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 第1章 第1节 测试题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心室腔内的血浆 C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膀胱腔内的尿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6.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刺激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 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 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 靶细胞接受胰岛A 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 .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D .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8.玉树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习题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答案]A2.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呈暗红色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答案]A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就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
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流入血浆,故组织液增加的同时,淋巴的生成增加。
4.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3、HPO2-4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血浆蛋白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会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进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为Na+和Cl-。
5.分析右面有关人体内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D与B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C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D的含量大于A+B+CD.过敏反应发生时,图中的C增加导致水肿[答案]C[解析]图中A代表组织液,B代表淋巴,C代表血浆,D代表细胞内液。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能力测试 第0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第0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 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2.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到: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则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一⑦ B.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⑥一⑦C.①一④一⑥一⑤一⑦ D.①一②一③一⑤一⑦3.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5.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到: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则氧气从体外进人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A.⑦一④一③一②一①B.⑦一③一④一②一①C.⑦一③一①—争④一② D.⑦一④一③一②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7.下列各项属于内环境的是A.原尿 B.肺泡 C.肠腔 D.脑脊液8.人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不含有的成分是A.葡萄糖 B.氧气 C.抗体 D.DNA9.下列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能使淋巴液生成量增加的是①炎症②静脉回流受阻③组织缺氧④组织胺大量释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观察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图),指出哪个箭头表示的是错误的A.①中性粒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11.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项是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汗液A.①②③④⑤⑦ B.③④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⑤⑦⑨ D.③④⑤⑦⑨⑩1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3.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 B.肾脏内 C.细胞内 D.内环境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1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先后经过的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二、非选择题16.(12分)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2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 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_当堂检测答案
长白山二高中 高一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导学案 2012 年8月10日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 1 页 共1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导学案当堂检测练习答案: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7CBCCCAB
8.(1)组织细胞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pH
(4)物质交换 养料 氧 废物
第2节导学案当堂检测练习答案:
一.1 年龄 性别 不同 变化 37℃ 2.成分 理化特性 调节作用 器官 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二.1.基础 稳态失调 尿毒症 2.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系统 异物 外来病原微生物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三.体温 酸碱度 催化 能量
四.1—11 ABCDB DBCCD B
12.⑴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3)d 、a a 、d
能量酶++−→−++O H 12CO 6O H 6O 6O H C 22226126 (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
(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1.(2023·广东名校期中)发酵一般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或产品的过程。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B.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酸D.制成的食品都需要经高压蒸汽灭菌,目的是延长产品保质期【答案】D【解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制果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30 ℃,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注意后期关闭充气口;制果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时间控制在7~8 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A正确;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C正确;传统发酵食品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会杀死菌种,从而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D错误。
题组二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2.(2023·广东深圳期中)用白萝卜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采用适当方法可缩短腌制时间。
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将白萝卜切成小块B.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C.添加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D.用沸水短时处理白萝卜块,冷却后再加老坛泡菜汁【答案】B【解析】将白萝ト切成小块,可以扩大白萝卜与泡菜水的接触面积,缩短腌制时间,A正确;泡菜制作所需菌种为乳酸菌,制作过程中应保持无氧环境,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不利于腌制,B错误;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C正确;用沸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泡菜品质,冷却后再加老坛泡菜汁也可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1章 第1节
第一章第1节一、选择题1.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 C[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 A[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CO2、胰岛素等激素、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他们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pH在7.35~7.45之间B.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 kPa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答案] 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A.甲B.乙C.丙D.丁[答案] A[解析]图示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肝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答案] A[解析]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淋巴可回流进入血浆,但不能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
