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库区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数据分析报告(3篇)

南水北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自2002年开工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告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工程实施以来的水资源调配情况、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跨流域调配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1. 南水北调工程官方统计数据;2.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3. 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的水资源数据;4. 学术期刊和行业报告。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水资源调配情况分析1. 调水规模自2014年东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北方地区调配水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其中,东线工程调配水量约18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调配水量约20亿立方米。

2. 调水范围南水北调工程覆盖了我国黄河以南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益人口超过1.5亿。

3. 调水效果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中线工程为例,沿线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增长了6.8%和5.5%。

四、经济效益分析1. 直接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增产: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使农业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2)工业节水: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提供了优质水源,促进了工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工业用水成本。

(3)生态环境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有效改善了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质量和水资源质量。

2. 间接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南水北调工程有效改善了北方地区供水条件,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南水北调地理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地理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地理研究报告南水北调项目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该项目启动于2002年,历时10多年建设,于2014年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项目通过调水引流的方式,将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入到华北地区,以满足这一地区的用水需求。

下面是关于南水北调地理研究的报告。

首先,南水北调项目的建设基于中国东部和中东部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特别是长江和汉江等大江的水资源丰富。

而华北地区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却严重缺乏水资源。

南水北调项目将长江和汉江的水资源调水引入到华北地区,通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渠道和隧道等,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其次,南水北调项目的实施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项目的建设使得长江和汉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实现了深度联通,改变了东、中、北三大水系之间的水资源格局。

其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解决了这一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项目的实施也引发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水质污染等。

第三,南水北调项目对中国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调水引流涉及多个省份,在项目的实施中需要协调管理各个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

此外,项目的跨区域调配也要求政府能够合理规划和分配水资源,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总之,南水北调项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它通过调水引流的方式,解决了中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项目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第一篇:南水北调调研报告南水北调对汉江汉川段的影响及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结构的国家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工程逐步竣工,极大解决了沿线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从水资源日渐稀缺带来的水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汉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生态价值损失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经济价值被明显低估。

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收官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东风,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汉川市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专题调研。

一、研究背景汉江流域在孝感市包括安陆、云梦、应城、孝南和汉川五个县市区,汉川市处于“一圈一带”的核心地位。

省委、省政府已将汉江流域开放开发建设纳入到省级战略层面,赋予和“两圈一带”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两圈两带”的发展格局,汉江生态经济带逐步成为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级,汉川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汉川汉江段位于汉江下游,境内长度93.1公里,占全长的5.9%,流域面积1662.93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汉江沿岸便是商贸集散之地,全市有17个乡镇场、办事处、开发气象生态稳定。

汉川市四季冷暖干湿分明,严冬和酷热的时间较短,无霜期长,常年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有利于农作物发育生长,初夏梅雨期暴雨频繁易渍涝,盛夏高温蒸发量大,洪涝和干旱成为全市主要的气象自然灾害。

水土资源富足。

全市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客水三部分组成,水资源总量为444.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438.88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5.22亿m3。

辖区内有汉江、汉北河等主要过境河流,其中南水北调工程改造及生态补偿主要涉及汉江。

汉江自仙桃市入境,境内长度为93.1km,两岸堤防长度161.06km,汉江过境流量年平均为1320 m3/s,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204.4mm。

南水北调工程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调研报告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长距离输送水资源,实现中国南方富水区向北方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调水供应,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编写了以下的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自始于2002年,历时多年。

根据规划,该工程由三条主要的供水线路组成:东线、中线和西线。

东线自江苏扬州开始,经过河南、山东和天津,最终抵达北京。

中线从湖北襄阳开始,经过河南、河北,也最终抵达北京。

西线则源自四川,经过陕西和山西,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

三条线路合起来,全长约1400公里,输水能力达到了惊人的440亿立方米/年。

整个项目投资巨大,但由于供水线路经过的地区不同,具体投入金额各有不同。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许多地区过去缺水现象严重,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水资源的情况下,供水问题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

