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A.秦王朝通过修筑灵渠征服了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对福建进行有效管理B.康熙帝击败了盘踞福建的耿精忠叛乱,并于1684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C.鸦片战争后,福建的福州、厦门被迫开放,福建诞生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D.改革开放后,福建有两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7.荀子说:“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赤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赤手而食者指的是社会下层B.社会下层不按宗法组成宗族集团C.宗法制是贵族的氏族组织法D.古代社会呈现出非常严格的等级8.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古代的这一皇帝是()A.秦始皇B.汉高祖C.唐太宗D.明太祖9.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
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
这种设计()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10.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在近代“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A.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C.罗马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D.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11.“雅典国家与法律是在氏族内部斗争中形成的,因此,政治与法律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面,从而法律获得了等同于国家的概念和效力。
如果说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还不如说法律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A.西方法律权威性的历史根源B.雅典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典范C.雅典通过法律来确立民主政治D.雅典社会的法律等同于国家12.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
2019届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1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准备,故答案为C项。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 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
2.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 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 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 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天人观念,孟子眼中的天已经不再是宗教色彩浓厚的天,而是可以被人认知的天且将其义理化,C 项正确;儒家思想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是在宋明时期,A项错误;改造大自然是荀子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反身而诚、存心养性”,而不是西周时期“以德配天”那样简单的外在比照方式,D项错误。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C.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D.受秦始皇任命长子(23岁)①A.①B.②次子(21岁)②庶子C.③长子(25岁)③D.④3.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4.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汉武帝实行“中朝”制度②西汉设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D.明代的内阁官员7.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8.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9.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有2B铅笔转涂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上。
)1.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转变,符合“封建”到“帝制”的转变,故D项正确。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出现于夏朝,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是地方贵族和周王统治,君主专制在秦朝最终确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神权政治是指神权 (也就是教会势力) 大于世俗权利,与中国古代史实不符,排除C项。
2.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
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 彰显公平公正B. 保障人民权利C. 缩小经济差距D. 政府扩大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汉代察举制“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从而促进了国家政权的开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统治基础来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彰显公平公正是汉代察举制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任何制度都不是为了保障人民权利,故B项错误;察举制和缩小经济差距无关,故C项错误。
3.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该机构是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高一年10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江文琼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8.10.7第Ⅰ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60分(第1—8小题重温初中历史,每小题1.5分,共12分;9—24小题体验和挑战高一历史,每小题3分,共48分)1.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此举A. 促进了民族交融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5世纪末”“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中可以分析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项正确;B项是三国时期,排除;迁都洛阳,无法加快江南的开发,故C项排除;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南北,故D项错误。
2.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郑成功收复台湾D. 左宗棠收复新疆【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倭奴”中可知,这一事件与日本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明朝戚继光抗倭,故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和“杀尽倭奴”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和“杀尽倭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与“杀尽倭奴”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倭奴”是关键信息。
3.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94年后,列强在华设厂数目迅速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故C项正确;A项是1842年签订,B项是1860年签订,都没有涉及到“在华投资设厂”的问题,排除;《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故D项排除。
【点睛】“列强在华设厂”是关键信息。
4.“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解析】【详解】材料“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7年10月月考试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17.10.5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
当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生活悲惨困苦,故A错误。
材料未涉及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2. 唐朝前期,担任园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懦。
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
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 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 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 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D. 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国子祭酒在唐前期人数相对少但“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人数增多,“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沦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这说明作为中央官学最高长官的国子祭酒地位下降,重要性降低,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B正确。
“藩镇割据削弱丁中央集权”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排除C;儒学走向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唐代儒学新发展•表现3.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A. 小农经济的衰退B.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 流民问题严重D. 铁犁牛耕开始推广【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B项正确。
2018届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命题人: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17.11.10班级座号姓名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史学家钱穆认为封建时代施行世官制,家国一体,比较容易形成地方门阀和割据势力,而秦统一全国后施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很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 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
这是因为A. 无为而治的推行B. 重罪轻罚的传统C. 丞相地位的尊崇D. 官僚集团的庇护【答案】C【解析】由“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可以看出当时丞相地位是相当尊贵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无为与“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不符;B项错误,历史传统是轻罪重罚;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官僚集团的态度。
3. 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A. 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 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 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 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说明内阁的权力较大,宦官又干涉政权,导致明朝后期权力运作的混乱,故C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D皇权不会受到内阁威胁。
2018年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根据材料判断,“今”指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史载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
……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材料体现西周建立宗法制度A.造成贵族内部矛盾激化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D.根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3、《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是指A、等级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恩荫制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贵族色彩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④秦以后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这种状况出现反映出西汉推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6、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惠南中学2018 年秋季高一年12 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 24 小题( 1-12 小题)× 2 分、( 13-24 小题× 3 分),计6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机读卡,并填在第Ⅱ卷的答题栏。
1.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元朝设置行省制③明朝设置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 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队伍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D.秦朝三公九卿制4.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C.制约专制主义皇权D.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5.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第1页共12页6.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2018.10.7第Ⅰ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 60分(第1—8小题重温初中历史,每小题1.5分,共12分; 9—24小题体验和挑战高一历史,每小题3分,共48分)1.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此举( )A. 促进了民族交融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2. 右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郑成功收复D. 左宗棠收复新疆3. 引发右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4. “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 )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5.“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
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 背景B. 目的C. 内容D. 作用6. 《汉书》记载:“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B .实现民族交融C.解决七国之乱 D.削弱王国势力7. 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
其直接原因是()A. 独立战争爆发B.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 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8.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并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13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6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第I卷(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27小题,共54分。
