
一、中国地理政区、地形
陆 东面 上 邻 北面 国 西面
西南面
南面
隔海相望的国家
朝鲜 蒙古、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 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请说出 图中34 个省级 行政单 位的全 称、简 称、分 布位置 及行政 中心
浙闽丘陵:浙江省杭州以南、福建全省和广东省东部低山、 丘陵的总称。海拔在200-1000米之间。地形破碎,流 水切割强,形成峡谷急流。
两广丘陵:广东、广西两省区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 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之间。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的确定
1、相对位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边界、范围和相邻区域 如黄土高原相对位置的掌握: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5、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江南丘陵 东南沿海丘陵
江南丘陵
两广丘陵
我国主要的丘陵
辽东丘陵:分布辽河平原的东侧,海拔500米左右,有千 山等名山。
山东丘陵:在山东的中部和东部。由古老地块久经侵蚀而 成。海拔200-500米,
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云贵高原 以东的低山、丘陵地总称。海拔多在200-600米之间, 低山、丘陵间多河谷盆地,适宜发展农业和亚热带经济林 木。
青藏高原
内蒙古 高原
四大高原的特点及分布
名称
分布
特点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 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
①海拔高气候寒冷,雪山连绵 ②面积大,我国最大高原 ③多高大山脉高原面起伏和缓
主体位于内蒙境内, 含内蒙古的大部分
中国地理第一章
图1-1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 于世界平均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 下降。
1970年为22.5%。 1995年为21.0%。 预计2040—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7亿~16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降至16%左右。
2001年旅游外汇收入达178亿美元。
数据更新参考: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第二节 区位与疆界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一、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 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陆地最集中的 1/4半球,受 陆地影响最 强烈的地区
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 变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及万物变化)
3o51'N
图1-5 中国行政区划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
•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
•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 海岸线长18 000 km,岛屿岸线长14 000 km
• 最东岛: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境贸易有较大发展。有铁路和邻国朝鲜、俄 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连接;有公路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缅 甸、老挝沟通。此外,同周边国家还有定期航空线联系。
《联合国海洋公约》中的重大变化 • 国家领海权由3海里扩至12海里
中国地理常识(分界线)1
中国地理常识(分界线)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大致长城—线地区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中国地理(知识点)
中国地理第一早中国自然地理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 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中国沿北制2哋势剖面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 昆、祁、横咼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 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地势意义:一一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3.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 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 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4.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中间一列是长白山一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一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一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一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伟大的祖国图1-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1.你还记得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读图1-1,尝试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差异。
3.结合上述分析,说一说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在向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日益强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辽阔的疆域图1-2中国的疆域1.读图1-2,完成下列任务。
(1)估算中国最东端与最西端之间跨越多少经度,最南端与最北端之间跨越多少纬度。
(2)运用已学知识,判断中国疆域是东西宽,还是南北长,并说出理由。
2.在图1-3、1-4中,哪一组图反映了中国东西跨度大的特点,哪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南北跨度大的特点?说出你的理由。
图1-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与喀什的不同景象图1-4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千米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
中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米2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台湾岛、海南岛等。
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
图1-5中国濒临的海洋1.说起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玲玲有以下思考,你认为她的想法有道理吗?2.贝贝认为,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中亚可达西亚、南亚及欧洲,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
你认为呢?3.想一想,中国这种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请举例说明。
众多的邻国中国陆地国界线漫长,达2.2万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与朝鲜、越南两个国家海岸相邻。
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共43张PPT)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 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 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 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 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 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思维过程】 (1)根据“6月22日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05°E,根据“6月22日 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83°”,可计算出该地的纬 度约为30°26′N,因此答案选C。 (2)根据该地北京时间6点左右日出(太阳高度为0°), 13时达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阳高度为83°,可推算 出太阳每小时约升高12°,当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 度角达到36°时,北京时间应该为6月22日9时,所 以可计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9-(8+4)=-3时,即6 月21日21时。
