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87e1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d.png)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以下是一些护理要点:
1.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起搏器的程控检查和心脏功能评估。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起搏器的设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避免磁场和电磁干扰:起搏器容易受到磁场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应避免接近高磁场区域,如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大型电机、电磁炉等。
在进行一些医疗检查或治疗前,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您装有起搏器。
3. 日常活动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或活动,尤其是可能导致起搏器受到冲击或振动的运动。
避免举重、剧烈的身体碰撞或摔倒。
4. 电子设备使用: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避免将这些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5. 注意感染预防:起搏器植入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伤口感染或其他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6. 旅行注意事项:在乘坐飞机、通过安检时,告知工作人员您装有起搏器,以获得相应的协助和指导。
7. 紧急情况处理: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或相关医疗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给医疗人员。
8. 电池寿命:了解起搏器电池的寿命,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
9. 注意症状变化: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心跳异常、胸闷、眩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10. 遵循医生指导:最重要的是,严格遵循医生的具体护理指导和建议,他们会根
据你的个体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与医生或医疗团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咨询,以获取针对个人情况的准确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4096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6.png)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起搏器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如下:
1. 伤口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如有渗血、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活动限制:术后需要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
一般来说,术后24 小时内需要卧床休息,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饮食护理:术后要注意饮食护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观察症状: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如有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5.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来说,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1 年需要进行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包括起搏器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总之,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活动限制、饮食护理、观察症状和定期复查等方面,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a016f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3.png)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在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临时起搏
器通常经股静脉,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术前建立静脉通
道,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使用抗生素一次。
5、术后永久起搏器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左侧卧位8~12h,避免右
侧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
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6、永久起搏器患者伤口局部盐袋加压6h,术后24h换药1 次,伤
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局部疼痛等,如切口愈合良好,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8、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预防感染。
禁用活血化瘀药物,防止皮下淤血。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db864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作者:张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復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5a43c760b1c59eef8c7b49a.png)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人工心脏器搏器能按一定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脏,使之起搏,以维持生理循环功能。
此技术是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由于该治疗方法的护理专业性强,尤其是患者对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
因此,对患者进行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护理非常重要。
现将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出院指导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10例患者安置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年龄在45~70岁。
其中,3例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病窦;5例患病窦伴有快-慢综合征;应用的起搏器均为国外进口,10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
2 术前准备2.1 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写同意手术书。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备齐急救药物。
2.3 给患者备皮,术前四小时禁水、禁食;排空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
2.4 术前常规做好碘过敏试验并记录。
2.5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
连同病历、砂袋等推至导管室。
3 术后护理3.1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心脏监护病房,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血管护士行床旁监护。
给予吸氧,嘱患者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不要翻动体位以免导管电极移位。
永久起搏者2~3日后可以起床或半卧位,但仍不能进行较大的活动和手术侧手臂过度上抬、后展,防止电极脱位。
3.2 术后24h要用砂袋压迫伤口处,以防出血。
每日局部换药一次,一周后隔日换药一次,防止伤口感染,换药时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渗出物,每4h测体温一次。
3.3 心电监护数目,了解起搏功能,并注意观察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及血压等情况。
3.4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或左上腹痛之主诉,早期发现心脏穿孔之并发症。
3.5 对每个安置起搏器的患者每天都要测脉搏数次,以便确定起搏器的预计心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一旦发现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6ec0ddfd0a79563d1e7216.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护理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3bb55af01dc281e53af0eb.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人工起搏器通过安置于右心室的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导致整个心室兴奋和收缩,使心脏按起搏频率有效地搏动。
