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系统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水是很好溶剂,水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 利用的作用。
3.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流失
沉积
因此,了解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
二、水循环的驱动力
1.从能量动力学分析表明是太阳能驱动全球水 循环。
2.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植物 蒸腾作用
3.海洋,陆地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不断蒸发水分。
第三节 气体循环一.碳循环 储存库①储量有多少,蓄库是什么 交换库
②生物的吸收,利用方式(植物利用元素的 性质) ③输入,输出的途径,方式 ④循环途径 ⑤人类活动对循环过程的影响:消极因素, 积极因素
碳存在于生命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之中。它最主要 的储存库是岩石圈占总量的99.9%,2.7×1016吨。 多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很少一部分以碳氢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
大气圈中水的周转时间为10.5d,也就是说,大 气圈中的水分一年要更新大约34次。
在海洋中,硅的周转时间最短,约800a,
钠最长,约2.06亿年。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
1.水循环:水的动态平衡
水分子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然后遇冷 凝结,通过雨,雪,和其它降雪形成回到地球表面, 为水循环。
和流通(flow)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1.库:Enwion中某一元素 相对集中的地方 蓄库:某种元素储存最多的环境部分,每一种化学元素都存 在一个或多个蓄库。或者说物质循环中物质存放的环境部分。
活动库(交换库):存在于生物体系或非生物体系 中,其中的元素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中进行迅速交 换的,比较小且更加活跃的部分,从形成存在的空 间都比较易于进入生态系统中,通路通常受生命过 程的控制。
四.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是水的循环途径,淡水资源 量,全球水循环是平衡的,但局部地区水分分布 不均匀。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包括截取、渗透、 蒸发、蒸腾和地表径流。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资料整理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资料整理

3.资料整理的步骤 (1)设计整理方案 ; (2)审核(审查、检验)原始资料 ; (3)进行资料分类 ; (4)实施资料汇总 ; (5)编制统计图表。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2.定量分析的方法

(1)数据描述 集中量数含义及种类:用于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叫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 均数、中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关系、共变关系、相关关系)两类现象之间 在发展变化和大小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因果,也不是共变关系。 正相关、负相关;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点二列、二列、多 列);四格相关、偏相关和部分相关。
(2)数据推断 参数估计的含义及种类
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
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2.定性分析的过程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 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果分析 就是在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原因的现 象与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是在研究对象 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它的结果的现象与其他的现象 区别开来。 因果性是自然界现象之间普遍的和基本的 联系。虽然,在宇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因 果律的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因果律的存在是确定无 疑的。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同点

①着眼点不同。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③依据不同。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 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④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 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 ⑤学科基础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 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 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 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 关系。

第章层次分析法

第章层次分析法
第十一章 层次分析法
目标层 判断层 功能B1
采购设备
价格B2
维护性B3
方案层 产品C1
产品C2
产品C3
设备采购计划层次结构图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p248)
层次分析法基本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成对比较阵(判断矩阵) 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n
a. 将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 wij aij / aij
n
i 1
b. 对 wij 按行求和得 wi wij
n j1
c. 将 wi 归一化 wi wi / wi , w (w1, w2, ..., wn )T, 即
为近似特征根(权向量) i1
6
目标层
判断层
功能B1
层次分析法
购买设备A
价格B2
维护性B3
方案层
产品C1
产品C2
图 设备采购层次结构图
产品C3 7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建模步骤
(3)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相 关程度。通过构造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 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元素而 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相 对权值。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 元素的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5)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考虑相应的决策。
5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建模步骤
(1)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该系统的 总目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 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 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 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 层次。例如:下图是以递阶层次表示评价和选 择设备的层次结构模型。