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纬度地 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
线及 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其以北 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
地区 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
归线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
之间的 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 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 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 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 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
【真题2】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 图,完成(1)~(2)题。
2025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六中国地理第1节中国地理概况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
知识点101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知识点102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知识点101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教材知识萃取
一、中国的疆域
1.辽阔的疆域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2.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b.华北平原 地理位置: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 自然地理特征: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 沙等自然灾害多发。 人文地理特征: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较为发达。 c.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位置: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沿长江东西延伸。 自然地理特征: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人文地理特征: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 要组成部分。
2.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1)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地形区 ①主要山脉
②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主要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 自然地理特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 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人文地理特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二、中国的地形、地势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考地理八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16课时疆域、人口与民族复习
【解析(jiě xī)】 本题考查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领 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疆域、人口与民族 探究2 规律(guīlǜ)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
1.图示法记忆(jìyì)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对位置
图16-7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疆域(jiāngyù)、人口与民族
我国位于__亚____洲东部、_太__平__洋_____ 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中____纬度、 ___北__温___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
____热____带,没有寒带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疆域、人口与民族
2.海陆兼备的大国(dà ɡuó)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也在500万以上。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疆域、人口与民族
2.我国的民族分布
(1)分西布南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quán ɡuó),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xīnán)
在________、西北和东北地区。
(2)分布特点:大_散__居____小_、聚居________、交错杂居。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民__族_区__域__自_制治度,设置了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疆域(jiāngyù)、人口与民族
(2)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jiǎnchēng)和行政中心
图16-4
A.4个直辖市的简称
京
北京市:________
津
天津市:________
沪
上海市:________
渝
重庆市:________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疆域(jiāngyù)、人口与民族
中国地理世界之最
中国地理世界之最1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3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 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5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6 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顺湖7 世界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8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9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10 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11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西藏纳木错湖12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13 世界含砂量最多的河流:黄河14 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15 世界最著名的涌潮:浙江钱塘江潮16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17 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18 世界围的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19 世界最高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20 世界最大的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地:吉林省21 世界流动沙土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地理之最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8、最长的河流——长江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17、最大的城市——上海18、最大的山城——重庆19、最北的村庄——漠河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23、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5、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27、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28、中国最大的盐水湖是青海湖29、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中国地理知识有哪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地理知识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地理知识大全中国地理知识一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中国地理知识二1、中国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5、中国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6、辽东半岛是中国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1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中国地理知识三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