南水北调工程将丰富的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工程还可以通过灌溉和养殖等方式利用输送的水资源,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工程长期进行,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这对于负担能力较弱的地方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扰。

其次,长距离的输送线路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挖掘、建设和维护输水渠道可能会对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此外,水源地转移也会对原有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需要加强保护和治理。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

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南水北调概况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概况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概况调研报告南水北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目的是通过调水方式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过剩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一工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实施,于2014年正式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主要通道。

东线起自江苏扬州,经过华东地区,最终输送至北京。

中线起自湖北襄阳,经过中部地区,最终输送至北方平原。

西线起自四川省宜宾,经过西部地区,最终输送至西北地区。

这三条通道相互衔接,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整体。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中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展开的一项重大举措。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大量水资源流失进入海洋,造成了浪费;而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通过水资源的调剂,使水资源在我国境内实现优化配置,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改善水资源状况、推动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通过水源的调剂,南水北调保证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解决了年均缺水千亿立方米的严重问题。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影响问题,大规模的调水和工程建设对于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补偿。

其次是工程投资和运维费用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并且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对国家财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需要克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保证水资源调剂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南北方水资源矛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南水北调,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南水北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今年重点建设的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将长江水引入华北地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移民调查研究是该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评估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移民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居民的迁移影响。

由于工程需要修建大规模的水源输送系统,涉及到管道、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可能导致当地居民的迁移。

移民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移民的原因、目的地和条件等,并对迁移后的生活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移民的合理安置和生活保障。

其次,移民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工程的建设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涉及到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多个领域,这将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移民调查研究可以评估工程对当地就业、收入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另外,移民调查研究还可以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当地土地、水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移民调查研究可以评估工程对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移民调查研究可以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移民调查的分析,可以了解移民的需求和意愿,为工程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确保移民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移民权益的得到保障。

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评估,为工程的后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移民调查研究是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移民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不仅是为了了解工程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是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移民的合理安置。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移民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工程推进中的重要性。

《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2000字》

《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2000字》

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1.在经济方面,纳克斯认为那些穷人的收入和支出几乎相等,导致这些穷人没办法攒钱,甚至出现负存款,这种情况一旦形成恶性循环,这类人是无法摆脱贫困的。

在落后地区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大部分收入用来消费而不是储蓄。

低储蓄导致资本支撑不起再扩大生产,生产率低则导致经济增长率低,又开启另一轮的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2.在人力资源方面,西奥.舒尔茨认为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即人力资本。

后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被贝克尔以及卢卡斯进行了再扩展。

贝克尔从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以及资本收益的递减规律两个角度来论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卢卡斯提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力资本。

随后,Alexandra Winkels 和W. Neil Adger发表《越南可持续生存及移民——作为获取资源的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认为移民是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采取的行为。

之后影响较大的还有“PPE 怪圈”理论,由格兰特提出。

Richard Leete等人着作“人口,环境与贫困的关系”。

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指出,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最大化利益,改善经济条件,并加速致富过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国内研究生计问题是在异地扶贫搬迁的大力推进中学者能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学着主要从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移民的生计方式发生变迁、移民生计的适应性、移民生计中的困境以及移民生计重建等进行研究。

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中我国学者在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状况对移民的生计资本进行了分析。

杨云彦等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库区农民,对库区农民生计资本进行了分析,得出库区农民审计资本的特点,主要的特点有人力资本积累整体薄弱、自然资本人均拥有量少、金融资本积累量少。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生计方式变迁研究中张鹏瑶通发现搬迁后移民们的生计普遍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收入得到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际交往更加和谐等,但是由于移民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增收与融资能力较弱,相关扶植政策不够到位,搬迁地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移民的心理压力未得到有效缓解等问题的存在,移民们仍感到不小的生计压力。

