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3
2998
56.4
22.4
21.2
1994
4044
54.3
22.7
23.0
1995
5046
52.2
23.0
24.8
1996
5846
50.5
23.5
26.0
1997
6420
49.9
23.7
26.4
1998
6796
49.8
23.5
26.7
1999
7159
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份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993
0.14
2.92
1.25
0.0479
1994
0.12
2.99
1.11
0.0406
1995
0.17
2.80
1.07
0.0624
1996
0.19
2.68
1.06
0.0710
1997
0.14
2.52
1.27
0.0541
32.2
表2
从表2可见:我国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1993~199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56.4%下降到49.8%,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22.4%上升到23.5%;1999~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有所下降;2002~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迅速有50.0%下降到42.6%,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由21.4%上升到25.2%;第三产业在1993~2006年,其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
总体来看,总偏离度呈下降趋势,从1993年的73.4%下降到2006年的61.8%,降幅为11.6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的产业偏离
时间
第一产业偏离(%)
第二产业偏离(%)
第三产业偏离(%)
总偏离(%)
19世纪末
36.26
-14.97
-21.29
72.52
20世纪20年代
11.4
-4.55
-4.55
20.11
2005
0.14
2.25
1.28
0.0605
2006
0.13
2.21
1.20
0.0596
表5
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
从表5可见:1993~2006,我国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虽有波动,但是提高很慢;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虽有增加,但总体上还是很低的。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很落后。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是:
E=∑︱Li-Yi︱
式中:E____偏离度;
Li____第i部门的劳动力比重;
Yi____第i部门的产值比重。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年份
第一产业偏离(%)
第二产业偏离(%)
第三产业偏离(%)
总偏离(%)
1993
36.7
-24.2
-12.5
73.4
1994
34.5
-23.9
-10.6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仍然较大。一方面是因为统计造成的,我国农业劳动力是按户籍计算的,凡是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均归入农业劳动力,而事实上其中一部分劳动力并不从事农业劳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土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我国三次产业的偏离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差异及其变化,就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产业结构的偏离度,是指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况。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偏离度就越大。
1998
0.15
2.59
1.18
0.0589
1999
0.12
2.51
1.35
0.0477
2000
0.09
2.70
1.27
0.0326
2001
0.10
2.09
1.74
0.0487
2002
0.09
2.32
1.60
0.0396
2003
0.07
2.71
1.30
0.0256
2004
0.17
2.32
1.31
0.0717
参考文献
⒈王持位等编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⒉http:www.stats.gov .cn ∕tjsj ∕ndsj∕ 2007
我国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之比。
其公式如下:
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高度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越小;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69.0
1995
32.3
-24.2
-8.1
64.6
1996
30.8
-24.0
-6.8
61.6
1997
31.6
-23.8
-7.8
63.2
1998
32.2
-22.7
-9.5
64.4
1999
33.6
-22.8
-10.8
67.2
2000
34.9
-23.4
-11.5
69.8
2001
35.6
-22.8
-12.8
50.1
23.0
26.9
2000
7858
50.0
22.5
27.5
2001
8622
50.0
22.3
27.7
2002
9398
50.0
21.4
28.6
2003
10542
49.1
21.6
29.3
2004
12336
46.9
22.5
30.6
2005
14103
44.8
23.8
31.4
2006
16084
42.6
25.2
71.2
2002
36.3
-23.4
-12.9
72.6
2003
36.3
-24.4
-11.9
72.6
2004
33.5
-23.7
-9.8
67.0
2005
32.3
-23.7
-8.6
64.6
2006
30.9
-23.7
-7.2
61.8
表3
从表3可见:1993~2006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劳动偏离度虽有波动,但偏离度从1993年的36.7%下降到2006年的30.9%,降幅较明显;第二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小幅波动,从1993年的12.5%降到2006年的7.2%。
20世纪70年代
2.07
-5.Leabharlann Baidu9
6.41
13.87
表4
对比表3、表4可以看出:总体上,第一产业呈现正偏离,第二、第三产业呈现负偏离。但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已呈现正偏离。我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总偏离都呈下降趋势,但偏离度仍较大,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9世纪末的水平,尤其是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偏离度较大。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3
