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精品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情况、方法、规律、能力、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一、概念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化合价降低+ne-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ne-被氧化(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三部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5讲++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三部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5讲++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15讲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考情直播考点1 碳族元素1.碳族元素的化合价碳族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4,其中碳、硅、锗、锡的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价化合物稳定。

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来研究碳族元素的物质,其性质规律如下:(1)碳族元素的单质以为主,如碳、硅都被氧气氧化。

碳作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高温时碳可还原氧化铜。

锡、铅都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等。

(2)价化合物有还原性。

如CO高温时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

(3)价化合物有氧化性。

如CO2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CO,PbO2在化学反应中是强氧化剂等。

2.除去CO、CO2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1)CO(CO2) :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2)CO2(CO):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官。

(3)CO2(O2):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管。

(4)CO2(SO2):通过或。

(5)CO2(HCl):通过。

(6)CO2(H2S):通过。

[例1](2007年山东)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E 内放置CuO ,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 ,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

能验证CO 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 和CO 2混合气体的通入,E 内放置Na 2O 2,按A →E →D →B →H 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 2,并用O 2氧化乙醇。

此时,活塞a 应 ,活塞b 应 。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改加浓氨水,圆地烧瓶内改加 NaOH 固体,E 内装有铂铹合金网,按A →G →E →D 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 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考情直播考纲解读考点整合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1L 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 ;单位为: mol ﹒L-12.表达式:cB=V n(n 为溶质B 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V 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例1](2008·黄冈中学)用1000g 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 。

5mol/kg 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A .3.56mol/LB .5.23mol/LC .4.33mol/LD .5.00mol/L[解析]设溶剂的质量为1kg ,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 ×98g ·mol–1+1000g )÷1.2894g/cm3×10–3 L ·mL –1≈1.155L ,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 ≈4.33mol/L[答案]C特别提醒: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

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高三化学教案-(课标版)2018年《高考风向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

高三化学教案-(课标版)2018年《高考风向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7)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溶液与胶体(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识网络学法指导1.熟练掌握概念的涵义,力求准确、严密。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掌握了基本概念就可以从本质上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要掌握一个概念就必须得弄清楚它应用的对象、前提条件、表达方法和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三部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4讲+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三部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4讲+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

第14讲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考情直播2.考点整合考点1 氮的氧化物1.氮元素有+1、+2、+3、+4、+5等五种正价态,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NO是一种色还原性较强的气体,易被O2氧化生成,NO2是一种色的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气体,氧化性强,能氧化SO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

2.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NO2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

其中空气中的NO2是造成的主要因素。

3.NO、NO2的制法(1)NO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②装置:铁架台、铁夹、铁圈、烧瓶、分液漏斗、胶塞、导管、酒精灯等③收集:④检验:无色气体和空气接触立即变红棕色(2)NO2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②装置:锥形瓶(或烧瓶)、分液漏斗、带导管胶塞22NO2N[例1]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答案】C考点2 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氨气为色、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溶于水,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氨水的浓度,密度。

2.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溶液呈碱性:NH 3+H2O NH3·H2O NH4++OH-氨水中所含有微粒:,氨水中溶质通常看作为NH3,而不是NH3·H2O。

(2)与酸反应NH3+HNO3NH4NO3HCl+NH3NH4Cl H2SO4+2NH3(NH4)2SO4氨气与氯化氢相遇便产生,可用于NH3与HCl的相互检验。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五部分+化学反应原理+第19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第五部分+化学反应原理+第19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五部分化学反应原理第19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情直播考纲解读考点整合本考点考查的重点在于能否准确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概念,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和应用。

能量反应过程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例1] (2007年高考江苏卷,反应热)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 = CO 2(g)+3H 2(g);∆H = + 49.0 kJ ·mol -1②CH 3OH(g)+1/2O 2(g) = CO 2(g)+2H 2(g);∆H =-192.9 kJ ·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 = CO 2(g)+2H 2(g)的∆H -192.9 kJ ·mol-1 [解析] 本题以燃料电池为载体考查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CH 3OH 燃烧热应指1 mol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题中电池反应甲醇生成氢气,不符合定义,因此选项A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而上图所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选项B 也错。

由反应①②可知,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有的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选项C 错。

