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逻辑基点的历史转变

合集下载

党风廉政建设30年历程及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30年历程及思考

第26卷 第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Vol.26,No.1 2009年1月 Maozedong Thought Study Jan.,2009党风廉政建设30年历程及思考王敦琴 高建林(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几乎每十年就有一个新的台阶,大体可概括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初步恢复阶段、逐步改革阶段和全面创新阶段。

30年中,党风廉政建设的概念表述不断深化,法规文件不断完善,建设维度不断拓展,方式方法不断调适,惩治力度不断增强。

不过,在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完善制度设计并保证有效实施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创新监督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 30年;党风;廉政建设〔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09)01-0140-04 “党风”即党的风气,党的风气取决于党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党风”进行科学概括的是毛泽东。

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党风包括了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多方面。

今天,我们谈党的作风,一般包括了思想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及生活作风。

“廉政”即廉洁从政。

该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晏子春秋校注卷四》。

虽历经两千多年,但“廉政”一词的基本含义变化不大。

廉洁从政,讲的是为官之道,怎么样去当官、如何去执政。

今天,廉政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公私分明、恪尽职守、勤俭节约,而不是贪赃枉法、私欲横流、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奢靡铺张。

将“党风”与“廉政”放在一起,是从党的十四大开始的。

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有各自的目标、重点、方法和成效。

本文旨在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建设特点进行考察,以期对今后的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借鉴。

一、30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进程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大体每十年,党风廉政建设就有一个新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关键 词 : 中国 共 产 党 ; 政 建 设 ; 防 并 举 廉 惩 中图分类号 : 2 2 6 1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8 7 2 1 )0—04 0 17 64 (0 1 1 0 4— 3
【 作者简介】 任爽(92 )女 , 18 一 , 吉林长岭人,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助教 ,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李锋清(92一 ) 男, 18 ,
斗争的重要内容 , 为反腐 败的根 本 出路 在于 加快 推进 我 国 认 的政治体制改 革 。这 一时 期 我国 反腐 倡廉 建 设 的主 要特 征 是: 继续 开展思想政 治教 育 , 快推 进法 制建 设 , 加 积极 推 进 反 腐倡廉的制度化工作 。
( ) 中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 前的廉政 建设 ( 中国成立 一 新 新 至十一 届三 中全会 前 夕)
1 新 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的廉政建 设 。新 中国成立初 期 , . 百废待 兴 , 党对执政 后 的反腐败 斗争 已有充 分 的准备 。这 但 个时期 , 党继 承了战争 时期红 色政 权反腐 败斗 争的优 良传统 和经 验 , 持“ 坚 三大纪律八 项 注意 ” 的“ 中 一切缴 获要 归功 ” 、 “ 不拿群众 一针一线 ” 的最基本 要求 , 始终注意 执政后 可能发 生 的干部被腐 蚀的 问题 。 开展了 “ … 三反” “ 反” 动 , 治 、五 运 惩 了 一批腐败分 子 , 保持 了党 在人 民心 中的廉洁 为民 的光辉形 象。这一时 期我国在廉政 建 设方面 的重 要特点 是 : 通过 开展 群 众运动 , 保持干 部 、 民群 众间 的血肉 联系 , 人 调动 广大群 众 斗争的积极 性 , 以监督和防止腐败 , 巩固新政权 。

4 ・ 4

浅谈建党90周年以来我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浅谈建党90周年以来我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浅谈建党90周年以来我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自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我党将不断推进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一项常规、基本的工作。

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被强调,党的各届代表大会报告都有专门的要求,党的章程都有一些专门的论述。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坚持“两个务必”,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使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众所周知,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果武装全体党员,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上一步。

党的发展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是与党的理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以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顺利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本经验。

我们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

坚持运用这些成果武装全党,极大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不仅党的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显著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既继承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总结实践又提升实践,既关注现实又洞察长远,既包含深刻的理性思维又包含周密的决策部署,既是深邃的理论指导又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历史启迪·理论逻辑·实践理路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历史启迪·理论逻辑·实践理路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历史启迪·理论逻辑·实践理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从政治的高度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信仰立场和政治道德水平,着力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堡垒作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内容和鲜明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

