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法规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它涵盖了企业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财税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法律法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市场运作、打造良好经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法律法规企业法律法规是指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各项法律和法规。
其中,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是企业运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法规。
公司法规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构成、股东权益等,为企业的合法经营提供了依据。
劳动法则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确保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商品质量、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标准,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和法规。
它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护法等。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为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则提供了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为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而劳动保护法则则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工资待遇、工时安排、休假制度等。
三、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保护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购物退货、商品质量保证、虚假广告等方面的保护。
此外,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
四、财税法律法规财税法律法规是指涉及财务和税务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在我国,财政法、税收法、会计法等是财税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法规。
财政法规定了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制度,保障了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财政支出的合理性。
经济法律法规练习题1
经济法练习题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1、法即,是人类进入以后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和的集中体现。
2、法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地位决定的()3、法:4、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法律中狭义的法律包括(),广义的法律包括()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条例5、法律虽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我国法律体系中各法律部门具有()A.共同的经济基础B.共同的阶级意志C.共同的指导原则D.相同的任务6、法律部门:7、我国法律体系包括()等法律部门A.宪法B.刑法C.民法、诉讼法D.劳动法E.婚姻法8、法律规范:9、法律规范通常由、和三个要素构成;10、下列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有()A.假定部分就是适用规范的条件和情况B.处理部分是要求人们如何行为,即可以、应该、禁止如何行为C.制裁是违反规范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D.法律规范的假定、处理和制裁可以在一条或几条中、一个或几个法律规范中表述11、所有的法律规范的三要素都要齐全明确地表述出来()12、授权性规范具有特点,人们有行为选择的,是关于的规定。
义务性规范具有特点,不允许任意,是规定关于的有规范13、法律规范有哪几类,请加以比较。
14、“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规定照章纳税。
”该法律规范属于()规范A.授权性B.义务性C.强制性D.任意性16、当事人之间订立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协议,该协议无效。
()17、我国的根本法、母法、具有最高效力的法是宪法()18、法的渊源:20、我国的法律部门和法的形式都包括宪法等,因此法律部门就是法的形式()21、根据法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B.宪法行政法规法律C.法律宪法行政法规D.法律行政法规宪法E.行政法规法律宪法22、行政法规包括()A.条例B.办法C.规定D.法律23、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例属于国际法范畴,因此不属于我国法的形式()2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25、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执法必严B.有法可依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26、()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A.法律法规B.法律规范C.社会主义法制D.社会主义法的实施27、有权适用社会主义法的国家机关有()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国家安全机关E.某些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28、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正确合理及时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9、要达到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必须做到哪些?30、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法的遵守?31、法的实施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32、法是以()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是以()为调整对象的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一定社会关系D.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33、经济关系是一种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但经济法就是调整这种经济关系的()34、经济法只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它们的存在与实施,对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法律法规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市场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法规宏观经济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控全国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法规、金融法规等。
它们的目标是维持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宏观经济管理法》该法规确定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包括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与分析、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市场秩序的维护等方面。
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管理法》该法规规定了金融机构管理和金融市场运作的相关规定,包括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立与职责、金融市场的组织与监管、金融产品的发行与流通等内容。
它的实施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
二、市场竞争法规市场竞争法规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经济效率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反垄断法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等。
它们的实施对于促进市场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该法规主要规定了反垄断行为禁止、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立和职责、违法行为的处理等。
它的实施有助于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规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和禁止事项,包括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
它的实施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合同法规合同法规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合同自由、促进交易安全和保护当事人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它们的实施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规规定了合同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包括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事项。
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
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为了保障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促进创新创业。
本文将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介绍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
一、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经济发展也有明确规定。
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私有财产权益,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是保护财产权益的基本法律,保护经济主体的所有权和合法利益。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财产权的产生、变动和消灭的方式,保护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个人资产以及外商投资者、外国企业、其他外国组织在我国投资的财产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国有资产法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进行了规定和保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市场经济交易行为的基本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解除、违约责任等事项,保障经济主体的交易自由和合同自由。
二、产业层面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组织形式和经营活动的法律,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组织管理、权益和义务、股东权益保护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法是调整企业破产程序和破产财产处置的法律,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促进企业的清理、重整和破产潜力的实现。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是调整外商投资行为的法律,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外商投资法提供了外商投资进入我国市场的基本规则,明确了外商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和投资稳定原则。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业投资促进法》创业投资促进法是调整创业投资行为的法律,通过鼓励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创业投资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
