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的侗族也不例外。
那么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侗族的风俗习惯换灯带侗家婚俗。
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
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
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远足踏青,尤其上尧山,赏花,登攀,或进行野餐。
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粉蒸肉等。
送春牛侗族传统习俗,时在农历立春日。
这天,家家修整、打归牛栏,用嫩草、糯米酒饭喂牛。
晚上舞春牛。
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一朵大红花。
2人提着书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2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一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气息。
月也和拦路歌“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
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
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
“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
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
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
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
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
“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
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打油茶侗族饮食习俗。
桂北各族也有。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吃新节也叫“新禾节”。
“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
当日,来自周边村寨的近万名苗族同胞身著节日盛装,齐聚排莫村,以跳芦笙舞、唱苗歌、斗牛等文娱活动共庆佳节。
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举行。
[节庆简介]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或七月十三日,雷公山区一带的苗族人民都欢度一年一度“脑戛列”或“脑戛先”(吃新节),且以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昼歌夜舞,人山人海,不亚于过苗年。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苗族人民都会迎来属于他们庆丰收的节日———吃新节。
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
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
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
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
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
反复对唱开怀畅饮一番后,斗牛场开始热闹起来。
斗牛也是吃新节的主要活动,一头头油光水滑的水牛,瞪着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牵护,站在各自“岗位”上。
人们像潮水一样汇集过来,芦笙声、芒筒声和怂牛角斗的吆喝声,组成震耳欲聋的交响曲。
这时候,一位有声望的.老人提着一葫芦酒,喷洒在斗牛场上,宣布斗牛开始。
当四五个大汉牵着头戴护头草包、角系红绿纸花、颈项插着虞旗的牯牛绕场一周,在场中间立定站稳后,对面一头同样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远飞奔而来,两头壮牛便对打起来拼死抵碰,两个护头草包很快便粉碎飞溅,人群中不时欢声雷动。
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
比赛当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前来助威呐喊,派头不小。
[节日由来]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
尝新节(吃新节)
尝新节(吃新节)今天*人才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有关与尝新节(吃新节)的民族风情内容,希望能让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介绍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活动内容尝新节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
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先由一寨老或鬼师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杀鸡,用整鸡、猪头、羊头、九串猪肉和二十四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
族人按辈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鬼师口诵仡佬语,用竹鞭指五谷六畜教识,众人如学生状规纪跟读。
祭毕,放土*、鞭*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
节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
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时历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尝新节”,“半年节”,是农村的隆重节日。
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饭,杀鸡宰鸭,举行家宴,叫做尝新。
宴前,先将饭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将新米饭喂给*吃,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
民间传说稻种是拘从天上偷来的。
当时世上没有水稻。
*漂洋过海跑到天上,在谷种上打了个滚,浑身上下粘满了谷粒,回来浮游天河时,身上的谷粒被水冲洗掉了,仅翘着的尾巴上剩下几粒谷子,带回人间后,才有了水稻。
稻穗初黄的仲秋时节,白族农家又喜气洋洋欢度本民族的农事节日———尝新节,“初享”用*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
尝新,白族话叫“茵果顶”。
过尝新节的前几天,穿戴一新的大妈大嫂和姑娘媳妇,头戴着麦秸草帽,身背着竹编背篓,到稻田里采选早熟、丰盈稻穗。
她们下田前还把点燃红线香,*在田埂上。