液态甲醇能量低于气态甲醇,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少,因△H 为负,所以△H >-192.9 kJ ·mol -1。

选D 。

【答案】D[规律总结] 学会判断根据图象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同时要加深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考点2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1.定义:表示 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氧化还原基础知识(课件)(2)

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氧化还原基础知识(课件)(2)

第1讲 氧化还原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1.化合价的本质: 不同种原子之间构成化合物时,各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化 合物)或使电子对偏移(共价化合物)的数目称为化合价, 化合物中,化合价总代数和应为0
【离子】离子中个元素的代数和为离子所带的电荷量(有正有负)
2.化合价的基本规律 (1)原子失去电子(负的玩意儿少了)或共用电子对远离(负的玩意儿不靠着), 显正价,反之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就显负价。
(3)两剂两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的反应物,反应后变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的反应物,反应后变为氧化产物 【一串规律】 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则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则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Hale Waihona Puke 例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观察反应前后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性氧(O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氧发生氧化反应
C√.Na2SeO3 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1+4-2
B.Na2SeO3
具有氧化性 被氧化,作还原剂
D.活性氧化合价升高
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则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2.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 (1)歧化反应:反应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 例、
硼氢化钠
负价氢化合物
+4 -1
类比
负价氢化合物
次磷酸根整体-3
+1 +1 -2
氰酸根整体-1
+1 +2 -3
整体-1
+1-2 +4-3
次磷酸
标酸的化合价,可以令其“完全电离”, 寻找酸根离子整体的化合价

高考化学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

2.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过量KOH和KClO3固体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锰酸钾(K2MnO4)和K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6KOH+KClO3 3K2MnO4+KCl+3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MnO2是氧化剂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反应中每生成1 mol K2MnO4,氧化剂得到2 mol电子
解析 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
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 反应。
.
题组二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Cl2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 ) (2)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 ( ) (3)元素处于较低的价态时,一定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 ) (4)金属失去的电子越多,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 ) (5)SO2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二者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4
O2
.
题组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CaH2常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CaH2+2H2O Ca(OH)2+2H2↑,其中水是 (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 B 反应前后钙、氧两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由于生成物 中的氢元素只有0价(H2中氢元素是0价)和+1价[Ca(OH)2中氢元素是+1价], 没有-1价,所以CaH2中氢元素价态肯定发生了变化。又因为CaH2中只有2 个-1价氢原子,而生成物中有4个0价氢原子,所以其中有2个氢原子来自于 水分子,即水分子中的氢元素得电子,化. 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石景山王倩倩(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石景山王倩倩(教师版)

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应用,掌握方程式的配平。

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表现: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注意:化合价的升降可以是一种元素,也可以是多种元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的。

2.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生成的是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生成的是氧化产物口诀:氧化剂,得降还还原剂,失升氧判断:(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看有没有化合价的升降(2)判断氧化剂,找化合价降低的,生成的是还原产物(3)判断还原剂,找化合价升高的,生成的是氧化产物知识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和其他反应的关系:①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2+ H 2O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来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a 、常见的氧化剂(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 2、Cl 2、Br 2(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 3(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 、HNO 3、KMnO 4、MnO 2b 、常见的还原剂:(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 、Ca 、Na 、Al 、Mg 、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 2+(3) 某些非金属单质:C 、H 2(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 2S 、HI 、KI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知识点四.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五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 第21讲 化学平衡

(课标版)2010年《高考风向标》化学 第五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 第21讲 化学平衡

第21讲化学平衡★考情直播考纲解读考点整合考点1化学平衡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逆)(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定)(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 ; (动)(5)条件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变)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例举反应m A(g) + n B(g) p C(g) + q 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v(正)=v(逆)平衡v(A): v(B): v(C): 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平衡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注意:“同边异,异边同”原理(平衡的判断方法之一)同一边的物质(都是反应物或者都是生成物)一个“消耗”一定量,同时另一个“生成”一定量才可以说明是达到了平衡;而两个不同一边的物质(一个是反应物而另一个是生成物)都“同时消耗”一定量或者“同时生成”一定量也可以表示达到了平衡。