电力系统分析-孟祥萍-第11章PPT课件

电力系统分析-孟祥萍-第11章PPT课件

(a相)电流各序分量:
Ifa1
U fa(0)
j(x1
x2x0 x2 x0
)
Ifa2
x0 x2 x0
Ifa1
Ifa0
x2 x2 x0
Ifa1
电力系统分析
(11.16)
图11.8 bc两相短路接地复合序网
14
11.3 两 相 短 路 接 地
短路点的各相电流可由序分量合成得:
Ifa 0
I
fb
a2I
3U fa(0)
(x1 x2)
短路点的各相电压为:
U Uffa b a 12 Ufc a
1 a a2
1 1 U Uffa a1 2 2U Uffa a1 1 (11.13) 1 Ufa0 Ufa1
12
电力系统分析
11.3两相短路接地
设系统f处发生两相(b、c)短路接地,如图11.7所示。
Ifa2
U fa(0) j(x1x2)
(11.10)
11
电力系统分析
11.2 两 相 短 路
利用序分量求得b、c相短路时的各相电流为:
I I
fa fb
1 a2
I fc a
0
1 a a2
1 1 1
I I
fa1 fa2
0
j
j
0
3I fa1
3I fa1
3U fa(0) (x1 x2)
x
(n)
而发生三相
短路时的电流相等。
n代表短路 的类型
I(fna1)
U fa(0)
j(x1
x(n)
)
(11.23)
x
(n
)
表示附加电抗,其值

电力系统分析 十一章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电力系统分析  十一章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X

( X d

XT1)
(1 2
Xl

XT2)

( X d

X
T
1
)(
1 2
Xl
X
(n)

XT2)

X

( X d

X
T
1
)
(
1 2
Xl
X
(n)

XT2)
P

EU X
sin
由于 X X ,所以功角特性要比正常时低。
故障切除后(图d):等值电抗为
1、忽略发电机定子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2、在简化计算中,忽略暂态过程中发电机的
附加损耗。 3、当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忽略负序和零序分
量电流对发电机转子运动的影响; 4、忽略频率变化对系统参数的影响;
三、有关计算的简化规定
1、发电机的参数用E′和Xd´表示; 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
2、不考虑原动机自动调速系统的作用;假定 原动机输入的机械功率为恒定不变
3、电力系统负荷简化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的定性分析
1.各种运行情况下的功角特性 右图为单机—无限大
系统故障时等值电路。
正常运行时(图b):
X

X d

XT1

1 2
Xl

XT2
P

EU X
sin
7
发生短路故障时(图c):相当于在短路点接入一
个附加电抗 X ,因此 E、U之间的转移电抗为:
减速面积
Sb
max Md
c

(P max

第十一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

第十一章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

第三种形式:
就是在搞清有效成份的基础上,采 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中直 接提取有效成份单体,含量低的或可进 行化学合成,再作成适当剂型入药,这 种形式,因成份结构清楚,其疗效确切, 质量易控制,并可通过构效关系,对其 进行一系列化学修饰,以降低毒性,提 高效疗效,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形式,但 生产复杂,成本也高。
一、产物天然的研究开发程序
第一种形式:
经过文献资料或民间用药的 调研或通过现代药理学的筛选研 究(含体内、体外等研究),发 现某种动物、植物、矿物或微生 物具有药用价值,然后将其开发 成新药。
第二种形式:
已知某种成分或某类成分 具有药用价值或已成为新药, 根据动植物的亲缘关系,寻找 含有这种或这类成分的动植物, 进而将其开发成新药。
(一)活性成份的分离研究法: 天然活性成份研究也是多学科协同研 究的问题,应有从事生药、化学、药理和 临床等几方面的配合研究,才能使活性成 份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寻找中药有效成 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对每一具体情况, 要作具本分析,不可能作一个固定的模式。
两种不同方法的思路
1、早期方法: 分离与活性测试分两个阶段进 行,即首先分离单体,然后对单体 进行活性测试,这种方法盲目性较 大,费工、费时,且对含量小的成 份还可能漏掉。
(二) 天然药物及中药中原生生物 活性成分的研究
1 .通过调研或广泛筛选需要开发的天然药物,然后采用体内的 方法对该药进行药效学评价,以便再次确认该药的开发价值 并在有效部位或活性部位寻找所使用的活性测试模型或指标。 2 .根据原料药中化学成分的性质将其粗分成几个部分,按等剂 量不等强度的原则对每部分均进行活性测试,确定有效部位。 3 .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和其它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每次分 离所得组分均需经过活性测试(由于所得量均较少,常采用 体外的方法进行活性测试),对于无效的组分常弃去不再研 究,只研究那些有效或有活性的组分,直到追踪到活性成分。 4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单体的化学结构,对已明确化 学结构的单体进行活性评价 5 .对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进 而将其开发成创新药物。(图11—1)