常用于心脏起搏系统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而不能正常搏动的病人。
一、适应症1.临时起搏:○1任何原因引起急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
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严重缓慢心律、高度或Ⅲ度AVB、急性心肌梗塞时高度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停搏等。
○2重大心脏手术时或术后出现暂时性传导阻滞。
○3药物或电解质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触电、溺水引起心脏骤停。
○4在做冠状动脉造影或原有病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作心外科大手术时作预防性应用。
○5超速抑制治疗高速心律失常。
2.永久起搏:○1病窦或慢性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而病因不能去除者。
○2病窦或高度心脏阻滞,虽不伴阿-斯综合征,但由于缓慢心率引起心功能不全或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3病窦伴有快-慢综合征。
○4先天性完全性A VB。
○5埋藏程控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
一、术前准备:1.向家属说明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手术同意书。
2.临时起搏器时,应检查临时起搏管及连接线的电路通畅情况,并放在75%酒精浸没消毒2小时备用。
检查体外按需型起搏器的电池以及机器的各种性能是否正常。
3.备齐急救药品和面罩加压呼吸皮球等。
4.埋藏起搏器时,应检查埋藏起搏器及导管电极包装的消毒日期。
5.术前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建立静脉通路。
6.备皮,部位为双侧颈胸部。
二、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应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24小时,不宜翻动体位以免导管电极移位。
术侧上肢避免过运动,如有剧烈咳嗽,必要时给予镇咳药物。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现象,术后用沙袋压迫4-6小时。
3.预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3-5天,连续3天测4次体温。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32bad4afe4733687e21aa3c.png)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子仪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的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手段。
一. 起搏器植入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意义。
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家属及本人详细交待病情,并安慰患者,必要时睡前口服安定片,争取安静入睡,减轻患者恐惧感。
2. 根据安置起搏器所选的部位备皮,病情许可时洗澡更衣。
3. 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
4. 训练病人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
5. 术前可少量进食、饮水,以防止术中小便过多。
6. 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遵医嘱肌注安定 10mg ,防止术中病人烦躁不安及恐惧。
二.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 与手术医生床边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遵医嘱予以沙袋压迫2-6小时,记录床边心电图。
2. 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是否正常,有无起搏和感知障碍,必要时重新测试、调整。
3. 术后遵医嘱平卧6-12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术后3天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 保持大小便通畅,卧床期间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5. 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7天,防止伤口感染。
6.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三.出院宣教1. 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息,术肢避免提重物,避免高强度的活动或在人群中拥挤,避免撞击心前区。
2. 淋浴时,避免用力搓揉植入起搏器的皮肤处。
3. 远离强磁场、电场,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瓶车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以免干扰起搏功能。
4. 起搏器植入卡应随身携带,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5. 定期随访:出院后1-3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如自测脉搏﹤60次/分)应随时就诊。
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及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及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c1e4d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7.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及健康指导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节律异常问题。
它可以发出电信号来稳定患者的心律并保持正常心脏功能。
在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同时,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和健康指导,以确保起搏器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健康。
首先,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之前,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脏检查、电生理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起搏器以及起搏器的类型。
在选择起搏器之后,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和保护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起搏器的检查和调整,一般为每三个月一次。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和电磁干扰测试来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如果发现问题,医生可能需要重新调整起搏器的参数或者进行更换。
此外,患者和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和保护。
起搏器通常被植入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中,患者应避免重压胸部或从事剧烈运动,以避免起搏器移动或损坏。
此外,患者还需要避免电磁干扰,如避免靠近强磁场或脉冲干扰设备。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应使用手机或其他电磁设备放在起搏器附近。
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以促进心脏健康。
心理健康的保持可以减少心脏病风险,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
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吸烟或饮酒,避免过度饮食或摄入过多的盐和脂肪。
定期运动对于心脏健康也非常重要,但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和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例如,患者在接受医疗检查时需要告知医生有关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信息,以避免对起搏器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接受磁共振检查、电疗和一些手术等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医疗操作。
总之,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于患者的健康和起搏器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起搏器的检查和维护。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53f18e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f.png)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博器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致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护理措施】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右侧卧位。
