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典故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典故丰富多样,涉及孝顺、忠诚、仁爱、礼仪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传统美德典故:1.舜的故事: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
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3.啮指痛心: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4.百里负米:仲由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这些典故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忠诚、仁爱等。
这些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很多:
卧冰求鲤: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孝顺的典故。
它来自晋代一个叫做王祥的人。
因为家贫,母亲又有病,他不得不日夜照顾母亲。
有次母亲病情加重,想要吃鱼。
但时值严冬,冰封三尺,无法捕捉。
他便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水,为母亲捕鱼。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地,最终鲤鱼跃出冰面,救了他母亲的命。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懂得谦让、尊重长辈。
他四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让他把梨拿出来给大家吃。
孔融把大梨给了父亲和叔叔,自己留下最小的一个。
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年纪大的人。
”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给他讲解“仁”的真谛。
曾子听完,意识到孔子的话非常深刻,于是立刻站起身来,离开座位,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这个故事体现了对师长的尊敬和诚恳的态度。
以上三个故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顺、尊重和谦让等美好品质。
这些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蕴酿出了中华文明最深厚的内涵——中华美德。
那你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负荆请罪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
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
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
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
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衍续不断的重要伦理概念、道德理论、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
那你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孝孺斩衰孝孺斩衰孝孺斩衰。
草诏四字。
振笔直书。
燕贼篡位。
【原文】明方孝孺、性刚直。
燕王召用。
不屈。
令草诏。
孝孺斩衰入见。
悲恸彻殿。
王曰。
我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王曰。
伊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左右授笔札。
孝孺大书燕贼篡位四字。
王大怒。
夷十族。
方学士、真大忠臣也。
同时御史景清。
伏剑被收。
嫚骂。
抉其齿。
且抉且骂。
含血直噀御袍。
御史练子宁。
出语不逊。
断其舌。
子宁手探舌血。
大书成王安在四字。
忠烈之气。
至今闻之。
犹凛凛在目也。
【白话解释】明朝的方孝孺生性刚直。
在建文皇帝时候做官。
后来靖难兵起。
燕王攻破了京师。
建文帝不知道那到儿去了。
燕王就召方孝孺来。
要任用他。
方孝孺不肯屈服。
燕王又叫他草一封诏书。
方孝孺就穿着了斩衰的丧服。
进去见燕王。
那时候、他的悲伤恸哭的声音、布满了宫殿。
燕王对他说道。
我不过效法周公的辅翼成王吧了。
方孝孺说。
成王在什么地方呢。
燕王道。
他自己烧死了。
方孝孺说。
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做皇帝呢。
左右的人把纸笔给了方孝孺。
方孝孺就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燕王大大的生了气。
就把方孝孺灭了十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洪皓就鼎洪皓就鼎洪皓不降。
愿就鼎镬。
此真忠臣。
光明磊落。
【原文】宋洪皓、使于金。
至云中。
金人迫事刘豫。
皓曰。
万里衔命。
不能奉两宫南归。
恨力不能磔逆豫。
忍事之耶。
愿就鼎镬。
粘没喝怒。
将杀之。
旁一校曰。
此真忠臣也。
为皓跪请。
乃得流冷山。
绍兴十二年始归。
卒谥忠宣。
皓为秀州司录。
时大水。
白郡守发廪。
损直以粜。
浙东纲米过城下。
白守留之。
守不可。
皓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人感之切骨。
号洪佛子。
其子适遵。
同中博学鸿辞科。
幼子迈。
亦中第。
高宗曰。
此忠义报耳。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华孝道故事
中华孝道故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被奉为圣人之德,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
中华孝道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对孝道的高度重视,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华孝道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孟母的母亲,她非常重视教育孩子,她经常对孟子说,“吾道不孤,有三千之家,教孩子孝也。
”孟子从小就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他非常孝顺父母,而且他还在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二,敬老尊贤。
古代有一个叫孝子的人,他非常敬老尊贤。
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他二话不说,立刻上前扶起老人,并且送老人回家。
老人感激不已,便告诉孝子一个秘密,原来这个老人是一位名垂千古的贤人。
从此以后,孝子常常去拜访这位贤人,并且向他学习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敬老尊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三,孝敬长辈。
古代有一个叫孝孙的人,他非常孝敬长辈。
有一天,他的爷爷生病了,他二话不说,立刻照顾爷爷起居饮食,还经常给爷爷做按摩。
爷爷病情渐渐好转后,非常感激孝孙的孝心,便告诉孝孙一个秘密,原来这个爷爷是一位名垂千古的长者。
从此以后,孝孙常常去拜访这位长者,并且向他学习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这些中华孝道故事,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做到孝顺父母、敬老尊贤、孝敬长辈,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这些中华孝道故事,将孝道传承下去,让中华传统美德永远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故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故以下是3个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故: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喜欢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这个典故体现了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的中华传统美德。
董笃行杀身救母:董笃行是个有孝心的人。
他白天为母亲干活的时候总是不敢稍有怠慢。
母亲病了,他就在左右伺候。
母亲心疼他,叫他出去做工。
他说什么也不肯离开。
母亲心里奇怪,就偷偷地出了门,寻到他干活的工地,一看,只见他埋头苦干,挥汗如雨。
母亲心疼地流下眼泪,把儿子拉回家去。
有一天,县官骑马来到董笃行的门前。