经济法包括哪些法律法规
经济法包括哪些法律法规经济法是国家针对经济活动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总称,主要目的是规范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经济法包括了许多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的内容。
1. 公司法公司法是指对公司组织形式、公司设立、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公司法是经济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公司的几乎所有方面。
我国《公司法》是公司法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了公司的组建、组织管理、公司股东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2. 财政法财政法是规范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法律法规,目的是维护财政收支平衡,保障国家财政稳定。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是我国的财政法主要法律法规,规定了国家税收制度、财政收支管理、国家债务管理等内容。
3. 金融法金融法是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监管法》等是我国的金融法主要法律法规,规定了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等内容。
4.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主要法律法规,规定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规定。
5. 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法律法规。
我国《劳动法》是我国的劳动法主要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内容。
以上是经济法中的一部分主要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有《价格法》、《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涵盖了经济活动中的更多领域。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协调和规范经济活动提供了法律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级经济师 经济法基础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法基础是指经济法律法规、基本理论和实务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
1. 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商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税法、金融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 经济法律制度:包括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垄断、反腐败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3. 经济法律实务:包括合同签订、商业谈判、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关系处理、税费管理等方面的实务应用。
4. 经济法律案例:包括经济法律案件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撰写和应用。
经济法基础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培训班、做题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法律法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采取一系列违规操作。
这些违规操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偷税漏税、虚开发票、拖欠员工工资等。
本文将以该公司偷税漏税为例,分析其违规操作的原因、后果及法律依据。
二、案例经过1. 偷税漏税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税收负担,采取了一系列偷税漏税手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内容,开具大量虚开发票,以此减少实际销售收入的申报。
(2)隐瞒收入:该公司将部分销售收入转入关联公司,以此减少实际纳税所得。
(3)违规抵扣:该公司利用虚假凭证,违规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 后果由于该公司长期偷税漏税,导致其面临以下后果:(1)税务部门查处:当地税务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该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对其进行了查处。
(2)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3)声誉受损:该公司的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原因(1)公司管理层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该公司管理层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税收风险。
(2)市场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采取违规操作。
(3)内部监管不力:该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违规操作得以滋生。
2. 后果分析(1)经济损失:该公司因偷税漏税被罚款,导致公司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2)声誉受损:该公司违规操作被曝光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3)法律风险:该公司违规操作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经济类重要法律,法规,条文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
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
部门规章: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祛》、《支付结算办法》
等;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等。
公司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们为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并分析它们对经济运作的影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我国公司制度的基本法律,是规范公司领域的核心法律。
该法规定了公司的组织、运作、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保护了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它的实施不仅对于内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投资者保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合同法律体系的基石。
它明确了合同的基本原则、签订和履行的要求以及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
该法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交易的公平、诚信和合法性,维护了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它明确了劳动合同、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劳动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护,维护了劳动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规,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市场垄断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该法规范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禁止垄断行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我国商标保护的基本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商标的注册、使用、变更和保护等事项。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竞争力的象征,保护商标权益有利于鼓励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征收管理法》是我国税收征管领域的重要法律,为税收管理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据。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合理征收和管理税收对维护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法律与法规
经济法律与法规经济法律与法规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对经济行为所制定的法律与法规。
它们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法律的定义和作用经济法律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制定的强制性规范,是对经济行为所进行的规范和约束。
经济法律的主体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律和其他法律。
经济法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市场秩序:经济法律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它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
2.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律确立了经济发展的规则和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法律环境,推动经济增长。
3.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经济法律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防止非法经济活动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经济法律的种类经济法律按照领域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公法类经济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财税法等,主要用于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确保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2. 民法类经济法律: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等,主要用于调整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3. 专门经济法律:包括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等,主要用于调整特定领域内的经济活动,保护相关利益。
三、经济法律的法规制定和实施经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立法机关、法院等各方共同参与。
1. 法律制定:经济法律的制定过程通常由政府主导,由立法机关进行制定,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决策程序。
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实际情况,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法规实施:经济法律的实施需要依赖于法院、行政机关等执法机构的支持和参与。
执法机构通过制定具体的法规和政策细则,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3. 法律监督:经济法律的实施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
社会组织、媒体等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法律援助等方式,对执法机关和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确保法律的正常实施。
