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网络行为低俗化伦理问题
网络行为低俗化的伦理问题研究摘要:网络行为低俗化是指在网络中的一些直接或隐含的传播黄色淫秽和暴力图片、文字信息等内容的网络行为。
网络低俗化问题一般都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联,是指发布信息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之下,为了迎合一部分网民较为低级趣味的意向,采用比较煽情等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方式。
分析网络低俗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抵制网络低俗化问题的滋生和蔓延。
关键词:网络网络伦理网络低俗化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现实社会难以应对的一些伦理问题,网络行为低俗化的伦理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2009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把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引向深入,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的广阔空间”。
据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第二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3.84亿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而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大学生也占网民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一。
中学生和大学生这个上网群体的意识结构和自律能力都还未完全成熟,最容易受网络中的低俗环境的诱惑而成为迷途羔羊。
这些违背伦理常规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的话,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所以,研究网络行为低俗化的伦理问题,防止网络道德失范,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典型网络行为低俗化问题的伦理分析网络行为低俗化是指在网络中的一些直接或隐含的传播黄色淫秽和暴力图片、文字信息等内容的网络行为。
网络低俗化问题一般都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联,是指发布信息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之下,为了迎合一部分网民较为低级趣味的意向,采用比较煽情等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方式。
浅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
网络伦理 问题产生 的技术内部原 因
随着 科 学 技术 的 发展 , 们 愈 发广 泛地 承 认 : 人 现代 技 术是 现 代 文
明得 以建立 的基础 , 且在很大程度 上, 而 我们文明的未来将被技术控 制和 决定。网络虚拟 社会 伦理问题的产 生同样 也离不开 支撑虚拟社 会繁 荣的网络 技术层 面上 的根源 。 网络的快捷 、 便利和虚拟 的特 点易 于 导致大量 的不道德 、 反道德 的信息侵 犯人们 的道德心理 , 抑制健全 道德人格 的形成 , 致使群 体道德 水平 下降。在现实社会 中, 人们之间 的交往面相对狭窄 , 与人 的关 系主要 以家庭 、 人 家族 、 邻里 、 亲友 以及 充分放大 了的家庭—— 国家 的方式存在和维系着 。 在熟人 圈里 , 人们 至少也要努力做得没有让人说三道 四、 指指 点点之处 , 丢面子 的缺德
主 要 的 特 征 , 虚 拟 的 本 质 ” 是 “ 字 化 ” “ 号 化 ” “ 就 数 和 符 。
人 的目光 、 舆论和感情筑成 的防线 , 是很容 易崩溃 的。
二、 网络 伦 理 问题 产 生 的理 论 原 因 网络 伦 理 问题 的 出现 , 人 们 不 得 不 思 考 该 如 何 使 用 网络 , 网 使 但
行 为 大 多干 不 出来 。 一 旦进 入 周 围 没 有 熟人 的 公共 社 会 , 条 由熟 但 那
而且与对生存空 间观念上的淡薄相对应 的另一个认识上的极端 则是信息崇拜 。“ 如同所有的崇拜, 信息崇拜也 有意借助于愚忠与盲 从。 尽管人们并不 了解信息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 , 以及 为什么需要这 么多信息, 已经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 时代 , 却 在这 个时代中我们周围 的每一 台计算机都成为时代信仰的 ‘ 真十字架 ’—— 救世主的标志 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 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反而成 为英雄壮举。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 以网络技术为支持 的虚拟社会 中,虚 拟性” “ 是最
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引起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也引发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
合理地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建立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道德;成因;对策一、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1.无政府主义在网上泛滥,道德约束力下降有些人认为,在网络上不存在任何约束,因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出没,不需要承担义务和责任。
这实际上就是滥用自己的权利,使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在网上泛滥,道德约束力明显下降。
2.人机交往的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减少,人际情感淡化网络的出现,宣告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冷漠现象与人际情感的疏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展,“在家办公”、“网上学校”、“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等的出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机会大为减少。
一些人整天沉溺于“网络社会”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导致人际情感的淡化。
3.网络信息污染严重网络向人们提供了巨量的信息,可谓丰富多彩,浩如烟海。
不可否认,大量的网上信息为人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但在网络信息丰富的同时,网络垃圾信息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浪费了大量的系统资源以及上网者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使网民不能快速有效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造成网络系统的阻塞,干扰正常信息的传输和使用;其次,对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使人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烦躁等消极情绪,形成所谓的“信息污染综合症”;再次,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
4.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失范行为,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滋生网络犯罪由于网络立法和道德规范建设滞后以及网络自身安全性差的弱点,导致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出现,如黄毒泛滥、版权侵犯、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计算机病毒传播、黑客骚扰等一系列不道德行为的出现。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演讲稿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互联
网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
