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五人墓碑记》名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2、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4、理解“义”既是五人的精神核心,也是全篇的纲领。

5、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导引1、注音蓼.洲(liǎo)魏阉.(yān)旌.旗(jīnɡ)湮.没(yān)皦.皦(jiǎo)赀.财(zī)缇.骑(tí jì)抶.仆(chì)溷藩..(hùn fān)曷.(hé)逡巡..(qūn xún)投缳.(huán)赠谥.(shì)户牖.(yǒu)詈.骂(lì)冏.卿(jiǒng)废祠.(cí)缧.然(lěi)缙.绅(jìn)猝.发(cù)傫然(lěi)2、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的用法。

3、什么是“碑记”?它有怎样的特点?3、简要介绍作者张溥以及《七录斋集》的由来4、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课文探究导引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为何而死?2、如何看待五人的“义举”?有何重大意义?(提示:提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是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义,这都是“正义”、“大义”。

但生活中也有所谓的单纯的“哥们义气”,在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时,不问青红皂白就大打出手,这是“小义”。

那么五人之“义举”仅仅是因为周顺昌是他们的老乡而讲的单纯的“哥们”义气吗?)3、文章中除了五人的义举外,还写了其他人的义举,有哪些?请列出来,并考虑作者的用意。

4、本文记叙了苏州人民的义举,同时也写了一些不义之人的不义之举,请列出来,并思考作者的意图?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地方官员中的一批无耻之徒纷纷投靠他,认贼作父其中有个叫顾秉谦的,由于年龄比魏忠贤大,自己也觉得直接认魏忠贤做干爹不合适,就带着儿子叩见魏忠贤,恳求魏忠贤把他的儿子收做干孙子还有一些官员,为讨好魏忠贤,想出了为其立生祠、塑雕像等招数这些人每天对着魏忠贤的木雕泥塑像三跪九拜,高呼“九千岁”。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与积累文言实词“为、发、除、徒、当”的含义和文言虚词“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和壮举的热情赞颂,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著有《七录斋集》等。

2.背景简介: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并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阉党失败,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称为“五人之墓”。

3.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文本研习】一、通读全文,注意正确的句读和字音。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辨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比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领悟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有《七录斋集》。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政治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

”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

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

二、时代背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

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欢迎。

周顺昌,号蓼洲,明朝吴县人。

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于是被革职。

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

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

因此被逮捕。

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昭雪。

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

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

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

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

《五人墓碑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题目:《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小说主旨。

2. 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小说文本鉴赏和解读。

3. 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把握小说主旨。

2. 文本鉴赏和解读,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学科素养不足,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力度不够。

3. 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

2. 阅读指导法。

3. 活动探究法。

4. 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教师为学生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背景和史料,带领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享小说中人物、情节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和内涵。

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鉴赏,让学生分析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

4. 教师分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5. 学生整理探究成果,以小组演讲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题探究成果。

2. 学生小组演讲的表现和合作情况。

3. 学生成绩单的书面表现。

八、教学资料:1. 《五人墓碑记》原著。

2. 《五人墓碑记》的研究文献和历史资料。

3. 文学鉴赏和探究学案。

九、教学总结:1. 当前高中教育要注重学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培养,而这种能力恰恰是通过学科素养的提高来实现的。

2. 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语文高一《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苏教版语文高一《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学习目标】重要实词含义的积累;掌握本文的古今异议词【学习重难点】多义词含义的掌握、理解。

模块一复习回顾1、互查本文重要生字读音是否已经得到落实。

2、自查是否熟读文本。

模块二疏通文本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之后找出尚未能解决的词语、句子等问题。

(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课内)模块三当堂检测1、一词多义(在括号内写出意思)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发有贤士大大夫发五十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于激于义而死()请于朝()容于远近()立石于其墓门之上()请于当道()2、找出古今异义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4)颜色不少变模块四拓展延伸翻译下列文言文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与贫、疏而贤,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导学目标:1.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影响。

2.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情节梗概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4. 理解小说文本中的一些典型语言使用和修辞手法。

5. 了解小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导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回顾孔乙己、荷花的歌以及学过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观看PPT课件,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背景及其影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化渊源和创作时代。

二、学习1.听读a) 分段朗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朗读小说的开头部分,并注意文本中的标点符号,理解文本中的各种语言表现形式。

b) 听读精彩段落:老师指定精彩段落,让学生在听读时倾注热情,感受文本氛围。

2.理解a) 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理解故事情节,并在读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b) 批注重点:老师指定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批注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

c) 讨论成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进一步理解小说深层含义,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拓展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就小说中的某一角色进行分析和论证。