第十一章-空间格局分析

第十一章-空间格局分析

第十一章空间格局分析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植物种、植物群落与植被景观在空间得分布都有自己得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就是广义分布格局(extensive pattern)。

广义分布格局范围很广,小到一个低等植物(菌、地衣等)在一块岩石或一个树干上得分布,大到整个世界植被得分布规律。

大格局属于地理学范畴,中度格局可以用排序与分类得方法研究。

本章主要指小范围得格局,即狭义格局(intensive pattern)。

一个植物种在一个群落中得分布有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与非随机分布(non-random distribution)。

非随机分布叫做种群得分布格局(pattern), 即狭义格局。

非随机分布包括集群分布(contagious distribution)与均匀分布(regular distribution)。

但在自然群落中,后者很少见,所以这里说得种群格局主要指集群分布。

种群集群分布就是植物群落斑块与植被景观斑块得基础,因此,种群分布格局与群落格局与景观格局就是密切相关得。

一个植物种得分布可以用三种特征加以描述,即格局规模(scale)、格局强度(intensity)与格局纹理(grain)。

格局规模就是指种得一个斑块(patch)与一个斑块间隙(gap)之与得平均长度,它等于一个斑块得中心到另一个相邻斑块中心得距离,或者一个斑块间隙得中心到另一个斑块间隙中心得距离。

对一个种群来讲,它可以有不同大小得斑块,因而就有不同大小得规模。

格局强度指某一规模下,斑块与斑块间隙得密度差异程度。

在一个群落中,一个种得斑块就是它得个体集中分布之地,而它得斑块间隙,多数情况下仍含有该种少数个体。

如果一个种得斑块间隙完全不含该种个体,这种格局就叫做完全格局(perfect pattern)。

在自然群落中,完全格局较少见。

格局纹理就是指斑块与间隙得大小,一般以同一规模下得平均直径表示。

纹理不同于规模,因为规模包括一个斑块与它得间隙,而纹理则分别包括斑块大小与斑块间隙得大小。

电力系统分析十一章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电力系统分析十一章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若此时在系统中Y0接
线的变压器中性点以一小 电阻接地,则零序电流将 在这一电阻中产生功率损 耗,这种功率损耗与发电 机的电气制动一样可以减 少转子的不平衡功率,有 利于系统的暂态稳定。
中性点接入小电阻
8 设置中间开关站 当输电线路较长(如500KM以上),且经过的地 区也没有变电所时,可以考虑设置中间开关站,如图 9-11所示。
EU X
sin
一般情况下,有:
X X X
所以 P P P
第三节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的定量分析
在功角由 0 变化到 c 的过程中,PT Pe ,多余
的能量使发电机转速上升,过剩的能量转变成转子
的动能而贮存在转子中。加速过程中所做的功为:
Sa
c Md
0
(P c
0 T
P )d
图 输电线上设置开关站
在暂态稳定中,若能尽快减小发电机过剩力矩, 减小转子相对加速度及减小转子动能等可提高暂态稳 定性,常用方法是:快速切除短路故障;采用自动重 合闸装置;快速减小原动机功率;采用电气制动;串 联电容器的强行补偿;变压器中性点以小电阻接地; 设置中间开关站等。
6 串联电容器的强行补偿
为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故障后的静态稳定性 也可采用强行串联补偿。即在切除线路的同时切除部 分并联的电容器组,以增大串联补偿电容的容抗,部 分地甚至全部地抵偿由于切除故障线路而增加的线路 感抗。
7 变压器中性点以小电阻接地
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发生不对称接 地短路时,将产生零序电流分量。
第四节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为了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需要知道必 须在多长时间内切除短路故障,即极限切除角对应 的极限切除时间,这就需要找出发电机受到大干扰 后,转子相对角δ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即δ =ƒ(t)曲线, 此曲线称作摇摆曲线。