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加注
重网络伦理,做一个负责任的网民。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网络伦理为什么重要。
在互联网上,我们
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
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人
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
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自己发布的信息。
其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知识产权。
在互联网上,很容
易就能获取到他人的个人信息和作品,但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随意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或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只有尊
重他人,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上,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隐私。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参与网络欺凌和网络诈骗等不良行为。
最后,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我们要积极传播正能量,不传播谣言和不良信息。
我们要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网络素养,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网民。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伦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交流、娱乐的乐园。
谢谢大家!。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和彰显个性的平台,随之而产生的网络传播行为也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规范和道德秩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世界似乎变成了人们为所欲为的地方。
因此,面对迅速普及而又相对失去规范的网络传播,针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进行网络传播伦理研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传播;社会伦理;伦理问题;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工具,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虚拟空间。
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的摆脱现实中的束缚,在虚拟的世界里享受到更多的自由。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网络传播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认识。
一,网络传播概述1.网络传播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逐渐延伸到乡镇、农村等各个角落,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传播工具。
网络传播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媒介,以网络空间为平台的信息交流活动。
网络传播是伴随着网络技术而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也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新的名词。
凡是有条件使用计算机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并通过浏览和使用网上的信息资源的方式进行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中,其传播方式不受国家、地区、单位或团体之间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无数人可以用相对低于纸质媒体的费用分享网络传播中的无数信息资源。
可见,网络传播具有“内容丰富、不受空间限制、传播速度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
12.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影响依靠高科技支撑起来的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复杂的。
这是因为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必然改变人类的活动方式,并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因此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网络伦理辩论辩题
网络伦理辩论辩题正方,网络伦理是保障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原则,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网络伦理规范。
首先,网络伦理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基本原则。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因此对网络伦理的遵守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网络伦理规范,网络空间就会充斥着虚假信息、恶意攻击和侵犯隐私的行为,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人民,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空间中,都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秩序。
”。
其次,网络伦理的遵守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在网络空间中,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网络伦理规范的约束,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很容易被泄露和滥用。
比如,最近发生的“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就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这再次提醒我们需要加强网络伦理的建设和遵守。
正如英国哲学家伯克利所说,“隐私是人类自由的基石,我们应该通过遵守网络伦理规范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
因此,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网络伦理规范,以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个人的权益。
反方,网络伦理虽然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网络伦理规范。
首先,网络伦理的界定存在着模糊性和多样性。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对网络伦理的理解和界定都存在差异。
比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言论自由的理解和界定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给网络伦理的遵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正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人们遵守统一的网络伦理规范。
”。
其次,网络伦理的执行和监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这就给网络伦理的执行和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网络漏洞和技术手段来进行恶意攻击和侵犯隐私的行为,这对网络伦理的遵守和执行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正如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克拉克所说,“网络伦理的执行和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来保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个人的权益。
