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清末举人 (1)
一、参加辛亥革命 (2)
二、讨袁护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维护《临时约法》 (2)
四、拒贿拒选 (3)
七、赈济救灾 (3)
八、创立中华国学社 (4)
九、窦应昌诗词 (4)
十、历史评价和自我感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凤鸣天下—窦应昌
研究成员:苏娜沙
凤鸣天下—窦应昌
课题摘要:
经过一学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让我对祖国的兴衰史了解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能够独立,不再受他人欺凌。
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而在现金宝鸡市凤翔县有着这样一位曾被孙中山先生亲自为其题赠“天下为公”的革命先驱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就是当时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窦应昌。
课题内容:
一、清末举人
窦应昌,字瑞卿,号敬斋。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宋村人(祖居窦家庄)家清贫,耕读传家,出生在宋村租住的半间储土房子里。
幼年丧母,与先太祖诚菴公相依为命。
自幼备受官府豪绅压榨欺凌,促其愤发苦读,以求致治之道。
十六岁中秀才,十八岁承祖业,应聘城东侯氏书馆教书。
二十六岁时中县拔贡第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中丁酉科举人。
遵祖训专事文教业,出任西府正谊书院山长,书院后改中学,任中学堂长及劝学所长。
聚西府英才于一堂,欣然育之,师生共研中华国学文化之精粹。
其时,对于当时清庭之腐败、丧权辱国,倍感痛狠,对民不聊生的局面深表感不安。
师生寻求治国之道,遂对孙中山的革命
主张心向往之。
二、参加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引领下,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之后,革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河。
在武昌首义胜利的影响下,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独立,湖南、陕西两省首先响应独立。
陕西凤翔府也不例外,革命军民破城而入处决了府县官员,宣布西府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给予武昌首义和陕西省辛亥革命以重要支持。
窦应昌在1911年10月凤翔起义后加入同盟会,当时地方政务由先祖应昌、李逢春、刘治洲、王丕卿等人支持负责。
孙中山1912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先祖应昌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二、三期常会,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
为实现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奋斗目标而战斗不息。
三、讨袁护国
武昌起义以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新工具,让他掌握军政大权以镇压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
为了防止新生的共和国遭到内战或外国军队可能的入侵而夭折,为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孙中山革命派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遵守《临时约法》等,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同意了革命派提出的条件。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表面赞成共和,实际上加紧专制独裁统治。
这期间,窦应昌和维护《临时约法》的国会议员一道,毫不动摇的与保袁势力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他指出:刺杀宋教仁是袁世凯武力镇压革命派人士的开始。
1915年12月,袁世凯封建复辟,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孙中山听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后,发表《讨袁宣言》指出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表示“誓死戮此民贼,以拯我民”号召“爱国之豪杰共图之”。
窦应昌站定政治民主之立场,毫不动摇,愤然离京,联合同志通电声讨,伸张民意。
”
四、维护《临时约法》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
北京政府的实权操纵在国
务总理段祺瑞的手里。
段祺瑞继承袁世凯的衣钵,屈膝卖国,企图建立独裁统治,要以武力统一全国并且拒绝履行《临时约法》。
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7月孙中山毅然举起“护法”旗帜,南下广东,号召反对段祺瑞独裁政府。
全国各地纷纷赞成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的国会议员,包括窦应昌、王兆离、焦易堂等220多人由北京南下,追随孙中山至广州护法,并组织非常国会。
窦应昌任中华民国非常议会议员(护法议员)兼非常议会行政委员会陕西省首席代表。
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窦应昌任大元帅府参议,被授中华民国一等大绶嘉禾章,二等文虎章。