董笃行是个孝子,就扶着母亲出来迎接县官。
县官问起他母亲的身体,董笃行回答说:“母亲身体很好。
”县官听了,就大声地呵斥道:“你刚才出来的时候,不是扶着母亲出来的吗?还说她身体很好,这不是欺君罔上吗?”董笃行一言不发,只是连连叩头请罪。
县官见他叩头叩得头上都流出血来了,才饶了他。
后来,乡亲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赞扬董笃行为母亲杀身报君恩的可敬行为。
这个典故体现了孝敬父母、忠诚君主的中华传统美德。
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宠,经常被派去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饮食起居,不去读书。
继母想喝鲜鱼汤治病养身,时值天寒地冻,河面结冰厚尺许,王祥脱下衣服赤身卧于冰上祷告求鲜鱼。
突然间冰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出,冻醒了的王祥抓住鱼高兴地回家侍奉双亲准备做汤喝鱼。
这个典故体现了孝敬父母、关爱家庭的中华传统美德。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那你知道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朱显焚券在元朝真定这个地方,有一位叫朱显的人。
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过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
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地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对侄儿彦昉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细致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
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那有谁能够关心到孩子们的教育?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想象不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橕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放他们不管的话,于心何忍?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弟弟朱耀说: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
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要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懮。
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又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那么地真诚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
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
对哥哥无私的心怀,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
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非常地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
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简短写几个【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原创版】目录1.孝顺父母的故事2.尊敬师长的故事3.忠诚友爱的故事4.助人为乐的故事5.诚实守信的故事正文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累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以下是五个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一、孝顺父母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孟宗的孩子,母亲早逝,他非常孝顺父亲。
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想吃一种名叫“生姜”的食物。
然而,当时正值寒冬,孟宗跑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有找到生姜。
最后,他跪在地上,用膝盖挖出了一小块生姜,拿回家给父亲煮汤喝。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孝顺父母的典范。
二、尊敬师长的故事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学子,他的老师程颐非常有名。
一次,程颐生病了,杨时非常关心,每天都去探望老师。
有一天,下着大雪,杨时看到老师已经睡熟,不忍心打扰,便在门外跪着等待。
等到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三尺厚。
这个故事传颂了尊师重教的美德,教育我们要尊敬师长。
三、忠诚友爱的故事忠诚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羊角哀的将军,他与好友左慈结拜为兄弟。
一次,左慈被奸臣陷害,被判死罪。
羊角哀义无反顾,决定冒险救出好友。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设法潜入监狱,换装成左慈的模样,代替他受刑。
这个故事传颂了忠诚友爱的美德,让我们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扶持。
四、助人为乐的故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范进的读书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
一次,他得知一位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他不仅免费教孩子读书,还提供吃住。
这个故事传颂了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
五、诚实守信的故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努力去完成。
因此,人们都非常信任他,称他为“一诺千金”。
这个故事传颂了诚实守信的美德,让我们明白诚信的可贵。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你知道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温公爱兄诗曰:温公兄老,爱敬情深,饥寒饱暖,刻刻关心。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①甚。
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在外面玩耍。
文灿累了,哥哥就会把他背回家,在哥哥的背上,文灿感到就像在父亲的背上一样安全和踏实。
兄弟俩长大之后,父母相继去世。
文灿和哥哥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幸的是哥哥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来,一个成年人应该干的活也因此而不能干了。
天长日久,哥哥就只能靠着文灿为生了。
有时清醒的时候,哥哥的内心也感到很羞惭,自己一个大男人,却要仰仗弟弟过日子。
但酒瘾一来,两条腿就不由自主地往酒馆里迈。
有时,一帮酒友大家拉拉扯扯也一起过去了。
文灿看到哥哥这个样子,心中不但没有半点埋怨,还时常体恤到哥哥身体不好,心情不快,总是对哥哥恭恭敬敬,好言好语相待。
在他心目中,哥哥永远是哥哥,与自己骨肉情深,手足相连,自己有能力养活哥哥,兄弟俩一定要终身友爱下去,这样父母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无比安慰啊!一天傍晚,文灿正在家里看书,忽然听到外面吵吵嚷嚷的,里面似乎还有哥哥的声音。
他连忙跑出来,只见哥哥喝得酩酊大醉,正东倒西歪地往家里走来,嘴里还哼着歌儿,几个人正对着自己的哥哥指指点点。
文灿急忙上前去扶哥哥,没想到哥哥粗声粗气地对他说:“你是谁?你要干什么?”突然一个大巴掌朝文灿猛搧过来。
文灿猝不及防,倒在地上,哥哥又把他按在地上暴打了一顿。
等哥哥打够了,文灿好不容易才爬起来,已是遍体鳞伤了。
邻居们闻讯纷纷赶来,他们早就对文灿的哥哥多年来仰仗弟弟生活有所不满,现在见到这幅情景,都感到愤愤不平。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有⼀个张⽼员外,⼼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年,遇到荒收,⽶价上涨,⼀些狡猾*诈的商⼈,看到这个情形,反⽽把⽶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百姓们没⽶吃,就起了⼤恐慌。