经济发展的经济法律与法规
经济发展的经济法律与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经济法律与法规被制定并实施,以调控市场秩序,保护市场参与者的权益,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从劳动法、税法、垄断法和环境法等方面探讨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法律与法规。
劳动法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法律之一。
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法涉及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等多个方面。
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此外,劳动法还关注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确保劳动者按时获得应得的报酬。
通过合理的劳动法规范,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升劳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税法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法律工具之一。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
税法旨在制定和实施税收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合理和有效。
税法包括所得税法、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这些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益,明确了税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通过税法的实施,可以保证税收的合理征收,促进税收的公平和透明,增强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
垄断法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法律工具之一。
垄断法以维护市场竞争为核心,旨在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市场参与者的权益,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有效运行。
垄断法规定了禁止垄断和限制垄断的行为,并规范了市场的竞争行为。
例如,反垄断法规定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通过垄断法的实施,可以保护市场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环境法是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法律工具之一。
环境法以保护环境为宗旨,旨在预防和控制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规章制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明确了环境污染的责任和处罚。
经济法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经济法与法律法规的关系经济法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经济法以其独特的法律规范逻辑和目标导向,为经济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指导,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经济法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一、经济法规范经济行为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和保护经济活动。
法律法规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调整作用。
例如,比如价格法、商法、劳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保护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次,经济法规范的是社会经济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日益频繁,社会经济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经济法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调控社会经济行为,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
在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领域,经济法通过规定交易行为、公司组织以及资本市场的规则,保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法与法律法规互为依存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而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为了适应和引导经济活动的需求。
因此,经济法与法律法规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首先,经济法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
法律法规是经济法的基础,为经济法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为经济法的制定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例如,宪法、民法通则等基础性法律法规为经济法提供了整体框架和原则,为经济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经济法的支持。
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法律法规能够适应和引导经济活动的要求。
经济法为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例如,在制定税法、贸易法等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时,需要借鉴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则。
三、经济法与法律法规相互促进经济法与法律法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首先,经济法的实施提高了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经济活动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方,行为主体之间的权益争端也较为复杂。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全球化的趋势,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们起着保护市场秩序、规范经济行为以及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的定义、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的定义和作用经济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以管制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法规。
它们通常体现在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行政规章等形式上,用于管理经济体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
与之类似的是经济法律,它是指在特定领域内,针对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
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规范经济行为,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法律,国家可以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防止市场垄断、欺诈行为的发生,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弱势经济主体的权益。
其次,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法规制度,可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防止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能够约束市场行为,预防不良资产的积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经济发展中,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遵守。
首先,通过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国家可以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规范了用工关系,维护了劳动和谐。
再次,财税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保证了财政收入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此外,金融法律以及证券法、保险法等,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然而,虽然经济法规和经济法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法律知识:什么是经济法规
法律知识:什么是经济法规经济法规指的是国家在经济方面制定的法律规定,用来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它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规定,以及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在维护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和保障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对市场经济活动实施规范和监督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规始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依据,具有明确、权威、有效等特征。
它的制定旨在维护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市场秩序,切实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种法律规范,经济法规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公司法、金融法、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贸易法等多个领域,这些法规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规范和保障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合法权益。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法规既是一种刚性规定,也是一种灵活规范。
刚性规定指的是必须遵守的法律条文,这种规定比较明确,具有明确性、统一性和统计性等特征。
而灵活规范则更加注重向业务主体传递某种合理的、灵活的和有利于标准化的经济行为模式,在近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规正在逐步转向更加灵活和弘扬创新的方向。
经济法规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具有法律监督的作用。
经济法规不仅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使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了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公正和公平。
此外,经济法规还可以帮助监督经济行为,防止经济活动中出现不良现象,保障市场秩序。
因此,经济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界广泛参与,要让经济法规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很多前提条件的支持,比如需要有完善的国家法律体系、有专业的、依法行政的执法机构、有关于各种经济活动的标准和规范等。
只有充分保障了这些条件,才能使经济法规更加有效,使市场经济更加健康稳定。
总之,经济法规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它的实施是保障市场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但要取到好的法制效果,除了政府制定出明确的法规外,还需广泛地、深入地推进全社会的法制教育和监督工作,这样才能让经济法规真正发挥作用。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法规是指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法律法规起着规范和保护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法律法规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法律法规的定义经济法律法规是国家为规范和保护经济活动而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多种形式。