1.“纵观明代内阁发展史,除了张居正当国的十年外,几乎在所有重大事件上,内阁都难于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势,在各种政治风云中,大多扮演着失败的角色。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决策权受到严重限制 B.阻碍了明代社会发展C.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D.是为皇帝服务的工具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
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
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 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 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4.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5.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6.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7.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高一年10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江文琼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8.10.7第Ⅰ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60分(第1—8小题重温初中历史,每小题1.5分,共12分;9—24小题体验和挑战高一历史,每小题3分,共48分)1.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此举A. 促进了民族交融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5世纪末”“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中可以分析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项正确;B项是三国时期,排除;迁都洛阳,无法加快江南的开发,故C项排除;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南北,故D项错误。
2.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郑成功收复台湾D. 左宗棠收复新疆【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倭奴”中可知,这一事件与日本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明朝戚继光抗倭,故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和“杀尽倭奴”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和“杀尽倭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与“杀尽倭奴”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倭奴”是关键信息。
3.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94年后,列强在华设厂数目迅速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故C项正确;A项是1842年签订,B项是1860年签订,都没有涉及到“在华投资设厂”的问题,排除;《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故D项排除。
【点睛】“列强在华设厂”是关键信息。
4.“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B.以血缘家族为纽带C.以活动地域为纽带D.以土地财产为纽带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3.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4.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A.按军功选官B.按门第选官C.科举考试选官D.按品德选官5.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B.汉代废除宰相制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6.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7.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8.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
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9.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太平天国运动④辛亥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2.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1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310143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018.12.14第Ⅰ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24小题(1-12小题)×2分、(13-24小题×3分),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机读卡,并填在第Ⅱ卷的答题栏。
1.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元朝设置行省制③明朝设置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③④B.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队伍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4.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C.制约专制主义皇权 D.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6.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南中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 命题者:肖敏(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有2B 铅笔转涂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上。
)1.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 )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2. 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
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彰显公平公正B. 保障人民权利C. 缩小经济差D. 政府扩大统治基础 3. 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该机构是( )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阁D. 军机处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
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5.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
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
这说明( )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B. 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 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6.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屑。
这反映了( ) A.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B.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 C.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 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7.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A. 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B. 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C. 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安排D. 以大驭小加强君主专制统治8.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9.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0.《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
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
然能治国,不能服人。
法度虽严,非议四起”。
“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 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 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 阁臣弄权不合制章D. 世俗日下嫉贤妒能1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1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13.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
”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A.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B.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C.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D.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14.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5.在伯利克里时期,“法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
”、“不到开庭的时候,没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会受到审理”。
这()A. 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B. 能集思广益,减少冤假错案C. 维护案件审理的公正性D. 保证了雅典民主达到最高峰16.柏拉图曾说:“父母不能随意令子女去还是不去国家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 公民教育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B. 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C. 民主制度不断优化达到了顶峰D. 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17.“雅典民主政体把它的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A. 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B. 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 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 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18.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
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
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
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B. 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19.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
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C.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20.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A. 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B. 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C. 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 包罗之广、涵盖之细21.“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者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为此,帝国()A. 制订《十二铜表法》B. 以成文法代替习惯法C. 编纂《民法大全》D. 用万民法取代公民法22.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
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
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
此时的雅典()A. 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B. 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C. 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D. 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23.一个叫帕西翁的奴隶,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末到4世纪初,最初他只是一个搬运工,后来在雅典一家最有名的银行里做事,他的老板非常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并不断奖励他,最后他获得了自由,并成为这家银行的主管,他曾经用自己的钱装备了五艘战舰,最终获得了雅典公民权。
这反映出()A. 希腊奴隶身份是可改变的B. 梭伦改革直接改变了帕西翁的命运C. 雅典奴隶也拥有公民权D. 雅典银行具有重大政治话语权24.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开始推行公民大会补贴法,给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补贴;公元4世纪中期,雅典还实行了观戏补贴法,给戏剧节观戏的公民补贴,此后这种补贴又扩展到其他公共活动。
这些措施主要体现了()A. 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B. 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C.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 彰显雅典实力的强大2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A. 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B. 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C. 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D. 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26.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
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A.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 导致古希腊内乱C.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 是少数人的民主27.“《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
”这一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28.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
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29.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
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 大革命后的法国C.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D. 统一后的德意志30.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