术后5~7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提重物。
3、术后2~3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4、术后用沙袋压迫伤口6~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敷料隔日换药1次,潮湿时及时更换;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
5、密切观察起搏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至少每4小时1次。
7、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按要求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和监测起搏器功能。
(1)随身携带起搏器急救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以便发生应急事件时参考。
(2)测脉搏。
每日早、中、晚自测脉搏1次,每次1分钟。
如发现脉搏低于起搏频率5次以上或节律异常,应及时就诊。
如起搏器工作慢,注意电源是否耗竭。
(3)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
(4)定期复查心电图。
出院后分别于第1、3、6月复诊;稳定后则每半年复诊1次;接近起搏器寿命阶段每1~3个月复诊1次。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21664c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3.png)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是对于接受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提供的医学指导和护理服务。
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心脏病的医疗器械之一,它通过接电线和心脏连接,为心脏提供电刺激以达到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效果。
在进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健康指导,保证起搏器的功能和患者的健康。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1. 患者起搏器植入后需保持休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时间和休息状态,以便身体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
减少运动、不要大力咳嗽、深呼吸来达到保护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2. 做好伤口护理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护理。
要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清洗伤口时给起搏器带来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3. 避免磁性和无线电波干扰起搏器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使用起搏器的患者需要避免磁性干扰和无线电波干扰。
患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4. 定期复诊和调整起搏器术后患者需要参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去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对患者的起搏器进行调试和调整,以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状态。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健康指导1. 健康饮食为增强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病加重,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健康饮食。
低盐饮食和低脂饮食是恢复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适量锻炼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适当的运动,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制定。
例如,适当的步行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3. 定期检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测,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状态。
患者可以使用各种健康检测仪器,例如心电图机和血压计等。
4. 患者需了解起搏器的基础知识患者需要了解起搏器的基础知识,例如起搏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这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搏器的使用方法。
结语本文介绍了永久性起搏器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包括患者需要注意的休息、伤口护理、干扰因素、定期复诊和调整、饮食、锻炼、定期检测以及起搏器的基础知识等方面。
心脏起搏器护理要点
![心脏起搏器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1504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0.png)
心脏起搏器护理要点
一、定期检查
1. 术后1个月内,应每周进行1-2次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2. 术后1-3个月,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3. 以后每隔3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
二、日常生活
1. 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等,以免对起搏器造成过大的冲击力。
2. 避免接触高磁场、高电压的环境,如电磁炉、高压线等,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3. 保持稳定情绪,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
4.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5.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三、药物注意
1. 术后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应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2. 如有其他疾病需要服药,应告知医生已植入起搏器。
3. 避免服用影响起搏器工作的药物,如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眠的药物等。
四、运动锻炼
1. 术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身体健康。
2. 运动时应避免撞击到植入起搏器的部位。
3. 运动时应注意心率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五、自我监测
1. 注意观察植入起搏器部位的皮肤是否正常,有无红肿、疼痛等现象。
2. 注意监测心率变化,与平时是否有明显不同。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 如出现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
六、日常起居
1.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油腻、刺激性食物。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3eb8c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8.png)
如出现导线断裂等故障,应及时就医, 进行修复或更换。
03
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 康指导
心理指导
01
02
03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 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减轻焦虑和抑郁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焦虑和 抑郁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运动与康复指导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量的有氧 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提 高心肺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起搏器功能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04
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自 我监测与应急处理
02
它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动过缓 、心脏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问题 ,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和心功能。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历史与发展