二、经济法律法规的分类经济法律法规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可以分为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和微观运营的法律法规;从产业领域上来看,可以分为金融法、贸易法、劳动法等。
三、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经济法律法规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法律法规为经济主体提供了法律保障,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再次,经济法律法规为经济主体提供了风险防范和争端解决的途径,增强了经济主体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经济法律法规的应用经济法律法规的应用涵盖了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方面。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双方需依法履行,不得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在公司经营中,必须依法进行注册登记、财务报告等。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必须遵守劳动法规的规定,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经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法律法规也需要与时俱进。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经济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度。
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推进经济法律法规的改革和更新,以适应新经济形态和新业态的发展需求。
此外,还应加强对经济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六、经济法律法规的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经济法律法规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起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规则。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法规1. 简介经济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调控和规范社会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章。
它主要涉及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
经济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经济发展、市场运行、企业经营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2. 经济法律法规的分类经济法律法规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包括:2.1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用于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法规。
在经济领域,行政法规主要用于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市场监管、投资管理等方面。
2.2 行业法规行业法规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规范特定行业经营行为的法规。
各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行业法规,如银行业法规、证券业法规等。
2.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对经济活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定。
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等,在经济领域起到统一和保护法律权益的重要作用。
2.4 地方法规地方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地方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当地经济活动、市场秩序等方面的行为。
3. 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经济法律法规对于保障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维护市场秩序经济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市场行为规范,禁止垄断行为、限制垄断行为、打击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
3.2 保护消费者权益经济法律法规通过规定商品质量安全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各类欺诈行为和不公平交易。
3.3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经济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企业的设立、经营管理、合同签订等方面,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3.4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律法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为投资提供合法的保障,为经济交往提供可预测的规则。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经济法大全
中华人民共和经济法大全《中华人民共和经济法大全》1.总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1)(2002.6.29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4)(2007.8.30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10)(2008.10.28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7)<1980.8.26公布)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7)2.财政(1)财政、财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0)(1994.3.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26)(1995.11.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32)(2002.6.29公布)(2)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40)(1985.1.21公布l993.12.29修正l999.10.31修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46)(2000.6.2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50)(1993.10.31公布)3.税务(1)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55)(1980.9.10公布l993.10.31第一次修正1999.8.30第二次修正2005.10.27第三次修正2007.6.29第四次修正2007.12.29第五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58)(1994.1.28公布2005.12.19第一次修订2008.2.18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62)(2007.3.16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67)(2007.12.6公布)(2)流转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 (79)(1993.12.29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80)(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82)(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84)(1993.12.13公布2008.11.10修订)(3)财产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86)(1988.9.27公布2006.12.31第一次修订2011.1.8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87)(1986.9.15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87)(1993.12.13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88)(1993.12.25公布)(4)行为、目的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90)(2011.2.25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91)(1988.8.6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 (93)(2006.4.28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93)(2007.12.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94)(1997.7.7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96)(2000.10.2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98)(1985.2.8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98)(1991.4.16公布2011.1.8修订)(5)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99)(2003.11.23公布2011.1.8修订)(b】征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06)(1992.9.4公布l995.2.28修正2001.4.2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115)(2002.9.7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124)(1993.12.23公布2010.12.20修订)4.金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129)(2003.12.27公布2006.10.31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134)(1995.3.18公布2003.12.2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138)(2006.10.3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142)(1983.6.15公布2011.1.8修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145)(1988.9.8公布2011.1.8修订)储蓄管理条例 (147)(1992.12.11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150)(2000.2.3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153)(1996.1.29公布l997.1.14第一次修订2008.8.5第二次修订)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157)(2001.11.23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60)(2001.4.11公布)5.基本建设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61)(2000.1.30公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167)(2000.9.25公布)6.地质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71)(1986.3.19公布l996.8.29第一次修正2009.8.27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176)(1994.3.26公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18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185)(2003.11.24公布)7.