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员外这个情形,很是忧急。
于是,他就把家⾥的存⽶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吃。
⼤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
但是,张⽼员外⼜想到⼀般贫苦的⼈,没有钱买⽶,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办了⼀个施粥⼚,受施的⼈隔天领餐券,统计了⼈数,煮着⼤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三餐,每餐⽩粥⼀⼤碗,咸菜⼀⼩碟,许多⼈空着肚⼦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家都称颂张⽼员外是个活菩萨。
⽽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价⽐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商乘机赚钱,害得⼤家没有⽶吃,⾄于施粥的费⽤也不多,只要⼤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 张⽼员外不断地将⽶半价出售,⼜持续地施粥给穷⼈,家⾥的钱也渐渐⽤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员外⼼⾥⼗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了,⼀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费了吗?救⼈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才是!”想定了主意,张⽼员外就去和夫⼈商量,他的夫⼈也是⼗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孙,如果不是积德,万⼀⼦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银⼭也会⽤尽,如果积德给⼦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饰也⼀起卖了吧!”员外听了,⼀直称赞夫⼈。
于是,两⼈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1. 孝顺。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艰难。
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小男孩听说父母需要用钱治病,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存下的零花钱,送给父母。
这个小男孩的孝顺之举感动了许多人,也成为了身边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2. 诚实。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
有一次,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她没有犹豫,立刻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小芳的诚实,送给她一份礼物。
小芳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她的诚实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3. 勤劳。
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勤劳。
每天早早起床,帮父母做家务,然后去田里帮忙种地。
虽然家境贫困,但小明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他的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
4. 宽容。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华,他和同学们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同学的东西。
同学生气地责备他,但小华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解释道歉,并主动帮助同学修理。
他的宽容和善良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5. 诚信。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强,他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商店买东西时,多找了一张钱。
小强没有犹豫,立刻把多找的钱还给了店主。
店主感动于小强的诚信,送给他一份礼物。
小强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他的诚信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6. 礼让。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娟,她非常懂礼貌。
每次和别人交谈时,她总是微笑着说话,有礼有节。
有一次,她和同学一起排队上课,看到一个同学晚到了一会儿,她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置。
她的礼让之举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7. 爱心。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刚,他非常有爱心。
每次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他立刻上前扶起老奶奶,并送她回家。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5篇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5篇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每个年轻人应该做的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1尊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题记在乘车时,不是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标语;请为老人让座。
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原因在于人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已经薄弱,没有这个意识了。
从古到今,有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了。
如汉文帝奉汤药、彭德怀不忘老恩人......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老人们为了下一代成长呕心沥血,是多么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晚辈们的尊敬,敬老爱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也学会了敬老爱老。
以前,我在家里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更不懂尊敬长辈,爸爸妈妈总是让着我。
五一放假时,爷爷因白内障到医院做手术后,需要休息和补充营养。
我就把什么好吃的都给了他,爷爷要上药,我就不厌其烦帮助他。
我每天给爷爷的房间打扫卫生,把桌子,椅子擦得干干净净,还帮他整理床铺,洗衣服。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端着一只鸡腿笑嘻嘻地对我说:“子璇,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趁热吃吧!”我一看到鸡腿,恨不得一口把它吃掉。
可我刚想吃,想到爷爷,善待和关爱老人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我怎么能自己吃呢?于是,我说:“爷爷,还是您吃吧,您老身体不好需要补补。
”爷爷说:“我年纪大了,牙不好使了,这鸡腿我吃不动了,还是给子璇吃吧!”我听后连忙说:“平时我吃的多了,现在您生病了需要补充营养,我怎么能说呢?再说孝敬长辈是应该的。
”这时,妈妈走过来说:“是啊,子璇长大了知道尊敬老人,这个鸡腿还是你吃吧。
”爷爷会心地笑了,说:“孙女懂事了,变得孝顺了。
”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让我们学会敬老爱老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2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爱老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毛泽东是伟大的人民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坟前,寄托自己对父母的思念。