中国旅游地理1_16章全套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观国之光”一词出自中国古代的()。
2.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3.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4..旅游资源的特点有(),(),( ),()。
5.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南到中越边界的()6.世界最高山峰是().,第二高峰是()。
7.我国属于太平洋流域的大河有长江,黄河,(),()等;属于印度洋的河流有(),(),狮泉河,象泉河等;属于北冰洋的河流是()。
8.我国最大的河流是(),我国最大的陆河流是()9.我国最大的琥珀是(),最大的淡水湖是()。
10.我国的海岸可分为(),( ),和()。
11.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
12.中华五岳分别以泰山之(),华山之()衡山之()恒山之(),和嵩山之()而闻名天下。
中国三大宫殿建筑指(),(),()。
13.对华山“有远而望,之有若花状”描述的是()一书。
14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是广西的()到阳朔的()两岸。
15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是仁化县的()山。
16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称的是()。
17.世界最大的冰瀑布是(),第二大冰瀑布是我国的()。
18.观潮第一胜地是()。
19.我国的三大瀑布是(),(),()。
20.第四季冰川后保留下来的珍贵孑遗物种又“活化石”之称的是()()()21.我国的植物中有许多以古老奇特热著称,如黄陵县轩辕庙的(),北京天坛的(),潭拓寺中的(),晋祠中的()和泰山的“五大夫松”等。
22.我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有北京,(),,(),()和()。
23.万里长城西起(),东到辽冀交界处的()老龙头,绵延6000多千米,先开放的游览区有(),(),()等。
24.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它北起()南至()纵贯京,津,冀,鲁,苏,浙等省,沟通(,)黄河,( ),长江,()五大水系。
由()(),()三部分组成。
25.()又名安济桥,其敞肩式单孔弧形的建筑风格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壮举。
中国地理教程第一章-精选文档
3o51'N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 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 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 东部北东向山系,西部北西向山系
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南邻热带印度洋 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
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 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 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林地 草地 水资源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
1.3×108 hm2
1.7×108 hm2 4.0×108 hm2 2.4×1012 m3 3.4×1011 t
4
5 2 6 3 3
6.8
3.4 9 5.6 14.6 11
0.10 hm2
0.13 hm2 0.31 hm2 1 846.00 m3 260.00 t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位
自然资 源种类 土地 资源总量 960×104 km2 在世界上的 排位 4 占世界自然资源 总量的比例/% 6.4 人均占有量 0.74 hm2 人均量占世界平均 占有水平的比例/% 30
耕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青藏区青藏区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该区占有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位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南距孟加拉湾虽仅有510多千米,但有喜马拉雅山阻隔。
我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地,青藏区面积达192.12×104km2,占全国面积的约20%,人口786万(2001年),仅占全国人口的6%。
青藏区自然条件相对严酷,经济比较落后。
第一节地质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一、地质构造概述青藏高原是由几个较小的陆块拼合而成的断块高原。
震旦纪时,高原的主体(藏北)及江河上源一带曾处于隆起状态,其周围则为凹陷区。
青藏高原的成陆历史,即特提斯海在不断发生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南撤,每次运动留下一条山脉。
山脉较为稳定的地壳段落以地台型沉积为标志,地貌景观则是山间盆地和广阔的高原面。
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冈底斯山开始隆升。
但此时青藏高原海拔并不高。
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同时在高原内部则形成一些新的断陷和山岭。
孢粉组合特征表明,当时的高原处于热带、亚热带环境。
二、高原的隆升与高度青藏高原面从上新世晚期的海拔1000m上升到目前的平均4500~5000m,累计上升量共有3500~4000m,这表明在第四纪期间平均每年上升2mm。
而晚更新世以来的10余万年,每年上升10mm以上。
重复水准测量还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目前依然保持着年平均3.2~12.7 mm的上升量。
三、青藏高原地貌特征四、地貌外动力及地貌类型(一)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发育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的高山带。
第四纪冰川规模远比现代冰川大,冰川形态类型除常见的冰斗冰川、山谷冰川等外,还有面积达150km2的小冰帽、数十平方千米的平顶冰川,以及少量山麓冰川。
类型复杂的冰蚀地貌和冰川—冰水—冰湖堆积物,在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冰缘作用和冻土地貌青藏区冰缘作用的范围远远超过冰川作用区。
各大山系雪线以下附近一定高度内,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西部,以地表冻融作用强烈为特征的冰缘过程占绝对优势。
(三)流水作用流水作用在青藏区的不同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貌。
强大的侵蚀作用使边缘山脉形成具有多级谷肩,俗称谷中谷的深切峡谷,包括世界之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四)其他外动力作用包括湖水作用、岩溶作用、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在青藏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五、主要地貌单元(一)青海北部山地盆地:由阿尔金—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地(东段)组成。
(二)青南山原:包括长江源山原和黄河源山原。
(三)唐古拉山地与藏北高原:唐古拉山是长江与怒江和藏北内陆区间的分水岭,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621m。
藏北高原海拔4500~5000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西部为大片内陆区,多湖盆,东部地形切割较强,渐显山高谷深特点。
(四)藏南山地与谷地:包括冈底斯山、藏南谷地和喜马拉雅山地。
冈底斯山是西藏南部内外流域的界山。
其南侧的藏南谷地由象泉河及雅鲁藏布江谷地组成。
这是一条巨大的构造纵谷,喜马拉雅山由多列平行山脉组成,长度接近2500km,宽200~300km,平均海拔6000m,是全球最高大雄伟的山系。