于是,丰收在望田野上,香*袅袅飘逸、欢声笑语荡漾……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洪水淹天,泛滥成灾,人世间生灵涂炭,万物绝种。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不仅丰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也展示了侗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侗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侗族三月三”和“侗族芦笙节”。
侗族三月三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举行盛大的活动和庆祝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种活动。
此外,侗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丰收和幸福。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芦笙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在侗族芦笙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芦笙比赛、表演和展览等各种活动。
参赛选手们会用芦笙演奏各种曲目,展示他们的技艺和才华。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传统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
侗族芦笙节不仅吸引了侗族人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风俗。
例如,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结婚仪式。
在侗族的婚礼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新娘则要在婚礼上展示她的美丽和才艺。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仪式,称为“侗族天葬”。
在这一仪式中,死者的尸体会被放置在高高的山上,供给野兽食用,以达到回归大自然的目的。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它们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将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分享侗族文化的魅力。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
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
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
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
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
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
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
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
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
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
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
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
称侗年为小年。
春节为大年。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
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
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
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大雾梁歌节也称大戊梁歌会。
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
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
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有好多南方民族都有吃新节的习俗,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稼成熟时节过。
每个民族又各有不同。
仡佬族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
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
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
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
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
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
传说基诺人原来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一粒谷种,他们将它种下,但是所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老人传给他们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收获了满仓新米,从此他们才有了过新米节的传统。
景颇族景颇族在每年谷物成熟时为感谢众神赏赐丰收,并祈求以后年年丰收,也举行尝新祭祀。
先从全寨集体祭祀,然后各家再办。
着新装的老年妇女们将盛满新谷的竹篮(篮四周插满鲜花、玉米、高梁等)背到山官或寨头家,新谷用锅炒后由年青妇女舂成米,再拌以姜末煮成饭。
男子捕来鱼等做菜。
饭菜准备就绪后,请宗教师主持祭祀仪式,念祭词,祈求保佑全寨平安无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后,参加的村民每人分得一小包新米。
还以新米饭祭狗,以示谢恩。
相传古时景颇人学会种谷后,不料有一天谷魂上天去了,因而谷子长不好,人们挨饥受饿。
这时狗日夜不停地吠叫,终于叫回了谷魂,谷子又长好了。
阿昌族阿昌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过尝新节。
相传有一老寡妇,擅长农事,乡亲们在她的帮助下,家家丰收,人们尊称她为"老姑太"。
她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每到八月十五,用我的拐棍捆上一棵新包谷,靠在堂屋里,保管你们有吃有穿。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根据侗族习俗,女人不得早起床,要等男人出去游玩回来,倒茶烧香敬祖先,外面有男小孩喊拜年后,女人才可起床,但不能走家串寨,必须等男人或房族喊吃油茶后,女人才能进入别家。
这天早晨,男的到村头路口听雀叫,回来后打一丫树枝插在神龛上,如果大家听到的是鹊雀先叫,这一年就是好年成;听到的是乌鸦叫,这一年就不吉利。
这一天不准骂人,不准扫地,大人不准打小孩,全家和睦相处。
二月二,这天是修桥补路节,各家将煮好的粑粑和酸味冻鱼,挑到桥上去敬桥。
这天可随着砍别人的树子来架桥,别人也不会骂,若要骂,就是意味着越骂越发财。
三月三,这一天,报京侗族要集中到报京大寨集会三天三夜,开展唱歌、踩芦笙等活动。
三月三是农忙即将来来的时候,青年男女互相用歌勉励:"三月三,工也要做,花也要攀,一来做工来养老,二来攀花少年玩。