第二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毛宇居老先生。
吃饭时,毛泽东把老师让在首位,亲自给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学时的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孝敬父母黄香,东汉人。
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寒冷,黄香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热。
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
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
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热爱百姓。
自强不息1998年7月21日,桑兰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友好运动会女子跳马决赛试跳中受伤。
17岁,是一个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也可以说是人一生之中的黄金年龄。
但是,一次意外的事故却使她永远不能再参加比赛,甚至永远不能再站起来了。
然而桑兰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悲哀的表情,也不是绝望的哭泣。
她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战胜病魔,重新鼓起了生命的风帆。
现在,桑兰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使用电脑,以及英语会话,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尚德重义1989年12月25日凌晨,湖北省枝江县桂花乡信用分社沉浸在黑暗之中。
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声把两名女值班员杨大兰、潘星兰惊醒。
两名持刀歹徒闯了进来,两把锋利的钢刀架在两个姑娘的脖子上。
为了保住国家的财产,在与歹徒的搏斗中,杨大兰被歹徒杀害了。
歹徒知道潘星兰是会计,拿着刀子逼她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她在被歹徒砍了14刀,肠子刺穿,左耳被割掉的情况下,也没有交出保险柜的钥匙。
中华好家风故事
中华好家风故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家风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好家风故事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些中华好家风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故事一,爱老敬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子在外游学时,得知自己的母亲生病了,便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回家照顾母亲。
曾子的行为感动了孔子和其他学生,他们纷纷效仿曾子,回家孝敬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故事二,诚信守约。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守约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讲信用,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敌人,都言出必行,让人非常佩服。
孟尝君的诚信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守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言而有信,守信用。
故事三,勤俭节约。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传,清朝时期,有个叫周星的人,他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分钱。
后来,周星因为勤俭节约而成了家大业大,成为了一方财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钱,勤俭节约。
故事四,孝敬父母。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传,宋代时期,有个叫孝子的人,他对待父母非常孝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他都把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后来,孝子因为孝敬父母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和赞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孝顺父母。
以上就是一些中华好家风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中华好家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价值资源,也是现代德育价值的需要。
那你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张黄弃簪诗曰:黄氏避质,匿子山阴,贼物污首,拔弃金簪。
明朝张挺然的妻子黄氏是湖北孝感县人。
在崇祯末年的时候,流贼的元帅白旺攻破了江西德安县城,就任命张挺然做了流贼的掌旅官。
黄氏流着眼泪劝丈夫不要到流贼那儿去做官,可是丈夫不肯听。
流贼叫张挺然把黄氏送到贼军里去做人质,黄氏得知就带了十岁的儿子躲在青山寨里,张挺然用尽方法去叫她,黄氏终不肯出来。
张挺然寄给儿子一支金簪,儿子就用这个金簪挽头发,黄氏见了,就从儿子的头上把金簪拔下来丢掉了,并且说:“为什么拿了强盗的东西戴着污辱了你的头。
”过了不多时候,流贼失败了,张挺然也逃到了襄阳,并死在那里。
黄氏就亲自耕田、织布,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后来享受了很长寿的福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李哥羞业诗曰:李哥娼女,不辱其身,怀刃骂令,狗彘①牧民。
元朝霸州(今河北霸县),有个女子叫李哥,她的母亲是个妓女。
李哥十二三岁的时候,母亲教她学习歌唱、跳舞。
李哥不肯学,就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凡是一个女子,大抵都是有婚配的,为什么我却孤独地过着这种不顾廉耻的日子呢?”母亲就对她说:“这是我们的一种职业,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李哥就和母亲约定面上不搽水粉胭脂,嘴里不吃荤菜,她所唱的曲子,都是一种劝人修行的仙曲和道情。
有一次,孟津县的县令把很多的金银送给她母亲,晚上到她们家里,要李哥陪他过夜,李哥就拿了一把刀藏在怀里,骂他:“你是一个地方官,你的职责是治理百姓的,但是你现在的品行连猪狗都不如,你若再不赶快走,我先杀了你,然后自杀。
”县令吓得慌慌张张地走了。
有个知州得知她的贤德,就聘了她为妾。
后来李哥和她的丈夫抗拒强盗,被强盗杀死了。
【注释】①彘:zhì,猪。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最新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最新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在祖国大地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拥有传统美德的中华儿女正在用美德谱写着和谐的赞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1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也许就是道德的宗旨吧!今天我听到一条新闻:一个反腐败分子8年打倒一名腐败官员。
8年啊!整整8年才打倒一名腐败官员,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甚至妻离子散。
只为人民服务,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便是反腐败与腐败之间的道德差距。
就象莎士比亚说的:“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上天生下我们只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是等于没有一样。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以儒家为主,以孔孟为代表的道德。
