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优化
1)第一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所占比重只有2%左右,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两个比重下降不同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每年每个农村劳动生产率约为200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增长不协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不高。
具体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加工工业盲目建设和扩张,一般加工工业供过于求,高质量的加工产品供不应求,传统加工业比重大,以电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等科学领域带动的新兴产业比重相对较小。
(3)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产业技术水平地,使得第三产业明显滞后,处于世界较落后的水平。
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
工业化阶段是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
由于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其加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优化(1)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要走出集约型产业投资的道路。
(2)合理安排第二产业投资,在保证第二产业投资绝对量有所增长的同时,使其内部投资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3)强化第三产业投资,第三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引言我国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由多个部分构成,而这些部分又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这个三元结构是指我国经济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并分析其特点和现状。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等原始生产部门。
在我国经济中,农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的基础。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农业也是我国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然而,尽管农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比如,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较慢,农民收入较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等。
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和工业部门。
在我国经济中,制造业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制造业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技术实力。
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对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
在我国经济中,服务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服务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这三个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该加大对农业和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改革。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三次产业之间的占比和比重也在发生变化。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自然资源直接开采和利用的产业,它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较小的比重。
但是,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粮食、棉花、石油、煤炭等重要原材料。
在过去,第一产业在我国的占比较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的地位和比重在逐步下降。
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建筑业等通过加工、制造、建设等方式生产有形产品的产业。
在我国的过去几十年里,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内市场提供各种消费品和工业品,同时也是我国的出口主力军。
建筑业也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我国的第二产业正在经历着调整和转变,其占比也在逐渐下降。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提供服务的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第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
服务业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就业的重要领域。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总体来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转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占比在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
这种变化是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政府也在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
中国产业结构●自建国以来,我国GDP生产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从使用角度看,在1978年以前,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一直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还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改革开放的前26年(即1952至1977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支出法GDP中的平均比重变为69.2:30.5:0.3。
1978至2005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支出法GDP中的比重平均为58.5:38.9:2.6。
从整个时期(1952至2005年)看,三者的比重平均为58.8:38.7:2.5。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
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2005年这一比重仅为39.9%。
●目前我国的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
1990至2005年,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平均投资率为39.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不协调。
外贸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进出口贸易中,货物贸易比重过高,服务贸易比重过低。
二是近几年出口增长持续快于进口,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GDP的生产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建国之初,我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一、农业占比逐渐下降,服务业逐渐崛起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农业的占比逐渐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过去,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的占比也逐渐减少。
相应的,服务业逐渐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服务业的发展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也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制造业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制造业的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提高了就业率,并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制造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能源、原材料等。
可以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
三、现代服务业兴起,高端服务业发展迅猛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迅猛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如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高端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互联网、科技研发等行业。
这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相应地,城市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商业零售、餐饮、酒店等。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也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同时,城市化进程还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经济核算视角下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
经济核算视角下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论文报告:经济核算视角下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一、引言二、三次产业的概念与分类1.三次产业的概念2.三次产业的分类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特点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特点四、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1.一般影响因素2.特殊影响因素五、三次产业结构的评价和展望1.三次产业结构的优点2.三次产业结构的缺点3.发展三次产业的建议六、案例分析1.海南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分析2.北京市三次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3.深圳市“数字经济+文化经济”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究4.陕西省将“文化+旅游”打造为三次产业支柱的案例分析5.湖南省“智能+健康”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研究七、结论与展望引言:三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迁和优化。