第二节青藏高原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200—3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除受到全球性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外,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而,在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区(高寒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征方面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一、自然特征(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平均海拔超过4000m,且有许多超过雪线、海拔6000—8000m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此向东逐级下降,最后经由我国东部低地及浅海大陆架没入太平洋海盆。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高原南部及东南部是频繁的地震区,又是强大的地热带,抬升运动一直延续至今。
在高原边缘普遍存在着地势抬升、河流深切的地形,河流纵剖面有几个显著的裂点与谷中谷的形态。
其它如寒旱化趋势增强、湖泊消退、水系变迁、内部夷平、外部陡切以及土壤剖面分化简单、矿物风化程度浅等都显示出高原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空气稀薄、大气干洁的青藏高原上,太阳总辐射高达130—190千卡/厘米2·年,比同纬度低海拔地区高50——100%不等。
但高海拔所导致的相对低温和寒冷也是很突出的。
高原面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0——15℃,与我国温带地区大体相当。
暖季,我国东部夏季风盛行,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30℃之间,且南北差异不大,唯独青藏高原成为全国最凉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竟与南岭以南的1月平均气温相当,比同纬低地降低15—20℃。
与同纬低地相比,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与高山的特色。
因受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也不小,或与我国同纬低地接近,表明它与热带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温度特点。
因此,尽管气温较低、气候寒冷,但由于形成低温的原因不同,加上太阳辐射强和显著的热力作用,高原上的温度条件对自然地理过程及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和高纬低海拔区域的相同气温数值有着不同的意义。
(三)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巨大的海拔高程有利于冰川、冻土的发育和独特的冰缘与寒冻风化作用。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现代冰川发育,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5以上。
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广布于极高山区周围,部分地区还成为景观的重要要素。
冻土在高原上广泛发育,其中多年冻土连续分布于高原中北部,厚达80—120m,成为中低纬巨大的冻土岛。
据研究,这里的冻土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寒冷气候的产物。
因此,从冰川冻土发育的角度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青藏高原的腹地至今没有脱离冰期。
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气白昼强烈增温,但夜间冷却迅速,一年内有较长时间出现正负温度的交替变化。
因而,冰缘融冻作用及寒冻风化作用普遍,在高原土壤和微地形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四)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青藏高原上动植物区系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动物方面高原内部属古北界区系,东南部属于东洋界区系;植物方面相应地分属于泛北极区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即历史古老的喜暖湿成分占据东南部,而较年轻的耐寒旱种类则分布于高原内部)。
喜马拉雅山是南北分布上的明显屏障,而横断山脉的纵向谷地则便于南北交流,且垂直分带明显,类型繁多,是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极丰富的区域,又是第四纪冰期中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保存了许多第三纪以前的孑遗种类,成为现代不少种类的分布中心,如植物中的杜鹃属、动物中的噪鹛等。
因强烈隆起,高原内部寒旱化增强,具有高原特有的动植物成分。
如植物中的垫状驼绒藜、紫花针茅、小嵩草等;动物中的藏羚是高原上唯一的特化属,牦牛则是第四纪冰期中冰缘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种类。
从构成自然景观外貌的植被来说,高原上广泛分布着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以及高寒坐垫植被等类型,动物则为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类群,它们都显示出高原的独特性。
(五)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青藏高原不仅边缘高山环绕、高差悬殊,而且高原内部也广布许多山脉,起伏不小。
因此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可以归纳为海洋性系统与大陆性系统两类性质不同的带谱。
另一方面,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受大地势结构和大气环流特点的制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由暖湿至寒旱的水平分异梯度,表现为从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地带性变化。
这种区域差异又和垂直带变化紧密结合,显示出高原的独特性,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区。
高原内部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体的高原垂直带呈现水平地带变化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高原的特色,在本质上异于低海拔相应的自然地带。
可以认为,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地带是欧亚大陆东部相应水平地带在巨大高程上的变体,由地势和海拔引起的水热条件的不同是变异的主导因素。
(六)人口密度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上人口稀少,平均每km2不及4人,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25。
在历史时期内,高原自然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不能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而且也远较西北干旱区微弱。
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天然的原始状况,特别是在高原内部腹地,往往人迹罕至,因而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等可以从天然植被类型特征得到清楚的反映。
青藏高原是我国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土地利用方面以畜牧业为主,农林业次之。
但是在近代由于经济开发、交通改善,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
如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垦殖历史较长,农田基本建设较好,耕地大多有水利设施,是农业较发达、经济较繁荣的地区。
另一方面这里人口密度较大,燃料缺乏,居民大量砍伐冷季牧场的灌木充作薪柴,不仅影响冷季草场的数量和质量,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现象。
在高原东南部森林区域内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导致森林的破坏、干旱河谷灌丛带的扩大,引起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应当予以密切的关注。
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3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10-12km)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a.阻挡高原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公里)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而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背,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