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研究综述_刘筠梅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历史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历史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消费的不断升级,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越来越大的进展。
这不仅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让“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市场中愈发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历史趋势进行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新兴发展文化产业,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而真正的起点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文化部提出了“一方面经济,一方面文化”的口号,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此后,文化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
2019年,文化部门共主管文化产业企业16.8万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规模达310万人,产值56000亿元,占GDP的4.52%。
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影视、动漫、游戏、音乐、出版、广播电视、数字文化等领域日渐壮大。
以2019年为例,影视产业实现票房640亿元,数字出版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文化和旅游部新景点开发数量共计127座。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VR、AR、AI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文化产业的历史趋势与未来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趋势可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产业结构化和产业链延伸中国的文化产业最初是从传统文化、手工艺和文学艺术开始发展的。
随着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不仅涌现了众多新兴产业,如游戏、动漫等,同时传统艺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化,将会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另外,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也成为了发展的趋势之一。
比如,动画制作不仅涉及到内容创作和制作,还包括了动画衍生品设计、营销和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播、电子商务等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将为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国内艺术管理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51国内艺术管理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张佳晨1 刘筠梅2(1.2.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让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高峰。
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对文化艺术管理有了迫切的需求和新的探索。
艺术管理史作为艺术管理理论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研究艺术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史论的研究。
通过整理、分析文献后,发现目前艺术管理史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上都有所欠缺。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要培养历史意识,加强文献资料的梳理;二是借鉴其他学科史的研究发展路径;三要创新研究方法,注重运用跨学科研究;四应建设艺术管理史研究的队伍。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管理史;研究现状;展望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0)04-151-05收稿日期:2020-11-01项目基金: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J760035)的系列研究论文。
作者简介:张佳晨,(199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2018级硕士研究生。
刘筠梅(1973-),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艺术管理及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管理”是多元、复杂的艺术经营活动行为,自艺术起源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而存在。
西方的艺术管理活动缘起于古希腊时期的“酒神节”,是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艺术活动,之后还有中世纪的教会对宗教和戏剧的集中管理、西方近代的民间艺术管理组织等。
与此同时,东方世界的艺术管理活动也有其发展轨迹。
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祭祀活动就存在着艺术管理行为。
伴随着中国歌舞的发展,周代出现了最早的乐舞管理机构“大司乐”。
随后,在隋唐歌舞兴盛时期产生的梨园、宋代官方开办的画院,民间的“勾栏、瓦舍”、明清时期的民间书画市场等,其中都有形无形地存在着艺术管理活动行为。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索俊颖【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effect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hina need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improve national culture soft power and influence, and excavate values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prompt the cross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from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re introduced, the focus is to elaborate the deep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of cultural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文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愈发凸显,在此现实背景下,我国需要充分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需要深入挖掘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介绍了国际和国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的深层次理论研究和探索成果。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产业结构;产业效率【作者】索俊颖【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综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综述学院:艺术学院年级: 08 级班级: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二班)姓名:肖佳学号: 2008305422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综述内容提要: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按照公开议程,此次会议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作为每一个关心时政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理由对我国发展历程文化做出正确认知,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便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文化投融资文化旅游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GDP的2.75%。
2004年-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速近5个百分点;2008年-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
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占GDP 的5%左右。
目前全国已有2/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文化大省(区、市)”、“文化强省(区、市)”的发展目标。
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广东已经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8000亿的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
主要表现为:一、战略认识不断深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化 产业 战略 已经上 升为 国家 战 略 。这 个 规划 的发
山西 大学 、 宁学院 、 济 内蒙古 大 学艺 术学 院 等增 设
布和实施 对 我 国文 化产 业 的发 展 起 到 了重大 的作 “ 化产业 管理 ” 科 专 业 。据不 完 全 统 计 , 目 文 本 到 用, 描述 了文 化产业 未来 发展 的美 好 蓝 图 , 明了 前为止, 国大约有七十多所高校开设 了此专业 , 指 我 文 化产业 未来 发展 的方 向 。 加上依 托 于 其 他 专 业 而 开 设 的 “ 化 产 业 管 理 ” 文 20 09年 9月 份 , 化 部 发 布 了《 化 部 关 于 方 向 , 国 已有 超 过 百所 高校 在 开 展 文 化 产业 管 文 文 全
截止到 20 05年 , 在沪、 深两个资本市场上市 0余 文化 产业 板块 初 价、 广宣传等运 作方式 , 为商业性 演 出的成 功 的有 5 家公 司涉及 文化 产业 , 成 步 形成 。 ‘’ ∞ 范例 。 《 图兰朵》 世界三 大男 高音 演唱会 , 和 以其 高票
一
。
20 09年 7月 , 国务 院 常 务 会 议 通 过 了 《 化 文 20 0 2年, 的十六大 召开 , 发展文化产业 ” 党 “ 成 为十六 大 报 告 中的 重 要 内容 之 一 。 随后 , 中 产业振兴规划》 文化产业第一次继钢铁、 党 , 汽车、 纺
央、 国务院采取了一 系列政策措施 , 深入推进文化 织 等产 业后 被 纳入 了国 务 院振 兴 体 系 , 志 着 文 标