"又唱:邰家的是官宝,周家的是兰香,结果不得成双对,手拍胸前泪汪汪,因为二人留古记,辈传辈来班传班,脱鞋拍在古树上,二人舍命跳下塘,二人青年情意好,拦住古水不成双,不得什么来为记,留下一口洗菜塘。
从此歌看到这对青年男子的恋爱悲剧。
周的女儿周兰香,家庭富裕,在家中是个千金小姐,由父母许配到一家有钱有势的人家。
兰香不愿意,而爱上一个家境贫寒的'邰官宝,遭到兰香父母极力反对,而许配的男方家有钱有势,认为是官宝分散他俩家的缘份,就把官宝赶走外乡。
官宝被赶走后,兰香很伤心,终日思念官宝早日归来,整整三年过去,官宝在异乡终日操劳,想挣些钱回乡与兰香成亲。
这年桐树开花了,三月三这天,官宝从外乡回来,可是在官宝外出期间,兰香已被父母强迫出嫁,他俩见面时,痛哭流涕,于是演出了这样的悲剧:他俩来到寨脚塘边,脱下鞋子拍在古树上,双双投水自尽。
现在那古树上还留下一对男女鞋印。
后来青年们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反对包办婚姻,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三月三,都要集中到报京大寨热闹三天。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侗年简述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
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
侗年来源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
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
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
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
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侗年习俗节日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是日,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
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
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
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新年的庆祝活动。
这里过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种祭老人,缅怀祖宗。
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赛这两次"陪年"。
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
"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这一带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
侗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侗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侗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作为少数名字,侗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侗族风俗习惯月也和拦路歌“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
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
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
“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
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
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
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
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
“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
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定亲茶龙胜县侗族婚俗。
侗族青年情投意合、互赠信物,确定恋爱关系,送过订亲茶,才正式向社会公开。
男方要准备糯米粑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
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言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
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不能随意悔婚。
引路郎替新廊接引新娘的男子。
侗家特有婚俗。
由家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
婚期前一天,引路郎带上一应礼品前往女家。
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才放新娘出门。
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
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明新娘最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
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家,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
打油茶侗族饮食习俗。
桂北其他各族也有。
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
盘点吃新节的习俗有哪些
盘点吃新节的习俗有哪些盘点吃新节的习俗有哪些吃新节是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但是吃新节在几个少数民族中过节方式又有差异,有的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来过的。
那么这几个民族的吃新节是怎么过的呢!本期传统节日吃新节带你去了解。
苗族苗族吃新节苗族古称“脑莫”(nongsmol),每年一次。
西江、陶尧、丹江等地在农历六月上、中旬卯日(兔场天),所以又叫“吃卯”。
即旧历六月的第一卯日的意思,或称“努格西”,意即新米。
朗德、报德等地在七月卯日,从开秧门的日子计算,满50天即举行。
莲花、桥港、桃江、掌雷等地则在农历8月上中旬的“卯日”。
节日期间,男女才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
特别是姑娘要穿银带花,除了不带银角外,项圈、手镯、亚领、耳环等各种银饰凡有的都戴上。
有的还在百褶裙外套上条裙,全身银饰叮铛,鲜艳夺目。
节日中,只吹芦笙,但不跳。
主要活动有斗牛、斗雀、赛马、游方等。
这些活动中,主要是斗牛和游方两项。
斗牛,有斗黄牛和水牛两种。
斗黄牛随便一些,斗水牛必须认真。
从方都要根据牛角上的年轮进行测算,并量出两头牛的角尖距离基本相符后,才放牛斗。
斗牛到一定的时间后,从方各拿着早备好的大棕绳套住对方的牛腿,将牛拉开,以免牛斗伤。
西江斗牛都在河滩上进行,河两岸及河滩上都围观着上万人。
不论牛正斗得紧张,或有一方斗败,一方紧追时,人群中都爆发出热烈有欢呼声,整个声面气势磅礴,热闹非常。