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的1、2、3、4分别代表()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答案] A[解析]考查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5.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6.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它们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神经调节、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中心法则,则d过程代表DNA的复制D.如果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和e分别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则d==e12.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15.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必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0.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21.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2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24.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25.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26.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27.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30.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3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3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3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3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8.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 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 .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41. (8分)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________,A 、B 、C 三者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如果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 液 毛细血管 B 液A 液该物质分泌不足,能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42.(10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材料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二、方法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2.结论:.43.(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4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参考答案:41. (1)组织液内环境(2)胰岛素糖尿42.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C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2.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43、答案:(1)效应器神经中枢 (2)c、e(3)⑧线粒体能量(ATP) (4)突触小泡递质44、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2 / 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
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D错误。
答案:D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解析:“水泡”实为组织水肿,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一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另一部分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
答案:D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
答案:A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5.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等的含量,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答案:C6.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单元素养检测(一)(第1章)
单元素养检测(一)(第1章)(7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坛中会发生很多变化,下列变化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的数量先增加,然后其增长受pH的影响B.发酵液的pH有所降低C.坛内氧气增多D.若温度过低,发酵时间会延长【解析】选C。
乳酸菌的数量先增加,然后随着乳酸含量的增多,其增长受pH的影响,A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不断产生乳酸,使发酵液的pH有所降低,B正确;乳酸菌是厌氧菌,坛内是无氧环境,因此氧气不会增多,C错误;若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则发酵时间会延长,D正确。
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曲霉可以用于酱油、柠檬酸、凝乳酶的工业生产B.接种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C.用于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或单倍体育种获得D.可以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对单细胞蛋白进行分离、提纯【解析】选A。
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黑曲霉可以用于酱油、柠檬酸、凝乳酶的工业生产,A正确;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B错误;用于发酵工程的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C错误;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可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分离,而代谢产物则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D错误。
3.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 )【解析】选C。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让酵母菌进行繁殖,其数量因为受到氧气的影响,会呈“S”形增长。
4.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解析】选D。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9.学生甲在进行1500 m比赛时,刚跑至1000 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A.碳酸B.乳酸C.二氧化碳D.胃酸10.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1章 人体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2013海南卷)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浆、组织液和乳汁等,A会出现;糖原为多糖,是主要储存于肝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内的能源物质,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要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进行作用,C胰岛素会出现;氨基酸为小分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并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D氨基酸会出现。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内环境的理解和成分的掌握,难度不大。
(2013海南卷)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
淋巴细胞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以后,来到外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等),而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通过淋巴管的收集到达淋巴结过滤,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具有淋巴细胞,B、C项正确。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较难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于血浆都比较低。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淋巴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2013上海卷)15.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分别可代表AA.葡萄糖、CO2 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 D.甘油三酯、脂肪酸。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能用概念图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通过分析教材资料,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结合教材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阅读P 2-3)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完善如下有关体内液体的概念图二、细胞外液的成分(阅读P 4并完善下面的概念图示)注:血浆――――――→其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差别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阅读P 5)5-61.读下图,尝试填写:(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3)⑤为CO 2、H 2O 、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判断正误:(1)细胞内部液体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 (2)体液就是内环境。
( )(3)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
( ) (4)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
( )(5)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 答案 (1)× (2)× (3)√ (4)× (5)√一、内环境1.细胞外液中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2.(1)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液循环的补充。
淋巴管有瓣膜,可阻止淋巴倒流,因此,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一般仅能容纳单行红细胞通过。
毛细淋巴管与其相似,其管壁也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起点是盲管,封闭状,数条毛细淋巴管可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最大的淋巴管,它们分别通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最基本的生物单位?- A. 细胞- B. 分子- C. 组织- D. 器官答案:A2.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I. 大多数细胞都可以看见。
- II. 相同类型的细胞在机体内结合成组织。
- III. 细胞形态相同意味着其生理功能相同。