《高考风向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高考风向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9)外界因素的影响 ①温度:温度高时,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均 增强。如浓 H2SO4 具有强氧化性,热的浓 H2SO4 比冷的浓H2SO4 氧化性要强。 ②浓度:浓度大时,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均 增强。如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只有H+显示弱氧化性。 ③酸碱性:如 KMnO4 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
3.已知Co2O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Co2O3、Cl2、 I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3H2O+Cl2↑ D.2Fe3++2I-===2Fe2++I2
图 1-2-2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 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2)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 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转移电子数目,不需 标明得失。例:
注意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 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1.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化合价变化是表现 形式。决定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是不是看得失电子多少?难失 电子的物质是不是一定易得电子?
答:决定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不是看得失电子的多少, 判断的依据是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 得电子,如稀有气体。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作氧化剂吗? 答:不一定,例如:Cl2+NaOH===NaCl+NaClO+H2O 中 氯气也作还原剂。
(3)临位转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价态变化是临位中。例如:H2S 与浓H2SO4 的反应,H2S 一般被氧化成S,浓硫酸一般被还原成SO2。

【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归纳

【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归纳

【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归纳一、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二、特点: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与还原同时并存缺一不可,而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三、有关概念关系:(1)氧化、被氧化。

同一概念。

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

化合价升高。

(2)还原、被还原。

同一概念。

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化合价降低。

(3)氧化性、氧化能力、氧化剂:同一概念。

指得电子的物质。

本身被还原,使对方被氧化指反应物。

(4)还原性、还原能力、还原剂:同一概念。

指失电子的物质。

本身被氧化,使对方被还原指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成的生成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成的生成物。

四、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1)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I-,S2-等。

(2)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Fe3+,H+,S+6等。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如: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关系:(1)是化学反应的两种不同的分类法。

即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分解反应:部份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1)单线桥式:特点:明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而且箭头(2)双线桥式: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yǎnghuà)复原(fù yuán)反响(fǎnxiǎng)氧化(yǎnghuà)-复原(fù yuán)反响 (o某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也作redo某 reaction)是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响。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氧化复原反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复原反响是在反响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响。

在反响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响叫做氧化复原反响。

这种反响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响构成,即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

此类反响都遵守电荷守恒。

在氧化复原反响里,氧化与复原必然以等量同时进行。

两者可以比喻为阴阳之间相互依靠、转化、消长且互相对立的关系。

有机化学中也存在氧化复原反响。

生了电子的转移。

(即在离子化合物中是电子的得失,在共价化合物里是电子的偏移。

在反响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响,又称为氧化复原反响)。

1(1)氧化复原反响不一定是得失氧原子,而是任何降低价态或升高价态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氧化或复原(反响)。

某物质中的任何元素失去电子(即化合价升高)的反响叫氧化反响/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反响叫复原反响,既得氧又失氧的反响叫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复原反响(原电池中的氧化复原)2.强弱律:反响中满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复原性:复原剂>复原产物>氧化产物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复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复原性。

4.不交叉原那么: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响时,元素的化合价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只能到达同种价态5.强那么优先原那么:在同一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遇多种复原剂时,先和最强复原剂反响6. 归中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其较高价态与较低价态均转化为中间价态,不得交错升降。

氧化复原反响中各物质关系复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复原产物一般来说,同一反响中复原产物的复原性比复原剂弱,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剂弱,这就是所谓“强复原剂制弱复原剂,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考情直播考纲解读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例1](2008·茂名一模)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

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aTiO2+ bCl2+ cC aTiCl4+ cCO ……反应①TiCl 4 +2Mg Ti + 2MgCl 2 ……反应②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 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②C 、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③在反应①、②中Mg 的还原性大于C ,C 的还原性大于TiCl 4;④a =1,b =c =2;⑤每生成19.2 g Ti ,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②⑤[解析]②中C 、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经计算知⑤中每生成19.2 g Ti ,反应①、②中共转移3.2 mol e -[答案]D[知识规律]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考点二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变化 反应物→ →产物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如:Mn02+4HCl(浓) MnCl 2+C12↑+2H 202KMn04+16HCl(浓)=2MnCl 2+5C12↑+8H 2O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如:2Na 2SO 3+O 2=2Na 2SO 4(快), 2H 2SO 3+O 2=2H 2SO 4(慢), 322S O 2O S O 2催化剂∆+ , 其还原性: Na 2SO 4>H 2SO 3>SO 2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如:22CuCl Cl Cu 点燃+,S Cu S Cu 22∆+, 即氧化性:S Cl 2>。