论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的建 设过 程 中, 不断 受 到传 统道 德规 范 的抗 拒 。这 种不 同 会 规 范体 系 的并存 、 突 , 然 造成 网上行 为 的两 重性 。例 如现 冲 必 实生 活 中要 求人 们遵 守 纪律 , 承担 责任 , 而在 It t , ne 中 言论 me 更 趋 向 自由和不 受 控 制 , 无需 对 发 表 的 言论 负 责 , 是 出现 于 大量 的不 负责 任的谩 骂 、 布虚 假信 息等 等 。 发 网上 交友 的 “ 匿 名 进入 ”, 交谈者 对对 方 的真实 身分一 无 所知 。 与人 之间 使 人
【 关键 词 】 网络社 会 ; 理 ; 伦 道德 ; 解决措 施 【中图分类 章 编 号 】 N 5 12 / 2 0 )2 0 2 () C 6 — 2 5D(0 20 — 0 32
自从 A P R A网 走 出 美 国 五 角 大 楼 演 变 发 展 成 风 靡 全 球 的 互 联 网 以 来 , 种 建 立 在 网络 技 术 基 础 上 的 虚 拟 社 会 , 与 我 一 正
有 内部 、 部 及 人 性 心 理 等 诸 多 因 素 。在 计 算机 网 络 的 发 展 中 , 达 到 兴 利 除 弊 的 目的 , 当 通 过 法 律 手 段 加 强 网络 信 息 外 要 应 的 管 理 , 过 技 术 手 段 控 制 和 过 滤 违 法 及 有 害 信 息 , 时 应 当培 养 广 大 网 民 的 网 络 伦 理 道 德 意 识 , 通 同 自觉 形 成 网络 自律 . 有 效 降低 网络带 来 的 负面影 响。
态 。例如 : 的姓名 、 别 、 人 性 身体状 况 、 庭状 况 、 家 财产状 况 、 社 会 生 活背景 资 料在 网络 空 间 中是一 连 串的 符号 , 网络 本 身 的 开 放性 与这 些 符号 的通 用性 使 得个 人 的隐 私保 护 出现危 机 。 保 护个 人 隐私 是社会 一 项基 本 的伦 理要 求 , 人类 文 明进 步 是 的一个 重要 标 志 。网络 社会 中 , 们 如何 界定 个人 隐 私 的范 人 畴 ?如何 切 实保护 合 法的个 人 隐私 ?这 已成 为人类 社会在 网 络 时代 首 当其 冲的 伦理 难 题 。再 如 ,某 个人 通 过某 个 IP S 或 B S 播 了侵权或 违法 的信 息 ,那 么IP 主或B S B传 S业 B 站长应 承 担 什么样 的责 任 ?是实行 过 错 的责任 还是 无过错 的 责任 ?如 是 过错 责任 , 什 么情 况 下才 算 有其过 错 呢 ?这 引起 了多 方 在 争议 。至 今 , 法律 上还 没有 明确 的界 定 。
最新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一、网络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1.1人际情感疏远冷漠有一篇报道:北京一名中学生因母亲阻止自己上网竟挥刀相向。
这出人间惨剧就是由于网络导致人与人在现实之中交流减少感情淡漠的典型案例。
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而在网上交流时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冰冷的二进制机器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其提供的跨时空、地域的多人参加多向交流的技术,使人们更容易沉溺于网上交际。
而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同他人的社会交往会被削弱,使家庭成员之间,邻居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
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也越加激烈化。
1.2个人隐私遭遇危机个人隐私遭泄露,不难解释:刚买了房子,就有人打电话询问要不要出租、要不要贷款;刚买了新车,就有人打电话问要不要入保、要不要办理洗车卡;刚刚开始旅行就收到各种广告短信。
我们的信息是怎被泄露的?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世界里,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就可能进入你的私生活的最隐秘之处,把你的个人记录一览无余。
私人公司和政府机构已经收集了大量的关于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记录、驾驶记录、图书馆记录、学校记录、法庭记录、银行记录等等。
而人们对自己的信息是否保持完整、准确、保密,如何被利用一无所知。
当不法分子进入这些保留我们信息的系统时我们就相当于赤裸裸的暴露在敌人面前了。
1.3 艳照门等不良信息的传播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导,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在网络上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淫秽信息的传播。
自从2008年1月,某国外网站惊现疑似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位女性亲密关系的不雅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艳照出现后个别网站利用搜索引擎、论坛、博客、相册等方式,大量传播艳照视频和图片,使得互联网上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群体性传播淫秽照片的浊流。
很多年轻人于是开始仿效此做法纷纷将不雅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网上。
当前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状况如何
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哲学根源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有关网络的一些伦理问题逐渐凸现,引起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网络伦理问题的表现信息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伦理问题。
为此,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从网络技术的运行和使用上分析,有的学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平等使用现象,即尽管网络建设力图平民化、普及化,但还是难以做到完全的最终平等,而一旦“信息高速公路”变为“信息高速私路”,那么对部分使用者肯定是不道德的。
道德冷漠现象,即一方面,信息的生产责任观念淡薄,有用无用的信息同时被生产,浪费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消费有偿意识淡薄,千方百计免费使用网络,损害正常商业秩序。
人际情感疏远现象,由于人机交往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减少,从而使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
道德冲突现象,主要指由于信息内容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矛盾所导致的民族国家间伦理道德冲突事件。
还有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和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等。
从伦理范畴的基本构成要素角度考察分析,有的学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伦理意识方面,道德相对主义盛行,无政府主义泛滥,人际情感疏远;伦理规范方面,传统规范陷入困境,约束力减弱,而新的规范又亟待整合;伦理行为方面,出现大量不规范行为,小到发布虚假信息,大到利用网络犯罪。
通过分析、研究一些国家网络社会伦理发展的状况、趋势,有的学者对于网络伦理问题做了这样的描述:主流的伦理观念陷入了个人的祈求之中,自觉的道德要求被信息的随意接受所淹没,社会陷入了伦理上的分裂、矛盾、无序状态;个体伦理无法使自己的行为保持全方位的恰当性,公共伦理无法使社会维持相互协调的秩序化,人们陷入物质富足和精神混乱的矛盾;等等。
另外,一些学者对国外网络伦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括。
一是具体问题,指网络具体使用和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部分现实问题。
例如,网络主体具体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网络行为具体性质的界定、网络风险的抵御和防范等。
网络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