软考系统分析师 第十一 章 软件需求工程

软考系统分析师 第十一 章 软件需求工程

第十一 章 软件需求工程11.1 软件需求概述☆☆☆概念需求的层次(技术维度)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质量功能部署(QFD,管理维度)常规需求期望需求意外需求11.2 需求获取☆☆☆☆☆11.2.1 用户访谈概念三个方面准备访谈主持访谈访谈的后续工作用户访谈的优缺点11.2.2 问卷调查调查表的制作问卷调查的优缺点提高问卷返还率的方法(教材422页)11.2.3 采样概念样本大小采样的优缺点11.2.4 情节串联板概念类型制作优缺点11.2.5 联合需求计划(JRP)概念联合应用开发JRP会议主要原则11.2.6 需求记录技术任务卡片场景说明用户故事Volere白卡11.3 需求分析☆☆☆☆☆11.3.1 需求分析的任务11.3.2 需求分析的方法PDOA方法方法的对比11.4 结构化分析方法☆☆☆☆☆概述基本思想SA方法分析模型的核心11.4.1 数据流图概念主要作用基本符号DFD的层次如何画DFD11.4.2 状态转换图概念状态事件STD既可以表示循环运行过程,也可以表示单程生命期。

11.4.3 数据字典概念数据字典的条目 数据字典的作用 数据字典的管理11.5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基本任务11.5.1 统一建模语言(UML)概念UML的结构UML对系统架构的定义事物(建模元素)关系图11.5.2 用例模型用例图的元素OOA方法构建用例模型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11.5.3 分析模型建立分析模型定义概念类确定类之间的关系为类添加职责建立交互图分析模型的详细程度问题11.6 需求定义☆☆需求定义需求定义的方法严格定义方法原型方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念SRS的编写方法(三种方法)SRS的内容和格式(教材第453页)11.7 需求验证☆☆☆概述11.7.1 需求评审技术评审的概念技术评审的类型正式评审的过程如何做好需求评审11.7.2 需求测试 概念测试用例需求测试的过程11.8 需求管理☆☆☆概述软件需求工程角度CMM角度11.8.1 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基线需求的状态需求变更11.8.2 需求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带有风险的做法与需求有关的风险11.8.3 需求跟踪可跟踪性需求跟踪的内容(教材第463页)需求跟踪的目的需求跟踪矩阵论文与案例2019上半年论系统需求分析方法(论文)2018上半年结构化与面向对象分析用例图论软件系统需求获取技术及应用(论文)2017上半年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及应用(论文)论数据流图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论文)2016上半年论软件需求验证方法及应用(论文)面向对象中类的分类活动图状态图2014上半年软件需求获取2013上半年面向对象分析中的用例建模论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应用(论文)2012上半年论软件需求管理及其应用(论文)2011上半年论联合需求计划在系统需求获取中的应用(论文)2010上半年PIECES方法因果图需求定义文档11.1 软件需求概述☆☆☆☆☆概念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新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仪器分析之第十一章极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之第十一章极谱分析法

二、极谱分析的特点: 极谱分析的特点: ★有较高的灵敏度。 有较高的灵敏度。 普通极谱: mol/L, 普通极谱:10-5~10-2mol/L, 催化极谱等:10-11~10-8mol/L。 催化极谱等: mol/L。 ★分析速度快,且易实现自动化。 分析速度快,且易实现自动化。 重现性好:同一溶液可反复测定。 ★重现性好:同一溶液可反复测定。 ★应用范围广。 应用范围广。
浓差极化建立的条件: <三> 浓差极化建立的条件: ★极化电极的表面积要小; 极化电极的表面积要小; 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浓度C 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浓度Cs易于 趋近于零。 趋近于零。 ★溶液中被测物的浓度要低; 溶液中被测物的浓度要低; 也易于趋近于零。 Cs也易于趋近于零。 ★溶液不搅拌。 溶液不搅拌。 有利于电极表面附近建立扩散层。 有利于电极表面附近建立扩散层。
影响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 1.毛细管特性的影响: 1.毛细管特性的影响: 毛细管特性的影响 称为毛细管常数。 m 毛细管常数: ●毛细管常数: 2/3t1/6称为毛细管常数。 与汞柱高度h的关系: ●id与汞柱高度h的关系: id∝= m2/3t1/6= ∴ id∝h1/2
§11—3 11—
极谱定量分析
扩散电流方程式: 一、扩散电流方程式:
在汞滴生长期内,任一瞬间τ的电流是 的电流是: ●在汞滴生长期内,任一瞬间 的电流是: 此式为扩散电流方程式, 此式为扩散电流方程式,又称为尤考维奇 方程式。 方程式。 τ=0时 =0。 τ=t为汞滴从开始生 ●当τ=0时,iτ=0。设τ=t为汞滴从开始生 被测离子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 n——被测离子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 被测离子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 长到离开滴汞电极滴下所需的时间, 长到离开滴汞电极滴下所需的时间,称为 被测物的扩散系数( D——被测物的扩散系数(cm2/s); 被测物的扩散系数 cm2/s); 滴下时间。此时, 达到最大值: 滴下时间。此时,iτ达到最大值: 汞流速( m——汞流速(mg/s); 汞流速 mg/s); 滴下时间( t——滴下时间(s); 滴下时间 被测物浓度( C——被测物浓度(mol/L)。 被测物浓度 mol/L)。 平均极限扩散电流i ●平均极限扩散电流id:

《电力系统分析》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电力系统分析》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另一种情形: 故障切除的时间更晚, 即短路切除角 c 更大, 作如下分析。
b—c: 故障持续时间段, 即从故障发生到切除, 电机一直在
N , 的情形下加速运行, 直到c点(故障切除)。
e—以后, 机组开始减速, 若在 k点之前, 减速到同步转速N
以下, 就是前述的情形。但若直到 k 点, 机组速度仍未低于 同步转速,则运行状态将越过 k点,重新进入加速区。 N , 一直增加,机组将失去同步, 不能稳定运行。
二. 暂态稳定计算的基本假设
1. 系统电磁参数(电压、电流、磁链、功率等)是突变量; 2. 忽略磁场间的脉动转矩; 3. 忽略阻尼绕组的影响; 4. 只考虑基波正序分量; 5. 不考虑频率变化对参数的影响, 机械转矩(功率)不变; 6. 发电机模型简化为用 E 和 X d表示。
三. 基本分析方法

f (x0 )
由此, 可求出 t t1 时刻的状态变量
x1 x(t1 ) x0 hf (x0 ) 按同样方法可求出
x2 x(t2 ) x1 hf (x1), , xi1 x(ti1) xi hf (xi ), ,
xn x(tn ) xn1 hf (xn1 )
d
dt

N
TJ
(Pm

P)

0,
机组停止减速,但仍有 N
d
dt
N 0, ,
继续减小, 越过k点。
k— f 段:
N , Pe PIII Pm
d
dt
N
0,
,
继续减小。
d
dt

N
TJ
(Pm
Pe )

第十一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十一章--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十一章冲突与冲突管理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重要概念1、冲突(conflict):冲突是一个过程,它开始于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其关心的事物有或将要有消极影响时。

冲突也是感知意识(知觉)、对立、稀缺和封锁。

2、建设性冲突(constructive conflict):又称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积极影响的冲突。

3、破坏性冲突(destructive conflict):又称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的冲突。

4、目标冲突(goal conflict):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

5、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看法、想法和思想而导致的冲突。

6、情感冲突(emotional conflict):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情感上的不一致而引发的冲突。

7、程序冲突(procedure conflict):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

8、关系型冲突(Relational conflict):指由于人际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冲突。

9、竞争策略(competing strategy):又称强制策略,为满足自身的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的一种“我赢你输”的策略。

10、回避策略(avoiding strategy):既不满足自身的利益也不满足对方的利益,试图置身于冲突之外,无视不一致的存在,或保持中立,以“退避三舍”,“难得糊涂”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11、妥协策略(compromise strategy:妥协实质上是一种交易,又称为谈判策略,指的是一种适度满足自己的关心点和他人的关心点,通过一系列的谈判、让步、讨价还价来部分满足双方要求和利益的冲突管理策略。