62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从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又是面向新时代对党的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入揭示,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历史启迪: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100年的光辉历程。

一部百年发展史,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党的政治建设史。

历史经验表明,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29年的古田会议、1942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堪称民主革命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光辉典范。

这三大重要历史阶段的党的建设,背景各不相同,内容各有侧重,但都贯穿一条共同主线、彰显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党不断发展壮大。

三大历史节点的党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一)党的政治建设深刻决定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和军队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直接背景是在如何建设工农红军问题上党内存在严重分歧,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盲动主义、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严重滋长;这次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突出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解决红军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建设在红军内部的统领地位。

建国初期我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建国初期我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建国初期我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作者:罗观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1期【摘要】文章认为,在建国初期,为了遏制腐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决策。

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整党整风、建立反腐败机制、严惩腐败分子、反对官僚主义等是党在这个时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建国初期;廉政建设;历史经验只有党的廉政建设搞好了,党心才能凝聚,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干事业的局面才能形成,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相反,如果廉政建设搞不好,任腐败肆虐而不顾,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就会丧失,就无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从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执政党廉政建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廉政建设的基础建国初期,我党面临的最大敌人便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消除腐败的思想基础。

在建国初期的实践中,毛泽东十分强调党内要注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多次开展全党范围的整党整风运动。

根据建国前的经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毛泽东开始推行“大民主”,即把群众运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结合起来,实行“开门整风”。

毛泽东始终保持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高度警惕性,极其重视思想教育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作用,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搞好廉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在廉政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牵引作用,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是建国初期我党廉政建设留下的宝贵经验。

二、制度建设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1952年,鉴于“三反”期间发现的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党中央下发《关于争取胜利结束三反运动中的若干问题的指示》,要求全国从中央到地方进行相关制度建设。

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经验总结

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经验总结

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经验总结引言: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深化自我革命、巩固自我纯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党风廉政建设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党的事业万古长青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强大战斗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本文将结合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考。

主体:一、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执政的根本原则。

党的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坚决政治上坚定有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先进性。

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积极参与党的决策,真正做到把党的意志转化为行动。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武装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党员干部还要注重关注时事热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三、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是保证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各种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其他法规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依法履职,不得为个人利益牺牲党和人民的利益。

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是实施党的宗旨、方针、政策、决议的基本力量。

党组织要保持先进性,坚决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

同时,要加强党建工作力量,推动全党党建工作上水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廉政建设是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和规范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的需要。

党员干部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践行“两个维护”,严守党纪国法,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现实逻辑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现实逻辑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现实逻辑作者:王菲菲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08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对党建经验和规律的一个深刻总结。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实践原则和要求。

对党的政治建设历史现实逻辑的认识,就是要把握其历史沿革的延续性和现实内涵的丰富性,这是弄清党的政治建设地位及价值的基本遵循。

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不同时期它的侧重点和落脚点不同,但却始终包含着政治建设的内容,发挥着政治建设的作用,表现为时间的连续和内涵的延续。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传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印刻着讲政治的烙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强调要用政治来引导革命、使革命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要求: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

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面向21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共产党人要讲政治,全党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做讲政治的表率,就要在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

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反复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从党的本质规定性上深化了对讲政治的认识”。

可见,讲政治始终伴随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党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

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要求。

浅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及启示

浅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及启示

区域治理思政研究与党建浅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及启示赵宁宁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摘要: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革命党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环境改变和权利考验。

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建立一整套廉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现廉政建设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建国初期;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廉政建设的背景首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在国家各项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要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观念。

其次,中国共产党面临环境的考验,由革命环境转入建设环境。

环境的改变让一部分党员居功自傲,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追求奢侈生活,给党真正实现职责带来的负面效应。

再次,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权力的考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组织者,手中拥有分配行政、财政、人事、物资等权力,党员干部的每一项决定都关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公为私,成为了建国初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1]。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举措1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具体制度。