网络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进化,网络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网络伦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隐私、网络欺诈、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等等,给网络和互联网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然而,网络伦理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地道德取舍、价值判断问题,而是涉及到科技、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需要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来加以思考。
一、网络伦理问题的根源网络伦理问题有其根源和历史渊源。
伦理学认为,伦理价值存在于人类行为中,而人类行为的根源则是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连接每个人的网络,亲友、家族、部落、国家,这些网络的生长和变化又反复影响到人的行为。
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交流和组织的模式,从而使得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遇到了新的挑战。
网络伦理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最初的电报、电话等设施,已经对传统的社会秩序、伦理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到了20世纪后期,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将网络伦理问题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互联网的伦理危机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是最为主要的着眼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行为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这些行为本身也都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泄露。
除此之外,互联网上也有很多欺诈行为,例如网络诈骗等等。
这些欺骗行为不仅造成了金钱损失,还可能导致人的尊严和信任受损。
还有比如网络暴力等行为,一些人会在网络上发布攻击性言论,或者进行辱骂等行为,对被攻击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
同时,一些互联网公司、平台也未能及时处理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加剧。
三、互联网企业和用户的伦理问题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企业和用户都需要遵守一些伦理规范。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保护用户的隐私,防止数据泄露;保证网络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如网络信息备份、更新维护等。
同时,对于用户来说,也应该克制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规操作,不从事有害或者违法的活动。
网络伦理问题
网络伦理问题引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新型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获得空前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东西,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现象,产生败德行为,即在网络上出现一些与传统道德和伦理相违背的现象,我们姑且叫它“不伦理”现象。
这些“不伦理”的现象并不是虚拟的,它根植于现实社会这块肥沃土壤中并得以发展,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1]。
本文从网络伦理表现形式谈起,而后分析网络伦理成因所在,通过分析网络伦理产生的根源,最后对网络伦理进行规范和构建。
一、网络伦理的表现形式本文从伦理范畴三要素出发,即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角度分析,认为网络发展主要带来的伦理问题有:道德意识方面,表现为道德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道德规范方面,传统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表现为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道德行为方面,网络上出现许多有悖于传统道德的行为,网络上不道德行为正在蔓延,有时超乎人们想象。
1.观念层面上,个人自由主义盛行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延伸,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网络空间里表现出来的自我更接近真实自我,是自我内心的释放与展现。
同时,道德虚无主义、自由无政府主义膨胀。
网络道德虚无主义特征是:怀疑道德、否定道德,将个人视为自己网络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甚至为实现内心自我而不顾他人感受,忽视社会传统规范和礼仪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伤害,前段时间“网络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证。
同时,无政府主义者在网络上宣言“完全自由”与“彻底民主”,主张取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这和自由的实质是相违背的。
而“黑客”成为“电脑英雄”代名词,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并效仿,将个人主义推向极致。
这些个人主义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扩散,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2.规范层面上,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不是相对的,而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发扬。
但在虚拟网络社会中,道德规范受到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演讲稿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这一重要话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伦理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侵犯隐私的行为、网络欺凌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个体的权利与责任、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以及社会的共识与道德。
只有在这些因素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那么,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网络伦理意识。
只
有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够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网络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
只有让那些违反网络伦理的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才能够有效地遏制这些不良现象的蔓延。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网络伦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伦理的守护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谢谢大家!。
网络伦理失范现象及应对策略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
剑桥分析公司操纵社交媒体 数据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大量用户数据,剑 桥分析公司成功预测了多国 大选结果,并影响了选举结 果。这个案例揭示了大数据 伦理失范的问题,涉及侵犯 用户隐私、操纵信息和民主 进程。
案例二
谷歌眼镜的隐私泄露事件
案例分析