- IV.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II、IV3. 以下哪个是人体生物碱性环境的维持机制?- A. 平衡内外环境浓度差- B. 组织呼吸产生酸性物质- C. 尿液的排泄作用- D. 体内酸碱平衡系统的调节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指出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细胞分裂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能够使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从而实现生物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 组织修复和再生:细胞分裂能够代替老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组织再生的过程。
- 遗传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基因和遗传信息能够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细胞。
2.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1.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高能物质ATP、NADPH。
2. 暗反应阶段:使用光能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地球上大气中存在的重要气体之一,为维持生物呼吸提供必需的氧气。
- 有机物生产:光合作用能够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供给生物体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
- 碳循环: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碳循环和碳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1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面包和酸奶,或者馒头夹着腐乳,是很多人喜欢的早餐,这些食物或饮品为我们的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缺氧、呈酸性的环境只适合乳酸菌繁殖,酸奶制作时不用消毒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C.现代腐乳生产中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腐乳表面出现“皮”等情况,则不能再食用,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使其生长受到抑制,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只适合乳酸菌繁殖,A项错误;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食品松软有关,B项错误;现代腐乳生产中,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C项正确;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则不能再食用,腐乳表面出现“皮”属于正常情况,可以食用,D 项错误。
2.研究发现制作泡菜的材料——白菜、辣椒、大蒜等含有的营养成分能调节人体抗氧系统,对减轻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发挥积极作用。
泡菜中萝卜硫素、蒜辣素、辣椒素、姜辣素等营养成分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与人体的抗氧化系统Nrf2相互作用,可消除由新冠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有害活性酸素。
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为: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其他杂菌的竞争越来越强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所用的泡菜坛要用白酒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A项正确;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B项正确;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造成的酸性和缺氧环境不适合大部分微生物生长,因此乳酸菌与其他杂菌的竞争会越来越弱,C 项错误;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乳酸产生减少,D项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到3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到3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2A.蓝藻和绿藻 B.蓝藻和细菌C.绿藻和细菌 D.病毒和细菌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3、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①②⑦B.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③⑥⑦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5.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6.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动脉血管。
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
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
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上技术属于“克隆” B.这项技术中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C.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7.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章 发酵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 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①土样不同可能导致计数偏差①正确②培养基污染会导致菌落数增加②正确③操作失误可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菌落会增多③正确④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增加菌落数目④错误2.上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如图所示)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并通过土壤农杆菌向某种植物中导入抗旱基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 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B. 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 Ca^2+处理细菌C. 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的植物就是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D. 用基因探针可检测植物细胞中DNA是否含有抗旱目的基因【答案】C【解析】3.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B. 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 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D. 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答案】C【解析】解 A.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将腐乳胚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A正确B.腐乳胚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B正确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C错误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防止杂菌污染 D正确故选 C4.下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实验中样品的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B. 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 10^3倍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 1.7times 10^6个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答案】A【解析】解 B.3号试管中样品液的稀释倍数为 10^4倍 B错误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6×10=1.7×10^9(个) C错误D.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 D错误故选 A5.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人其中下列叙述与此理念及采用措施不相符的是()A. “碳达峰”的原因是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所致B. “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碳实现零排放C. 相比于自驾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D. 保护野生资源是实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手段【答案】B【解析】B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80年前达到蜂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目前没有“碳达峰”碳的排放仍大于碳的固定即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若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少到与固定量相同时达到峰值.A正确“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一定时间以前的水平即达到相对“零排放”B错误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 C正确破坏野生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等不可能实现目标 D正确6.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品腐乳表面的黏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B. 制作过程均需先通入无菌空气再将发酵瓶密闭C.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菌种细胞结构不同细胞呼吸类型相同D. 控制好温度、pH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答案】D【解析】解 A.成品腐乳表面的黏性物质主要由毛霉产生是匍匐菌丝 A错误B.果酒发酵时需要先通气后密封而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和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都是需氧型生物因此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时不需要将发酵瓶密闭 B错误C.果酒的发酵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的发酵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C错误D.控制好温度、pH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正确故选 D7.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经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B. 涂布后的平板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C. 在稀释度足够高时所形成的单个菌落一定是由最初的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D. 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氮源是为了给目的菌株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答案】C【解析】A.倒置培养的原因是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人培养基中造成污染.