本文从经济核算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探讨其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次产业的概念与分类1.三次产业的概念三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的是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指的是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等;第三产业主要指的是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旅游、金融保险等。
2.三次产业的分类按照产业链的不同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可以分为下游产业、上游产业和中游产业。
其中,下游产业主要服务于终端消费者,包括零售、餐饮、娱乐等;上游产业主要向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能源供应、原材料加工等;中游产业则是上下游关键的纽带和中介,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技术、金融、咨询等。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特点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的最大经济增长点。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三次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个比例关系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趋势1.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规模逐渐减小。
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工人,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
2. 增加农业生产效率的需要: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的空间。
然而,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使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农业生产必须提高效率,增加产量。
3. 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导致了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流动。
4. 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向工业转变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非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有更多选择,不再仅仅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农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趋势1. 国际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工业部门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而服务业相对于工业来说,更具竞争力,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因此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消费升级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工业生产的商品往往只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而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高端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
3. 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此外,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第七章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分布的结构,包括第一产业(农业、渔业、林业、牧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等)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是第一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供应,还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就业和收入。
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发展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其次,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但是,工业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因此要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服务业可以提供各种消费和生产的服务,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物流等。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创新和创业,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
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要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要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来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
例如,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引导农民向农业产业化转变;通过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和投资,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通过减少对第二产业的扶持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效率。
一、二、三产产业结构
一、二、三产产业结构
一、二、三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部门的划分和比重。
这种划分通常将经济活动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第一产业(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资源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了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涉及到土地的利用和自然资源的开发。
2. 第二产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是指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和转化来生产商品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了制造业、工业、建筑业等,涉及到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利用。
3. 第三产业(服务业、金融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是指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了服务业、金融业、商业、交通运输、教育、卫生保健、旅游等,涉及到人的思维和技能的应用。
产业结构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经济总体中的重要程度。
发展中的国家通常会经历从第一产业
为主导到逐渐发展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重的转变,这被称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往往会逐渐增加。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差异,取决于其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均衡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1.农业的产业结构变化: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基石,但在发展过程中其比重逐渐减少。
农业产值的变化不仅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灾害、气候等。
农业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占用生产要素多,但其技术进步相对较慢。
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高效农业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方向。
2.工业的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工业生产具有规模化、标准化和电气化的特点,其技术进步快,生产效率高。
传统工业的逐步转型和升级,使得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随着工业4.0的到来,工业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城市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
服务业包括商贸、金融、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其特点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创新性强。
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比重占据较大,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4.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总之,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其特点是农业比重逐渐减少,工业比重逐渐增加,服务业比重逐渐上升。
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既要注意各个产业之间的平衡,又要注重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只有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逐渐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演变趋势。
三次产业就像是一场接力赛,第一产业是起跑的先锋。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可是“挑大梁”的角色。
想象一下,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小镇,人们首先得吃饱肚子,才能有精力去干别的事儿。
所以这时候,大家都忙着在田地里耕种,生产粮食、养殖家禽家畜,为的就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时候的第一产业,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伯伯,默默耕耘,为大家提供着生存的基础。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产业接过了发展的接力棒。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它就像一个充满力量的工人叔叔,热火朝天地盖房子、造机器、生产各种产品。
当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开始追求更多更好的生活用品时,工厂里的机器轰鸣起来,建筑工地热闹非凡。
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简单的日用品到复杂的机械设备。
这个阶段,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当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军师”登场了。
第三产业涵盖了服务业的方方面面,比如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等。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只是关注物质的丰富,而是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体验。