1950年代
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 问世,使用电池驱动,
需要通过手术植入。
1970年代
出现了可调频率的起搏 器,可以根据患者的需
要进行调整。
1980年代
出现了核磁共振兼容的 起搏器,可在核磁共振
如核磁共振、磁悬浮列车等, 以免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或重 体力劳动,以免对起搏器造成 过大的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洁植入起搏器部位的皮 肤,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避免过度压迫
避免长时间压迫植入起搏器部 位,睡觉时尽量避免向该侧卧
心脏起搏器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心脏起搏器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c00b1da9b89680203d825d2.png)
心脏起搏器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现代医学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常用并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是:将起搏器(装有脉冲发生器及电池)埋藏于胸大肌前皮下,与起搏器相连的电极导线经锁骨下静脉送入心脏,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电流经导线传至起搏电极刺激心脏,引起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1.术前健康教育
(1)病人不随意单独外出。
(2)术前停用阿司匹林1周或遵医嘱停用。
(3)如果有头晕、眼前发黑、昏倒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
(5)术前1-3天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因术后为防电极脱位需卧床24-48小时。
(6)术前1天护士将给您准备手术区皮肤,请注意保持手术区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7)术前1天晚上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帮助睡眠的药物。
(8)术前禁食6小时左右。
2、术后健康教育
(1)卧床休息24-48小时,平卧或斜坡卧位。
(2)起搏器伤口用砂带压迫24小时,减少出血、血肿危险。
(3)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外抬、上举、旋转、持重用力,以防电极折断或脱位。
(4)避免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可增加胸、腹内压因素。
请在咳嗽、解便、更换体位时用手固定砂带。
(5)保持伤口周围和敷料干燥,若感伤口不适或发现局部渗血、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如果出现头晕、心慌、眼前发黑等症状时请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必要时做心电图或做起搏功能测试。
(7)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必要时可环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与功能监测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与功能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35ec5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8.png)
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与功能监测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医疗设备。
术后的护理和功能监测对于起搏器的长期运行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护理和功能监测方法。
一、术后护理1. 伤口护理: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在更换伤口敷料之前,应先洗手并采取无菌措施,以避免感染。
如果伤口有渗液或出血,应及时清洗并更换敷料。
2. 注意观察:术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和症状,特别是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
3.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尤其是避免举重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轻度活动如散步可以有助于恢复。
4. 定期追踪复诊:术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对起搏器的功能进行监测和调整。
定期复诊可以保证起搏器的长期正常运行。
二、功能监测方法1. 导联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起搏器的电极位置和工作状态。
医生可以根据心电图结果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2. 功能测试:起搏器的功能测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使用起搏器分析仪或通过体外磁场刺激起搏器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起搏器的刺激阈值、感知阈值和脉冲宽度等参数。
3. 电池寿命监测:起搏器的电池寿命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当电池寿命即将结束时,起搏器会发出警报,患者应及时就医更换电池。
4. 远程监测:现代的起搏器通常具有远程监测功能,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监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患者可以定期将监测结果上传至医生的数据库,医生可以远程查看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总结起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和功能监测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伤口护理和观察,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诊进行功能监测。
通过导联检查、功能测试、电池寿命监测和远程监测等方法,可以确保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进行病人的心脏起搏器护理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进行病人的心脏起搏器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fd1e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6.png)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进行病人的心脏起搏器护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帮助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维持正常的心律。
病人的心脏起搏器护理至关重要,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正确进行心脏起搏器护理的关键技巧。
1. 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心脏起搏器周围的皮肤是关键步骤。
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轻轻清洁患者的皮肤,确保彻底冲洗,避免使用含酒精或磨砂剂的清洁剂。
甚至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来清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避免摩擦或刺激起搏器位置。
2. 定期检查电池:心脏起搏器内置电池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部分。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电池的寿命,以确保其性能和持久力。
大多数心脏起搏器设备都配有电池状态指示灯,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灯光的变化来判断电池状态。
如果电池即将耗尽,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进行更换。
3. 确保导线连接良好:起搏器的导线连接心脏和设备,是起搏器工作的关键部分。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导线的连接情况,确保其安全牢固。
特别注意导线是否存在断裂、松动或受潮等情况,这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功能。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修复或更换。
4. 注意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在护理病人的心脏起搏器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定期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头晕、心悸或其他不适感。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起搏器故障的迹象,如停搏、心跳异常等。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5. 避免磁场和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磁场和电磁干扰比较敏感,所以在护理病人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磁性物品或靠近强磁场的场所。