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自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中国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爱人孝顺的人道精神,学而时习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物物相依的群体精神,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天空,我们会让全世界仰望!中华传统美德简短故事2每个中华人,都必须要拥有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有很多,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等等。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尊师敬长
毛泽东是伟大的人民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坟前,寄托自己对父母的思念。
第二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毛宇居老先生。
吃饭时,毛泽东把老师让在首位,亲自给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学时的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
孝敬父母
黄香,东汉人。
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寒冷,黄香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热。
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
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
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热爱百姓。
自强不息
1998年7月21日,桑兰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友好运动会女子跳马决赛
试跳中受伤。
17岁,是一个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也可以说是人一生之中的黄金年龄。
但是,一次意外的事故却使她永远不能再参加比赛,甚至永远不能再站起来了。
然而桑兰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悲哀的表情,也不是绝望的哭泣。
她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战胜病魔,重新鼓起了生命的风帆。
现在,桑兰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使用电脑,以及英语会话,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尚德重义
1989年12月25日凌晨,湖北省枝江县桂花乡信用分社沉浸在黑暗之中。
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声把两名女值班员杨大兰、潘星兰惊醒。
两名持刀歹徒闯了进来,两把锋利的钢刀架在两个姑娘的脖子上。
为了保住国家的财产,在与歹徒的搏斗中,杨大兰被歹徒杀害了。
歹徒知道潘星兰是会计,拿着刀子逼她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她在被歹徒砍了14刀,肠子刺穿,左耳被割掉的情况下,也没有交出保险柜的钥匙。
这两个19岁的女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国家的财产。
言而有信
战国时,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图强。
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变法是真的呢?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
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
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
要执行。
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天下为公
相传在远古时代,大地上常闹洪水灾害。
当时部落首领舜任命禹治理水害。
禹很快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治水大军。
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开沟挖渠,日夜苦干,他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疏通江河,因势利导治理水患。
他曾先后三次路过家门,却都没有进去。
他听说妻子生了儿子,也没顾上回家去看望。
禹的儿子5岁了,还没见过父亲。
经过13年的奋斗,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安居乐业的百姓为感激禹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
老师,就象燃烧的
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
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
长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
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
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
“七十二贤”。
古人把老师与知
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
放在首位。
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
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
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
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
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
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
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
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
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
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
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
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
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
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
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
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
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
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
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不论是善于治国
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
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
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
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
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
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
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
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