1921年4月,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他任总统府顾问。
在广州四、五年间,没有固定的正常收入,家人的生活清贫,但他仍全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等,深得孙中山倚重,孙中山题赠“天下为公”于先祖以示嘉勉。
五、拒贿拒选
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以金钱赌选总统,应昌甚为愤慨,严词拒绝,并以“头可断,决不选曹锟”为誓,当时北京《朝日新闻报》以“此老何倔强乃尔” 为题发表文章,大加赞赏。
刘镇华督陕时,苛政虐民,惧窦弹劾,曾以重金相赠,应昌严拒不受,仍以“苛政殃民,横征暴敛”提案弹劾之。
1928年蒋介石权力伸至北京,极尽拉拢之能事,均遭应昌拒绝。
1930年,应昌任国民党党史纂修,以辛亥元老身份编写“总理年谱”。
六、继承中山先生遗志: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病逝,先祖等执绋送灵柩厝北京香山碧云寺安息。
他悲痛地说“中山先生走的太早了,中国太需要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的去世实在是我国极大的损失。
我们要继承总理遗志: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旗帜。
”1928年蒋介石势力抵达北京,为了装点门面,表示自己是孙中山遗志继承人,极力拉拢一些跟随孙中山的国会议员。
蒋介石托桂系议员王某等人,数次登门劝说窦应昌为蒋政权服务,并许以高管厚禄为诱饵,均被先祖拒绝。
他宁愿赋闲在家,以国会议员的身份去当家庭教师,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意为蒋服务。
七、赈济救灾
1929年陕灾严重,窦应昌愤然出任陕灾救济会办,在陕西潼关和山西永济
设立妇孺收容所,并兼任山西永济收容所所长,奔走京、津、沪、豫、晋、陕之间,呼吁募款,救济饥民,并捐献自己每月俸金80大洋。
1932年,陕灾延续,应昌与朱子桥以救灾会赴京代表向当政及华洋义赈会请准大宗赈款,使陕西饥民赖以渡过灾荒。
八、创立中华国学社
“九一八”事变后,应昌密切关注时局,力主自新、自强,反对不抵抗政策,反对腐败。
应昌得悉凤翔人窦子良营长因抗日服刑于江东门陆军监狱,即积极予以营救。
刘治洲先生被扣南京,应昌联合于右任、焦易堂、张继等多方斡旋营救。
1936年,应昌家眷先行返陕。
次年,南京政府迁渝前,在林森、于右任等人一再劝告和催促下,应昌于是年9月离开南京回陕。
回陕后,与刘治洲于西安碑林创立“中华国学社”,应昌任监事长和讲师,以弘扬华夏传统文化。
九、窦应昌诗词
赋得万古斯文齐岣嵝丙子中秋有感
休与冰斯异,人当岣嵝过。
刚到中秋节,重阳尚未来。
奇文镌籀篆,佳句颂苏歌。
苍葱含晚翠,丹桂竞先开。
歧下才真隽,峰尖字岂讹。
醉月吟深院,歌风吊古台。
贞珉凭孰勒,大笔有人呵。
不知东北土,何计可收回。
夏禹功如此,同宣绩若何。
研究报告总结:
窦应昌老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著名书法家。
字瑞卿,号敬斋,陕西凤翔人。
著有《孔子年谱》。
《七十自述》、《陕西靖国军事略》、《凤翔府辛亥革命纪实》等文稿文革中散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
命事业。
窦应昌一生,秉性刚毅,守正不阿。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忧国忧民,亦仁亦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金钱的诱惑和强权的威逼,他没有丝毫的动容,一心只想着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振兴中华。
在回到故乡之后,生活清贫。
但他没有抱怨。
1929年,西北大旱,陕灾尤重。
窦应昌奋然出任陕灾救济会会办兼永济妇孺收容所所长,奔走于京、津、沪、豫、晋、陕之间,呼吁募捐、请赈。
他以“救济会”住京代表向当政者及“华洋议赈会”申请到大批赈灾款,使饥民赖以渡灾。
他以兴学育才为己任,在南京倡组“庚子讲经会”。
回陕后任“中华国学社”常务理事,创办“国学讲习所”于西安碑林。
后在本村,以书写润笔之积累,创建了诚敬小学。
1981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确认窦应昌为“辛亥革命老人”。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刚正不阿是他的品行、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他的处事作风。
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他从一个清朝末年的举人到一个辛亥革命的积极推进者,顺应革命潮流,推动历史前进,给地方增添光荣,为后世建立楷模,不愧为宝鸡先贤。
窦应昌老先生的英勇事迹不会随着他的去世而消失殆尽。
相反的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宝鸡人,我们更要去发扬他的精神。
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我要立志学好文化课。
积极学习党的思想文化,按照党的宗旨,积极向党靠拢。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遵从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也许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就是缺少像窦应昌老先生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历史毕竟只是代表过去,未来还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创造。
让我们点着这盏历史的明灯,担起肩上那份叫责任的东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研究方法】:参考《中国近现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资料、辛亥革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