南水北调源头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源头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源头调研报告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地区,我对该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调研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源头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水资源的调配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更加稳定和高效,农田灌溉面积得到了扩大,农作物的产量明显上升。

此外,由于水资源的供应充足,该地区的畜牧业和养殖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源头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调配和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当地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此外,调水工程的建设也为当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促进了湿地的恢复和水生植被的增长。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保护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源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工程确实带来了大量的水资源供应,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依然是一个难题。

特别是在工业和城市用水方面,还存在着浪费和滥用的现象。

其次,调研发现,虽然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得到了改善,但由于水资源的调配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部分地区仍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是源头地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我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工业和城市用水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再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动湿地恢复和水生植被的保护,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和管理。

最后,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当中。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南水北调调研报告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进展和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调研范围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两个主要通道。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自然资源枯竭、人口密集的北方地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调水输送,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南水北调中线于2002年开工建设,全长约1300公里,其中穿越开发的节点城市将近10个。

东线工程于2013年开工,全长约1400公里,跨越5个省份。

这两条主线工程共可以供应约36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量支持。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大批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水资源的供应改善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和农产品的产量。

此外,水资源的供应也为北方地区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最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当地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工程的建设会对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需要水源地调水,可能对原本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其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可能会对用水区域和水资源地区产生冲突。

此外,长期调水可能会导致一些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干旱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能够得到达成。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支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为我国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规模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是必不可少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在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该工程的进行,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移民调查研究,以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移民的基本情况,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安置方案,确保搬迁的公平、公正和平稳进行。

首先,移民调查研究要全面了解搬迁人员的人口、职业、教育和收入等基本情况,了解其家庭人口结构、财产状况和生活习惯等,以便制定适应搬迁人员需求的安置方案。

其次,移民调查研究还需要考察搬迁人员对移民搬迁的态度和意见。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搬迁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搬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在听取搬迁人员的意见时,要注意尊重搬迁人员的权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移民调查研究还应该考虑搬迁人员的就业问题。

搬迁工作可能会影响搬迁人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因此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搬迁人员的就业需求和意愿,制定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以确保搬迁人员能够顺利就业和维持生活。

最后,移民调查研究还需要考虑搬迁人员的社会保障和教育问题。

搬迁人员在搬迁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社会保障和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因此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搬迁人员对社会保障和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搬迁人员的生活和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调查研究是保障搬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移民调查研究要全面了解搬迁人员的基本情况、意见和需求,以制定相应的安置、就业、社保和教育政策,为搬迁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调查研究是为了确保搬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平稳进行。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搬迁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职业、教育和收入等,以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安置方案。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范文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一、研究动机和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利调水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缺水严重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作用,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了大量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料。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个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区域的实地调研,了解工程在实际环境中的情况。

三、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调水,将丰水期的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工程从南方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开始调水,通过中线、东线和西线三个输水通道将水分别输送到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作用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严重匮乏,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通过调水输送到北方,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了人民的用水条件。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整南方水资源的分配,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了国家整体的水资源利用格局。

3. 促进经济发展:水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满足了工农业用水需求,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4. 保护环境:南水北调工程有效减少了黄河等北方干流的水资源过度开采,保护了北方地区的重要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和挑战1. 工程投资巨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规模庞大,工程投资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2. 生态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南方水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调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水资源调配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能引起南方地区水资源调配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调配机制来解决。

南水北调前期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前期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前期调研报告南水北调前期调研报告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调研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调研工作。

首先,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是中国北方地区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北方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水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北方地区工农业发展需要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水资源供给已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目标是通过调水,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运到东北、华北和华中地区。

调水工程不仅可以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还能够提高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调水工程还能够解决一些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

然后,我们对调研结果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工程的复杂性和规模庞大性。

调水工程的实施需要跨越多个省份和地区,涉及复杂的水利技术和工程建设。

其次是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将对当地水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调水工程还需要克服的挑战包括社会因素、经济效益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景进行了一些预测和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调水工程将为北方地区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解决地方的用水困难,促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调水工程还将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的旅游资源,增加地方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调水工程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调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对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表明,在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巨大潜力和前景。