吃新节游方活动游方,主要是青年男女互对情歌,谈情说爱,寻找对象。
地点在街上和村边,白天晚上都可以对歌,但在村里只在晚上进行,一般是本村的小伙子同来走亲戚的外村姑娘对歌。
通过对歌,如果互相爱慕或中意,就约定下次相会日子,继续对歌,加深感情;有的则互换信物,作为定情见证。
信物有围腰、衣服、手圈等,有的也拿项圈,衣服一般是互换的。
如果女方拿出手圈或项圈等,男方就要拿出相当这些银饰价值的钱来送给对方。
游方,是西江吃新节中最活跃的活动,特别是晚上,人数众多,通宵达旦,情歌、飞歌交相呼应,此起彼伏。
侗族节日侗族节庆
侗族节日:侗族节庆篇一:侗族节日侗族节日二月二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萨神”的祭日。
“萨神”即最古老的祖神,侗族自称是萨的后裔。
这天全寨都把外嫁的女儿接回村,杀猪宰羊,在萨堂摆酒宴,进行集体祭祀。
还诵念歌诵“萨神”祭词,跳祭祀舞蹈、对歌等等,异常隆重。
三月三节(侗)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播种节,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就可以下种育秧了。
这天各地方村寨之间互访,集体作客,邻近村寨的大聚会,历时三、四天。
有的青年男女集体约会,唱对歌、赛歌,互相赠送礼物,然后一双双、一对对进入情网。
有的地方又叫“恋爱节”。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有很古老的桐木树,每年三月三开花。
桐树开花时,种下谷种,禾苗长得又齐又壮。
寨老们决定,每年“三月三”为播种节,并进行庆祝活动。
从三月一日起,各家的主妇、姑娘们为节日准备米酒、佳肴,姑娘、后生们为各自的情人准备礼物。
还有一种传说,是萨神托梦给各村款首,要在“三月三”农忙之前,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时间,因而“三月三”也往往是青年们的“歌会节”,通过对歌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
四月八节农历四月初八是侗族的“牛节”。
传说四月八是牛的诞辰日。
这一天吃黑糯米饭。
清早家家户户都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也要用黑米饭喂牛,表示对牛的敬意。
侗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是侗年比侗族以农业经济为主,四时劳作,以农忙、农闲、收获季节为节日。
由于农历十一月的一切农耕事务完毕。
这时禾谷满仓,禽畜满圈,正是庆祝丰收之时。
家家杀猪宰羊,以示庆贺。
各村寨举行大规模的踩堂歌、跳芦笙舞、放鞭炮等等。
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特别近数十年受汉族习惯影响,很多地方也以春节过年。
并被春节代替。
但仍有一些依照古习,在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忌戊日每年年初的六个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甲、戊戌,不准动土、不准进菜园、不准挑水。
据传,戊日动土,田被冲走,戊日下田,天旱三年,戊日挑水,穷得如洗。
逢戊日,老年人在鼓楼里谈天,唱琵琶歌;青年妇女到通道与广西交界的云雾山,举行盛大的歌会,又叫上大雾梁。
侗族的传统节日PPT课件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 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 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 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2021/3/25
授课:XXX
5
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 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 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 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 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 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 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 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 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 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 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2021/3/25
授课:XXX
6
侗族的风俗习惯
换灯带 侗家婚俗。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
2021/3/25
授课:XXX
2
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 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 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2021/3/25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_节日习俗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的习俗有哪些?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岁月所沉淀下来的规矩。
它不仅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形成轨迹,也是作为一个民族向外展示最好的方式。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尝新节,去了解下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的习俗有哪些吧。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每年夏历六七月间新谷登场时择日举行。
节前,主妇们到田间摘新谷,舂出喷香的白米。
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
尝新节是什么时候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
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尝新节的习俗有哪些尝新节祭毕,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
节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
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狗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尝新节的意义畲族的稻文化,还是我们了解潮汕饮食文化甚至潮人奥秘的钥匙。
历史地看,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实际上它是一种生活方式,首先会影响到人的躯体,进而影响到人的精神。
中国自汉代就有“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巧”的说法,说明古人已注意到人与食物的关系。
当代美国的人类学家帕里也曾经指出:“人就是所摄取食物的产品,不仅其肉体是由所摄取的食物构成,就连其精神世界也受食物的影响。