谷歌眼镜是一款可穿戴设备 ,能够拍摄和传输实时视频 。然而,该设备在使用过程 中存在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 。这个案例揭示了智能设备 伦理失范的问题,涉及侵犯 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伦理失范现象的根源和影响,以制定更加有效的 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伦理失范现象,需要分别研究其特点和应对方法,以实现精准 治理。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网络伦理失范 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THANKS。
详细描述
网络谣言通常是基于虚假信息或刻意误导的言论,旨在制造混乱或诋毁他人。恶意攻击则包括对他人 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中伤等,造成受害者的名誉受损和心理压力。
网络暴力与色情传播
总结词
网络暴力是网络伦理失范的严重表现, 而色情传播则涉及到低俗、恶意的内容 。
VS
详细描述
网络暴力通常表现为对他人进行侮辱、恐 吓或威胁,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色情传播则涉及到传播淫秽色情内容, 包括成人网站、恶意软件等,对用户造成 严重的心理和社交伤害。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对网络伦理失范行为进行严格的法律制裁,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 和安全。
强化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网络伦理失范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处理和 纠正。
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科技纵览Overview of science■ 李倩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学习、网络消费以及网络娱乐四个方面,浅析其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及时提出探索性的应对策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规范,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维系健康、有效的人际关系,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活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网络伦理1网络伦理的内涵理论界对网络伦理的内涵有这些界定:网络道德是一种调整网络消费者之间在网络信息消费过程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传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准则和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伦理关系。
简言之,网络伦理是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
是人们交往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调节网络中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的作用。
2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及成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51.7%。
由此可见,网络作为社会共有的资源形式正在被更多的人使用。
而在CNNIC《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远高于2015年全国整体网民互联网普及率(50.3%);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1028万,增长率为3.7%,占整体网民比例为41.7%。
数据清晰的表明,青少年正逐渐成为互联网使用主流人群。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早,但绝大部分学生真正意义上使用互联网却要从大学时代开始算起。
互联网穿梭于大学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但它在给大学生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交往:这种网络社会所特有的交往方式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中因时空、地域等方面所受的限制,开拓了更加多样化、新颖化的交往新方向。
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以网络直播为例
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以网络直播为例作者:蔡佳斌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24期一、网络直播平台研究背景2015 到2017 年这两年多时间,网络直播平台蓬勃发展,以斗鱼TV、熊猫TV 为代表的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截至2017 年6 月,网络直播的观众达到了3.42 亿,占网民总数的45.6%[1]。
网络直播平台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用户在平台上购买虚拟礼物来实现,此外直播平台还会接一些广告获取利润。
而这两种盈利方式都是以用户量为基础,直播平台拥有越多的用户,自然会卖出更多的礼物,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广告商。
预计到2017 年底,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会到500 亿[2]。
如此巨大的利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直播行业,导致直播平台之间激烈地竞争以及各个主播间的竞争,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伦理问题。
二、网络直播中的伦理问题2.1 价值观错位近几年网络直播的“井喷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无数人涌入直播行业。
在很多主播看来,网络直播能够使他们有机会一夜成名,而成名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为网络直播的盈利方式本质是粉丝经济,通过粉丝的“打赏”获得丰厚的收入,可以说粉丝的数量直接决定了网络主播收入的多少。
而想要在短时间内成名,拥有大量的粉丝,所用的方法往往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这种错位的价值观、对金钱的极度向往是产生诸多伦理问题的根源,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模式。
一旦有人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就会使得其他主播争相效仿,从一到十,甚至成千上万,久而久之错位的价值观就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准则,因为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2.2 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网络直播中有一种类型是户外直播,有相当一部分主播十分热衷于户外直播,其特点是随时随地、边走边拍。
近几年有关在公共场所网络直播侵犯隐私权的新闻频繁被报道,这种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网络主播未经他人同意,使他人出现在直播画面中。
有的主播会在饭店用餐时用手机进行直播,周围的顾客会时不时出现在直播画面中,顾客就会认为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
网络伦理的演讲稿
网络伦理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网络伦理的话题。
网络伦理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网络伦理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行为举止,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未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网络伦理为什么如此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和人们进行交流,开展工作和学习。
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和行为,比如网络欺凌、侵犯隐私、传播谣言等。