于是,金融服务帮助人们管理财富,教育让大家变得更有知识和技能,医疗保障人们的健康,旅游则让人们开阔眼界、放松心情。
第三产业的发展,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说,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往往超过70%。
像美国,其服务业高度发达,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引领全球。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第二产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
总结一下,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人们需求的变化。
了解这个规律,对于国家制定经济政策、企业规划发展方向以及我们个人的职业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优化
1)第一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所占比重只有2%左右,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两个比重下降不同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每年每个农村劳动生产率约为200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增长不协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不高。
具体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加工工业盲目建设和扩张,一般加工工业供过于求,高质量的加工产品供不应求,传统加工业比重大,以电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等科学领域带动的新兴产业比重相对较小。
(3)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产业技术水平地,使得第三产业明显滞后,处于世界较落后的水平。
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
工业化阶段是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
由于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其加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优化(1)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要走出集约型产业投资的道路。
(2)合理安排第二产业投资,在保证第二产业投资绝对量有所增长的同时,使其内部投资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3)强化第三产业投资,第三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问题的第一位的重要关系。
分析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使我们清醒地、客观地认识中国的落后。
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对中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不要过于乐观。
同时,也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空间。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国际比较、工业化程度、产业竞争力一、二、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而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问题的第一位的重要关系。
一、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1.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通常指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该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该时期生产活动的增加值之和。
由于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构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一、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
一国(或地区)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状况,是集中描述其三次产业结构的第一个重要的比例关系。
(1)中国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表1给出了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数据。
(2)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表2给出了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数据。
注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中译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注2:①、②、③、④分别为世界银行以199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的低收入国家(75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755美元以上但低于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5美元以上但低于9266美元)、高收入国家(9266美元及以上)。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中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话题,近几十年来,从农牧渔经济型,再到今天的现代产业经济型,已经经历了多次演变。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业社会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解放经济,开始进入工业社会阶段,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以机械制造、重工业部门、冶金业为支柱产业,经济总体开始快速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转轨经济的实施,以及市场导向的引入,产业结构开始由重工业社会向混合型经济社会转变,国家引导和推动农村转移工业化发展,企业和个人办厂营企发展迅速,可再生能源、服务业产业部门发展迅速。
随着近30多年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由原来的重工业模式逐步迈向服务业型社会,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智能经济为发展模式,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5G等技术产业加速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增大。
总而言之,从农牧渔经济型到工业经济型,再到今天的服务型社会,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着多次产业结构演变,催生出丰硕的成果,这也是我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次产业结构发展
三次产业来源划分军队和警察等特殊部门。
2003年版2003年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新的划分规定中取消了1985年划分办法中对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2013年版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2013-01-14 10:27:07一、为更好地反映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满足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业统计及其他统计调查对三次产业划分的需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的范围: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附件:1. 三次产业分类2.《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修订说明附件1:三次产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第一产业:A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03畜牧业;04渔业第二产业:B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2其他采矿业C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服饰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35专用设备制造业;36汽车制造业;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仪器仪表制造业;41其他制造业;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47房屋建筑业;48土木工程建筑业;49建筑安装业;50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A:05农、林、牧、渔服务业B:11开采辅助活动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F:批发和零售业:51批发业52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3铁路运输业;54道路运输业;55水上运输业;56航空运输业;57管道运输业;58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59仓储业;60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61住宿业;62餐饮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6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金融业:66货币金融服务;67资本市场服务;68保险业;69其他金融业K:房地产业:70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租赁业;72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3研究和试验发展;74专业技术服务业;75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6水利管理业;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78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9居民服务业;80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81其他服务业P:教育:82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83卫生;84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5新闻和出版业;86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87文化艺术业;88体育;89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0中国共产党机关;91国家机构;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93社会保障;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95基层群众自治组织T:国际组织:96国际组织附件2:《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修订说明2003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我局印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三次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仍然存在,并且不容乐观。