能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1)(1997.11.I公布2007.10.28修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198)(2008.8.1公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202)(2008.8.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6)(2005.2.28公布2009.12.26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10)(1995.12.28公布2009.8.27修正)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215)(1996.4.17公布)电力监管条例 (219)(2005.2.15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21)(1996.8.29公布2009.8.2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227)(2010.6.25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233)(1993.10.7公布2001.9.23第一次修订2007.9.18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236)(1982.1.30公布2001.9.23第一次修订2011.1.8第二次修订) 8.交通(1)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一 (239)(1997.7.3公布l999.10.31第一次修正2004.8.28第二次修正2009.8.27第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246)(1987.10.13公布2008.12.27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248)(2004.9.13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253)(2004.4.30公布)(2)水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260)(2003.6.28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265)(1983.9.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269)(2002.6.28公布2011.1.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277)(1987.5.12公布l997.12.3第一次修订2008.12.27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279)(2001.12.1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285)(1990.3.3公布)9.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289)(1990.9.7公布2009.8.27修正)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294)(2004.12.27公布)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303)(2007.7.11公布)10.民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308)(1995.10.30公布2009.8.2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327)(1996.7.6公布2011.1.8修订)民用机场管理条例 (330)(2009.4.13公布)11.邮电、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338)(1986.12.2公布2009.4.2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 (346)(1990.11.12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352)(1993.9.11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356)(2000.9.25公布)12.土地、海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65)(1986.6.25公布l988.12.29第一次修正1998.8.29修订2004。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律法规一、引言经济法律法规是指为规范经济领域中各种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它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保障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
本文将介绍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分类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经济法律法规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通过规定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内容,经济法律法规确保了市场的正常运行,防止了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其次,它们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律法规规定了合同法、劳动法等内容,保障了合同关系和劳动关系各方的权益平衡。
此外,经济法律法规还维护了国家财政秩序,防范腐败和经济犯罪,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经济法律法规的分类经济法律法规根据其内容和适用领域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首先,宪法和民商法是最基本的两大类经济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安排和公民基本权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民商法是指涉及民事和商事领域的法律法规,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
其次,金融法是指监管和规范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
此外,还有知识产权法、国际贸易法、税法等具体领域相关法律法规。
四、经济法律法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法律法规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经济法律法规提供了一个有序的经济环境。
它们通过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保障了市场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经济法律法规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
与一系列完善、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相比,投资者更有信心进入市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经济法律法规还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经济法律法规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经济法律法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法律制定滞后和实施难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快速发展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导致现有法律的滞后,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
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
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我理解您的需求,您需要一篇关于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的高质量文章,字数不少于1000字。
以下是我为您写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经济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为了调整经济关系、保护经济秩序而制定和实施的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当前,我国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涵盖了各个领域和方面。
本文将对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
一、公司法公司法是我国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石之一,也是保护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关键法律。
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组织形式、经营活动、股东权益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根据公司法,我国的公司可以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类型,其设立要符合法定条件,同时有相应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基本规则,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遵守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规范市场竞争行为、防止垄断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实施,明确了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经营者的行为限制和监管措施。
反垄断法主要包括禁止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垄断集中经营等规定,旨在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和维护市场公平。
四、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是规范外商投资和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的重要法律。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投资环境。
外商投资法主要规定了外商投资的基本范围、条件和程序,同时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五、税收法税收法是调节国家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法规。
我国税收法律体系较为完善,包括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多个方面。
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
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一、宪法中关于经济的部分: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九条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经济法律法规第一节概述一、经济法律法规及其调整的对象(一)经济法律法规的概念是调整国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是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和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市场管理关系;是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3、宏观调控关系;是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是在对劳动力资源的劳动者实行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即经济权利享有者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
包括:1、国家;重要的主体。
2、法人;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依法成立,有名称、场所、机构、财产和经费并能独立承担经济责任)3、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经营或服务,但不具备法人条件4、个体经营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5、公民;一般是民事关系的主体,但在税收、投资关系中,亦可是经济关系主体(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包括;1、行为;即主体达到一定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如:经济管理行为、转移财 产的行为、完成工作的行为、提供劳务的行为。