收 稿 日期 : 01 0 — 1 21 — 8 1 作者简介 : 刘筠梅(93一 , , 17 )女 呼和浩特市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 副教授。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1. 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以创造、生产、传播和管理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强和经济发展的演进,文化产业管理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旨在梳理和分析当前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热点、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发展2.1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文献中多数研究从文化经济学角度探讨文化价值、文化产品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出文化经济与创意产业、知识经济等概念。
同时,一些研究关注文化产业的经济周期特征和经济管理方法的应用。
2.2 文化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营销与创新管理等方面。
大量文献探讨和总结了文化产业企业战略决策、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关键问题。
此外,一些研究关注跨国文化产业管理和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3. 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案例3.1 文化机构管理文化机构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各种文化机构的管理。
相关文献从组织管理、观众服务、展览策划等方面,分析了文化机构的运营管理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法。
3.2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创作和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领域。
文献中涵盖了设计行业、艺术品市场、广告媒介等不同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了其市场机制、产业链模式和创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3.3 跨国文化产业管理跨国文化产业管理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与交流。
文献中分享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产业管理经验,如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全球化战略、法国时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等。
4.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在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领域,尚存在着公共文化政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文化产业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文化产业的国内研究进展述评
学 术 论 坛 A C A D E MI C F O R U M
NO. 6, 2 01 3
(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NO . 2 6 9 )
文 化 产 业 的 国 内研 究进展 述 评
阚 大 学
界 上很 多 国 家 和地 区存 在较 大 差 距 . 在 产业 规 模 、
产 业链 构 建 、 人 才 培养 、 文 化科 技 含量 、 品 牌 打造 、 融 资 环境 等 方 面都 存在 着 一 些 问题 . 中国 尚未 形 成 一个 成 熟 的文 化 产业 群 体 。如 何 更好 更 快 地发 展 中 国文 化产 业 。使 中 国文 化产 业 从 制造 走 向创 造, 从 劳 动型 走 向创 新 型 , 成 为 中 国新 的经 济 增长
在新 兴 文化 产 业 。还 体现 在 文 化 产业 冈 区或基 地 建设 上 。 需 通过 并 购重 组 等 多种 手段 , 推 动结 构 调
点 ,进 而 达到 十 八 大报 告 中 提到 的成 为 国 民经济 支 柱性 产 业 , 显 然 是一 个 值得 研 究 的课 题 , 文 章 将
1 7 4
缺失 , 政 策 对产 业 的扶持 力 度 不 够 , 政 策 缺 乏必 要 的稳 定 性 和连 续 性 , 政 策重 点 不 突 出 、 政 策 针对 性
不强 , 政策不协调 , 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 认 为 完 善 我 国的 文化 产 业玫 策 .需 全 面把 握 文 化 产业 的战 略地位 , 不 断深 化 对 文化 产 业 发展 规 律 的认 识 , 完
2 .分 析 当前我 国文 化产 业 政策 存 在 的 问题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精心整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一)、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建设以及向产业转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到2o10年底,文化部主管的产业文化单位就有20多万个,娱乐行业、音像行超女”(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
但由于体制上和理论上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现在的日本和韩国游戏软件、动漫画、日剧韩剧等文化产业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成长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国却被甩得很远。
特别是娱乐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当国外已经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国内的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说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大多零散的存在于市场而且在市场中的生存周期特别短暂。
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不容乐观.包括媒体、动漫游戏等.都是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上的碎片化庸俗化定戏”(一)经营活动难以为继的局面。
三是法制环境不理想,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以图书出版为例,正版还没上市,盗版就已经大行其道,甚至有些读者找作者签名,拿的就是盗版书。
此外,山寨现象也折射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
山寨作品一方面体现了草根的智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那些恶意剽窃他人创意的做法确实严重挫伤了原创者的创造热情。
如何通过知识产权立法来既保护创造性的“山寨”活动,又限制“剽窃式”的盗版活动,是摆在中国立法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四是中国文化推广方式过于死板,媒体海外落地后仍难参与主流舆论。
目前,中国媒体落地海外的步伐越来越快,然而,此类媒体由于官方色彩较浓,播出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在西方国家主流社会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国外消费者心存偏见。
(一)(二)完善文化产业的市场化。
为完善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并使其产品与服务的推广手腕更为灵活、更富有吸引力,应当考虑将文化产业进行多层次的开发,以吸引各类企事业单位、诸多确有才干的人才加入文化产业中来,以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与成熟。
文化产业的国内研究进展述评
文化产业的国内研究进展述评【摘要】十七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中国文化产业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文章梳理了2005年后国内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主要成果,从文化产业概况、文化产业集聚、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文化产业模式研究六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国内文献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评述。
这些研究时我国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集聚;经济增长;文化产业竞争力十七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化产业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也初步显现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
据统计,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479亿元,占同期GDP的2.85%。
过去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超同期GDP增速约6个百分点。
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整体来说,中国文化产业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构建、人才培养、文化科技含量、品牌打造、融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群体。
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使中国文化产业从制造走向创造,从劳动型走向创新型,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而达到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将对2005年后国内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做一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做一铺垫。
一、文化产业概况分析当前国内学者关于文化产业概况分析包括对于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主要以存在问题分析和提出对策为主。
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
1 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吉华(2007)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继续拉大、产业区域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割严重等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兼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兼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兼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文化内容的陈旧与同质化、产业发展不够协调以及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等。