第一,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法律法规。

1951年12月1日,颁布了《关于实现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规定:“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一切贪污行为必须揭发,按其情节轻重,给以程度不等的处理,从警告、调职、撤职、开除党籍、判处各种徒刑、直至枪决”。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提出,赋予公民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口头控告的权利。

建国初期,党中央将反腐倡廉写入宪法,标志着党中央从根本制度入手,逐渐建立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把人民赋予党员干部的权力关进牢笼,从根本上防止贪污腐败[2]。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第14卷第4期2021年8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4No.4Aug.2021收稿日期:2021-07-16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0BDS012)。

作者简介:荆蕙兰(196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1.04.02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荆蕙兰,滕 如(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 要: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贪腐整顿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整风和整党运动,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的完善成熟。

全面总结党的廉政建设经验,明确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思想教育为基础,筑牢制度建设为保证,紧抓权力监督为关键以及营造文化氛围为导向,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的经验借鉴。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必要性;实践探索;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1)04-0296-05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赢得了从局部执政、全面执政到长期执政不同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与政治态度,以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政治斗争为战略目标与价值追求,书写了一个百年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新篇章。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指向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指向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指向作者:陈培浩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1期陈培浩※ 基金项目: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一批规划课题“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指向”(编号:ZX21003)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政治建设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永恒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既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华,也深刻汲取了国外政党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升华。

(一)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政党属性的本质揭示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将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本质属性及阶级内涵,认为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产生之日起,就把夺取政权进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作为革命的目标,强调“政治问题对活跃革命者而言不是次要的问题,而是首要的问题”[1](P66)。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革命纲领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先进品格和政治立场[2](P39-66)。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十分重视政治的重要作用,鲜明指出“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3](P406)。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概念,但他们关于政治的内涵、政治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政党对待政治的态度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对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

风廉政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提升。

本文将探讨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一、历史背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历来注重廉政建设。

古代中国的廉洁风尚深入人心,一直以来都有“廉者,不因寒暑而变节”的说法。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却出现了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廉政建设,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腐败问题日益严重,风廉政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二、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风廉政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途径,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风廉政建设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三、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为了推动风廉政建设的落地,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责任。

其次,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机制,建立严密的反腐败网络,加强反腐败合作,追逃追赃工作扎实推进。

第四,深化改革,加强机构职责划分和权力监督,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廉洁高效运行。

四、风廉政建设的成就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在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家层面相继成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全面推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也积极主动开展风廉政建设工作,纷纷建立了廉政档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

然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形势和问题也不断涌现,风廉政建设任务依然严峻。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百年探索三重逻辑的推进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百年探索三重逻辑的推进

A Century's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Promotion of Triple Logic 作者: 陈朋[1]
作者机构: [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南京210004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1-1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廉政建设的百年探索是一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这三重逻辑相互统一的过程.从理论逻辑看,廉政建设是现代政党治理的内在诉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廉政建设是其治国理政的鲜明标识和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等近百年的廉政建设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面临的不同形势不断调适廉政建设基本方略和推进路径的历史逻辑.廉政建设的百年探索实际上也蕴含着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执政的实践逻辑.这既是近百年来廉政建设的实践底色,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廉政建设的显见不同之处.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建设的当下启示是,要把坚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作为基准点,牢牢坚守人民立场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作为基本方法论.。

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

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

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中国反腐倡廉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历史演进和现实意义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历史演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和全面从严治党阶段。

每个阶段的背景和特点都对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现实意义产生了影响。

初期探索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时期,这个阶段的背景是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清理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中国共产党重点关注的是建设政权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反腐倡廉斗争在这个阶段显得比较薄弱。

然而,在这个阶段,党的高层领导人已经提出“自上而下、全覆盖”的原则,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面建设阶段是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背景是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在这个阶段,反腐倡廉斗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和机关纷纷成立反腐败机构,开展反腐倡廉的活动。

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法治国,建立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为今后的斗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深化改革阶段是中国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背景是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全球化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反腐倡廉斗争需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执纪执法的规范。

中国共产党也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将反腐倡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强化了党内监督和各级纪委的作用。

