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居老人多一些人文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独居老人多一些人文关怀

关注独居老人这一群体,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的柔软神经,毕竟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有需要自己赡养的父亲、母亲。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养老现状不容乐观。一是据估算,到2050年,我国1.3人将养一个老人,社会经济压力之大,超出想象;二来,对于个体来说,截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5.5%,2.1亿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赡养老人让多数家庭承受着巨大的体力和精神负担;三来,我国的老人对子女的依赖过重,由于老人经济和精神上过度依赖子女,导致了老人经济和精神难以独立。

我一直不太认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概念,因为随着传统农业社会的解体,家族群居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简单说来,在一个现代流动社会里,多数老人都需要自己居住,子女不可能一直侍奉左右,现代的工作制度不允许,现代的生活习惯同样也不允许。实际上,在国外,有哪个国家的老人是和孩子居住在一起呢?

太多的事实证明,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构建是最稳固和最幸福的。这就要求老人们学会独立,而不是把一切幸福都捆绑在子女身上。因为老人独居生活的趋势难以改变,老人需要做的就是适应这一主流,否则只会徒增悲凉和不幸。《故事会》的创办者何成伟曾经说过,老人是无法克服孤独的,孤独是常态,老人要做的是学会享受孤独。

以上的话,并不是说年轻人不再赡养老人,也不是说年轻人不再关心老人,而是在强调,老人要学会适应新的社会养老常态——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怀,应该成为享受,而不是彼此的负累。

在一个健全的社会,决定了老年人幸福指数的不是家庭,而是国家的养老政策。正如报道中所描述的,国家的养老举措不仅包括经济层

面,更包括人文环境的打造上,以社区为主题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有长期陪伴的志愿者们,都决定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在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经济独立,尤其是精神独立的老人,往往幸福指数高,“满面红光,精神很好”。因此,国家继续加大养老投入的同时,每一位老人都能够精神独立起来,走出传统养老思维的羁绊,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