本文旨在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一、文化内容的陈旧与同质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内容时刻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然而,目前文化内容的创新力不足,许多文化产品仍停留在传统的艺术形式、题材和风格上。
这导致文化产业中的作品大多过时、缺乏新意,难以吸引观众和消费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文化创作的培养和激励。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创作者的原创作品,提供更多的奖励和补贴政策,鼓励他们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题材。
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文化表达,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必须注重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人才,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与衔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例如,文化创作和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推广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无法被更多人知晓和欣赏。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政府可以组织和鼓励文化创作者、制作人、市场策划人等各个环节的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文化产业中形成协作共赢的合作关系。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和组织,充分发挥其协调、推动、引导作用,促进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
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互相借力共同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例如,在电影产业中,可以与科技产业、旅游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电影观影体验,并且开发电影与旅游相结合的产品,推动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因此,加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文化创意的研究和培育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文化创意的研究和培育,以不断提升文化创意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创意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要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促进创意产业的转化和孵化。
二、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成为了全球竞争的焦点。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交流,学习其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的引进和推广,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消费选择。
最后,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的规则制定,发挥我国在国际展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政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引导者,需要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要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文化产业在法律层面的保护和规范。
其次,要制定财税政策,给予文化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务支持,降低文化产业的经营成本。
最后,要加强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四、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只注重单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实现双赢的目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化产业是什么?文化产业通常被定义为涵盖了艺术、文化遗产、出版、传媒、广告、电影、音乐、游戏、动漫等领域的产业。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文化为核心,创意为灵魂,知识为基础,市场为导向。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规模超过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4%。
其中,文化旅游、网络文化、文化金融、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规模和增速均领先于其他文化产业领域。
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和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等方面。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创新。
政府要加大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同时要支持各类文化创新企业,促进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和创新。
2.增加人才培养力度。
要想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成果,必须拥有优秀的创意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在文化行业人才培养上的投入。
同时,还应该鼓励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
3.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想让中国的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文化产品被盗版。
还需要鼓励各地的文化产业企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展览活动,宣传中国文化。
结语总体来说,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领域提供参考。
一、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涵盖了影视、音乐、出版、广播电视、艺术表演等多个领域。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传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是历史的瑰宝,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密不可分,只有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产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现状、保护策略、传承方式等方面。
同时,也有学者将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进行了结合研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发展路径。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研究者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还应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研究者认为,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同时,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日益引人注目。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文化产业的逐渐成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已开始受到全球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并分析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文化产业是指以创意、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文化内容和服务为主体的产业形态。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竞相重视的领域。
在中国,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中国的文化产业涵盖了影视、音乐、出版、动漫、广告、游戏、艺术等多个领域。
文化产业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成为了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二、中国文化产业现状1.影视产业在中国的文化产业中,影视产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
中国的影视产业以电影和电视为主,国内电影市场的规模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同时,中国的电视行业也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
2.音乐产业随着数字音乐的兴起,中国的音乐市场也在逐渐成熟。
目前,中国的音乐市场内涵盖了从唱片销售到数字音乐下载的各个环节。
其中,数字音乐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传统唱片市场,成为中国音乐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3.出版产业中国的出版产业包括了图书、报刊、期刊和网络出版等多个方面。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出版产业也在逐渐转型升级。
未来,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将会成为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重点。
4.动漫产业动漫产业是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中崛起的一个新兴产业。
随着国产动漫的不断涌现和动漫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5.游戏产业游戏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中最为繁荣的产业之一。
中国的游戏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之一。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游戏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刘俊梅;李勇
