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土地制度的变革,地主阶级的形成。

2. 亚洲封建社会:中国、日本、印度的封建制度及特点。

3. 欧洲封建社会: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比较的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单元,引出封建社会的主题。

2. 授课: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分析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总结:强调封建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

2. 掌握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完善,基督教会的统治。

2.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国王与教会的权力斗争。

4.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教学重点】1. 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

2. 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教学难点】1.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2.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引出中古欧洲社会的主题。

2. 授课:讲解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总结:强调中古欧洲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三章:近代早期的英法美【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早期英法美的特点。

2. 掌握近代早期英法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近代早期英法美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兴起,封建制度的变革。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起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

4. 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其影响。

3.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

3. 隋唐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第二章: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历史上统一与融合的过程。

2. 掌握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

3. 认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我国历史上的统一与融合。

2.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

3.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意义。

【教学重点】1. 我国历史上的统一与融合的过程。

2.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3.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我国历史上统一与融合的原因。

2.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件的背景。

3.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章:繁荣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 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

3. 认识农业经济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

3. 农业经济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其成因。

2.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3. 农业经济对我国古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的成因。

2.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的背景。

3. 农业经济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的深远。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一一、现状分析历史思品学科只占中考分数50分,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这门学科上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花时间下功夫,而且应该是尽可能花学生在校的时间,所以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怎样做好有效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落实?二、目标定位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

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1、进度安排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

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

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

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2)11-13周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重视专题复习,加强题目的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导选择题致错误多。

(3)14-16周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分析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及其对两国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11年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3.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重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2.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改革背后的内外因素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2. 评价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第二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后的科技原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绽放的花朵——科学和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和文学艺术作品。

2. 分析科学和文学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点】1. 19世纪以来的重要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科学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四章:两种制度的较量【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的过程和影响。

2. 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冷战背后的意识形态对立。

2. 冷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的奋起【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6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64页word文档

6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64页word文档

6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1 希波战争1.2 罗马帝国的扩张1.3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4 阿拉伯的扩张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1 夏商西周的更迭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4 汉朝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发展3.1 近代科技产生的背景3.2 三次科技革命3.3 科学理论的突破3.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4.1 英国的工业革命4.2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4.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4 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五章:20世纪的世界格局5.1 第一次世界大战5.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3 第二次世界大战5.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六章: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6.1 九一八事变6.2 中国的局部抗战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1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7.3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7.4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8.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8.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九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9.1 两极格局的瓦解9.2 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力量9.3 地区冲突与热点问题9.4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3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10.4 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11.1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11.2 互联网的诞生与全球普及11.3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第十二章: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2.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2.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问题12.3 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2.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1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13.2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3.3 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口问题13.4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第十四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14.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4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挑战第十五章:走向未来的世界15.1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15.2 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15.3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重点: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的扩张。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第一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认识俄国、日本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教学重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

2.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内容。

3. 俄国、日本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2. 俄国、日本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回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俄国、日本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中的作用。

第二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2.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三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1. 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其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1 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主备人:谢富强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19世纪末20世纪除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排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和形成时间;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变化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阅读课文,分析“德国为什么极力要求瓜分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思考“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教学难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变化的原因教学课时2学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第1学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侵略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学习新课: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19世纪末 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2)19世纪70年代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图一: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图二:各国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导入阅读课文第一段归纳读图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3 4 2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虽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第二,但是殖民地的面积却只占第五和第四位,因此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满足,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

2.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

【教学难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新课导入: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 课堂讲解: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

4. 案例分析:讨论我国在冷战格局下的外交政策。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知道三大改造的意义。

2. 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内外形势。

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改革,三大改造。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内外形势。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

3. 课堂讲解: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内外形势。

4. 案例分析:讨论我国在冷战格局下的外交政策。

第三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知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意义。

2.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封建社会的代表:中国、日本、印度3. 欧洲封建社会的代表: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4. 亚洲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分析第二章:中古阿拉伯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阿拉伯文明的发展,认识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掌握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伊斯兰教的传播2. 阿拔斯王朝的兴衰3.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科学、文学、艺术4. 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教学重点】1. 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世界贡献第三章:欧洲的基督教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基督教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基督教的教义、组织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宗教文化素养,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3.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西欧封建制度、宗教改革4.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教学重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2.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第四章: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古代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典型事例,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1. 隋唐政治:隋朝的建立与灭亡,唐朝的兴起与发展。

2. 隋唐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隋唐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4. 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5. 民族关系: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隋唐文化的繁荣。

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5.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隋唐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

第二章: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农学、医学等。

2.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雕塑等。

【教学重点】1. 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3.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影响。

2. 古代文学艺术的地域性和时代特点。

第三章: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掌握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3. 认识中国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六国。

2. 北宋王安石变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 明朝张居正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3. 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革的异同。

2. 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

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四、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俄国
的改革
背景
内容
结果和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 富国强兵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文教上
社会习俗上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 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1 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 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探究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 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第3课 美国内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能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理解北方在美国内战中取胜的原因和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分析内战原因、性质、意义,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对统一作用进行引申,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拓展思维的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2.教学难点: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知识讲解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3.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史的某个事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教师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中国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条长河中都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吗?”学生:“唐朝的繁荣,宋朝的变迁,明朝的开放,清朝的衰落……”教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详细看看这些转折点,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6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

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

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

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

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4.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

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

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

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

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

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

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

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

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

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书上有一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对照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回答略)我们以前讲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

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

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

(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

如何发展农业。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

(看书P10)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