这些不良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会对社会秩序和道德风气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在网络上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如何维护网络伦理。
首先,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行为,不参与传播和制造虚假信息,不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不进行网络欺凌等。
其次,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相信来历不明的信息。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网络伦理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伦理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后,让我们展望未来。
网络伦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我们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网络伦理的观念和规范。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美好家园。
总而言之,网络伦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要自觉遵守网络伦理规范,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网络成为我们共同的福祉和幸福。
谢谢大家!。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道德与伦理如何把控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道德与伦理如何把控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
从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再到能够预测疾病的医疗诊断系统,AI 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系列关于网络道德与伦理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把控网络道德与伦理,确保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而非带来灾难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工智能时代网络道德与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方面,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有的预期,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在技术研发初期并未被充分考虑。
例如,自动化决策系统可能会因为数据偏差而导致不公平的结果,影响到个人的权益。
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在使用 AI 技术时缺乏责任意识,恶意利用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侵犯隐私等。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把控网络道德与伦理呢?从技术层面来说,开发者和研究者应当在设计之初就将道德和伦理原则纳入到 AI 系统中。
这意味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偏差导致的歧视性结果。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核机制,对 AI 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在开发人脸识别系统时,要确保数据的采集和使用是合法合规的,并且不会侵犯个人的隐私权。
在法律层面,政府应当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AI 技术的使用规范和责任界定。
对于利用 AI 技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和惩处。
同时,法律也应当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
比如,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教育也是把控网络道德与伦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和伦理意识,让大家明白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技术,以及如何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
浅谈对于网络伦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浅谈对于网络伦理的几个重要问题论文关键词:网络伦理伦理挑战伦理原则伦理建设论文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创造了一个新的便捷生活方式,人们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体验自我,沟通世界。
但不可避免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在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或网络道德的问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良性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网络伦理的构建离不开伦理道德的引导。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网络成为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广泛的运用在金融、教育、娱乐等社会活动中,并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方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
网络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和新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可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自由的交流信息,沟通世界。
网络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传递快捷、获取方便、其内容丰富、交往全球性,并因此为人们广泛运用。
网络时代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建立在生活和生存方式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便捷的同时,也使当今现实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新挑战。
因此,如何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就成为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网络伦理道德,是以现实社会道德规范为基础,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延伸与拓展,是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遵循必要的道德规范。
它是针对网上行为的特殊性,针对网络虚拟空间生活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借鉴传统现实社会道德成果与经验,建立起适应网络伦理关系要求的新的伦理观。
一、网络的伦理挑战随着互联网个人使用数量的急剧增长,全球性的网络社会已形成,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网络如同“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现实社会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
网络是开放的空间,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使得一些西方的有害的思想充斥其中,甚至出现一些不道德的现象;人们在网络中的安全感和信任度降低,网络交往没有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没有了直接的监督和约束,更容易使人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对现有道德规范的冲击。
新兴科技中的伦理问题
新兴科技中的伦理问题在讨论新兴科技中的伦理问题前,我觉得首先需要对伦理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