【期刊名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本文在分析文化产业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上,认为文化大发展的关键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当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在于完善政策法规体生活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刘俊梅;李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湖北省文化厅,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0
【相关文献】
1.论我国《著作权法》立法宗旨的修改——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视角 [J], 马忠法;孟爱华
2.试论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J], 夏萍
3.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J], 郭凤娟;郭全中;
4.复兴中华文化化解现代危机——论我国文化产业的特殊使命与发展原则 [J], 高国忠;司婉婷
5.论我国文化产业形态演进及其发展模式 [J], 金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
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
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
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
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
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
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
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于1999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成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揭开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大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学科开始在各大学成立和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报告中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和知识为基础,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具有较高创新性和附加值的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定义、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内涵。
它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遗产,如文学、艺术、古建筑等,还包括现代产业,如出版、电影、音乐、电视、广告等。
同时,文化产业还具有创新性,通过文化创意与技术的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其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
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然而,中国文化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规模不大。
虽然中国的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文化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传统文化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此外,文化产业的创意和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展望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国家层面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其次,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另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不同领域之间的联动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中国文化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创意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研究报告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文化创作、传播、加工、经营、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本文将通过研究整理相关数据和文献,对文化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首先,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5.81万亿元,增长了8.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4%。
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文化产业也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文化产业是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展现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同时,文化产业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再次,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
文化产业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和创始性的特点,要求在创作、推广、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具备创新能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内容的传播和消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可以制作出更具创意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最后,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好,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著作权、版权保护等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1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11第43卷第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43No.6收稿日期:2011-07-25作者简介:刘筠梅,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研究综述刘筠梅(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而不断发展、深入。
这段时期的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通过相关期刊、网络、学术会议等平台,由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等研究主体进行,主要研究了包括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文化产业政策与体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发展思路等在内的内容。
关键词:新世纪;文化产业;研究综述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18(2011)06-0119-05自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文化产业”一词以来,国际上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的理论研究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的文化产业实践起步较晚,对文化产业的探索和研究也相应较晚。
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提出的。
2002年,“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后,文化产业的地位逐步攀升,成为近十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对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深入。
1999年10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后改为研究院)成立,成为较早参与文化产业的相关学术研究和调查论证等工作的研究机构。
我们即以此为标志,综合评述此后十多年来,主要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情况。
一、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分期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虽然滞后于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但从文化产业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是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而发展起来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的分水岭,从此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又意味着国家将文化产业战略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产业进入全面发展和开创国际化时代的历史时期。
笔者认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前是“理论初创期”,“十六大”之后一直到现在是“理论建设期”。
笔者根据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收集的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的数据统计情况,对这两个时期的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进行分析。
(一)理论初创期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查询的数据来看,2002年11月8日之前(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报纸、期刊文章共4134篇。