告知病人避免使用磁性物品如手机、电吹风、磁性手环等,以防止干扰起搏器的工作。
此外,对于使用了电子医疗设备的医院区域,也要严格控制病人进入,以防止电磁干扰。
6. 定期随访和维护:心脏起搏器的定期随访和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护理人员应安排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包括设备性能测试和导线连接情况的评估。
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重症护理
![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重症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3b8d3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0.png)
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重症护理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简称Pacemaker)是治疗心脏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的一种设备。
它通过电刺激心脏,使心脏以正常的心律维持收缩,起到激活心脏功能的作用。
使用Pacemaker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稳定的康复和监护。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重视其护理工作。
1.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使用Pacemaker的患者重症护理的重点。
患者在Pacemaker植入术后58个小时内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并接受专业的健康指导和护理。
1.1 伤口护理植入Pacemaker后,患者需要对手术伤口进行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
术后的伤口常常会感染,需要使用消毒剂进行干净的清洗。
如果发现患者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1.2 心电监护使用Pacemaker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及时掌握心脏功能状况。
术后患者常常会有异常心电图的表现,但并不一定是患者有问题,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1.3 电池寿命检测Pacemaker的电池寿命一般为5~10年,需要在此期间内定期检测并更换。
检测中有可能会造成危险,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2. 生活护理使用Pacemaker的患者日常生活需求与健康状态关系密切。
生活护理中包括饮食注意、运动及体育活动建议、疾病管理,以及日常用品选择等方面。
2.1 饮食注意使用Pacemaker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热、过冷、辛辣、油炸、高脂肪等食物。
同时也需要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和遵守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饮食建议。
2.2 运动建议使用Pacemaker的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和体育活动。
轻度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运动。
患者需要听从医生或护士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2.3 日常用品选择使用Pacemaker的患者需要使用无线电干扰程度低的设备,例如种类较纯的手机、没有激光射线和强电磁干扰的电器。
起搏器护理
![起搏器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39986caf1ffc4ffe47ac0c.png)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常规起搏器的定义: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等。
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了解起搏器植入术指证等,介绍起搏治疗的必要性、手术大致过程,让患者知情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水平。
1.2完善辅助检查,术前化验凝血功能、肝炎指标、梅毒、HRV等常规项目以及心超、胸片等。
1.3皮肤准备,上至下颌骨、下至十二肋骨两旁至腋后线包括两侧腋窝,清洁皮肤,用剃须刀剃去腋毛必要时刮去汗毛。
1.4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前半小时静脉应用抗生素一次。
1.5训练床上平卧排便,患者有活动假牙术前取下妥善保管。
1.6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者停用1.7完成介入术前护理项目表各项,签名。
2.术中配合2.1严密监测2.2心理护理3术后护理3.1休息及卧位3.1.1取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2-24小时,如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º~60º。
3.1.2术侧肢体肩关节适当制动,不宜过度活动。
3.1.3术后第一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摔倒。
3.2术后监测观察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3.3伤口护理3.3.1砂袋加压6h,且每间隔2h解除压迫5min。
3.3.2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感染或坏死。
3.3.3术后第一天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
3.3.4预防感染,观察术后并发症3.3.5出院前拍胸片,起搏器程控测试。
3.3.6告知出院后第一次来院随访时间。
3.4健康指导:3.4.1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紧急情况时需要随时向医生提供起搏器信息、乘坐飞机等安检需要提供证明)。
介绍植入卡包含的信息•安装日期•起搏器和导线的品牌以及型号•设置频率•使用年限•有关参数•医院、手术医生以及相关联系电话3.4.2病情自我监测指导每日自测脉搏2次;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7db60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7.png)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或调节心脏的正常节律。
起搏器护理是确保起搏器正常运行并减少潜在风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起搏器护理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正确管理和维护起搏器。
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起搏器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电池更换、程序更新和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起搏器中的问题,确保其长期有效。
2. 避免磁场干扰:起搏器对磁场敏感,因此患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注意避免磁场干扰。
避免靠近强磁场的地方,如磁共振设备、大功率电器和安全门等。
此外,患者应将手机等电子设备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对起搏器造成影响。
3. 防止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患者应避免接触高频电磁场,如高压输电线、雷电和强电磁辐射区域等。
在特殊场合(如机场安检)时,应主动告知安检人员携带起搏器,避免接触到辐射源。
4. 注意体育锻炼: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对起搏器的冲击。
避免激烈的运动和剧烈的碰撞,以免对起搏器造成损坏。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了解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5. 避免电疗和磁疗:电疗和磁疗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患者在接受电疗或磁疗治疗时应事先告知医生携带起搏器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关闭起搏器。
6. 注意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患者在使用新药时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对起搏器的影响,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7. 定期记录心电图:患者应定期记录心电图,以监测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如果发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就诊,以便医生对起搏器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调整。
8. 注意观察并及时报告异常症状:患者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如起搏器停止工作、心率异常等。
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处理问题,减少潜在风险。
9. 定期维护和更换电池:起搏器的电池使用寿命有限,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起搏器的程控随访?