而现代科学技术在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好处和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负面效应,比如转基因,网络,纳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伦理与社会问题,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下这些新技术的利弊,分析其带来伦理问题的根源,以及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转基因问题不得不说,基因工程给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神兵利器。
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
这种技术甚至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
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也给人类医学带来新的思维。
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带来很多有争议性问题,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不可知的危险尚且存在,比如在转基因技术操作过程中,尤其是从某些细菌中提炼出来的基因会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儿童及体质敏感的人;转基因食品在形成过程中还会使原有的天然食品营养流失甚至变异,从而破坏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
但,就像有的人对牛奶鸡蛋过敏,有的人天天吃炸鸡汉堡一样,没有哪种食品可以完美登上人类餐桌,所以用这种事情来否定转基因技术颇没有说服力。
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应完全支持转基因。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初方舟子与崔永元的“倒转”与“挺转”之争。
相比方舟子“让国民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的立场,崔永元“在不明白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民众有权选择吃转基因食品也可以选择不吃”的立场无疑更客观民主,而且更符合当下的民众心理。
虽然很多专家都从理论上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并不会造成危害,但他们也不会像江湖神棍一样拍着胸脯给民众下百分之百的保证,再加上过往某些无良专家的举动,媒体不嫌事大的渲染以及某些居心不良的煞笔抛出的“反智”言论,使得那些专家在普通又无知的民众眼里,都像是为了背后的黑色利益在发声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网络是现代进步的一个坐标,它给人类带来美妙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既有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也有网络运行的外部根源。
本文旨在揭示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便为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摘要题】专题探讨【关键词】网络/网络伦……【正文】网络(Network),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
它蕴藏了巨大的潜能,但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也带来了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远、网民隐私受到侵犯、安全受到威胁等网络伦理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如何使用网络;怎样发挥其正面效能而避免其负面作用;怎样使人“合理”、“善意”地使用网络技术而不是利用其发生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
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以避免和制约网络技术被盗用和加入恶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而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无疑有助于认识和把握网络伦理问题的实质,并为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一、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技术内部根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愈发广泛地承认:现代技术是现代文明得以建立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文明的未来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产生同样也离不开支撑虚拟社会繁荣的网络技术层面上的根源。
(一)网络技术及网络建设“先天不足”1.从网络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的建立始于军事需要。
1957年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并组建了互联网(Internet)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
在互联网建立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更谈不上对网络辅以必要的人文关怀,这种缺乏论证的表现是:“在科技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决策层往往有意无意把伦理因素视为无关宏旨的因素而略去,由此引发了诸多伦理、法律等社会问题。
”(注:宋建国:《生命哲学》,《世界科技与发展》(成都),1999,5:P79~83.)事实上,“技术决不仅仅意味着由所谓科学真理决定的正确无误的应用,科技的发展使风险内在于现代技术的构成要素。
”(注: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上海出版社,1987,P30.)自然,这种风险也包括对伦理道德所造成的解构与重构。
自从1988年莫立斯蠕虫在Internet上蔓延、造成经济损失不少于1000万美元的事件发生以来,网络伦理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见突出。
在托夫勒看来,当我们目睹工业文明的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在无效和腐败的泥潭中崩溃时,我们已经闻到了这种衰亡着的文明“道德”腐烂的气息,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新的文明”和道德。
我们这里不去研究托夫勒对文明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是否正确和合理,也不去论证究竟新旧文明之间的冲突强度和表现在什么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通过对信息时代众多现象的观察,较敏感地发现了人类道德问题上的新情况,正确地指出了随着人类信息交往方式的变化,人类将出现新的,并且也需要新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2.网络技术的特点易于诱发伦理问题。
首先,网络的快捷、便利和虚拟的特点易于导致大量的不道德、反道德的信息侵犯人们的道德心理,抑制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致使群体道德水平下降。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面相对狭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友以及充分放大了的家庭——国家的方式存在和维系着。
在熟人圈里,人们至少也要努力做得没有让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之处,丢面子的缺德行为大多干不出来。
但一旦进入周围没有熟人的公共社会,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是很容易崩溃的。
与这一点相联系的,就是一些“私德”尚可的人,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往往却表现不出应有的公德。
相反,“反正没有人认识我”这种意识,恰恰成为一些人无视公德的最好借口。
似乎只要避开了对自己有实质约束力的监督、管理者的目光,我干什么都可以。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发现,对不顾社会公德的人、对违纪犯法的人,最常用、最有效,大多时候也最具威摄力的一招,也就是“以毒攻毒”,即“通知原单位”,或公开曝光。