这个阶段还出现了一系列大案要案的查处,使得反腐倡廉斗争更加深入人心。

全面从严治党阶段是当前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主题,这个阶段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反腐倡廉斗争已经形成了系统、全面、常态化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机制。

中国共产党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斗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历史演进和现实意义不仅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三维审视:生成逻辑、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三维审视:生成逻辑、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三维审视:生成逻辑、历史演进和基本
经验
杨芳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22()2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全体人民历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

在这一伟大转变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原因是多方面的,廉政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廉政治理方式,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人民主体地位、中华优秀传统社会文化的底蕴等因素决定的。

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正确审视党内出现的不纯之念、不正之风与不端之行,对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各种腐败之风作出圆满解决,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廉政建设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廉政治理,自觉坚持、创新和深化廉政建设使然,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永葆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筑牢自身廉洁的决心。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杨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逻辑意蕴、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
2.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生成逻辑的三维审视
3.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公债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4.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百年演进逻辑及其基本经验
5.中国共产党百年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程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程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建党,从当时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已拥有8000万党员,掌握了丰富执政资源,其反腐之路也已走过90多年。

第一阶段:1921年至1949年是党政监察工作的艰苦探索时期。

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党刚刚成立就领导进行的土地革命,还是极其艰苦复杂的抗日战争,以及为夺取全国胜利而进行的解放战争,尽管条件非常艰苦、环境非常恶劣、斗争非常残酷,但是我党对党的队伍建设却非常重视,坚持革命和法制两不误。

在革命和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法制建设和对权力的监督工作也在斗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点、适应战争环境需要的各项监督制度。

如权力机关的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和人民监督等。

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是党政监察工作的痛苦发展、曲折进行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较短时间内就初步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为统帅,由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党的纪检检查机关的监督、人民检察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监督体系。

但是,在之后的20年间特别是在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纪检监察机构的撤销加剧了党的作风建设和政府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恶化。

就监察制度建设而言,这10年是遭到破坏的10年、被中断的10年,甚至是倒退的10年。

第三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重新建立,行政监察制度在被中断27年后于1986年得到恢复,党的纪检机关与行政监察机关从1993年开始实行了合署办公的新体制。

我国的党政监督制度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

我党提出了党在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长期执政条件下继续推进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强调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颁布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中国传统廉政建设的历史轨迹分解

中国传统廉政建设的历史轨迹分解

中国传统廉政建设的历史轨迹2013年7月12日 11:09 中国纪检监察报【字体】大中小余华青传统廉政制度的演变阶段传统廉政制度生成演进的轨迹,与中国社会历史整体发展的宏观线索是重合相契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廉政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自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的所谓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廉政制度的萌芽阶段。

夏商周三代,在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逐级分封的世袭贵族政治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国家政权在加强自身建设(包括特定意义上的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所谓“礼法并用”的政治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出于富国强兵、争霸兼并的需要,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竞争加剧,社会制度开始发生重大变革。

各国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强化政权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积极探讨更有成效的治国理政之道。

在诸子百家的争鸣过程中,廉政观念脱颖而出,并取得了丰富的思想成果。

在诸侯列国争雄图治的施政努力中,廉政举措相继出笼,并形成了中国古代国家政权调整改善统治政策的早期模式。

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变法改制的政治实践中,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出现了一些与廉政建设有关的制度性成果。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从此萌芽。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廉政制度正式生成的阶段。

秦汉王朝的建立,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辽阔疆域内,确立了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有效统治,从而结束了此前虚有天下共主或诸侯割据分治的局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秦汉王朝所创立的各项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政体、治理方式、统治疆域和时代课题等方面发展的重大变化,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力图强化国家政权对自身政治行为的约束控制,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君主对官僚集团的控制,并为此而进行了建章立制的努力。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就当时廉政制度的存在形态而言,主要是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化的廉政规定,这些规定分别体现在职官设置制度、官吏选用制度、官吏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之中。

廉政发展史

廉政发展史

廉政发展史近年来,廉政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廉政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原则和行为准则。

在中国,廉政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中国的廉政发展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时期,廉政主要体现在官员的廉洁奉公、依法行政等方面。