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所倒平板和接种后培养时的平板均要倒置 A正确B.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涂布后的平板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求平均值 B正确C.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C错误D.培养基中尿素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氮源同时抑制或阻止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生长 D正确故选C8.将灭菌和未灭菌的上壤分别放在一个培养皿中在土壤表面分别放3张废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然后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有较高湿度的培养室中 4~6周后观察两个培养皿中的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废纸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B. 土壤可以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C. 若土壤湿度不够可加入清水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D. 乳酸菌不能利用废纸这是因为缺乏相应分解酶系【答案】C【解析】解 A.废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A正确B.为了尽量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实验组的土壤可以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 B正确C.若土壤湿度不够可加入些无菌水以排除杂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错误D.由于乳酸菌不能利用废纸因此其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D正确故选 C9.发酵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A. \ CO_2B. 有机物C. 无机物D. \ O_2【答案】B【解析】10.在微生物的培养和研究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实验室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灼烧、干热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灭菌方法可分别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 培养基、接种环、接种室、吸管B. 吸管、接种环、培养皿、接种箱C. 吸管、接种环、培养基、双手D. 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答案】D【解析】解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灼烧是利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灭菌如接种环、接种针等干热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干热灭菌箱内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紫外线照射主要是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灭菌综上所述 D符合题意故选 D1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错误的是()A. 发酵都应用质量分数为\ 5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B.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_2C. 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发酵装置需保持通气状态D. 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左右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答案】A【解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都应用质量分数为 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A错误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时发酵过程中每隔12h 左右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以放出CO_2 若打开瓶盖则会导致葡萄酒被污染 B正确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C正确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在18℃~25℃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D正确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D.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解 A.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 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 A正确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B正确C.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 C正确D.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D错误故选 D13.馒头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俗称发面)后蓬松可口、容易消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发面利用的是酵母菌B. 在发面过程中发生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造成面团鼓起来的物质是二氧化碳D. 用开水发面有利于提高发面速度【答案】D【解析】A、发面利用的是酵母菌 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发面过程中发生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正确C、造成面团鼓起来的物质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C正确D、用开水发面会杀死酵母菌不利于提高发面速度 D错误14.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灭菌后倒平板B. 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 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circ C 恒温培养24sim 48小时D.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解A、首先要进行培养基的制备、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A正确B、然后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 分别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B正确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circ C 恒温培养24\sim 48小时 C正确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sim 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D错误.故选 D.1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倒平板后对空白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B.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过程中可用紫外线照射30min 进行灭菌C. 若培养皿底和壁交界处存有培养基不宜用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D. 高压蒸汽灭菌时不能直接关闭排气阀进行加热灭菌【答案】B【解析】解 A.倒平板后对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可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A正确B.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损伤DNA 不能在使用过程中用紫外线灭菌 B错误C.若培养皿底和壁交界处存有培养基不宜用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容易造成杂菌污染C正确D.在加热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 D正确故选 B1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和菌种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增加微生物的浓度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 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C. 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微生物和培养基进行灭菌D. 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答案】D【解析】A、增加微生物的浓度常用的是液体培养基 A错误B、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B错误C、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除微生物外的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灭菌或消毒 C 错误D、酒精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正确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7.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大C. 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后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D. 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涂布器在接种前也需要灼烧但两种处理方法不同【答案】B, C【解析】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 B 错误C、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min C错误D、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 D正确18.将从种植烟草的土壤里分离得到的尼古丁(C_10H_14N_2)降解菌株SC接种到尼古丁培养基中 30℃摇床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并计算发酵液中的尼古丁浓度和菌体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分离SC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B. 培养至36h后SC的数量维持在K值左右C. 发酵液中的尼古丁能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D. 尼古丁浓度是影响SC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A, C【解析】解 A.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细菌 A正确B.培养至36h时 SC的数量达到最大值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之后由于尼古丁不断消耗等原因无法维持K值 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尼古丁中含有C元素和N元素是SC的主要营养物质为SC提供碳源和氮源 C正确D.结合曲线图可推知影响SC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培养基中尼古丁的含量但不是唯一因素 D错误故选 AC19.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 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寻找生产PHA菌种的流程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取湖水→②接种在培养基上→③培养→④挑取单菌落分别扩大培养→⑤检测菌体的数目和PHA的产量→⑥获得目标菌株A. 