然而,调水工程的实施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协作,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更好地造福人民。

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种不均衡的水资源分布状况严重制约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旨在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该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引水,调往黄淮海流域及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三、工程可行性分析1、水资源供需分析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地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有限。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供应,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2、工程技术可行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涉及到大型泵站、隧洞、渠道等工程设施的建设,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但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案,这些技术难题是可以克服的。

3、生态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改变河流的流量和水质、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等。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研究引言: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其目的是通过引水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移民问题。

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推进,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移民调查研究,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移民政策和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将长江水转移到黄河流域。

该工程自2002年开始动工,预计于2030年竣工,全长约中线线路约1400公里,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六个省市。

该工程将为华北地区提供天然水源,缓解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涉及大量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工作,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据统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需要拆迁移民约470万人,其中约有100多万人需要重新安置。

因此,为了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第二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的必要性2.1 移民调查的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受影响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迁移意愿,为移民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明确移民群体的规模、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情况,以及他们对迁移的态度和期望,有利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移民政策。

2.2 移民调查的内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移民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受移民影响的人数、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移民群体的特点。

2.2.2 移民居住环境调查调查受移民影响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情况,以了解移民群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2.3 移民意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受移民影响的人员对迁移的态度和期望,以便更好地协调政府和移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2.2.4 移民需求调查调查受移民影响的人员对于新居所的需求,包括住房需求、就业需求、教育需求等,以便更好地安置和扶持受移民影响的人员。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中国南水北调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

下面是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的内容。

一、背景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稀缺。

北方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量大,严重限制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改善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二、南水北调的目标和内容南水北调的目标是通过引水工程,将南方的丰富水资源输送到北方。

具体工程内容包括三大线路,分别是西线、中线和东线。

其中,东线、中线已经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西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三、南水北调的意义和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环境,保障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相关地区的互利合作。

同时,它还提高了中国对水资源的整体配置能力,对未来应对水资源安全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和挑战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压力较大。

其次,由于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可能会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

此外,工程的长期运行和维护也需要持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五、前景和建议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水资源形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善和优化,将进一步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加强工程的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生态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口分布变化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口分布变化分析
源研 究 , 2 0 0 2 , ( 3 ) : 1 0~1 2 .
时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 同时结合 当地 独特气候 和原有经济 基础 , 发展 以林业 为主 , 农业和副业为辅的立体经济。 ( 4 ) 多渠道 宣传 国家 政策 , 做 好水 源 区移 民动 员工 作。
移 民 新 村 周 边 居 民 也 需 要 理 解 移 民者 背 井 离 乡 的心 情 , 给 予
地 理. 2 0 1 2 , 3 2 ( 1 1 ) : 1 3—1 9 .
其 主要影 响因素有 : ① 区域 之 间发展条 件 的差异 ; ② 国 家政策 ; ③地区经济发展程度。
3 . 2 建 议
随着水 源区人 口的增 长 , 退耕还林 、 生态修 复等 工程 的 实施 , 耕地面积也不 断减少 , 人地关 系进一步紧张 。因此 , 采
大 多数地 区的人 口密 度分 布与其 周边地 区的人 口密度 分布 差异逐渐缩小 。主要 表现丹 江和 汉水 支流流域 人 口高密度 集 聚区的人 口密度减小 , 大巴山东端 房县等人 口低 密度集 聚
区人 口密度增大 。
[ 1 ] 杨 梦楠. 湖北 省人 口空 间分布特 征 分布 [ J ] . 群 文 天地 ,
析—— 以沈阳市为例[ J ] . 地理研 究, 2 0 0 7 , 2 6 ( 2 ) : 3 8 3~
3 9 0 .
( 3 ) 结合当地特色 , 发展特色经济 , 为当地 居民未来谋 出 路。中线水源区多处 于 山区 , 应合 理发 展生 态经济 产业 , 建 立以水源渠首为主题的观光教育景点 , 在发展 当地 经济的 同
G I S技术 等工具 , 对近年来南 水北调 中线水 源 区人 口分 布特 点进行数学建模 分析。其 主要结论 如下 : ( 1 ) 南水北调 中线水源区人 口在空间分布上集 聚性 不明 显且不具有连续性 ; 人 口规模 区域差异 性 明显 ; 水 源 区人 口 密度较大的县市分布在河谷地带以及交通 干线 ; 水 源区东部 平原地 区人 口密度高于水源区西部 山地地区 。