在很多时候,廉政是封建统治者通过制度手段来确保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然而,封建社会的廉政发展受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限制,官员的廉政意识和责任感相对较弱。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

近代中国廉政发展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历程。

19世纪末,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这一时期,廉政发展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提倡反对腐败、追求清廉政治的思潮。

然而,在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背景下,廉政建设的进展并不顺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廉政发展提供了契机。

新中国成立后,廉政建设被纳入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廉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发展。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廉政建设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腐败现象严重蔓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廉政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廉政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并加大了反腐力度。

特别是在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廉政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前,中国廉政建设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推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廉政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逻辑基点的历史转变【内容摘要】人性假设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党自我管理自我建设的过程,所以人性假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

党成立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逻辑基点经历了由“道德人”假设到“经济人”假设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扭转现阶段反腐败的巨大压力的局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党风廉政建设从党的成立一直到建国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经历了从“道德人”的逻辑假设到“经济人”的道德假设的历史逻辑基点转变,党成立以来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初期,党风廉政建设多是遵循着“道德人”假设的逻辑展开,强调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忽视制度化反贪腐手段的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也有党内纪律制度机制的制定出台,但是总体而言反贪腐主要依靠思想教育和政治运动;而改革开放以后党风廉政建设的逻辑则开始沿着“经济人”假设展开,在不放松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以客观手段约束党员干部。

一、以“道德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时期“道德人”的概念提出于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是对人性中利他行为的一种理论解释,是性善论的一种解释,认为单个人能够承担对组织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并且能够实现道德自律。

道德人假设其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性和利他性动物;第二,人的行为是基于道德和法律展开;第三,追求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偏重于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反腐败模式主要从党建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种“道德人”为逻辑假设主导的反腐模式一直处于优先地位。

由于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党成立之后面临的严酷的斗争局面以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十分重视自身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沿着“道德人”假设的逻辑展开,党的领导人将党风建设看成党的生命线,要求党员改造自己和加强修养锻炼[1],党风建设也多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毛泽东将“三反”、“五反”等群众运动看做是“那是一种激烈的,不与资本家商量的方法”。

党风建设主要依托于领导人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运动。

应该注意的是,党在这个时期也建立了一些反腐败的纪律或者法律,但是大部分只是确立了反腐的原则和要求,没有建立完整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加以保障,最后建立的纪律和法律成为思想教育一部分,没有落实到实处,法律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这种“道德人”逻辑假设在当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于当时党风建设发挥了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与贪污腐败划清界限,对于腐败有着“天然的免疫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一直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法宝。

在当时各种思想混杂的历史条件下,要保持无产阶级革命信仰,对党员进行党风教育意义重大,所以党一直重视思想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时社会处于均质化状态,社会结构简单,思想教育手段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第三,党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工人和农民,其革命性比较坚定,保持了较好的廉洁自律。

第四,党面临的严酷的政治斗争环境,使得“加入共产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生命危险,使得许多投机分子不来参加共产党”[2],大大阻碍了党内腐败分子的滋生。

第五,党的结构扁平化使得人民群众能够对每个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使得党员干部十分重视廉洁自律。

第六,对于腐败的严厉打击使得腐败党员干部受过惩处之后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找到出路,所以对于腐败威慑作用明显。

第七,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廉洁自律的典范,也给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党倚重于思想建设和群众运动进行党风建设的现实实际来看,虽然贪腐党员干部时有查处,但是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而言处于较好的状态,为党夺取全国政权和成为执政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实现党的历史地位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跨越。

所以,这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方式推动党风建设的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我们在看到这种逻辑假设的历史合理性的同时,也需要看到这种“道德人”逻辑假设的弊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经济成就成为党执政的重要合法性基础,而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使得以“道德人”逻辑假设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党风建设越来越不能适应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侵蚀着经济成就带来的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第一,“道德人”的逻辑假设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作为前提,虽然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同质化的资源短缺状态反而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奋斗节俭的理想信念,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财富失衡加剧,反而使得部分党员干部产生理想信念的动摇。