12、迁就策略(accommodating strategy):又称克制策略或迎合策略,当事人主要考虑对方的利益或屈从于对方意愿,压制或牺牲自己的利益及意愿。

第章层次分析法

第章层次分析法
5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建模步骤
(1)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该系统的 总目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 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 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 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 层次。例如:下图是以递阶层次表示评价和选 择设备的层次结构模型。
选择旅游地
W(2)
0.263 0.475 0.055 0.099
0.110










0.595 0.129 0.082 0.682 0.429 0.142 0.633 0.175 0.166 0.668
0.277
0.263
0.429
0.193
0.166
P1 P2 P3 P1 P2 P3 P1 P2 P3 P1 P2 P3 P1 P2 P3
不完全层次结构模型
2
一.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 次 分 析 法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 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 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 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 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 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 决策分析方法。
17
层次分析法
<3>一致性比率(用于确定A的不一致性的容许范围)
CR CI RI
当CR<0.1时,A的不一致性程 度在容许范围内,此时可用A 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是政策研究尤其是政策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

政策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现代科学方法尤其是系统分析的成熟。

系统分析的发展为政策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本章介绍系统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技术。

第一节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构成政策科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

尽管系统分析与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政策科学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而,系统分析事实上成为政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系统分析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出现了大量不确定性、竞争性的复杂系统,如军事对抗、经济竞争等系统,一般预测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事物发展的需要,于是产生了采用系统思维和技巧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在美国发展出来的重要政策研究方法之一,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1945年,美国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组织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专家为美国空军研究“洲际战争”问题,目的是为空军提供关于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建议,当时称为“研究与开发”(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计划。

1948年5月,执行该计划的部门从道格拉斯公司独立出来,成立了兰德公司,“兰德”是英文“RAND”(研究与开发)的音译。

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这30年中,系统分析沿着两条明显不同的路线得到发展。

一条路线是运用数学工具和经济学原理分析和研究军事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等。

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把这套方法应用于整个军事领域,并很快在各政府部门推广,形成了PPBS系统方法(计划—项目—预算系统,Planning,Programming ,Budget System)。

PPBS系统方法主要有长期预算、监督有关项目及其开支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系统分析三个部分。

在军事和政府部门的带动下,美国民间企业也开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改善交通、通讯、计算机、公共卫生设施的效率和效能;在消防、医疗、电网、导航等领域,系统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①系统分析的另一条路线体现在与大学相互联系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之中。

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一种把众多的学科加以系统理论化的倾向:开始是在生物学和数学领域,特别是控制论方面;其后扩展到了工程学、通讯理论、一般系统论、政治结构、国际关系、管理系统、生态系统、心理和精神分析以及教育系统等研究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提出了不少有关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由于系统分析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到了7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于改进和提高公共政策系统的功能和有效性是极其有益的,将系统分析与决策相联系,用来解决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大系统问题。

系统分析从作为分析经济合理性的应用和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这种相互分离的状态,逐步走向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体系。

系统分析是20世纪40年代为解决人类活动和社会系统中不断涌现出的复杂的、庞大的和多层次的大系统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并与决策紧密相连的科学。

目前,系①参见[美]R·M·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1~22页.统分析作为一种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各国所认可和采用,运用于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中,特别是在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及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上。

随着应用数学以及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高容量、多功能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系统方法自身及应用范围不断深化扩展,构成了政策研究以及政策分析的主导性或基础性的方法。

二、系统分析、运筹学与政策科学的关系广义的管理科学(包括公共行政学在内)努力确立和应用一般的“管理原则”。

这些原则都是建立在对一系列大规模组织内的管理过程、管理动态和管理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管理科学的理论核心是改进管理决策。

狭义的管理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组织的效用所进行的估算的学问或方法论。

这个领域的另外三个名称是“运筹学”、“作业分析”和“决策学”。

系统分析则是由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组成的一个集合,它导源于科学方法论尤其是系统论及为数众多的涉及选择现象的科学分支。

应用系统分析的目的是要改进人类社会的组织系统。

德洛尔认为,(广义)管理科学对政策分析的最大贡献就是它对待问题所偏爱的“系统方法”。

可以说,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借鉴了管理科学的经验,将系统分析方法及运筹学方法直接运用于政策研究,将之视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或组成部份。