又如:O H 2SO Br SO H HBr 2222)(42+↑+∆+浓,O H 4S H I 4S O H HI 8222)(42+↑+=+浓,即有还原性:HBr HI >。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根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如:Cl -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OH -,还原性:-->OH Cl 。

9.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Na 、Mg 、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

如Li 、Na 、K 、Rb 、Cs 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F 、Cl 、Br 、I 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10.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进行判断: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Fe 3+>Fe 2+>Fe, S(+6价)>S(+4价)等,还原性:H 2S>S>SO 2,但是,氧化性:HClO 4< HClO 34< HClO 24< HClO 。

注意:①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会有所不同。

如:氧化性:HNO 3(浓)>HNO 3(稀);Cu 与浓H 2SO 4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KMnO 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②原子的氧化性一般都强于分子的氧化性。

如:氧化性222O O Cl Cl F F >>>、、等。

[例2](2007·聊城二模)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 ++10Z -+2XO 4-=2x 2++5Z 2+8H 2O ②2A 2+ +B 2=2A 3++2B - ③2B -+Z 2=B 2+2Z -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 2+2A 2+=2A 3++2Z -可以进行。

B.Z 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 4-、Z 2、B 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2+、B -、Z -、X 2+[解析]根据上述规律4可得:氧化性顺序:XO 4->Z 2>B 2>A 3+,还原性顺序:A 2+>B ->Z ->X 2+。

[答案]B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如:+7 -1 +4 0 KMnO 4+HCl==KCl+MnCl 2+Cl 2↑+H 2O②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1︰1的关系。

如:+7 -1 +4 0KMnO 4+2HCl==KCl+MnCl 2+Cl 2↑+H 2O③调整系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H 2O④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如:2KMnO 4+10HCl==KCl+2MnCl 2+5Cl 2↑+H 2O⑤利用元素守恒,用观察方法配平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物质的系数。

如: 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还要检查方程式两边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例3](2008·江西信丰中学)对于反应KMnO 4+HCl →KCl+MnCl 2+Cl 2+H 2O (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 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转移电子0.5molB .生成Cl 20.5molC .参加反应HCl 为16molD .Cl 2是还原产物[解析]配平该方程式为: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Mn 由+7→+2,得到5电子,则0.1mol KMnO 4参加反应消耗HCl 为1.6mol ,转移的电子为0.5mol ,生成的Cl 2为0.25mol ,故A 正确,B 、C 不正确;Cl 2是氧化产物,故D 不正确。

[答案]A考点四 电子转移守恒应用电子转移守恒法是依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这一原则进行计算的。

电子转移守恒法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

[例4](2007·广州·学业水平测试)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 .l ∶1∶1B .2∶2∶1C .2∶3∶1D .4∶3∶2[解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 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 则由-1价转化为0价。

现要制得相同的O 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答案]B★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真题1](2006·广东)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 3+2KI+H 2O=2KOH+I 2+O 2B.2CH 3COOH+C a (ClO)2=2HClO+(CH 3COO)2CaC.I 2+2NaClO 3=2NaIO 3+Cl 2D.4HCl+MnO 2=MnCl 2+Cl 2↑+2H 2O[解题思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正确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由方程式的系数确定出它们的物质的量,再求比即可。

[解析]反应A 中氧化剂为O 3,还原剂为KI ,从方程式系数易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B 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C 中氧化剂为NaClO 3,还原剂为I 2,从方程式系数易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D 中氧化剂为MnO 2,还原剂为HCl ,但4molHCl 中只有2molHCl 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A D 。

[答案]A D名师指引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属于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H 2还原氧化铜,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等等。

2.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氯气和水的反应等等。

3.歧化反应:指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2O ;对于歧化反应,可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去向,从而确定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4.归中反应:指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其反应规律是:反应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如:KClO 3+6HCl==KCl+3Cl 2+3H 2O ;对于归中反应,可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来源,从而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新题导练11-1.(2008·深圳调研)已知硫酸锰(MnSO 4) 和过硫酸钾(K 2S 2O 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失5e - 得5e -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