咨询服务等。
2、物;指可以被人们控制和支配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
如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限制流通和不限制流通的流通物。
3、财;包括:货币和有价证券。
4、智力成果。
即人们脑力劳动所产生的成果,如: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等。
(三)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主体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有关主体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社会或他人的权益包括: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三、经济法律事实(一)经济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必须具备:一是要有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规范;二是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事实:是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现象。
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为依据。
(二)经济法律事实的内容包括:行为、事件1、行为是指依当事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活动。
2、事件是指那些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观事实。
可分:自然事件、社会事件自然事件:由于自然现象所引起的客观事实。
社会事件:由于社会上发生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难以预料的事变等客观事实。
行政行为和法院判决、裁定、仲裁,也是一种法律事实。
四、代理关系(一)代理及其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1、代理人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为职能;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发生变更终止某种民事关系。
凡不与第三人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如代人抄写、整理不属于民事上的代理。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地表示自己的意志;4、代理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二)代理的种类和适用范围1(1)委托代理。
是根据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委托而产生的代理。
委托授权是被代理人向代理人授予代理权的意思表达,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要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
委托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2)法定代理。
依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
如:监护人成为被监护人的代理人。
(3)指定代理。
按照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如: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的代理人,不能或不愿承担代理责任,则由法院指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2、代理的范围(1)代理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如:买卖、借贷、履行债务、租赁、借用、接受赠与。
(2)代理进行其他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如:代理房产登记、商标注册、纳税。
(3)代理进行诉讼。
(三)无权代理1、无权代理的表现形式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限进行的“代理”活动。
(1)无合法授权的“代理”。
另: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不得代理的行为。
如结婚登记(2)越权“代理”。
(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2、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1)“被代理人”的追认权。
只有经被代理人追认,被代理人才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2)“被代理人”的拒绝权。
被拒绝的无权代理行为,由无权代理的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四)代理关系的终止1、委托代理权的终止。
(1)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By By 。
(4)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2、指定代理权的终止(1)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希望能力;(2)被代理人或代理人By By ;(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4)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单位取消指定;(5)由于其他原因引起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消灭。
五、财产所有权和债权(一)财产所有权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权利。
是不需要他人协助的绝对权;最完全、充分的物权;排他性权;所有人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财产违背其意志的干涉。
2、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1)对财产的实际掌握、控制的占有权,可分: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
(2(3(43财产合法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1)原始所得:是财产所有权第一次或者不依靠原所有人的权利而取得所有权。
如:生产创造、国家依法强制没收、孽息收益(包括天然孽息和法定孽息,如:树上接果实,存款利息)(2)继受所得:是指所有人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财产所有权。
如:买卖、继承遗产、接受遗赠或赠与而得财产所有权。
4、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
动产以交付为准;5、财产所有权的消灭即所有人失去财产所有权。
(1)所有权转让;根据自己的意志把财产转让给他人。
(2)所有权抛弃;(3)所有权客体的消灭;消耗了,不存在了。
(4)所有权主体消灭;公民By 或法人解散,原所有人所有权消灭,依法归他人(5)所有权因强制程序而消灭;对土地和其他财产实行征购、征用或收归国有。
(二)债权1、债的概念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债的发生根据(1)合同。
最主要、最普遍的发生根据(2)无因管理。
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觉为他人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人和收益人之间产生了权利关系,构成无因之债。
(3(4)侵权,3、债的担保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了:保证、抵押、保证金、留臵四种担保形式。
六、诉讼时效(一)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二)诉讼时效期间2、下列为1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产被丢失或损坏的。
3、《合同法》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出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诉讼时效为4年。
4、诉讼时效的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开始算起。
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暂停计算,从障碍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继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原来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四)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已经届满的诉讼时效给予适当的延长。
《民法通则》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这一特殊情况是指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
第二节 合同法一、合同法概述(一)合同法概念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根据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属于合同法调整范围,(因权关系,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合同订立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在平等基础上,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最终建立起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
(一)合同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3、其他合同形式(默示形式、推定形式)。
(二)要约与承诺1、要约。
就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应当符合: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的,并具备合同主要条款。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如:寄送价目表、拍卖、招标公告、招股说明、商业广告等为邀请要约。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2)要约的撤回和撤消: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撤消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有以下情况的,不得撤消:○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消;○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消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3)要约失效:○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消要约的;○3承诺期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2、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意思的表示。
(1)承诺的期限: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没有承诺期限的,应当在:○1要约以对话方式做出的,应当即做出承诺,另有约定除外,○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做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承诺自信件载明或电报交发之日算起,或投递的邮戳日期。
(2)承诺生效: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不需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做出承诺的行为时有效。
(3)承诺的撤回:承诺撤回的通知应当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
(三)合同的内容1、合同的主要内容:(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以及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报酬;(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偿付赔偿金以及发生以外事故的处理等。
(8)解决争议的方法;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2、建设工程合同内容(1)勘察、设计合同的内容。
包括:提交基础资料和文件(包括概预算)的期限、质量要求、费用等。
(2)施工合同内容。
包括:工程范围、工期、开工竣工时间、质量、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