关于关注南水北调移民的调研报告

关于关注南水北调移民的调研报告

关于关注南水北调的调研报告盛世治水,泽被后人。

中国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举世瞩目,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在这个伟大的工程背后有十六万的中国南水北调移民,他们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我们得知在我们郑州市附近的荥阳的广武镇有一部分从安阳来的移民,为此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社联外联部成员一致决定今年的“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走进移民生活,关注南水北调”这一主题开展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对广武镇的83户移民进行了询问,并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11年7月17日二.调查地点:荥阳市广武镇东西魏营、丹阳村等三.调查对象:普通村民及村干部四.调查内容:问察看当地环境,生活水平,村民日常工作方式及时间,了解移民建设情况,制作相关问卷,内容涉及移民搬迁前后生活状况的对比、房屋情况、经济来源收入、对南水北调的看法、未克服的困难以及移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

以问卷走访、拜访的形式开展调研。

五.调查目的:1、考察移民的生活状况,用感恩的心让他们知道社会没有忘记他们。

2、用我们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3、进一步深深感受感恩社会,增强社会责任心。

4、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交际能力。

前言中国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举世瞩目,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

但也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为此做出了牺牲,他们永远离开了家乡,移民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他们为我国伟大的工程做出了贡献,我们应当怀着感恩之心去拜访他们,了解他们生活的状况。

在此同时,我们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调查分析通过小分队的调查及总结,我们汇总为以下7个方面。

1.对南水北调的看法:选择国家大计,利国利民的占78%,虽有损害个人利益但更有利国家的占22%,说明移民对国家政策还是十分支持的。

2.对政府的满意度:在一期工程的东西魏营,政府的满意度为73%,较低,原因是魏营为试点村,政府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使其在搬迁及后期的适应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其对政府的满意度。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中国治理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于2002年正式动工,至今已经建设近20年,其中人口迁移和资金投入是整个工程经济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线长度约1418公里,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其渠道沿线有大面积耕地、农田等人类用地。

由于狭窄的渠道通常被围挡和筑堤,建设往往需要占用附近农田、居民点及相关公共设施,导致大量的农民和居民被迫迁离原有住所。

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进行研究。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安置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与人类社会长期命运有关的重大工程,涉及国家战略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领域,是全国重点工程。

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燃料、电力、水利、运输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农民、居民等相关群体的迁移安置问题。

这就要求领导部门在不断完善安置规划和实施,确保受影响群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搬迁过程的顺利进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和河北省,为减缓工程建设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加强与居民的合作,持续发挥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顺畅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影响群众的安置实行了科学合理化、精准化管理。

为了防止安置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公众公开了安置规划和资料,安置过程中,公众可通过咨询电话、信函、互联网等方式提出建议或反映问题,加强领导与公众的沟通和合作。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于占用用地面积较大,其渠道和周边区域的生态和环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加强对渠首水源地安置点人居环境的评价,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资源占用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人口发展研究——以中线工程源头第一县淅川县为例【摘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对淅川县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引导人口合理发展的对策及措施: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降低城镇门槛,引导农民进入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把人口发展与产业发展整合起来思考;大力发展劳务输出;调配人口资源,建立绿色城镇体系。