2998
56.4
22.4
21.2
1994
4044
54.3
22.7
23.0
1995
5046
52.2
23.0
24.8
1996
5846
50.5
23.5
26.0
1997
6420
49.9
23.7
26.4
1998
6796
49.8
23.5
26.7
1999
7159
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份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993
0.14
2.92
1.25
0.0479
1994
0.12
2.99
1.11
0.0406
1995
0.17
2.80
1.07
0.0624
1996
0.19
2.68
1.06
0.0710
1997
0.14
2.52
1.27
0.0541
32.2
表2
从表2可见:我国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1993~199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56.4%下降到49.8%,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22.4%上升到23.5%;1999~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有所下降;2002~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迅速有50.0%下降到42.6%,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由21.4%上升到25.2%;第三产业在1993~2006年,其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
总体来看,总偏离度呈下降趋势,从1993年的73.4%下降到2006年的61.8%,降幅为11.6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的产业偏离
时间
第一产业偏离(%)
第二产业偏离(%)
第三产业偏离(%)
总偏离(%)
19世纪末
36.26
-14.97
-21.29
72.52
20世纪20年代
11.4
-4.55
-4.55
20.11
2005
0.14
2.25
1.28
0.0605
2006
0.13
2.21
1.20
0.0596
表5
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
从表5可见:1993~2006,我国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虽有波动,但是提高很慢;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虽有增加,但总体上还是很低的。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很落后。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是:
E=∑︱Li-Yi︱
式中:E____偏离度;
Li____第i部门的劳动力比重;
Yi____第i部门的产值比重。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年份
第一产业偏离(%)
第二产业偏离(%)
第三产业偏离(%)
总偏离(%)
1993
36.7
-24.2
-12.5
73.4
1994
34.5
-23.9
-10.6
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仍然较大。一方面是因为统计造成的,我国农业劳动力是按户籍计算的,凡是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均归入农业劳动力,而事实上其中一部分劳动力并不从事农业劳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土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我国三次产业的偏离度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差异及其变化,就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产业结构的偏离度,是指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况。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偏离度就越大。
1998
0.15
2.59
1.18
0.0589
1999
0.12
2.51
1.35
0.0477
2000
0.09
2.70
1.27
0.0326
2001
0.10
2.09
1.74
0.0487
2002
0.09
2.32
1.60
0.0396
2003
0.07
2.71
1.30
0.0256
2004
0.17
2.32
1.31
0.0717
参考文献
⒈王持位等编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⒉http:www.stats.gov .cn ∕tjsj ∕ndsj∕ 2007
我国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之比。
其公式如下:
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高度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越小;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69.0
1995
32.3
-24.2
-8.1
64.6
1996
30.8
-24.0
-6.8
61.6
1997
31.6
-23.8
-7.8
63.2
1998
32.2
-22.7
-9.5
64.4
1999
33.6
-22.8
-10.8
67.2
2000
34.9
-23.4
-11.5
69.8
2001
35.6
-22.8
-12.8
50.1
23.0
26.9
2000
7858
50.0
22.5
27.5
2001
8622
50.0
22.3
27.7
2002
9398
50.0
21.4
28.6
2003
10542
49.1
21.6
29.3
2004
12336
46.9
22.5
30.6
2005
14103
44.8
23.8
31.4
2006
16084
42.6
25.2
71.2
2002
36.3
-23.4
-12.9
72.6
2003
36.3
-24.4
-11.9
72.6
2004
33.5
-23.7
-9.8
67.0
2005
32.3
-23.7
-8.6
64.6
2006
30.9
-23.7
-7.2
61.8
表3
从表3可见:1993~2006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劳动偏离度虽有波动,但偏离度从1993年的36.7%下降到2006年的30.9%,降幅较明显;第二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小幅波动,从1993年的12.5%降到2006年的7.2%。
20世纪70年代
2.07
-5.Leabharlann Baidu9
6.41
13.87
表4
对比表3、表4可以看出:总体上,第一产业呈现正偏离,第二、第三产业呈现负偏离。但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已呈现正偏离。我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总偏离都呈下降趋势,但偏离度仍较大,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9世纪末的水平,尤其是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偏离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