从整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属于基础理论研究,且借鉴了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的概念、性质、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产业战略、文化产业区域研究以及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定位等基本问题上,没有触及文化产业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产业机制、产业运作等。
(二)理论建设期“十六大”之后到2009年,关于文化产业的·911·理论研究明显多了起来。
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的数据表明,这个时期的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共33732篇,内容涉及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文化产业政策、体制、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产业比较研究、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的关系研究、文化产业的分类研究、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等。
较上一时期来看,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研究增多且逐渐成为研究主流,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开始挖掘较深层次的问题。
2009年以后,文化产业理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就达到33016篇(截至2011年7月12日)。
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品牌、文化资本等概念随着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迅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展,研究程度不断加深。
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二、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主体文化产业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指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机构和个人,主要机构包括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和部分高等院校。
(一)文化产业研究机构自从1999年10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成立以后,国内相继成立了许多文化产业研究机构,除进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外,还为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文化产业项目的执行进行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持。
这些文化产业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一级的科研机构,如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中国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地方一级的科研机构,如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高校中的科研机构,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产业中心、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
这些科研机构在参与制定地方政府文化产业规划、策划论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目标是“围绕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推动,担当国家智库,打造人才基地,推动产业振兴,走一条充满创新意识、兼具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机构发展之路”[1](10)。
十几年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拓展文化产业市场、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文化骨干企业、策划指导文化产业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学术探索,堪称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的领头军。
而清华大学文化产业中心自成立以来,多次组织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国际学术论坛,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完成各类研究和调查报告。
该研究中心在2004年底被教育部评为本学科唯一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6年年底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提出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建议,并完成了《积极进取,化危为机,推进建设“现代文明强国”———对文化领域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的初步建议》、《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机遇》等调研报告,对推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高等院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多达100多所,其相应的研究成果很多。
而这些高校所进行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基础,如文化产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都是在对文化产业学科的深入探讨、科学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文化产业案例的分析、总结、提升、推广等,更需要教师的科学研究、分析、论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高等院校中,有一批业界公认的、在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和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方面起过重要作用的、有相当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
他们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主要力量,有其独立的研究成果或个人影响力。
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以及副院长陈少峰、向勇,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胡惠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民等。
他们关于文化产业的主要论著或教材有:胡惠林的《文化政策学》、《文化经济学》等;陈少峰的《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等;向勇的《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等;李向民的《中国文化产业史》等等。
这些论著或教材或“揭示了不同文化产业门类的业态现状与经营管理方式,总结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律”,“对于我国文化的产业化转换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提升,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2];或“为这一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部概念清晰、立论有据、体例完备的基础原理著作……关注现实,尊重实践,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指导”[3],为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社会实践等提供了非常重要·021·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的学术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一些学者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地方文化产业项目,如中国人民大学的金元浦教授参与了“人文奥运”项目,中南大学的欧阳友权教授牵头完成了“文化品牌报告”项目,清华大学的熊澄字教授为广州市制作了“文化产业规划”等。
在协助地方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的同时,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证等工作,不仅为业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源,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
除大量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外,还有少部分文化产业研究者是其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或文化部门的官员、文化产业的从业者。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南方报业董事长杨兴锋等,他们也为文化产业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如张晓明编著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内最权威的年度国家文化产业报告,对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内容自从有了“文化产业”一词,就有不同的研究主体,通过不同的平台,从事着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入。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及其性质、特征,是研究者们最早入手、讨论最多的内容。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文化产业及其特征的认识存在差异。
胡惠林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
[4](124)该定义强调了产品的精神范畴,忽视了文化用品等物质产品。
而叶朗认为,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
文化产业可分为知识型文化产业、休闲型文化产业和娱乐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音像、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经营、民间工艺、广告以及其他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
[5]该定义把文化服务的内容加了进去,但依然忽略了文化用品这一重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研究课题组认为,“我国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新的国家文化产业框架体系,应该具有清晰的核心产业和明确的重点产业,其结构应是一个有核心产业为‘头部’,重点产业为‘两翼’,其它产业和相关产业为‘尾部’的雁形结构”[6]。