”潮汕的饮食文化,首先是在畲族稻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而潮人的饮食习惯,也决定了潮汕人的身材体质和勤劳精明等特点。
对于稻文化,还需要一种更广义的理解:它只是泛指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化。
历史上畲田所种的不但有旱稻和水稻之分,还有豆、麦、黍、稷、芋、竹、蔬菜和茶叶等经济作物;明清以后,番薯和玉米又开始成为新的主要作物。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你的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的风俗习惯“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
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
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
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的民族饮食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侗族、苗族节日介绍
“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 “年粑”互相宴请馈赠。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喜庆节日。是苗
族的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人们 自动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 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热闹 异常,人数以万计,场面宏大而壮观, 人们尽情歌舞以至通宵达旦。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 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
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苗年 各地区过的时间并不相同,从农历九 月至正月不等。一般历时三、五天或 十五天。 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 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
谢谢观看
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同时还要把这 些好吃的食品拿一部分给牛吃,给牛放 假休息一天。祭牛节的时间各地不一, 有的在农历四月初八,有的在六月初 六。这一天,各家停止役牛,让牛好 好休息,并杀鸡鸭、备酒饭到牛栏前
祭牛神,继而用糯米饭喂牛,以示酬
谢。
吃新节
龙舟节
的动机。热闹的祭龙仪式亦与古老年
代祈求降雨的传说有关。他们把参加 龙舟竞赛视为一件光荣的事,亲友也 会准备礼物在江边送行。
赶秋节
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 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
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
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 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 家预祝丰收和幸福。 赶秋节是苗族 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 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 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
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 稼成熟时节过。各民族又各有不同。
侗族的传统节日[课件]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 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 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 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 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 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 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 为定情的场所。
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 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 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从形式上分为歇山式(俗称屋顶形,因侗族房屋多为歇山顶形
而出名)和攒尖顶式(俗称伞顶或尖顶)。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 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鼓楼一般高达十多米,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它与居 民相比,从高度上、功能上和造型上看都是不一样的。鼓楼形似宝塔,最早是为了便于人们有一 个集会的场所以及击鼓传信息而建。所以在侗族村寨中,人们常常环绕鼓楼建造房屋。侗寨中, 高高的鼓楼矗立中央,居民环绕在周围,依山势层层延展,这种格局体现出侗族亲和团结的文化 内涵。
花桥 花桥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
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 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 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亦称“新米节”。
“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
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
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梁等物洗净。
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
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
叶上放一堆糯
米饭。
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
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
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
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
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
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
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