2. 评析名句:学生评析小说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其的内涵、形式和修辞手法。

3.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理解其背景,并根据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归纳1. 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PPT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2. 导师点评:导师就学生的提案提出认真的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3.学生持续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结:通过对《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的导学,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的导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气势恢弘、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掌握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巩固词类活用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义举中,领会“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文学家。

自幼聪颖好学,勤于读书,为记所读,每读必录,录后即焚,如是七次方休,故其书房取名为“七录斋”。

他的《五人墓碑记》,被收为《古文观止》的压轴篇,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

张溥与同邑张采因均具有文名,时称“娄东二张”。

起初时他与张采“尊师取友,互相砥砺”,合士子十一人为应社。

后交游日广,于是在崇祯二年,张溥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联络江浙诸多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而为一,创建复社,被推为复社领袖。

针对当时尚奇而不知古的文风,提出“夫好奇必知古,知古则必知经,知经则必知所以为人”,其论文也由重文辞转向重人品,重实践。

有积极意义。

张溥领导的复社全盛时约有三千余成员,以“嗣响东林”自诩,成为明末最有影响的文人社团之一。

崇祯四年,三十岁的张溥考上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因葬亲请假还乡,便不再做官。

所倡复社因声势浩大,被执政者所厌恶,差点得祸。

后回太仓悉心著述,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118卷,各集均有题辞。

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断。

其一生编著3000余卷,内容涉及经学、文史诸多领域。

可惜英年早逝,于思宗崇祯十四年病卒,当时年仅四十。

2.其他资料:周顺昌(1548—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

当他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巡抚周起元因忤魏忠贤而被罢官,周顺昌作文相送,指斥魏忠贤无所讳忌。

魏大中被逮,过吴门,他赠饯,与魏大中同卧起,并嫁女于魏大中之孙,大骂魏忠贤。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五人墓碑记》导学案(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

他曾和同乡张采等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主要作品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评价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二)人物轶事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唯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

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

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一)背景链接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三月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

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

张溥于崇祯元年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

(二)常识整理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这五个人,就是在蓼洲周顺昌公被阉党逮捕的时候,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环节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序的写法,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3.了解文天祥《指南录》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资料库1.五义土: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阎门外吊桥上,五义上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土,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

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票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侦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溢忠介。

(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3)张博与复社。

张博(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未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恢四年进土,“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复社成立于意宗天启末年,是和阀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

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

3.作者介绍:张博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

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

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侦元年(1628年),其时他 26岁。

五人墓碑记_导学案(1)

五人墓碑记_导学案(1)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课前探究学案一、预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理解一些文言句式。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基础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张溥(1601——1640),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字天如,号西铭,太仓(江苏)人。

明末文学家。

崇祯四年进士。

他曾和同里张采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传统,实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体。

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

所以,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而本文又跟一般的墓碑记有所不同,它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2、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投缳.()3、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②亦曷.故哉。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④独五人之皦皦4、古今异义词吴之民方痛心..焉。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断头置城上,颜色..很多变。

行为..士先者。

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5、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过程:1、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文言句式①呜呼,亦盛矣哉!()②独五人之皦皦,何也?()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判断句一—“是时以大中承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重点】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2.积累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

3.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课前阅读识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名言警句--气节①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③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

(王夫之)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⑦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梅花绝句》陆游)⑧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⑨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青白在人间。

(于谦)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⑾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

(罗马尼亚)⒁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汉桓宽)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二)了解背景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

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

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

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

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

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三、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蓼洲⑵旌⑶皦皦⑷敛赀⑸缇骑⑹抶而仆之⑺溷藩⑻傫然⑼詈之⑽猝发⑾投缳道路⑿冏卿⒀逡⒁牖⒂脰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矫当发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名师优秀资料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名师优秀资料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与积累文言实词“为、发、除、徒、当”的含义和文言虚词“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和壮举的热情赞颂,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一一、阅读课本注解一,阅读《优化设计》文本助读中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注意正确的句读和字音。

1、完成《优化设计》自主梳理表格一。

2、给括号前的词注音。

被逮()废祠()赀()财猝()发逡()巡赠谥()褒()美张溥()3、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缴()_____ 檄()_____ 徼()______ 缇()______堤()______ 佯()_____徉()_____ 噪()______ 燥()______躁()_______ 谥()_____隘()______三、借助工具书,口头翻译第1、2、3、4段,整理第1、2、3、4段中的文言知识。