步骤②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PHA的选择培养基上B. 步骤③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长出的单菌落不一定能合成PHAC. 步骤④中扩大培养采取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D. 步骤⑤所获数据可用于计算单一菌体产生PHA的效率【答案】A, C【解析】解 A.由于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所以步骤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盐量较高的选择培养基上 A错误B.步骤③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长出的单菌落不一定能合成PHA B正确C.步骤④为扩大培养扩大培养应选用液体培养基不适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错误D.步骤⑤所获数据可用于计算单一菌体产生PHA的效率 D正确故选 AC2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产生亚硝酸盐还原酶使亚硝酸盐降解B. 加入洗涤剂有利于瓦解细胞壁加入食盐有利于释出来的DNA溶解C. 果酒发酵时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D.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醋酸菌的发酵【答案】B, C【解析】解 A.在开始腌制泡菜时乳酸菌含量很少坛内有氧环境有利于一些杂菌如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产生亚硝酸盐还原酶降解亚硝酸盐 A正确B.加入洗涤剂有利于瓦解细胞膜加速内容物(包括DNA)的释放同时不会破坏DNA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有利于释放出来的DNA溶解 B错误C.果酒发酵时葡萄汁不能装满发酵瓶否则会导致发酵液溢出 C错误D.醋酸菌是嗜氧菌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醋酸菌的发酵 D正确故选 B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需怎样更改?________ 并且用________作为指示剂21.(2)图1和图2是培养大肠杆菌的结果图则获得图2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运用图1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其原因是________21.(3)接种后培养温度控制在35℃左右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________(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21.(4)甲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量每个平板取1mL稀释液涂布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h 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每毫升细菌数大约【答案】(1)鉴别, 将蛋白胨改成尿素, 酚红【解析】解(1)分析表格可知该培养基加入了指示剂属于鉴别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该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用酚红作为指示剂【答案】(2)平板划线法,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解析】(2)根据图2划线区域可知获得图2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1菌落均匀分布所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显示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答案】(3)形状、大小、颜色等【解析】(3)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大约为35℃左右将培养温度设置到35℃左右是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接种后培养温度控制在35℃左右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答案】(4) \ 10^2, 8500【解析】(4)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细菌数大约是每毫升 (87+ 83+ 85)\div 3\times 10^2= 8500 个22.(1)若要从发酵好的成品郫县豆瓣中分离出不同的酵母菌种实验流程可以概括为豆瓣取样→________→挑选菌落挑选菌落时可根据菌落的________(答出两点)等特征来区分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22.(2)研究人员采用高盐无氧和低盐有氧两种条件培养分离获得了多种不同的酵母菌株在郫县豆瓣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酵母菌可能是在________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原因是________22.(3)下图是在食盐浓度分别为10%、20%、30%的不同条件下鲁氏接合酵母菌的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设计探究鲁氏接合酵母菌最适发酵温度的实验方案时应该将食盐浓度控制在________比较适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酵母菌的产醇能力对豆瓣的风味有较大影响若要测定不同酵母菌种产生乙醇的能力可以将各种酵母菌培养相同时间后取等量静置澄清后的培养液分别加入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振荡均匀后观察颜色变化若溶液呈现________色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若要用比色法来测定培养液中乙醇的含量需要制备标准显色液该实验标准显色液的配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梯度稀释→)接种在平板上→培养,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解析】解(1)实验要从发酵好的成品郫县豆瓣中分离出不同的酵母菌种则实验流程为豆瓣取样→(梯度稀释→)接种在平板上→培养→挑选菌落挑选菌落时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来区分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答案】(2)高盐无氧, 郫县豆瓣含盐量较高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解析】(2)研究人员采用高盐无氧和低盐有氧两种条件培养分离获得多种不同的酵母菌株在郫县豆瓣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酵母菌可能是在高盐无氧的培养条件下获得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原因是郫县豆瓣含盐量较高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答案】(3)10%, 该食盐浓度下酵母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增长【解析】(3)据图分析食盐浓度为10%的条件下鲁氏接合酵母菌的数量能在数量达到最大值时维持更长的时间酵母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增长【答案】(4)灰绿, 将等量已知的不同浓度的乙醇加入比色管中再向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振荡均匀【解析】(4)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乙醇呈现灰绿色可借此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若要用比色法来测定培养液中乙醇的含量需要制备标准显色液该实验标准显色液的配制方法是将等量已知的不同浓度的乙醇加入比色管中再向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振荡均匀23.(1)配制图中A、B、C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23.(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接种后应在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23.(3)在实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3.(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 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____个该结果很可能比实际值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23.(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维生素, 琼脂【解析】配制的细菌固体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凝固剂琼脂、营养物质维生素【答案】稀释涂布平板法, 无氧【解析】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1中过程③所示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乳酸杆菌属于厌氧菌接种后应在无氧条件下培养【答案】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解析】在实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目的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答案】5.6×10^7, 偏低【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克样品中乳酸杆菌数为(55+56+57)÷3÷0.1×10^5=5.6×10^7.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由于有的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菌体形成的所以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低【答案】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解析】由于在含抗生素的环境中乳酸杆菌无法存活故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24.(1)泡菜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利用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发酵家庭制作泡菜时往往需要加入“陈泡菜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坛密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24.(2)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________ 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 左右酒精的含量过高则________24.(3)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 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该培养基为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24.