在单位时间内,定期 通过外部程控仪对患者体 内的起搏器系统工作的有 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必要时,根据每一位患者 的不同情况,结合起搏器 的诊断功能,做出参数调 整
小结
• 1.起搏器植入术成功与否与术者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有 密切的关系 • 2.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能有效的预 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脏事 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术后并发症
5.心肌穿孔 当放置电极时张力过大或心脏过大,室壁变薄
时易发生
6.气胸、血胸、气栓、静脉血栓形成、导线断裂(原
因可能与同侧上肢过度活动、电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的 摩擦有关)
7.感知功能障碍
①感知不足:起搏器灵敏度过低或QRS振幅过低 ②感知过度:起搏器误感知了其他信号,出现了起搏现象 ③起搏器综合征:由于房室非同步起搏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 碍,使心排血量下降,多见于单腔起搏(VVI). 处理措施: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可通过调整起搏 器工作状态及适当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术后并发症
3.囊袋和导线处皮肤破溃及坏死
与患者体弱消瘦、营养欠 佳、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埋植过于表浅、囊袋过紧、自身排异有关 4.电极移位 早期常见(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 原因:导线植入不当;入径处固定不牢,术中电极张力不当;心腔扩大; 心内膜结构光滑;与过早下床,上肢活动等有关;起搏器在囊袋内发 生游走,严重下移;双极导线柔韧性差,脱位率高于单极导线 。
起搏器的特征
•
大小:如男式手表
• 重量:20-80克 • 外壳:钛金属
• 寿命:10年左右
• 控制:程控仪遥控
起搏器的分类
时间 导线植入部位 起搏方式 起搏心腔
临时起搏器
(一般不超过2周)
永久起搏器
心内膜起搏 心外膜起搏 心肌起搏
生理性起搏 非生理性起搏
单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 四腔起搏器
双心室起搏治疗心衰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
• 设备(手术间 人员 仪器) • 麻醉(0.5%-1%利多卡因局麻,2mg/kg较适宜) • 埋置技术 *静脉选择: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颈 内静脉) *电极导线固定:右室电极固定 右心房电极导线 固定、冠状动脉窦导线固定 *阈值测试 *起搏器埋植 • 心外膜或心肌技术
预防措施
1、安置起搏器时电极到位后,测试各项参数满意,嘱患者用力咳嗽、深 呼吸及摇晃,待患者电极位置不变后才能将电极固定于皮下 2、为保证电极导线与心肌接触的部位稳定可靠,术中应予以电极适当的 张力 3、术后强调平卧1~3d,术侧肢体制动,减少电极脱位发生。但即使固 定良好,在电极导线与心肌未形成包裹之前,如上臂活动过大超过 90°,也有脱位的可能,术后1个月内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 4、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
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心脏的自身起搏系统
• 心脏自身起搏点是窦房结 ,它位于右心房上部。窦房结 接收大脑及其中枢神经的信号 从而控制心脏搏动以满足身体 各部需要。 • 窦房结传出很小的电信号通 过心房,使心房泵出血液到心 室,而后电信号至心室使心室 收缩。心房心室的顺序起搏即 是心律。
起搏器的组成部分与电路
⑥起搏器媒介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双腔起搏(DDD)
装入起搏器后的生活
1. 旅行
☆ 埋植起搏器的患者,可以外出旅行、乘飞机、火车均可 ☆患者应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卡片注有姓名、年龄、安装起 搏器的类型、型号、安装日期等,以便发生意外就近检查 ☆机场安检时,不会影响起搏器工作。出示起搏器卡给工作 人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术后并发症
1.感染 起搏器和或导线囊袋感染
原因:与术中的无菌操作情况、手术时限、身体虚弱的老年 人、起搏器的大小及埋植的部位均有关 预防措施: 1、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3、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4、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 素7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热、疼痛,应 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术后并发症
7.感知功能障碍
④肌肉抽搐 发生原因: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处或绝缘层磨损或渗液造
成短路. 处理措施 :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局部肌肉跳动现象;做胸部X片和心电图了 解电极的位置状态及起博的功能;必要时,应重新安置起搏器。 ⑤电池耗竭 电池密封不严、电路设计不佳、使用时间较长. 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安置起搏器相关的知识指导,告知起搏器失效所出现 的表现,应定期复查,若出现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脉搏次数比 设置次数少5次等体征时,揭示起博功能异常,及时就诊并随身携带急救 卡片,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备好急救用 药,以防意外时使用。