期望对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的人口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淅川县人口发展对策及措施一、引言为了解决北京及沿途大中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自河南省淅川县陶岔引水,主要向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供水,将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的缺水和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该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库容将增加约116亿立方米,淅川县的淹没区土地面积将达到14388.27公顷,共涉及11个乡镇的近11万人需要动迁。

淅川县作为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第一县,如何安排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未来要采取怎样的人口发展政策,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期限至2020年),以期对环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的人口发展有所借鉴。

二、现状概况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因淅水纵贯境内而得名。

界于东经110°58′~111°53′,北纬32°55′~33°23′之间,县域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南临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临湖北省郧县,东南临邓州市,西北界陕西省商南县,北靠西峡县。

淅川县现辖12镇、4乡,516个行政村,全县户籍总人口7703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566人,农业人口661803人,男性399473人,女性370896人。

据“非典”时期统计,全县外出人员(包括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上学和短期出差、探亲者)近10万人,故县域常住人口约为67万人。

县城现状建成区人口12.5万人,县域内合计城镇总人口约为25万人,则现状城镇化水平约为32.5%。

淅川县从建国后至70年代末期,据可查资料,自然增长率大多在12‰以上,人口总量迅速增加。

1978年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

1990年至2005年,全县年均出生率为12.45‰,年均自然增长率为5.36‰。

2005年人口出生率为10.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2‰,比1978年的21.3‰降低了16.5个千分点。

县域人口历年情况统计表历年外出劳动力情况统计表现状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农业人口主要在广大相对偏远的农村,城镇人口集中在城关镇、金河镇、上集镇,还有荆紫关镇、香花镇、厚坡镇、九重镇、寺湾镇也聚集了较多的城镇人口。

三、南水北调对人口发展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

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利枢纽大坝加高14.6米后,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涉及淅川县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312个村民小组,淹没及影响区人口107349人,其中农村人口105618人,城镇人口1504人,企业人口227人。

淹没区农村人口汇总表淹没区城镇人口汇总表影响区人口汇总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土地范围广,涉及乡镇较多,根据相关资料,截至规划水平年2009年,规划搬迁人口达157067人,这些人部分在本县就地安置,部分搬迁至县内其它乡镇,其中118984人搬迁到邓州、长葛、原阳等8个地市的23个县(市、区)。

作为水资源输出地的淅川,由于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有可能吸引大型项目落户,致使外来迁入人口增多。

人口的大量搬迁和移民安置规划能否顺利实施,都为本次研究的人口规模预测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南水北调移民县内安置人口汇总表四、人口发展过程中的特征1、县域总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淅川县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放慢,2005年自然增长率仅为4.82‰,人口年均增幅也较小,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

从建国以来的历史来看,淅川县的人口增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50-1971年的缓慢增长阶段(1960年自然灾害造成人口锐减),1972-1982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83-1988年的缓慢增长阶段,1989-1991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92年至今的平稳增长阶段。

2、县域总人口迁入迁出大致持平,近年来以迁入为主历年以来,县域总人口迁入迁出大致持平,从总量上看迁入略大于迁出,人口的机械增长对淅川县总人口增长的影响不大。

从各乡镇的情况来看,城关镇人口以迁入为主,其它乡镇则大多以人口的迁出为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心城区的机械增长将继续保持,其它乡镇人口会加剧向中心城区集中。

3、人口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淅川县总人口中文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仍有91.29%没有达到高中水平,大专以上的人口比例仅1.36%,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2005年人口构成中男女人数比例达到108:100,男性过多,性别结构严重失调。

4、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但城镇人口以青壮年居多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的社会就步入老龄化社会。

通过资料显示,淅川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4%,整个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青年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城关镇60岁以上人口占8.1%,18~60岁人口占64.8%,但历年资料也表明,县城人口也出现了老龄化趋势。

同时,城市青壮年居多,反映城市发展后劲充足。

青年对美好城市生活充满追求和向往,他们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未来几年里,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5、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机械增长保持一定数量根据一般规律,城关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但淅川县则恰恰相反,具体原因待考。