这样这些不道德、反道德的信息极有可能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得以放大,从而成为现实社会中伦理规范难以调节和整合的社会顽症。
其次,年轻一代过多地依赖电脑网络,书本阅读、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弱化,使之获取知识的方式变成一种“快餐模式”;商业化运作的网络公司及时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文化消费心态,为了留住网民,在网络内容上追求流行化、花边化甚至庸俗化,网络和传媒对网络交往的宣传也有很多言过其实之处。
其中许多内容很难说是积极的文化消费,这就是网络的传媒运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网络信息内容被视为网站的馈赠,既然是馈赠,内容的质量就被放在第二甚至第三位考虑了,这种情况在个人网页的情形中也同样存在。
整天泡在网络中的人时常容易放弃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特别兴趣或爱好。
特别是在同一文化传统、同一教育模式、同一“小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日渐趋同,甚至成了“模式化的人”,这就极有可能造成知识匮乏,文化退步及人的道德素质的下降。
此外,网络技术的兼容性使伦理主体无所适从。
脱离国家的电子空间不具有建立强有力秩序的能力。
我们知道超国家主义在建立电子空间规范方面的否定性意见,那就是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大多数法律都是为了原子的世界,而不是比特的世界而制定的,……电脑空间的法律中,没有国家法律的容身之处”,但是,应该由谁来确立电子空间的法律呢?对这一重大问题,大多是语焉不详。
一部分人是主张国际网络组织和网民自发的形成规范。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事实,网络组织本身的法制能力是很弱的,它目前的处罚手段无非是断绝交往,从道义上谴责或者给其造成一些麻烦。
这种情况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现有的电子空间以因特网国际互联网为构架,而因特网国际互联网原先的设计目的只是便于学术交流,它在性质上是开放的、松散的。
有人称它是“无政府主义的乐园。
”它在网络上各责任主体的控制方面先天不足,不足以充当自我规范的重任。
特别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社会”之中。
一个是原子分子构成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数字符号构成的网络虚拟世界。
现实约束人们的个性,而网络则鼓励、放任人的个性;现实中的人们要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而网络可使人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以某种面目来表现自己。
网络世界使人们认识到自身的二重性,如何表现自我就看个人的选择。
假如人们没有良好的“自律”和严格的“他律”就很容易引发伦理问题。
3.网络虚拟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是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结构性根源。
在全球性的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架联网的计算机,与整个网络世界、与所有“网络人”进行交往。
网络交往面的急剧扩大,交往层次的增多,交往内容的日益丰富,交往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包括道德关系日益丰富复杂化了;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里,人们很难做到在必要时“封闭”起来,以保守属于自己的秘密。
当下,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很容易在网上交流,网络文化以几何级数的形式发展;网络中形形色色的道德观念相互存在,其结果就是,道德的多源性导致道德冲突等问题孕育而生。
(二)网络运行“后天发育不良”网络技术自身的“先天不足”,在网络社会的运行中,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便暴露无疑。
1.在虚拟社会中,网络运行规则的制定者是网络建设和使用的主要参与者。
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亲自参与游戏,游戏的公平公正也就无法体现。
利用电子函件电子邮件作商业广告型的宣传,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会造成别人的信箱充斥无用的信息而影响正常工作。
曾经有一位用户有意在因特网国际互联网上用电子函件电子邮件做广告,向诸多的用户,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连连发送数封明显商业性的广告邮件,这引起了众多用户的愤恨,很多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自发地一起反其道而行之,向这位“不速之客”发起了正当的“围攻”,几分钟之内就使其信箱膨涨,最终崩溃,而且几天内不让其恢复正常工作。
可见,在网络上人们自身已经将网络管理权力接了过来,自己自主、自觉地充当起了管理者。
但是、这样的报复性行为确是有悖我们的法律精神和道德标准的。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将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未来社会将出现两大相互对抗的新的阶级或阶层,即掌握可控制信息的群体和不占有信息的群体。
前者是网络中的技术强者,而后者为弱者。
”(注:严耕.陆俊:《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1997.2.P16.)2.网络运行具有“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虚拟化”。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虚拟社会,人们的交往以字符为界,而表现得非常自由。
由此,使得许多人将网络视为猎奇与宣泄情绪的场所和寻求隐秘嗜好的同道的途径。
于是,在自身不能很好地节制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日益淡薄,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和冲突的状况。
3.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现实空间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受制于各种条件,一定意义上容易规范和控制,而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到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每个个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这符合个性化价值要求。
凡事走了极端,问题就出来。
许多人沉溺于网络的初衷是通过虚拟生活的满足回避现实的不愉快,如果他有足够的资源使他能够沉溺于网络中而不至于使真实生活狼狈不堪,他也许最终能够在心情好转之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然而,网络沉迷和网络沉溺的自我治疗功能的实现是没有保障的。
在许多情况下,放纵比自制更容易发生,结果便可能导致一系列网际自我异化现象。
4.无偿使用网络信息系统,导致入网者数量激增,造成“交通拥挤”,激化了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
同时,互联网没有同时态的审计和记录功能,从技术上讲不能有效地对整个互联网进行管理。
网络管理的滞后性,导致了网络道德发展随意性。
5.网络运行中,发达国家常常处于支配和统治地位。
尽管我们现在要作一个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的“冲浪者”,只需要一部电子计算机,上网所需的各种软件,一部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另外还要交纳不菲的入网费和电话使用费。
这还只是对个人,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要花费巨额资金和长期的建设。
在当今世界,信息是种决定性的战略资源,需要在国际范围内交流;实际上,只有发达国家才可能率先进入网络社会,并处于支配和统治地位。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信息过分依赖会潜藏着危险,本国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保护,信息自主权受到危害。
印度学者提出,美国向其它国家的信息输出是为了将其所谓的“道德标准”强加于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莫博依说:几家实力雄厚的强跨国公司在信息网络上的称霸程度已接近于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