第二,“道德人”假设忽视了人的自利性,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虽然一直重视廉政建设,但是忽视了每个党员干部都与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产生联系,势必会产生利益的纠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过度倚重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泛化,使之缺少教育针对性。

第四,群众运动式的反腐手段虽有一定作用,但是造成了普通群众对于政治活动的过分热情,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社会生产。

第五,党风教育和群众运动相应造成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短期化,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约束机制。

第六,这种逻辑假设下的党风教育容易形成历史惰性,造成制度建设的弱势状态,不利于党风廉政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总之,以“道德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已经对于新阶段党政干部腐败的问题应对乏力,需要重新审视这种逻辑假设下的党风建设举措的时代合理性和适用性,这就需要建立以“经济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新思路。

二、以“经济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时期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经济人也被称作理性人是以完全追求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主体,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

这种经济人理论和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有相似之处,但是强调有限理性的经济人,而与中国传统性恶论对人性的否定有很大不同。

经济人假设有三个重要涵义:首先,经济人理论强调人的行为的自利性;其次,强调人在追逐自身最大化利益的理性行为,讲求成本、收益和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风廉政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党依据新的时代形势和总结过去执政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党风廉政的新举措,完善反腐败立法,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的补充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思路和逻辑的历史转变。

这种新思路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原先以道德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不能应对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这种逻辑假设相对原先的逻辑假设有以下优势:第一,“经济人”逻辑假设要求依靠客观手段,尤其是加强制度化手段加强党风建设,有利于建立长期有效的党风建设机制,制度化方式肯定贪腐的巨大代价有助抑制腐败高发态势。

第二,“经济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思路有效应对了拜金主义对于党员干部信念的侵蚀带来的腐败问题。

第三,这种逻辑假设弥补了单纯思想廉政教育约束力较小的缺失。

第四,这种新思路可以为党节约执政精力,也就变相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最根本的是这种逻辑假设使得党依然能够把握党风和反腐建设的主动权,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自己的力量促进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

以“经济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的新思路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转变:第一,反腐由结果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

原先的反腐思路多是展开教育与自我教育,贪腐发生查处以后作为新的党风教学内容,反腐落脚于结果控制,而腐败往往是逐步发展起来侵蚀党员干部的意志,单靠用惩治手段从严治党,虽然可以起到必不可少的示范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和政府的反腐防变问题,可能会产生“不教而诛”的印象,而经济人假设的新思路则注重过程控制,防微杜渐,以制度化的方式控制监督党员干部使用公共权力,维持反腐的高压常态机制。

第二,实现由偏重党员干部主观自律向偏重客观约束的转变。

原先反腐廉政思路强调党员干部自律意识,至于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干部党员能够吸收多少全依赖于其自身修养,而且群众反腐的作用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这种依靠党员干部主观自律的党风建设对于新阶段的反腐形势就显得力不从心。

而“经济人”的逻辑假设推崇制度化和法律化手段,强调以客观制度作为反腐的硬约束,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思想建设。

而且以“经济人”为逻辑假设的党风建设新思路也实现了党风建设举措的四个结合:第一,实现教育自律与制度约束的结合。

这种党风建设思路不是强调一点,不顾其余,而是要将党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结合制度化手段,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持久。

第二,实现专项治理与常态反腐相结合。

党风建设实现阶段性反腐与长期反腐相结合,因为腐败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的“顽疾”。

第三,实现自我治理与社会多元监督的结合。

党风建设需要实现党要管党,同时借助社会群众的力量,以制度化方式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动力,借助新闻媒体舆论共同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而且党也要学习借鉴其他执政党党风建设经验。

第四,实现反腐倡廉与科学发展相结合。

腐败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现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要根除腐败必须要围绕发展的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共有共享,打破权力和金钱的链条,消除社会阶层权利差异,实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局面。

参考文献:[1]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高新民,十一届三中全前若干反腐倡廉运动的逻辑关系[j].中共党史研究,1999(5):25.[3][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张契尼,潘琪昌编.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5]俞可平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刘涛.中国崛起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7]燕继荣编.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马德普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五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9]曹沛霖.制度纵横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