1、解释括号前的字以旌(表扬)其所为死而湮没(埋没)不足道吾社之行为士先(榜样)者独(副词,只有,唯独)五人之曒曒众不能堪(忍受)可堪(能够)回首抶(鞭打)而仆之则噪而相(偏指一方)逐既而(不久)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追究,查办)五人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在墓卒(终于)与尸合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故今之墓中全乎(完整的样子)为五人也2、通假字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C、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明亮的样子B、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3、古今异义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成为B、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心腹C、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D、颜色不稍变脸色4、一词多义和重要虚词A、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是,于此B、当: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去今之墓而葬焉他们或于此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正当吴之民方痛心焉他然五人之当刑也面对,对着C、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清理,整理D、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被登自东除台阶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向攘除奸凶,兴复汉室清除,去掉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被爆竹声中一岁除逝去,过去E、以:敛赀财以送其行表目的F、去: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介,凭……的身份去京口离开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表修饰除残去秽除掉,去掉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才G、为:以旌其所为做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介词,因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成为,作为谈笑以死表修饰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把为之声义介词,替,给5、词性活用A、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B、其疾病而死名作动,生病C、缇骑按剑而前名作动,上前D、抶而仆之使动,使……倒下E、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名作动,抚慰F、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作动,用木匣子装6、句式(或固定结构)(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陈国翠【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并熟悉“况……欤”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

【问题情境】1、背景简介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

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这些英雄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活着。

2、文体介绍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3、有关作者本文选自,张溥(pǔ)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4、注音蓼()湮()赀()牖()矫()暴()谥()抶()皦()溷()傫()缳()冏()少()变第一课时一、熟读课文,疏通字词二、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为魏之私人(3)颜色不少变(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2、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敛赀财以送其行3、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以大中臣抚吴者(3)人皆得以隶使之(4)安能屈豪杰之流(5)亦以明死生之大(6)缇骑按剑而前(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8)其疾病而死第二课时一、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二、思考:五人为何而死?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三、探讨文章写作手法第三课时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A.蓼(liǎo)洲溷(tún)藩阉(yān)党矫(jiǎo)诏B.谥号(yì) 傫(léi)然冏(qiǒng)卿湮(yān)没C.皦皦(jiǎo) 猝(cù)死逡(qūn)巡缙(jìn)绅D.赀(zī)财缇(tí)骑户牖(yǒu) 扼腕(wǎ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 )A.徉狂社稷义愤填膺娇揉造作B.藏匿逮捕株连九族高爵显位C.投缳慷慨义气扬扬以旌其功D.詈骂聒噪重蹈复辙乘人之危3.选出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式不同的一项()A.激于义而死焉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4.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④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⑤缇骑按剑而前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⑦抶而仆之⑧亦以明死生之大⑨不能容于远近⑩安能屈豪杰之流A.①④⑤/②/③⑥⑨/⑦⑩/⑧B.①②⑤/④⑧/③⑨/⑥⑦⑩C.①④⑤/②③/⑥⑧⑨/⑦⑩D.①②/④⑤/③⑥⑨/⑦⑩/⑧ 侯晓旭。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自学检测1、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2、张溥是( )代文学家,字( ) ,号( ) ,江苏苏州人。

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故其读书室名为()。

著有《》。

他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与以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期。

崇祯二年,张溥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并成为领袖。

3、背景天启六年,派爪牙到苏州逮捕,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即位,阉党失败。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

第一课时【自主导学】一、研读第一段(一)解释加点实词、虚词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3、以旌.其所为: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5、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二)重点句子翻译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三)问题讨论课文题目为“五人墓碑记”即为五人所作的碑记。

本文既为碑记,自然要写五人为怎样的人,如何去写呢?一般的碑文写作,应该先介绍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等,但本文却行文独特,另辟蹊径。

只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话,对“五人”作了判断性说明。

作者为何如此行文?本句又有何特点?二、研读第二段(一)解释加点实词、虚词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3、慷慨得志..之徒: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5、独五人之曒曒..:6、夫.五人之死:7、而.葬焉:8、凡.富贵之子.:9、亦已.众矣: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11、独.五人之曒曒:(二)重点句子翻译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三)问题讨论文章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