(4)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用酒精擦拭操作者的双手属于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处理所有接种操作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答案】乳酸菌, 提供乳酸菌菌种, 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解析】泡菜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原理家庭制作泡菜时往往需要加入“陈泡菜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供乳酸菌菌种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坛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答案】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解析】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如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但酒精的含量过高则会延迟腐乳成熟的时间【答案】鉴别【解析】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 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该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以鉴别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答案】消毒,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可避免杂菌污染【解析】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用酒精擦拭操作者的双手属于消毒处理所有接种操作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其原因是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可避免杂菌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能用概念图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通过分析教材资料,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结合教材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阅读P 2-3)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完善如下有关体内液体的概念图二、细胞外液的成分(阅读P 4并完善下面的概念图示)注:血浆――――――→其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差别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阅读P 5)5-61.读下图,尝试填写:(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3)⑤为CO 2、H 2O 、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判断正误:(1)细胞内部液体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 (2)体液就是内环境。
( )(3)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
( ) (4)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
( )(5)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 答案 (1)× (2)× (3)√ (4)× (5)√一、内环境1.细胞外液中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2.(1)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液循环的补充。
淋巴管有瓣膜,可阻止淋巴倒流,因此,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一般仅能容纳单行红细胞通过。
毛细淋巴管与其相似,其管壁也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起点是盲管,封闭状,数条毛细淋巴管可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最大的淋巴管,它们分别通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1.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答案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2.图示为A 、B 、C 、D 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分析推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
答案 A :细胞内液;B :组织液;C :血浆;D :淋巴。
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 .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 .血浆答案①—d②—a③—b④—e⑤—c4.呼吸酶、血红蛋白存在于细胞内部,消化液、尿液等存在于与外界相通的腔或囊中,它们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吗?答案①一切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酶、血红蛋白等)。
②凡存在于与外界相通的腔或囊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中的成分既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也不属于体液成分)。
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问题导析(1)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2)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3)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答案 C一题多变结合上图回答:(1)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
(2)②中的水分可以进入________(从①③④中选择)中。
(3)给病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②与①从化学成分上看,最大的差别是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1)淋巴和组织液(2)①③④(3)②①(4)①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②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特性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与溶质微粒数量的关系:(2)pH :3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其重要意义在于维持酶的正常生理活性。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有关的结构①直接有关的4个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
②直接有关的器官:皮肤、肺、肾、小肠等。
5.尽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 +、Cl -,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单位体积中Na +、Cl -的微粒数量远高于蛋白质。
6.请分析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 组织水肿 ↑⎭⎪⎬⎪⎫局部组织代谢增强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溶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问题导析(1)通过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Ⅲ是泌尿系统,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2)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3)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4)皮肤有排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 B一题多变识图填空:①单向输入——消化系统;②周转媒介—循环系统;③单向输出——泌尿系统(有时呈现“重吸收”双向箭头);④双向交换—呼吸系统。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答案 A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胆汁、胰液、原尿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2.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D解析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3.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答案 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大;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会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进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为Na+和Cl-。
4.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C 代表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E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消化循环(4)循环泌尿循环呼吸解析因为B→C→A是单向的,可确定C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
D系统吸收营养物质是消化系统,E系统排出尿素、尿酸等是泌尿系统。
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答案 C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以及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葡萄糖B.性激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答案 D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含有大量的水、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等,但是血红蛋白却是只能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血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C.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D.血浆、组织液、组织液答案 C解析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面接触组织液,里面是淋巴液,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一侧是组织液,另一侧是血浆,且毛细血管壁细胞又是单层的,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D.血浆中Na+的含量答案 C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等的含量,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5.下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答案 C解析在体液的不同成分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与血浆间均为双向渗透关系,故b为组织液;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又通过淋巴管回流进入血管,故a 为血浆,d为淋巴,c为细胞内液。
巩固提升6.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组织液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则渗透压越大答案 D解析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
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而与水分的多少成负相关,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小。
7.当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青紫且局部水肿,如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①破裂,C液外流,B液渗透压升高B.①破裂,A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C.②破裂,B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D.②破裂,B液外流,A液渗透压升高答案 B解析在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后,受伤部位皮下青紫是因为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含红细胞)外流到组织液,造成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