关键字:产值、劳动力、偏离度、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的分类,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一般说来,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的理论,已普遍用于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
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看法并不完全一致。
国统字【2003】14号,《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表1从表1可见:①我国1993~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不变,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46.6%逐年上升到1996年的47.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33.7%逐年下降到1996年的32.8%。
②我国1996~200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3.7%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3.7%,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47.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4.8%,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2.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41.5%。
第七章 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工业结构的演进主要受需求结构的拉动和供给 结构的推动影响所致。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动因
(一)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 少的原因(恩格尔定律;技术进步和收入需求弹性;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 结构的合理化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产业结构规划的内容
供给结构的规划
– 供给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技术组织和市场条件下, 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 济各产业部门间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由这种供给关 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
需求结构的规划
➢ 当按人口平均的物品供应不断上升时,消费者的需 求结构会发生变化,需求结构的高变动率对现代经 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变动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会引起创造新的产品的技术革命与发明,促进新 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而产出更多的满足人们需求的 产品,又会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加速。
➢ 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资本流动 ➢ 技术革新的高速度及其扩散
四、产业结构规划的程序
设计阶段
– 根据产业结构规划的各项内容,设定个结构的发展方向、演 变目标、途径、方法等,排定各结构内部之间以及结构与结 构之间的比例关系,排定产业发展顺序、重点、以及相应的 产业结构政策和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措施等。
审定阶段
– 由产业结构规划部门专门组织专家、政府官员、企业界代表 等进行规划的审定工作,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增 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该定理的前提条件:(1)该定理是以若干国
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2) 该定理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一指标来分析产业 结构的演变,考察了伴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 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3) 该定理使用的产业分类法是三次产业分类法。
中国产业结构
中国产业结构
在建国之初,我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从整个时期(1952至2005年)看,三次产业的平均比重为17.0:45.8:37.2。
自建国以来,我国GDP生产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第三,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
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2005年这一比重仅为3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之比。
其公式如下:
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高度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越小;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3
2998
56.4
22.4
21.2
1994
4044
54.3
22.7
23.0
1995
5046
52.2
23.0
24.8
1996
5846
50.5
23.5
26.0
1997
6420
49.9
23.7
26.4
1998
6796
49.8
23.5
26.7
1999
7159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仍然较大。一方面是因为统计造成的,我国农业劳动力是按户籍计算的,凡是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均归入农业劳动力,而事实上其中一部分劳动力并不从事农业劳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土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我国三次产业的偏离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差异及其变化,就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产业结构的偏离度,是指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况。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偏离度就越大。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是:
E=∑︱Li-Yi︱
式中:E____偏离度;
Li____第i部门的劳动力比重;
Yi____第i部门的产值比重。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年份
第一产业偏离(%)
第二产业偏离(%)
第三产业偏离(%)
总偏离(%)
1993
36.7
-24.2
-12.5
73.4
1994
34.5
-23.9
-10.6
71.2
2002
36.3
-23.4
-12.9
72.6
2003
36.3
-24.4
-11.9
72.6
2004
33.5
-23.7
-9.8
67.0
2005
32.3
-23.7
-8.6
64.6
2006
30.9
-23.7
-7.2
61.8
表3
从表3可见:1993~2006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劳动偏离度虽有波动,但偏离度从1993年的36.7%下降到2006年的30.9%,降幅较明显;第二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小幅波动,从1993年的12.5%降到2006年的7.2%。
参考文献
⒈王持位等编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⒉http:www.stats.gov .cn ∕tjsj ∕ndsj∕ 2007
总体来看,总偏离度呈下降趋势,从1993年的73.4%下降到2006年的61.8%,降幅为11.6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的产业偏离
时间
第一产业偏离(%)
第二产业偏离(%)
第三产业偏离(%)
总偏离(%)
19世纪末
36.26
-14.97
-21.29
72.52
20世纪20年代
11.4
-4.55
-4.55
20.11
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份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993
0.14
2.92
1.25
0.0479
1994
0.12
2.99
1.11
0.0406
1995
0.17
2.80
1.07
0.0624
1996
0.19
2.68
1.06
0.0710
19970Βιβλιοθήκη 142.521.27
0.0541
32.2
表2
从表2可见:我国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1993~199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56.4%下降到49.8%,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22.4%上升到23.5%;1999~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有所下降;2002~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迅速有50.0%下降到42.6%,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由21.4%上升到25.2%;第三产业在1993~2006年,其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
50.1
23.0
26.9
2000
7858
50.0
22.5
27.5
2001
8622
50.0
22.3
27.7
2002
9398
50.0
21.4
28.6
2003
10542
49.1
21.6
29.3
2004
12336
46.9
22.5
30.6
2005
14103
44.8
23.8
31.4
2006
16084
42.6
25.2
69.0
1995
32.3
-24.2
-8.1
64.6
1996
30.8
-24.0
-6.8
61.6
1997
31.6
-23.8
-7.8
63.2
1998
32.2
-22.7
-9.5
64.4
1999
33.6
-22.8
-10.8
67.2
2000
34.9
-23.4
-11.5
69.8
2001
35.6
-22.8
-12.8
1998
0.15
2.59
1.18
0.0589
1999
0.12
2.51
1.35
0.0477
2000
0.09
2.70
1.27
0.0326
2001
0.10
2.09
1.74
0.0487
2002
0.09
2.32
1.60
0.0396
2003
0.07
2.71
1.30
0.0256
2004
0.17
2.32
1.31
0.0717
20世纪70年代
2.07
-5.39
6.41
13.87
表4
对比表3、表4可以看出:总体上,第一产业呈现正偏离,第二、第三产业呈现负偏离。但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已呈现正偏离。我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总偏离都呈下降趋势,但偏离度仍较大,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9世纪末的水平,尤其是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偏离度较大。
2005
0.14
2.25
1.28
0.0605
2006
0.13
2.21
1.20
0.0596
表5
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
从表5可见:1993~2006,我国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虽有波动,但是提高很慢;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虽有增加,但总体上还是很低的。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很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