《五人墓碑记》公开课导学案.doc

《五人墓碑记》公开课导学案.doc

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Z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4.检查预习,字词正音阉()湮()缴缴( ) 货()财缓骑() 扶()溷藩( )缙绅(逡巡() 蓼()洲傑( ) 詈()投缰() 曷()暴(于朝廷扼()腕谥()户牖()矫诏() 社稷()冏()卿佯()狂任务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并解决下列问题)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思路。

2、梳理课文1 ■…4段,把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常用的特殊句式。

(在空格处分类写出)(1)梳理课文第一段,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2)梳理课文第二段,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3)梳理课文第三段自“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至“挟而仆之”,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4)梳理课文第三段自“是时以大屮丞”至段末,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1)渡河而亡其舟。

(4)立而观之(2)渔者载而升诸陆(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是许金而不酬者也(6)吾尝终口而思矣文言知识点补充:常考的文言实词:除: %1 台阶 %1 清除、去掉 %1 扣除 %1 逝去、过去 %1 清理修治 %1 除了除非 %1 拜官任职 去:%1 离开、离去: %1 距离: %1 除去,去掉: %1 前去到 %1 表行为的趋向:必考的文言虚词(5)梳理课文第四段,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三、拓展练习阅读文段,解决问题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 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人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 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F1: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 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 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也。

”立而观Z,遂没。

1.下列各句中的“而”字,按其用法,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A. (1) | (2) | (3) (5) | (4) (6)B. (1) | (5) | (2) (6) | (3) (4)C. (1) (6) | (2) (5) | (3) (4)D. (1) | (2) (5) | (3) | (4) (6)2.选出下面翻译不够准确的一句( )A. 我,济上之巨室也。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2. 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3. 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阉()湮()皦()赀()缇骑()曷()缳()暴()谥()牖()詈()•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夫十有一月之中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三、解释下面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5.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7.吴之民方痛.心.焉四、词类活用以旌.其所为:去今之墓.而葬焉: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其疾病..而死:缇骑按剑而前.:为之声.义: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人皆得以隶.使之: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不能容于远近..: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亦以明.死生之大:抶而仆.之:安能屈.豪杰之流:五、一词多义于: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以: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4.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1.谁为哀者?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3.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5.且立石于其墓之门6.激于义而死焉者也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8.激于义而死焉者也9.予犹记周公之被逮10.不能容于远近七、句子默写1.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__________,________,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固百世之遇也。

苏教版语文高一《五人墓碑记》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五人墓碑记》同步导学案
(4)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二、句式:(指出句式类型)
(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忠义暴于朝廷(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5)不能容于远近(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忠丞匿于溷藩以免( 8)荣于身后
(9)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模块二问题探讨
一、思考:五人为何而死?请在原文中找一句概括性的语言
模块四拓展延伸
五人激于义而死,提到“义”人们自然会想到许多有关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这些后人时常感慨,你能列举有关义的故事或名言吗?
第三课时
模块一
一、判断句
二、倒装句
模块二
一、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二、1、明确:
周公被逮之时,(应社)中的正直人士聚集起来,替周公诉冤,伸张正义,并且募集钱财为他送行,这些行动,触怒了东厂的官役,遭到了官役们大声责骂,引起了众怒,故而群情激奋,一起逐打官役,引出了一起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
2、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五人慷慨就义的音容笑貌,表现他们急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颜色不少变”脸上的颜色一点也没变,以夸张烘托凛然正气。
3、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是倾向于正义的,正义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义之所在,人心所趋,,国有危难,匹夫有责。文章正是通过这场团结一致的反暴斗争,展现了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崇高精神。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3
【学习目标】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学习过程】
模块一 特殊句式导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石于其墓门之上( )
请于当道( )
2、找出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4)颜色不少变
模块四拓展延伸
翻译下列文言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与贫、疏而贤,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于激于义而死 ( )
请于朝 ( )
容于远近 ( )
第二课时

品行送行品行

到底确实


拿出头发抒发发迹征调花开

私党偏爱偏袒偷偷地

类、辈空空的

已经停止已经使停止

被向被在向
2、
行为、私人、非常、颜色、首领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学习目标】重要实词含义的积累;掌握本文的古今异议词
【学习重难点】多义词含义的掌握、理解。
模块一复习回顾
1、互查本文重要生字读音是否已经得到落实。
2、自查是否熟读文本。
模块二疏通文本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之后找出尚未能解决的词语、句子等问题。(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课内)
模块三当堂检测
1、一词多义(在括号内写出意思)
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
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发有贤士大大夫发五十金()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