美国政策科学家爱德华·S·奎德对系统分析、运筹学和政策分析的关系作了如下的论述:“运筹学要帮助人们把事情办得更好;系统分析也试图做到这一点,另外,它要把事情办得更好而且更便宜;政策分析试图做到系统分析所要求的一切,此外它还要求把事情办得更公道。

因此,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的考虑以及对目标及其与手段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政策分析可以被视为包括了系统分析,但加上政策的分配性影响。

政策分析更加重视执行以及对政治和组织方面的考虑”。

奎德还说:“政策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系统分析的扩充而发展起来的,而系统分析又是运筹学的扩展。

因此,可以将系统分析看作政策分析的一种不完全的或专门的形式”。

①当然,系统分析及运筹学并不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全部。

甚至有人对这些方法是否可以从管理决策上有效地运用到政策上持怀疑态度。

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例如,它们在提出最优政策问题上忽略了所研究的问题和政策制订、实施过程中的制度背景,它们无法处理某些政治要求,不能处理非理性现象(如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高风险投入、自我牺牲及非常规生活方式),不能处理基本的价值观念或价值前提。

三、什么是系统分析1.系统的概念系统(Systems)是系统分析的最基础的概念。

美国韦氏辞典(Webster’s Dictionary)把系统定义为:“系统是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了的总体;由构成总体的各种概念、原理有规则地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集合。

”《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s Theory)的创始人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关系诸要素的集合”,②“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诸要素的集合。

”③美国学者阿可夫(R.L.Ackoff)则说,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任何种类的要素构成的集合。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则主张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①E·S·Quade,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 (Third edition).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Publlishing Co., Inc., 1989.P.27.②L.V.Bertalanffy, General Systems Theory. New Y ork: Braziller,1968 p.55.③L.V.Bertalanffy, Trends in General Systems Theory. New Y ork: Wiley, 1972, p.31.系统的组成部分。

”①上述学者关于系统的界定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指出了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第二,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三,由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一般地将系统界定为是由若干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分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几乎无处不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是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成的,并且具有特定的功能。

它是由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离开要素就无所谓系统,因而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要素间联系和作用也不能脱离整体的协调去考虑;系统的性质一般是由要素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要素,就具有什么样的系统功能,但系统又具有各要素所没有的新功能;各种要素在构成系统时,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层次,没有结构层次的要素的胡乱堆积构不成系统;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而在一个动态结构的系统中,结构的好坏直接由要素之间的协调体现出来;系统与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每个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与发展的,它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内外形成一定的结构与秩序,使得系统呈现出整体性、有机关联性、结构层次性、环境开放性和有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所谓的系统的同构性。

2.系统分析的概念系统分析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至今,对于什么是系统分析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随着系统分析在各个领域和各类型问题的应用不断扩展,对系统分析一词的解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各派所强调的或研究的重点也不尽一致。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系统分析所下的概念。

政策科学家克朗(R.M.Krone):“系统分析可以被视为由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组成的一个集合,其方法论源于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以及为数众多的涉及选择对象的科学分支。

应用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改进公共的和私营的人类组织系统。

系统分析既是一种解释性的,又是一种规定性的方法论。

”②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系统分析提出一定的目标,为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就要求系统专家或专家组在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网中按最大效益和最小费用的标准去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选出可能的最优方案。

”③菲茨杰拉德(P.Fitzgerald):系统分析方法是分析和评价系统中各个决策点就系统的效果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制约。

所谓决策点是系统中那些能对输入数据做出反应和能做出决策的点(可以是人或自动装置)。

因此,在系统分析中,一个系统的设计是以各种决策点为依据。

切克兰德(P.Checklard):系统分析是系统观念在管理功能上的一种应用。

它是一种科学的作业程序或方法,考虑所有不确定的因素,找出能够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

然后,比较每一个方案的费用效益化,通过决策者对问题的直觉与判断,以决定最有利的可行方案。

美国学者奎德(E.S.Quade)在1987年出版的《系统分析手册》一书中认为,系统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领导者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系统方法,这些步骤归纳起来主要是:研究领导者提出的整个问题,确定目标,建立方案,并且根据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使用适当的方法比较各个方案,以便能依靠专家的判断能力和经验处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