从历年的人口资料来看,城关镇人口的机械增长数量稳定在一定水平,随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将吸纳郊区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搬迁,机械增长人口数量也会逐渐增多。

6、城镇化率较高,但城镇化质量低2005年淅川县城镇化率为32.5%,这高出河南省30.7%的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也高于南阳市域的城镇化率(30%)。

而同时淅川人均GDP为8488元,低于南阳市域平均水平(9803元),所以城镇化率偏高是不正常的。

另据现状调查,许多乡镇出现土地利用率低下、有街无市等状况,驻镇人口大多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仅在城镇建房居住,并无从事城镇二、三产业。

由于水库移民和其它因素影响,城镇人口剧增,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城镇化质量不高。

五、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从淅川县的人口现状分析,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概括为:1、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造成了人口总量的锐减,且出县建房者大多为农村人口。

由于基数降低,城镇化水平在研究期限内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土地资源的制约淅川县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县,“六水三山一分田”是其真实写照,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人口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3、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水库水质至关重要。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要求人口规模不宜过大,以控制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城镇化水平加速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0%—60%之间时,城镇化处于加速阶段。

在本研究期限内,随着国家加快城镇化战略方针的实施和城镇综合实力的壮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大量地向城镇转移。

六、人口发展预测(一)县域人口规模预测1、自然增长率法采用自然增长率法来对县域人口进行科学推算和预测,通过确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量来合理确定研究期限内的人口发展规模。

预测公式:P n=P0×(1+Z)n+nR其中:P n——预测人口数量P0——基年人口数量Z——研究期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研究年限R——研究期限内年均净迁入人口指标与参数的确定从淅川县1996年—2005年县域总人口增长趋势来看,自然增长率基本上是在4‰—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5.02‰。

根据国家统计局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

南阳市域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年为4.76‰。

另据《河南日报》报道,我省从2005年起,逐步进入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

同时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一定水平。

本次研究确定自然增长率为5‰。

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人口机械增长量一直很少。

但随着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南水北调工程的逐步实施,渠首旅游日益成为热点,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到此生产生活。

根据近几年总人口机械增长变动情况,研究期限内R取2000人。

根据南水北调的相关资料显示,淅川外迁出县的规划安置人口118984人,这属于政策性的人口机械骤减。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P2020=73.57万人2、线性回归法根据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和时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经过分析,拟合出人口和时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年份人口预测。

人口和年份的关系如下图示:得出回归方程:y=0.6258x+57.3774式子中y表示预测年份总人口;x=1(表示1978年),x=28(表示2005年)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至2020年,y=84.29万人本方法未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至外县人口,复合可得y=73万人。

依据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就业岗位需求量的关系分析,并进行校核,与其它预测结果较为接近。

故本次研究总人口预测取值为73万人。

(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由于城关镇是中心城区人口的主体,且城关镇的人口资料较为齐全,本次研究以城关镇历年的人口变动情况为模型来预测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

1、自然增长率法从城市人口增长的途径入手,估测自然增长率和年均机械增长量,然后根据以下预测公式:P n=P0×(1+Z)n+P1+nR其中:P1——基年常住流动人口数量指标及参数的确定从1996—2005年的资料分析,城关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在9‰—18‰之间,平均值为11.7‰。

本次研究期限内有7个行政村共9000人将逐渐迁入中心城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依然会保持一个较高水平。

远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有所下降。

现状年均人口机械增长量在2000人以内,随着“撤乡并镇”和“迁村并点”的政策力度加大,城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集聚能力增强,远郊10个行政村共15000人将会逐渐向中心城区迁移,转化为城市人口。

同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近期2010年内将有部分移民搬迁至中心城区。

综上分析,根据不同的发展可能,分别取相应的参数值,进行多方案比较,预测结果如下:2、递推法递推法的核心是把城市的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变化的综合增长率的不同,分段向前递推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