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
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
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吃新节的庆贺活动,有对唱大歌、斗牛等,但从江县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为纪念其祖上迁徙的辛酸,于半夜里打着火把,背着行李离开家,摸仿爬山水的仪
式。
“吃新”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广大侗乡。
各地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
天柱、锦屏、三穗等县
天柱、锦屏、三穗等县的侗族村寨,有的在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有的则在七月的“寅”日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
节日之前,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集体到河边将竹筒、水桶及粽巴叶、干蕨菜洗净,回家以糯米、高粱和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酿制甜酒。
节日菜肴以鱼为主,还要吃不放盐的玉米和瓜菜,这是“忆苦饭”。
旧时节日礼仪在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盛满糯米饭的器皿,饭上面盖四张接骨丹叶,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的距离给每一房族摆若干张接骨丹叶,叶上放糯米饭和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两碗甜酒以及干蕨菜拌腌菜,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的竹制的新筷子。
摆放完毕,由年纪最大的先品尝各种饭菜,然后各房按长次顺序入座,一起吃饭。
黎平、从江、榕江一带
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有的在七月十四、八月初一等不同的日子。
很多地方过节的前一天,由妇女到河边把餐具洗净备用。
过节当天,晚餐特别早,席上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新制的实心筷,房门一律敞开,并用未出穗的禾苞或用笋壳叶包糯食,祭供祖先。
次日清晨天未亮,走廊上香火通明,全家共进晨宴。
饭后,男人杀鸡宰鸭,为迎接客人作好准备。
节日期间,还要举行对唱大歌、斗牛等活动。
榕江县七十二寨的侗族地区吃新节
榕江县七十二寨的侗族地区吃新节,没有统一的日期,各地侗族村寨根据本地传统习惯而定,一般选择“卯”、“酉”的日子吃新,有的寨子吃新节选在小暑后的第一个“卯”日(农历五月底至六月初);有的寨子选择六月第一个“卯”月或农历六月第一个“辛”日,而有的寨子选在农历七月初五、初七、十一、十四过吃新节。
还有的村寨分别在六月初和稻谷成熟后过两次吃新节。
侗族吃新节时,用3棵新谷穗来祭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侗族的祖先原住在广西梧州、浔江一带,因为那里“田在高,水在低”。
当时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低下,加之人口发展越来越多,由于人多田地少,种出的粮
食不够吃,生活非常艰辛。
为了生存,侗族祖公商量决定迁徙,沿着都柳江逆水而上,先是乘船,后来徒步,翻山越岭,他们来到一个三岔河口,不知该走哪条路为好?就默默地向祖先祷告,然后向天空甩出自己的拐棍,拐棍落地后,见到拐棍尖指着中间那条路,祖公们就从所指这条路往前走。
于是,来到了黔、桂、湘三省(区)相互毗邻的地带,开荒造田,种植水稻、蔬菜瓜果,不出所料,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片稻谷和蔬菜瓜豆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
有了吃之后,人们喜笑颜开,都说这是祖先引来到了好地方。
为了感谢祖先之恩,吃新节这天,每家每户到稻田里摘取谷穗3棵,象征当年的新谷,开田捕捉当年放养的鲜鲤鱼。
并备好祖先爱吃的糯米饭,鸡鸭肉以及蔬菜等,祈望祖先保佑当年粮食获得丰收。
侗族吃新节祭祖
侗族吃新节,祭祖是一项重要内容。
这天早上,过吃新节的寨子,杀猪宰牛,杀鸡杀鸭,开田捕鱼,家家蒸糯米饭。
在吃饭之前,全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由家长举行。
“斗煞苟妹”仪式,即在火炉正面摆放3张纸钱,3个酒杯,把已煮熟的糯米饭、猪肉、鸡、鱼等各取3点放在纸钱上,接着,烧香化纸,把烧的香纸分成3份,各插在火塘边和神龛上;一边念《祭祖吉利词》,大意是:“尊敬的
祖先,今天是吉日,我们家过吃新节,已备有酒、猪肉、鱼和糯米饭,请你们先来尝,我们再后尝。
你们生长在前,我们生长在后。
我们晚辈喊你们,听到喊声后,你们要互相邀约,互相转告,老小都要来,一起到我们家过节。
并望你们保佑我们全家安康,人丁兴旺,富贵发财,富贵得像千娘八妹,狠得像薛仁贵,雄得像包丞相;保佑我们种粮丰收,种棉成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千年万代,越吃越有,富贵长久。
”祭祖词有长有短。
念完祭祖词后,把敬的3杯酒,先倒一杯淋在已烧的纸钱灰里,乘下两杯拿给在场的人吃。
敬祖用的3棵谷穗收藏起来,一棵放进仓库,意味着当年稻谷满仓,一棵放在火炕上,预祝糯禾满炕,一棵放进坛子,象征腌鱼,腌肉满坛。
然后全家人统一面朝一方,一般是朝东方转一下,默默祝愿,这样就可开饭了。
为啥要统一面朝一方呢?老人,有一种说法,如果在吃饭之前,全家人东转西扭,这年田里的稻谷就会乱七八糟,会减产又不利收割。
统一面朝一方,诸事就顺了。
侗族吃新节祭祖以外活动
侗族吃新节,除了祭祖祈祷丰收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一般以斗牛、斗鸟、演侗戏等形式为多见。
侗族多数居住山区,斗牛娱乐是他们最喜爱
的活动之一。
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曾这样写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先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吃新节这天,人们身着民族盛装,尤其是姑娘们打扮得极为漂亮,她们穿着自己亲手精绣的新衣;小伙子们身着青布侗衣,全寨男女老少来到打牛坪,观看斗牛活动。
只见斗牛场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斗牛结束后,主寨人各自邀约亲戚到自家作客。
在酒席上,一边谈论斗牛以及交流生产经验,传递信息;一边吃饭喝酒,猜拳行令,互相敬酒敬肉,有的猜拳吃酒至深夜。
侗族吃新节,既是一次物质交流活动,又是一次广泛的精神文明活动。
侗族人民十分好客,有“人不走不亲,桥不走要烂”的说法。
吃新节前,举行吃新的寨子,杀猪宰牛,家家杀鸡杀鸭,开田捕鱼,准备烟酒糖等节日所需的东西,主动去请客人来自家做家。
吃新节这天,四方八寨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一来预祝当年粮食获得丰收,二来交谈生产经验,传递信息。
从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友好往来,吃新节还给男女青年提供谈情说爱的机会。
白天斗牛,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借看斗牛机会去找姑娘,相互认识,对姑娘们评头论足,姑娘们也是如此而来的。
晚上,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则另有一番心意,小伙子们白天与姑娘认识后,晚上,就拉着牛腿琴,来到姑娘窗前对唱情歌,谈情说
爱,有的通过互相认识,建立感情,结成了终身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