4.电器用品
家里或办公室很少有电磁干扰
–一般的家用电器如电视,电烤箱,微波炉
等不会对起搏器有影响
–手机:离开起搏器15厘米以上可安全使用 不要将磁铁靠近起搏器
5. 避免医院电磁干扰源干扰起搏器工作
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将起搏器情况告知医 生,以避免对起搏器有不良影响的检查和治疗 • 电烙术
• 经胸除颤
起搏器的发展史
• 1954年,应用绝缘导线经静脉送入动物心房进行起搏实验 成功。 • 1958年瑞典Karolinska医院植入了世界首列全埋藏式人工心 脏起搏器。 • 1964年Castellanos、Lemberg和Berkovtis等成功研究了心室 按需型起搏器。 • 1975年,Cammilli提出感知呼吸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 1978年,Seymour Furman植入了世界首列DDD起搏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永久起搏器已不仅应用于治疗心 脏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等严重心律失常,同时还显示了 它许多新的作用。
起搏器门诊随访
做好随访工作,对安置永久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 十分重要 • 可及时发现起搏器故障或电池耗竭 • 必要时调整起搏器的工作参数
起搏器随访
• 1. 随访内容: 患者起搏器治疗效果的评价、起搏阈值、感 知功能、电池状态(起搏器使用寿命的估计)等。其中包 括: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体外程控起搏器参数。必要 时还需做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 • 2.随访时间:说明起搏器使用年限,一般术后1月、3月和6 月各一次,而后每12个月随访一次至起搏器预计寿命前一 年改为每3月一次,半年后改为每月一次
起搏器植入在X线下显影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分代及功能
分代 第一代 名称 固律型 问世时间 1958年 基本功能 起搏 缺点 起搏竞争性 心律失常
第二代
按需型
1967年
起搏、感知
起搏器综合 征
第三代
生理型
1978年
起搏、感知、 起搏器介导 各种生理功能 性心动过速 起搏、感知、 价格较贵 各种生理功能
制作囊袋
连接至起搏器
术后观察与护理
1.持续心电监护,埋藏起搏器部位加压包扎,并放上沙袋 ,防止切口渗血、血肿,一般放置6-8小时即可移去 2.即刻12导联EKG,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注意起搏、感知 情况 3.手术早期(24小时内)病人应平卧,抬高床头时不超过 30o,少活动,避免电极移位。 3.1 术后24小时可坐起活动,但需注意避免上肢及肩关节的 活动 3.2 避免右侧卧位,防电极脱位 3.3 协助术侧上肢活动,防肩关节僵硬,肢体末端水肿,避 免患肢上举或外展动作。协助健侧肢体每日活动3次,防 血栓形成 4. 术后短期运用抗菌素(1-3天),次日伤口换药,7-8天后 即可拆线,如无特殊情况拆线后可出院 5. 测体温每日4次,连续3天
7、患者的自我保健
自测脉搏方法及注意事项:
★ 每天安静时(特别是早上起床时)脉搏,然后记录,如 安静时脉搏数少于起搏器频率5次/min,并伴有心慌、胸 闷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 若发生心悸、胸闷、头晕、黑曚、持续性呃逆、起搏器 上的皮肤持续性跳痛或肿胀、自测脉搏缓慢等,应立即就 诊
起搏器随访
心脏起搏系统 • 脉冲发生器: – 电路/电池 • 电极导线 – 单极 – 双极
电极导线
脉冲发生器
阳极
脉冲发生器
•电池: 为给心脏发送电脉冲 提供能源
•电路: 控制起搏器工作 (微处 理器)
电极导线
作用: –探测(感知 )心腔内电 信号 –将电刺激传 到心肌层 组成: – 导体 • 连接器杆 • 绝缘体 • 电极
术后并发症
2.出血及囊袋血肿形成
原因:与术中有效止血、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是否服用抗 凝剂有关 预防措施: 1、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 查 2、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 必须止血彻底 3、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6-8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 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 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 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4、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5、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
术前准备
• 1.患者准备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 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合作 • 2.术前教育 ①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大概过程和所 需时间 ②术前避免受凉 ③指导练习床上排便、排尿、肢体活动方法
术前准备
④术前可进食,术前1日保持充足睡眠 ⑤术后需平卧24-72h,取得病人合作 • 3.一般准备 ①完善各项检查 血常规、血型、凝血4项、乙肝 、心超、胸片、体重、术日晨心电图、生命体征 ②根据选择穿刺部位的不同进行不同手术部位的 皮肤准备:备皮、酒精清洁皮肤 ③抗生素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④患者洗澡,换干净衣服,更换床单位
旋出时 缩回时
起搏器常用类型
1.单腔起搏器:只需要一条导线放在一个心腔(右心室或 右心房,常用的起搏方式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